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提案人: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理由: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城市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国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4万亿,市场巨大。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达到2.05万亿元。预计2010全年B2B交易额为3.85万亿,网购交易额为4300亿。
2010年,东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000亿元,东莞电子商务步入快速发展期。
东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内销市场巨大
1、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在金融危机以前,美国以及西方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拉动着全球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中国拥有13亿人的消费市场,进入21世界,中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对拉动全球经济的增长益发明显。国家统计局2009年发布的“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到2007年已高于世界所有国家,位居第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2%,比美国高出3.5百分点,比欧元区高出6.3百分点。根据联合国最新发表的报告,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当仁不让地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最强大的引擎。
2、内销市场巨大,将开创东莞经济发展新奇迹: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调结构、扩内需,东莞再领跑30年。
东莞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在金融危机以前,一直是欧美市场的需求拉动着东莞经济的增长,东莞借助欧美市场在过去的30年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发展速度,东莞制造、东莞速度享誉全球。在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机遇期,应将拉动东莞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投向国内市场。东莞位于珠三角产业链核心区,是全国市场的货源地,东莞应借助珠三角区位优势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支持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大力支持东莞本土品牌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助推东莞制造开拓国内市场。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东莞将借助内销市场再次
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开创东莞经济发展新奇迹,再塑“东莞制造”新形象。
二、商务部提出“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在线批发兴起
1、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2009年11月,商务部下发《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意见第四条提出,促进商品批发环节应用推广网上交易。鼓励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批发交易,提高流通效率,扩大中间需求,带动最终需求。充分发挥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作用,开展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网上批发交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支持面向行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整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为生产企业和分销企业间、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间网上交易提供第三方服务。主要目标是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这将开辟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新领域。
2、在线批发兴起,再塑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在线零售经过七年发展,形成了以淘宝为核心的网购市场,并发挥了巨大的产业带动性,网购市场交易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达2400多亿。淘宝总部所在地杭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之都,并带动物流、在线支付等连带发展。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终端零售环节,在线零售正逐渐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杭州已借助淘宝掌握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成为配置全国在线零售市场以及资源的中枢。
在线批发兴起将再塑新格局。批发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社会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30年来,全国批发交易市场已近10000个,年成交总额34000亿元。传统批发市场的巨大,预示着在线批发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在在线批发这一新领域内,各类电子商务企业还都在探索新的商务模式,以满足市场更高的诚信保障,更可靠、便捷的大额支付和更周到的售后服务。目前,新领域里还没有形成居于支配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
在线批发的兴起,将在全国形成一个新的配置、调控体系,其将重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格局。东莞有优势以及机遇成为全国在线批发的配置、调剂中心。
在201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志庚强调指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鼓励支持各行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带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十二五” 是东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东莞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电子商务在东莞商贸流通领域的比重,借助电子商务全力打造全国现代流通业名城。
办法: 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需要从推进电子商务运用、做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开展。
一、推进电子商务运用
1、培育大型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支持辖内重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走向世界,拓展国内市场,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优化大型骨干企业供应链和销售链为核心,提升产业链电子商务应用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荐产业高端化。
2、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加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与培训,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东莞实际,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八大支柱产业”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以专业市场、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网上开店、在线交易和在线支付等服务。
3、积极推进区域电子商务应用
东莞作为全国制造业名城,产业资源丰富,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与产业体系,与珠三角主要城市优势互补,上下游产业资源协同发展;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享有珠三角产业资源,辐射全国。东莞无论在产业资源还是在区位优势上,都具备发展大力发展区域电子商务的优势。“东莞制造”平台的建设便是东莞区域电子商务应用的代表。
4、推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东莞拥有各类型批发市场17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依据东莞产业基础与镇区
特色,形成了行业性强,区域分工明确的发展格局,如富民服装城、黄河时装城、七彩服装批发市场、珠三角小商品城、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京九玩具批发市场、广东众源五金饰品城、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大京九塑胶城、大岭山东华家具城、厚街鸿运鞋业鞋材市场、信立农批市场、下桥水果市场等。
这些专业批发市场同时与特色产业镇相结合,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运用将带动相关行业的整体效应。
目前,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运用方面,依托黄河时装城的黄河服装电子商务网、依托富民服装城的富民服装电子商务网、依托京九玩具城的中国玩具批发网以及依托广东众源城中国饰品交易中心的众源网等成为东莞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代表。
二、做大电子商务服务业
1、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
