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5 06:4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问题:

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有蔬菜基地如五坪、燕家、雒家等,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很难适应蔬菜生产的需要。

2、蔬菜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

3、(销售环节)蔬菜营销队伍建设发展滞后,蔬菜生产与市场营销衔接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业主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没在真正的蔬菜批发市场,制约蔬菜进出困难;三是营销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销手段和管理办法相对落后;四是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的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动作。在结构调整上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什么,缺乏市场预测和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

对策及建议:

1、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全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明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举措,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合力;

2、鼓励多元投资,加强基地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机制,出台蔬菜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二是协调农行、信用社组织开展银农对接,为种植户提供必要及时的小额信贷支持;三是各涉农部门密切配合,根据产业规划和部门职能,对发展设施蔬菜的乡村,给予政策倾斜,打捆整合实施,解决好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

3、加强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普及无公害生产、土壤改良、农药生产安全使用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走品牌发展之路,促进产品上档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逐渐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拓宽销售市场,解除后顾之忧。一是切实发挥的完善蔬菜产销合作社的功能引导和鼓励种植户创建蔬菜产业化营销模式建立与大型超市、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的直接对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面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合同种植。二是加快蔬菜市场建设,积极培养经纪人队伍,培植蔬菜运销队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借助媒体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发布,沟通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

第二篇: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更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菜蓝子”工程。如何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本土蔬菜供应能力,彻底解决我县“买菜难”问题,不仅是关系农民致富增收的难点,更是关系到全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建设幸福府谷”的民生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县设施蔬菜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截止现在,全县共有大棚蔬菜种植户191户,建设面积1600亩,种植面积1080亩。大棚312个,温室1150个,连栋温室1处。全县年产设施蔬菜9500吨。产值3200万元。从发展现状看,我县设施蔬菜仍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一是总量小,发展缓慢。全县设施蔬菜从起步到现在发展已有十几年,但种植面积仅有1600多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13%。设施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6%。远未形成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二是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全县191户设施蔬菜种植户,除了高庄则兴茂农业发展公司、麻镇赵振华、孤山李永忠、墙头青草地公司4户及孤山岳家寨重点规模种植户外,其余种植户规模均在5亩以下。在布局上呈现单家独户松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特色。三是技术含量低,种植效益差。我县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先进技术应运普遍跟不上技术发展趋势。渗灌、滴灌、遮阳网、杀虫灯、工厂化育苗,气调贮藏等技术应运程度低。效益比较性差。全县蔬菜种植效益亩均在1.5-2万元之间。(而发达地区亩均效益在3万元以上)导致种植户积极性减退,撂荒现象严重。全县撂荒大棚达111个,面积520亩。占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2.5%。四是供需矛盾突出,自给率低。据测算,全县设施蔬菜需求量约4.7万吨,而全县设施蔬菜年产量为9500吨,仅占需求量的20%。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份(冬三月)需求量为2250吨,产量为1500吨,占需求量的66%。主要品种除西红柿、黄瓜、豆角、青椒、尖椒少数品种外,其他品种均由外地市场调入。主要是山东、山西和包头等地。因此我县蔬菜市场是外向型市场。五是蔬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由于我县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大量从外地调入。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直接推高了蔬菜价格,有时逢传统节假,蔬菜价格甚至会高出产地价3-5倍。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影响了蔬菜市场的稳定。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对设施蔬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全新认识,没有形成产业化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加之长期受山多川少,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发展缓慢。工业与农业发展效益强烈的反差。使得发展县域经济“重工轻农”的倾向日趋明显。这种思维定势对农业的结构性调整形成了很大阻力,体现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就是重投入轻服务,重号召轻落实,因循传统而缺乏创新。有的甚至把一些地方发展设施蔬菜失败的事例举出来,反证

其不可推广性。而大多数农户在收入来源方面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陈式化经营依赖性强,没有看到设施蔬菜巨大的增值空间,没有认识到传统主导产业只有加大科技含量,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品种才能增效增收的道理。农户对发展设施蔬菜怕担风险,不敢投入,缺乏象发展民营经济那样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

