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小事件看大历史
从小事件看大历史
——史家视野下的“1587”和“1768”
“1587”和“1768”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上确实是为不足道的。在这两个年份中中华文明照样向前发展。1587年是中国大明王朝统治中国的时期,按中国特殊的纪年法又称万历十五年。1768年是大清帝国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个盛世时期。这两个年份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跟其他年份一样,是极其微乎其微的。但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他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在这两个年份里所发生的事情分别预示明帝国和清帝国的衰落。由于这两个年份在历史学家看来是重要的,他们就用著作来表现这两年份的重要性。《1587年,无关紧要的一年》该著作的作者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该著作的作者是著名美国历史学家孔飞力先生。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两个年份里在这两个历史学家的眼里是多么重要。
咱们先来谈一谈1587年。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是这样说这一年的:“1587年,在西欧的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是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重点。”(第1页《万历十五年》)确实1587年在中国明朝的历史上没有发生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历史事件,也没有发生什么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历史事件。但是这一年,万历皇帝已经年满二十三岁了,登上皇帝的宝座已有十五年了,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君主;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戚继光与世长辞;李贽剃发为僧。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微乎其微的,但正是由于这些事情的发生,却决定了明王朝以后的命运,同时也预示着她的衰落。
万历皇帝登上皇帝宝座已经十五年,表明他已是一个熟练的政治家,他要开始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但是就像黄仁宇先生所说的:“皇位是一种社会制度,他朱钧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人。一登皇位他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的规范,但是道德规范的解释却分属于文官。他不被允许能和他的臣僚一样,在阳之处另存在着阴,他只被拘束是无限的。任何个性的表露都有可能被指责为逾越道德规范。(第86页《万历十五年》)既然皇帝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而有他的文官集团所限制,比如立储之事,这样皇帝就疏远他的文官集团,消极怠工使帝国陷于深渊。
张居正的去世是大明王朝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张居正在万历朝的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执政的十年是明朝走向富强的十年,但是他最终失败了。他试图去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但是这一文官制度受各种环境之累,做事缺乏条理。他力图振作,要求过于严格,以至抗拒横生。在他有生之日,他犹可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业也随之付诸流水。在他死后,他竟遭到抄家的下场,这真是明王朝的悲剧。在他死后,明王朝沿着原来的老路继续发展下去,最终走向灭亡。
海瑞被黄仁宇称为古怪的模范官僚。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呢?我觉得说他古怪是因为他在中国这样一不注重法律的国度里,他充分注重法律的作用而且执法不阿,但是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成长的文官,他有始终重视伦理的指导作用。说他是模范官僚是因为他执法不阿令许多其他文官感到害怕。总之海瑞的存在使大部分官员望而生畏。黄仁宇先生是这样说的:“接近1587年年底亦即万历十五年丁亥的岁暮,海瑞的死讯传出,无疑使北京负责人士的官员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大中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事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第148页《万历十五年》)”海瑞的去世是大明王朝的官员们感到高兴。但是他的去世是大明朝的文官机构更加腐朽,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落。李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是儒家的信徒,但在这一年他却剃发为僧。剃发的原因是他想抛却呆板拘束的生活,得以寻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在这我就不多做解释了。总之,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的:“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第190页《万历十五年》)从李贽剃发这一事件看出大明王朝的社会就像一潭死水,死气沉沉。个人的理智的不到应有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总崩溃。
从以上各个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明王朝以后的发展轨迹。这些人物在这一年里所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哀而且是整个时代的悲哀。这些事情看上去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确成了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关键。我们不能不为黄仁宇先生的这种独特的历史眼光和历史见解所折服啊!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1768”,1768年是我国历史上乾隆皇帝统治的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康乾盛世时期,但是在这繁荣的表面却隐藏着衰落。孔飞力先生在《叫魂》的开篇就说“1768年,中国悲剧性近代的前夜。”当我看完他的这本著作后,也不能完全理解他这句话的意思,在这我就简单或一说我的理解。
