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市场拉动下,畜禽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畜产品加工、销售量大幅增长;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力提高、龙头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畜产品加工、销售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是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起步晚,与其他州市相比,规模较小,实力弱,财政贡献率低,一直是制约我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科学推动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推动畜产品加工产业科学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领导和同志们研究畜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分析
我市目前外销主要以活畜为主,内销以屠宰生产鲜肉为主。畜产品深加工主要以家庭小作坊等将鲜肉制成火腿、腌腊来满足自己消费,深加工的规模型企业较少。
(一)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2009年畜产品加工总产值201824万元。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全年产值130402万元;肉制品加工19764吨, 产值68276万元;乳制品加工量2416吨,产值1657万元。全市现有规模较大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效益好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15家,按加工对象分,蛋品加工1家,牛羊肉加工的3家,火腿、腌腊制品加工8家,牛奶加工企业2家,蜂蜜加工1家;现有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可加工生产畜产品5567吨,创产值9860万元。全市城区共有大型屠宰企业7个,2009年屠宰生猪38万头,产值达46532万元。
(二)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特点
1、畜产品加工企业正逐步走上正规化。我市畜产品加工的卫生条件、生产流程逐步完善,产品销路逐步扩大,已由原来的小范围乃至自产自销,扩大到销往泰国、香港、上海、浙江、昆明、德宏、缅甸等地,特别是腾冲县艾爱摩拉牛乳业有限公司、施甸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初具规模,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2、肉类加工发展独具特色。我市以猪肉、牛肉加工开发为主,形成了地方特色,特别是我市施甸县猪肉制品色、香、味俱佳,风味独特,享誉四方。我市的肉类加工企业在继承传统配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对传统的猪肉食品进行精深加工开发,进而形成了地方特色,其主要产品有火腿、香肠、豆腐肠、骨头渣、卤肉、萝卜丝等;
3、兼业经营特征明显。我市畜产品加工业最普遍的一个特征,就是多种经营并存,可以互补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近几年,我市农村涌现出来的许多专业村、专业片,乃至由许多专业户建成一片的养猪专业带,无一不得益于有大批肉类加工企业的带动,他们为满足原料来源,一方面自身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引导和带领邻里乡亲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生产,逐步形成了区域生产和区域经济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畜产品加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十分薄弱,与外地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门类虽全,深度不够。现代畜产品加工按加工对象分为乳品加工、肉类加工、蛋品加工、毛皮加工和副产品加工5大门类;按加工程度分为初加工(分割、分级、保鲜)、深加工和精加工。目前,发达国家畜产品80%以上是经过初加工,30%以上经过深加工后销售的,我国的初加工、深加工比重也分别达到35%和4%,而我市规模企业加工量仅占全市畜产品总量的2%。目前虽然各类都有,但都是粗糙加工,除了一点定点屠宰和家庭作坊式生产外,基本上是卖活畜禽产品,没有一家真正的蛋类、毛皮加工龙头企业,副产品加工几乎为空白,更谈不上规模化深加工。
(二)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全市肉类、乳类加工虽已有一定基础,也有自己的品牌,但总体看零星分散,规模不大,辐射带动力弱、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加工能力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我市畜禽资源丰富。我市是畜牧业生产大市,2009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7.13万吨,但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仅为5567吨,创产值9859.9万元,还不到1亿元,税收更低,还不到200万元。
三、我市发展畜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优势:一是畜禽资源丰富。我市是畜牧业生产大市,2009年肉类总产量27.13万吨,生猪出栏283万头,分别居全省第9位和第8位。二是优势产业特色鲜明。生猪和奶水牛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隆阳区是我省生猪生产外调大县,腾冲县是全国唯一拥有河流型和高产型的槟榔江奶水牛的县,龙陵黄山羊、槟榔江水牛是我市的两大特色产品。龙陵黄山羊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其肉嫩,膻味小,倍受人们的喜爱。水牛乳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成为奶中极品。三是我市畜产品加工门类已全,肉、奶、蛋各类加工企业都已具备一定基础,特别是肉类加工有市场有基础,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加工企业如通过招商引资,改进生产线,年可加工生猪40万头,牛奶2000吨,发展潜力巨大。四是地理位置优越,保山与昆明有高速路直通,以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食品可在24小时内送达,同时保山也是通向南亚的桥头堡,与缅甸直接接壤,市场辐射面广。
