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
题及建议
食品是旅游产业发展中完成旅游活动必要的基础,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人们对旅游活动中食品品质及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有得吃的层面上,更多的是要吃得好、吃得安全。近年来,我区******等大型景区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对旅游景区内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的单位在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问题,以下就我区在食品安全及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谈谈个人意见。
一、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我食药监分局按照《食品安全法》、《重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总体要求,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旅游景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对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严格要求各景区食品经营单位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 法规及规章开展食品经营活动,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过程操作规范,不得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加工制作存在安全隐患的野生蘑菇、野菜、野果和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不滥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底线。同时,还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要根据自身经营规模和核定的供餐能力接待游客、旅游团队,不得超能力接待。
二是落实各旅游景区经营者对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责任。要求旅游景区的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明确内部管理机构和人员,切实履行日常管理职责,定期开展旅游景区食品安全自查,督促、指导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三是落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景区的监管责任。我局会同区旅发委,建立了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管理,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
四是落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依法实施食品经营许可,明确每个旅游景区食品经营者具体的监管人员、责任领导,网格化管理,开展日常监督检查、量化分级、风险分级管理,实行“痕迹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安排和部署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对存在食品安全重大隐患的景区餐饮服务提供 者责任约谈制度,抽查、约谈要做好记录,纳入监管档案。
五是大力开展旅游景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食药监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督促旅游景区食品经营单位学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禁用食品和慎用食品名单等。区食药监分局也根据当地饮食消费特点、季节等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消费预警。各旅游景区食品经营者也在明显位置设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受理游客食品安全举报投诉。
总的来看,我区各旅游景区食品安全工作总体形势较好,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线。
二、旅游景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区各景区的食品经营单位勉强能够承担游客到景区的食品购买和餐饮服务,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景区内无大型的规范的食品及特色食用农产品销售经营单位。经我局执法人员实地巡查,******等大型景区内均无与远景规划的游客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和特色食用农产品销售经营单位,如:在***景区内从事食品销售的单位仅有15户,且多数是营业面积在30-50平方米以内,这些食品销售单位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相关要求,属于小型副食店,与景区长远发展规划格格不入。二是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小、散、乱现象突出。以******为例,据统计,该景区内从事者餐饮服务的单位有45户,目前最大餐饮单位的食品加工区面积仅有50-80平方米,按照食品经营许可的相关要求,食品加工经营面积在30-15平方米之间的只能一次性接待就餐人数30-75人,属于小型餐馆。同时,据了解,******景区近期也没有兴建大型餐饮单位的规划。同时,景区内还有部分餐饮单位存在有使用不清洁能源(木材、煤炭等)、冷藏冷冻设施缺乏、“三防”设施缺乏(山林地区防鼠防虫尤为重要)、食品加工不规范等问题。
三是各景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服务水平、经营管理能力等基础意识与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不匹配。目前,我区各大景区内的食品经营单位多数是当地村民开办或聘用当地村民为从业人员,这些村民与从事食品经营活动要求掌握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食品加工相关操作规范、服务水平以及食品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三、助推旅游景区食品安全及品质提升的建议 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好远景规划。落实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餐饮服务提供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执行食品安全制度,承担食品安全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按照远景规划的游客数量,规划设置相应规模的食品监管经营场所,按照《****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意见》(***文件精神,以创建“食品安全餐饮服务示范单位”、“明厨亮灶” 等食品安全提升工程为引领,切实提高旅游景区品质,让游客吃的放心,吃得满意。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各乡镇街道食药所要有计划地组织对景区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积极提升企业的食品安全经营意识。充分利用公众宣传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普及餐饮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