1768年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是平淡无奇的。但在这一年里却发生了令清朝统治者为之头疼的事情,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出现了,术士们通过做法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便可使他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己服务。此事件由江南地区发生然后蔓延到全国。该事件最终的结局是形成了许多冤案,最后在皇帝的命令下不了了之。
我们对这一事件认真做一分析,便可看出大清帝国在繁荣中蕴藏着失败。首先我们来看此事件的发源地在江南,而众所周知江南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为什么在经济这么发达的地区会产生如此迷信的事情呢?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衰落的征兆。在从它的传播速度来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传遍了整个中国,这足见当时中国国民之愚昧落后,而与我们同时期的欧洲确正在进行着工业革命。再从处理这件事情的官员们看,不论是中央官员还是地方官员,他们都使许多人因这件事而冤死。官员们应对这件事惊慌失措,他们不知如何来应付这件事,以他们惯常的思维来处理这种事情,结果导致许多人冤死。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清王朝此时正走向衰落。
孔飞力先生以这样一件事情却能窥探出清王朝走向衰落的迹象,足可见他眼光之独特,思想之深刻。
“1587”和“1768”在黄仁宇先生和孔飞力先生的眼里是重要的,他们分别从这一年份里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最终让我们知道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里却蕴藏着如此重要的信息。但他们的写作风格却是大相径庭的,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从上层统治者写起,不是以一个事件为中心而是通过在这一年里几个重要人物的兴衰来看的,如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等。通过对这几个历史人物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他的分析是细致入微的,独到的。而孔飞力先生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以一个事件为中心,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如这件事情是如何产生的及怎样处理这件事等方面来做的。当然这两本书的异同处还有很多,在这我就不做太多说明了。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一点,任何一件历史上发生的小事也许都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历史信息,我们必须学会观察这些小事,去思考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历史信息。我想这是一个学历史的人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总之,这两本著作在我看来写得非常好,他们都对我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那种独特的历史见解和独到的历史眼光所钦佩。1587年和1768年在我们看来是平淡无奇的两个年份,但在他们的眼里却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也许这就是一个历史学家所应有的吧!
第二篇:从小悦悦事件看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
从小悦悦事件看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
摘要: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惨遭汽车连续二次辗压,血泊下,先后有18人路过,竟无一人伸手救援,后在一位58岁的拾垃圾阿婆陈贤妹发现下才救起,可是终因时间耽误太久和伤势太重,小悦悦在医院不治身亡。这一事件在全国,在国内外立即引起普遍震惊,引起热议哗然。人们在对小悦悦表达深切关怀和怜惜的同时,纷纷谴责那18个人性冷漠见死不救的路人,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这段时日里,全体国人一直深切关注着小悦悦命运的悲情,对肇事者和那些见死不救者而义愤填膺,同时又在广泛地视听着社会思想对事件深层次的热议和拷问。小悦悦已经无可挽回地铸成了人世悲哀,这是令所有的社会良知伤心的,这该是引起国人痛定思痛的对事件所链接的社会道德意义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关键词:道德滑坡 反思 建设 正文:(一)社会道德现状考察
两岁女童接连遭遇两辆汽车碾压,18名路人无人施救,一名捡破烂的阿婆的善良反被质疑为“想出名”。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引发舆论的沉痛反思,人们有发自内心的刺痛和疑问,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让人变得如此冷漠、冷血,道德被搁置,良善被嘲弄。面对遭面包车碾轧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长达近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居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直至拾荒的阿姨陈贤妹将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在小悦悦之前,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奇迹女孩”小伊伊——项玮伊获救,成为最后一个获救者,而她父母的鲜活的生命永远停滞于此件事故中。
面对几度宣布“没有生命迹象,停止搜救”之后又从废墟中救出来、被埋20个小时之久的两岁半小伊伊,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只能用“这是个奇迹”来推诿、掩饰。而“奇迹”一词的背后,恰恰显现了政府道德的缺失。
然而,“奇迹”并不止于此,动车事故发生后,竟然还得到了如此的上级救援指示:第一抢救伤员;第二安抚现场;第三尽快通车。前两条无可厚非,其中第三条指示着实令人难以置信,7月下旬并非春运高峰,况且除了高铁动车还有公路、普通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停运高铁动车并不会造成交通不畅,为什么要急着通车?人们只能猜测是经济利益,就怕动车停运带来铁路运输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如此作为,显然对生命缺乏必要的敬畏!