潜力: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相比,平均为3.7:1,国内先进地区为2 :1,而我市为1.1:1;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80%(蔬菜水果类占15%,谷物类占5%),国内先进地区如山东达30%,而我市不到1%,加工量仅占全市畜产品总量的2%。差距就是潜力,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经验,引进现代加工技术,我市的畜产品完全可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迎头赶上,使之成为我市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四、推动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要彻底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就生产抓生产,就畜牧业发展畜牧经济的传统思维定势,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用工业理念谋划畜牧产业的新思路,把创市场,搞加工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二要充分认识畜产品加工业的巨大潜力。畜产品加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既能富强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又能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同时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而且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巨大,效益非常显著,其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在经济收益上大相径庭,如果再同时施以名牌效应更佳,这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如1头生猪粗加工成分割肉可增值30%,精加工成西式火腿肠产值可翻一番,纯利达300元,如再进行明胶、皮革、医用制品等后续产品的加工获利可达400元以上。同时我市畜产品加工特别是肉类加工有市场、有基础,有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积极努力,发展潜力无限。三要充分认识我市畜产品加工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目前我市周边地市肉食加工、乳品加工快速发展,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形势咄咄逼人。如果我们对畜产品加工再不引起高度重视,将失去畜产品
加工的所有市场。对此,在畜牧产业的发展上,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指导思想上从只抓生产坚决转到先抓加工上来,真正把畜产品加工作为畜牧业的先导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一是突出发展肉食加工和乳品加工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已经不满足于一只鸡,一只鸭,一块猪肉的水平,而转向成品化、系列化、品牌化、超市化方向发展。我市发展肉食品、乳品加工的商机无限,市场无限,今后将积极行动,抢抓机遇,力争突破。二是加大特色畜产品的开发力度。龙陵黄山羊、槟榔江水牛是我市的两大特色产品,要加大开发力度,加强品种保护,力争一个品牌做成一个产业。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培植加工型龙头企业。要把突破性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来抓。认真落实市委政府制定的各种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市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进入畜产品加工领域,开发保山优势畜禽资源。一要扶大龙头,想法引进资金。要通过引进国内外客商,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等途径,尽快盘活目前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要借外龙,借助外力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加工企业落户保山,发展畜产品加工;搭靠外地已有一定规模,技术水平,拥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借船出海,带动我市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四)千方百计扶持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对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认真进行调查分析,选择有发展潜力、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在生产规模、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创新运作模式,增强发展后劲。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生产领域,建设原料基地。按照“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订单生产,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保山市畜牧兽医局 谭玉军)
第二篇: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棉花产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
忧!]加快棉花产业发展对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我县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棉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45家,其中棉纺企业6家,预计年产值近4亿元,棉花生产、营销和加工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是:
——面积逐年扩大,农民增收明显。棉花是我县种植业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大宗作物,2006年种植面积10.8万亩,占农田种植总面积的32,是2002年4.2万亩的2.57倍。其中铜闸、运漕两地种植面积达7.5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70。据了解,棉花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县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30公斤左右,按目前棉花收购价2.55元/斤计算,亩产值1170元,每亩纯收入比水稻增收近500元。经测算,在运漕、铜闸等镇,农民从棉田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棉花市场蓬勃发展。目前,我县45家加工企业年加工籽棉10万吨,年产值4亿元,棉花经纪人4000多人,他们的足迹到了新疆、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年采购籽棉5万吨。每到棉花收购季节,从外地调进的棉花车辆络绎不绝,交易市场火爆。随着棉花市场的蓬勃发展,棉花企业税收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仅2005年,运漕镇棉花加工企业就实现税收200多万元,棉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经销赚钱、企业发展、政府增税”的“四赢”局面。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链初具雏形。从1995年___创办首家棉花企业(裕丰轧花厂)以来,经过10年发展,棉花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2005年已发展到53家,其中还新上了6家棉纺企业,实现了从轧花到棉纺的跨越。振华棉业于2005年投资1200万元新上了气流纺生产线,佳诚纺织投资2000万元建成环绽纺生产线,实现了从轧花到纺织的产业升级。振华棉业2004年、2005年分别实现产值3200万元、42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5000万元,并跻身于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裕丰棉业、佳诚纺织也都跻身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这批骨干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营趋于理性,如振华棉业在今年开秤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推迟收购,待价格跌至2.6元/斤再行收购,较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目前的管理技术骨干都为市内本行业内的精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县棉花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长期存在并且日趋加重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认真研究。
从棉花种植情况来看,规模小、棉种杂、质量低。我县棉花种植都是由小农生产为主,一家一户只有几亩地,生产规模小,种植零散,形不成规模。同时,棉种市场混乱、棉花品质不高。目前我县棉种市场品种繁杂,棉种价格每斤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造成质量差异很大。加之我县众多棉花企业在收购季节纷纷抢购,忽视对收购棉花的质量要求,甚至出现混装、混级、优劣参半,造成收购的棉花品质不高,也很难生产出上等级的皮棉。
从棉花加工情况来看,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9家,年加工皮棉可达150万担,可实际只能加工40—50万担,仅占加工能力的30。由于僧多粥少,各企业为抢购棉花,相互竞争,价格混乱。同时,大部分棉花加工企业规模都很小,多数是三五个人合伙创办的小轧花企业,收购证和加工证两证齐全的仅8家,无证照经营问题非常普遍,有不少是“家庭作坊”和“路边棉站”。据统计,全县拥有200吨打包机的棉花企业只有11家,其它都是60—80吨的小企业,无一家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400吨打包机的标准。同时,这些无证企业大部分设备不符合棉花加工标准,许多还在使用土打包机和小轧花机加工棉花,棉花质量不高,资源浪费也严重。另外,许多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企业做大做强显得办法不多,大多数企业还是家庭式管理,管理水平低。所谓的股份制,也就是几个人各拿几万元凑在一起合办的企业,凭感情和关系维系企业,管理松散,难以发展壮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融资难制约企业发展。由于棉花交易的季节性、集中性的特点,特别是棉花价格高的时候,银行放贷风险加大,不敢轻易放贷,棉纺企业收购资金严重不足。调研时,所有棉花加工企业都反映在流
动资金上存在困难,银行贷款“门槛”太高,要求凭土地证等不动产作抵押,而我县新建的棉花加工企业用地都无法办理土地证。许多企业在没有领到土地证的情况下,提出用机器设备、厂房等作抵押,银行也不认可。棉花加工企业只能将解决流动资金的出路放在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上。来源没有保障不说,而且成本也高,融资难使轧花企业无力库存籽棉加工,纺织企业无力
库存皮棉生产,企业只能生产半年、停产半年,开工不足极为普遍。
三、推进棉花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的棉花市场为棉花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内纺织工业快速发展为棉花生产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空间。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承诺2006年至2013年全部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国内与国际棉花价差将缩小,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国际环境有所改善。三是国内棉花产不足需矛盾有加剧趋势。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预测,“十一五”期间纺织业仍将保持较强增长势头,供不应求趋势将长期存在。面对机遇,我们要在提高棉农组织化程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棉花生产规模化、棉花加工集约化和棉花流通网络化。
(一)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棉花向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当前要着力从农业标准化方面着手,推广优质棉品种,扩大间作套种,推进规模化生产、推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种棉综合效益和示范作用。要选育并推广适合本地生产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正确引导棉农发展优质棉,杜绝棉花新品种乱引、乱种行为,从根本上消除棉花品种“多、乱、杂”;要开展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棉花产量;要积极推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以培育大企业集团为目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棉花产业整体水平。随着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小企业在市场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退出市场是不争的事实。如2005年,全县共有53家棉花加工企业,由于当年棉花企业普遍亏损(亏损面达80),今年已有8家企业停产或倒闭,未来5年,这种小的棉花企业退出市场的趋势还将继续。