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6: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一篇: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切实加快我市蔬菜生产发展,努力实现把蔬菜产业打造为安康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目标,确保蔬菜生产稳步增长和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市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我市蔬菜生产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蔬菜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富硒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供给;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壮大蔬菜产业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实现基地规模化,产品优质化,营销网络化,将蔬菜产业打造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优势、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建成设施蔬菜10万亩,年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0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50万吨,商品率达到50%,初级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支撑服务网络和技术体系,大力发展富硒蔬菜、高山蔬菜和野生蔬菜三个特色品牌,争取申报批准10~15个绿色蔬菜品牌,5~10个有机蔬菜品牌。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好蔬菜生产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优化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1、抓好三大重点区域布局。一是以月河川道316国道沿线蔬菜生产优势带。重点发展冬春鲜销精细蔬菜和设施蔬菜,扩大商品率。二是发展以县城周边平坝地区设施蔬菜区,保证自给和稳定市场供应。三是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区,重点发展夏秋鲜销蔬菜,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

2、突出三个特色蔬菜产品开发。一是富硒蔬菜开发,充分利用我市土壤富硒的特点,积极开发富硒蔬菜产品,打出富硒蔬菜这一优势特色品牌。二是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在海拔800-1100米地带,这里远离城镇、空气清晰、无污染,发展无公害蔬菜得天独厚。三是开发利用野生蔬菜,安康市地大物博,植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菜有竹笋、蕨菜、微菜、马齿苋、灰灰菜、落日宁、半边菜等30多种,并积极探索深加工和储藏保鲜技术。

3、构建三个梯次结构的供应基地。一是中心城市蔬菜供应核心基地,在汉滨区的新城、张滩、关庙、五里、恒口等区域建设蔬菜基地10万亩,保证中心城市城镇居民自产蔬菜供应量占80%以上。二是商品蔬菜供应基地,以月河川道316国沿线蔬菜基地和高山反季菜基地构成,建设蔬菜基地5万亩,保证主城自产蔬菜供应量的60%以上。三是县城蔬菜自平衡供应基地,依托县城周边乡镇建设蔬菜基地5万亩,保证本地城镇居民自产蔬菜供应量占90%以上。

4、优化蔬菜生产的品种结构。一是在保障市内市场均衡供应的基础上,面向西安、十堰等地冬春淡季市场扩大生产销售。要按照不同的季节突出不同的品种,冬春主抓大宗蔬菜,夏秋主抓高山反季节蔬菜,早春主抓设施蔬菜,冬季主抓冬闲地间套轮作蔬菜,充分发挥安康冬春和夏秋蔬菜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地位,获得比较效益;二是大打富硒品牌,将我市独特的富硒蔬菜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并探索出口途径。三是提高蔬菜品质。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我市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发高山蔬菜和野生蔬菜资源,拓展外地市场。

5、采取综合措施保障蔬菜均衡供应。一是实行错时播种,适当延长播种期,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拉长上市时间。二是根据当地立体气候的特点,基地建设既要考虑适当集中成片,也采取高中低海拔蔬菜基地适当搭配建设,利用天然立体气候差实现蔬菜错峰上市。三是兼顾鲜销和加工,防止出现蔬菜过度集中上市出现烂市。四是发展一定规模的设施蔬菜,要运用现代科技和设施条件实现蔬菜在淡季上市。五是搞好储藏保鲜,在优先发展有一定耐贮性蔬菜的同时,结合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步配套推进蔬菜气调(冷藏)库的建设,避峰上市,延长蔬菜供应的时间。

(二)加快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加强项目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1、搞好蔬菜基地的建设规划。要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排灌、交通、园地及相关支撑设施,显著提高蔬菜生产能力。汉滨、汉阴要规划建设2万亩以上连片基地,石泉、旬阳要规划建设1万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平利、紫阳、岚皋要分别规划建设50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其它县城要分别规划建设10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基地选址不宜离城市太近,避免出现因城市扩张“一边建一边占”的情况。

2、加快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蔬菜基地设施建设主要是解决旱能灌、涝能排,生产运输方便,可显著提高生产能力和防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加强基地道路、渠系建设同时,要重视菜园地力和配套设施建设,稻田改造后要能够实现水旱轮作,春秋两季要能够排湿,旱地重点要解决好保水抗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推进设施蔬菜的发展。

3、多渠道筹集蔬菜基地建设资金。市政府计划从2011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发展设施蔬菜。要充分整合财政投入资源,通过统筹安排耕地占用补偿、土地整治、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引入业主、龙头企业等资金的投入,集中财力,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整合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水利等相关部门资金,发挥综合效益。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发布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的规定,规范基地建设内容,严格蔬菜基地资金的管理,确保基地建设的质量,市上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基地建设项目的督查,严格项目的验收。

4、加强蔬菜基地的管理。要把蔬菜基地列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蔬菜基地规划区域内的土地不得改作它用,不得弃耕抛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买卖或以其它形式改变蔬菜基地的属性。

(三)强化蔬菜生产的技术支撑,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1、加强蔬菜生产技术的研发。市蔬菜技术推广站要按照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县、区的联系,积极争取中、省蔬菜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要大力引进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围绕重点生产基地建立蔬菜研发中心。要开展良种引进筛选、种苗繁育推广,要围绕基地集成研发主体机制、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解决当地制约蔬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把蔬菜育苗中心建设作为技术集成推广的重点。

2、狠抓设施蔬菜生产,开发与蔬菜生产相关的服务产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冬春发展大、中棚育苗及栽培,夏秋实施遮阳网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生态旅游,发展融生产性、休闲性、生态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型和种植、采摘体验型的蔬菜产业;利用乡村庭园、结合田园化道路水渠建设种植观赏蔬菜品种,建设绿色休闲长廊,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农民收入增加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3、推广无公害全程控制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特别是露地蔬菜生产,应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在蔬菜种植区重点推广蔬菜生产“两网一膜”覆盖栽培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蔬菜基地要全部达到无公害蔬菜基地要求,争取更多的蔬菜基地取得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

4、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县、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通过转岗培训,使部分农技人员熟悉蔬菜生产技术服务。每个蔬菜生产重点县要组建蔬菜技术推广站,配备5名以上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的人员,培养一名蔬菜首席专家;一般县要配备3名以上蔬菜专业毕业的大专学生;蔬菜基地乡镇每万亩配备1名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员,充分发挥蔬菜体系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

