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库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库.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08月03日 17时50分 175 主题分类: 农业农村
“供销合作社”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津政发[2010]2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精神,切实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我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开拓农村市场。因此,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活跃农村流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二)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增强实力,强化职能,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开创具有天津特色的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四年的努力,实现供销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全面升级,使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业流通中起到主导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商业设施水平,使农村的购物环境明显改善;构建为农服务新体系,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村消费合作社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体系,在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中起到骨干作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社属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使供销合作社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到2014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使供销合作社在我市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全面提升完善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
(四)大力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乡村工程。以区县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全面提升以涉农区县中心城区大卖场为龙头、以配送中心为枢纽、以乡村网络终端为基础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功能。支持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日用消费品连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连锁配送中心,提升连锁配送水平。鼓励区县供销合作社在区县中心城区建立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带动力较强的大型综合超市,并将其纳入所在区县的总体规划,区县人民政府要在选址用地上给予支持。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乡村工程要纳入所在村镇的建设规划。鼓励供销合作社跨区域整合社会资源,延伸和放大网络功能,实行“一网多用”,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五)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工程。集中资源、技术、服务、人才优势,进一步打造以农资企业为龙头,以区域配送中心为骨干,以乡镇网点为基础,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质量监控为保障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工程要纳入所在乡镇总体规划。鼓励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跨区域联合,做强农资龙头企业,构建全市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化肥储备承储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承担农药、棉花等重要农资和农产品储备任务。供销合作社要适应我市设施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搞好专项商品经营。支持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
(六)大力推进农副产品进市场工程。坚持政府推动、企业承载、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以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源头,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设施为枢纽,以连锁超市和菜市场为基础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有效实现“农超对接”。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鼓励供销合作社兴办、改造各种类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与农副产品流通相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发挥现有的网络功能,扩大农副产品购销。加快我市环渤海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尽快形成跨省际、辐射“三北”地区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基地。在全市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安排财政资金给予支持。
(七)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的建设,实现全市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网络的全覆盖;积极推进专业化分拣加工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加工处理基地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机动车、废有色金属等回收拆解业务;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通过经营网络、交易市场、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和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重点项目,政府各相关部门应积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对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增强供销合作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八)提高供销合作社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吸纳整合农村资源,以多种方式创办、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借助现有网络发展农村社区和村级综合服务社,鼓励在有农业的区县进行农村消费合作社试点。鼓励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九)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入社,引导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为农民生产搭建服务平台。要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组织。本着体制要转变、机制要搞活、组织要转型、服务要创新的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村消费合作社等为载体,推进基层组织整合再造。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资产管理,维护供销合作社资产完整性。
四、全面推进社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十)积极推进社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采取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为农服务的骨干龙头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地位。规范企业改制行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完善企业财务、投资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行使出资人职责,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绩效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积极性。
(十一)加快社有企业发展。调整优化社有资本结构,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加快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着力在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领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实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促进工农产品双向流通、城乡产业紧密融合。要继续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烟草、食盐、烟花爆竹、煤炭、医药等商品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供应。
五、切实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十二)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因城市规划、道路拓宽、土地整理等需要占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及设施的,应考虑供销合作社资产的特殊性,确保其合法权益。在实施过程中,占用供销合作社土地的,应按原有土地面积给予置换或补偿,对拆除的建筑和营业设施,原则上按拆一还一就近还建,不能还建的,经有关部门评估,给予经济补偿。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严格核定人员的情况下,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十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确定供销合作社土地权属,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房产登记颁证工作。对供销合作社在自有土地上投资建设的网点设施,因各种原因证照不全的,以及因体制改革资产划转造成的土地证、房产证、营业执照名称不符的情况,要尊重既成事实,按照《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房屋补登手续。涉及减免税费的,履行相关手续。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及供销合作社重点项目建设。
(十四)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每年要划拨一定资金,扶持区县供销合作社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支持利用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十五)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区县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要征求上一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的意见。市供销总社要加强对区县供销合作社主要工作的考核,对其领导班子建设主动提出建议,以更有利于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实行人才兴社战略,选拔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各级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津政发〔2010〕2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精神,切实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我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开拓农村市场。因此,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活跃农村流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二)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运转 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增强实力,强化职能,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开创具有天津特色的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 目标。通过四年的努力,实现供销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全面升级,使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业流通中起到主导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商业设施水平,使农村的购物环境明显改善;构建为农服务新体系,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村消费合作社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体系,在 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中起到骨干作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社属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使供销合作社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到2014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使供销合作社在我市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全面提升完善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