2、缺乏统一调度、形成合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我县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诸如:没有把设施蔬菜作为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的政府推动,引领发展的工作机制,存在涉农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申报、各自为战”问题,在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运作作机制。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大棚种植扶持资金,扶贫办、农业局、科技局都属实施部门,计划下达形式各异,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不够,影响实施职能的发挥和投资效益。

3、缺乏标准化、协作化的技术服务配套体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县先后派干部技术人员到外地求经学习,意在推进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但因对设施蔬菜真正的精髓还是没有掌握。虽然借鉴了山东寿光等地设施蔬菜的经验,可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服务配套体系,对设施蔬菜的核心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未能针对本地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而是照搬了人家的设计建造模式,致使保温、采光性能不佳,达不到设施蔬菜生产应具备的生产条件而失败,在广大菜农心中产生了不小负面影响。、缺乏对设施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运用推广。

我县在大棚更新换代,新设施、新技术的引进运用上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先进技术总是慢一拍。经常是简单照搬外地模式,没有形成符合本地环境的设施建造标准,结构不牢,性能不优,管理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特别是冬三月蔬菜价格最高,效益最佳时期不能实现最大化产出,品种单

一、总体效益不佳。

5、缺乏专业中介服务组织,产业化难以推进。

尽管我县已有农业产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近30个,但都是刚起步、经济实力差、服务功能弱,衔接松散。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真正捆绑起来、形成合力运行的少,从事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合作社少,从事农产品包装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更少,没有真正形成外引内联、稳定活跃的营销平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蔬菜销售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同时,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效果难以体现,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确立一个与时俱进、定位准确的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树立“菜篮子”工程就是民生工程的理念。我县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外地市场,自给率低,市场波动大,价格长期居于高位,影响了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十二五”“建设幸福府谷”中的“软肋”。因此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设施蔬菜的重要意义,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上解决“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二是突破“重工轻农”发展理念的制约,转变发展方式,把设施蔬菜作为由“吃饭农业”向富民产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使设施蔬菜成为全县经济架构中的大产业。三是用发展工业理念带动设施蔬菜的发展。我们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方法抓农业,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将仍处于分散、闲置的状态。农业产业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要把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等工业理念融入到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用工业成果和技术不断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升。这既是农业发展思路的一次大调整,也是指导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大提升。

2、制订一个布局合理、突显特色的产业规划。

按照“东治川、南治山、西搬迁”的发展战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遵循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设施农业的主抓手。明确主要区域、主要设施、主导品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尤其是要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借鉴学习安塞成功经验,由单家独户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集约经营转变,促进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多乡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

3、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

在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机制上要建立 “一位县级领导主抓、一个规划先行、一个工作班子运作、一个配套政策推动、一批技术队伍服务、一支流通队伍促销、“六个一”工作机制,并以此载体构建设施蔬菜工作联动网,形成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设施蔬菜开发局面。尤其是重点强化建立领导机制。县上应成立设施蔬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村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也相应对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联动领导格局。整合现有农口部门农技站、园艺站、蔬菜开发公司等成立与设施蔬菜产业对接的蔬菜局(或蔬菜办)。具体履行设施蔬菜发展中政策指导、投资支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流通、正当权益的保障等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服务,避免政出多门,重复管理、投资交叉,效能不高的现象。

4、打造一个功能完善信息灵通的流通市场。

必须把市场建设作为设施蔬菜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下大力气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蔬菜市场建设,在县城和市场交易活跃,人口集中的重点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突出的规模化、标准化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的蔬菜储藏气调冷库,调剂和保障市场需求。二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畅通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有效拓展市场。三要着力支持蔬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做大做强,重点打造几个能够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具备我县特色的蔬菜品牌。四要积极引入订单农业的运转机制,与种植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全面保护价收购,解决种植户“卖菜难”问题。