5、搞好蔬菜基地农民的技术培训。要抓住新型农民培训的时机,集中培训经费和人才资源,优先选择一批有文化、较年轻的种植大户进行分阶段集中培训,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蔬菜专业人才。在土地流转较多,蔬菜专业种植大户集中的区域,积极探索和建立职业化蔬菜产业工人制度,引入企业用工管理制度,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蔬菜生产技术工人队伍。培训内容要以先进适用蔬菜生产技术标准的应用为主,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检验标准,防止重课堂培训、轻田间技能操作。力争经过几年培训,使全市每个蔬菜专业生产大户至少熟练掌握三种以上蔬菜先进生产实用技术。

(四)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让菜农获得更大的利益

深入贯彻《专业合作社法》,在蔬菜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引入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充分运用当前对专业合作社的登记、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要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养菜农的合作意识,规范合作行为,健全合作制度。努力提高蔬菜专业合作的组织功能、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壮大蔬菜合作社的实力。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乡镇和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村要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通过积极扶持和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探索和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户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提高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五)加强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职能部门指导蔬菜生产的能力

一是物资服务到位。要保证蔬菜产业基地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按时、按质、按量供应。二是技术和信息服务到位。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围绕蔬菜品种更新、配套栽培技术、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特别是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和信息开展广泛技术培训,保证一户一张明白纸、培养一户一个明白人。三是产后服务到位。积极帮助菜农落实订单,对外销售增加配送服务项目等,实现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积极培育流通主体,以蔬菜产品经销商或经纪人为主体构建蔬菜营销队伍,延伸我市蔬菜的销售半径;鼓励蔬菜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大型超市、学校、企业等蔬菜需求大户建立直接的供应关系,减少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让菜农获得更多的利益。四是要不断研究蔬菜生产、经营的保险机制,探索将政策性商业保险引入蔬菜生产和销售领域,建立蔬菜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要不断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共同研究相关担保和贷款办法,解决蔬菜大户和菜农融资难的问题。五是搞好蔬菜生产、流通的信息及蔬菜产地价格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以精确的市场信息指导蔬菜的生产和流通。

第二篇: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汉寿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食品,为了丰富人们生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菜农增收,依据《汉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自然环境优越;

我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征独具。降水量丰沛,年均降水量1342.2mm,年平均气压1012.1pa,年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有9个月在10℃以上,≥10℃的活动积温5286.4℃,全年无霜期274d,年均日照1696.4h,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6.87kcal/cm2,年平均风速2.4m/s。年平均相对湿度82%。以上地理环境和气候因子为各种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种植品种齐全。

汉寿县有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10.69万亩,是湖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所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所生产的蔬菜既有传统特点,又具有湖乡特色,品种繁多,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所种植的藕、藕尖、鸡荷梗、菱角、西葫芦很受市场欢迎。201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7万亩,总产量90万吨,蔬菜产业产值达4.5亿元。主要品种有:辣椒、萝卜、丝瓜、苦瓜、白菜、空心菜、西葫芦、生菜、冬瓜、西红柿、南瓜、包菜、四季豆、黄瓜、茄子、莴笋、冬寒菜、藕尖、菱角、鸡荷梗(芡实茎)、藕、西瓜、菜瓜、香瓜、西兰花、香芋、甜玉米、土豆等。经过二十年生产实践,我县蔬菜产业分区明显,种植区域连片,种植技术成熟,产业地位突出。

3、产业体系完善。

我县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初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我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8加,每家合作社都有农户几十到几百家不等,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搭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营运、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其中4家专业合作社建有冷冻冷藏库,全县库容量达3000吨,文利专业合作社兴建了净菜生产线;汉美合作社和华诚合作社的南瓜、冬瓜淀粉加工厂正处在调研论证阶段.各个合作社都有完整的鲜菜销售体系。江门蔬菜批发市场、虎门果利来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厦门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圳布吉市场、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深圳志健实业有限公司、深圳佳佳鲜食品有限公司、重庆盘七市场、桂林平乐和利兴农产品有限公司、长沙新一佳连锁超市等61家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都有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常驻代表,现在全国除新疆和西藏外,各地都有我县蔬菜销售。

4、区位优势明显。

我县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地处水陆要冲,境内沅水、澧水通江达海,东临益阳市,西靠常德城,南衔桃花源,北濒洞庭湖,距省会长沙仅百余公里,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穿境而过,31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S205线纵穿南北,常德机场近在咫尺。我县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产经营粗放,产品价格优势不大。我县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虽然全县品种多,但大路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蔬菜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较差,大部分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同时菜农素质差、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蔬菜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

2、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目前我县蔬菜生产主要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外我县蔬菜加工企业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加——销”一体化的蔬菜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较差。齐前年白菜走俏,每亩卖到3000多元,去年流通企业、经纪人和外地客商大炒白菜期货,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够,出现大面积亏损,每亩1800元买进,到现在还有几千亩白菜长在地里无人问津。

3、基地建设落后,“九五”、“十五”期间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因年久失修,沟港渠道道路不配套,给排水设施不够,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由于道路路况差,硬化率不高,导致运输成本加重。

4、政策扶持不够。我县是财政穷县,县委、县政府对蔬菜产业爱莫能助,一是经费投入不大,这些年来,除了给县蔬菜办一点工作经费外,对蔬菜产业的投入基本上没有。其次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大。2008年我县出台了《汉寿县城镇蔬菜基地管理实施办法》(汉政办发〔2008〕20号),由于缺乏部门配合,一直没有真正实施,在新菜地开发基金上没有收到一分钱,制约了新菜地的开发。特别是现在产业经济让位于地产经济,近几年我县城镇老的主干蔬菜基地有很大部分就被拿去开发房产,龙阳镇的宝塔河村、新街村等领近城区的基地有近50%的面积兴建了住宅小区。出现老基地消失,新基地无钱开发或简单开发的境况,多数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与此同时,蔬菜的科研推广加工流通、农用工业等发展缺乏物质支撑,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到位举步维艰,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三、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近十来,由于政府重视、市场的作用和蔬菜产业自身的优势,推动了我县蔬菜产业的高速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业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生产稳步发展。现在全县有8家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内部按照“种放心蔬菜、阔海外市场、创新型机制、增成员效益”的经营理论;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搭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营运、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运作,舞活了蔬菜产业龙头,带动蔬菜产业发展。据县统计局统计,播种面积由10年前的8.39万亩增长到16.67万亩,总产量由30万吨增长到90万吨,年均增长超过10%;

