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儿童语言治疗学后感
特殊儿童的言语治疗后感
通过对特殊儿童的言语治疗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特殊儿童言语言语障碍及治疗有点点了解,这里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学后感。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特殊儿童能在日常生活中较顺畅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我加强了对特殊儿童言语治疗和教育的关注。
学龄前儿童言语障碍的发生率为10%至15%,学龄儿童约为6%。根据儿童心理研究成果和长期教育实践,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3至4岁更是幼儿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关键期。言语障碍多在这一阶段初现端倪,这将对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都造成严重危害。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殊儿童言语言语障碍治疗形式:
(1)给予语音刺激,用动作、实物配合,反复强化,建立语音与实物之间的联系。(2)给予表达训练内容的实物(模型)或无干扰的实物图片,让其反复识别指认,使其形成对该内容的初步认识。
(3)从不同的图片中,找出能表达该训练内容的图片,让他们初步感知图片中某些关键信息的异同。
(4)引导特殊儿童用口语或沟通板来表达所练习的内容,如某个词语、词组或句子。(5)对程度较好的特殊儿童进行词汇拓展训练(归类、概括等方式),引导他们初步掌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有关知识。
(6)利用语音沟通板或早期语言干预系统等工具对词组或句子中的某些成分进行相应替换训练,使儿童能把同一语法结构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7)用图片匹配、图词互换、反复强化等手段进行认知拓展训练,加深对某些难学词汇的理解。
(8)康复师(特教教师)在重点训练某项或某几项内容时,可依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利用生活实践和场景进行随机教育。
(9)用看图说话,情景图片排列、背诵、写作训练和韵律训练等来进行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在特殊教育领域里智障儿童出现的种种问题中,语言障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语言障碍的实质就是语言功能障碍,言语训练在特殊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学校和老师担任着重要角色。
第二篇:《特殊儿童言语治疗》学后感
《特殊儿童言语治疗》学后感
《特殊儿童言语治疗》课程还是不错的,讲者讲得也不错,实操性很强。是那些浮在上面、一味地强调 心态、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之类的高大上育儿书籍的很好的补充。
它跟《游戏力》、《正面管教》、《如何听„„如何说》一样都以相信孩子没有问题,他只是暂时性地遇到了难题,父母应该聚焦在如何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这跟《正面管教》一样,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本书更细化了每个步骤,个人感觉 每个环节后面都有相应的心理学做支撑。而且在具体实施方面,它都强调了用游戏的方式全心投入,让孩子做主导,而不是父母改用了一种新计谋对孩子操控。所不同的是,《游戏力》侧重用孩子的语言(游戏)建立成人与孩子心的链接,让孩子接纳我们;《正面管教》侧重于家庭的民主、让孩子为自己的结果负责,让行为的自然结果反馈取代家长的权威式教养。让孩子自然摸索去长大,自然没错。但孩子成长的过程,总会遇到一些很困难的事情,超出他的解决能力范围,那时候需要父母去帮一把,但如何帮呢?这本学习《特殊儿童言语治疗》其实给出了老师很好的指引。
我们要对每个孩子接受平等的教育,把每位孩子作为自己的孩子教育,虽然说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我们不是神,但是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关心身边的每个孩子,使他们能更好的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精心培育每一位孩子,还要从生活上更加关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这个课程使我懂得了康复训练必须要做到其一,康复训练中的因材施教。无论是肢体康复,还是言语语言康复,都需要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个别化的教育与训练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针对每一个理论和技术,了解它的利弊和使用环境,才能如虎添翼。正如期货市场中,每一派的技术分析,每一种交易系统都有它的利弊,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找最厉害的。而是分析和了解它们的各种特性和适用环境,相互补充,为我所用。这是学习《特殊儿童言语治疗》 的心得。