5、完善一项支撑有力配套互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我县工业与农业产业投资回报反差大是导致种植户投资设施蔬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特殊的投资环境需要特殊的激励机制。县财政要探索研究建立 “渠道不变、统筹使用、优势互补、协调运作”的财政扶持机制,将农业上的相关扶持项目资金向设施蔬菜方面倾斜,整合不同部门的同类资金,并将一些涉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集中财力、增大力度的原则,共同研究确定支持重点,共同安排支出方式,实现资金的相对集中,加大投入规模,形成支农资金合力,充分体现集中财力扶大扶强的整合优势。二要强化技术支撑。应从省、市农科院所聘请一流的蔬菜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对我县的设施蔬菜生产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设施农业先进地区成功实践证明,专家顾问团对于高新技术的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的有效推广、市场供需信息的准确把握,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镇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包点驻守”,特别是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充实到科技服务的队伍中,深入到设施蔬菜示范户进行指导服务,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通过日常性的入户指导,把生产技术传递到基地的各家各户;要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推行蔬菜集约化育苗是设施蔬菜增产增收的基础,外地成功的经验显示:只有好种才能育出壮苗,壮苗才有望夺高产。要加快集约化育苗场地建设,提高优质种苗覆盖率。三要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即有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采取高于农民普通种植收入的地价集中将农民的土地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租用,然后统一规划,高标准集中建棚,经营中,优先使用这些农户的劳动力,从而使这些农户有双重的经济收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乐意将土地自愿出让。比如:“高庄则模式”。二是种植大户吸引带动土地流转。即一些种植设施蔬菜较早,经济效益较好,且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种植大户将自己大棚周围农户分散的土地进行租用,集中建棚后又将这些大棚交由这些农户经营,种植大户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销售渠道,指导这些新菜农科学种菜,并且包销他们的蔬菜,在自己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这些新菜农取得比以前种粮更高的收入,从而引导他们自愿将自己的土地租给种植大户经营。三是反租倒包,即发挥村、组干部的组织推动能力,由村级组织通过一定方式将农户的土地集中租回后再反包给建设主体。四要推行设施蔬菜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机制。要彻底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撒胡椒面”传统做法,按照“板块布局,一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将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人饮工程、坝系工程等项目与设施蔬菜产业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设计,资金集中捆绑,综合配套实施,有效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五要建设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引领种植户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实施,规模化运作。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

干,引导农民变,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

6、选好一个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明显的建设主体。

长期以来,我县设施蔬菜主要以单家独户经营为主,由于投资有限、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管理滞后,效益普遍较低。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必须选择有经济实力、懂科学、善管理的企业或个人作为我县设施蔬菜建设的主力军。一是龙头企业。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有能力进行前期投资,走的是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用的是工业化经营理念,有利于设施蔬菜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二是返乡的农民企业家及民营经济实体。近年来,有许多在外打拼取得成功的企业家纷纷回乡创业,县、乡、村各级干部应多方努力,创造优惠条件,尽力吸引他们投资设施蔬菜产业,凭借他们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本地的设施蔬菜。三是目前的设施蔬菜种植经营大户。这些农户长期种植设施蔬菜,积累了一定资金、有固定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面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在资金和项目方面向种植大户倾斜,促进他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第三篇:乡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1、农业科技含量还不够高,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治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海捕业形势还较为严峻;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由于受XX至黄埠公路的制约,招商引资成效不大,离实现农村工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旅游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发展。

4、缺乏财源税源,资金紧缺,一些项目建设受到影响。[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一)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突出养殖主导地位,努力建设“养殖强镇”。重点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启动元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力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我镇水产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充分利用台地、荒地等资源,加强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经济林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新渠道。要调整渔业结构,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渔村的脱贫致富步伐。

(二)加大工业开发力度,壮大全镇经济总量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开发的突破口来抓,以海丰港平战码头的建设和XX至黄埠公路的修通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走出去,请进来”,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特别要继续抓好“回归工程”,下功夫把在外地办厂的XX老板引回来、拉回来,鼓励他们在XX投资置业。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筑巢引凤”工作,配套完善工业区,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要积极实施“旅游驱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驱动我镇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鼓励客商前来我镇开发旅游资源和兴建旅游设施、兴办旅游企业,重点开发好南方澳渡假村、海水天然浴场和拉大网等旅游项目,逐步建成融海景、美食、娱乐于一体的整套滨海消闲避署圣地,达到有海景可观,有海水可浴,有海味可偿,形成具有XX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以旅游开发带旺带热饮食、商贸、运输等第三产业,促进我镇经济大发展。

