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9-05-13 00: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第一篇:加快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加快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执笔:张永伟)

内容摘要:我们必须更加依靠自主的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能力来提高国内医疗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发展不能再沿袭“技术引进、模仿、代工”的老路,要抓住机遇整合全球资源,瞄准主流领域和前沿技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医疗设备,创新,政策

一、迅速形成高科技精密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是实现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升级和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的医疗形势不容乐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大病、慢性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人民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全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约200万人,有效治愈率不足10%,全球每年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全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数约260万人,平均每小时死亡300人。重大疾病还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如40岁以下肿瘤患者的比例接近40%。

先进的医疗设备在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诸如CT、磁共振、彩超等影像设备,直线加速器和质子、重离子等肿瘤治疗设备,已成为临床诊治的主要手段。我国有医疗设备企业1.5万家,但主要以生产低端设备为主,临床需求最急迫、技术含量更高的精密医疗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或购买国外公司在中国制造的产品。目前国内约80%的多排CT、90%的中高端彩超设备、85%的临床检验仪器、95%以上的超导磁共振、90%的高端心电图机等,是被GE、飞利浦、西门子等几家跨国公司垄断。

国外公司的技术控制和设备垄断使得在中国销售的设备定价普遍高于国外。如同样一台在深圳生产的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设备,在美国的销售均价为500万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平均卖到900万元。不合理的价格支出最终都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导致看病贵、看病难。像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万元的情况下,要提高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就必须形成自主的医疗设备研发能力和生产体系。

大量事实证明只要某种产品我们能自主生产,该类产品的价格就会同步降低。如0.35T永磁磁共振,过去进口产品每台都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当国产品大量上市后目前已降到300万以下,患者的检查费用也大幅降低。

二、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机遇

在主导低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高科技精密医疗设备,应是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发展的方向。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格局调整,为我们实现技术超越提供了难得机遇。

(一)全球医疗设备产业正处于重大变革期

其一,中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由偏重高性能转向高性能与低成本并重。全球金融危机后,美欧等国的医院对高端设备的采购更偏重经济性和实用性,在技术已经达到诊断或治疗的要求以后,医院将不会过多考虑技术的超前性。主要跨国公司由于固守过去追求高性能的技术路线而对这种转型不能快速反应,同时金融危机使得他们经营活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投资和研发均在紧缩。相比之下,在同时实现高技术、低成本方面,我国有优势。在研发密集型的高技术领域,基于人力成本低的低成本研发优势是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我国医疗设备公司虽然规模还不大,但可利用这个优势在单一产品开发上形成接近跨国公司的研发规模,同时又可以几倍于跨国公司的研发强度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多年积累形成的较完备的医疗设备制造体系,既有助于将新技术快速产品化,又可实现产品制造的低成本。其二,信息技术与医疗设备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创新空间,也为赶超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实现了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使过去诸多单一的设备变成了多设备互联互通的大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设备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其三,一些新技术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如质子和重离子肿瘤治疗设备,各国均还起步不久,我们已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而且某些关键技术,如加速器的束流控制等,还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在别人无暇顾及和缩减投入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及早布局,加大投入,实现产业跨越是可能的。

(二)人才流动为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美欧等国的医疗设备研发及相关学科领域有大量的华人专家,其中不乏行业的领军人物。以磁共振为例,每年的国际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发表的论文中,有1/3以上的文章有华人作者,ISMRM的现任主席也是华人。同时,还有大量的华人工程师在美国GE、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公司总部及其研发中心工作,如在美国密尔瓦基的GE磁共振事业部的研发部门里有近1/3的工程师是华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欧美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困难,目前很多海外华人专家愿意回国工作。此外随着国内近年来外企研发中心的设立,如深圳西门子,北京GE,沈阳飞利浦,在国内也培养了大批工程研发人才。这些人对我们掌握全球前沿知识和技术有关键性作用。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领域的绝大多数技术突破都与归国创业的技术团队有关。同时,我们还可以吸引一些外籍专家加入,如上海联影公司已经集聚了来自海内外的近500名研发与工程人员,其中包括原飞利浦CT在美国总部的系统架构师Patrick Kling,原西门子德国软件事业部的经理Oliver Schreck等。深圳迈瑞通过并购美国同业公司,也已在美国构建了本土化的研发、管理、销售队伍。