第三篇:何秋霞《特殊儿童言语治疗》学后感
《特殊儿童言语治疗》学后感
加禾小学
何秋霞
学习《特殊儿童言语治疗》讲座。《特殊儿童言语治疗》课程还是不错的,讲者讲得也不错,实操性很强。是那些浮在上面、一味地强调 心态、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之类的高大上育儿书籍的很好的补充。
它跟《游戏力》、《正面管教》、《如何听„„如何说》一样都以相信孩子没有问题,他只是暂时性地遇到了难题,父母应该聚焦在如何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这跟《正面管教》一样,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本书更细化了每个步骤,个人感觉 每个环节后面都有相应的心理学做支撑。而且在具体实施方面,它都强调了用游戏的方式全心投入,让孩子做主导,而不是父母改用了一种新计谋对孩子操控。所不同的是,《游戏力》侧重用孩子的语言(游戏)建立成人与孩子心的链接,让孩子接纳我们;《正面管教》侧重于家庭的民主、让孩子为自己的结果负责,让行为的自然结果反馈取代家长的权威式教养。让孩子自然摸索去长大,自然没错。但孩子成长的过程,总会遇到一些很困难的事情,超出他的解决能力范围,那时候需要父母去帮一把,但如何帮呢?这本学习《特殊儿童言语治疗》其实给出了老师很好的指引。
学习《特殊儿童言语治疗》总结的帮助特殊儿童的15个步骤,后面“其实质”是我的个人观点。
1、把问题变成孩子能够学习的技能。其实质是: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事论事,找解决方案,别上纲上线。
2、跟孩子一起商定他想学习的技能。其实质是:跟孩子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
3、帮助孩子看到所学技能给他和其他人带来的好处。其实质是:心理学上的利益驱动。
4、让孩子给技能取个名字;其实质是:让孩子对这个技法有主人翁感,归属感。
5、请孩子选一个可以帮助他学习技能的魔法宝贝;其实质是:利用偶像,寻找精神支撑。
6、帮助孩子找到他的支持者;其实质是:利用外部,寻找外部伙伴支撑。
7、让支持者告诉孩子为什么他们对他的学习充满信心;其实质是:让外部声音强化孩子内心的力量;
8、如果他们掌握了这个技能,跟孩子一起设计如何庆祝;其实质是:畅想庆祝的场景,就是换种方式强调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9、让孩子演示一下,掌握了技能时是怎样表现的;其实质是:操练实习。
10、帮助孩子告知其他关心他的人,孩子将要学习的技能;其实质是:建立外部氛围。
11、给孩子创造机会去练习和表演他有多棒;实质是:操练。这跟《正面管教》一样强调反复练习的重要性。对于父母也一样,从思想改变到行为改变,是需要反复练习的。
12、让孩子告诉你,万一忘记了他所练习的技能,该怎么提醒他。这条很重要,孩子会出现反复,用孩子决定的方式去提醒他。用某个手势或者物品提醒,好过语言。因为能避免语言传递出父母不良情绪。
13、庆祝时,请孩子感谢所有支持者的支持;其实质是:让孩子学会感恩和表达感恩。
14、给孩子创造机会,把技能传授给其他的孩子;其实质是:最好的学习就是教别人。
15、探讨下一个要学习的技能;
最后提问环节,我问了个 该技法什么情况下采用的条件边界问题。因为我现在的育儿观已经偏向 让孩子尽可能地自己去经历去解决这些麻烦,父母只是观察者,我会用心去感受他此刻正在经历什么?遇到问题时心理的困惑、焦虑、无助„„
如果当他过来请求帮助时,我会跟他一起面对。译者大大地肯定了我的观念(赞了XXS家长的不一样,把我高兴得啊),接着她也提到:任何一种再科学的技法也是对孩子的干预,这个边界家长自己去把握,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
其实,任何一种理念和想法,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这本书的作者是位儿童心理治疗师,他这些理念都是来源于对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他的案例是解决那些已经有问题,孩子自身已经无力走出去的情况。然后再推广到正常儿童,认为既然对特殊儿童都有效,那对正常儿童就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质。这就跟健身里的普拉提一样,它首先是针对患者设计的肌肉康复训练,后来才推广到正常人的保健塑性。所以每一套理论,不要急于给它下判断句,肯定和否定它。了解它的利弊和使用环境,才能如虎添翼。正如期货市场中,每一派的技术分析,每一种交易系统都有它的利弊,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找最厉害的。而是分析和了解它们的各种特性和适用环境,相互补充,为我所用。这是学习《特殊儿童言语治疗》 的心得。
第四篇:特殊儿童总结
凯里市炉山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2)班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唐燕琼
