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时间:2019-05-14 05: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第一篇: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峨眉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峨眉山市城区

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和《峨眉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已经峨眉山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九年三月十八日

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全面改善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逐步建立农村环卫长效机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镇乡要建立健全环卫管理机构,各村组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环卫管理人员,制定清扫保洁制度,落实兼职保洁员。其待遇由村组自行解决,市财政根据清扫保洁工作量予以适当补贴。

第三条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实行分级负责制,集镇建成区公共地段的清扫保洁由镇乡环卫所组织实施;公路和乡道的清扫保洁由交通部门组织实施;村道、河岸、水面等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由相关村组负责;农户房前屋后由村民自我保洁。第四条垃圾处置程序和职责

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秸杆还田等措施,合理利用农产品废弃物;建筑垃圾由村民自行就近合理处置。

农村垃圾由村组收集转运至市环卫局负责清运的垃圾池点,再集中收运处置。第五条清扫保洁要求

(一)农户要做到“五洁四无”(即门前清洁、庭院清洁、室内清洁、厨房清洁、厕所清洁;无垃圾、无污物、无积水、无乱堆乱放杂物)。

(二)村庄要求达到:

1.对村庄内的道路等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坚持定时清扫、擦洗,保持干净卫生,并及时清理池点的垃圾。

2.及时清理排水沟,使污水排放畅通,杜绝污水横流,杂物满沟。3.及时捞除河流水面漂浮物。

(三)集镇建成区公共地段清扫保洁参照城区标准执行,公路清扫保洁按交通部门标准执行。第六条农村清扫保洁工作的日常考核与奖励:

(一)考核

农户的清扫保洁考核工作由所在村组负责,村组的清扫保洁考核工作由所在镇乡负责,环卫局直管的镇乡环卫所考核工作由环卫局和镇乡共同负责,公路清扫保洁考核工作由交通部门负责。

(二)奖励

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环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在农村环卫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村组和单位实行奖励,对农村环卫工作不力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相应扣减单位业务经费或财政补贴。第七条法律保障

环保、水利、城管部门要严格执法,从严管理,及时发现并查处农村乱扔乱倒垃圾行为。第八条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实行。

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

各沿街责任单位(含个体经营户)应按以下标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违者,相关执法单位将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一、净化:达到门店前环境整洁,无垃圾,无污水,无杂物堆放。

(一)沿街责任单位在门店内自备垃圾收集容器,不得将垃圾桶、废弃物、纸屑以及生活、生产产生的垃圾置于门店外或投入沿街果皮箱。

(二)按照有偿的原则,可委托环卫部门实施门前卫生保洁。

二、绿化:门前树木、绿化纳入门店管理和看护,不得将垃圾、污物倒入绿化带和树池内,不践踏花草,攀折树木;发现破坏绿化设施、砍伐损坏花草树木和擅自占用、污染绿地的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市城管执法局热线举报(举报电话5553160)。

三、美化、亮化:保持临街立面、墙面、附属设施、屋顶容貌整洁美观,亮度达到规定要求;及时清除乱贴、乱画、乱挂现象,残墙断壁应及时整修或拆除;店招、店牌、画廊、橱窗、广告等应根据城管、规建、工商等部门的有关规定保持整洁、美观、完好。

四、秩序:门前无乱堆乱放、乱设摊点、占道经营、占道作业、乱拉乱挂、乱设广告牌;禁止从事违反《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禁止上路拉客和用喇叭喊叫招揽生意。

(一)各单位、门店未经批准不得将各种庆典活动的条幅、气球、彩虹气模、空飘物、广告彩旗等置于门店外;

(二)各单位、门店的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自行停放于停车栏,方向统一,整齐美观;

(三)各单位、门店的机动车辆禁止在人行道和未设置停车泊位的地方停放(划有停车泊位的除外),并主动制止车辆乱停乱放。

五、看护:各单位、门店应负责看护好门店前的市政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发现损坏行为及时制止或向市城管热线举报。

峨眉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区清扫保洁管理工作,巩固扩大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优化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城区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建成区内各主次干道、支路、“门前五包”单位门前所属路面、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均为城区清扫保洁的监督范围。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城区清扫保洁考核标准,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城区清扫保洁的考核、评比及奖惩工作。