紧密结合行业以及区域特点,创新交易模式,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发展面向行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第三方交易及相关增值服务。鼓励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经济贸易、旅游会展、医疗保健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融合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逐步向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融合的阶段发展。
2、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
抓住3G和“无线城市”发展机遇,探索移动互联网新应用,拓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新模式,加速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多媒体、移动搜索、手机支付等新业务的试用。
三、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1、发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在线支付
依托现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在线支付平台,提供基于银行账户的各种电子支付模式,积极推广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多种形式的电子支付,普及电子支付手段在各行业、各领域和各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推进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
2、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紧密依托产业集聚镇区、专业市场,重点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领域,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物流服务商,促进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组合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四、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1、加强人才培养
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既懂商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网络经济人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鉴定。
联合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对现有高校、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给予大力支持,组建校企实习基地与举办技能大赛;对有能力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动专业建设,引进电子商务教师人才到东莞发展。
联合培训机构开展 “电子商务技师培训”工程:设立“创业东莞”电子商务人才专项资金,开展 “电子商务技师培训”工程、积极调动培训机构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以及电子商务师技能认证,利用专项基金补贴培训机构。
2、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秩序,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经营主体及其交易行为,以解决网上虚拟店铺和网上实体相对应问题为突破口,规范电子商务市场行为,保护诚信守法的经营者,打击非法经营和网络诈骗活动,建立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净化和维护电子商务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二篇: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机械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年初,我们在市老科协科技服务联系点调研时,企业负责人孙爱生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引起大家的重视。针对这一课题,我们组织部分老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等进行认真探讨,以期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建设三大千亿产业”的目标提出有益的建议。
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双重特性。据统计,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值利税率,分别比石化、轻纺产业高6%、50%左右。从解决劳动力就业人数看,虽比轻纺产业就业人数少一些,但比石化产业要多得多。另一方面,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更有利于环保建设,在同等环境容量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发展质量。目前,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中,与石油化工和轻纺产业相比,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偏小,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不到石化产业的六分之一。在发展态势方面,石油化工产业既有化学工业园区的发展平台,又有安庆石化龙头大项目支撑。轻纺产业同样既有国际纺织工业城园区平台,又有华茂集团龙头大项目支撑。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既缺少专门园区平台,又缺龙头大项目支撑。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解决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我市具备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的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从500万辆跨越式发展到1800万辆,总产值从2006年1.4万亿跃升到2010年4万亿,汽车零部件产值达1.6万亿元。我国正处于汽车进入家庭的上升期,北京千人拥有汽车300辆,而小城市仅20辆。市场需求的旺盛,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我省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自主品牌在内资企业配套带动出口上具有较大自主权。目前,全省汽车整车制造业已形成江淮、安凯、昌河、奇瑞、华菱五大生产集中地。2010年,仅江淮、奇瑞两大企业的汽车产量就达112万辆,占全国市场总量的6%。我市与上述五大生产集中地相毗邻,既有地缘优势,又有国内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和省内汽车配套市场较大的有利条件,因此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谋取更大市场空间大有文章可做。
近几年来,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6年以来全省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销及工业增加值指标看,安庆汽车零部件产业均在第三位。2010年,全市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1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户,实现工业总产值53.28亿元,实现利税10.34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品尤其是活塞环、缸套、活塞、凸轮轴、转向节等都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含量较高,在本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环新集团通过合资利用国际资源优势,发展高端汽车零部件,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向系统开发和模块化供
货方向发展,产品部分进入国际零部件采购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蓄电池、动力转向器、板簧等产品占据江淮汽车较大配套份额,企业与江淮集团有较好的战略联盟关系。围绕省内外汽车配套,近年来油箱、仪表、座椅、随车工具、车内饰件及各种橡塑件、冲压件等的企业数和产品类别呈迅速放大之势。活塞环、活塞销、转向节、蓄电池、气缸套、活塞、钢板弹簧、进排气门等产品位列全国同类产品前四位。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产业发展需要对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即是从全局出发,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各个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目前,我市零部件企业基本处在零散自发的发展状态,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区域竞争的压力大,整个产业正处在推一推就上去、放一放就下来的重要时刻,亟需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高层直接领导,有利于统一认识、集聚资源,从而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产业链建设薄弱,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我市汽车产业总量小,缺乏竞争能力和带动作用大的部件和整车产品;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集群发展不够,缺乏综合实力超群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缺乏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完善,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企业存在一定程度无序竞争,产业链缺乏前瞻性引导和有效协调,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应对乏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规划和开发滞后。
