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时间:2019-05-14 05: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第一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镇98各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工业人口6.1万人,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宁陕县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宁陕有林地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其中集体林地30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束后,全县农民人均拥有林地超过50亩,个别农户有林地近千亩,从人均占有资源方面,宁陕农民是非常“富有的”。但从收入来看,宁陕农民还很“贫穷”。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比全省的4105平均低293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64%。

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农民“不砍树能致富”?始终是摆在宁陕各级干部和群众面前的一大课题。国家林业局长贾治邦认为,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一、宁陕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一)干果产业。全县板栗园有21万亩,核桃园有10.7万亩。全县农民人均占有干果经济林达5亩多,覆盖了90%的村组和70%以上农户。2011年全县干果产量达4416吨,其中板栗3311吨、核桃1105吨,综合收入4500多万元。

(二)药菌产业。全县猪苓、天麻地存总量分别达到90万窝和60万窝,预期产值超过3亿元。食用菌产业覆盖全县12个镇70%的行政村,共有4560余农户、12500余人从事食用菌产业,2011年发展食用菌1680万袋,产量达到3355吨,其中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类约200万袋。食用菌综合产值达到1.2个亿,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1200元以上。

(三)养殖业。全县林下养羊4.3万只,林下养禽48万羽。大鲵养殖存量达到6.3万尾,具有繁育能力的养殖场30家,冷水鱼养殖水面达1.46万平方米,渔业产值达9500万元。年产优质蜂蜜22.3吨。

(四)生态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十一五期间,宁陕成功引进西安海荣集团、陕西华鑫公司等21家旅游投资企业,建成了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上坝河国际狩猎场、秦岭峡谷漂流、汶水河漂流、苍湾溯溪探险和海荣皇冠大酒店等一批景区景点和星级酒店,初步形成了“两线六区二十点”的旅游格局。发展农家乐120多户,打造了一批旅游特色村镇。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宁陕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纵向比较,林下经济已成为宁陕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基本实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林下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横向比较,宁陕的林下经济发展存在质量不高、规模不大、经营粗放、效益偏低等问题。福建永安市(县级市)与宁陕地貌特征相似,总面积294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6.5万人,森林面积382.5万亩,森林覆盖率86.2%,农民人均拥有林地15.5亩。2010年该市林业总产值达75.7亿元,是宁陕县的31倍,人均林业收入达3842元,比宁陕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多。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和重要内容。宁陕的优势在林、潜力在林,如果能提高林下经济发展质量,使每亩林子为农民增收贡献100元,就可使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此外,林改结束后,如果不能通过利益导向,让农民既有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又有保护森林的主动性,林改就会功亏一篑。林下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就会主动去保护森林,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宁陕实现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服务引导,全面推进全县林下经济发展

(一)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林业产业发展、林权流转管理、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办法,进一步激活林业经营机制。对现有的11个林业专业协会、16个专业合作社要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协会在技术指导、对接市场方面发挥更有效的组织作用。县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民对适用技术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破解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加大招商,培育龙头。宁陕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底子薄,无论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宁陕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招商引资都将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方面,应努力引进市场型、资本型企业进入,借助外来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要严格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强迫。要坚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项目支撑”的原则,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逐步扩大猪苓、天麻标准化种植规模,努力建成陕西猪苓种源繁育基地和商品天麻供应地。

(三)推进升级,提高效益。宁陕食用菌产业已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推进产业的全面升级。一是坚持“木腐菌为主,草腐菌为辅,多菌并举,园区推进”的方针,大力推广草腐菌类,加强食用菌用材监管力度,严厉惩处超限采伐等毁林案件发生,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二是鼓励食用菌企业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开展实验、示范,引导群众发展珍稀菌类;投资建设食用菌冷藏保鲜、综合开发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三是依托龙头企,大力推行设施化、标准化种植,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

(四)加强管理,增加收入。抢抓植树造林大好时机,继续鼓励农户因地制宜栽植核桃、板栗、花椒,扩大干果园的种植规模;积极调运优良接穗和苗木,嫁接改造现有核桃、板栗园,并组织农民开展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活动,努力提高现有干果园的单位产量。

(五)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按照“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一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吸引招徕更多游客来宁陕旅游,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充足客源,带动景区景点周边农家乐发展。二是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全县农家乐升级改造;加强对农家乐业主的培训,更新农家乐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定期开展服务行业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现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宁陕旅游良好形象。

第二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开县农综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以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柑橘果园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果、菜、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截至6月底,已发展血橙基地1000亩,锦橙基地5000亩,林下种植大豆2000亩,花生2000亩,蔬菜1000亩,林下养鸡500亩,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100 亩,发展乡村旅游建“林家乐”3家。