第四条市监察局、市效能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爱卫办、市城管执法局、市规建局、市工商局和各镇乡政府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城区清扫保洁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五条各镇乡政府和各社区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所辖支路、居民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实行清扫保洁月检查考核制度。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组织纪委、监察、效能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爱卫办、各镇乡政府和市城管、规建、工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作好检查考核工作,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于每月25日前报送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各镇乡、社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上报情况进行抽查和核实,建立检查考核档案,写出情况通报。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各镇乡、社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清扫保洁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制,责任到人。

第九条实行清扫保洁工作公开制。将清扫保洁人员、保洁公司、监管部门及责任人向社会公布,清扫保洁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条建立健全清扫保洁专业监管督查机制,充分发挥专业部门职能作用。第十一条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各社区、部门、单位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卫生监督员。第十二条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要主动、及时录制相关的音像资料,为监督工作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指导。市政府聘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卫生巡视员,对全市的清扫保洁进行巡视与指导。

第十四条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群众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投诉,并对群众举报问题,查实后责成相关部门限期解决。

第四章 奖励处罚

第十五条对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各镇乡政府、社区、部门、单位及有关厂企清扫保洁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将检查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并记入档案,作为年终单位和个人评先奖优的参考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相关标准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另行公布。

第十八条各镇乡、村(社区)、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第十九条集镇和乡村卫生监督考核由镇乡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的通知

铜政办〔2009〕14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8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重视下,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十七日

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一、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08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等方面入手来强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发以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贯彻实施《条例》工作进行了研究。去年初,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组长,市监察局、发改委等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为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市监察局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市经济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市文化局、档案局和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各自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等。一县三区,市直部门,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25个乡镇街道,也都于去年10月底前相继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具体承办机构,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初步建成了从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和重点公共企事业单位延伸到乡镇(街道)的覆盖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体系。

(二)强化培训,规范操作

一是市政府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邀请国务院法制办专家来铜做《条例》专题报告,对《条例》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单位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开展集中培训。市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邀请省信息中心的专家到场授课,对全市227家单位的近30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信息中心先后派员参加了省政府办公厅等单位主办的《条例》培训和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市有关人员的培训;三是制定下发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对公开指南内容、信息发布格式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的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范。

(三)制定方案,加强督查

1.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铜陵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编制原则、主体、内容、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编制了县区、市直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单位代码和主动公开目录。

2.强化指导督查。一是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单位。针对工作重点提前做好谋划,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二是开展督查,查摆问题。5月中旬组织4个督查组,对全市21个部门和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专题督查,并进行通报;三是通过网站改版,强化督查功能。在新改版的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专门开辟了“督查通报”版块,通过信息发布数量、环比、同比等数据,对公开单位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排名。同时还在信息发布平台上实现了公开发布时限考评功能,确保了政府信息按时发布,此项功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各单位在推动这项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市政府办公室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各科室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建立了领导在签发或批阅文件时直接批示该信息是否公开和以何种形式公开的审核制度;铜官山区政府印发了本区编制方案,组织区直部门及街道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市档案局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制订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暂行办法》;铜陵县政府制定了一套行政职权流程图示范格式文本,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建章立制,健全机制

1.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文件。自3月中旬起,我市先后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10多个文件,并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

2.修订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对《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新增“推行政务公开”章节,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载体、制度建设等。《办法》结合《条例》内容做了大篇幅的修改,如:增加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更新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考核评议等配套制度的专门章节,并特别加入了“法律责任”章节,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出现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行为后,将受到包括司法追究、行政问责在内的七种责任追究。此外还拟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定》、《铜陵市政府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公开澄清工作规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3.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先后制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开展2008政务公开考评和编写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及依申请公开指南目录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分别从组织领导、考核原则、范围、内容、方式、标准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2008年全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将给予责任追究,直至一票否决。

(五)搭建平台,拓展渠道

一年来,除了不断完善新闻发布会、《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等公开方式外,还积极探索公开的新形式、新载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公开渠道。

1.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期开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zwgk.tl.gov.cn),设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4个栏目。其中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下,设置了市及县区两级政府(办公室)类子栏目17个,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类子栏目11个,乡镇(街道)类子栏目7个,公共企事业单位类子栏目10个,搭建起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统一平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市民论坛”以及大部分单位的门户网站均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链接。根据要求,及时对政府信息公开软件平台进行升级,将于今年初逐步实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信息互通。此外,在前期投入20万元用于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又投入了近3万元,对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升级改版,突出了专题信息、信息搜索查询等功能,创新设计了“依申请公开”版块,设计增加了“便民查询”等栏目,强化了网站的量化考评功能、信息集约化功能和便民服务功能。在升级改版中还增加了依申请公开办理提示,有效地保证了申请办理的及时有效。

