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

时间:2019-05-14 05:5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

第一篇: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

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姓名:谢明辉

学号:1443001417488 案例简介: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通过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3~5月,捐赠总额为62.6亿元,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直接引爆了广大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为何能在慈善界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对于慈善,这是我们的愿景: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组织善治、行业自律、社会选择、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合作共赢。而这幅美好图景,需要慈善从业者、社会管理者、媒体,以及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绘就。一切慈善事业,资金无论是公开招募,还是个人出资,都应该做到透明公开。公开招募,涉及到公众捐献是否被有效管理和使用;个人出资,涉及到相应款项是真实投向慈善,还是借慈善为逃避征税的手段。长期以来,红十字会的活动缺乏公开性。近几年,帐篷问题、发票问题、天价吃喝问题等等,在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红十字会间有所闻。6月27日,审计署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红十字会有多项资金管理问题。中国红十字会是特殊的社会救助团体,它既连接着独立、中立的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又与中国各级政府有密切关系。中国红十字事业的信用,既关系到红十字在中国的形象,也关系到中国政府的信誉。同时,红十字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公民的投入。当公民对它产生重重疑虑,它就不可能得到人们内心的支持。“郭美美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起巨大的关注。中国红十字会需要以确切信息证明与“郭美美”无关,但即便真的无关,也需要严肃正视自身的问题。,该案例中暴露出中国红十字会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问题

舆论对郭美美种种炫富行为的反应,恰恰凸显了红十字会,这个作为承载着公众善心的公益机构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是慈善组织运作不够透明。慈善组织要获得发展,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至为关键,其中又以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至关重要。而在我国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一些慈善捐款最终的使用不透明,甚至一些捐款被挪作它用,一些慈善捐款到底募到多少钱,谁捐的,最后使用在了什么地方,可能成了一笔糊涂账,甚至出现天价帐篷、万元餐费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我国慈善事业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信力,也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

二是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不到位。只有超强监管,才有超强信任,一个良性的慈善制度和机制,能够实现慈善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保证慈善业得以健康良性发展。而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外部监管上,媒体对慈善业正面宣传成绩的多,而暴露实质问题的少,结果使得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真实的运营情况知之甚少,对一些深层的问题更是缺乏了解,从而失去了“话语权”。内部监管上,慈善业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对慈善组织的运行缺乏内部管理。

三是慈善法律缺位阻碍了慈善组织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关于慈善信息公开的程度、标准、程序等各方面问题,还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捐赠者与接受捐赠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来看,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建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第一,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告知公众慈善资金的运作情况,加快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布三个层面的情况:接受捐款的情况、资金的流向和资金使用的效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透明是慈善的重要条件,也是慈善事业公信力的根本前提。只有公开透明,捐赠者才能看到自己的爱心效应,更深切地体会到“捐”有所值;才能确保善款用在该用的地方,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第二,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在外部监管上,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慈善组织监管机构,实施对慈善组织的统一监管和协调,对慈善机构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定期进行公布,对善款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监督,并提供专线电话,随时接受公众的质询。在内部监管上,应当建立慈善行业自律机制,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做到决策科学化、运作规范化,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第三,完善法律制度,国家应当加快慈善专项立法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组织活动的法规条款,对慈善组织的性质、职能、管理、运行基本准则做出规范,从源头上保证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拨付、使用等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使得我国慈善事业有法可依、监管有据。

公生明,廉生威。慈善事业要取得发展,必须从透明做起,从规范做起,完全地、全方位地接受监管。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慈善业的信任危机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第二篇:郭美美事件(范文模版)

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郭美美事件”,引爆了公众和舆论对慈善与商业相结合的模式,以及红十字会财务信息和不透明的运作模式的不满和非议。至此以后,以红十字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的捐款数量大大减少。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慈善组织的账目基本是不对外公开的,慈善运作的不公开不透明,捐赠者的意愿得不到制度保证,就容易导致资金运营效率不高、内部腐败丛生、善款被贪污的情况,进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信任危机下边,我就以慈善机构为例,谈一谈如何让加强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

