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通知(津政发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24号 【发布日期】2003-03-25 【生效日期】2003-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通知
(津政发〔2003〕02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银行卡是集消费、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支付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银行卡业已成为全面带动信息产业、银行业、商贸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是国家确定的银行卡联网通用试点城市,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持卡人市场和良好的用卡环境。当前,我市银行卡产业正面临大力发展服务业、海河开发改造、2008年奥运会和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等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银行卡产业整体发展,充分发挥银行卡产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受理银行卡的市场环境,提高总体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发展信息产业总体规划要求和我市有关政策,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3年至2004年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目标
(一)建立产业体系。在金卡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进、市场运作、应用为主、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扩大银行卡受理市场,基本建立起门类齐全、服务体系完善、业务和技术不断创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卡产业体系。
(二)完善用卡环境。完善银行卡受理市场,拓展银行卡的使用领域,在商业、物流、旅游、餐饮、医疗、公用事业、交通、航空、铁路等个人支付领域全面推广使用银行卡。2003年末,基本实现利用银行卡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用;2004年末,全市各类医院、药房、主要铁路、航空售票处、加油站及公用事业缴费领域要全面受理银行卡。
(三)壮大用卡群体。大力挖掘银行卡的个人金融消费功能,倡导利用银行卡进行公务消费与差旅费的结算。2004年末,贷记卡发卡量占信用卡增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全市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旅游、餐饮等零售和服务企业中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比例达到100%;全市银行卡持卡消费金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
二、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用卡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银行卡,普及银行卡应用知识,将大规模集中宣传与日常性宣传有机结合,扩大宣传声势,提高宣传频率,使社会各界和消费者了解银行卡、接受银行卡和使用银行卡。同时,通过媒体、广告牌和灯箱等形式进行银行卡公益广告宣传,使银行卡深入人心。以上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各新闻单位负责落实。
(二)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方便刷卡消费。拓展银行卡在商业、物流、旅游、餐饮等零售和服务行业的应用范围,加强银行卡在自来水、煤气、电力、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缴费领域和医院、铁路、航空售票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付领域的应用,实现利用银行卡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用。以上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商委、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办以及交通、民航、医药、电信等单位负责落实。
(三)国家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要率先推广使用银行卡。各级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工作人员持卡消费。各级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使用财务转帐POS机,解决单位职工利用银行卡结算、报销、转帐等方面的问题。到2003年6月末,上述各单位要全部使用银行卡代发工资。到2003年末,市级行政机关要实现利用银行卡办理各种公务支出和各种福利费用、代扣各种费用,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以上工作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财政局、人行天津分行及有关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四)提高贷记卡占银行卡总量的比重。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及信用卡持卡人信用评估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贷记卡占银行卡发行总量的比重,充分发挥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功能,进一步拉动内需。这项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五)抢抓海河开发改造、奥运会场馆建设及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等重要机遇,加速拓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凡在海河景观带、文化带、商业带内规划兴建的商场、超级市场、购物中心、饭店、重点批发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奥运会比赛场馆周边及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场、宾馆、文化娱乐场所,计划在三年内建成的100个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都要布设POS机,受理银行卡。要把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工作,作为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的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及服务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将上述场所的银行卡网络建设与内部管理系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定地方性建设标准,作为开业运营的必备条件。以上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商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旅游办、市工商局及各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六)提高现有商业、服务业网点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比例。和平路商业街等5个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连锁经营性超市、大卖场,要100%受理银行卡;政府采购的定点单位,2003年年底以前都要安装POS机。市商委、工商局、旅游办等主管部门要根据以上标准按季向有关部门通报应受理银行卡的企业名单。在扩大POS机使用范围时,公用或通信行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凡因POS机刷卡使用电话线传输数据的,在资费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上工作由市商委、市工商局、市旅游办、市采购办及电信部门负责落实。
(七)优化现有银行卡网络系统,提高银行卡交易网络的运行质量。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和各发卡机构要加快联网通用工作进程,提高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各电信运营企业要确保交易网络的通讯畅通,切实提高银行卡交易网络的通信质量。到2004年末,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要提高到98%以上,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要提高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市信息化办及电信部门负责落实。
(八)做好现有非联网通用特约商户POS机改为直联通用工作。协调解决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三者之间,以及各发卡机构与商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对重复摆放的POS机进行清理。到2003年9月末,全部实现“一柜一机”,使现有特约商户都可以受理“银联”标识卡。同时,有效利用现有POS机资源,将清理出的POS机设备扩大到其他商户,扩大POS机覆盖面和覆盖领域。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牵头,市商委、市旅游办、各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配合落实。
(九)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受理银行卡的服务质量。各商户、发卡机构和银联分公司要以持卡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市商委、人行天津分行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要分别制定奖励标准,定期对商户、发卡机构受理银行卡情况进行评比和表彰,并将结果进行通报或予以信息披露。此外,要建立跨行交易中各种投诉的受理机制和持卡消费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员监督制度。通过以上手段对商户和金融机构受理银行卡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及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率,促进银行卡业务的良性循环。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商委、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各发卡机构配合落实。
(十)规范各种专用卡,统一纳入银行卡范畴。打破行业界限,对各行业和部门发行的只有单一支付功能的专用卡进行清理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利用现有银行卡网络和设备,重新整合,将其纳入银行卡系统,达到资源最佳配置。逐步取消专用卡,最终实现一卡多用,方便客户支付。以上工作由市计委、市信息化办牵头,人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和各发卡机构配合实施。