惊讶更不止于以上。其实早在“7.23”动车事故发生之前,在京沪线高铁开通后,接连出现高铁“故障停”,人们纷纷质疑铁道部这是“牺牲安全提速度”。然而,频发的事故和汹汹异议,依然没有唤醒铁道部动车安全的责任意识。铁道部我行我素,无动于衷,最终酿成惨剧,而遭殃的恰恰民众!血的教训,流的只是老百姓的血!
更令人悲愤的是,广东佛山小悦悦尸骨未寒,四川泸州又曝5岁幼童被货车来回碾压至死,目击者称,小孩被卷进车轮拖行了10米,来回碾压至死。
旧伤未近,再添新伤,残忍的现实,足以令人胸闷蹩屈。我们的社会究竟是怎么了?人心如此冷漠,人人与如狼,恍惚间大家进入一个人心不古、国将不国的衰世之中,不,就简直是堕入阿鼻地狱之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老人则是我们的未来,因此,一个国家文明不文明,社会道德不道德,只要看其对孩子和老人的态度。然而,回望神州大地,且不说毒奶粉、假疫苗事件触目惊心,比如山西黑砖窑事件,劳监部门涉嫌倒卖童工;比如北京定点“取缔”民工子弟学校;再比如就湖南邵阳一地,上半年曝光“邵氏弃儿”事件、下半年“邵阳沉船”事件„„无不荼毒儿童,漠视幼小的生命。而老人呢?一方面老人倒地无人扶,被人们“围观至死”;另一方面扶了倒地老人,反而演绎“农夫与蛇”的故事,人们仅存的微弱的良知滴血至尽。如今老人出门就怕摔跤倒地,因为这一跤下去,自己能爬起来是命大,爬不起来是命该!一切迹象表明,中国已然成为道德洼地。如此中国道德现状,令人几近绝望,有人更是不无担心道:一旦外敌入侵,还有谁会以血肉之躯来捍卫这个国家?
我们必须承认当下中国社会道德水准大幅滑坡是一个已成的现实,也必须正视连“扶老携幼”这样的基本公德都无法立足的社会现状。温家宝总理针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怒斥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现如今出现在马路上、餐桌上、屋顶上、矿井里的一个个事件,一再昭示社会冷漠与道德滑坡会有多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力,加强道德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新闻的选择、极端事件的刺激,有可能放大了冷漠的阴冷程度,但从教师该不该扔下学生独自跑路、特殊人群在公交车上该不该被让座、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等问题的讨论,从见死不救讨价还价、遇到跳楼起哄叫好、可怜讨薪反被厌弃等现象的累积,我们或许不得不直面残忍的现实——人性冷漠、心灵麻木、道德滑坡已经是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
若不是有监控视频曝光,小悦悦事件不过是全国每年近20万起致65225人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普通一例,绝对不会引起人们的丝毫关注和怜悯之心。正是因为有了监控视频,国人无不为之震惊,外国媒体也因此惊得目瞪口呆。对于这个视频,我想没有人忍心再看第二遍了,要知道每再看一遍无疑是对自我心灵的再次拷问、对我民族本性的无限失望、对泱泱大国崛起的绝望。曾经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小悦悦事件的进展报道,希望有生命奇迹的出现,然而,蹒跚学步的幼儿终究抵不过死神的召唤。但我们多么希望社会各界对此的反思不应随幼儿的离世而悄然停止,相反,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掀起全民大讨论,不断放大这一看似小事件的重大社会历史意义,推动新时期国民性、民族性中丑陋面的自我解剖,深刻剖析社会冷漠的形成逻辑,从而推动形成一系列“向善”社会的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社会在精神、心灵、道德、伦理、信仰上的社会进步运动。
(二)道德滑坡、谁之责任
有评论者认为:分析当前一些人道德失范的原因,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有道德失去规范的合理性,逐步被社会淘汰;二是新的社会公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一些人处在无规可守的境地;三是由于现行制度的缺失和非合理性以及当代人们被唯己非他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所绑架和灵魂被污染,道德大面积沦丧的结果,第四就是社会立法的不足,处理社会关系的法律还不够细致和人性化。做好事反被诬陷的新闻时有出现,经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伸手相助有可能“惹祸上身”,这让很多人产生道德焦虑,也成为摆在法律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在社会道德被严重污染的时刻,或者可以让法律来拯救道德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需要相互补充,这样既可以发挥道德规范的柔性约束,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和谐,同时,在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又可以通过完善的法律来公平、公正协调利益关系。但如果法律让人因道德行为而损失巨大,则会造成人们因趋利避害而放弃道德行为。无论是南京“彭宇案”还是“小悦悦事件”,都表明,当前的道德困境,一定意义上也是法制的困境。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责怪个人的道德水平, 促进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唤起每个人的道德自觉,还需要大力推进社会领域立法工作, 只有用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为道德“撑腰”,鼓励和要求人们在情况许可时伸出援手,同时保护人们在不求回报助人时受到免责保护,好人才有更大的力量放心地做好事。当好心人不再需要“拿着摄像头扶老人”,社会道德才能回归到自然,互帮互爱的社会主义道德也就一定能蔚然成风。