三是严把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关,加强日常巡查,严打害群之马。通过大力宣传,让景区内的食品经营户知晓办证流程,让经营户了解食品销售许可、餐饮服务经营许可等常用许可登记流程和现场核查规范,在审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要求和核查标准,从人员管理、场地要求、制度建立、设施要求等项目上严格审查,不应付,不敷衍。对不符合要求的食品经营户进行现场指导,逐项说明不达标情况和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经复查后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坚决不予许可。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要加大对无照无证经营、销售“三无”、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预包装食品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包装装潢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持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告知。各景区要严 格按照区政府办印发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本景区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景区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应急培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景区食品安全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二篇: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一、生猪产业存在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农垦地区生猪产业发展虽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肉类加工滞后。生猪养殖相对发达,但现代化的屠宰加工企业不多,年肉类加工量还不到肉类总产量的10%。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产品质量水平、包装水平不高,更没有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十分脆弱。
2.养殖方式落后。目前,我区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规模化养殖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
3.生猪品种不优。2011年我区出栏生猪238.6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106.8万头,只占44.7%,而外三元杂交比例还不到30%。目前我区种猪年供种能力约为万头,只能满足区年需种猪的18%。
4.安全水平不高。生猪生产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药品等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区生猪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面临着多种疫病对生产的威胁。
5.销售方式落后。冷鲜肉和肉制品外销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我区生猪外销以活猪为主,既增加了运销成本,又容易引发疫病。由于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2009
年运往外地每车生猪的运输费用为3000多元,而目前运往该地的成本达到6000元,导致生猪外运减少,猪价下跌。6.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加工企业对基地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连接不够紧密。企业与基地之间没有形成约束机制,没有可操作性合同。
7.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区生猪生产仍然受到一定的冲击,尽管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我们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调控市场的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型、风险型、低效型、振荡型的产业中彻底解脱出来。
8.资金制约瓶颈还没有彻底打开。由于一些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用于生猪基地建设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在目前市场风险增大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对基地养殖户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由于金融部门受信贷规模控制,用于发展生猪生产资金少,而且缺少中长期贷款。现在看,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市生猪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9.一些配套的服务还没有跟上。主要是市场研究滞后,技术指导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一些地方对发展龙头企业重视的程度高,抓的力度大,但对猪产业发展的市场研究不够,因而导致我们对市场的变化不能提早预警。技术服务人员减少、经费缺乏,很难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二、推进生猪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应对当前生猪产业严峻的生产形势,充分认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学习生猪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功作法,做大提升我区生猪产业,关键是推进“三个转变”、强化“五个重点”。三个转变即:推进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质并举,尤其注重质量安全转变;养殖方式由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养殖转变;营销方式由销售活大猪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转变。五个重点即:良种繁育、质量安全、龙头加工、市场拓展、规模养殖。
1.优化生猪良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种猪结构,确立生猪品改方向。重点抓好良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种猪场,新建种猪扩繁场、制种场,使年种猪生产能力达到10万头以上,逐步改变目前大量依赖外地调种的局面。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确保我区生猪良种覆盖达到85%以上。
2.抓好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和完善生猪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生猪产品达到“三无”标准,即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强化生猪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机制,对严重危害生猪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口蹄疫、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强制防疫;加强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建立健全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全面实行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生猪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的双认工作。