2.建设信息查阅场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设立了3个政府信息查阅点。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将进驻中心窗口的所有审批项目(涉密事项除外)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等8项内容在办件大厅的触摸屏上进行公布。市档案馆在原查档室的基础上设立了信息查阅场所,并单独配备了电脑设备,建立了相关制度。市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内设立查阅点。

3.完善传统公开方式。一是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2008年共召开青铜文化博览会、民生工程、教育等专场新闻发布会共计20余场(次);二是做好《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的赠阅工作。普通公民除可以在乡镇(街道)及社区查阅外,还可以在全市32个街头报刊亭、5个部门办事大厅免费查阅。去年共免费赠阅《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万余份;三是积极搭建群众参政议政平台。下发了《市民代表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和重要市长办公会议办法》,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政府重要会议。2008年共有近20余人参加了旁听。

4.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公开新渠道。一是充分发挥“行风热线”作用,建立了市政府领导定期上线工作制度,市长、副市长将轮流走入直播间,与群众进行交流;二是利用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市民论坛”等网络载体,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与联系。对市政府部分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等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决策,如:铜陵火车站广场规划设计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方案、《铜陵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暂行办法》实施效果、天井湖公园喷泉项目方案、关于促进和规范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市公交线路设计方案等进行网上公开,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继续做好881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建设。该频道于2007年12月开通,是安徽省首个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市政府通过数字电视880资讯平台公布政府信息,24小时发布政策政令、部门权限、办事指南、时事要闻等内容,集政策性、服务性、权威性为一体。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和掌握政府发布的政策政令、办事公开等信息。

(六)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1.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5月31日,市政府办公室、市纠风办和市电台在铜都广场联合举办了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题的政务公开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活动。有32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现场发放宣传资料近50000份,制作政务公开展板33块,解答群众咨询5300余人(次),接受群众投诉360余件。“行风热线”电台直播车还进驻活动现场,部分单位上线交流。当天,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在《铜陵日报》上发表了名为《统一思想 精心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署名文章,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加强经验交流。除编发了多期政府信息公开专题的政务信息外,还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设立了“八面来风”、“政策瞭望”等专栏,宣传介绍和交流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去年以来,还通过《政务公开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等刊物以及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经验交流。

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运行情况

截至2008年底,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已有227家发布单位,共发布信息6457条,其中市直部门65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28.64%,发布信息4155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64.35%;县、区政府部门98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43.17%,发布信息159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4.67%;乡、镇及街道25个,占单位总数的11.01%,发布信息15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37%;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占单位总数的17.18%,发布信息556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8.61%。

在各类公开栏目中,“政府机构”、“机构设置”类栏目发布信息273条,占4.23%;“人事信息”类栏目发布信息58条,占0.90%;“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类栏目发布信息2025条,占31.36%;其他类栏目发布信息4101条,占63.51%。目前,政府文件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1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20个工作日;其他信息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15个工作日。

全市受理信息公开申请3条,均为网上受理,申请事项涉及住房补贴、卫生医疗等方面。其中,可以依申请公开的2条,占总数的66.67%,信息不存在的1条,占总数的33.33%。答复申请均按照申请人申请所示,通过公开网平台或以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了答复。未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近一年来,大部分单位都十分重视,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国税局全年发布信息均为473条,发布数量居首位;市人民医院、铜官山区政府办公室、铜陵县房产局等单位发布的信息结构较为合理,如将市民最为关心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府规范性文件和会议纪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房屋拆迁公告等及时地进行了网上公开。但也仍有一些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展缓慢。其中: 市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地震局、银监局、邮政局等4家单位未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监察局、信访局、史志办、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3个月以上未更新维护本单位公开栏目,市银监局至今仍未发布信息。还有一些单位的信息量与本单位工作职能明显不符,如市发改委自2008年6月至12月信息发布数量为零。

县区政府部门:铜陵县有32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28家未发布公开指南,9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铜官山区有27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18个未发布公开指南;狮子山区共有19个二级发布单位,均发布了指南,并公开了政府信息;郊区有20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7个部门未发布公开指南,3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

乡镇街道:25个乡镇街道中仅有4个发布了公开指南,铜陵县五松镇、顺安镇、钟鸣镇、胥坝乡,铜官山区杨家山街道,狮子山区西湖镇、新庙街道、东郊办事处等8个单位至今未发布信息。