(三)我国现在已成为全球主要医疗设备市场

从中长期看,我国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会有较大空间。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消费用于器械和药品的比例会接近目前发达国家1:1的水平,而国内目前该比例不到1:3.这意味着我国到2020年将会产生上万亿元的医疗设备市场。从近期看,新医改政策推动了全社会对医疗领域的投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12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进行新医改,其中预计约4000亿元将投入到各类医疗机构,每年新增投入约1300亿元。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家,医疗服务的比重会进一步加大,新增投入中用于医疗设备的份额将会逐年增加。由于国内企业更了解本国医疗需求,在响应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售后服务等方面有优势,我们有条件成为本国医疗设备市场的主导供应者。

(四)民间资本已成为推动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国目前1.5万家医疗设备公司中95%以上是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到基础性技术和特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如质子和重离子肿瘤治疗设备是医疗设备中包含诸多高端技术的特大型设备,单台设备的价格在1亿美元以上(未含安装和配套设备费用)。现在已有民营企业与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研究,预计2013年可以完成临床应用调试。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正筹划与北京、上海等地医院合作,投资10亿~20亿元人民币建立质子或重离子治疗中心。再如民营的上海联影公司目前已投入3.8亿元用于大型影像设备的研发。民间资本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国家科技资金对医疗设备领域投入的不足。

三、主要思路

医疗设备产业应成为我国装备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其发展不能沿袭“技术引进、模仿、代工”的老路,要抓住机遇整合全球资源,瞄准主流领域和前沿技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瞄准主流领域

发展高科技精密医疗设备不能再依靠单一产品和边缘产品,应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选取临床需求明确、影响力大、技术含量较高、对行业带动强的重点高科技产品切入,争取在新一代CT、超导磁共振、高档彩超等大型影像设备、质子和重离子等大型和特大型高科技治疗设备领域实现快速突破。

(二)坚持超前开发的技术路线

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重点研发当前至4、5年之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另一方面要下决心进行5~10年后有市场潜力的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争取在前沿技术上寻求突破。

(三)大规模集聚人才

抓住机会吸引和聚集海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与国内人才队伍相结合,迅速形成支撑我国医疗设备产业跨越发展的人才体系。

(四)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产、学、研、医”一体化

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在公司内部构建产、学、研、医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很值得重视。他们的做法是,通过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现与“学”的结合;通过在研发团队中大量引入有临床医生背景的研发人员以及与医院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了与终端用户“医”的结合,做到把临床需求及时反映到产品上以及新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上;公司再根据市场需求,将前瞻性的技术及时转入产品化研发过程,再进一步将研发成果转到大规模生产中。

四、政策建议

1.建立支持技术快速创新的监管体制。在不放松监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对自主创新设备的审批效率。可考虑对重点科技攻关设备建立专门的快速审批通道。改善或取消卫生系统现在执行的医疗设备配置证制度,扩大各类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医疗设备的自主权。

2.设立医疗设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对源头性技术的研发支持。

3.从科技投入、市场准入、临床应用、税收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创新平台。

4.利用税收优惠和政府资金引导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与应用领域。

5.切实解决高端人才引进所面临的工作条件、生活安置、个人所得税减免等现实问题。争取将更多医疗设备领域符合资格的高端人才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陈清泰 吴祈耀(北京理工大学)

参加讨论:詹文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宝玮(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等执笔:张永伟

第二篇: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提案人: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理由: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城市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国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4万亿,市场巨大。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达到2.05万亿元。预计2010全年B2B交易额为3.85万亿,网购交易额为4300亿。

2010年,东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000亿元,东莞电子商务步入快速发展期。

东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内销市场巨大

1、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在金融危机以前,美国以及西方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拉动着全球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中国拥有13亿人的消费市场,进入21世界,中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对拉动全球经济的增长益发明显。国家统计局2009年发布的“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到2007年已高于世界所有国家,位居第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2%,比美国高出3.5百分点,比欧元区高出6.3百分点。根据联合国最新发表的报告,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当仁不让地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最强大的引擎。

2、内销市场巨大,将开创东莞经济发展新奇迹: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调结构、扩内需,东莞再领跑30年。

东莞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在金融危机以前,一直是欧美市场的需求拉动着东莞经济的增长,东莞借助欧美市场在过去的30年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发展速度,东莞制造、东莞速度享誉全球。在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机遇期,应将拉动东莞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投向国内市场。东莞位于珠三角产业链核心区,是全国市场的货源地,东莞应借助珠三角区位优势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支持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大力支持东莞本土品牌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助推东莞制造开拓国内市场。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东莞将借助内销市场再次

