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6:4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发展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发展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

第一篇:加快发展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

加快发展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

随着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各级政府也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笔者在全面分析我市各乡镇生产资源现状的同时,结合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乃依木•亚森市长对下半年农业工作的要求,特结合我市农业种植结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全面加快农村建设发展步伐。到“十一五”末,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1.7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但据市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4.1%,远低于目标任务,因此不论是今年还是“十一五”时期,进一步调整我市农业种植业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各级政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把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资金安排、政策导向、各部门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凡有农业的区县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城市大市场,围绕城市做文章,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转化,种植业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林果、花卉和优质饲草。

设施农业既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又是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获得农业高效的重要途径。山东、陕西、河北等省区的经验已充分证明这是一条增加农民收入,获取农业高效的成功之路。

一、发展设施农业和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必要性

1、国内设施蔬菜面积发展迅猛。据统计,全世界塑膜温室大棚面积近6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地中海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和西班牙等。我国设施蔬菜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0.72万公顷发展到2000年的3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从300公顷发展到20万公顷。设施蔬菜种植已成为蔬菜种植的主要方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重要途径。

2、市场需求从大宗蔬菜转向多样化、特需化、反季节、超时令蔬菜。人民的消费需求转向多元化、高档化、营养化和无公害化。这些蔬菜的生产仅靠露地和自然气候条件是无法进行的,必须采用设施栽培。据统计,我国人均反季节、超时令蔬菜消费量从1980年0.2公斤,1997年33公斤发展到2001年40公斤,近几年达到50公斤。总需求量6500万吨,需要设施种植面积130万公顷(1950万亩),目前我国设施蔬菜面积仅40多万公顷,同比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3、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对高档、反季节蔬菜需求增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收入不断增加,对蔬菜需求发生变化,全国人均蔬菜消费量在1997年就达到260公斤,已近饱和。大宗蔬菜的种植面积已不能再增加。而反季节、超时令、高档稀特菜的需求却不断增加。要满足广大群众消费需求,必须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

4、我市周边地州露地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劳动力、土地、气候等方面占有优势,并且从零星种植转向集中化、规模化连片种植,对市场冲击很大,因此常规露地蔬菜数量过大,价格急剧下降。我市郊区生产必须充分利用距市场近,信息灵、技术水平高的优势发展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乌鲁木齐县2005年底共有保护地蔬菜面积2.16万亩,其中温室、大棚仅6170亩,北郊秋延晚蔬菜面积1万亩,南郊夏秋反季节蔬菜1万亩。全县蔬菜总产量24.4万吨,商品菜21.7万吨,设施蔬菜面积占蔬菜总面积22.7%,其中温室大棚面积仅占6.5%。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

1、设施结构不合理。节能日光温室是我国独创的,其栽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日光温室结构不断优化,采光保温性能日益提高。但我市目前有70%的蔬菜温室处于第一代,未进行改造,存在结构不规范,高度低,跨度小,采光保温性不好等问题,冬季低温阴雨天易发生低温冷害。秋延晚不长,春提前干旱,未能充分发挥温室的效益。

2、温室蔬菜种植模式单一,品种种类少。60%-70%的温室以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为主,根菜、叶菜种植少,稀特菜、野菜更少。上市期集中,价格低,也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3、日光温室利用率低。不少地区一年仅冬春季种植一季,半年空闲,土地利用率低,亩产仅5-7吨,效益不高。

4、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一是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上市期集中,销售价格下降,一般下降20%,有些品种下降50%,二是农资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近一倍,临时工工资从每天15元上升到30元。使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三是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慢,消费水平不高,导致价格难以上升;四是生产者信息不灵。在品种上市期,质量上未能适应市场需求,价格难以提高。

5、夏秋反季节蔬菜面积小,种类少。未形成规模。夏秋反季节蔬菜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在规划布局上未形成按种类分区集中种植的基地,而以农户分散零星种植为主。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配套等方面明显滞后。

6、蔬菜产品安全性有待加强。消费者对蔬菜营养安全性更加关注。在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中,对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更高,要进一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留量,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三、发展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

1、加快南山地区原有温室的改造和建设。

南郊温室绝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实力限制,所建温室结构不合理,高度低,仰角小,采光保温性差,耗煤量大,蔬菜的产量、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南郊地区宜发展冬用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或仅需少量加温就可生长黄瓜、西葫芦等喜温蔬菜。各乡镇可采用统一规划、集中改造的形式,由农民自愿出资和政府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在改造前由农业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设计、论证,尽可能优化结构,降低造价。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改造完现有温室,并新建2000座新型节能型日光温室。

2、加快北郊地区春(秋)用型日光温室建设。

应逐步淘汰现有竹竿塑料中小棚,由各乡村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一批春(秋)用型日光温室,提高经济效益。准用性日光温室主要用于春提前、秋延晚,两季蔬菜生产,温室结构可以简化,造价可适当降低。减少北郊地区夏季正常季节露地蔬菜面积,扩大春提前,秋延晚蔬菜种植面积,适应市场淡季的需求,利用季节差价提高经济效益。