(四)大力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乡村工程。以区县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全面提升以涉农区县中心城区大卖场为龙头、以配送中心为枢纽、以乡村网络终端为基础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功能。支持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日用消费品连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连锁配送中心,提升连锁配送水平。鼓励区县供销合作社在区县中 心城区建立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带动力较强的大型综合超市,并将其纳入所在区县的总体规划,区县人民政府要在选址用地上给予支持。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乡村工程要纳入所在村镇的建设规划。鼓励供销合作社跨区域整合社会资源,延伸和放大网络功能,实行“一网多用”,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五)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工程。集中资源、技术、服务、人才优势,进一步打造以农资企业为龙头,以区域配送中心为骨干,以乡镇网点为基础,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质量监控为保障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工程要纳入所在乡镇总体规划。鼓励供销合作社农资 企业跨区域联合,做强农资龙头企业,构建全市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化肥储备承储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承担农药、棉花等重要农资和农产品储备任务。供销合作社要适应我市设施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搞好专项商品经营。支持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 种技术服务。
(六)大力推进农副产品进市场工程。坚持政府推动、企业承载、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以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源头,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设施为枢纽,以连锁超市和菜市场为基础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有效实现“农超对接”。支持供销合作 社发展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鼓励供销合作社兴办、改造各种类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与农副产品流通相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发挥现有的网络功能,扩大农副产品购销。加快我市环渤海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尽快形成跨省际、辐射“三北”地区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基地。在全市 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安排财政资金给予支持。
(七)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和村镇 回收网点的建设,实现全市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网络的全覆盖;积极推进专业化分拣加工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加工处理基地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机动车、废有色金属等回收拆解业务;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通过经营网络、交易市场、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和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重点项目,政府各相关部门应积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对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增强供销合作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八)提高供销合作社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吸纳整合农村资源,以多种方式创办、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借助现有网络发展农村社区和村级综合服务社,鼓励在有农业的区县进行农村消费合作社试点。鼓励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 与组建村镇银行,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强化 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九)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 业、专业大户入社,引导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为农民生产搭建服务平台。要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组织。本着体制要转变、机制要搞活、组织要转型、服务要创新的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村消费合作社等为载体,推进基层组织整合再造。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资产管理,维护 供销合作社资产完整性。
四、全面推进社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十)积极推进社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采取经营者和职 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为农服务的骨干龙头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地位。规范企业改制行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完善企业财务、投资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在 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行使出资人职责,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绩效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积极性。
(十一)加快社有企业发展。调整优化社有资本结构,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加快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着力在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领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 服务实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促进工农产品双向流通、城乡产业紧密融合。要继续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烟草、食盐、烟花爆竹、煤炭、医药等商品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供应。
五、切实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十二)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因城市规划、道路拓宽、土地整理等需要占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及设施的,应考虑供销合作社资产的特殊性,确保其合法权益。在实施过程中,占用供销合作社土地 的,应按原有土地面积给予置换或补偿,对拆除的建筑和营业设施,原则上按拆一还一就近还建,不能还建的,经有关部门评估,给予经济补偿。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 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严格核定人员的情况下,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十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确定供销合作社土地权属,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房产登记颁证工作。对供销合作社在自有土地上投资建设的网点设施,因各种原因证照不全的,以及因体制改革资产划转造成的土地证、房产证、营业执照名称不符的情况,要尊重既成事实,按照《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房屋补登手续。涉及减免税费的,履行相关手续。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及供销合作社重点项目 建设。
(十四)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每年要划拨一定资金,扶持区县供销合作社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支持利用供销 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十五)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 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区县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要征求上一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的意见。市供销总社要加强对区县供销合作社主要工作的考核,对其领导班子建设主动提出建议,以更有利于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实行人才兴社战略,选拔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各级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大力 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日期】2005-05-08 【生效日期】2005-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津政发〔2005〕03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向,强化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为切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工作,依法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近年来,我市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又要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推动,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总结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围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从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于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领导,制定措施,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市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一)统筹规划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等措施,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促进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机制。
1.建立购置农机具补贴扶持机制,制定相应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办法,实施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补贴扶持政策。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农机化资金,应由财政和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规划方案,专款专用。
3.鼓励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投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农委在科技项目计划中,对农业机械化的重点科研与推广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予以优先安排。市经委对农机生产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要给予重点扶持。