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开创东莞经济发展新奇迹,再塑“东莞制造”新形象。

二、商务部提出“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在线批发兴起

1、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2009年11月,商务部下发《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意见第四条提出,促进商品批发环节应用推广网上交易。鼓励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批发交易,提高流通效率,扩大中间需求,带动最终需求。充分发挥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作用,开展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网上批发交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支持面向行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整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为生产企业和分销企业间、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间网上交易提供第三方服务。主要目标是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这将开辟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新领域。

2、在线批发兴起,再塑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在线零售经过七年发展,形成了以淘宝为核心的网购市场,并发挥了巨大的产业带动性,网购市场交易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达2400多亿。淘宝总部所在地杭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之都,并带动物流、在线支付等连带发展。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终端零售环节,在线零售正逐渐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杭州已借助淘宝掌握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成为配置全国在线零售市场以及资源的中枢。

在线批发兴起将再塑新格局。批发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社会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30年来,全国批发交易市场已近10000个,年成交总额34000亿元。传统批发市场的巨大,预示着在线批发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在在线批发这一新领域内,各类电子商务企业还都在探索新的商务模式,以满足市场更高的诚信保障,更可靠、便捷的大额支付和更周到的售后服务。目前,新领域里还没有形成居于支配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

在线批发的兴起,将在全国形成一个新的配置、调控体系,其将重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格局。东莞有优势以及机遇成为全国在线批发的配置、调剂中心。

在201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志庚强调指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鼓励支持各行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带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十二五” 是东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东莞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电子商务在东莞商贸流通领域的比重,借助电子商务全力打造全国现代流通业名城。

办法: 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需要从推进电子商务运用、做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开展。

一、推进电子商务运用

1、培育大型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支持辖内重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走向世界,拓展国内市场,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优化大型骨干企业供应链和销售链为核心,提升产业链电子商务应用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荐产业高端化。

2、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加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与培训,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东莞实际,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八大支柱产业”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以专业市场、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网上开店、在线交易和在线支付等服务。

3、积极推进区域电子商务应用

东莞作为全国制造业名城,产业资源丰富,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与产业体系,与珠三角主要城市优势互补,上下游产业资源协同发展;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享有珠三角产业资源,辐射全国。东莞无论在产业资源还是在区位优势上,都具备发展大力发展区域电子商务的优势。“东莞制造”平台的建设便是东莞区域电子商务应用的代表。

4、推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东莞拥有各类型批发市场17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依据东莞产业基础与镇区

特色,形成了行业性强,区域分工明确的发展格局,如富民服装城、黄河时装城、七彩服装批发市场、珠三角小商品城、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京九玩具批发市场、广东众源五金饰品城、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大京九塑胶城、大岭山东华家具城、厚街鸿运鞋业鞋材市场、信立农批市场、下桥水果市场等。

这些专业批发市场同时与特色产业镇相结合,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运用将带动相关行业的整体效应。

目前,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运用方面,依托黄河时装城的黄河服装电子商务网、依托富民服装城的富民服装电子商务网、依托京九玩具城的中国玩具批发网以及依托广东众源城中国饰品交易中心的众源网等成为东莞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代表。

二、做大电子商务服务业

1、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

紧密结合行业以及区域特点,创新交易模式,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发展面向行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第三方交易及相关增值服务。鼓励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经济贸易、旅游会展、医疗保健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融合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逐步向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融合的阶段发展。

2、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

抓住3G和“无线城市”发展机遇,探索移动互联网新应用,拓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新模式,加速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多媒体、移动搜索、手机支付等新业务的试用。

三、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1、发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在线支付

依托现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在线支付平台,提供基于银行账户的各种电子支付模式,积极推广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多种形式的电子支付,普及电子支付手段在各行业、各领域和各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推进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

2、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紧密依托产业集聚镇区、专业市场,重点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领域,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物流服务商,促进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组合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四、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1、加强人才培养

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既懂商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网络经济人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鉴定。

联合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对现有高校、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给予大力支持,组建校企实习基地与举办技能大赛;对有能力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动专业建设,引进电子商务教师人才到东莞发展。

联合培训机构开展 “电子商务技师培训”工程:设立“创业东莞”电子商务人才专项资金,开展 “电子商务技师培训”工程、积极调动培训机构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以及电子商务师技能认证,利用专项基金补贴培训机构。