二是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我县蔬菜农残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农残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测到基地、到超市、到市场,检测频度不断增加,连续几年,我县的蔬菜农残超标率都控制在1%以内,远低于国家规定的6%以内的控制要求;各蔬菜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大投入,基地建设上台阶,三品认证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我县已有12个基地或品种获得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月明潭桃花岛的有机蔬菜就因为质量好,在长沙的超市售价是同品种的普通蔬菜的2倍。

三是出口稳步增长。我县已申领了8个《出境蔬菜基地注册登记证》,基地面积8500亩,2010年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蔬菜5000多吨,除新疆、西藏外,我县的蔬菜畅销全国各地;

四是效益稳步提升。一是农民经济效益提升,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蔬菜产业的贡献由705元增长到1163元;二是我县蔬菜产业社会效益提升,2010年我县文利蔬菜专业合作社承建的1000亩基地就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我省仅有15个。

四、今后五年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湘政发〔2010〕31号)精神,切实落实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促进全市“菜篮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蔬菜的产业化经营取得重大突破,农民收入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开拓进度明显。建成湖南乃至全国著名的蔬菜基地,着力打造“北有寿光,南有龙阳”的蔬菜产业格局。到2015年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培管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力争培植一个过亿元的蔬菜龙头企业,确保培建1—2个产值过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或集团,积极培育本地各具特色的产业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90%的蔬菜板块基地和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发展布局

1、龙阳镇围堤湖片区8万亩平原旱作蔬菜基地、2、以罐头嘴、文蔚、酉港、坡头为核心的西湖片区3万亩平原旱作蔬菜基地。

3、以周文庙(3000亩)、岩汪湖(3000亩)、大南湖(8000亩)、罐头嘴(3000亩)、沧港(3000亩)、文蔚(3000亩)、坡头(3000亩)、酉港(12000亩)、新兴(4000亩)为中心的4万亩湖区水生蔬菜产区。

五、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措施

1、摆正工作位子。要把“菜篮子”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到议事日程来抓,首先要建班子,县里要成立蔬菜产业领导小组,要明确一位县级领导牵头抓。其次是要有“位子”,政府要把蔬菜产业纳入绩效考核和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层面,专题研究部署。第三是要给“票子”。要加大新菜地开发基金的征收力度,把征收的钱用于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

2、向上争项目。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拉动内需的契机,向争取项目投资,逐步改善我县蔬菜基地发展的条件。

3、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我县土壤、气候利于蔬菜生产的优势,以及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优势,吸引外资投入我县蔬菜产业,以优惠政策,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重点加大蔬菜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完善我县蔬菜产业体系,为我县蔬菜产业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强化质量监管。实现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无公害。产前重点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推行专业化生产,制定蔬菜操作规程标准;产中重点搞好宏观监控、技术服务、产地自检和宣传培训,加强化肥、农药双控制;产后重点建立抽测和定期公布制度,加强市场标识化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蔬菜产区实行产地编码、档案化管理,实现质量安全全程追溯。

5、完善服务体系。首先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现在全县已有蔬菜协会(专业合作社)8家,各合作社在全国各地都有业务代表,要通过整合资源,把重复设置的业务代表派往市场开拓空白的地方,增大业务覆盖范围。或者加强蔬菜经纪人培训,把一些头脑灵活,有文化知识的农民培训成专业的蔬菜经纪人,让他们活跃在蔬菜营销第一线,沟通产地与销地蔬菜信息,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其次是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蔬菜专业合作社强大的营销大军,信息反馈灵活迅速的特点,创建汉寿蔬菜网和汉寿蔬菜工作群,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引导我县蔬菜产业良性发展。

6、加快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要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和企业领头人。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报道,组织宣传车、召开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无公害蔬菜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销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二是大力开展蔬菜板块的无公害生产,积极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形式,从示范基地入手,按照《常德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现集约化经营。大力推广应用防虫灯、防电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控制性技术,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其它有害的生产投入品的使用。三是加强蔬菜检测网络建设,建好检测室,配备检测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加强监管执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蔬菜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多层次质量检测网络。四是要全面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地(品)认定(证)工作。全力支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申领无公害蔬菜标识,实现无公害蔬菜向有机蔬菜迈进。

第三篇:荆门市京山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荆门市京山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产业已由原来单纯的保障大中城市蔬菜供应拓展到“保供、增收、就业、创汇”四大功能,成了保障城市居民蔬菜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城乡就业和扩大出口创汇的朝阳产业。但是,近几年由于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少,推进措施乏力,部分大中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难”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决定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省、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蔬菜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2009年,全县蔬菜播面12.76万亩,产量30.07万吨,产值 4.65亿元,占种植业产值20.4%,食用菌产量(干鲜混合)0.33万吨,产值0.85亿元。基本建成了以城郊新市镇赵畈村、白谷洞村为主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以永隆镇曾口村为代表的远郊外销菜基地,以石龙、钱场、雁门口、孙桥等镇为主的瓜果菜基地,以罗店镇为主的白花菜加工基地,以三阳、绿林等镇为主的食用菌基地。

市场供应方面,2009年全县蔬菜食用菌社会总产量 38.86? 万吨,其中西甜瓜总产量8.32万吨。蔬菜食用菌商品量约9万吨(不含西甜瓜),全县城镇人口年需消费量8万多吨。从总量上来看,我县蔬菜供给基本平衡,但因品种单一,且上市集中,市场供应不均衡,“淡”“旺”季比较明显,存在结构性缺菜。

(二)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京山县位于湖北腹地,北倚大洪山,南临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丰富,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3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1978.8—2012.8小时,年均降雨1020— 1150毫米;全境海拔在950.2—27米,由西北向东南渐低,依次分为低山、丘岗、平原,具有发展蔬菜产业优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2、区域优势明显:京山交通便捷,长荆铁路横贯东西,省道汉(口)宜(昌)、皂(市)当(阳)、应(城)随(州)、安(陆)京(山)公路呈“丰”字型贯穿全境,武(汉)荆(门)和随(州)岳(阳)高速公路交汇于工业新城东南12公里处。二个小时左右车程范围可达武汉、宜昌、襄阳、岳阳、随州、荆州等大中城市。东奔西走,南来北