3.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一是扩大加工规模,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其做大做强步伐。二是提高加工档次,大力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鲜冷却肉加工、熟食肉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多层次、高档次加工,在发展肉品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皮、毛、骨头、血等副产品加工。三是着力打造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品牌。依托品牌,运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销售网络,开拓省外市场、国际市场。四是积极开拓生猪市场,生猪产业的发展最终出路和竞争的至高点是发展产品加工,但在目前我市生猪产品加工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推行产销对接,拓展活大猪销售份额,仍然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加强产销对接,建立规模养殖基地与广东等沿海地区和其它大中城市的生猪产销联建新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努力把我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成沿海等大中城市的定点养殖、加工基地。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合作组织,组建生猪销售公司,培育生猪运输大户等抢占生猪市场。五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导、培育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和相对集中连片小区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安全生猪生产基地。抓好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操作规程,坚持自繁自养,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提高规模养殖水平。与能源、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沼气池配套、搞好养殖业生产环保试点示范,实现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发展养猪业的建议
养猪业在我区的经济结构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是多数职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帮助我区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根据多年来对国内生猪市场的观察及我区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建议国家和政府在今后的生猪生产发展中,不但要在生猪供应紧张时扶持,更要在市场价格低迷时,搞好扶持。对于国家和省扶持生猪发展的项目,在加快落实的同时要搞好项目资金的配套,及时拨付。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解决资金问题是加快养猪发展的前提,要搞好农村信和对养猪业的投入,政府拿出一定资金,对养猪贷款进行贴息,以降低信贷利息。同时要注意正确引导农户理智看待现今疯狂的猪市行情,切不可片面追逐眼前利益,不要盲目进行投资;要从思想上让农户知晓任何产业的商业发展都具有其两面性的道理,也就是说高额利润回报的同时也必定会潜藏着一定的行业风险,以此来指导广大养殖户在进入生猪养殖行业时,务必理性地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技术实力、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周全考虑影响发展生猪产业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而谨慎介入,就是要时刻做到保持“盛时莫赶,贱时莫丢”那种平常投资心态,从而科学、正确决策自己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
2.帮助农户树立科学的生态养殖发展观。大力推广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禁止污染环境,做到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全面推行生猪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该
产业在生态循环的前提下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而从产业发展的需要看,这一模式也将是畜牧业界发展的最终模式。
3.区域规划,推广小区专业化养殖技术。鼓励小区内农户适度规模化自繁自养养殖,做到小范围内生猪生产的“自给自足”,尽可能地避免因与外界交流时的检疫疏漏导致外来生猪疫病侵入,以实现养殖小区卫生防疫的区域化控制。.搞好猪病防控工作。要加强区域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快速扑灭猪病应急体系、化验检验监督体系;要切实做好猪病防疫工作,国家和省要将常规免疫和强制免疫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疫苗款和防疫用工开资。同时要在动物防疫部门的宣传指导下,增强小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大力推广防疫技术,推行农户自主防疫。一改农户过去被动的等、靠防疫习惯为农户自行主动的及时消毒防疫,通过农户自己做好生猪养殖程式化防疫,避免因防疫员频繁穿行于不同栏舍间操作的同时带来的防疫风险,从而实现小区生猪疫病的超前防控,减少疫病损失。
5.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设备、设施,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以便政令统一、步调一致地为广大养殖户开展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同时要扶持发展壮大养猪经济合作组织,为广大养猪户提供信息设备和必要的技术培训场所。通过协会渠道帮助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进而科学组织生猪的生产与供销。.建议政府搞好信息发布工作。要定期例行发布诸如天气变化、生猪存栏结构、境内外生猪发展形势和疫情动态,以及市场价格等基本信息,并作出适当分析,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养殖参考资料,指导农户合理组织、安排生猪生产。
第三篇:平罗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到平罗县各乡镇规模羊场下乡住村
调 研 报 告
---平罗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平罗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谭俊
2011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带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抓手,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推进了黄河金岸清真肉羊产业的稳步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011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92.6万只,其中存栏91万只,出栏101.6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13.06万头,其中存栏7.78万头,出栏5.27万头;奶牛存栏达到3816头;生猪饲养量达到12.13万头,其中存栏4.32万头,出栏7.8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65.26万只,其中存栏66.7万只,出栏98.56万只。