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发布单位中有30个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14个至今未发布信息。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行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已逐步形成政府牵头,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全力推进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国务院督查组、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组也对我市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基础性工作薄弱。有的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工作机制,有的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有的信息发布审核流程不明确。二是各单位重视程度不一。仅从2008年12月公开网信息发布情况看,当月发布信息526条,其中市直部门发布410条,占77.95%,是主要信息来源。县区(含乡镇街道)100条,占19.01%,公共企事业单位(大都为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系统的二级单位)仅16条,占3.04%。三是信息发布的种类不均衡。一些单位对于决策类、公示类的政府信息特别是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办事公开、人事等信息发布数量不多,而考察调研、内部学习等工作动态信息所占比重过大,影响了公开效果。四是指南目录编制和信息发布格式不规范。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未发布公开指南,个别单位未按照格式进行编制,如对必须设置的,如:机构领导、机构设置、办事公开等基本栏目擅自进行了删减,能够体现本单位工作特色的个性化栏目较少。还有一些单位在发布信息时,直接将Word、Excel等文档和图片以附件形式上传,造成信息主体页面空白,影响了网页的美观性和统一性。发布员责任心不强,有信息发错栏目或必填项目错漏项的情况。五是依申请公开有超时办理的情况。2008年3例依申请公开中,就有2例超时限办理。

四、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打算

(一)开展对2008年政务公开工作的考评

将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内的政务公开专项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各单位“效能建设”、“政风评议”等设定分值的组成部分,与2008年各单位岗位目标考核挂钩,并将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以促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针对薄弱环节,强化督促检查

督促县区政府以及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主管部门,加强对二级单位的指导督查,建立健全审核发布、保密审查、发布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和办事程序,及时更新和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公开渠道,加大重点、热点信息和群众关注信息的发布。尚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的单位要尽快编制指南,对已经发布的信息进行梳理,科学分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有门户网站的单位尽快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做好链接。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三)进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网应用水平

做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升级改版后新增功能的应用培训,使之尽快发挥作用,加快完成与市政府网站的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的互相调用和栏目共享。

(四)扩大政府信息查阅点

县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政务服务中心等窗口,建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有条件的市直部门可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电子信息屏。对信息查阅点等公开场所建设要规范化,要有明确的指示牌和使用须知,配备上网电脑、打印、复印等设备,免费向公众开放。

(五)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

加快制定出台铜陵市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规定,各公开单位要依据规定,做好单位内部的学习培训,指定依申请公开受理机构,明确受理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科室)的分工。要依托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依申请公开”系统,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起依申请公开归档等制度,规范相关文本,严格遵守时效规定。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加大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知情权,帮助更多群众掌握查阅信息的办法和申请信息公开的途径,着力营造广大市民积极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玉政办发[2004]2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部《关于印发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资源[2002]558号)要求,结合玉林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是要把有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到各个部门,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玉林市的市情和水情决定了玉林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一是玉林市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玉林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且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不配套;水的利用率不高,农业是用水大户,占用水量的70%,但利用系数仅0.4左右;水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二是玉林市实现“三化”和“两个率先”的需要。玉林市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在广西率先建设小康社会,工业要率先加快发展,城镇规模将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将大幅度增加,对用水量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需要足够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作为支撑。在水源紧缺、供水量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节水。三是防治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的需要。玉林市现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仅28.2%,且污染物含量较高。同时,由于城镇废污水直接排放入河,南流江玉林城区河段、九洲江陆川城区河段水质常年处于Ⅴ~劣Ⅴ类标准,严重影响河流水生态环境。如果不加强节水,减少排污,不但会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而且加剧了城镇供水的供需矛盾。

因此,在玉林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整产业结构,1

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污染型浪费,对确保实现玉林市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手段,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条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培育和强化社会公众节水意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污染防治体系,推进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建设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原则。根据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玉林市水利“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全面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城市废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系统保护工程的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使“水利现代化”成为保障玉林“三化”和“两个率先”实现的基础条件之一。

2、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突出保护,适度开源的原则。针对玉林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实际,把节水治污作为重点,在水资源调蓄、输送和使用的各个环节突出节水治污措施,在保护中适度开源,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用水效率。

3、综合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城乡协调的原则。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协调好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城镇与农村节水的关系,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试点建设工作。

(三)目标

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玉林市“三化”和“两个率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试点建设为玉林市成为南方水利现代化示范城市奠定基础。

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时间为2004~2008年。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和工程等手段,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初步建立符合玉林实际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节水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初步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提高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满足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