(四)利用民资民力,下大力气发展民营经济

要毫不动摇鼓励、扶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一个“放”字,即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打破“主、辅”的界限,不看比例看效益,不看成份看贡献,不看规模看发展。在发展路子上,要突出一个“宽”字,即拓宽经营对象,拓宽经营范围,拓宽经营领域,不限行业和比例,做到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旅游、运输、服务等业全面抓。在发展环境上,要突出一个“优”字,即优化氛围,优化条件,优化服务,优化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创办更多的民营企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方面,要千方百计修通XX至黄埠公路、南香至鹅埠公路和青山仔公路,同时加快各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港口方面,力争将XX渔港列入全国渔港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渔港建设,增强渔港载体功能;加快海丰港建设,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二类口岸。市政方面,要设法上马自来水改造工作,让群众饮上洁净、卫生的“放心水”;争取上马3.5万伏输变电站,改变我镇电力不足的落后状况;同时,要增加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抓好对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争取上马XX堤围建设工程。

(六)加大财税管理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开源节流,量入而出”的聚财理财原则,千方百计挖掘财源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要着力在培植财政财源上下功夫,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稳妥做好费改税的开征及准备工作。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堵塞各种漏洞,坚持依法征收原则,把该收的资金坚决收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上马造血型的发展项目,拓宽收入渠道,增强财政支配能力。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支出,切实把好资金投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第四篇:就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调研

就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调研

来源: 上传日期:2005/10/17 阅读次数:15

53根据今年上半年蔬菜产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及广大市民的反映,发现我市蔬菜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产业办重点对赛罕区、玉泉区、新城区蔬菜基地农户、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个种植公司、两个重点种植村、三个批发市场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情况

呼和浩特市地处中温内陆地带,水、热、光等自然条件适合蔬菜生长,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很大潜力。根据市政府2004年批准印发的《呼和浩特市2004—2010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蔬菜产业是我市确立的农业产业化6大主导产业之一。200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5万亩(四市区种植面积),其中赛罕区5.6万亩,玉泉区1.6万亩。全市共有明地菜

7.3万亩,保护地菜1.2万亩。保护地菜平均亩产15000斤,明地菜平均亩产8000斤,预计2005年蔬菜产量38.2万吨。呼市蔬菜栽培品种主要有南瓜、洋葱、豆角、黄瓜、西红柿、大白菜、胡萝卜、甘兰、大葱等。保护地蔬菜已通过国家认证的品牌有新城区保合少的“大窑牌”无公害蔬菜、赛罕区前不塔气的“汇东牌”、哈林的“赛罕牌”无公害蔬菜。

(二)加工情况

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2个:清水河蔬菜脱水厂、内蒙古蒙川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设备加工能力为15万吨。2004年蔬菜加工量为9万吨(其中保鲜菜6万吨、脱水菜3万吨),加工量为总产量的20%,且均以粗加工为主。

(三)流通情况

市区内共有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个: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玉泉区馨芳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赛罕区惠东农贸市场。年交易量为62万吨,交易额为7.5亿元。赛罕区惠东农贸批发市场全部销售地产菜,年交易额为1.4亿元,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玉泉区馨方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年交易量中地产菜不足20%,80%的菜靠外调,外调地区主要是山东、河北、天津、甘肃、包头、巴盟等地。地产菜只能决定呼市6—10月份的蔬菜价格,其它时间的菜价由外地菜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近几年,由于受市场的引导,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倾斜,很多近郊菜农弃菜从牧,放弃种菜而转向养奶牛,原有的菜田种了玉米;另外,呼市原有菜田大部分在近郊,这几年呼市城市建设扩展很快,近郊菜田被城区扩建蚕食了大部分。如五里营、前后巧报、帅家营、讨号板、大小台等原来都是呼市的一类菜地,现全部被改造为城市用地;远郊农民种粮收入较低,虽愿意种菜,但由于不掌握种菜技术、农田不配套、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制约了远郊菜田的发展。2004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11.27万亩,根据《市政府2004—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要达到13万亩,而2005年实际播种面积仅为8.5万亩。但从全自治区的整体发展情况看,总播面积呈增长趋势,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递增。