2011年,全县规模养羊户共计存栏9.8万只,其 中存栏羊在50-99只以上规模户380户;存栏在101-200只的规模户225户;存栏在200-499只的规模户82户;存栏500只以上的16户。养猪50头以上的141户,养牛10头以上的325户,养鸡500只以上的275户,特种养殖17户,全县规模养殖数量显著增多。
2、规模养殖场建设
2011年,全县巩固提高规模羊场30个,总占地面积达3131亩,棚舍面积达48.7万平方米,青贮池5.67万立方米,配套建设饲料库1.07万平方米,配置饲料加工机械143台(套)。通过开展规模化羊场星级评比创建活动和规模化羊场精细化管理,培育 “四星级”规模羊场4个,“三星级”规模羊场16个。各规模化羊场基础设施、机械化应用水平、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推动了全县肉羊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机械配置方面,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饲喂车、大型铡草机、粉碎机的全面配置,既提高了饲草料加工调制、贮备能力,又提高了各类秸秆资源的转化利用率;品种改良、调制饲草、程序化免疫、生产管理等综合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通过规模化羊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肉羊生产已成为我县肉羊 生产的主流,引导和示范带动了全县肉羊生产,初步形成了雨润等加工企业的原料支撑基地。
截止目前,规模养殖场累计出栏羊只达到13.5万只,现存栏总数达到7.82万只,存栏羊只达到3万只以上的羊场有1个,即宝丰伊源羊产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存栏羊达到2000只以上的有崇岗镇洪伟羊场等8个;存栏达到1000只以上2000只以下的有陶乐镇鑫垚源羊场等7个;存栏达到1000只以下的有宝丰镇镇关村羊场等8个。
3、饲草配送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平罗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建立健全饲草配送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饲草配送中心13个,共建设青贮池6万立方米,购置大中型铡草机44台,大中型玉米青贮收获机7台(套),青贮饲料取料机和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2台(套),打捆机13台、打包机13套、搂草机8台,建成办公室84间、饲草大棚13600平方米,配备青贮饲料配送电子磅秤和电脑结算管理系统13套,建立了“种植+配送中心+养殖户”运行机制。2011年,全县饲草加工调制达33.3万吨,其中全株玉米青贮6.5万吨,黄贮7.8万吨,制作草颗粒0.5万吨,制作草块(捆)18.5万吨。
4、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改良效果初见成效
平罗县已建设成县级肉羊繁育中心,规模繁育场(户),小群多户自繁三级生产体系,开展了良种肉羊纯繁核心群和杂交基础母羊群建设,示范推广了以杜泊肉羊为主的定向杂交改良技术,加快了肉羊良种引进改良步伐,全县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平罗县肉羊繁育中心、通伏宇泊公司羊场现存栏3650只,其中基础母羊存栏2860只。建立杜泊纯种繁育群365只,生产杂二代羔羊3160只。通过争取农业产业化,农业良种补贴和县级财政资金扶持,累计引进杜泊、萨福克、特克萨尔等国外良种肉用种公羊863只,建设肉羊改良站点226个,选育和改良肉羊10.6万只,生产二元和三元杂交羔羊13.5万只。
5、申报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
2010年,畜牧中心先后申请国家、自治区项目15个,其中全国标准化畜牧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1个、农业产业化-清真肉羊产业项目8个、饲草配送中心建设项目5个。累计到位资金约680余万元 2011年,先后申请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1个、农业产业化项目3个大项5个小项(肉牛液氮采购项目、奶牛冻精项目、肉用种公羊推广建设项目、新建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饲草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产地认定项目),市级产业化项目1个大项2个小项(平罗县肉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新建规模羊场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资,计划累计争取资金430余万元,已到位资金82.9万。2011年,全县已补贴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96台(套),补贴资金83万元。总计到位资金165.9万元。
6、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框架日趋完善 2003年宁夏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在平罗县宝丰镇落地投产,先后被国家民委、财政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务部批准命名为民族特需商品(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央储备肉活体羊储备单位。2009年该公司在高庄乡广华村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羊场,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
2009年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目前已试投产,这标志着我县清真肉羊产业进入了一个 崭新发展空间,它为我县十二五期间清真肉羊产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为我县清真肉羊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农牧局始终把清真肉羊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局领导和县畜牧中心、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畜牧站的责任,形成层层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为了做大做强清真肉羊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发展规模养殖与小群多户并举,坚持分户繁育、集中育肥的模式,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方式,依据各乡镇羊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户养殖基础、饲草料资源优势、流通加工状况,认真做好了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以高庄、黄渠桥、宝丰、灵沙、头闸、渠口、陶乐、红崖子、高仁和崇岗10个乡镇为重点区域覆盖全县的肉羊养殖基地。
2、不断巩固提高现有规模养殖场,全面推进标准化集成示范