(十一)发挥我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银行卡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市大同城清算已辐射周边地区以及交行天津分行把周边城市的数据集中到我市等有利因素,推动我市银行卡网络向周边地区发展,将这些无银联交换中心地区的银行卡信息交换和资金结算汇集到我市,带动周边地区银行卡产业的共同发展。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计委、市经委等部门负责落实。
三、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鼓励商家购置或租赁POS机具。对商户购置受理银行卡的机具设备,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实行加速折旧。对商户租赁受理银行卡机具设备的,租赁费可以一次性摊入成本。对MIS系统改造以后,通信费、租赁费、手续费等成本费用增加较多的商户,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大力推广带有POS功能的税控收款机,到2004年末,我市可受理银行卡的税控收款机的普及率占到应安装税控收款机企业的80%以上。以上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人行天津分行按照税控装置推广的相关办法组织实施。
(二)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和持卡人用卡消费的积极性。建立对受理银行卡商户和持卡消费者的激励机制,促进商家受理银行卡和消费者持卡消费。一是举办持卡消费摇奖或抽奖活动,由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持卡消费奖励资金,定期开展摇奖或抽奖活动。二是对受理银行卡笔数多、金额大的商户或银台收银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对持卡消费达到一定金额的消费者,给予让利。以上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商委、市消协、人行天津分行及税务部门予以支持,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进行统一安排,各发卡机构负责实施。
(三)加快发卡市场建设。把培育本地发卡机构和引进外地发卡机构结合起来,对在我市落户的发卡机构,有关部门要在办理相关事宜时提供便利和高效优质服务。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计委、市工商局、市地税局等部门负责落实。
(四)扶持发展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在充分协调与沟通的基础上,统一行动,启动我市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市场,统一负责发展和培训商户,统一负责受理机具安装和维护、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项目等工作,实现银行卡联网商户和机具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与经营。财税部门对专业化服务公司,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负责牵头研究有关专业化服务的具体办法,人行天津分行、工商部门、各发卡机构配合落实。
(五)支持银行卡及机具的生产研制。充分利用我市在芯片设计、模块封装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积极推动银行IC卡和机具的生产研制工作,对与银行卡发展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用“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给予支持。要做好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打造信息产业的新亮点。此项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计委、市经委以及各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等部门负责落实。
四、加强对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建立天津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有:市计委、市信息化办、人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有关银行、市商委、市经委、市建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办以及医药集团、网通公司和联通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
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推动全市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协调解决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推动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措施;督促、监督和检查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做到各负其责,分别实施。
联席会议下设天津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地点在人行天津分行,负责联席会议及银行卡业发展的日常工作。
二OO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日期】2005-05-08 【生效日期】2005-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津政发〔2005〕03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向,强化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为切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工作,依法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近年来,我市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又要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推动,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总结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围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从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于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领导,制定措施,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市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一)统筹规划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等措施,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促进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机制。
1.建立购置农机具补贴扶持机制,制定相应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办法,实施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补贴扶持政策。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农机化资金,应由财政和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规划方案,专款专用。
3.鼓励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投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农委在科技项目计划中,对农业机械化的重点科研与推广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予以优先安排。市经委对农机生产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要给予重点扶持。
4.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由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对在用的一定种类的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5.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措施,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机械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机专业户,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业机械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服务。市信息化管理部门要支持本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平台,为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构筑信息化支撑体系。
6.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农业机械生产、销售和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服务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农机行业以产品营销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发展。市财政部门对于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农机行业要给予税收优惠;对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在通过收费公路时,按照国家规定免交车辆通行费。
7.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点。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或新技术。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方向,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以跨区机收和提高作业水平为重点,突出“兴机富民”,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产区、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推广示范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力度,扶持大中型农机具、配套农机具和农机大户的发展,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不断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强化农机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做好以下工作:
(一)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紧紧围绕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工作职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在抓好当前各项扶持政策和做好现有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加快配套政策法规规章建设,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要认真研究制定有关农机化发展的配套促进措施,不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实施力度,并积极向人大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力争在健全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配套措施上有新的举措。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情况,依法努力争取各方面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结合农机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
(二)建立和完善具有本市特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要鼓励和扶持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发展,特别是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要以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壮大农机作业队伍,以此带动农机经销、维修市场的发展,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并积极利用外地农机装备和技术资源,组织开展好农机跨区作业,促进我市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维护作业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务。要加强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搞好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机信息服务。要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努力提高农机专业户的基本素质和经营服务的能力。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好作业秩序,搞好农机安全生产,努力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农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适用的农业机械,用先进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是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加速引进、研制和开发适应我市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新产品,对农业机械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进行攻关。要对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自主开发适合本市农业特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良好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的农机新产品,给予重点扶持。
农机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搞好售后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农机质量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保护农民合法利益。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建立新型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推广农业机械产品,需进行试验鉴定,接受农业机械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委托,对其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作出技术评价。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在我市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农业机械产品的检测结果,为农民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信息,做好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为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依据。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能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与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核发牌证等管理,推广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有效地防范各类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局面。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宣传农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机具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发生的常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加快发展农机化事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经营和使用先进农业机械,以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实施经验。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贯彻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群众、服务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反映,要注意了解掌握法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能解决的要及时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要注意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实施。
为了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农业机械化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农机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五年五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我市出口退税机制的通知(津政发〔2004〕073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73号 【发布日期】2004-07-27 【生效日期】2004-07-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我市出口退税机制的通知
(津政发〔2004〕07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 《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从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必要性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是国际通行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继续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以前的出口退税机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出口退税资金无法及时得到保证,导致欠退税问题十分严重,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外贸发展,给财政金融运行带来隐患,损害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从改革机制入手抓紧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中央、市和区县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确保改革后不再发生新欠;对于中央核定的出口退税基数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对于出口退税增量部分,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由中央、市和区县财政分别负担,同时对历史上的欠退税款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推动外贸体制深化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
1.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整退税率的详细产品目录,按国家发布的目录执行。
2.建立中央、市和区县共同负担的新机制。以中央核定我市的出口退税基数为基础,按照2003年市级和各区县出口应退税占全市的比重,核定市级和各区县出口退税基数。从2004年起,出口退税基数内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市和区县财政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分别负担。
3.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于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对于截至2003年底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增值税,一律不再办理调库,由此影响地方财政的收入,中央财政将适时归还地方。届时对于2002年底以前发生的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税额,由市财政按照2002年财政体制规定返还各区县;对于2003年发生的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税额,由市财政按照2003年财政体制规定返还各区县。
4.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国税部门负责出口退税审批,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办理从中央、市和区县国库退付库款的手续。人行国库部门负责根据国税部门的出口退税通知,及时办理库款退付。财政部门负责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保证出口退税资金需要,同时加强对出口退税的监督,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5.推进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出口效益。以改革出口退税机制为契机,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引导企业挖掘潜力,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三、做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必要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积极主动地支持这项改革。
(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外贸和税务等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主动配合,共同努力做好此次改革工作。