到2008年在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要实现以下目标。

1、控制用水总量。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

控制在 25亿m3,水库年末蓄水量3.5~4亿m3,合理调整全市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比例,国民经济用水结构趋于合理。

2、提高用水效率。试点建设期间,玉林市在保证经济发展前提下,实现第一产业用水量逐年下降,新增用水需求通过节水解决;力争第二产业的用水增长率要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第三产业用水量在居民用水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逐步向国际先进节水水平靠拢。

3、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全市城镇废污水90%纳入排水系统,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南流江、北流河、九洲江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水标准。进一步扩大防治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增加生态用水比例。严格控制地下水位,把地下水开采量限制在允许开采量范围内。

三、主要内容

(一)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相关节水规划,制订合理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定额管理指标,明确水质标准和排污标准,建立以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与用水和排污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二)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建立一支高效、公正、廉洁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

(三)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分类水价体系,制定累进制水价制度、与取水许可制度相配套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节水激励制度。改革节水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拓宽节水投资渠道。

(四)建立供水、用水和排水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供、用、排一体化管理,为安全高效供水和节水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撑。强化国家有关节水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

(五)完成已建水利基础设施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同时适度新开工建设一批水源工程、城镇供水工程以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工程。

(六)调整经济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七)实施封山育林、水源区生态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加快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

(八)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建立节水型社会宣传体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四、工作安排

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成立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试点方案,按照要求,全面推进。具体安排如下:

(一)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004年12月,由玉林市人民政府组织成立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二)编制规划和方案。

2005年1~5月,由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玉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05年6~12月,玉林市将编制完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试点方案上报自治区,请自治区水利厅进行审查,经玉林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实施。

2006年1月~2008年12月,玉林市按照批复的规划和试点方案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四)验收。

2007年7月,请自治区水利厅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中期评估。2008年12月,请自治区水利厅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试点工作检查验收小组,进行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成立由玉林市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挂帅,市水利、发改委、国资委、经委、商务、财政、人事、编制、法制、建设、环保、国土、物价、统计、科技、农机、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另行文),统一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由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日常事务。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此项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本部门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密切协作,积极配合水利部门搞好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

(二)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者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节水防污和生态保护的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统一部署,分别由水利、经委、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政府职能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工作。

(三)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试点建设的资金来源以地方投入为主,其它资金扶持为辅。市政府要增加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明确专项投入资金,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四)加强水利前期工程和基础研究。

尽快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加快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开展水价、用水定额、排污定额的研究工作。建立咨询专家库,邀请咨询专家为玉林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出谋划策,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达到高质量、高水平。

第四篇: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灭火救援应急联动方案》的通知

凉府办发〔2008〕80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省属驻州各行政、企事业单位:

《凉山州灭火救援应急联动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凉山州灭火救援应急联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目的。

为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有关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明确职责,建立高效的灭火救援应急调度、指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提高我州火灾扑救及其它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四川省消防条例》等规定制定。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凉山州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小组。

州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在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现场力量调集和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现场指挥长由州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指挥长担任;现场副指挥长由州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副指挥长担任;现场指挥部成员由州消防支队、州交警支队救援中心(122)、州公安局指挥中心(110)、高速公路交警和路政管理部门、州交通局、州环保局、州经委、中石油凉山分公司、电信凉山分公司、移动凉山分公司、联通凉山分公司、州紧急救援中心、州防震减灾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四川分公司凉山配送中心、西昌电业局、西昌市自来水公司、西昌市合成能源有限公司加气站、西昌汇源气体充装站、青山机场和经久油库专职消防队等单位的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

(二)职责。

州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保护现场安全。

州交警支队救援中心(122)、高速公路交警和路政管理部门: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现场交通秩序,必要时进行交通管制,禁止一切与灭火救援无关的车辆、人员靠近;负责现场所需起重机械的调派。

州交通局: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及时组织运送人员、物资、装备等,维护道路畅通。州环保局:负责对灾害事故现场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提出处置意见,切实将事故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州经委: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调派事故现场所需的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西昌电业局: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对事故现场和周围实施电力管理,提供电力等相关方面的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

西昌市自来水公司: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保证事故处置用水,必要时停止部分地区的供水。

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四川分公司凉山配送中心、西昌市合成能源有限公司加气站、西昌汇源气体充装站: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对事故现场和周围实施燃气管制,提供燃气等相关方面的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

州紧急救援中心(120):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抢救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做好现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事故处置所需药品和器械。