慈善运作模式存在的不公开透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慈善体系存在固有的弊端,如何使公众捐助的钱物保值增值、最终公众的捐赠去向哪里,这些是慈善组织的核心工作。要使公众对慈善组织信任,就必须对这些核心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并且让这些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因此,应当努力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约束,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公众详细公开其经费收支情况,实行财务的规范、公开和透明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

一、首先,应该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目标

营利组织机构的财务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可以通过一些企业应完成的使命来表述。我们说,一个非营利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服务,也就是在完成某一社会使命。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非营利组织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需要有科学的财务管理。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

二、其次,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

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和慈善精神,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普遍认为:慈善者的慈善行为追求的是精神满足,这一特点使慈善行为极易受到对慈善组织主观印象的影响。同时,慈善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慈善组织成员的社会声誉,会极大地影响捐赠者的精神满足程度,即影响慈善品的效用,从而极大地影响慈善行为,直接影响到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三、再者,依法加强对公慈善类组织的监督管理。

修订、制定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完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慈善行业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慈善公益信息统计平台,及时发布慈善数据,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建立和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对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

四、最后,要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其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我们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非营利组织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于组织以外的控制———主要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控制;一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这一层次控制主体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首先,财务部门要代表政府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和控制,确保财务制度的合理和合法。其次,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者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控制。就慈善机构而言,就是要确保其各种款项来源和去向程序的合理正确,要定期披露其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化。

应鼓励开展慈善公开日(周)、利用互联网动态披露捐赠信息、捐赠人参与项目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重大慈善项目巡视员等监督方式,提高监督的及时性与效率,更好地落实捐赠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慈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营造慈善事业监督有力、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浅析郭美美事件.doc

试论重塑中国慈善组织形象——由郭美美事件谈起

内容摘要: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下降,慈善组织自身生存能力较低等问题。郭美美事件后,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受到更加严重的挑战,中国慈善组织如何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成为新时期慈善组织的重要课题。文章中主要论述了中国慈善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重塑社会形象、社会公信度的问题。

关键词:

郭美美事件 中国慈善组织 发展瓶颈 解决措施

2011年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网友“郭美美Baby”,年仅20岁的女孩,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红十字会机构是否从中谋取暴利”、“红十字会内部程序怎么运作”等等一系列关于红十字会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郭美美事件后遗症

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郭美美事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其对各级红十字

①会造成的信任危机阴影,似乎才刚刚显现(如下表)

总体而言,中国慈善遇冷。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急剧下降,去年3—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收捐款62.6亿,但在去年6—8月份,①李妍,中国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周刊》,2011 全国慈善组织共收捐款8.4亿,降幅达到86.6%。②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受到社会公众的挑战。就各个地区而言,中国慈善组织也遭受“拿破仑滑铁卢事件”,慈善捐款呈现发展不乐观趋势,各个地区发生不同的郭美美事件后遗症。深圳佛山红会在事件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无独有偶,佛山市红十字会于8月2日公布了去年6月至今年6月红十字会医院学校的资金收支情况。一年来,该校共收到捐

③款88.6万元,但是在“郭美美事件”后,再未收到任何捐款。另外, 河 南 红 会 称 去 年 受

美 美 事 件 等 影 响,和上一相比,2011年,全省红十字系统接受捐赠款物总数减少了5000余万元。去年全年,全省红十字系统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价值3866.46万元,其中,资金2039.33万元,物资1827.13万元。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为9093.19万元,其中,资金7239.53万元,物资1853.66万元,较前年

④整体减少5226.73万元 四川慈善义演丑闻、章子怡 “诈骗门”以及去年的“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让国内慈善组织的形象大打折扣。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受到更加严重挑战。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公众之所以抓住红十字不放,与其说是对红十字的不满,不如说是对整个慈善制度的质疑、对慈善机构运作不透明的愤怒。中国慈善组织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公信度的问题,其运作程序的透明度、捐款的去向、组织机构内部设置程序及人员配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建立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慈善组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