2、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秩序,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经营主体及其交易行为,以解决网上虚拟店铺和网上实体相对应问题为突破口,规范电子商务市场行为,保护诚信守法的经营者,打击非法经营和网络诈骗活动,建立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净化和维护电子商务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三篇:加快推进济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推进济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2009年6月17日点击:29次来源:济南日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济南市制定并实施了“八大产业”规划,其中新能源产业成为济南重点发展与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推进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仅是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一、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以新能源为重要支撑的产业结构。在今后的5-15年,济南市应明确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调整全市产业结构,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在制定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体现区域优势的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把太阳能产业发展纳入到产业基地建设和园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新能源在推动济南市工业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二,制定出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条例》,为济南加快发展新能源的利用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规范和激励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增加新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有关行业依据自己的特点利用新能源。比如加快落实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标准的制定,强制新开发的建筑物以及学校、宾馆、医院等单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第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新能源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示范带动,加大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四,积极构建新能源开发的平台。一手抓控制,一手抓新能源的开发,两手都要硬。近几年,济南市的民营企业依托省会优势积蓄了大量资本,应引导他们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看到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引导他们主动投资、开发新能源。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第一,建立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成立新能源开发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市新能源开发工作,专门从事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研究。第二,建立新能源发

展基金。要重点研究在济南市建立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可能性,该基金可以委托或授权国有投资公司管理,支持济南市太阳能、风力发电、垃圾生物发电和地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并将新能源开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企业和单位的新能源开发奖励和支持研发机构补贴。第三,制定新能源开发利用财税优惠和补贴政策。对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新能源产业。实行推广新能源消费补贴制度,对在新建房屋提供太阳能供热及其他应用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物业管理中使用太阳能供热的物业公司以及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政府办公大楼及公共设施率先采用新能源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使用太阳能设施的也应给予一定补贴。第四,实施新能源开发专项计划和节能专项工程,例如加快实施城市光伏屋顶计划,扩大光伏产品在城市景观照明等方面的应用。抓住济南市列入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示范城市时机,鼓励新能源汽车项目研发生产。第五,加大开放能源市场的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给民营资本、国际资本真正的同等国民待遇,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形成新能源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比如新能源发电优先调度、独立电站供电优质优价等吸引全社会力量和国内外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到济南市的新能源建设中去。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科研与服务体系。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济南市必须在已有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风电、光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深入研究风力发电设备核心制造技术,加强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加强生物燃料与垃圾燃烧发电技术研究,这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第一,政府要积极引导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招标形式,调动产学研各方的力量联合攻克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签订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第二,鼓励企业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第三,要发展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第四,完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制。鼓励各县(市)区设立科技风险投资机构,鼓励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建立健全金融资本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构建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新能源项目,对于发展较好的新能源企业,可予以重点扶持,为其在国内外上市直接融资创造条件。第五,建立新能源人才培养机制。要在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快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改善人才成长环境,鼓励企业参与新能源技术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第一,完善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普及新能源知识,增强社会认同感,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新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第二,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能源项目在济落户。第三,健全质量标准和认证制度,建立新能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第四,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山东省太阳能协会组建为契机,搭建济南市新能源中介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行业。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依据。加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第五,加强监督考核,逐步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简化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认定、审批手续。加快建立统一的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全市新能源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五、推动强强战略合作,实现新能源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立足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人才和市场拓展及产业配套能力,在济南都市圈内与省内的“中国太阳谷”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德州市实现产业对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基地。第一,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推进企业规模结构优化,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第二,在产品结构方面,扶持新产品研发,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前景广阔的优势特色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式运作,促进企业产品品牌与区域行业品牌的生成,形成新能源产业的名牌企业群体和名牌产品集群。第三,着力打造“太阳能特色

产业基地”,以力诺太阳城为中心,以力诺瑞特、山东桑乐、华艺、晟朗等国内外知名太阳能企业为骨干,以山东省科学院、山东中德太阳能研究院和力诺清华太阳能研究所为依托,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领域。逐步将基地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太阳能研发基地、太阳能生产基地、太阳能科普基地、太阳能人才基地、太阳能服务基地和太阳能产品检测中心。第四,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研发推广地源、水源和热泵技术,合理扩大地热资源利用领域,规范发展地热温泉、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氢能源开发利用,以山东宝雅电动汽车项目为依托,加快以氢能源为主的燃料电池生产项目建设。

第四篇: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临沧被列为了全省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四个新烟区之一后,稳固老烟区,加快新烟区建设与发展,为改善临沧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临沧市烤烟产业发展和现状