4.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由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对在用的一定种类的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5.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措施,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机械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机专业户,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业机械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服务。市信息化管理部门要支持本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平台,为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构筑信息化支撑体系。
6.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农业机械生产、销售和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服务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农机行业以产品营销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发展。市财政部门对于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农机行业要给予税收优惠;对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在通过收费公路时,按照国家规定免交车辆通行费。
7.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点。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或新技术。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方向,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以跨区机收和提高作业水平为重点,突出“兴机富民”,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产区、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推广示范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力度,扶持大中型农机具、配套农机具和农机大户的发展,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不断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强化农机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做好以下工作:
(一)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紧紧围绕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工作职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在抓好当前各项扶持政策和做好现有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加快配套政策法规规章建设,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要认真研究制定有关农机化发展的配套促进措施,不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实施力度,并积极向人大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力争在健全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配套措施上有新的举措。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情况,依法努力争取各方面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结合农机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
(二)建立和完善具有本市特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要鼓励和扶持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发展,特别是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要以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壮大农机作业队伍,以此带动农机经销、维修市场的发展,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并积极利用外地农机装备和技术资源,组织开展好农机跨区作业,促进我市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维护作业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务。要加强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搞好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机信息服务。要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努力提高农机专业户的基本素质和经营服务的能力。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好作业秩序,搞好农机安全生产,努力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农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适用的农业机械,用先进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是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加速引进、研制和开发适应我市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新产品,对农业机械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进行攻关。要对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自主开发适合本市农业特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良好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的农机新产品,给予重点扶持。
农机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搞好售后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农机质量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保护农民合法利益。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建立新型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推广农业机械产品,需进行试验鉴定,接受农业机械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委托,对其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作出技术评价。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在我市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农业机械产品的检测结果,为农民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信息,做好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为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依据。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能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与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核发牌证等管理,推广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有效地防范各类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局面。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宣传农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机具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发生的常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加快发展农机化事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经营和使用先进农业机械,以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实施经验。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贯彻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群众、服务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反映,要注意了解掌握法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能解决的要及时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要注意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实施。
为了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农业机械化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农机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五年五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中府〔2008〕2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金融业发展环境日趋完善,金融市场活跃,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但金融业发展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集聚发展能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亟待加强。各部门、各镇区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努力改善金融环境,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建设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城市金融需求,竞争适度有序、运行稳健规范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金融业发展的目标
到201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银行业存贷比达到60%,不良贷款率降至6%以下;全市保费总收入达到50亿元,保险深度达到3%以上,保
险密度超过1850元/人;上市企业数量和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加,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鼓励发展各类金融机构
大力吸引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及国内外知名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风险投资、会计、审计、法律、担保、保险等中介服务组织进驻中山。积极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金探索兴办融资租赁公司、住宅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力争国家和省批准在我市进行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加快向农村合作银行过渡。
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东区、小榄、火炬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及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向中心商务区集中,发挥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鼓励银行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创新活动,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支持银行机构面向村镇和社区增设服务网点和服务窗口,大力推广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银行服务方式,切实提高银行业服务效率。支持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合作,以信用担保方式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再担保机制,分散担保机构风险,增强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公路、桥梁、公交、供排水等领域引入bt(建设-移交)、bot