二、中国慈善组织在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原因分析

1、慈善组织自身的问题

(1)中国慈善组织发展比较缓慢,相对西方发展来说还不够完善。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艰难起步,经过30年的发展,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中国慈善机构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而言,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发展中面临诸多与社会经济、政治不相适应的问题。

(2)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一方面慈善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资金的使用方面根本无法追踪,捐赠者难以知道、核实自己的款项的去向和实际到位金额。另一方面财务缺乏透明度,管理费用奇高,对于不明慈善捐款处置不当,由于不明捐款都没有登记,所以存在被管理机构或个人直接贪没的可能。郭美美在新浪微博上晒名牌包包、炫名车等一系列炫富行为,再加之挂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号,致使社会公众对捐赠钱的去向产生质疑,这无形中暴漏了中国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慈善捐款的不透明造成公众的极大的怀疑和不信任。

宋宗合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中心,《中国经济报》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8月3日 ④ 凤凰资讯

大河报

2012年2月5日 ②③(3)慈善组织存在人才缺乏且员工的总体素质还不高的问题。慈善事业是一项横跨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工作。这需要专业人士和高素质的人员。人是一个组织中最具活力的物质因素,人才匮乏无疑使慈善组织形同“骨架”,没有迸发的原动力。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下,中国慈善组织要想走向国际化,在国际舞台走的更远、更长久,人才资源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支撑。中国慈善组织目前除领导者之外,其他大多员工素质和活动能力较低,开展展活动较困难、难以胜任工作的,呈现难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因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理念应在慈善组织得到落实与发展。在郭美美事件中,郭美美自称是“中国红十字商业总经理”,这样一个爱慕虚荣、张扬的炫富女就不应该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的成员,这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人入住中国红十字会对其形象和社会公信力都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慈善组织吸纳的应该具有职业道德、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专业人员作为中国慈善组织的领导人。

(4)我国的慈善机构自主意识以及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还相当薄弱。一方面,中国慈善组织活动资金来源匮乏、筹资渠道单一。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团体研究中心对民间组织进行的调查问卷编制中,在中国像北京、浙江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国慈善组织的筹资能力表现得相当弱,可想其他二线、三线城市慈善组织资金运转的严重状况。⑤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资金和活动场地成为阻碍慈善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独立的慈善组织发展比较缓慢,大多都是挂钩政府的,对政府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独立的运作系统。

2、慈善组织存在的外部问题(1)中国公民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不高。由于目前公众对慈善机构认识不清,许多人将慈善看成是虚伪的东西,有的公众认为自己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来从事慈善失业,那些作出捐赠的企业家都是有自己的企图。种种不同的观点,让公众对慈善认识不清,不能从更为深刻的角度来看待慈善。据中华慈善总会的资料显示,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国内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而美国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出认识误区导致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不高,由于认识不清或是认识不全面。民众不愿参与或只有少数人参与慈善事业。较低的民众参与度致使慈善组织缺乏强大的群众基础,后盾力量不够强大。郭美美事件后,社会公众更加深信自己的判断,认为慈善组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真实东西。认为捐钱只是表面想象,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中国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高。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内部建设,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慈善机构的公信度,挫伤了公众慈善捐款的积极性。虽然我国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做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实施方面未取得有效的结果,像章子怡“诈捐门”、“郭美美”等等事件让中国慈善机构公信度进一步降低。慈善组织本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因运作程序出现违法现象,会降低其公众形象及组织权威,且公信力受到挑 ⑤ 李红艳,上海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国科学辑刊》,2007 战和怀疑。(3)政治环境成为中国慈善发展的障碍。一方面,中国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纳税所得3%以内的部分,准予免除;个人向慈善公益组织的捐赠,没有超过应纳税额的30%的部分,可以免除”,这个规定的结果是“捐款越多,纳税越多”。⑥在我国这种税法环境下,降低了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认为“办好事要纳税,办的越多反而纳的越多。”从而削减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慈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只针对货币捐赠,实物捐赠不享有,使捐赠者的选择范围比较狭小,不能最大限度的方便具有公益精神的企业家进入慈善领域。中国政府的不够重视,导致慈善发展面临政策环境的问题。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环境有助于慈善组织的稳固与可持续发展。(4)中国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有效的外部监是督慈善组织合理、合法、正常运运转的重要保障。中国慈善组织的合法认证是由民政部门管理的,但民政部对其认证后的活动处于“盲区”,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另外,政府作为慈善组织重要的外部监督机构却直接参与慈善组织的经营管理,致使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沦为形象工程。2005年北京儿童福利院王晨光曾挪用公款为儿子做生