对此类的观点,在部分认同的同时,我们却不应该完全认同。我认为,造成当下我们国度的社会人性麻木冷漠道德沦丧(当然不仅仅指的是肇事杀人和见死不救,还包括着恩将仇报讹诈帮扶者),不应该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局限于现行制度的缺失和非合理性以及当代人们被唯己非他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所绑架和灵魂被污染。
尽管“小悦悦事件”让人从情感上实难接受,但一味悲叹没有用,反思在进行,反思有必要,一些陈词滥调实际上并不利于反思的深化,反而是反思的障碍。
我们反对对道德标准认知的窄化。在一些人看来,不害人、不做亏心事就是遵守道德,对他人的疏离、麻木、冷漠则与道德无关,是某种现实下的无奈。这样的想法充满自私和自以为是,是对道德责任的自动逃避。还有人认为,冷漠现象不是道德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诉诸于法律。这样的论调是忽视道德基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唯法思维,只会造就一个更加冰冷的社会,道德问题必须从道德本身入手。
我们不应该认同道德滑坡是市场经济之果的荒谬判断。有人认为,经济领域的改革,导致过度物质崇拜、“一切向钱看”,使得人们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才有道德水平的一路下行。甚至有人据此缅怀逝去的道德“黄金年代”,试图通过对市场经济制度的推翻“重塑”道德风尚。且不论那个时代是否真的道德高标,将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准对立,本身就缺乏说服力,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一些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道德水平,便知这种认知的无知。
我们也不赞同道德冷漠是教育失败的简单说法。有人觉得,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性教育,才让孩子长大了不知爱人,不谙同情,甚至有专家建议将“生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现行教育诚然问题重重,但为什么往往是孩子显得更真诚、更无畏、更多践行基本道德原则,我们在他们小时候鼓励他们这么做,长大了却又告诉他们这样做是幼稚的,为什么随着年纪增长,那些纯真和质朴却在一点点失去。
我们走在现代化的路上,现代化的进程,面临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也面临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转型的问题。社会生活已经出现了变化,需要新的道德价值秩序来规范和引领。反思道德滑坡和道德被边缘化的现实,则需要从历史文化的延续、现代化起步的原点一步步来探寻,每个不同的时段,对道德发展的得失究竟如何,从而在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拾漏补缺,重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能为最大多数国民接受的道德价值体系。
回到骨感的现实,社会道德早已降至冰点,甚至有人怀疑,我们一切是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社会道德的确是到最危险的时候,最应该吹起集结号,集中力量找回跑路的道德。要找回跑路的道德,当理清责任,并且要有所担当,勇于改变。毫无疑问,道德问题的主观成因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处在大体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处在相同的制度、体制之下,同样经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同样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人们的道德境界、道德表现却差异甚大?“物必自腐而蛆生”,差就差在内因。少数官员贪污腐败,是因为他们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滑坡,而这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些企业和商人诚信缺失,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是因为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在作祟。这印证了一句话: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三)全社会动员起来,共建我们的道德家园
在对各种败德现象同声谴责的批评声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加强道德建设、改善道德环境、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强烈呼唤。对道德问题,既要回答“怎么看”,更要思考“怎么办”。
(1)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行动上加大力度