3、加大农技示范推广力度,增加温室大棚蔬菜的多样性。

(1)大力引进蔬菜新品种,增加稀特蔬菜如荷兰豆、西芹、茼蒿、空心菜、苋菜、菜心、水果黄瓜、香椿、黄芽菜、芥兰、芦笋等品种。适当增加面积,调整播种期,周年供应市场,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特需。(2)提倡温室野菜人工栽培。引进并推广大叶荠菜、鱼腥草、菊花脑、马兰头、香椿、苣荬菜等野菜,在温室常年种植,供应宾馆、酒店及高收入人群。(3)在温室内推广新技术提高温室效能。引进推广蔬菜幼苗嫁接、平衡施肥、二氧化碳施肥、膜下灌、沼气综合利用、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新技术。

4、搞好日光温室周年生产,进行一年多茬种植,提高温室利用率。一是通过示范总结

出适合南北郊地区周年生产的多个栽培模式(5-6个),供菜农选用,提高温室利用率,实现一年多茬生产,提高温室全年的蔬菜总产量,并且使各茬的蔬菜上市期处于市场断档、缺菜、价高期;二是在温室内实施果菜和速生叶菜间套作,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发展立体种植。如温室后沿靠近走道处间作菜豆、荷兰豆,温室前沿低温区间作油菜、生菜等耐低温蔬菜等。

5、积极探索中国式蔬菜无公害生产模式。蔬菜产品的无公害化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人们对身体健康关心的必然,在温室生产中必须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在保证大气、水源、土壤无污染的环境下,重点要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技推广站在加强宣传、严格检测的同时,要加强与蔬菜生产基地所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协调,通过行政措施确保无公害蔬菜基地内菜农遵守化肥、农药使用的有关规定,保证基地内蔬菜产品达到无公害产品的标准,以保护好基地产品的品牌信誉。

6、充分利用南北郊气候特点,扩大反季节蔬菜基地。用3-5年时间在南郊水西沟镇、板房沟乡、永丰乡建立2万亩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以露地为主,适当发展塑料大棚,以延长反季节蔬菜上市时间。各乡镇应选择土地条件好,水源有保证的地块,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基地,保证每种蔬菜有一定的商品量。同时三乡镇应适当分工,在种植的品种上应有差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农技部门要与当地政府充分协调合作,分别规划出当地适宜发展的蔬菜种类和面积,制定出主要蔬菜品种的规范化种植模式和规程,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保证产量和质量,在基地中培育和发展收购、加工龙头企业,组织农民行业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确保产品销售有市场,有合理价格,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种植的积极性。

北郊地区原有的传统露地蔬菜种植面临周边地区和兵团农场蔬菜面积扩大的竞争,价格下降,效益减少,因此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露地蔬菜面积,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可采用多种形式错开市场集中上市期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包括春提前,秋延后的温室生产;朔料大棚的果菜、叶菜秋延后生产;露地晚播黄瓜、菜豆、叶菜生产及毛豆水生蔬菜、四季香葱、甜玉米等种植。在3-5年内发展各种形式反季节蔬菜1.5-2万亩,发展稀特菜花色品种20-30个,形成北郊反季节蔬菜基地3-4个。

第二篇: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总结

《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培训总结

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养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知识分子,达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我校以兴隆县大河南村成功发展蔬菜栽培为典型,借助兴隆县优越的地理位置(邻京、津、承)和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以2006级农技推广专业学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及时为他们开设《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向学员推广高效、优质、生态、环保型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力求为当地培养一批能从事专业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蔬菜栽培技术人员。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立足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思路。

兴隆县位于承德市南部,京承、津承、兴唐公路交汇于此,县城距北京市区142公里,距天津市区176公里、距唐山市区145公里、距承德市区140公里,是四城市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而且这里平均海拔600米,气候凉爽、湿润,夏季平均气温比京津地区低8~10℃;兴隆的水质甘甜、清凉、无污染,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蔬菜栽培。因此,充分应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我地的立体气候条件生产反季节蔬菜,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反季节蔬菜价格高、销路好,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兴隆县大河南村已于2006年成功发展50亩蔬菜栽培示范基地,亩收入达万无,不但解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菜蓝子,而且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校瞄准市场需求,整合教学资源,调

整教学思路,在大河南村现有的露天蔬菜栽培的基础上,及时开设《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向农民朋友推广高效、优质、生态、环保型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

二、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我校加大宣传力度,突破传统模式,重视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手段,挑选有经验的教师认真备课,在内容上力求做到新颖、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任课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展特色教学,依据教学的内容、学员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尽量站在学员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精心设计,从着力启发学员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员进入“角色”,力求调动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人实事,与当地实际情况及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将抽象、笼统的蔬菜知识通过大量图片、数字、实例完整形象地展示出来,并在现场为学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谋划发展思路。课后,任课教师为大家播放了几种适合当地生产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光盘,并带领学员一起参观了大河南村蔬菜栽培示范基地,学员们积极踊跃地向他们咨询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培训,让学员充分了当前市场需求,认识了反季节蔬菜栽培的市场前景,丰富了他们的课外实践知识,为当地培养了一批能从事专业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蔬菜栽培技术人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兴隆县农广校2007年12月25日