中石油凉山分公司:提供在石化等相关方面抢险救援的物资、器材装备和有力技术支持。

电信凉山分公司、移动凉山分公司、联通凉山分公司: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负责灾害现场通信保障工作。

青山机场和经久油库专职消防队:按照现场指挥长的要求,与公安消防队协同作战。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消防支队,办公室主任由州消防支队支队长兼任。主要职责:经常保持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分析各类信息,并向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提出工作建议;制定和完善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演习方案,报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三、应急联动调度指挥程序和责任

(一)灭火救援。

当发生火灾时,州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根据灾情,有权调集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的有关力量到现场处置。各成员单位接到命令后,必须立即带领本单位人员赶赴灾害现场或预定地点集结,协助灭火救援,积极开展工作。

(二)其它抢险救援。当发生州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明确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现场指挥的其它抢险救援行动时,由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报请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调集有关参战力量到场后,由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指挥或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授权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进行抢险救援。

四、联动保障

(一)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必须制定落实本单位值班制度,设立值班室,明确专人昼夜值班,并制定落实有关措施,确保有关人员、物资、装备能随时调集。

(二)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必须建立救援物资、装备保障制度,定期对有关物资、装备进行检查,确保完整好用。

(三)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加强应急救援训练,努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四)州政府将加强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的通信建设,逐步为各成员单位配备调度专线电话、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装备,确保各成员单位间通信畅通。

(五)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将应急工作作为特殊岗位对待,给予有关人员适当补助。

各县市要高度重视灭火救援工作。参照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灭火救援应急联动方案

第五篇: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模版]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自府办发〔2008〕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十分艰巨。各区县、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规范管理,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依法登记(备案)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中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岗位设置的总量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量为基数。

第五条 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和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中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第六条 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岗位类别设置

第七条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3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者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行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需要。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第八条 事业单位3类岗位总量结构比例的设置,我省对行业、系统编制(人员)结构比例有统一规定或已由机构编制部门明确了具体单位编制(人员)结构比例的,按此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省上没有作出统一规定或机构编制部门在《四川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印发前未明确具体单位编制(人员)结构比例的,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按以下控制标准综合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一)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其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二)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以管理岗位为主体,其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三)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体,其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四)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五)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有具体规定的,按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六)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新设立的事业单位确需核定编制(人员)结构比例的,由机构编制部门商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确定。

第九条 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第三章 岗位等级设置

第十条 事业单位3类岗位的等级,根据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等级,结合我市实际进行划分。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等级见《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详见附件1)。

第十一条 管理岗位包括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和其他担负管理任务的管理岗位。我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四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岗位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至十级职员岗位。

第十二条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各等级的数量或者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一)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的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二)担负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数量,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务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务职数确定;

(三)其他担负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数量或者结构比例,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 未定机构规格、领导职务职数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各等级的数量或者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商机构编制部门确定机构规格、领导职务职数后,按照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高配的领导人设置相应岗位的,可按照机构编制部门的批文和有权任免机关的任命通知办理。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省有具体规定的外,原则上不单设职员岗位,其专职工作人员在本单位中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产生、任用。

第十六条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级的,暂按国家和省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包括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按照各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第十八条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其中,市属事业单位为2:4:4,区县属事业单位为1:3:6,乡镇属事业单位为0.5:3:6.5。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是: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7,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第二十条 各事业单位根据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和辅系列岗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70%。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第二十一条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第二十二条 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第二十三条 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区县、各部门和市政府各直属事业单位对工勤技能岗位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要严格控制。第二十四条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或特殊情况消失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类别和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无相应等级岗位设置或者设置的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一)承担国家、省(部)级或市重大、重点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主要完成人(主研人员)的;

(二)引进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任职人员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

(三)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四)引进我市急需紧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

(五)其他确需设置的。

第二十六条 特设岗位的设置按照管理权限逐级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其中,特设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报市政府审核后,填写《自贡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详见附件7),报省人事厅核准。第四章 岗位基本条件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3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8〕19号)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3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者技能条件;

(四)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第二十八条 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中技、高中)以上学历,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招聘参加工作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市属事业单位新招聘参加工作的管理人员,原则上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乡镇事业单位新招聘参加工作的管理人员,其学历要求可放宽到中专(中技、高中)。

第二十九条 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年限是:

(一)四级职员岗位须在五级职员岗位上任职满3年以上;

(二)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任职满2年以上;