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之初,江泽民同志就严肃指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他强调,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因此,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反腐倡廉抓源头的一个重点,把“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把思想道德的建设任务,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正视和治理各类道德问题,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觉醒起来,决不能对道德建设有丝毫的轻视和懈怠;就是要在行动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担当。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能只当旁观者;都应该成为良善道德环境的维护者,而不能只当享受者;都应该成为躬身行德的实践者,而不能只当评头论足的“批评家”。
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人们反思。比如,一些人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人情冷漠”,一面又提醒家人“出门少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面抱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面又对廉价仿冒名牌趋之若鹜;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等等。这种相互矛盾、“双重标准”的心态,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正是当前道德问题突出的温床和土壤。
强调道德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强调道德建设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事事可为。每个公民都负有道德建设的责任,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道德建设的成就人人有一份功劳,道德领域的问题人人有一份责任。一滴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德行能够折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理想的道德家园。
参考文献:
[1] 《从小悦悦事件反思社会道德建设》 汕头市编办,蔡蔚斌 [2]《道德集结号,唤回跑路的道德》
第三篇:从小悦悦事件看中国道德
小悦悦事件道德感想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当如今的中国人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呐喊助威时,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一种社会口号时,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一时间再次把我们甚至整个社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们在谴责肇事逃逸司机、叩问社会良心的同时,又该如何对待那十几位过路而漠视不管的路人呢?这么多人对一个弱小生命见死不救,是一种“旁观者效应”吗?或许有人会辩称“社会风气不好”、“怕被家属讹上”、“怕莫名其妙担责任”,且不说因为这些理由,就坐视一个两岁生命自生自灭,是否过于冷血和残忍,就算不敢去扶、去拉,不能打电话报个警、叫个急救,让女童早点得到救治吗?人们往往把社会的冷漠、人与人间的互不关心,把悲剧面前人们的无动于衷,归咎于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的负面作用,这些并非没有道理,但任何社会、任何风气,都是从一个个“我”开始构建的,倘若每个人面临类似情况时,都能首先要求“我”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体制弊端不能因此得到根本改变,也仍然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
对于小悦悦事件的发生,网上热议不断,有的人在叹息,有的人在抱怨,还有的人甚至在进行肆无忌惮地谩骂,可是不管怎样,当尘归尘、土归土后,等一切冷却下来时,我们每一个人更需要的是学会反思、学会领悟,然后不断完善,完善自己,完善他人,更为完善整个社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本着对社会对个人负责的原则,深思中国应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特在此,从社会的立场、专业的角度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中国社会文化道德体系献计一策,也许我的理论假设还不够成熟,也许我的应对方案还略显稚嫩,但是,至少我在个人冷静思考后,仍在为大家共同的目标奋发图强,希望它能对我国的执政者或执法者在完善此类事件中有所启发和借鉴意义。
1.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意识立法,维护社会公德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格外引人注意。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无疑是从政府的层面引起了广大国民对思想文化意识的重视和关注,将会起着循循善诱的良好效果。但是制度层面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实践,并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尤其是当以德治国无法统筹时,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加强立法来维护社会公正。就如小悦悦事件来说,如果在我国,早就有对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的法律明文条例规范和解读,那么路过的这18名见死不救的路人怎能如此超越道德底线,弃一个两岁女童的生命于不顾?