当前,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立足现有棉花产业资源进行整合,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组改造步伐,培育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对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轧企业,在目前加工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不仅不能鼓励发展,还且还要控制发展,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实现我县棉花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三)以技术革新为核心,培育精细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专家测算,棉花加工成棉纱可增值50-300,织成布又可增值50-100,印染加工制成成衣可增值100-300,再进入流通领域销售,还有10-50的增值空间。我们要利用纺织品出口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含量,促进传统粗放加工向中、深度加工升级,提高棉花产业的加工增值水平。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棉花企业基础,新上纺织、印染、服装等棉花深加工项目,实现由生产皮棉等初级产品向纺纱、织布、服装等方向迈进,改变棉花加工企业半年生产半年闲的浪费状况,实现棉花产业的最大收益。
(四)以发展棉花行业协会为主要形式,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棉花产业基础。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我县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棉花加工企业规模过小的小农经济模式,应积极创办棉花专业合作社,组建棉花行业协会,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把棉农组织起来,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作技术、同步管理,并逐步形成集中连片种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棉花质量,为推进棉花规模化生产提供必要条件,逐步改变棉花生产的落后状态。
第三篇:乡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1、农业科技含量还不够高,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治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海捕业形势还较为严峻;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由于受XX至黄埠公路的制约,招商引资成效不大,离实现农村工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旅游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发展。
4、缺乏财源税源,资金紧缺,一些项目建设受到影响。[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一)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突出养殖主导地位,努力建设“养殖强镇”。重点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启动元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力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我镇水产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充分利用台地、荒地等资源,加强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经济林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新渠道。要调整渔业结构,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渔村的脱贫致富步伐。
(二)加大工业开发力度,壮大全镇经济总量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开发的突破口来抓,以海丰港平战码头的建设和XX至黄埠公路的修通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走出去,请进来”,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特别要继续抓好“回归工程”,下功夫把在外地办厂的XX老板引回来、拉回来,鼓励他们在XX投资置业。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筑巢引凤”工作,配套完善工业区,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要积极实施“旅游驱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驱动我镇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鼓励客商前来我镇开发旅游资源和兴建旅游设施、兴办旅游企业,重点开发好南方澳渡假村、海水天然浴场和拉大网等旅游项目,逐步建成融海景、美食、娱乐于一体的整套滨海消闲避署圣地,达到有海景可观,有海水可浴,有海味可偿,形成具有XX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以旅游开发带旺带热饮食、商贸、运输等第三产业,促进我镇经济大发展。
(四)利用民资民力,下大力气发展民营经济
要毫不动摇鼓励、扶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一个“放”字,即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打破“主、辅”的界限,不看比例看效益,不看成份看贡献,不看规模看发展。在发展路子上,要突出一个“宽”字,即拓宽经营对象,拓宽经营范围,拓宽经营领域,不限行业和比例,做到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旅游、运输、服务等业全面抓。在发展环境上,要突出一个“优”字,即优化氛围,优化条件,优化服务,优化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创办更多的民营企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方面,要千方百计修通XX至黄埠公路、南香至鹅埠公路和青山仔公路,同时加快各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港口方面,力争将XX渔港列入全国渔港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渔港建设,增强渔港载体功能;加快海丰港建设,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二类口岸。市政方面,要设法上马自来水改造工作,让群众饮上洁净、卫生的“放心水”;争取上马3.5万伏输变电站,改变我镇电力不足的落后状况;同时,要增加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抓好对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争取上马XX堤围建设工程。