园区平台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现有园区大多发展了十来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园区。普遍缺乏产业链配套方面系统规划,缺乏产业服务配套的安排和建设,园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强。比如环新集团七八个企业,虽然同处开发区,但并不集中,不便于管理,也不利于降低物流等成本。近年来,合肥、芜湖凭借江淮、奇瑞等汽车公司引力,强力推进园区建设,较快地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使我市在区域竞争中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市装备制造业要实现千亿目标,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亟需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对策,使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我们建议:
一是尽快成立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为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领导,建议尽快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市开发区领导、相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谋划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大计,从现在抓起,一届接着一届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议设在市经信委),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扶持政策,推动我市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
引导园区和骨干企业成立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并负责向企业提供信息,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制定行业自律规定,提供行业服务,对外代表行业开展活动等,多层次促进安庆汽车零
部件产业发展。
二是为适应安庆汽车零部件产业新一轮发展,建立中国环新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目前,环新集团在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上已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为了更好发挥环新集团的作用,建议市政府比照中国华茂国际产业园,在市开发区三期划出3~5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中国环新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扶持产业园的发展,可通过引进发动机制造商或其他部件生产商,建设相对集中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议从新兴产业扶持资金中切块扶持入园高新项目,鼓励发展创新项目,借此提高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落实和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建立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去年,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制订了《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实施和落实产业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好龙头带动问题。为此建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调研,尽快选择确定产业链中关联度大,有核心竞争力、发展前途好的汽车部件关键项目(如科技含量高的汽车发动机项目或其他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具体路径是,可选择一家本地龙头企业来承担实施;也可将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在开发区引进一个大型龙头企业,与我市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合资新建一个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尽快解决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缺乏龙头带动的问题,改变我市目前只能零散生产汽车零件的现状。
四是建议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促进技术开发、人才引进,支持融资,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及产业链薄弱环节。根据主板、创业板上市要求,精选企业和项目,促进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汽车零部件研发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有机结合的项目,致力于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支持承担生产关键部件项目的企业,开发生产出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质的高科技含量的汽车部件产品;支持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并在技术改造、立项、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加快汽车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外商和跨国公司来我市独资或与企业、科研机构合资等形式设立研发中心;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对各类费用给予适当补助。通过利用基金杠杆,广泛吸引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要素参与,形成支持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合力。本报通讯员
第三篇:加快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大力发展“机器人” 助力经济“升级版”
——关于加快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业的核心代表,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引领世界新一轮制造业革命的重要力量,引起了发达国家和国内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推动我市“两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日,我们对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科技发展正在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代表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最高水平的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制造模式变革的核心,正处在爆炸式发展的前夜。
1.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经济,抢占未来制造业发展先机和主动权的战略抉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制造业回归”计划,即通
过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等前沿技术,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打败中国的低成本人力制造,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连续19年蝉联全美首富的比尔〃盖茨也曾撰文,如果他现在是二十岁的话,肯定会选择机器人作为创业首选目标,并预言,机器人创业将会再现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崛起之路,在不远的未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欧盟也提出了“新工业革命”,以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制造模式的变革。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表文章指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化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制造业大转型。欧美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绝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回归,而是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处心积虑实施的国家战略。
2.从国内情况来看,发展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把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但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大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机器人拥有量只有日本的1/5,美国和德国的1/3。从机器人密度(万名员工使用机
器人台数)来看,韩国是347台,日本是339台,德国是261台,而我国只有10台,距离55台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有相当距离。特别是我国正遭遇劳动力日益紧缺和人力成本逐年上涨的问题,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逐渐削弱了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优势,而机器人价格却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性价比优势逐渐体现,将刺激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3.从其他省市来看,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展态势,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全国30多个省市都把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战略部署,力求把这个新兴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省提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江苏省把大力发展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作为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上海市聚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提出了建设我国最大产业机器人基地的目标;重庆市以建设“全球机器人之都”为目标,准备用未来2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千亿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深圳、青岛等市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机器人产学研联盟,将在未来实现“抱团发展”;哈尔滨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并与富士康等1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达成了合— 3 —