“两烟”是云南的主要支柱产业,云南烟叶是全国卷烟生产重要的优质原料,近年来,临沧市的烟叶生产,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生产规模和质量水平逐年提高,烤烟在农民、企业、财政方面的效益日见显现,烤烟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临沧市烤烟种植发展历程

临沧市的烟叶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民国年间(1937年),临沧人民就开始尝试着种植烤烟,虽然种植成功,但因种植栽培、烘烤调制等技术因素,达不到质量档次,无销路而难以推广。建国初期,相关部门多次到省内一些老烟区学习,引进种子和技术人才,试种了多个品种,但最终均因在栽培和调制烟叶等方面技术落后而失败。后来,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大量投入,使烤烟在我市一些地方逐步发展扎根。

当云南各州市大力发展“两烟”生产时,临沧市尚处于空白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烤烟生产重新被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提到了议事日程。1990年,原临沧地委、行署作出了《关于发展烟草产业的决定》,要求各县党政部门在抓好粮食生产和巩固蔗、糖、胶等支柱产业的同时,要把烤烟生产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来开发,在8县(区)15个乡镇进行了多点试种并获得了成功,当年种植面积1452亩。从此,临沧市的烤烟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后来虽经历了“控制面积、控制总量” 等国家烟叶政策调整等阶段,但到2000年,全市仍有4个县区16个乡镇79个村9253户种植31185.80亩,年产量6.512万担。

(二)临沧市烤烟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艰辛,临沧市各级各部门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不断加大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烤烟种植面积,提升烤烟产业科技含量,到目前,全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已达10431万元,建成烟水烟路工程项目2765个,配套沟渠104.65KM,水池水窖2465个,可蓄水56910M,管网983.89KM,水库坝塘7个,可蓄水184000M,受益农户2.34万户,受益面积达10.80万亩。

2007年,全市33个乡镇152个村14444户农户种植烤烟6.78万亩,产量18.37万担,平均亩产值达1359.74元,烟农交售烟叶总收入实现9223.45万元,户均种烟收入达到6385.66元。烟草系统共实现各项税收10483.80万元,其中实现烟叶税及烟叶增值税3091万元,烟草总税收已占临沧财政总收入的8%,在全市分行业上缴税收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水电和糖业,特别是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后,烟叶税作为能真正为我市地方收入实现增加的唯一税种,对稳定和增加各级财政收入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2008年,全市烤烟种植涉及7县1区31个乡镇18704户农户,种植面积9.29

33万亩、收购量26.97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60亿元左右,实现财政收入5000万元以上。

临沧的烤烟种植,经过近50年的辛勤耕耘,烟叶生产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烟叶税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叶生产已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了临沧现代农业的示范,临沧烟叶以“风格特征突出、具有焦甜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深受越来越多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二、临沧市发展烤烟产业的前景

2009—2015年,是临沧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步伐、强化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临沧市烤烟产业的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临沧发展烤烟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尽管临沧烤烟产业发展缓慢,受到了多次挫折,严重挫伤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但通过临沧各族人民的努力,临沧的烤烟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临沧不仅能种出烤烟,而且能种出好烟,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结构的变化,烤烟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升,已经成为临沧市的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1.有利因素。一是烟草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国家全面取消涉农税收、仅保留烟叶税后,“两烟”生产仍然是云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云南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烟”产业的发展,并明确提出了要 加快新烟区的建设和发展,临沧被列为了全省重点发展的四个新烟区之一,为临沧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烟叶在烟草行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越来越明显,关心、关注烟叶生产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特别是中式卷烟发展战略的提出,云南作为全国重要优质烟叶生产和名优卷烟品牌的核心原料供应基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烟草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临沧作为新烟区,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四是尽管全球烟叶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但随着对优质烟叶的需求不断加大,而国际上优质烟叶主产区津巴布韦、美国的烟叶产量减少,国际市场烟叶采购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加之国内黄淮等烟区萎缩,省内外工业企业对云南烟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临沧市的烟叶,在与联一国际、上海烟草集团和云南中烟的合作中,烟叶质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进入了部分高端卷烟的主配方,深受国内外烟商的普遍关注和赞誉。五是经过多年努力,临沧烤烟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科技推广有了一定的基础,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之烟草企业一流的服务和企业对烟农不断提升的回报,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六是临沧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资源优势,是烤烟种植的适宜区,全市适宜种植烤烟面积达到563万亩,排除烤烟轮作和其他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外,每年的烤烟种植面积可以达到50万亩以上,省委、省政府将临沧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四个新烟区之一,为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改善我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不利因素。在充分认识发展烤烟有利条件的同时,我市的烤烟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三农”形势的变化,农业相对于非农业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这对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烤烟产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烟区由于劳动力、燃料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管理技术等原因,烟叶相对于其他非烟作物的比较效益不明显,保持烟农收入持续增长和烟叶生产在劳动力资源上的约束进一步增大;三是我市基本烟田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产业之间劳动力、土地相争的矛盾突出;四是全市上下合力攻坚、齐抓共管、促进烤烟产业发展的氛围还尚未形成;五是全市适宜区土地资源分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烤烟产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压力大;六是劳动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加之临沧市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而这三个月则是烤烟生产的关键时期,如何运用科学解决降雨与烤烟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七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烟叶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临沧现代农业的示范,但生产中种植分散,户均种植面积小,区域化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底。