⑦意,这就是中国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监督的典型代表。从实例可以看出,有效的外部监督对慈善组织的透明、高效、协调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是规模小、企业及个人积极性普遍不高、慈善基金运作不透明、慈善事业独立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慈善机构数量太少,目前我国慈善公益机构仅有100多家,而且绝大多数是“官办”,相当比例的慈善捐款流入了政府税收的专户,这不仅是不合法的而且严重挫伤了民众的捐款积极性;我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资源不到GDP的0.1%(美国慈善机构掌控的慈善资源占美国GDP的8%—9%),且近80%来自港澳台以及海外捐款,内地捐款只占20%;国内工商业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到10万家,说明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慈善捐赠;各个慈善机构的资金运作不透明,资金挪用现象严重,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我国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也打击了企业和民众的捐款积极性。所以中国慈善组织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三、重塑慈善形象,提升慈善公信度 郭美美事件说明中国慈善组织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慈善组织形象在公众心中大打折扣。如何扭转慈善组织危机、重塑慈善组织形象成为新时期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1、自身改进、健全体制(1)对慈善组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健全管理体制,促使中国慈善组织步 ⑥⑦ 中国税网

荆楚网

2005 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道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优化内部人员结构,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息披露平台,网络公开捐款用途和去向,以此提升自身的社会公信度,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协调运转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从而削减郭美美时间给中国慈善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2)汲取专业、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慈善组织设置要遵循以人为本、参与沟通激励、层级节制与幅度适中的原则。根据人本原理,人是一个组织成功运转的第一要素,一个组织中员工若没有工作积极性,这个组织将失去工作生命力,人的要素在慈善组织中同样重要,所以要形成量才用人、职能相称,扬长避短,各尽其能,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人才使用原则。再者,慈善组织内部要形成梯次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能力结构以协调的气质结构。

(3)提高生存能力、增强自身的民间性和独立性。一方面,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慈善组织要开展活动离不开经费,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物资 购置,一直到日常的组织工作、社会管理活动都不能没有经费,不能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慈善组织应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全方位,多元化的格局。不断加强中国慈善组织组织在国内及国际的公信度,尤其是中国国内社会公信度,汲取社会各个领域,不同群体的资金捐赠和投资。另一方面,中国慈善组织应与政府建立一种监督与被监督、平等伙伴的关系。改变以往寄托政府篱下的附属关系,形成自身独立的运作程序和系统,增强自身面对社会的独立性,促使自身不断走向成熟。

2、树立形象,提高公信(1)调动公民参与慈善组织的热情,扩大参与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公众对慈善组织整体认识不清、了解不够全面,走进不少误区。所以在中国慈善组织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社会宣传,宣传与慈善组织相关知识的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慈善组织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慈善组织,奉献慈善组织。(2)加强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建设、提升社会公众形象。若要修复公众对红十字系统等慈善组织的信任,必须让捐赠使用信息公开,加快慈善组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对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中提出的“加快红十字会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明确的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红十字品牌管理;加强反腐倡廉,抓住捐赠款物和招标采购等关键风险点,真正实现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

⑧的倡导,建立透明、公开的运作程序。另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也表示: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找回慈善组织缺失的社会公信度。建立 ⑧ 凤凰网资讯

《 经济观察报》——《郭美美事件启动公民社会建设》 监督体系系统成为慈善组织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度的必然要求。