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单亲家庭孩子5人,留守儿童1人,学习较困难有3人,调皮学生3人。
工作回顾
利用课余时间,对特殊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汪玉婷、潘仕桥、龙大顺三位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开学初的前两个星期,每天中午都拿着他们的手叫他们写名字,但潘仕桥不管什么教,直到现在都还不会写“潘”字,每天我都利用休息时间叫他们数数、计算,同时叫他们家长每天到校接孩子,并叫家长回家怎样辅导孩子的学习,尽管如此,潘仕桥、汪玉婷到现在颁手指头数数都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跟不用说,龙大顺会一点计算。
潘琴、袁玉松、潘家庆、潘和华、杨靖都是单亲家庭,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课堂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机会,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指导他们完成当天的作业,每天出几道计算题让他们练习,有进步的给他们加分,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好家长的联系工作,经常和特殊儿童的家长会,向他们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与他们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发现学生有进步,即时向家长汇报,让家长在家也多鼓励孩子。
组织一帮一小组活动,鼓励优等生主动找一位需要辅导的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辅导,同时,还要与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经常向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或者不认真完成的,统一思想,该怎样处罚就怎样处罚,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并且要持之以恒,一点也不能放松。教师说话要算数,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辅导,在这次期末检测中,汪玉婷、龙大顺两位同学从原来的十多分上升到四十多分,潘和华、杨靖两位同学刚入学时,不想动脑筋做作业,总是想抄袭同桌的作业,通过辅导、教育,这次期末考试潘和华同学数学的90.5分,杨靖同学数学成绩81.5分,特别是杨靖同学,因为妈妈离异,爷爷奶奶很溺爱,钱不学期动不动就哭,通过教育,现在比原来坚强多了。
2014年1月6日
第五篇:儿童福利院后感
夜空里没有星星,闪烁的每一颗都叫梦想,亿万的目光里,几颗是你能看懂的?
长这么大,有多少地方想去还没有去,有多少人想见而从没遇见。大学三年走过来,看了多少别人做的活动,一直很想去一些地方,但是一个人没有那些勇气。
很开心在这一次的班级活动中能和班级的十位同学一起去芜湖的儿童福利院,大家都是头一次过去,所带的心情好奇多于其他。到了目的地,红色的一栋栋建筑比学校的宿舍楼都要新,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福利院的职工办公室里我们把带去的文具和水果做了登记,工作人员不允许我们自己把东西带给里面的孩子,或许出于安全原因,或许出于其他。二十分钟的探望时间,一间不大不小的教室,阳光很明媚的在窗外摇曳,远远的看着屋里这些在玩耍的孩子,一如刚见到他们的我们,见了却不知道如何去触及,去温暖。
同伴们拥在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在玩在笑,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习惯了在来人的时候要笑,还是一直都会笑呢。我问负责人这里的孩子有多少,负责人说有四五十个之多,能走路读书的都去上课了。来时我们只看到了这六个孩子,或大或小。有的爱笑,有的爱玩,有的却不说话,但是他们都有同样的身世背景——都是没有家的孤儿。我问有多少的孩子能被收养,负责人摇摇头说很少,人家要领养都是要年纪小,身体正常的。但是正常的孩子有多少父母舍得丢弃呢?
这里的孩子,负责人说他们的生活很好。是啊,干净漂亮的房间,不用风餐露宿,能上学的都有学上,但是这里有房子却没有家,有老师却没有妈妈。没有我们以为的慈爱如妈妈的老师陪着他们,在几个工作人员的眼里看不到更多。如多少时候你我都会说的那句: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但是这里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我们去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说自己是什么样的大爱之人,但是走出来的每个人,却在心底某个失落的角落,找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能说将来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去正视我们自己身边的这些关于责任道德与爱的问题,那么世界就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