往,十分方便,有利于蔬菜产品的运输流通。

3、蔬菜产业优势与特色突出:我县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市场选择,现已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罗店的白花菜,永隆的坚椒,丁冲的萝卜,石龙、钱场的西甜瓜,三阳、绿林的香菇等产品已成为地方特色和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三)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菜农种菜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家对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都有补贴奖励政策,但对种植蔬菜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加之蔬菜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与产业化水平偏低,劳动强度与市场风险过大,这一切都极大地挫伤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

2、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县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近年虽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先进设施设备配套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地的生产能力与抗灾能力。据调查统计,全县旱涝保收的蔬菜基地面积不足45%。

3、技术力量相对不足,服务手段滞后。我县目前县级只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2人,各镇及重点蔬菜生产基地村都没有蔬菜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县、镇、村在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上都处于缺编、缺钱、缺人、缺物的状况,服务手段比较落后,这势必影响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影响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

4、流通环节过多,市场信息闭塞。由于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大部分蔬菜销售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层层加码,导致蔬菜价格虚高。同时,一般菜农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种菜经济效益降低。

二、规划依据、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0]5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荆政发[2010]27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市场供给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促进我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二)规划编制依据

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2010年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 [2010]1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0]5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荆政发[2010]27号),农业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省农业厅《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市农业局《荆门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三)规划原则

优化布局和突出特色原则:强化资源的利用率,节本增效,以特色原产地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重点沿“四河两岸”(京山河、永隆河、富水河、漳河)的新市、永兴、永隆、罗店、宋河、坪坝等镇打造蔬菜产业带。

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优化品种结构,打好“品种差”、“时间差”、“季节差”、“地区差”,提高我县优质蔬菜产品市场占有率。

多元化投入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

扶优扶强原则:充分发挥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蔬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四)产业发展目标

1、十二五期末,全县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新增4万亩,产量达到50万吨,年产值达7.5亿元;食用菌鲜菇年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1.5亿元。蔬菜为菜农人均纯收入贡献达1000元以上。全县十二五期间各镇蔬菜发展规划面积任务见附表。

2、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达100%,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10%,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达30个,保证市民菜篮子安全供应,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

3、重点扶持蔬菜龙头企业3家,培育蔬菜品牌3个,扶持壮大蔬菜专业合作组织10个,网络带动农户15000户,蔬菜外销量占总产量的40%。

4、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个,扶持产地建立冷链物流系统。

三、产业区域布局

坚持“保障供应,发展经济”的原则,蔬菜产业按照资源和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城区近郊、交通主干线两侧、“四河两岸”等以资源和地理优势布局的经济结构,促进优势地区优

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一)设施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在城市规划区外的新市、永兴镇的近郊蔬菜村,有一定生产基础的永隆、宋河镇的蔬菜村。

发展目标:主要保证城区蔬菜基本供应量,面向我县3-4月“春淡”市场和8-9月“秋淡”市场,重点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和速生菜基地,面积1万亩。

2、主要种植模式

(1)重点蔬菜种类: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

(2)主要茬口模式:设施蔬菜春提早(茄果类、瓜类、喜温型叶菜,4-7月上市),夏遮阳(早熟耐热的萝卜、白菜、花菜等,7-9月上市),秋延后(茄果类、黄瓜等,9-12月上市),冬覆盖(莴苣、芹菜、越冬萝卜等,1-4月上市)。露地蔬菜则以喜冷凉叶菜、豆类、红菜薹、莴苣等为主,9-12月上市。

3、发展重点:加大设施基地的投入,建立水、电、路、渠、池、棚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生产基地,提高产出能力及抗灾避灾能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监管、安全追溯体系。

(二)露地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与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主要在离城区较远的永隆、罗店、宋河、坪坝等镇的适宜产区建设露地菜基地。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名优蔬菜区、特色菜生产区,形成“一村一品”,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面积2万亩,弥补城郊菜地供应不足。

2、主要种植模式

(1)重点蔬菜种类:大白菜、萝卜、甘蓝、花菜等喜凉十字花科蔬菜;莴苣、红菜苔等喜凉叶菜;辣椒、番茄、茄子、黄瓜、四季豆、豇豆等喜温蔬菜。

(2)主要生产方式:以地膜+小拱棚覆盖与露地生产相结合。

3、发展重点: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净菜上市技术;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及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资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三)加工、外销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以特色白花菜加工产业为纽带,在适宜白花菜生长的罗店、坪坝镇大力发展白花菜等加工蔬菜生产基地;以永隆镇曾口村为重点发展外销蔬菜基地。

发展目标:积极发展白花菜、萝卜、辣椒等特色蔬菜加工产业,推动蔬菜加工、外销产业的发展壮大,面积4万亩。

2、主要种植模式

(1)主要种植种类:白花菜、洋姜、萝卜、榨菜、辣椒、及豆类、瓜类等蔬菜。

(2)主要生产方式:以露地生产与保护地生产相结合。

3、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周年种植模式,推广蔬菜预冷、包装、冷链贮运技术。培植龙头企业,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品牌,开发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推动主产区产品提档升级。

(四)水生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雁门口、钱场、新市等地。

发展目标:以莲藕和荸荠为重点,在水源丰富的村组分类建设2万亩标准化水生蔬菜基地。

2、主要种植模式

(1)主要种植种类:莲藕、荸荠、菱角、茭白、芡实。

(2)主要种植模式:深水区莲藕、子莲、菱角、茭白、芡实等一季种植;浅水区可实施保护地栽培、鱼塘种藕、莲藕—水稻、西甜瓜—荸荠等多种间套种模式。

3、发展重点:加强水生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引进扶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企业,重点开发藕莲、子莲、荸荠、菱角、茭白等保鲜加工产品。

(五)食用菌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三阳、绿林、杨集、永隆、宋河、新市、曹武等镇。

发展目标:全县食用菌总产值达 1.5亿元以上,鲜菇产量2.5万吨,出口创汇600万美元以上。

2、主要种植模式

主要栽培种类:山区重点发展香菇、黑木耳等木腐食用菌,棉区以平菇、金针菇为主,粮产区重点发展草菇、双孢蘑菇等草腐食用菌。

主要种植模式:香菇和黑木耳袋料栽培模式;双孢菇等草腐菌菇房、菇棚及稻田地栽模式,平菇、金针菇设施化周年栽培模式。

3、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增加市场鲜销产品;重点开发推广黑木耳秋季稻田袋料栽培模式、双孢菇秋季稻田地栽模式和香菇夏季反季节栽培模式,建设一批示范推广基地。