(二)菜价偏高

由于农资涨价,使种菜成本加大,菜价高出往年。如呼市产尿素由68元/袋、72元/袋涨到现在的107元/袋,二氨由130元/袋、148元/袋涨到现在的151元/袋,有机肥鸡粪、牛羊粪也由原来的10元/M3 涨到30—50元/ M3。

另外,呼市地产菜供应严重不足,外调菜成本增加,使菜价居高不下。全市年食鲜菜90万吨,每年调往周边大白菜、胡萝卜等约15万吨,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为15万吨,全年

共需蔬菜120万吨,而2005年预计蔬菜产量为38万吨,蔬菜缺口为82万吨。呼市80%的菜源靠外调,运输部门限制超载、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加大了外地菜的运输成本,使菜价上涨。

2003、2004年,年平均菜价分别为0.66元/斤、0.83元/斤,2005年1—7月份平均菜价为0.92元/斤,比2004年上涨10.1%。呼市的菜价平均比包头高出30—50%。

(三)后备菜田培育不足,菜田不稳定,单产较低

蔬菜基地建设受“围城”思想的影响,只注重近郊,不注重中、远郊的建设,城市扩张占用了部分菜地,而后备菜地培育建设又跟不上形势发展,菜田不稳定。另外,由于1999年区划后原郊区的蔬菜发展基金也随之取消,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种菜技术落后等使蔬菜单产较低。

(四)销往外地蔬菜量锐减

地产菜供应严重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使销往外地菜量锐减。

三、几点建议

(一)从指导思想上突破“围城”现象,发展中、远郊菜田

发展中、远郊菜田不受城市建设影响,能使蔬菜基地稳定、长期存在;其次也不加大城市开发成本;另外还可以解决中、远郊农民种粮收入低的问题。

为满足市区蔬菜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呼市的中、远郊菜田东部要以太平庄乡为发展重点,带动周围有条件的榆林镇、巴彦镇、黄合少镇的部分村,南部要以桃花乡为发展重点,西部重点是毕克齐镇,主要发展西红柿、黄瓜、青椒、茄子、豆角等蔬菜。这几个乡镇远离城区,人多地少,耕作精细,且有一定的水利条件,同时又解决了中、远郊农民种粮低收入的问题。根据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综合计算评价,露地菜每亩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是大田作物加权平均收入的5-6倍,保护地每亩平均收入10000元左右,是大田作物加权平均收入的近20倍,蔬菜加工增值5倍左右,种一亩保护地菜相当于养两头奶牛。因此,在中、远郊地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保护地蔬菜种植,是解决呼市地区蔬菜供应不足的重要出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满足加工企业需求,应以土默川平原为重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加工增值蔬菜生产区,主要发展胡萝卜、甘兰、洋葱等蔬菜品种。

为满足区外需求,应发展秋白菜、胡萝卜等蔬菜品种。

(二)加大投入,解决菜田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政府一方面要建立新菜田发展基金,直接投入资金;另一方面要健全担保体系,协调金融部门在农民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菜田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因为建设一亩露地菜田需投入水利及基础设施1000元左右,建设一亩保护地菜田需投入15000-20000元,单靠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很大,所以要多方筹资,尤其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形势下,建议市政府恢复原来的菜田发展基金。

(三)强化蔬菜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蔬菜优良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普及。建立以农业局、蔬菜局为骨干,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资生产企业、经营户为补充的蔬菜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报社、电视台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普及蔬菜科技知识。

四、政策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科技部门应加强领导和技术扶持。人事部门从各农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调一批技术人员充实到行政村或自然村担任一定职务,保障农村科技人员队伍的稳定,同时要保证正常业务经费的拨付。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为农户提供有效的生产技术服务。

2、大规模连片开发基地,形成一地一品的规模化种植格局。

3、组建蔬菜协会。组织近郊愿意种菜并有一定种菜技能的失地农民到中、远郊新菜区提供技术指导或直接参与种植,以此来带动新菜区的发展。

4、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此来带动农户进入市场。

5、加快建立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保证全市人民健康生活的追求。

6、健全蔬菜流通体系,开辟蔬菜流通绿色通道。

第五篇: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省政府于2010年提出了在全省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新建设施蔬菜21.21万亩,增长16.4%。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我省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产业专家,对全省11个市及13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市、区)的产业管理部门、技术推广机构、技术研发机构以及主要技术用户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摸清了底数、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一)播种面积稳定增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增长,呈现前慢后快再平稳的态势。1976-1989年13年间增长缓慢,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88%;全省蔬菜面积的快速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1989-2004年15年间,蔬菜面积从174.8万亩增加到372.9万亩,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55%;特别是2000年开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我省将蔬菜确立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仅2000年就比1999年增加了66.5万亩,增长率为历史最高的22.4%;蔬菜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552.19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650.8万亩,增加了17.86%,平均年增长率仅为2.23%。说明我省蔬菜产业现在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平稳发展期。