作意向,努力建设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二、我市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和挑战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积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培育壮大了新松机器人这一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了“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了城市核心竞争力,成为全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一)我市素有中国机器人“发源地”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
1.拥有我国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依托,成立于2000年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是国内机器人领域最具实力的龙头企业,代表了我国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最高水平,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公司业绩突出,市值接近110亿元,约为2009年上市发行市值的17.8倍。新松公司还是全球唯一一家对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五大种类全面布局的企业,通过提供自动化成套装备、物流与仓储成套装备,形成以独有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先产品及
完整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工业、军工、交通、能源、民生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对以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需求。近年来,公司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实现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收入超过14亿元,国内市场销量和占有率在国产机器人企业中均排在第1位。2013年公司发展迅猛,上半年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新签合同超过16亿元,迈出了从设备制造商到大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坚定步伐。
2.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我市现有各类高等院校30所,34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为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自动化所老所长蒋新松院士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开拓者。国内顶级的机器人研究机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核心和带头地位。特别是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航者,新松公司在创新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已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近百项,每年申请专利百余
项,起草并制定了10项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拥有“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基地”。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也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新松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3.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强劲,据预计,2012-2015年需求增速将达到30%以上;2013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到8.5万台;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到2025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我市的机器人产品,已经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市场垄断,开创了中国机器人产品出口的先河,在国内机器人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新松通用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系列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种机器人已实现国防行业重要客户列装,移动机器人核心竞争力国际领先,是该领域我国唯一出口的设备供应商,占据国内汽车市场份额80%以上。2012年,新松公司销售各类机器人1220余台,在国产机器人销量排名第一。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我市机器人区域市场需求旺盛,一些重点企业已经开始批量应用机器人,— 6 —
如华晨宝马沈阳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上,AGV(移动机器人)精确地执行着配件及物料的运送任务,华晨金杯使用自动导引车进行汽车生产线总装生产线,沈阳机床采用上下料机器人代替传统工艺流程,均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随着我市华晨宝马扩建、上通北盛(三期)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移动机器人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将迎来我市机器人市场需求的黄金期。这些重点企业的示范,不仅将有效带动其他企业应用机器人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会激励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区域市场需求。
4.拥有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导地位。在全国范围内,沈阳率先开启了产业联盟的筹建工作,目前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联盟机制,新松公司和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同产业链上游企业汇川科技、百利天星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同产业链下游企业如沈阳机床、华晨汽车、上海宝钢、四川长虹等建立了良好的示范应用关系。联盟内企业共同申报承担国家级课题数十项,极大的促进了联盟内企事业单位的研发实力,提升了下游行业用户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二)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我市加快发展机器人
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1.各地竞相发展,产业竞争激烈,保持住机器人产业国内领先地位难度较大。目前,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全国展开,形成群起之势,众多城市都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这些都将对我市在全国机器人产业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南方一些城市采取了“挖墙脚”等竞争策略,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部分城市的市领导亲自到新松公司进行游说,以资金、土地和个人待遇等优越条件,说服新松公司到该地设立分厂,甚至整体搬迁。与各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大举措相比,作为中国机器人摇篮的沈阳,却在机器人产业上缺乏明晰的统一规划和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沈阳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2.产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同国际领先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虽然沈阳机器人产品种类较国内外其他城市有显著优势,但沈阳机器人产业规模总体尚小。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公司虽然产品种类齐全,但与国际机器人巨头相比,产业总体规模较小,2012年,新松公司各类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排名第7位,与发那科、安川电机、KUKA和ABB超过3000台套的销量相比,仍有较
大的差距。此外,新松公司尽管已经掌握工业机器人产品开发技术和机器人应用工程集成技术,但是关键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核心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3.产业链发展不够均衡,配套企业不足,我市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有待加强。上游配套企业基础薄弱、数量不足,导致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加工和采购往往依靠南方城市进行,增加了本土企业的物流、生产成本,间接影响了沈阳机器人的价格优势。同时,下游用户企业效益不佳、盈利能力不强,导致很多沈阳地区的工业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通过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来进行企业转型升级,这就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不仅会阻碍了沈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更会阻碍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从而影响沈阳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三、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是一项带有战略性、导向性的发展战略,顺应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动我市成为全国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中心,努力成为全球新一轮制造业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应对