一是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饲养规模和技术水平;二是努力提高养殖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推广肉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建设。实行干部联系乡镇,并对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实行技术承包,明确技术服务范畴和目标任务,年底根据工作实效和任务完成情况对技术承包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并设置技术承包单项奖,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饲养水平,真正实现规模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继续加大实施规模化羊场星级化创建评比工作。按照“规模羊场申报、季度考评、年终总评、认定挂牌、兑现奖惩”的程序,做好规模羊场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制定了星级规模羊场标准,并由联系乡镇干部按照星级规模养殖场创建的标准进行查漏补缺,逐步完善,截止目前,有16个规模养殖场达到了“三星级”标准,4个达到了“四星级”标准。
3、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化肉羊品种结构近年来,按照清真肉羊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平罗县将肉羊良种繁育作为增强羊产业的发展后劲。一是通过争取农业产业化、良种补贴项目和县级财政资金扶持,有力推进了品种改良进程;二是以提高羊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点环节为主,组织建设了以肉羊良种繁育中心为核心、改良站点为补充的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良种 肉羊纯繁核心群和杂交基础母羊群建设,示范推广了以杜泊肉羊为主的定向杂交改良技术,不断扩大肉羊良种的覆盖面,加快了肉羊改良步伐;三是加大优良畜禽品种改良宣传。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规模养殖场、户开展杂交改良技术的宣传,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切实提高养殖(场)户对优良畜禽品种改良的认识;四是建立和完善补助制度。建立和完善饲养种公羊、杂交母羊和改良站点的补助扶持措施,调动养殖户养殖基础母羊的积极性和开展羊只品种改良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种羊养殖数量和繁育数量。五是建立技术服务激励机制。强化技术人员的管理,建立肉羊改良技术服务有偿服务机制,设立肉羊改良技术服务奖,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奖励,调动技术人员从事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六是强化良种畜禽品牌建设。着力培育雨润集团、金福来羊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组织良种畜禽产品参加各类推介宣传活动,全力打造以清真肉羊为主的优质品牌,不断提高良种畜禽的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良种畜禽的快速发展。
4、注重项目建设,力促产业上台阶
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扩大对规模养殖场的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准化水平。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带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积极申请 争取国家、自治区、石嘴山市项目投资,以项目实施推动清真肉羊特色产业的发展。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将继续采取农闲集中培训和农忙分散培训、理论培训与生产观摩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入户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在全县13个乡镇对规模场(户)进行了科技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类大型培训班42场,培训人次4000余人。电视专题报道3期,组织接待现场会、观摩及调研42场次。通过观摩和培训使养殖场(户)掌握了实用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6、有效预防动物疫病,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畜牧业,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健全应急机制。实施县乡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全面实施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实现免疫密度达100%,确保不发生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1、在抓产业上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全县始终把清真肉羊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为确保畜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同时实行技术人员包乡联场(户)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零散的小群多户为主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目前我县已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场30个。
3、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有基地、规模户(场)、加工企业、屠宰场、对外窗口等。在引进金福来羊产业加工企业的同时,成功的引进了年加工150万只肉羊的江苏雨润集团。
4、机械装备水平大大提高。铡草机、粉碎机全县达到了5649台,既提高了饲草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2008年起,各规模羊场计划资金预算时,把政府承诺补助的80万元资金一并纳入计划预算,而这部分资金要占总体投资概算的50%左右,这部分资金一时不能足额到位,成为规模场补栏的主要制约因素,造 成部分规模羊场不能及时补栏,个别规模羊场出现了空圈。二是养殖成本增加,肉羊繁育户利润空间缩小,导致基础母羊存栏逐年减少,羊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 “万嘉羊业”等加工企业的屠宰加工项目与规模场(户)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依然制约着我县羊产业的发展。四是部分乡镇和养殖场负责人认识不到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抓补栏,抓优质牧草种植和饲草加工调制,抓肉羊科学养殖,还存在等靠要德思想,致使部分养殖场圈舍出现有圈无羊、圈大羊少得现象。五是发展资金严重短缺,贷款融资难,贷款资金使用周期短。六是肉羊养殖科技含量不高。部分养殖场还延续传统的饲养方法来饲养肉羊,饲料未进行科学配制,饲草未进行加工调制,导致饲养成本高,养殖效益低。
针对上述的情况,建议县人民政府对规模羊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大的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其及时补栏,提高养殖效益;针对基础母羊逐年减少这一现状,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良种基础母羊实行补贴,以繁育的肉杂羔羊数量的多少区别兑付补贴,尤其是重点加大规模繁育户良种基础母羊的补贴力度;针对龙头加工与基地生产的合理对接上应从政府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和有效督导。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1、准确定位,坚定不移抓好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清真肉羊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行良种扩繁培育、绿色生态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经营模式,巩固提高规模养殖场建设成果,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优势品牌,实现全县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逐步转变。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方式,继续壮大雨润、金福来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清真肉羊产业。