(三)精心操作,平稳过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政策指导,为企业贯彻落实改革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积极制定措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预算中合理安排出口退税资金,保证及时足额支付,同时大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二OO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津政发〔2005〕035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35号 【发布日期】2005-04-30 【生效日期】2005-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津政发〔2005〕0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市处于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地震灾害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近几年来,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防震减灾能力总体上得到逐步提高,对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有力保障作用。据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地震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
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与面临的地震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城乡之间的震灾预防能力还不平衡,区县地震工作机构尚不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法制和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对发生在本市及邻区的中等强度以上地震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测,一般工民建达到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的能力, 生命线工程、大型公共设施和重要建筑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做到及时有效,使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切实做好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必须按照《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9号)的要求,针对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现代化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1.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装备先进的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采用新技术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进行优化,使台网布局更趋合理,市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其他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5级; 进一步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建设滨海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和以测震为主的渤海海域综合观测点,建立环渤海虚拟地震台网,提高滨海地区和渤海海域的地震监测能力。扩建以市中心城区为主的强震动台网,当烈度大于等于四度的地震发生后,及时给出地震影响场烈度分布,并使强震观测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我市整体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必须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2.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执法监督,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涉及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城乡各类建设,应事先征求地震部门的意见。因擅自建设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和破坏的,建设单位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努力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地震部门要加强短临跟踪,加强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坚持边监测、边研究、边预报,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分析会商。坚持专业地震队伍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科学家预测和政府应急风险决策相结合,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对举行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的重点时段,要加强震情监视工作,及早做出科学的震情预测,提出应对措施。
4.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研究制定新时期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三网一员”建设,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乡镇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区县财政要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制定观测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二)震灾预防工作。
震灾预防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做好各项震灾预防的基础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1.加强抗震设防基础工作。2020年,完成对我市11条主要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完成中心市区、各区县政府所在地、新建开发区的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建立制度,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新建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建筑设施,都要设立强震观测设施。各区县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制定工作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对全市城镇、开发区、保税区和港口等建筑抗震性能的调查工作。对抗震设防措施不完备的重要建筑、生命线工程,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分期除险加固。
为保证2008年奥运会安全顺利举行,有关部门要对我市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进行抗震设防专项检查。
2.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地震、建设、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编制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计划,开发推广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抗震设防农居图集和施工技术,尽快改变农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各区县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普及。
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宣传、地震、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和城镇社区,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进一步完善宣传网络,继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并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逐步在每个区县建成一个防震减灾宣传示范社区。开展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的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在每个区县建成一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一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4.加强基层宣传员培训,组织防震减灾讲演团,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讲活动。要利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宣传。
(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的有力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各项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民区(村)和各系统、部门、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强有感地震、有感地震的应急预案。本级地震应急预案须向上一级备案。要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对所辖单位、地区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统一调整完善,形成程序明确、层级管理职责清晰的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临震不乱、决策科学、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民政、卫生、建设、商业、交通、电力、水利等部门,除做好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外,还要做好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及时部署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指挥有力、信息畅通、有序高效、措施得当。做到迅速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组织、安置伤员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应急物资供给运送,及时抢险修复生命线设施,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红十字会要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医疗救护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为避免出现地震应急工作的盲区,有关部门要编制落实对外地驻津单位、流动人口的应急预案,纳入所辖区县地震应急统一指挥系统。有关外事部门要部署落实在津外籍机构和人员的地震应急工作。