一、合理引导、科学谋划。

通过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宣传,通过技术收入对比,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同时,县农综办多次深入基层入户调研,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以农户的意愿为先,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在长沙镇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种植花生、大豆,在厚坝镇厚坝村大力发展林下覆土栽培食用菌和“林家乐”。

二、扶持龙头、示范带动。

县农综办把充分发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推

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大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在每个农综项目区选择了2-3个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重点培育,使其上档次、成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三、加强培训、科技配套。

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作用,加大柑橘、肉兔、菌种等繁育体系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科技含量,帮助农民增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生产经营骨干和普通农户到江西、安徽和巫山、奉节等地学习考察56人次,邀请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3次,培训852人次,帮助引进优质晚熟柑橘品种2个,同时农综办出资3万元购买了10吨肥料以及种子、种苗、农机具,提供技术物资保障。

第三篇: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陈昌智在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强调

《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10 版)

本报南宁10月11日电(记者庞革平、谢建伟)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10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提出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点,全面深化林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兴林富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发展林下经济,是解决山区、林区、沙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民生工程,是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使林地和物种资源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资源增长、林区和谐的强大推动力量。

陈昌智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调动了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绿色增长,推动了可持续发展,而且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民生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推动了扶贫开发,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各项强林惠林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森林培育、森林旅游、生态疗养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

第四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而发展民营经济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水平,对农民增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我们就“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专题进行了调研。总的来看,我市民营经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较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全市民营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制约因素

从去年10月份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对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带来冲击。部分企业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利润率下降。化纤无纺布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传统的长毛绒玩具产业受影响较大,出口订单持有量明显下降。调研中,有人还忧虑地提到6月份以后在手订单可能会更少一些。金融危机对出口船舶企业影响更大,个别企业今年已裁员近百人,一些企业采用轮休、降薪、轮岗、待岗等方法来克服眼前的困难。

除了宏观形势的影响,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产品结构层次仍然不高,低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率的产品比较普遍,终端产品少,贴牌或委托加工生产的多。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民营企业中,科技人员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左右。不少企业只能获取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狭窄的市场份额,造成企业竞争力不强。一旦市场行情波动,企业就会措手不及。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传统的长毛绒玩具国外市场需求下降,不少玩具加工点解散。与此同时,电动玩具和玩具的衍生品玩具鞋、玩具包等销售形势良好,这说明企业产品创新还是大有可为的。

2、农民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业的技术工种都用的是外地人,沿江船厂外地职工也占了较大比重。为什么不多招用些本地农民工呢?这是因为本地农民工总体职业技能并不高。不少农民往往缺乏一技之长。沿江船厂需要不少电焊工和塔吊操作工,此类工种月薪都在两三千元。而本地农民持有电焊工操作证和塔吊操作证的却寥寥无几。位于经济开发区的东海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器件的企业,招工时发现,十二圩各村学电子专业的人很少,不得已只好扩大招工范围,技术骨干甚至要从上海招录。

3、融资“瓶颈”制约有待化解。

资金紧、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目前,国家虽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信贷规模,但是企业主们普遍反映,贷款难未能得到根本改观。一些民营企业只能转而选择走民间借贷的路子,既加大了融资成本,也潜藏了较大风险。

4、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服务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近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意见”、《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一批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应对金融危机,去年10月份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力图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但从贯彻落实情况看,尚存在着落实不够完全到位的现象,应该减免的费用未能真正按规定落到实处,甚至仍有少数部门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等情况。

座谈的时候一些企业主反映,我市的税费负担也比较重,感觉不如周边市宽松。

三、对策与建议

民营经济不仅占了整个工业经济的较大比重,而且对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 研情况表明:不少农户60%乃至8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民企发放的工资。所以,下大力气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就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村小康社会的建成。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做优做强。

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来看,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产品老化、从事加工和贴牌生产的企业以及出口企业受影响较大。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利用国家扩大内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引导民营企业用足用好低成本建设机遇和增值税转型契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低成本技改,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高自我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可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作为引导基金,鼓励企业把应对危机的过程,变成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的过程,推动企业做优做强。

2、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化解劳资纠纷。

宽松企业的税费征收环境,杜绝征收“过头税”,规范面向企业的收费行为,尽早出台经营过程中“一费制”的收费办法。市政府还可以制定为期半年或一年的临时性办法,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

继续做好化解劳资纠纷的工作。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劳资纠纷的多发期,相关企 业根据生产和经营情况,采取减员、降薪、轮岗、休假等措施,部分职工肯定会有一些情绪;而也确有少数企业主以金融危机为由,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要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目的,既注重眼前,又注重长远;既照顾农民工的利益,又要关心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为企业融资搞好服务。