当前持续趋紧的外部环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需要。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市政府要把发展机器人产业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臵,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推进。有关部门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尽快编制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和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市机器人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2.发挥已有优势,做大做强企业,努力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沈阳是中国机器人的“发源地”,新松公司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领航者”,是我国机器人行业的“龙头老大”,这些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我们一定要举全市之力保持住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真正把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切实用机器人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把制造模式变革作为决胜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利器,从而抢占高端制造的制高点。
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对新松公司的扶持力度,并发挥其辐射效应和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争取行业话语权和未来发展主动权。要加快机器人产业园建设,鼓励机器人企业整合全球机器人产业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外机器人领先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入住,形成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沈阳机器人产业基地。
3.推动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机器人在未来既是“劳动者”,也是“生产力”。谁掌握了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机器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和新松公司,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突破瓶颈技术,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环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专项。要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管理、数据共享、联合行动等方面的协调,整合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积极组建以企业主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中心、机器人智能制造体验
中心,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搭建起科技支撑平台。
4.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加快构筑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人才是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沈阳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了中科院蒋新松院士、新松公司曲道奎总裁等一批行业翘楚,他们为沈阳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我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的优势,以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中国机器人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职业教育,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机器人技术人才。要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机器人科技精英和学术带头人,引进一批优秀的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高端团队。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实施积极的激励政策,优化人才资源配臵,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5.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浓厚氛围。完善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是推动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进行谋划,充分借鉴其他省市及发达
国家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市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发展优惠对策和支持措施,在用地、人才、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倾斜,在做大做强企业上给予重点扶持,在企业推广应用机器人方面给予重点资助,逐步形成灵活、优惠的机器人政策支持体系。要进一步优化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深入新松公司等重点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尽心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用真诚的服务、满腔的热情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小城镇科学规划,促进经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今后,我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措施,重点抓好全市21个中心镇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把全市建成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群体,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机构人员,切实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小城镇建设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科学组织、强化管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原则:
一、规划要超前性。注重完善城镇功能,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科学制定适度超前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科学划分商贸、居住、工业、农业等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城镇交通道路、居住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用地规划;合理确定 1
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坚持标准,防止贪大求全和乱铺摊子,做好与土地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交通网络等方面规划的衔接协调,正确处理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关系,做到科学性、超前性、高标准、多功能,统一规划、分批建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二、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等,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培植地方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法推进,逐步发展。
三、以人居为中心,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从提高城镇整体效益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要求制定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注意节约和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统筹安排小城镇行政区域内农业生产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加强环境的绿化和保护,为小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小城镇建设跃上一个新水平。
(二)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各地必须重视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围绕完善服务城镇、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经营等与小城镇结合起来,城乡优势互补,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结合。乡镇企业以小城镇为载体,充分利用当前乡镇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引导向小城镇集聚,成片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顺利实现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和城镇规模扩张。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相对集中布局,优化和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产品的精加工、流通、储藏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实现城乡工业融为一体,快速发展。