(二)蔬菜产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蔬菜生产播种面积稳定增长,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02-2010年年间,山西省蔬菜总产量从1496.17万吨增加到1901.08万吨,增加了404.91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3.4%,率略高于面积的增长率2.23%。

蔬菜单产增幅不大,始终保持在2700-2900公斤之间。主要是因为随着面积的较快增长,新增菜田均为地力较差的粮田;其次是新增菜农种植蔬菜时间短、技术差;三是老菜田连作障碍严重。

(三)大宗蔬菜品种以夏秋栽培为主

山西省海拔高、光照充足、夏秋季凉爽,适合生产栽培时间长、春季种植夏秋采收的大型蔬菜。常年栽培蔬菜有40余种,2010年栽培面积中番茄57.77万亩、甘蓝53.60万亩、辣椒47.25万亩、大白菜46.02万亩、大葱34.40万亩。排名前十位的蔬菜中,除大白菜以省内消费为主外,均为以外销为主的夏秋蔬菜,绝大多数是春季播种(定植)夏秋收获 的果菜、结球菜和根菜。这些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虽然价格较低,但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稳定性强、产投比高,而且栽培技术成熟、经营渠道通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供销体系,是山西省现阶段蔬菜产业的核心构成。

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已形成了在7-9月份面向华南、华东和京津唐地区外销的若干个大型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比如以太谷、榆次为中心的晋中盆地蔬菜区,以新绛为中心的运城盆地蔬菜区,常年菜田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

(四)设施蔬菜面积不断增长

我省冬季时间长,全省几乎不能进行蔬菜的露地生产,有进行蔬菜设施生产的必要性。而我省冬季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温度偏低但能源充分,是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的理想地域,根据近年来不完全统计表明:山西省冬季蔬菜生产量仅为供应量的30-40%,今后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山西省一度成为全国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的最大省份,当时山西省塑料大棚结构类型最多、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40200斤/亩,黄瓜,长治市紫坊菜场)。90年代后日光节能温室快速发展,迅速取代了塑料大棚而成为山西省的主要的栽培设施,塑料大棚一度处于被放弃的边缘。近年来,随着日光节能温室蔬菜生产成本的提高、连作障害的加重、比较效益的降低等问题的出现,塑料大棚 栽培面积逐渐回升,栽培面积迅速接近日光节能温室,并保持继续发展趋势。而塑料中拱棚和小拱棚成本低廉、简单易行、早熟和增产效果显著,是山西省中南部早熟越冬叶菜、早春叶菜、早春结球菜和早熟瓜果类蔬菜的重要生产方式,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

为了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我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3)》(晋政办发2009[184]号)中指出“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发展设施蔬菜成绩显著的县(市、区)予以奖补”;《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0[81]号)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发展设施蔬菜100万亩,每年新增20万亩设施蔬菜;《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新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和工程项目资金安排的意见》(晋政办发[2010]83号)中规定“对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当年新增3000亩(其中日光温室2000亩)以上的前20个县每县奖补100万元”;《关于印发〈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财政贴息办法〉的通知》(晋农办发[2010]100号)中规定对“新建蔬菜日光温室专项贷款实行一年期贴息,省、市、县财政贴息额按照1:1:1的比例进行分担”。

2010年,山西省蔬菜保护地生产面积达到了150.42万亩,其中,日光节能温室58.75万亩,比2002年增长了28.34万亩,增长了93.19%,平均年增长11.65%;塑料大棚40.70 万亩,比2002年增长了23.06万亩,增长了130.73%,平均年增长16.34%;塑料中拱棚22.45万亩、塑料小拱棚28.52万亩。山西省蔬菜的保护地生产呈现日光节能温室、塑料大棚、塑料中、小拱棚并举的局面。