2.健全落实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具体。加强市、区县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信息保障。各区县要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居民区(村)的灾情速报网,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
3.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充分依靠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同时,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推进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救助体系,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各区县要在2005年组建2-3支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加强训练,提高在各种困难、复杂情况下的紧急救援能力。各单位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都要开展应急培训,按照预案要求,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和检验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政府要根据地震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间性强的特点,结合城市商品物流和日常消费的特点规律,合理建设应急物品的储备网络。
4.设立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机关、学校、企业、商场、娱乐场所、居民区等要设立安全的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确保畅通无阻,并就近设立避险场所。
5.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多渠道的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大型企业和人口密集场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努力减少次生灾害和人员伤亡。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地震灾害保险相结合、多渠道的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法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各项防震减灾配套性法规建设工作,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检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加强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并坚持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县防震减灾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稳定,确保我市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任务在区县的落实。
(三)完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编制本地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和防震减灾长远规划,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计划体制和相应经费渠道的意见》(津政办发〔1997〕60号),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市级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救助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各区县政府要统筹安排所管理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监测台网、信息通讯网、分析预报系统、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决策指挥等系统的工作经费和技术系统维护经费,以及相应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
各级领导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认识把握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在未来地震灾害中,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OO五年四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意见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1-11 【生效日期】2000-01-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意见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小城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O年一月十一日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意见
为加速我市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七届五次会议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小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同时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加快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和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形成规模人口的集中消费,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快小城镇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按照市委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津党发[1999] 2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完成撤乡建镇,农村城镇化达到50%。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市小城镇的发展要由点到面全面推开。在小城镇发展中应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方针,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使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进程相协调。
(二)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既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次推进,稳步发展。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逐步建立体现地域特色的小城镇体系。
(三)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要按照市场条件下要素流动的经济规律和区域经济的特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四)坚持把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并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小城镇的主线,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耕地,走生态良性循环之路。
(六)坚持重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七)坚持科教兴镇,建设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八)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广泛吸引资金,逐步建立以集体和个人出资为主,国家、地方、集体共同投资的多元投资机制。
(九)坚持创新,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十)坚持小城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进行,注重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文明素质。
三、合理布局,精心规划
发展小城镇,规划是龙头。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编制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规划,搞好三个层次小城镇发展的规划:一是在区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镇体系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农村城镇体系规划。二是小城镇的镇域总体规划。三是镇区的详细规划。在规划中,一要超前,使小城镇的规划成为名副其实的跨世纪工程;二要配套,规划应做到水、电、气、路、市场、储运设施、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相互配套,使小城镇具有比较完备的功能。三要科学合理,小城镇的区位以及小城镇自身的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道路的空间布局科学有序,防止一阵风。四要突出地方特色,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和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五要通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对批准后的规划要认真实施,不能随意变动。
四、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农村城镇化的核心是使更多的农民逐步转变为市民。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一)加快撤乡、并乡建镇的步伐,尽快妥善解决现有小城镇规模偏小,行政区域不尽合理的问题。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要率先有计划地将一些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落相对集中,搞村民组团,建中心村。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2000年起,市级30个试点镇全部参加市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这项工作将有计划地逐步扩大到其他小城镇。要实行按居住地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今后,本市农民只要在小城镇建成区内拥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非农职业,居住满两年(本镇区农民不受此限),本人及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就可以申请在小城镇落城镇户口。