(六)西甜瓜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石龙、钱场、雁门口、孙桥等镇。

发展目标:年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总产量9万吨,产值0.9亿元。

2、种植模式:以嫁接抗重茬栽培和高效间套作种植为主。

3、发展重点:一是推广多种栽培模式,大力发展大棚早熟、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延秋栽培等栽培方式,延长西甜瓜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

四、建设重点

(一)建设一批蔬菜示范基地。沿“四河两岸”的重点蔬菜镇、村,开展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主要是抓好四个示范基地建设:一是新市镇赵畈村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新市镇白谷洞村蔬菜无土栽培温室育苗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永隆镇千亩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千亩 “棉改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四是罗店镇千亩露地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二)培植发展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蔬菜产业发展,抓紧扶持发展一批有我县特色的蔬菜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实施“市场+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提高我县蔬菜产业化水平。重点扶持富水白花菜、仁和白花菜、江花食品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赵畈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曾口大棚蔬菜种植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做大做强“仁和牌”白花菜、“富水牌”白花菜、“辣翻天牌”食品、“江花牌”食品、“丁冲牌”萝卜、“太阳牌”香菇等蔬菜食用菌品牌,加强与湖北财富农业科技园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合作。通过发展蔬菜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我县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设一批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重点在优势蔬菜产业带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与有关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扶持和发展蔬菜分捡清洗、分等分级、整理包装、预冷处理、速冻保鲜等初加工业,降低产后损耗。

(四)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与监管体系。按照农业部要求,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质检站,在蔬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

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上级提出的“省长负责米袋子,县市长负责菜篮子”的工作要求,加强政府对蔬菜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京山县„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一组织协调推进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各镇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负责本镇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县“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考核验收方案,按照百分制考评的办法,每年年底组织专班,对各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菜篮子”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力争按期完成“菜篮子”工程建设任务,让全县广大居民真正吃上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质优价廉的“放心菜”。

(二)扩大面积,建优基地。要装满菜篮子,必须先建好菜园子。要把“菜篮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领导工程来抓,重点是沿“四河两岸”的新市、永隆、罗店、宋河、坪坝、永兴等镇,投资新建成片的高产蔬菜基地。用五年时间,在全县新建4万亩蔬菜基地(其中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使全县菜地保有量达到10万亩以上(其中大棚设施菜地保有量达到1万亩以上),蔬菜年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出台政策,加大投入。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出台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建立蔬菜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制度。对政府规划范围内新建成片蔬菜基地的,分别对大棚设施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一定标准给予补贴奖励,“以奖代补”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二是建立蔬菜科技培训推广与检验检测费财政预算支出制度。从2011年开始,每年从县财政预算中列支一定数额的蔬菜科技培训推广与检验检测经费,用于建立健全我县蔬菜生产的科技培训推广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开征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并明确按照规定计提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收益金的30%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全县蔬菜产业大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四是每年将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部门的节水灌溉、商务部门的冷链物流、农业部门的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优先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四)完善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大力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增设菜农专摊,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抑制菜价虚高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收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蔬菜运销畅通,减少运销成本。

(五)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技术。从华农大、中国农大等院校的蔬菜专业毕业生中录用专业大学生,充实我县蔬菜技术力量,建立健全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增加对蔬菜事业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设施与条件,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蔬菜连作障碍克服、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一批抗病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科技兴菜。

第四篇: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坚持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基地建设 提升标准化水平

靖远县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式,积极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全方位开辟沿黄百里蔬菜绿色长廊。先后在大坝、三合、平堡等乡、村建成了日光温室高科技示范园区和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8个,万亩以上蔬菜种植乡镇达7个,建成万亩茄子、5000亩密刺黄瓜、千亩反季节西甜瓜、千亩洋葱、万亩辣椒、10万亩早熟洋芋等多个专业化种植基地,“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截至目前,该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0.88万亩,蔬菜总产量12亿公斤,实现产值8.39亿元。同时,靖远县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已建成大坝、北湾、三合等9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30万亩,茄子、双孢菇、西甜瓜等19个瓜菜品种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乌兰大葱、刘川高庄洋葱、永新大蒜等已成为享誉全省的拳头产品。靖远县已被列为全省绿色食品示范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注重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转化率

“十一五”期间,靖远县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办法,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嫁接,积极引进名、优、新、特品种,推进蔬菜种植技术和品种的升级换代,全县蔬菜种植种类达7大类120多个品种。紧紧依托大坝、平堡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优势,该县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推动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园区建设中,实施设施种植、节水灌溉和无公害产品的推广示范等科技项目20多项,筛选推广新品种50多个,集中育苗能力达500万株。新技术的推广不但使园区成为全县蔬菜种植的领头羊,还造就了一大批技术能人,在这些生产能手的引导带动下,全县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节节攀升。截至目前,该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11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9%。

拓宽市场辐射 企业与农民实现双赢

围绕“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靖远县不断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刘川天辰、北滩海旺、五合瑞丰等14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成立了全县脱水菜协会,脱水菜加工能力达6700多吨,订单面积达2万亩,产值达6300多万元。北方菜业、长河脱水蔬菜、鸿泰番茄、田园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家,从业人员3200多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56家,入社成员4200多人,带动农户1.3万多户。“订单蔬菜”、“合同种植”等市场化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菜农的追捧,“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得到逐步推广,该县订单农业已达16.5万亩,带动农户4.45万户。各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把企业利益与农户利益有效联结起来,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

市农委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蔬菜产业,充分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加快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加快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城郊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提高蔬菜基地生产能力。以发展名优特色蔬菜生产为重点,大力培育地方区域品牌,积极发展蔬菜精深加工,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突出抓好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创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45万亩左右,城郊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30万亩以上,精细菜比例达到70%,良种覆盖率达到96%,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0%,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培育蔬菜加工产业集群,新增蔬菜加工能力30万吨以

上。

三、工作措施

(一)科学布局“菜篮子”基地。按照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调控保障有力、档期供应均衡的要求,科学布局“菜篮子”基地,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发展,加快“菜篮子”基地建设的提档升级,建立稳定的城郊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保障“菜篮子”

产品有效供给。

1.设施蔬菜基地。采取“线、面”结合方式,在我市蔬菜产业带区域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一是在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双流县建设一定数量的蔬菜种子、种苗生产繁育智能温室;二是在新都区、彭州市、崇州市、双流县、郫县建设一批标准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三是在其他蔬菜主产区域建设一批由专合组织、家庭农庄和农户投资的简易大棚(含中小棚)蔬菜生产基地。