首先要搞好银企对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做好穿针引线工作,搭建银企互动平台,强化金融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努力形成“你发财、我发展”的局面。其次要在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上有突破。在引导已有担保机构做大资本规模、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担保业务的同时,坚持“国有民营一起上、内外资源一起上、独资股份制一起上”的方针,鼓励担保业快速发展,催生担保业繁荣。最后是在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上有突破。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探索通过股权重组吸引资金、通过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扩充资金。

4、大力加强培训工作。

培训对象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工的培训,二是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

对农民工的培训,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劳动部门、职校、技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围绕所需的岗位和工种,对农民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得培训与用工更加贴近。政府 相关部门要搭建平台,让乡、村、组与用工单位密切合作,使广大农民掌握相应的技能。鉴于培训有一定的周期,必须增强技能培训的预见性,相关部门可与园区、乡镇招商部门多联系,了解即将落户企业的用工需求,提前做好培训准备,做到未雨绸缪。

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主要是创造条件,让民营企业家“充电”。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发送学习参考资料,帮助企业家更新知识,还要组织他们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

5、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这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方面。要在规划、立项创牌、行业培育与管理等方面营造环境,出台政策,促进农民自主创业。要进一步培育创业主体,把那些有创业愿望的在乡农民、回乡能人和有二次创业要求的个体私营企业主作为重点对象,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农民自创实体,自主创业。努力引导乡村“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做好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工作。农民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自己增收,还可以带动周围的农民一同致富。

第五篇: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合水县蔬菜开发办公室李建军

蔬菜产业是实现我县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而特色蔬菜是蔬菜产业中的龙头。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整合、科技引导、示范带动、品牌培育等措施,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改善特色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特色蔬菜的产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使我县蔬菜产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种植规模和效益取得新的突破。止2011年底,全县以板桥白黄瓜、绿色西瓜、绿色甜瓜、早春水萝卜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总面积5.2万亩,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47.3%,总产量达到 4676万公斤,总产值达到9157.1万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5.5%,人均特色蔬菜收入达到5570.6元,较2010年人均收入增长16.9%。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种植规模化

我县本着“立足资源创特色,依托特色抓板块”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按照“巩固提高县川老基地、扩大开发固城川新基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重点抓了“三川、三塬”六大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总面积达到11.6万亩,总产量达到15.8万吨,产值达到1.65亿元。将我县板桥白黄瓜、老城镇县川的绿色西瓜、固城川的绿色甜瓜、丑家川的水萝卜四类特色瓜菜确定为我县重点发展的 1

品牌瓜菜之一,予以科学规划,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白黄瓜膜侧套种玉米(辣椒、荏、甘蓝)为主栽品种的白黄瓜生产区(板桥瑶子头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围村);以西葫芦嫁接西瓜拉秧套栽荏(甘蓝、大白菜)为主栽品种的西瓜生产区(老城镇牧家沟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围村);以甜瓜拉秧后套栽芹菜(甘蓝、辣椒)为主栽品种的甜瓜生产区(固城乡董家寺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围村);以种植水萝卜为主栽品种的水萝卜生产区(吉岘乡丑家川村)四大特色蔬菜生产基地。2011年,种植早春水萝卜5000亩、板桥白黄瓜18700亩、县川绿色西瓜12700亩、固城河川绿色甜瓜15600亩。

二、推广科技、提升档次、实现生产标准化

(一)制定特色蔬菜生产标准。为加快特色蔬菜的发展步伐,我县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我县地理、气候、土壤等实际条件,编写制定了《板桥白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甜瓜生产技术规范》使我县特色蔬菜生产步入了规范化轨道。2009年,我县申报了《板桥白黄瓜地理标志登记》并获得农业部批准,2009年、2010年、2011年合水水萝卜、西瓜、甜瓜分别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进一步打响了我县特色蔬菜品牌。

(二)总结推广“六新”技术。一是特色蔬菜板桥白黄瓜提纯复壮及繁育技术。培育的白黄瓜品种抗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