(建设-运营-移交)、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ppp(公私合作)等新型项目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发行地方建设债券、短期及中期融资券、项目债券及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手段,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对政府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立项、概算、预算和资金运作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管理工作,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六、大力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的意见》(中府〔2007〕63号),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不断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确保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的畅通,加快优质企业改制上市的进程;支持已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增强其再融资能力。在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资金和优秀管理团队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为我市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火炬开发区股权交易代办试点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加快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市企业兼并重组和创业资本进入与退出提供平台。
七、充分发挥保险业社会“稳定器”作用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意见》(中府〔2007〕116号),着力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规范和培育保险市场。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平安中山”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各类责任保险,将责任保险纳入政府公共安全建设范畴,提升安全生产和突
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企业年金、意外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八、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支持人民银行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坚决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及保险诈骗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案件执行力度和抵贷资产的变现力度,维护金融债权的严肃性和安全性。妥善解决我市金融业历史遗留问题,消除风险隐患。
九、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协调
加强市金融稳定与发展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密切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联系,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与金融业相关的问题。建立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金融监管信息共享、金融重大事项报告、金融稳定工作评估等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系统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协调、维权、宣传和服务职能,促进金融各行业协会工作向专业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十、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在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金融业发展资金,用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的各项支持政策。具体实施细则由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担保业发展资金,用于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支持担保机构对我市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
务。
(三)对新进驻我市的市级银行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的一次性奖励。
(四)金融机构及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在中心商务区新建或购置自用办公用房的,按不高于6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连续三年给予年租金30%的补贴。
(五)对在村镇和社区新增设服务网点的银行机构,按《中山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贴息。
(六)加快建立金融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的评价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综合评价金融各机构对支持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贡献,对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运用财政杠杆给予支持,并通报表彰和奖励。
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力支持金融业改革、创新和发展,为我市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意见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向市金融办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十六日
发布部门:中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6日
第五篇: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保险业发展的意见
益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我市保险业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发展保险业,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省保险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04]2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我市保险业发展的认识
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进一步加快保险业的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我市保险业在提供经济补偿、帮助灾后重建、安定群众生活、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保险业的功能将进一步显现。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加快发展保险业的认识,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市保险业的发展。
二、培育壮大我市保险市场
要坚持开放引进、多元激活的原则,进一步扩充保险经营主体和业务网点,规范发展保险中介机构和个人代理队伍。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做大做强保险业。要努力扩大我市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使保险服务于各行各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各个阶层;把保险渗透到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和人生的各个阶段。各保险公司要努力挖掘市场潜力,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扩大随保面,确保同期业务的增长与全省全国同步。要科学制定我市保险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和科学谋划我市保险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措施,使我市保险业在3至5年内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多层面、多形式的发展新格局。
三、充分发挥保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保险业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积极拓展高危行业、灾害损失和“三农”方面的保险业务,充分发挥保险业分散危险、转移风险和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功能,提高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认真开展防灾防损工作,积极提供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减少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生活安定提供及时有效支撑保障;努力使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支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出口贸易等外向型经济的发
展。要充分发挥保险费的资金融通功能,实现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的货币市场的互动发展。
四、创新开发适应保险市场的产品
各保险公司要广泛开办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保险业务,优化产品结构,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服务项目,切实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要不断开发为国企改革和农业、第三产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等提供服务的保险新产品。要严格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旅客运输经营者、货物运输经营者要分别为旅客或危险货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重要企业、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大型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影剧院、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都必须参加火灾保险和公众责任险。保险公司要积极举办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保险项目。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并为旅游者办理意外伤害保险。采矿企业必须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会计事务所要办理职业保险。要积极探索“三农”保险发展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乡村干部保险、农村房屋保险、种养业保险、森林火灾保险、个体工商保险、外出人员保险。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配套服务。
五、努力提升保险行业服务水平
保险行业是一个以诚信为根本的行业。诚实信用是保险
企业的生命线。提升保险行业服务水平,首先应该提升保险行业的诚信度。各保险公司必须确立诚信经营理念,坚持诚信原则,加强诚信建设,严格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职业道德良好的保险队伍。市保险行业协会要建立健全并切实落实保险诚信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努力倡导行业诚信风气,提高行业整体信誉。其次,要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要从单纯的收取保费、给付赔偿逐步向提供风险管理、理财咨询、投资规划等综合服务过渡。
六、积极营造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积极支持保险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工作,不得利用行政权力不当干预保险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得指定保险公司承保,不得强制投保非法定保险业务,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行对保险事帮进行定损或指定保险事帮标的维修单位,不得强行要求保险公司违规理赔,不得要求保险企业向不具有代理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手续费或给予合同之外的利益。要坚决制止各种针对保险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各有关部门要避免和纠正对保险企业的多头重复检查,不得越权对保险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要大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要切实做好对保险业的宣传报道工作,严防报道失当引发社会问题。要进一步整顿和
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大力提倡公平竞争。要不断完善和强化保险监管。执法部门要坚决打击骗赔等保险欺诈行为,制止和纠正不正当竞争以及非保险机构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的行为,制止和纠正误导欺瞒社会公众、刁难客户、收买行政权力干预保险、垄断经营等恶性竞争行为,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好因保险合同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保险市场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OO五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