(二)临沧发展烤烟产业的前景和效应

当前,临沧烤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的态势,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临沧过去发展烤烟受到了多次挫折,但凤庆江北、临翔博尚等老烟区经过锲而不舍的追求,已经 为临沧市能不能种出优质烟叶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省委、省政府将临沧列为新烟区建设与发展、烟叶税作为仅存的一项涉农税收、凤庆县及临翔区财政收入中烟叶税所占比重,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临沧市需不需要发展烤烟产业这个问题。事实证明,临沧在巩固以“糖、茶、水电”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抓住省委、省政府把临沧列为新烟区的机遇,加快发展烤烟产业,是实现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提升、财政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增加农业产值、实现农民增收。临沧的烤烟发展,不仅在临沧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临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烤烟产业发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临沧市的农业产值。全市2007年仅烤烟种植6.78万亩,实现农业产值9223.45万元,户均种烟收入达到了6387元,烟叶种植平均亩产值已经超过了1360元,植烟农户仅烟叶一项,人均收入超过了1000元。预计到2015年,全市烤烟产量可以达到120万担,实现农业产值80000万元。

二是发展烤烟产业,能实现政府可用财力的快速增长。政府行使服务职能,实现公共财政普照广大农村、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是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抓住机遇加快烤烟产业发展,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富民的问题,更是解决临沧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发展烤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临沧生财、聚财、用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8年,全市烤烟产业产量达到26.97万担、实现农业产值15000万元以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以上。按照临沧市烤烟发展目标规划,2015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达50万亩,产量150万担以上,可实现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烟草企业预计实现利税7亿元以上。发展烤烟,在临沧可以说是一个“短、平、快”的优势支柱产业,定会在临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历程中发挥出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三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烤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和保障,按照《临沧市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年)》,烤烟产业发展将通过烟区道路建设、烟区水利设施、烤房建设、育苗基地建设、烟站建设、信息化建设、土壤改良等项目,整合各类资源,结合实际整村推进,进行高标准、高起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市烟水工程投入将达到7亿元、烟区道路建设及维护投入将达到1.20亿元。通过加快烤烟产业发展,这将对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科技推广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快烤烟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特色优质烟叶是新烟区规划与发展的特点。要做强做大烤烟产业,劳动者素质、农业农村科技推广运用是最根本的保证。经几年临沧烤烟产业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烤烟生产组织性强、科技含量高,通过烟叶生产科技人员在生产环节上组织开展对烟农的培训和加强生产现场的指导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在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方面尝到了甜头,按照《临沧市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年)》,随着临沧烤烟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坚信,临沧市的农业农村科技推广运用在烟草科技推广的引领下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农村 劳动者的素质将得到大大的提高。

五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促进全市产业的发展和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目前,临沧全市烤烟产业的带动作用已经在广大农村逐步显现,烤烟产业不仅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临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带来更多的机遇。当前,全市仅烤烟辅导员就有600多人,到2015年,全市的烤烟辅导员可以达到3000人左右,加之随着烤烟产业的发展,烟草企业不断壮大,肯定会带动临沧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临沧市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三、加快临沧烤烟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着力破解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效率等方面的难题,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将我市列入全省重点开发新烟区之一的良好机遇,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烤烟工作的领导,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开展新烟区建设发展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区)烟草产业领导及工作机构,根据全市烤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烤烟生产目标责任制及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好、服务好新烟区的建设与发展,确保新烟区建设工作有效推进。

(三)增加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各级政 府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烤烟专项扶持政策和资金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有效促进全市烤烟产业发展。