此外,对于肇事司机两次碾压女童,还能逃之夭夭无法即刻拘捕归案这一有违天理的野蛮行径,法律怎么就能如此坐以待毙?事发后,肇事司机竟还为自己辩解说:“没有看到自己撞了人,只是觉得车身
撞了一下,但并不知道自己撞的就是个孩子。如果早知道是个孩子,我怎么都不会二次碾压后还开车走人啊。”听到这样的辩解,我觉得很是可悲!我在想,哪怕你是撞了一只猫或是一只狗,在国外也是要追究你的刑事责任的啊,更何况你撞的是个人,而且是个两岁的孩子,你作为肇事司机怎么就不能下车查明缘由后再决定是否可以放心离开呢?你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就事先拒绝了承担一切后果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能躲则躲,能逃就逃,哪怕最终将你绳之以法了,以现在的中国法律解释,我们除了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外,我们还能强加于你身上什么罪名呢?还不如以道德败坏的唾沫星子来审判你来得更直接更解气。所以,加强立法,尤其是加强对这种严重偏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的行为立法,迫在眉睫,通过立法完善后,我们给予这种人的惩罚不应该只是法律行为上的制裁,更是法律道德上的谴责。
2.加强社会公益组织的建立与完善,鼓励支持乐善好施行为的继承与弘扬
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对于见死不救的18名路人行为,众多媒体、学者、专家等的评论将此聚焦于“彭宇案”效应,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冷血冷漠的一面,是因为先前南京彭宇案的判定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一直在此类事件发生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大多数人虽有同情救助之心但只要一想到可能会给自己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避而远之了。也是,明哲保身的事谁都不想多此一举去趟一道无法预知的浑水。可是,如果社会公益组织在坚持一定法律道德的基础上、以事实为准绳能够主动请缨,帮助那些由于见义勇为而给自己惹来不公正待遇的人更多讨回公道或摆脱这些麻烦的资源或机会,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社会补偿机制。既解决了受伤者无所适从的必要医疗经
费和精神经费的消耗,也帮助了乐善好施者对社会公德心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的正义维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社会公益组织还可以通过它的专业团队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引导启发效应,走进学校、社区、企业,走向社会等来进行社会文化道德的意识渗透和行为矫正。当然,要想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准高辐射范围高信任度的社会公益组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更需要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全力配合和专业人才的能力支持等。所以,不余遗力打造社会公益组织,对鼓励和支持社会上乐善好施行为的继承与弘扬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有了具体的方案和政策引导,接下来就是目标制定和评估方法的界定了。对于目标,我们很清楚,就是希望通过社会立法和社会组织完善后,坚决避免甚至杜绝小悦悦此类事件的发生,使得社会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冷漠,真正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赢得国民素质及精神文化全面提高的伟大胜利。而至于目标评估方法,我觉得可以从社会文化道德重构的硬件设施(如网络资源设施配置、社会公益机构创建等)和软件设施(如国民文化道德素质教育、公益组织专业人才培养等)、实施过程和实施反射效果来综合评估。
政府作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引导力量,该出手时就应该出手,小悦悦事件的发生无疑向政府敲响了发起冲锋的警钟,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我们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由始至终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脱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总想着明哲保身,否则,那样只会受尽良心的谴责,一辈子!