(六)加大财税管理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开源节流,量入而出”的聚财理财原则,千方百计挖掘财源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要着力在培植财政财源上下功夫,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稳妥做好费改税的开征及准备工作。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堵塞各种漏洞,坚持依法征收原则,把该收的资金坚决收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上马造血型的发展项目,拓宽收入渠道,增强财政支配能力。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支出,切实把好资金投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第四篇:畜产品加工实施产业方案
德牧医综„2011‟17号
关于推进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跨越发展的
实
施
方
案
(2011年4月16日)
为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幸福德州建设,依据《德州市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3)》和《德州市推进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跨越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三年,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提出的“继承创新、务实求进、跨越发展”主基调,突出做大做强存量、招商膨胀增量,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加大
—1—
投入为依托,以补齐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跨越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目前,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企业共183家。其中畜产品加工企业129家,饲料加工企业54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78.37亿元。其中畜产品134.84亿元,饲料加工43.53亿元。今后三年奋斗目标是:
2011年,新增投入2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畜产品加工新增投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增长52%。饲料加工新增投入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65.3亿元,增长50%。
2012年,新增投入3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7.3亿元,增长51%。其中畜产品加工新增投入36.4亿元,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309.3亿元,增长52%;饲料加工新增投入9000万元,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增长50%。
2013年,新增投入5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11.4亿元,增长50%。其中畜产品加工新增投入53.8亿元,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464.4亿元,增长50%;饲料加工新增投入13500万元,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增长50%。
三、发展方向
肉类加工:以猪、牛、羊、禽类加工为主,鲜肉类重点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2—
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禽蛋加工,重点推行分级、灭菌、包装、冷藏等生产工艺;改进皮蛋、咸蛋、卤蛋等传统蛋类加工工艺;开发蛋粉、分离蛋、冰蛋、湿蛋和液蛋等蛋制品。奶类加工,重点发展液态奶、保鲜奶、无菌奶及各种酸奶饮料;开发酸奶、奶粉、奶酪、黄油及富含钙、锌、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奶制品和免疫牛奶、功能性奶等。饲料工业,针对本地市场,主要生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开发和使用环保绿色饲料添加剂。主攻方向为:
畜产品加工产业,三年分别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4亿元、36.4亿元和53.8亿元。
以宁津、临邑、德州经济开发区等县市区为重点,围绕现有生猪加工企业,延长生猪精深加工产业链,着力发展高温肉制品、调理制品、鲜冻分割肉等;同时,加快在齐河、平原、夏津、武城和乐陵、庆云两个区域内引进或建设生猪加工项目。
以禹城、乐陵、宁津、齐河、陵县等县市区为重点,围绕现有牛羊肉加工企业,延长牛羊肉精深加工产业链,突出现有企业扩张、产品档次提升,着力扩大日本和牛、鲁西黄牛、德州黑驴、波尔山羊精深加工规模;同时,加快在夏津、武城、德城区域内引进或建设牛羊肉加工项目。
以德城、禹城、临邑、平原、庆云等县市区为重点,围绕现有禽肉、蛋品加工企业,扩大禽肉、蛋品精深加工产业规模,着
—3—
力增强德州扒鸡、鸭制品、蛋制品的加工能力;同时,加快在齐河、宁津、武城、夏津区域内引进或建设禽肉、蛋品加工项目。
以禹城、临邑、德州经济开发区等县市区为重点,采取现有企业扩张、招商引资方式,扩大乳品产业规模,引导光明乳业、东君乳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在齐河、武城、夏津区域内引进或建设乳品加工项目。
饲料加工产业,三年分别新增固定资产投入6000万元、9000万元和13500万元。以经济开发区、临邑、德城区、平原、庆云、陵县等县市区为重点,采取扩大产能、科技研发和拓展市场等手段,引导六和、宇星、新杨、大北农、天恩、大蔡等饲料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在齐河、夏津、武城等引进或建设饲料生产项目。
四、主要措施
(一)保障优质原料有效供应。一是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大力发展生猪和家禽养殖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饲料秸秆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德州驴和肉兔等食草家畜。到2013年,建成620万头生猪、85万头肉牛、13万头奶牛和3亿只家禽生产基地,肉、蛋、奶、饲料产量分别达到65万吨、35万吨、50万吨和200万吨,全部满足我市龙头企业原料需求。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实施品质畜牧业“双百”工程,每年新增和提升标准化养殖场(区)200个,到2013年达到600个以上;同时,加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发展无公害、绿—4—