2.特色蔬菜基地。在彭州市、金堂县、崇州市、都江堰市、青白江区、大邑县、邛崃市、双流县、郫县,重点发展莴笋、大蒜、芹菜、韭黄、辣椒、榨菜、大白菜、萝卜等特色优势蔬菜,建设一批特色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

3.规模蔬菜基地。在彭州市、郫县、双流县、新津县、新都区、温江区和龙泉驿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不断完善蔬菜基地基础设施,促进蔬菜基地提档升级。

4.区域合作基地。进一步强化与德阳、眉山、资阳、攀枝花、阿坝、凉山等市(州)的区域合作,建设若干个经过申报、认证和授牌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其中,在阿坝州主要建设白菜类秋淡补充基地,在凉山州、攀枝花市主要建设茄果类春淡补充基地,在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主要建设都市蔬菜和加工蔬菜补充基地。

(二)进一步做强蔬菜产业高端。充分发挥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发展高端蔬菜产业。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抓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园和工厂化制种、育苗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蔬菜物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物联网,着力拓展终端市场;突出莴笋、大蒜、芹菜、韭黄、辣椒、榨菜、大白菜、萝卜等成都优势特色蔬菜主导品种,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三)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完善企业与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生产模式,发展蔬菜初加工,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推进“专超对接”,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与零售商之间稳定直接的购销关系,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四)积极打造知名蔬菜品牌。帮助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庄等积极申报品牌,适时举办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提高成都蔬菜产品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牧马山二荆条辣椒”、“唐元韭黄”、“成都蒜苔”、“新都泡菜”、“广乐泡菜”、“杜二哥泡菜”等品牌优势,合力打造“天府”蔬菜品牌,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

(五)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一是强化蔬菜就地分级、净菜加工以及包装等处理能力建设,提高蔬菜精细化加工率,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强蔬菜冷链体系建设,在蔬菜基地就近建设气调库,延长蔬菜供应时段;三是在巩固我市泡菜和豆瓣等调味品加工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脱水蔬菜等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拉动产业发展。

(六)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在全面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蔬菜产业高端的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发展。配套完善市场、基地检测网络,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继续推行蔬菜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蔬菜从“田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控机制和质量追溯体系。

四、扶持政策

(一)支持科技创新。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对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及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科研和推广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市科技部门对蔬菜产业科研项目优先予以立项支持。

(二)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对建设100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的业主,区(市)县政府优先安排土地综合整治等涉农项目,完善田、水、路等基地基础设施。对新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业主,市、区(市)县两级财政按政策给

予一次性补贴或奖励。

(三)鼓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企业投资建设蔬菜良种秧苗繁育供应中心。对业主建立智能化、工厂化蔬菜良种秧苗繁育供应中心,育苗面积在10亩以上、连续两年亩均产销蔬菜商品苗在30万苗以上的,市财政给予业主每亩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支持蔬菜专合组织实施统一育苗。对实行统一育苗且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市财政按照其购买蔬菜良种价格的10%的比例给予补贴;对引进的外来高科技企业,建立蔬菜育种、制种和工厂化育苗基地且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市、区(市)县两级财政给予基础设施配套支持,市农发投公司按相关政策给予项目担保、委托贷款或生产性融资支持。

(四)支持设施农业规模化基地建设。对业主建设100亩以上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区(市)县政府优先安排土地综合整治等涉农项目,支持完善田、水、路等基地基础设施;对业主建设2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在大棚正式投产后,由市、区(市)县两级财政给予

业主每亩2000元一次性补贴。

(五)支持蔬菜销售企业做大做强。对与基地农户直接对接从事蔬菜销售的企业(或专合组织),从事蔬菜分级、贮藏、保鲜、净菜加工以及包装等且实际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比照市级农业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市农发投公司给予项目担保或委托贷款,并予以贷款利息50%的贴息支持;对在中心城区设立直销网络的,优先办理蔬菜运输车入城准入证。

(六)支持创建知名品牌。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名牌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市、区(市)县两级财政按我市品牌发展政策给予一次性补贴。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5年。

《关于加快推进伏季水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农委

为将我市龙泉山脉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伏季水果产业带,做大做强我市伏季水果产业,并兼顾龙泉山脉生态屏障建设,现就加快推进伏季水果产业发展提出如

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龙泉山脉区域的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金堂县、双流县四区县(以下简称四区县)为核心,重点发展枇杷、桃、早熟梨和鲜食葡萄四大优势特色水果。积极开展伏季水果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良种比例和果品质量。加快配套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推广,促进生产技术全面升级。支持果品流通及加工产业的发展,延长伏季水果产业链。着力改善龙泉山脉生态环境,依托伏季水果产业基地,发展观光旅游经济,促进一三产业互

动,提高伏季水果产业的综合效益。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龙泉驿区、双流县各新发展葡萄1万亩,青白江区新发展桃1万亩,金堂县新发展桃3万亩;建设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出口备案、有机和绿色认证基地5万亩;打造总面积1.8万亩的9个标准化核心示范片,辐射带动龙泉山脉68万亩优质伏季水果产业带建

设。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布局合理、水土保持良好、品种搭配适度、生态旅游提升的要求,2009年内高质量完成《成都市伏季水果产业规划》,四区县要结合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做好当地伏季水果产业规划。新发展区要避开林地,林地中已种植的伏季水果应逐

步退出林地或实施水土保持改造。

(二)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鼓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采取土地规模流转、股份合作经营等方式,新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伏季水果种植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按照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欧洲农业良好标准和出口备案认证标准建设标准化基地。

(三)加大新品种培育推广力度。依托农业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在龙泉驿区建设桃品种资源圃,在双流县建设枇杷品种资源圃,筛选适宜我市发展的品种,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高我市伏季水果的核心竞争力。

(四)大力推广果树间套作。结合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开展立体栽培,在果园行间套种耐阴植物和豆科等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果园的景观效果。2009年,四区县要各

建一个果树间套作示范片。

(五)推进一三产业互动。结合伏季水果产业基地建设,配套发展特色农庄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四区县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1-2个产业互动的亮点。

(六)打造地域品牌。借助各类平台,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龙泉水蜜桃”、“双流枇杷”、“成都早熟梨”、“龙泉巨峰葡萄”等产品的知名度,重点推介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四区县要逐步统一鲜果包装和标识,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水果营销企业的合作,整体提升我市伏季水果形象。