萎病、耐白粉病,耐旱、耐热、耐重茬、抗春寒性较强。二是改良垄高垄大穴地膜覆盖技术。可以防冻抗灾、高产、早熟、缩短生育期,而且提早上市,使经济效益倍增。三是“四法育苗”新技术。利用日光温室、阳畦小拱棚、营养钵或穴盘、催芽直播这四种育苗方式,在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日光温室育苗塑料大棚栽。阳畦小拱棚育苗露地栽,营养钵育苗早上市,高垄大穴催芽直播防春寒”的设施育苗新模式,使我县形成冬有日光温室菜、春有早春塑料大棚菜、夏有地膜商品菜、秋有秋延后塑料大棚菜的“周年供应、四季有鲜”的蔬菜种植新模式。四是立体高效间作套种模式。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和推广,目前全县川区蔬菜生产基地已形成了蔬菜膜侧套种玉米,移栽甘蓝,或收获拉秧后复种大白菜、大萝卜,移栽荏等立体高效栽培新模式。使一年一茬收获变成2~3茬收获,实现了蔬菜、粮食双丰收,钱粮双增的目标。五是塑料大棚结构优化组合技术。通过对塑料小拱棚、竹杆塑料大棚、钢架塑料大棚、水泥立柱塑料大棚、水泥骨架塑料大棚五种棚型结构的试验研究和优化改进提高,筛选出了钢架塑料大棚和水泥骨架塑料大棚两种比较理想的棚型结构,进行大面积推广,受到瓜农的普遍欢迎和喜睐,为蔬菜种植提供了设施保证。六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选择优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配套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使农药用量和喷药次数减少了80%以上,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积极申报科技成果。由我单位自选实施的《合水县甜辣椒丰产栽培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7庆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板桥白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产业开发研究》项目获2010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选项目《绿色优质西甜瓜生产技术优化集成研究与示范》,于2011年11月23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知名瓜菜专家在兰州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技术路线合理,试验内容丰富,各种资料齐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三、强化培训、示范带动、实现服务优质化.(一)、建立示范点,培育示范户,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县以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以科技示范户培育为重点,采取“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五定”目标责任制。建立千亩蔬菜示范点6个,500亩以上蔬菜示范点11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00户,初步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推进了我县特色蔬菜的发展。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特色蔬菜的水平。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板桥白黄瓜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等技术规范,将特色蔬菜种植技术

汇编成册、印发、宣传、培训到广大菜农。2011年共举办特色蔬菜专业培训60场次,培训技术骨干、营销大户和菜农3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万多份,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技术资料印发到户,主要技术讲解到人。此外,我县还与省农科院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聘请了宋尚友、侯栋、杨永刚等7位专家,作为我县特色蔬菜生产指导的常年技术顾问,2011年我县邀请比利时著名蔬菜专家艾凳先生对我县特色蔬菜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为期一月的现场指导和培训。

四、政策扶持、服务配套、实现经营产业化

为鼓励我县蔬菜产业尤其是特色蔬菜的快速发展,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强蔬菜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投资建成日光温室600座,钢架早春塑料大棚5000座,水泥骨架塑料大棚300座,加大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每年还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全县蔬菜产业的抗旱、防冻、电力配套、新型农机具推广等。二是对申报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或企业,由政府按每证1 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三是政府每年拨一定款额用于菜农出去参观、学习和交流。四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保护菜农的合法权益。

五、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实现农民效益最大化

我县以“承包种养技术,承诺调整效益,承担自然灾害风险”为核心的“三承”服务为出发点,以“农技人员跑出路,龙头企业找销路,政府帮助担后路”作为服务模式,使我县特色蔬菜远销兰州、西安、银川等省会城市,我县的特色蔬菜被市、县多家超市和市县两级宾馆定位为专供产品。为打响品牌战略,增加合水蔬菜产业知名度,我们先后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认证绿色A级产品3个,申请批准地方特色产品(板桥白黄瓜)地理标志1个,制作特色蔬菜精品包装箱14000个;我县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板桥白黄瓜于2011年11月5日在甘肃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获优质农产品金奖。为方便群众,完善流通体系,我县投资在县川的板桥乡、固城川吉岘乡的望宁路口和何家畔乡的铁李川新建蔬菜批发市场各1处,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建铁李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完成蔬菜订单种植8000亩,县乡各级政府竭力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实现了菜农效益的最大化。

下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

    浅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地处广西西北部的XX市,是桂西北中心重镇,大西南出海通道、黔桂铁路和龙江河横穿市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1993年,XX撤县设市,国土总面积3869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余人。2004年,XX市委......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提升林业综合发展水平(定稿)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提升林业综合发展水平羊寨镇人民政府 我们羊寨镇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古黄河之间,古黄河滩地有30华里长2万多亩堆堤,地面增高在10米以上,平均堆宽1.5-5.5km。......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 豫林发„2012‟153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林业(农林)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

    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农民增收重要基础(大全5篇)

    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农民增收重要基础xx镇xx村位于xx市南六公里处,方圆12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280户,1169口人,耕地面积1883亩,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2010年......

    林下经济材料

    全国林下经济材料汇编 前 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如何引导农民 “不砍树,能致富”,变“青山”为“金山”,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关......

    发展林下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发展林下经济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 places in economic devel......

    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5篇)

    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农民 增收致富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论文发表 摘要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