3、加强、引导媒体对事件的宣传
看了佛山女童事件,某些媒体名为“声讨社会不道德”,实则在火上浇油,在推进、加深恐惧感和厌恶感---我们生活在一个0道德或负道德的社会里。媒体总是大肆渲染司机和18个路人的道德败坏,却不见媒体大力歌颂救悦悦的阿婆,不见大力歌颂所有关心悦悦的善良的国人。是哪家媒体,率先报出有人质疑阿婆“想出名”动机? 把最彰显社会道德、善良的人和事,非要给抹上灰暗、齿冷的色彩?说居心叵测是上刚上线了,但至少说明,给阿婆义举抹上灰色的记者及这家媒体,在决定报道的时候,没有站在彰显阿婆道德这一方。如果我是记者,听到有人质疑阿婆动机,会认为“值得报道下”吗? 但就有记者,专门报道小人的观点,就有媒体推波助澜去爆炒恶意揣测。迄今为止媒体报道过的南京彭宇案中,老人摔倒反讹人的事例加起来怕也不会超过10起,而中国有多少老人,每天又有多少老人摔倒后被陌生人扶起?因此,这样的事只能把它作为个案处理,是小概率事件或特例。从概率学讲,可以小到忽略不计。如果对此没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由此推导出全中国的老人摔倒了都要讹人,显然有悖社会常理和事实。媒体在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事件报道中的偏颇,时评人对这一问题的过度解读和引申,以及以微博和论坛等为主的新媒体对此的过份渲染,对摔倒的老人都起了一种类似妖魔化作用,从而直接促成和放大了这种社会心理。使人们因为害怕惹祸上身而不敢再去行善。
古人云“无善恶之心,非人也”。今天,我们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严峻的道德课题。尽管时代的文明进步、道德的行为尺度今非昔比,但为什么人们道德感的进化如此缓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为兴国之魂,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
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应该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的那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四篇:从小故事看直销
从小故事看直销
一、管理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 「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二、目标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
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看着别人有骨头吃,自已没的吃。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慢慢的,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窍门。
猎人对猎狗说:「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为什么??」
猎狗们说:「反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去捉那些大的呢?」
三、动力
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来分,而是采用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按照重量来评价猎狗,决定一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猎人很开心。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的就越利害。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猎狗说: 「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主人!但是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四、长期的骨头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 「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 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其实为什么自己的奖赏﹐回报要决定于别人的手上呢?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总要等到危机来到时才开始重新思考许多的价值和意义﹐就象故事中的老狗一样﹐当自? 对于大环境还有利用价值时﹐沉浸在公司和市场的礼遇中﹐等到某天发现自己竞争力?
这才惊觉﹐届时经济﹐保障甚至信心常常都已受到严重的考验﹐员工的未来掌握在?老板的未来掌握在公司的营运﹐公司成长得看市场﹐但是谁能掌握市场?
想的远﹐才走的远。
记得我认识并十分敬佩的一位创业领导人白君毅先生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最自豪的就是,他从没有让别人把自己放在市场或职场的磅秤上﹐让别人去评断自己一小时该值多少钱﹐一天值多少钱﹐一个月值多少钱﹐他告诉自己﹐我该值多少钱。
我用开放的心接纳新的观念﹐找到目标﹐抓住机会不断尝试﹐重复学习建立能力﹐并用恒心与能力证明了自己生命中的无限可能﹐达到了真正的经济自由, 保障和自主的人生。
第五篇:从小悦悦事件中的感想解析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从“小悦悦事件”中所想 系 部:建筑工程系 专 业:建筑工程管理 班 级:建管A1002班 姓 名:贾大卫
学 号:0812100215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2012年5月18日
1: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 1
2:社会为何变得如此冷漠 „„„„„„„„„„„„„„„„„„„„„„ 2 3:如何让社会不再冷漠 „„„„„„„„„„„„„„„„„„„„ 4 4:传递温暖,从我做起 „„„„„„„„„„„„ 5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引言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关键词
小悦悦 社会冷漠 人文关怀 传递温暖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一、社会为何变得如此冷漠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路旁行人口似碑,不管是大是大非的价值判断,还是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民间道德,都是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我们一面对陈贤妹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一面也必须对冷血的路人报以严厉谴责,他们对生命冷漠如斯,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也让文明古国蒙羞。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见多了肇事司机撞人后驾车逃跑的情况。但我们远未想到,会有18名路人看见倒在地上的小悦悦而冷漠离开。我们的民族,本是个讲道德重情感的民族。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一直处于追求物质的发展,忽视了人的精神的追求,人们的价值观逐渐改变,社会的道德底线一再下降。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考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在社会道德被严重污染的时刻,或者可以让法律来拯救道德?