(五)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山西省夏季凉爽、冬季光照充足,具有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优良条件。2002年以来,由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要求较低、产品质量指标较容易满足以及审批手续简单等原因,近年来发展迅速,生产面积逐年上升,新增认证面积和产值快速增长,由2002年的40.86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352.37万亩;而绿色蔬菜生产由于生产条件要求较高、产品质量指标不易满足以及审批手续复杂等原因,新增认证面积和产值均有减少的趋势,2005年认证面积最大时为10.66万亩。随着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下降,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六)蔬菜收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山西省蔬菜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比2002年增加了180.9亿元,达到269亿元,增长了205%,平均年增长率为25.7%。年总纯收入也保持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势头,2010年为154.5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91.2亿元,增长了144.1%,平均年增长率为18.0%。人均年纯收入2010 年为656元,比2002年增加了385.22元,增长了142.2%,平均年增长率为17.8%。2010年山西省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700元,蔬菜收入占到农民年收入的14.0%,蔬菜收入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七)蔬菜供应和流通显著改善

过去我省冬季蔬菜自给能力严重不足,能为冬季、早春和晚秋提供商品菜的日光节能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产量仅为总产量的20.13%和8.88%。冬季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山东和南方省份,发展冬季蔬菜生产在山西省有巨大潜力。随着我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计划”的顺利实施,我省设施蔬菜迅猛发展。总体来看,呈现出了老基地稳步发展,新基地大步追赶的趋势。新绛、夏县、尧都、曲沃、榆次、阳高等设施蔬菜基础较好的县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当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都在6000亩以上。盐湖、永济、襄垣、沁县、介休、山阴等设施蔬菜基础较为薄弱县的发展速度却令人惊叹,当年新建设施蔬菜都在5000亩以上。据统计,2010年全省今年累计新建设施蔬菜约21.21万余亩,其中主要以日光温室为,预计新增产量约95万吨,大大的缓解了供需矛盾,为我省冬春新鲜蔬菜供应提供坚实的保障,当前我省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达到600公斤,蔬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外向型产业。其优势在于夏秋蔬菜生产和外销,7-9三个月山西省气温较低、光照适宜,有利于果菜类、结 球菜类等生产期长的大型蔬菜生产,可以以低成本生产出优质蔬菜,销往华东、华南地区。

我省绝大部分外销蔬菜是7-9月份上市的夏秋蔬菜,近年来外销量逐年上升,体现了适地适种、培植优势产业的重要性。2002-2010年间,山西省蔬菜年商品量、年销售量和年调进量均平稳上升,2010年山西省蔬菜年商品量为1526.88万吨,外销量为506.06万吨,外销量占商品量的33.14%;调进量为414.68万吨,占商品量的27.14%。今后要继续坚持发展露地夏秋蔬菜的方针,培植夏秋蔬菜优势产业、稳定夏秋蔬菜基地、保证山西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新菜田新菜农大量出现。

近几年我省城镇化速度较快,占用了部分老菜田,同时新发展了较大面积的设施蔬菜。因此,新菜田和新菜农大量出现。新菜田地力差、灌溉条件不良、生产能力不足;新菜农则从未种植过蔬菜或者设施蔬菜,技术指导与栽培管理不到位、缺乏合格的蔬菜园艺工等。该问题严重影响我省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菜农种植蔬菜的信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轻则影响蔬菜种植效益,重则会影响到菜农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我省有些地区已经出现由于菜农不具备基本种植技术而引起的失败事例。

(二)日光温室结构不合理 全省普遍存在日光节能温室设计和施工照搬外省发展模式、建造标准执行不力、重建造轻管用等不合理问题。表现在跨度过大、采光角度不够、载荷性能差、升温慢、保温差、下挖过深、后墙占地面积太大、土地利用率极低等问题。温室设计和施工不合理必然造成温室性能不良,从而极易引起病害、虫害、冻害、寒害,最终导致生产效益低下或绝产。