(3)加强政府与中国慈善组织的关系。中国慈善组织的健康、稳步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方面,政府与慈善组织共同努力,建立一种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政府与慈善组织共同采取措施,不断提升慈善组织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增强慈善组织的筹资能力和渠道。慈善组织积极汲取政府组织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本组织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从而在公众树立积极向上、全心全意服务民众的良好形象。政府与慈善组织建立有效地双向互动,有利于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合理的管理章程,支持和鼓励我国慈善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强社会影响力,进而实现政府作为其监督主体的作用,推进慈善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4)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中国慈善组织要接受来自社会不同全体、不同国家机关的监督,保证自身的合理合法运行。依法在民政部登记并接受其监督。实现与政府的双向沟通,不断提高内部监督体制的建设。捐款来自公众,要接受来自公众的监督,在社会上不断进行民意测评,积极汲取社会公众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李妍:郭美美后遗症[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5期。【2】李红艳: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建议[J],中国科学辑刊,2007年第06期。

【3】黄强、彭向刚:领导科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4】倪星:行政组织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何芸:重塑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J],学习月刊,2011年11期。【6】赵白鸽:郭美美事件启动公民建设[J],经济观察报,2012年1月。

第四篇:郭美美事件感想

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且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的20岁女孩“郭美美”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并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郭美美”炫富门,它不仅引起了大家的猜测和愤怒,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政治经济一连串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是社会主义制度,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政治格局和分配方式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了社会分配过度悬殊,贪污腐败愈发猖獗,社会公平越来越远,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了社会矛盾,使未来的发展模式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一是贪污腐败现象愈加蔓延。“郭美美”的别墅、跑车和爱马仕名包从何而来,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与中国红十字会及相关领导有关联。温家宝曾说,目前党最大的危险在于贪污腐败。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和感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污染了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而且,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如若人民群众的部分利益被破坏了,目标实现越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越模糊,各种社会问题就会更加凸显。

二是经济分配方式渐不合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很大的贫富悬殊,再加上或多或少的权力和经济相挂钩、社会效率优于社会公平、经济实力与社会效率相辅相成的现象,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调节分配方式?只有优化分配方式,适当倾斜分配资源,让穷人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富人有优良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合理、公平、公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效率。

三是网络监督提升道德水平。不仅仅是“郭美美”事件,许多事件都是由于广大网友的强烈支持才得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道义的公平。老百姓已经不是在封建时代任人剥削、任人欺凌的时代,当一些涉及天理人伦、法律尊严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聚结成一股力量,共同思考,积极探索,将民众的普遍看法通过网络传达给政府,传达给相关部门。这种正在探索中不断健全的监督机制,必将成为反腐倡廉、反映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有效的、长期的手段。

只有加强反腐倡廉的力度,健全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运用多样方式净化社会公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党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胜利前进,在民族复兴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五篇:马概论文“郭美美”事件分析

论文题目: 从“郭美美”事件看中国炫富及仇富现象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从“郭美美”事件看中国炫富及仇富现象

摘要:“郭美美”,“卢美美”事件体现了中国社会存在许多问题,政府腐败、社会资源分配季度不公、社会福利糟糕等问题。郭美美、卢美美之流本是默默无闻,却成了网络红人,只因为她们在网上放肆的炫富。而炫富导致的后果,则是引起了网友的炮轰与人肉,将中国红十字会、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青基会、天略集团、中非希望工程等机构与公司,都牵扯了进来,扰乱了整个慈善江湖,也击中了国人仇富的心态。

关键词:“郭美美”事件;社会现象;仇富;炫富

“郭美美”,“卢美美”事件体现了中国社会存在许多问题,政府腐败、社会资源分配季度不公、社会福利糟糕等问题。

郭美美、卢美美之流本是默默无闻,却成了网络红人,只因为她们在网上放肆的炫富。而炫富导致的后果,则是引起了网友的炮轰与人肉,将中国红十字会、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青基会、天略集团、中非希望工程等机构与公司,都牵扯了进来,扰乱了整个慈善江湖,也击中了国人仇富的心态。

一、“一切向钱看”、“GDP崇拜”助长了炫富心理

炫富和仇富是我们这个社会近年来突出的社会现象,是不良社会心态的反映,也是不良社会生态的体现。从20年前的中小学“贵族学校”,到现任只有富人入住甚至只准富人进入的“贵族领地”;从“不为穷人建房”(某地产大鳄语)到“只为皇族而建”(福州某售楼广告语);奢靡之风刮遍神州,谄富习气蔓延全国,严重毒化社会风气,刺激、催生出日益严重的仇富社会心态。