(七)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加大对水果储藏保鲜和深加工的扶持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水果销售及加工龙头企业到我市投资建厂,延长水果销售期,提高水果加工转化能力,增加水

果产业附加值。

四、扶持政策

(一)支持标准化基地建设。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新建5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桃、枇杷、早熟梨、葡萄标准化基地,市、区(市)县政府将在配套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扶持。对通过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出口备案、有机和绿色认证的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新建标准化基地,由政府支农政策性资金给予50元/亩的奖励。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基地建设项目优先给予委托贷款、担保贷款等融资扶持。

(二)支持新品种资源圃建设。对伏季水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给

予科技立项支持。

(三)支持建立标准化核心示范片。对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片,市、区县政府除了在配套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扶持外,政府支农政策性资金将给予每个核心

示范片10万元的奖励。

(四)支持打造龙泉山脉生态产业带。对参与果树间套作种植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及农户,凡符合贷款条件的,将优先给予委托贷款、担保贷款或贷款贴息等扶持。

(五)支持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鼓励四区县统一伏季水果果品包装、标识,提高采后分级包装水平,市农发投公司对参与贴牌生产的龙头企业给予补贴,市商物投公司对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予以支持。

(六)鼓励发展伏季水果精深加工。将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新落户伏季水果加工项目纳入市级农业重点项目,给予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委托贷款、担保贷款、贷款

贴息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立项等支持。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

重点产业和区域分布

(一)粮油产业

水稻:主要在邛崃、蒲江、大邑、崇州、彭州、都江堰、金堂、新津等近远郊区(市)县建设优质水稻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示范基地;主要在彭州、崇州、新都、郫县等区(市)县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稻制种基地,打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中心。

“双低”油菜:主要在温江、崇州、双流、新津、大邑、邛崃、蒲江等近远郊区(市)县发展“双低”油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制种基地;在温江区建设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油菜科技研发平台。

主要在上述区域发展国标一、二、三级精制、免淘、袋装优质米系列产品和以优质米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加工,稻谷的综合利用加工,“双低”油菜籽色拉油、精制调和油系列产品

加工,以及红薯、马铃薯深加工。

(二)畜禽产业

生猪:在近远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市)县建设成都市优质生猪生产出口基地;主要在大邑、邛崃、双流等县(市)建设纯外血优良种猪繁育基地。以邛崃、蒲江、大邑、崇州等县(市)为中心,建立生猪精深加工和猪鬃、猪皮、猪血、肠衣等副产物加工产业集群,打

造“川猪”屠宰加工出口基地。

小家禽畜:主要在双流、新津、崇州、彭州、郫县、青白江等区(市)县建设肉鸡生产基地;在双流、彭州、邛崃、崇州、新津、蒲江、大邑等县(市)建设水禽生产基地;在大邑、双流、彭州、新都、金堂等区(市)县建设禽蛋生产基地;主要在新津、蒲江、大邑等县建立兔养殖基地。主要在崇州、大邑、新津、新都、彭州、双流等区(市)县建设小家禽畜良种繁育基地,打造全省小家禽畜种源基地。主要在崇州、新津、双流、彭州、大邑等县(市)发展禽肉、禽蛋、兔肉精深加工和羽绒、兔皮等副产物加工。

牛羊:主要在金堂、邛崃等县(市)发展奶源基地,在远郊区丘陵山区发展肉牛、肉羊

生产基地。

(三)蔬菜(食用菌)产业

蔬菜:主要在双流、彭州、郫县、新都、新津等区(市)县建设常年性、高标准的城市蔬菜基地;在彭州、都江堰、蒲江、郫县、金堂等区(市)县建设优质外销蔬菜基地;在龙门山脉、龙泉山脉一带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在邛崃、崇州、蒲江、大邑等县(市)建设秋淡蔬菜生产基地;在龙泉山脉丘陵地区建设二荆条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彭州、温江等区(市)建设优质大蒜基地;在大邑、龙泉驿、青白江等县(区)建设标准化榨菜基地。主要在新都、都江堰、郫县、大邑、龙泉驿等区(市)县发展泡菜、脱水蔬菜、速冻菜、蔬菜汁和蔬菜休闲系列食品等精深加工和蔬菜储藏、保鲜;在彭州、龙泉驿、双流等区(市)县建

设蔬菜现代营销体系。

食用菌:主要以金堂县为核心,建设木腐菌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集群;以大邑县为核心,建设草腐菌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集群;在郫县、双流等地建设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集群。打造西部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

(四)花卉产业

主要在锦江、温江、郫县等县(区)发展鲜切花、盆花、观叶植物,在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区(市)县发展绿化苗木和川派盆景,在彭州等区(市)县发展兰花、牡丹等特色花卉。主要在锦江、温江等地建设花卉苗木现代营销体系。

(五)水果产业

柑桔:主要在龙泉山丘陵地区的金堂、新津和蒲江的五面山、长丘山地区建设优质柑桔

生产基地。

猕猴桃:主要在龙门山脉的都江堰、邛崃、彭州、蒲江等县(市)建设优质猕猴桃生产

基地。

伏季水果:主要在龙泉驿、双流、青白江、金堂等县(区)建设水蜜桃、枇杷、早熟梨

等伏季水果生产基地。

冬草莓:主要在双流县建设冬草莓生产基地。

主要在龙泉驿、双流、金堂等地发展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水果的精深加工,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以及水果现代营销体系。

(六)茶桑产业

茶叶:主要在龙门山、长秋山一带的蒲江、邛崃、都江堰、崇州、大邑等县(市)的丘陵山区建立名优茶叶出口基地和特色茶叶基地;以蒲江县、邛崃市为中心,发展名优茶加工和茶叶副产物提取产业;以蒲江县、都江堰市为中心,打造茶叶观光旅游、茶文化和茶叶交

易基地。

蚕桑:主要在金堂、邛崃、大邑等县(市)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蚕桑基地,发展蚕丝精

深加工和副产物提取产业。

(七)水产产业

主要在都江堰、彭州、大邑、邛崃等县(市)建设冷水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在新津、双流、崇州、蒲江等县(市)建设名优水产品基地;主要在双流、新津、都江堰、邛崃、大邑等县(市)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出口养殖基地;主要在新津、龙泉驿、双流、成华等县(区)建设水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在彭州市建设鲟鱼及鱼籽酱加工基地;以成华、温江、郫县等县(区)为依托建设都市休闲观光渔业产业带。