(三)在严格禁止弃耕撂荒和粗放经营的前提下,允许进入小城镇落户的农民对其原有承包地继续拥有土地承包权,鼓励其有偿转让经营使用权,但必须按有关法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四)经公安部门批准的在小城镇落户的人员,在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五)要依法规范农村住宅产业,不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鼓励提倡在镇区建多层住宅,适当控制建低层住宅。对农村集体土地上建房产权的管理,各区县政府可以搞一些试点。
五、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建设扩大小城镇规模的主要动因之一是集中乡镇企业,要在镇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小区。
(一)鼓励新建企业到镇工业小区内选址。镇区内新办企业享受有关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按照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通知》(财企-[1994]57号)的规定执行。
(二)工业小区外的企业要逐步迁移到小区内。迁移后涉及产值统计、税收隶属关系等可以不变。
(三)在天津市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乡镇工业建设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计划的,由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依据市规划局和市土地局《关于印发使用“存量” 和“增量” 两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地字[1999] 349号)的有关规定,在办理有关的用地报批手续后,可由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按建设项目,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四)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镇区新建民营企业可享受 《天津市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津政发[1998]21号)的优惠政策。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进镇务工经商的农民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
六、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在小城镇建设中,要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用地。
(一)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在经市和区县批准的小城镇规划区内需占用非基本农田耕地进行建设的,要保持耕地质量与数量的动态平衡,用来平衡的土地可在本区县行政辖区范围内跨村、跨乡镇实施。
(二)推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各区县对小城镇建设用地要根据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统一办理用地手续,按项目用地分次依法划拨和出让。
(三)允许以小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作价入股、出租转让等方式参与小城镇的开发。降低企业进入小城镇的用地成本。
(四)农民到镇住宅小区建多层住宅楼、合作建多层住宅楼的,经依法批准,可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五)市从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耕地保护奖励专项资金,对通过小城镇建设使耕地数量增加的,给予奖励。
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发展小城镇,要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相配套。一是在各建制镇镇区要建设完整的道路体系,主要道路要有路灯;二是搞好镇区生活生产用水供应,在饮用高氟水的地区,要加快除氟改水步伐,改善居民饮用水质;三是加快镇区电网改造,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四是下大力量在镇区普及水冲式公厕,整治农村环境;五是发展城镇绿地公园,绿化覆盖率达30%左右; 六是加强地下排水设施建设,在新建住宅区基本普及热化和燃气化。
八、建立与完善小城镇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
小城镇要成为促进农村二、三产业产品向高层次发展,带动周围农村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科教、信息和商贸中心。
(一)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和有专业特长的人才进入小城镇开展科工贸服务,兴办高技术农业企业和发展各种产业。鼓励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小城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资金合作和协作。小城镇政府可制定引进项目、资金、人才的优惠政策。
(二)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或成人和职业教育中心)三年内要达到市级一类校标准。对45 岁以下的农民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率应保持在每年80%以上,使一部分人掌握一两项生产致富的实用技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扶持小城镇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等民办专业服务组织。
(四)在镇区可以通过预收租金、预售摊位、入股参股和联合开发等方式集资建设商贸市场,对农民投资兴建商业一条街或商城,工商管理部门可在两年内适当减免市场管理费。
九、建立多元投资机制
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筹措要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多方投资的机制。
(一)建立市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从1998年建立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后,至2002年,继续由市农办、市财政等有关部门筹措资金,用于支持小城镇的发展。与此同时,市水利、市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每年也要从财力、物力上优先支持小城镇建设。
(二)各区县人民政府每年要在财政预算内安排支持小城镇发展建设资金,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
(三)各建制镇收取的城市建设维护税(环城四区只限于12个市级试点镇)全部返镇。小城镇自行配套的市政设施,可以参照市区的标准由镇人民政府收取市政和非营利性公建的配套费。
(四)各商业银行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承贷载体效益高,还贷来源可靠,资本金到位的项目给予积极支持。
(五)逐步实行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制度,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和经营各类基础设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六)积极争取国家各项用于小城镇发展的专项资金。市小城镇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做好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搞好项目的储备,为市各部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服务。
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即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和村(居)委会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合作医疗等6项保障制度,完善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不同层次、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一、抓好试点工程
(一)实施“131”试点工程。一是西青区作为农村城镇化试点区,要加大投入,严格规划,整体推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二是进一步加强30个市级试点镇建设。市周边8个组团镇中未被列为试点的新立镇、咸水沽镇、杨柳青镇一并列为市级试点镇。市级试点镇继续享受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农委、建委、计委<关于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津政发[1994]75号)的各项优惠政策。三是提高100个现代化村庄试点建设水平。重点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上有新进展。
(二)为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市重点培养扶持一批现代化建设示范镇和示范村。本着好中选优,兼顾地域原则,经区县人民政府推荐,确定14个市级示范镇和15个市级示范村。市级示范镇是:西青区张家窝镇、大寺镇;津南区小站镇、双港镇;北辰区双街镇;塘沽区新城镇;大港区中塘镇;宝坻县大口屯镇;武清县王庆坨镇;静海县大邱庄镇;蓟县上仓镇;东丽区赤土镇;汉沽大田镇;宁河县潘庄镇。市级示范村是:蓟县下窝头乡程子口村、宝坻县大钟庄镇北王村、武清县大黄堡乡后蒲棒村、宁河县板桥镇盆罐村、静海县双塘乡西双塘村、大丰堆乡史庄子村、东丽区大毕庄镇赵沽里村、津南区小站镇东大站村、双港镇海河湾村、西青区宁家房子村、西营门街八里台村、北辰区天穆镇刘房子村、塘沽区中心桥镇五十间房村、汉沽区营城乡五七村、大港区中塘镇张港子村。各有关区县和部门要集中力量抓好示范镇和示范村的工作,使其成为我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窗口。
十二、切实加强领导
发展小城镇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重要工作,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
(一)市小城镇建设协调小组,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推动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合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二)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要对小城镇发展负全责,要充实加强区县小城镇建设办公室。
(三)市小城镇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对本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做好追踪调查与研究;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并做好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监督工作;抓紧组织制定全市农村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发展标准,经协调小组批准后执行。
(四)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为我市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天津市小城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