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要根据小城镇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基地。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信息等投入,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订单农业”,要切实办好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农民致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一业一镇、一品一镇”等实施发展主导产业突出示范项目,建设各有特色的小城镇,推动当地小城镇发展。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结合。目前,我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就业机会不多。为此,各级必
须重视发挥小城镇功能,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文化、信息等三产业,提高小城镇吸引力和辐射力;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发展农产品市场、商贸市场等要素市场,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鼓励工商企业到小城镇进行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经营、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大力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活跃城镇市场,增强城镇实力,繁荣小城镇经济;要切实抓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技术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形成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活跃第三产业的合理的城镇产业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促进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小城镇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由于条件的限制,进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低。因此,把提高小城镇居民素质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办法,全面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开放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让广大城镇居民成为现代市民。
(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设小城镇新路子
小城镇的建设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增加投入,完善和配套小城镇建设,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我市由于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社会资金投资,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加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明确融资主体,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广辟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筹资格局,想方设法,广开门路,增加投入。政府投资重点放在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采取各种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鼓励社会及个人投资开发房地产、商贸市场、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个体娱乐场所等公用事业,通过改善水、电、路、绿化、美化城镇,兴建医院、学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走出了小城镇建设新路子。有条件的镇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发展基金,将土地转让金收入、财政返还、基础设施有偿使用费和其它各项管理费、镇属企业上缴利润或股份分红、上级拨款、华侨捐款等都纳入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基金,由镇财政所管理或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定的规章进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解决资金瓶颈,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四)推进小城镇改革,增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小城镇改革,消除阻碍城镇化的体制,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优质农畜产品农业带、优质农畜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品加工企业315户,农产品加工能力165万吨,实现产值165亿元,2015年我市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虽然我市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靠天吃饭”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步伐不适应,长期以来,导致部分地区出现耕地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使我市粮食稳产高产缺少根本保证;二是农业机械化整体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市农机装备较差,配套比例不足,小型的多,大型的少,闲置的多,利用的少,单作业的多,综合利用的少。据统计,全市现有农机总动力48万千瓦,大型拖拉机6800万台,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77.6%;三是产业经营水平低,目前我市农业生产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非常突出,没有从整体上形成相互间的专业合作,这种分散的小生产和小经营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仅使信息闭塞,而且也形成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更适应不了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四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市 农业生产主要以资源开发为主,缺乏对资源的保护,经营方式粗放,这样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也是造成农业生产“质量不高成本高、产量不低效益低、增产不难增收难”的主要根源。
鉴于我市农业实际,就如何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要根据我市“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粮食生产的天然屏障,可以通过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行引水和灌区改造,促进中低产农田改造升级,增加水浇地和水田的面积。以国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使基本农田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同时也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将科学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2、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抓住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有力时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落实好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事业的优惠政策,也要做好购机补贴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要全力做好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示范区的带动示范效应,全面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要彻底解决我市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化,并合理有效开 发利用农业资源。要充分利用粮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粮变肉”工程,加快粮食的“过腹转化”增值。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依托粮食资源优势,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他协调生产,联接市场和捕捉信息方面的中介作用。
4、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改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现代农业生产的实现,必须要改变传统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带基地、带农户的形式,把每户农户独立的生产方式,统一结合在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促进农民由单一生产方式向合作化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链。二要实现农业生产信息网络化,可以发挥农村专业协会作用,利用互联网功能,加强有关农业生产信息相互传递,使农户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增强相互之间的经营合作,实现专业化生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