(八)林竹、中药材产业

林竹:主要在邛崃、大邑、彭州、崇州、蒲江、双流、金堂、青白江等区(市)县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在邛崃、大邑、崇州、蒲江等县(市)发展材用竹基地,主要在双流、都

江堰、崇州等县(市)发展笋用竹基地。

中药材:主要在彭州、都江堰、大邑、崇州等县(市)发展川芎、郁金、黄连、黄柏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发展川芎加工和有效成分提取,开发郁金

产品等。

(九)农产品加工业

主要在近远郊区(市)县发展以本市生产的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改,引进利用先进加工技术和先进加工机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和重点镇工业点集中,逐步形成企业集群集约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村企合作”,发展“一村一品”,建设加工专业农产品原料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品牌。

(十)农产品物流业

主要在龙泉驿区、双流县建立成都市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在近远郊区(市)县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域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村流通合作组织。依托主要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交易商务平

台。

(十一)生物质产业

主要在金堂、双流、崇州、大邑、邛崃、彭州、温江、新都等区(市)县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菌渣、植物残体、畜禽粪便等废弃物为原料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生物质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十二)休闲观光农业

主要在城郊区发展以花卉、果树种植和城市生态屏障体系建设等为载体,集观光、劳动实践、趣味活动为一体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主要在近远郊平原地区发展以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等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主要在丘陵山区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优质特色茶叶、水果基地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

投资扶持政策

(一)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

1、对带动农户参与,按照《成都市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及相关农业标准新建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制种、良种繁育基地,根据业主申请,可执行成委办〔2005〕37号文关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奖励政策,或对业主投入基地内道路、水利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给予30%-40%的补助。

2、对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根据业主意愿,可按投资总额的10%-30%予以参股扶持(撤股时间合同约定,下同),属于设施农业的项目,除可予以参股扶持外,另予以基地建设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担保、委托、贴息均不超过三年,担保、委托后不再贴息,下同)。

3、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专合组织新建规模化标准化的基地,除予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部分的补助外,可视规模,另予以总投资40%以内3-5年期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扶持,对林竹产业基地期限可延长至8年。

(二)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1、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本地劳动力占使用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常年使用本市生产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下同)技术改造、扩大投资的项目,一年内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下同)在1000万元以上,属自筹资金的,根据业主意愿,可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20%予以参股扶持;项目需贷款的,视项目情况予以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对市上规划培育的全省同行业最大规模龙头企业和做大做强型龙头企业的项目,可根据业主意愿按20%-30%予以参股扶持,或优先予以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贴息;内被确立为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的,优先予以参股扶持、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贴息。

2、对企业有自营出口权,内出口本市农产品额达到500万美元的,有技改扩建项目,按做大做强型龙头企业的项目对待;内出口本市农产品额在100万美元以上,对其出口检验检疫费用的50%予以补助。

3、对在上述重点产业和区域新投资农产品加工,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高科技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属自筹资金投资的,根据业主意愿,可按自有资金投入部分的10%-20%予以参股扶持;项目需贷款的,视项目情况予以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内被确立为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的,优先予以参股扶持或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贴息。

4、对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且亩平投资强度达到8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用地,由区(市)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规划的要求优先解决;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用地,由市国土资源局优先解决用地指标。

5、农业产业化项目从建成投产起,按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前3年可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技改项目形式全额予以扶持,后2年可减半予以扶持。

6、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含省级)按国家有关税收政策予以所得税优惠,可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发展农业产业化风险基金或科技开发专用资金,作为对企业和基地生产风险的补偿;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生的经营性损失,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在税前列支。

(三)鼓励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

1、对市上确定重点支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项目,按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5%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

2、对进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执行前述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投资扶持政策。

3、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加工利用等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项目,按做大做强型龙头企业的项目对待。

(四)鼓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

1、对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尝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属自筹资金的,根据业主意愿,可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20%予以参股扶持;项目需贷款的,视项目情况予以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

2、对从事农产品运销、连锁经营以及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流通业态企业,年销售农产品收入达1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本市农产品占70%以上,予以部分或全额贷款贴息或予以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委托贷款。

3、对具备条件的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开展农商对接项目,给予10万元-100万元的补助扶持。

(五)鼓励企业重组整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1、对企业通过新投入资金,以收购、参股、租赁等形式进行企业重组、整合组建企业集团的,根据业主意愿,视项目情况,可按项目投资总额的20%-30%予以参股扶持;项目需要贷款的,优先予以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

2、对同行业企业通过重组、联合或确立共同品牌,组建企业集团的,可按常年所需农产品收购资金的30%-50%予以有偿资金扶持;有投资新项目的,根据业主意愿,视项目情况,可按项目投资总额的20%-30%予以参股扶持;需要贷款的,优先予以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

3、对按照政府的规划和引导组建在省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企业,经双方商定,可由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注入资金进行直接投资。

(六)鼓励科技创新

1、对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与科研院校合作,自主创新和专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的项目,根据业主意愿,视项目情况,可按实际投资额的30%-50%予以参股扶持;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并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可按项目投资额的20%-50%予以补助。

2、对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予以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费用30%-50%的补助。

(七)扶持品牌创建

1、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证明商标”、“地理标识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四川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3万元、4万元、4万元。

2、对我市大宗农产品的品牌和加工制品品牌(加工企业常年使用本市生产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在中央级主要新闻媒体上进行连续广告宣传的,经核定后予以10%-20%的广告费用补助。

(八)鼓励发展生物质产业

对新建生物质产业企业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项目,属自筹资金的,根据业主意愿,可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30%予以参股扶持;项目需贷款的,视项目情况予以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

(九)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对依托农业生产(含水产、林竹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根据业主意愿,可视项目情况予以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或部分、全额贴息。

(十)扶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对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投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视项目情况,按固定资产投入部分的20%-40%予以补助。

(十一)市上将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建立保险费补贴、农业再保险等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下载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安康“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昆明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昆明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目 录 一、产业现状分析 (一)“十一五”回顾 (二)主要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规划背景和依据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依据 三、......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麒麟蔬菜产业发展[合集]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各位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提案人: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理由: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城市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国资源配置优势......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有蔬菜基地如五坪、燕家、雒家等,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设施配套......

    关于扩大蔬菜出口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范文合集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扩大蔬菜出口加快蔬菜产业 发展的指导意见 豫政办 〔2011〕9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扩大我省蔬菜出口,加快蔬菜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