(三)六、七、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七、八、九级职员岗位上任职满3年以上。

第三十条 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省、市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第三十一条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本实施细则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和现有人员队伍结构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三十三条 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年限是:

(一)二至四级岗位须分别在下一级岗位上任职满3年以上;

(二)五至十二级岗位须分别在下一级岗位上任职满2年以上。

第三十四条 对于没有达到上一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所要求的基本任职年限,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在现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或者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工作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主研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聘用,其基本任职年限可适当放宽:

(一)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可以放宽2年;

(二)获得省(部)级奖励的,可以放宽1年。

因同一项目或者工作获得多项上述奖励的,不重复计算放宽年限。获得上述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主研人员)系指直接获得上述奖励设立机构奖励的人员,不包括参与完成上述奖励的项目或者工作,由获得上述奖励的机构另行奖励的其他人员。

第三十五条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人员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由省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任职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获得者;

(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三)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以及行业对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任职条件具体规定的;

(四)其他在科技进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作出重大贡献、同行公认的省内一流人才。

第三十七条 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由市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任职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二)省(部)有突出贡献专家;

(三)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四)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以及行业对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任职条件具体规定的;

(五)其他在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第三十八条 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一)一级、二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二)三级、四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三)新招聘参加工作的工勤技能人员试用期(学徒期、熟练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以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各类岗位和各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在不低于国家和省、市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规定的基本条件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各类岗位和各级岗位的设置数量、人员队伍等因素具体研究制定。

第五章 岗位设置程序及审核权限

第四十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并填写《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详见附件2);

(二)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三)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

(四)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在广泛征求本单位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由单位领导人员集体研究通过;

(五)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并组织实施。第四十一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具体核准权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市人事局核准;市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二)各区县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各区县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各区县部门或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各区县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第四十二条 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以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第四十三条 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第四十四条 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以按照第四十、四十一条的规定申请变更:

(一)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出现分设、合并,变更机构规格,须重新进行岗位设置的;

(二)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增减机构编制的;

(三)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第六章 岗位聘用

第四十五条 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省、市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任,且符合兼任岗位任职条件,并能履行兼任岗位职责,完成兼任岗位工作任务的,须在所兼任岗位核准的结构比例内按照岗位设置管理权限审批。

第四十八条 专业技术一级、二级、三级岗位人员的聘用,由事业单位按照隶属关系,将符合专业技术一级、二级、三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人员由主管部门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按规定的比例择优上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由市人事局商有关部门后核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经市政府审核后报省人事厅核准;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员分别经省、市审核后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核准后,该单位专业技术三级以下高级岗位的数量相应减少),由单位聘用。

第四十九条 事业单位应按照聘用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的工作人员按照所聘岗位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第五十条 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向主管部门报送书面工作总结报告,填写《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审核认定表》、《自贡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自贡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和《自贡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详见附件

3、附件

4、附件

5、附件6),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方可兑现各岗位聘用人员的相应工资待遇。

第七章 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第五十二条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十三条 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聘用工作人员。第五十四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省、市的规定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规定执行。第五十五条 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时,现有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者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人员队伍状况逐年逐步到位。

第五十六条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2〕40号)的规定,已经实行聘用制度、普遍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国家和省、市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的相应内容。

尚未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办发〔2002〕35号、川办发〔2002〕40号文件和国家、省、市的规定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未按规定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得将进入最低相应岗位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到上一等级岗位和执行相应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接收政策性安置人员的聘用,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签订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的,应根据新调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其岗位等级。

第五十七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五十八条 有条件的区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各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单位具体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市人事局核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第六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附件:1.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

2.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3.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审核认定表 4.自贡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 5.自贡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 6.自贡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 7.自贡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

附件1 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一级职员 高 级 一级 技术工 一级 二级职员 二级 二级 三级职员 三级 三级 四级职员 四级 四级 五级职员 五级 五级 六级职员 六级 普通工 七级职员 七级

八级职员 中 级 八级 九级职员 九级 十级职员 十级 初 级 十一级 十二级 十三级

附件2 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全称 机 构

规 格 经费形式 编制总数 实有人数 单位编制 结 构 管 理 岗 位 其

中 领导岗位 专业技术 岗位 工 勤 岗 位

中层领导岗位

单位岗位总量 类别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比例 数量

管理岗位 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比例 数量

专业技术岗位 层级 高级 中级 初级 比例 数量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十一级 十二级 十三级 比例 数量

工勤技能岗位 等级 技术工 普通工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比例 数量

审核

意见 乡镇政府或区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意见(盖 章)