一是在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及上级烟草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围绕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整合发改、财政、农业、交通、水利、科技、电力、扶贫、国土资源等资金,将基本农田建设、扶贫开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国土整治、农机具扶持等资金有效整合投入到新烟区建设与发展之中,努力促进新烟区快速发展。

二是积极动员广大烟农努力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的投入。组织动员育苗专业户和烘烤专业户,增加对育苗基地和卧式密集烤房建设的投入,用政策和经营效益调动烟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是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由烟草部门筹措资金,继续对烟用化肥、地膜、燃煤、农药和烟苗等烟叶的产前投入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政策在计划下达中予以明确。

四是建立新烟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增加烟叶生产投入。建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筹集资金,作为新烟区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新烟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支持烤烟产业发展。

五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与烟草部门的合作。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烟草产业发展的支持,在烟叶生产、收购、付款等过程中,为烟草部门和烟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好烟叶生产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新烟区 建设发展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并将新烟区建设发展情况列入对各县(区)工作的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办法。

(五)完善烟叶生产保险和救助机制,保护烟农生产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将烟叶生产受灾保险救助工作纳入政府抗灾减灾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烟农遭灾后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合理的补偿。采取政府、烟草部门和烟农共同出资的方式,逐步提高投保金额,对全部种植面积进行自然灾害(冰雹、洪涝、风灾)保险。

(六)强化服务,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烟叶生产发展目标和新烟区开发建设规划,认真制定好新烟区基础设施、烟站、科技人员队伍、科技服务网络体系等建设规划。加快科技队伍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烟农素质,稳定烟农队伍;按照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大力发展烟叶生产专业协会,加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专业队伍或协会建设,加快培养新型烟农、职业烟农和种烟大户,努力提高烟叶种植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

(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实施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临沧市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年)》,切实保护好基本烟田地。严格执行《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云南省农村工作手册》和《临沧市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将规划区内的基本烟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烟区基础设施的保护制度,落实业主,落实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使设备设施永续使用,发挥更好的效益。

(八)大力推进科技兴烟战略,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努力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在集约化育苗、规范化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科学烘烤、入户预检、分级扎把等各环节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逐步建立健全以市级烟草部门为核心、县(区)级烟草部门为龙头、乡村烟站为骨干、科技户为基础的四级烟草科技服务网络,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技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实现全市烟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九)加快实施烤烟产业规划,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新烟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快实施临沧2009—2015年烤烟发展规划,实现2015年种植面积50万亩、烟叶产量150万担的生产规模,超前谋划、积极筹备,努力争取在我市建设一座烤烟复烤厂,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

二○○九年二月十日

第五篇: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机械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年初,我们在市老科协科技服务联系点调研时,企业负责人孙爱生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引起大家的重视。针对这一课题,我们组织部分老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等进行认真探讨,以期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建设三大千亿产业”的目标提出有益的建议。

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双重特性。据统计,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值利税率,分别比石化、轻纺产业高6%、50%左右。从解决劳动力就业人数看,虽比轻纺产业就业人数少一些,但比石化产业要多得多。另一方面,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更有利于环保建设,在同等环境容量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发展质量。目前,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中,与石油化工和轻纺产业相比,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偏小,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不到石化产业的六分之一。在发展态势方面,石油化工产业既有化学工业园区的发展平台,又有安庆石化龙头大项目支撑。轻纺产业同样既有国际纺织工业城园区平台,又有华茂集团龙头大项目支撑。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既缺少专门园区平台,又缺龙头大项目支撑。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解决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我市具备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的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从500万辆跨越式发展到1800万辆,总产值从2006年1.4万亿跃升到2010年4万亿,汽车零部件产值达1.6万亿元。我国正处于汽车进入家庭的上升期,北京千人拥有汽车300辆,而小城市仅20辆。市场需求的旺盛,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我省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自主品牌在内资企业配套带动出口上具有较大自主权。目前,全省汽车整车制造业已形成江淮、安凯、昌河、奇瑞、华菱五大生产集中地。2010年,仅江淮、奇瑞两大企业的汽车产量就达112万辆,占全国市场总量的6%。我市与上述五大生产集中地相毗邻,既有地缘优势,又有国内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和省内汽车配套市场较大的有利条件,因此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谋取更大市场空间大有文章可做。

近几年来,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6年以来全省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销及工业增加值指标看,安庆汽车零部件产业均在第三位。2010年,全市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1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户,实现工业总产值53.28亿元,实现利税10.34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品尤其是活塞环、缸套、活塞、凸轮轴、转向节等都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含量较高,在本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环新集团通过合资利用国际资源优势,发展高端汽车零部件,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向系统开发和模块化供