如果说,某些富人的恶劣行径、市井小民的世俗和房地产商的恶俗等,是炫富仇富社会现象的助推者,属于自发的个体行为,在一定意义上讲并不足怪的话,那么,政府有关部门的评价准则和价值取向,则严重地助长炫富风气,进而也导致更为严重的仇富心态的膨胀。在中国各地方比拼GDP,比拼形象工程都助长了炫富风气。炫富从开始的个人行为变成一种严重的社会普遍问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这类现象的产生表面原因是某些个人错误的价值观的结果,本质原因是社会病态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现实助长炫富,病态的社会本身又影响到一些社会人的价值观,促使他们炫富。

二、仇富为何成了一种“时尚”

由郭美美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舆论,以及对慈善机构的监督,不是“仇富”,而是社会的进步。与炫富心态相对应,仇富心态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其实,并不是所有富人的财富都是不义而来的,也不是所有富人都为富不仁。可是,由于少数富人的财富取之无道,少数富人富而益骄、富而益横、富而益狠,加上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的放大,导致仇富成了一种“时尚”,一种集体无意识,一种文化下意识。一件好事,如果是富人做的,社会上总是有人认为是不安好心,是居心叵测,至少是作秀。

“炫富”者和“仇富”者,本质就是同一类人,都是可怜的人。“仇富”者如果“有幸”富裕,也比其他富人更有可能加入“炫富”。“炫富”的行为无非是高调地想让地球人都知道:我终于和你们不一样了,我不再是你们之中的一员啦!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痴迷奢侈品?为什么开个宝马就总喜欢横冲直撞?为什么撞了人还会那么冷漠?还不是当初计划经济时代的“贫困文化”给人们心底里留下的怨毒久久挥之不去!其实在仇富者的内心深层,真正恨的是自己,是自己不如意的境况……当把这种隐秘的恨投射出去以后,就成了对他者的羡慕嫉妒恨……

“仇富”属于贫而且贱,“炫富”则属于富而不贵,都是一种低下的人生境界。仇富者与炫富者看似形同水火,其实在人格和内心方面却惊人的相似。自古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更何况生活在不公正的社会现实中的普通人。必要的抗争和维权都是应该的,但若将种种失意和挫败的情绪积蓄在心中,进而在心灵里淤积成水垢一般的怨毒,那你的心灵将陷入魔道,并在人生的恶性循环中轮回……因为当你的心灵为怨毒和仇恨所湮没时,连你的眉宇间都会透出煞气,俗话叫“一脑门子官司”……你在言行举止之间也会充满暴戾,释放出令人不安的信息,甚至会在你周围形成一个弥散着怨毒气息的“场”……那你得到的回应将是什么呢?自然也是以怨报怨,是纷争,是怨怒,是一个接一个的麻烦…

当然也有些人或凭借机缘,或靠“潜规则”,或是其他什么渠道,富了,成了暴发户……那他也会把心中对以往那个卑微自我的积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通过对别人的蔑视来平息自己心里的怨毒……于是便有了“炫富”。“炫富”的行为无非是高调地想让地球人都知道:我终于和你们不一样了,我不再是你们之中的一员啦!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痴迷奢侈品?为什么开个宝马就总喜欢横冲直撞?为什么撞了人还会那么冷漠?还不是当初计划经济时代的“贫困文化”给人们心底里留下的怨毒久久挥之不去!