2、加大羊产业扶持力度,做大龙头,做强基地 为了加大“一优五特”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平罗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创新“龙头+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以奖代补等系列激励发展政策,加大对规模羊场、养殖、流通贩运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板块经济,建设一批羊产业专业村、专业乡镇,每年评选出部分肉羊养殖园区、养殖大户、流通大户以及若干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对特色突出、羊产业规模大的乡镇、村授予“发展羊产业专业乡镇或村”,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全县30个规模羊场为重点,辐射全县13个乡镇散养农户,鼓励群众积极参于养羊,在全县再次掀起养羊新高潮,全力 打造羊产业基地建设,全年实现为龙头加工企业提供肉羊30万只。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服务网络。着力培育雨润集团、金福来羊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全力打造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壮大、规范农产品集贸市场,巩固和提高建设黄渠桥羊羔肉批发市场,改造宝丰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和城关老户市场;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户养殖组织化程度,促进清真肉羊的生产、加工、销售。
4、结合自治区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争项目引资金工作,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目前,平罗县已基本形成以规模羊场、牛场集中饲养为骨架,小群多户饲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大力推广肉羊、肉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肉羊、肉牛生产基地。
第四篇: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问题:
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有蔬菜基地如五坪、燕家、雒家等,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很难适应蔬菜生产的需要。
2、蔬菜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
3、(销售环节)蔬菜营销队伍建设发展滞后,蔬菜生产与市场营销衔接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业主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没在真正的蔬菜批发市场,制约蔬菜进出困难;三是营销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销手段和管理办法相对落后;四是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的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动作。在结构调整上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什么,缺乏市场预测和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
对策及建议:
1、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全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明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举措,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合力;
2、鼓励多元投资,加强基地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机制,出台蔬菜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二是协调农行、信用社组织开展银农对接,为种植户提供必要及时的小额信贷支持;三是各涉农部门密切配合,根据产业规划和部门职能,对发展设施蔬菜的乡村,给予政策倾斜,打捆整合实施,解决好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
3、加强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普及无公害生产、土壤改良、农药生产安全使用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走品牌发展之路,促进产品上档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逐渐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拓宽销售市场,解除后顾之忧。一是切实发挥的完善蔬菜产销合作社的功能引导和鼓励种植户创建蔬菜产业化营销模式建立与大型超市、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的直接对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面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合同种植。二是加快蔬菜市场建设,积极培养经纪人队伍,培植蔬菜运销队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借助媒体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发布,沟通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
第五篇:发展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内容单调档次不高 乡村旅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农家土炕、吃土鸡、摘水果,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服务项目。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贵德县农家风情旅游区看到,很多旅游接待点没有特色旅游项目,游客品尝完农家饭菜之后,便围坐在桌前玩麻将、打扑克,旅游内容十分单调、乏味。
在黄河岸边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的农民马宏介绍说,近年来,游客到乡村旅游已不纯粹是吃吃喝喝了,他们更希望感受和体验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民俗文化等多种内容。由于配套设施不全,档次上不去,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接待点难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经常驾车旅游的西宁市民李作明介绍说,青海的很多“农家乐”不提供住宿,即便能住,房间里也没有洗漱用品及电视等设备。
青海省社科院研究人员丁忠兵介绍说,很多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统一规划,乡村旅游多年来仍是小打小闹,很难形成规模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