色和有机畜产品。到2013年全市“三品”畜产品达到300个以上,全面提升我市畜产品质量。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建设自备养殖基地,加快畜牧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密切联系,确保加工原料优质安全和有效供给。
(二)加快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一是引导现有部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解决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的问题。二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基地,加快自建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分三年实施并逐步达产。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项目和金融资本,壮大和完善我市畜产品加工体系。到2013年畜产品(饲料)加工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四是强化对企业的指导服务,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鼓励扶持的相关发展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推动效力。
(三)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装备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加快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提高我市畜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服务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我市现有品牌基础上,积极争创国际、国内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
(四)加大畜产品监督管理力度。一是加强产品卫生安全监管。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加快推进
—5—
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实现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三是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严把产品加工入口关。四是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剂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严打制售假劣产品违法行为。
(五)大力开拓国内外畜产品市场。一是立足当地及周边地市,提供鲜活产品、简单加工产品及初级加工产品。二是大力开拓京津济、苏沪浙等大中城市市场,提供初级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三是瞄准国际市场,提供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深入国际竞争。
(六)加强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畜牧兽医局成立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也应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共同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坚持季调度和通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度,总结推广典型,分析问题原因,提出任务措施。三是强化跟踪服务。加强对企业扩张、重大招商引资等项目的指导服务,随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健全完善行业协会。今年上半年,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肉类加工、禽蛋加工、乳制品加工和饲料加工行业协会,打造行业平台,强化行业管理、企业自律,促进交流合作。
—6—
附:
1、德州市2011年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新增投入和销售收入目标
2、德州市2011年已确定畜产品(饲料)加工重点建设项目
主题词:畜产品 加工产业 方案
德州市畜牧兽医局办公室 2011年4月16日印发
—7—
第五篇: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原州区苗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原州区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 苗木培育 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苗木市场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苗木收入已经成为各地农民增收的另一个增长点,部分市县甚至将苗木产业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XXX水热条件较好的县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XXX现有苗木专业合作社等苗木培育企业近30家,苗木培育面积达到了20000余亩,育苗品种主要以漳河柳、垂柳、樟子松、油松、云杉等树种为主,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苗木培育产业的不断发展,苗木培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XXX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苗圃病虫鼠害危害严重(1)苗木病虫鼠害呈区域化蔓延
XX自然环境多样,北部川区属黄土丘陵区,土质以湘黄土为主,采用机井灌溉,主要分布在XXXX等乡镇机井灌溉区,栽植树种以阔叶乔木为主,主要有垂柳、漳河柳、河北杨、新疆杨等树种,杨树天牛危害较为严重,商品苗虫包较多,质量不高;河北杨、垂柳、漳河柳等树种苗圃地病害严重,腐烂病蔓延,造成苗木大面积死亡干枯,损失较为严重。南部开城、张易等乡镇属六盘山土石质山区,土质为山地灰褐土,主要靠水库及河流水灌溉,栽植树种以云杉、油松、樟子松等为主,鼢鼠危害极其严重。
(2)认识不高,防治手段单一,效果差。
由于文化水平、专业类别及投资水平层次不齐,苗圃地病虫害的防治的认识程度较低。苗圃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化学防治,而且大多是在苗木发生虫害、病害以后采取防治措施,效果差,加之不能群防 1 群治,往往防治徒劳无功,造成苗木死亡,生长量下降,鼠害防治主要采取人工捕打,费工效果不佳。1.2树种结构不合理,跟风较为严重(1)苗木培育缺乏长远规划