“炫富”在心理机制上有点貌似“露阴癖”,人们越是惊讶越是愤怒,他们就越兴奋。其实炫富者是很可怜的,尽管财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境遇,却没能改变他们的内心,也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作家方方写过一篇小说,叫《刀锋上的蚂蚁》,讲一个穷愁潦倒的画家偶得贵人相助,去美国举办了画展,成了名画家和富人……但他的心性和命运却没有改变,仍然活得像个“刀锋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小说对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悲悯。如果社会也能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去看待“炫富”,那他们心中的怨毒或许就会平息。

不幸的是,“炫富”激起的是更大的“仇富”怒火,而“仇富”的过激反应则更令“炫富”变态般兴奋,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

财富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解脱的,否则财富就不仅无助于人生,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没钱人每天为衣食奔波,不堪重负,那是情非得已……有钱人不必为生计所累,本可以去做那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获得较常人更大的心灵的自由。然而心灵淤积了太多怨毒的人却不会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而是一门心思地去与别人攀比,直到把自己以往的挫败经历转移到别人身上以后,才会在虚妄中心满意足。

一个被怨毒湮没了的人是可悲的,一个被怨毒裹挟了的民族是危险的。只有心怀怨毒的人才会喜欢“文革”,才会热衷于极端民族主义……“仇富”会发展成仇视一切非我族类,“炫富”则膨胀成“天下第一”的姿态,膨胀出魔法般的GDP、追尾的高铁之类怪世奇谈……

其实,一个心怀怨毒的人,只有放下怨怒,才有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才有可能获得社会的回报,才有可能步入人生的良性循环……否则就算获得了财富,也有可能“受”不起,就如那个倒霉的小女生郭美美。

炫富与仇富构不成因果,只是类似的心态在两种截然的境遇下两种表现,表面的矛盾并不能改变本质一样的事实。这是很方面的因素下的结果。

三、结论

导致炫富仇富心态的原因有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匡正失范行为,化解不良心态,首先要在分配制度上进行有效改革,使得过于巨大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对于富人,要通过税收来调节其收入,通过法律法规来规整其

合法收入,通过教育来提升其道德自觉,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于穷人,要帮助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增加收入,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要约束传媒,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以及整体素质提高的方式,引导传媒坚持正面宣传,不炒作,不媚俗,不唯钱是从,不傍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不要用GDP论英雄,而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官员率先垂范,努力提升公众文化素质,增强整体综合素质,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追求平民化的自由人格为荣,以追逐恶俗的甚至变态的皇家风范贵族气派为耻。应当在全社会倡导平和温馨的价值追求,使平平淡淡才是真、共同富裕才是善、身心和谐才是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这样,炫富仇富的心态就会逐渐消解。

参考文献:

[1]译名.炫富VS仇富:群体性感染风险加剧[N].人民网,2011-01-26.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7/26/7944762_0.shtml

[2]教程编写课题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藏策.中国社会“仇富”与“炫富”的背后, 2011-08-11.http://dzh.mop.com/whbm/20110811/0/zOgzFgI274cda1Fl.shtml

[5]路弘.炫富、媚富心态有悖和谐共建、成果共享价值理念,[N]中共文明网,2007-05-30.http:///2007-05/30/content_10158115.htm

下载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例分析报告_郭美美事件引发红事会信任危机

    案例分析报告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学号:***10 姓名:侯丹妮 案例简要: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有一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在网络上大肆炫富而引起众人的瞩......

    “郭美美”事件公关策划书

    案例介绍: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受郭美美......

    1南方都市报-“郭美美事件”系列报道

    ◇“郭美美事件”系列报道(23篇) ◇王星 张东锋 张书舟等 ◇南方都市报 ◇2011年6月至7月 中红博爱浮出水面 三家关联公司与商红会关系密切,郭美美事件真相渐近 @温迪洛:郭美......

    行政案例分析(精选)

    从管理角度思考:1、《行政案例分析》课的任务、环节、方法是什么?2、反思该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提出建议和改进。反思内容:环境、过程、方法、目标。 任务 1......

    行政案例分析[合集]

    行政案例分析 题目1 《郑州馒头办》案例中的“馒头办”属于什么类别的机构?非常设机构 题目2 结合《郑州馒头办》案例和行政机构设置的相关原理,你认为“馒头办”是否应该设立......

    行政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期末考查 考查题型: 简答+论述(5-6题)+案例分析(2-3题) 1、 行政管理案例的概念: 行政管理案例是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事实进行记录、采集、编辑和加工......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就在我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系列造假案忧心忡忡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当量巨大的假账丑闻。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En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