货方向发展,产品部分进入国际零部件采购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蓄电池、动力转向器、板簧等产品占据江淮汽车较大配套份额,企业与江淮集团有较好的战略联盟关系。围绕省内外汽车配套,近年来油箱、仪表、座椅、随车工具、车内饰件及各种橡塑件、冲压件等的企业数和产品类别呈迅速放大之势。活塞环、活塞销、转向节、蓄电池、气缸套、活塞、钢板弹簧、进排气门等产品位列全国同类产品前四位。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产业发展需要对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即是从全局出发,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各个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目前,我市零部件企业基本处在零散自发的发展状态,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区域竞争的压力大,整个产业正处在推一推就上去、放一放就下来的重要时刻,亟需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高层直接领导,有利于统一认识、集聚资源,从而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产业链建设薄弱,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我市汽车产业总量小,缺乏竞争能力和带动作用大的部件和整车产品;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集群发展不够,缺乏综合实力超群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缺乏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完善,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企业存在一定程度无序竞争,产业链缺乏前瞻性引导和有效协调,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应对乏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规划和开发滞后。

园区平台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现有园区大多发展了十来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园区。普遍缺乏产业链配套方面系统规划,缺乏产业服务配套的安排和建设,园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强。比如环新集团七八个企业,虽然同处开发区,但并不集中,不便于管理,也不利于降低物流等成本。近年来,合肥、芜湖凭借江淮、奇瑞等汽车公司引力,强力推进园区建设,较快地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使我市在区域竞争中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市装备制造业要实现千亿目标,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亟需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对策,使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我们建议:

一是尽快成立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为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领导,建议尽快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市开发区领导、相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谋划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大计,从现在抓起,一届接着一届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议设在市经信委),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扶持政策,推动我市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

引导园区和骨干企业成立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并负责向企业提供信息,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制定行业自律规定,提供行业服务,对外代表行业开展活动等,多层次促进安庆汽车零

部件产业发展。

二是为适应安庆汽车零部件产业新一轮发展,建立中国环新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目前,环新集团在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上已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为了更好发挥环新集团的作用,建议市政府比照中国华茂国际产业园,在市开发区三期划出3~5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中国环新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扶持产业园的发展,可通过引进发动机制造商或其他部件生产商,建设相对集中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议从新兴产业扶持资金中切块扶持入园高新项目,鼓励发展创新项目,借此提高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落实和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建立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去年,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制订了《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实施和落实产业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好龙头带动问题。为此建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调研,尽快选择确定产业链中关联度大,有核心竞争力、发展前途好的汽车部件关键项目(如科技含量高的汽车发动机项目或其他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具体路径是,可选择一家本地龙头企业来承担实施;也可将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在开发区引进一个大型龙头企业,与我市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合资新建一个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尽快解决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缺乏龙头带动的问题,改变我市目前只能零散生产汽车零件的现状。

四是建议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促进技术开发、人才引进,支持融资,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及产业链薄弱环节。根据主板、创业板上市要求,精选企业和项目,促进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汽车零部件研发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有机结合的项目,致力于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支持承担生产关键部件项目的企业,开发生产出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质的高科技含量的汽车部件产品;支持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并在技术改造、立项、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加快汽车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外商和跨国公司来我市独资或与企业、科研机构合资等形式设立研发中心;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对各类费用给予适当补助。通过利用基金杠杆,广泛吸引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要素参与,形成支持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合力。本报通讯员

下载加快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医疗设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精选合集]

    浅谈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许心辰张福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型企业的技术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现代化技术开发体系初步形成,高新技术装备与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兰花产业发展建议

    关于兰花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思考 农村产业增收组: 兰花是一种名贵花草,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自古以来被视为珍品;同时,兰花又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文化,既具有“天下第一香......

    基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5篇

    基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力发展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迅速崛起,其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

    建议借鉴福建经验加快我省锂电产业升级发展

    建议借鉴福建经验加快我省锂电产业升级发展今年上半年,我省氢氧化锂、人造石墨等锂电产品出口增长42.2%。以宜春市为例,2020年实现增长24.4%。但我省锂电产业存在头部企业带动......

    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五篇模版)

    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切实加快我市蔬菜生产发展,努力实现把蔬菜产业打造为安康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目标,确保蔬菜生产稳步增长和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农民持续......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以其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而随着我......

    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

    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 近年来,在省、郑州市、新郑市三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新郑以黄帝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