苗木培育品种是市场需求的直接反映,近年来,苗木培育种类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价格高、需求量大时,该品种的培育面积就相对较大,甚至出现了跟风培育现象。苗木滞销时,群众培育该树种的积极性随之降低。
(2)培育树种单一,苗木种类不多
经过多年的培育,原州区培育的苗木种类30余种,河北杨、新疆杨、垂柳、漳河柳、油松、云杉、樟子松、山桃、山杏等大面积分散培育,占总培育面积的80%以上;花灌木有连翘、丁香、榆叶梅、黄刺玫等,花灌木和部分彩叶树种主要集中在个别苗木培育企业苗圃中,培育面积较小,还未达到一定规模。近些年原州区道路和城市绿化设计的大部分花灌木和彩叶树种,均为从外省市和周边县区调入。
(3)规格层级不齐,优质壮苗较少
原州区大面积培育苗木从2010年前后开始,至今虽然经过了近5年时间,但由于受经营管理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大规格苗木较少,优质壮苗数量有限;针叶树云杉、油松培育时间早,受市场需求量影响,大规格优质苗木现已成为缺货,中规格苗木相对较多。
1.3苗木产业化程度偏低
苗木生产的产业化是苗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XXX苗木合作社发展较快,为该区域苗木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育苗种类单一,加之政策扶持力度薄弱,合作社发展缺乏保障。国有林场近年来也一直探索发展苗木产业,但由于国有苗圃面积小,林场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苗圃基础设施条件差,苗木培育也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优势。
1.4苗木销售市场问题诸多
(1)供需矛盾突出,衔接不畅。一方面,大规格和优质壮苗供不应求,造成造林绿化苗木大量外调解决,成本较高,适应性不强,还易带入一些有害生物;另一方面,常规绿化树种如漳河柳、新疆杨生产过剩,价格连年下降,影响了苗木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苗木市场稳定发展。
(2)外调苗木所占比重较大,一方面由于造林资金短缺,规划设计的苗木价格较低,本地苗木销售价格高;另一方面,规划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当地苗木生产情况,出现设计的树种无法在本区域调运。
(3)恶性竞标现象严重,行业监管不力。近年来,苗木市场竞争日趋激励,企业参与政府苗木采购的积极性提高,为得到一定业绩、提升竞争实力,个别企业不惜低于成本价中标,扰乱了苗木市场价格,加之行业监管跟不上,苗木市场较为混乱。
2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
2.1加强苗圃地病虫鼠害综合防控,降低病虫害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引导和扶持苗木生产者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和联防联治机制。
(2)各地检疫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监督苗木生产组织做好危险性植物病虫害种子、种苗的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和蔓延,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3)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改善田间生态系统,创造适宜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提高苗木品质。一是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无病虫害的种子种苗。二是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布局育苗品种,科学配置密度,并做好苗圃杂草、枯枝 3 落叶的清理工作,防止病虫害传播。三是尽量采用声、光、热、气味等物理因子或机械作用及器具防治有害生物。四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2.2合理布局苗木种类,因地制宜,长远规划,提高苗木质量。(1)针对我区气候和土壤水文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苗木种类,在北部川区以发展阔叶乔木为主,尤其是彩叶树种,并引导苗木生产者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以培养常规用苗为主,适度培育大规格、高品质苗木。在适宜培育云杉、油松的区域,大力发展针叶树育苗,在土层较薄或者不利于带土球的地区培育营养钵大规格苗木。有设施培育条件的企业和苗木生产者,大力培育花卉类、地被类园林植物。
(2)引导苗木生产者转变思路,不断提高苗木质量。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合理布局品种、科学配置密度、合理施肥灌水等措施,提高苗木规格和质量。
2.3加快苗木产业化发展
(1)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城镇绿化美化总体规划,有目的的培育适合我区的林木良种,促进我区苗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坚持科技创新,把提高苗木质量作为关键环节。一方面,通过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科技先进成果转化应用等措施,提高苗木培育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以林木种苗质量标准体系为依据,尽快推行苗木生产企业质量认证制度。
(3)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在具备苗木培育条件的林场,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注入等措施大力发展国有苗圃,增强我区苗木竞争实力,带动周边和本区苗木产业的发展。
(4)鼓励各地成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的苗木协会或社会团体,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同时按照全国苗木网络建设的统 4 一标准和要求,加强苗木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苗木产供求的信息共享。借鉴泾源县经验,建立苗木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为苗木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参考文献:
[1] 《我国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韩 嵩等(《林业调查规划》2OO6.Jun.31(3):126 —128);[2] 《原州区苗圃地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吴占军(《宁夏农林科技》2013年第7期P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