当我从不同途径,见到人们在谴责司机谴责路人的时候,我不禁在想: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其实这件事,只是太多同类事情的一个缩影。冷漠,事不关己,惹祸上身等等想法,早已深刻在我们脑海里。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关我事。
回想一下,当一个高中生为地铁的铺张浪费举牌反对时,当的士司机揭发的士黑幕的时候,当政协委员韩志鹏在过问的士加价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问下自己,当我们面对着公共社会问题之时,我们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谴责还是默默不语?有多少人会真正为那些不公挺身而出?其实放大来看,我们和那18个路人又有什么区别?
你或许说自己力量低微。可是我相信每个人,每个点滴,都可以汇聚成力量。例如举报公车私用的区伯,我们都有手机,我们随手都可以举报公车私用以支持区伯,但我们做了没有?一个人举报,或许有司会有报复,但众人举报,则能汇聚最大的力量,迫使有关部门作出整改。
但同样令我惊讶的是,许多媒体已经迫不及待进行道德审判。先是将恶作剧者当做真实肇事者。虽然最开始出现在媒体上的字眼是“疑似”,但之后再传,就基本已无疑似两字,甚至在电视上直接痛骂。肇事司机逃逸,这是事实。但在没有听过肇事司机一方说法之前,就将“狂魔”等字眼强加于他身上,同样是在为恶。有媒体将《这一天,他们令佛山羞辱》登在头版头条。但仔细想想,这一天,令人蒙羞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是某种程度的恶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二、如何让社会变得不再冷漠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一两岁的孩子,躲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曾几何时,我们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靠亲人的呵护在社会中成长,只是,这一切在两岁的小悦悦身上定格在了过去。是什么酿成了这场惨剧,又是什么留给了小悦悦的父母无尽的悲伤?除了罪魁祸首面包车司机以外,经过的18个路人是不是也应该担负一部分责任呢?如果当时有人及时抱走了小悦悦,如果有人及时把小悦悦送到医院,哪怕仅仅是打一个120急救电话,都有可能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试问,如果我们恰好路过这一幕,你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呢?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想,如果我把她抱起来,反而被她的家人诬赖,惹一身官司怎么办?还有的人会想,有那么多人看见,我不去救也会有别人去救,反正不是我认识的人,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吧。殊不知,正是这种思想在人们的心中蔓延,才让这个社会变得冷漠,变得陌生,变得不再可爱。的确,这种担心的确发生过,但是,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社会看做自己的家,把见义勇为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肇事者还能轻易逃走吗?肇事人逃不掉,还有诬赖好人的必要吗?我们不止一次听说过歹徒当场行凶后逃去,听说过公交车上一两个人持刀抢劫无人阻拦,最后任其搜刮钱财扬长而去,试问,满车的人会斗不过一两个歹徒吗?坏人之所以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就是因为看中了人们的冷漠,看到了人们的不团结,略加恐吓就能全身而退。可是,即便今天的受害者不是你,后天呢,大后天呢,将来呢?难保哪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一天我们自己就成为了受害者,到时候我们自己是否希望有人为你挺身而出呢? 当然,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在学校里,在这个相对安全而温馨的环境里,不过依然会有力气大的同学欺负弱小的同学,或者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遭到耻笑而没有人来帮助他们,如果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下去,等到他们长大了,心里就会形成一种思想:别人都不来帮我,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愈加冷漠,而这些,其实是可以从我们做起,从我们身边消灭掉的。如果,我们看到有人受欺负时一起指责欺负别人的同学而不是躲避,如果,我们看到有的同学因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而不是嘲笑,如果,我们在校园里相互关爱、相互扶持,那么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不是会变得更加温馨,学校也会变得更加可爱呢?
古人讲,好的社会环境应该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来营造和维持的,我们大学生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社会注入自己的一份关爱和真诚。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真、善、美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让这个社会不再冷漠,三、传递温暖,从我做起
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温暖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期论文
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温暖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温暖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温暖。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温暖别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传递温暖的良性循环,造成一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正在以德治国,建立一个爱心洋溢的美好社会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渴望温暖,那么,自己就应首先做一个温暖的发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温暖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温暖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温暖,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