(三)育苗技术落后

当前仍然普遍存在育苗方式简单、技术落后问题。壮苗是蔬菜丰产的基础,育苗不但很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生育期延迟、生产效益低下的后果。我省绝大部分菜农为自行育苗,方式简单、技术落后,营造影响蔬菜生产水平。

(四)蔬菜品种混乱

全省绝大部分菜农不具备正确选择蔬菜品种的基本知识,技术推广程度较低的蔬菜产区的菜农得不到正确指导,品种选择存在盲目性。因品种不良或不适合栽培条件而引起生产效益低下的现象非常普遍。

(五)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不高

在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当中,仍普遍存在使用违禁农药和过度防治、盲目防治问题,造成防治效果差、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六)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大部分蔬菜产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蔬菜操作规 程形同虚设,一是菜农不具备绿色蔬菜的生产知识,二是没有确实可行的操作规程,也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部分产区存在销售违禁农药的现象。

(七)蔬菜产业节能减排、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的问题

普遍存在过量施肥用药、连茬种植、环境调控不当等问题,从而引发生产成本高、蔬菜品质差、可持续能力低等后果。

(八)防灾减灾能力低

主要存在菜农普遍缺乏防灾减灾意识、生产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不标准、栽培茬口不合理、预警机制不健全以及灾后恢复能力差等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菜农技术培训是首要工作

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训菜农,使之具备最基本的蔬菜种植技术是提高我省蔬菜产业整体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仅“实施的百万棚设施蔬菜行动计划”就需要100万名具备蔬菜种植技术菜农、1万名技术员、2000专业人才。制定完备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是保证蔬菜产业既快又好发展的关键。

(二)必须规范日光节能温室结构

蔬菜生产设施的设计和建造缺陷直接影响设施的生产 性能,间接影响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根据各蔬菜产区的纬度、海拔高度、气候条件、蔬菜种类、栽培茬口等要素,严格按照国标设计和建造蔬菜生产设施,保证生产设施的生产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平台的传播功能,宣传各地质量技术标准局已颁布的蔬菜设施建造规范,加大推广的力度。

(三)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

集约化育苗可以有效解决因品种和育苗引起的种种问题,应该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或有专业知识的菜农承担起集约化育苗任务。

(四)严格筛选主推品种

由蔬菜产区的行政管理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共同承担主导品种的育成、引进、遴选、宣传和推广工作,保证做到适地适种、良种良法。

(五)集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因病因虫而造成效益低下和药残超标问题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制订确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非常重要。该项工作影响因素多、技术要求高、区域性强、操作难度大,应当统一安排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与技术推广、质量监管部门通力协作方可完成。

(六)推广高效率生产设备

“一对夫妇一栋棚”的设施蔬菜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菜农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追求,这种低效率的人工密集型生产方式必须改变,逐步探索省工高效的适度规模蔬菜生产方式是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应当从生产设施、设施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机具、生产资料等方面综合配套,集成适合我省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蔬菜生产模式。

(七)开发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新技术

设施蔬菜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必然采用连作的方式,故连作障碍不可避免。为了保证基地化的现代生产和经营方式,必须研发嫁接栽培、无土栽培、土壤杀菌、抗性品种以及配方施肥等技术,以解除或缓解连作障碍。

(八)制订防灾减灾预案

根据各蔬菜产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和程度,从设施的抗灾设计、灾害天气预警和灾后生产恢复三个方面制订完备的防灾减灾预案,力争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威胁。

下载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一、生猪产业存在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农垦地区生猪产业发展虽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肉类加工滞后......

    平罗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到平罗县各乡镇规模羊场下乡住村 调 研 报 告 ---平罗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平罗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谭俊 2011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

    腾冲烤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号: 毕 业 论 文(设计) 论文题目:腾冲烤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 号: 系:数学系 专 业:会计 年 级:2008级 班 级:会计班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

    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市场拉动下,畜禽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

    绥江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绥江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昆明林业职业技术学校2 0 0 8级1班王竣 2 0 1 0年8月 前言,绥江县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为两省(云南、四川)、三市州(昭通......

    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

    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原州区苗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原州区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 苗木培育 产业......

    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棉花产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临沂市木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 概括了临沂市木业产业发展现状,找出阻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的由来,提出了加快木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木业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山东临沂 中图分类号 f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