年 月 日(盖章)年 月 日(盖章)年 月 日

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盖章)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

2.经费形式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经费形式填写;

3.编制总数是指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人员编制数量; 4.实有人数是指本单位现有与之建立人事关系、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 5.本表填写一式3份,核准后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各存1份;

6.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附件3 自贡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审核认定表

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 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机构规格 经费形式 编制数 现有人员数 岗位 聘用

情况 管理岗位 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核准岗位数 聘用岗位数

专业技术岗位 层级 高级 中级 初级 核准岗位数 聘用岗位数

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核准岗位数 聘用岗位数

工勤技能岗位 等级 技 术 工 普通工 一 二 三 四 五 核准岗位数 聘用岗位数 审核 备案

意见 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意见(盖章)

年 月 日(盖章)年 月 日 备注

填表说明:

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审核认定备案; 2.经费形式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经费形式填写;

3.现有人员数是指现有在编、在岗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

4.核准岗位数是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设置的各等级岗位的数量; 5.聘用岗位数是指现已聘用的各等级岗位的数量;

6.本表填写一式4份,核准后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存1份;

7.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附件4 自贡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表人: 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政治面貌 学历 档案身份 参加工作时间 聘用 岗位 等级 聘用 时间 备注

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盖章): 填表说明:

1.“双肩挑”人员既要填写“职员职务”,也要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但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其现执行工资类别;

2.“等级”一栏按照岗位设置文件中规定的等级填写;

3.“聘用时间”一栏指单位聘用该人员所在岗位的起始时间,具体到年月; 4.此表须经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盖章);

5.本表填写一式4份,核准后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存1份;

6.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附件5 自贡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表人: 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政治面貌 学历 档案身份 参加工作时间 聘 用

岗 位 等级 聘用 时间 取得资格 时 间 备注

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盖章): 填表说明:

1.“双肩挑”人员既要填写“职员职务”,也要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但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其现执行工资类别;

2.“等级”一栏按照岗位设置实施细则规定的等级填写;

3.“取得资格时间”一栏指取得最高职称资格的时间,具体到年月;

4.“聘用时间”一栏指单位聘用该人员所在岗位的起始时间,具体到年月; 5.对于高职低聘的人员,将其实际专业技术资格情况填写于“备注”栏中; 6.此表须经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盖章);

7.本表填写一式4份,核准后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存1份;

8.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附件6 自贡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表人: 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政治面貌 学历 档案身份 参加工 作时间 聘用 岗位 等级 聘用

时间 取得工人技术职务、等级资格时间 备 注

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盖章): 填表说明:

1.“等级”一栏按照聘用岗位在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等级填写; 2.“取得工人技术职务、等级资格时间”一栏指取得最高技术等级资格的时间,具体到年月;

3.“聘用时间”一栏指单位聘用该人员所在岗位的起始时间,具体到年月; 4.此表须经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盖章);

5.本表填写一式4份,核准后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存1份; 6.3=100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附件7 自贡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 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 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 名称 经费

形式 机构 规格 编制

总数 现岗位聘用人数 岗位 基本

情况 岗位类别 岗位名称 岗位等级 岗位设置时限 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终止时间: 年 月 日 设置 原因 聘用 人员

情况 姓 名 性别 出 生 年 月 参加工 作时间 最高 学历 毕 业

时 间 原工作单位

原聘岗位类别 原聘岗位名称 原聘岗位等级

见 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意见

(盖章)年 月 日

(盖章)年 月 日 备注

填表说明: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设置特设岗位的审核; 2.经费形式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经费形式填写;

3.现岗位聘用人数是指本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现聘用的人员数量;

4.岗位类别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属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技能岗位;

5.岗位名称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具体岗位名称; 6.岗位等级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等级;

7.岗位设置时限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起止时间;

8.本表一式4份,核准后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存1份;

9.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下载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本级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钦州市......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三水区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三水区 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府办„2007‟47 2007年6月22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迳口华侨经济区管委会,区政府......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创建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创建 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政办〔2009〕80号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业经......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集五篇)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人防专业队伍整组方案》的通知 (延政办发〔2007〕1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延安市人防专业队伍整组方案》已经市政......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通政办发„2008‟6号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08年度区政府系统信息工作意见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朝阳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朝政办发„2010‟21号 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推荐阅读)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十一五”期间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 (韶府办[2007]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省驻韶有关单位,有关企业:《韶关市“十一......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谯城区五篇

    谯城区2011年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 教 师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