第三篇:加快发展设施蔬菜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设施蔬菜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加入时间:2011/2/22点击次数:40

2------------------

○ 省农委副巡视员陈文浩

根据张宝顺书记来省农委调研时的要求,近期,省农委组成调研组,先后到宿州、滁州、合肥、芜湖及江苏南京、镇江等地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国设施蔬菜基本情况

(一)生产现状

2008年,全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666.8万亩,产量2.47亿吨,总产值6769.71亿元,净产值5248.98亿元。设施蔬菜用22%的播种面积,创造了36.84%的产量、63.1%的产值。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10154元,比露地生产高出3~5倍,投入产出达到1:4.45。全国设施蔬菜产业呈明显的优势区域集中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及黄淮地区,约占全国的57.2%;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占全国的19.8%。

(二)各地发展设施蔬菜的经验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亲自过问设施农业。分管副省长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设施农业工作,调研、解决相关问题。2009年,江苏省蔬菜播种面积2280万亩,总产量4500万吨,总产值510亿元,出口创汇5.5亿美元。其中,设施蔬菜占全省蔬菜面积的24%。辽宁省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到全省县域经济重要内容之中,今后3年每年建设80万亩设施农业,整合12亿元财政资金进行扶持。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对年亩均纯收益高于2000元的高效设施农业实行以奖代补,每年投入省补资金达到5亿多元。2010年,该省共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0亿元,用于设施农业项目以奖代补,其中用于设施蔬菜的奖补为5亿元。南京市每年对省里补助的设施蔬菜项目,配套安排2600多万元。山西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用于设施蔬菜生产补助。辽宁省对新建的日光温室,每50亩补贴10万元,对每个新建的蔬菜育苗中心补贴100万元,另安排1350万元用于设施蔬菜小区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四川省今年安排1.2亿元支持蔬菜等设施园艺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加速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南京、无锡、苏州等市也制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辽宁省将设施蔬菜列入农民增收7大工程,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将设施蔬菜生产中配套的自动卷帘机、小型旋耕机、太阳能杀虫灯等列入农机补贴项目。浙江省将设施蔬菜小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山西省启动设施蔬菜建设富民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对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当年新增2000亩以上的前20个县进行奖补,对新建日光温室农户贷款实行一年期贴息,省直涉农部门也调整资金投向,支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四是多部门重点推进。辽宁省、陕西省在设施蔬菜园区建设中,形成了由农业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交通部门负责园区干道与公路的连接道路建设,水利部门负责园区的水利设施建设,电力部门负责园区的配电设施建设,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多部门共推进格局。江西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利等涉农资金共同支持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

二、我省设施蔬菜生产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76万亩,产量668万吨,产值140亿元,农民收入中有310元来自于设施蔬菜产业。一些重点地区设施蔬菜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额在1000元以上。我省设施蔬菜生产主要分布在沿淮淮北、江淮和沿江地区,以及城市郊区。我省设施蔬菜面积处于全国第六位(2008年统计),面积占全国的4.13%,产量占全国的2.7%,产值占全国的2.1%,平均单产2420公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亩均效益5070元,为全国平均的50%。设施蔬菜规模小、单产低、效益不高,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量少、分布散。设施蔬菜比重较低,规模不大,缺乏统筹规划,生产单元小,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布局不合理,面积小,不集中,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品牌难以形成,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二是生产设施档次低,配套差。设施蔬菜棚体建造不规范,简易设施比例大,基地内水、电、路、沟渠设施较差,不配套、不完善,排灌能力差,抵御风雪、冷害冻害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三是单产低,相对效益差。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了解少,应用不及时,且应用转化比例小,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单产不高,农户收入不稳定。

四是生产盲目性大。市场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薄弱,生产盲目性大,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卖菜难”情况时有发生。

(三)原因分析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蔬菜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但资金投入量也大。大棚每亩建造成本在1万元以上,日光温室每亩建造成本更在4万元以上,高的甚至达到7~8万元。我省绝大多数农户经济基础较差,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各级财政对蔬菜产业投入较少,缺乏发展设施蔬菜的专项资金。面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生产农户贷款非常困难,设施蔬菜发

展速度受限。

二是技术服务薄弱。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较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要复杂得多,而基层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奇缺,一些县区甚至根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农民难以得到技术指导和培训,农民的畏难思想较普遍,影响设施蔬菜的发展。如滁州市3个区原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11人,现仅剩1人从事本行业工作。庐江县30多万亩蔬菜,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仅一名蔬菜技术员。

三是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省设施蔬菜生产主要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快,设施蔬菜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难以开展。

(四)我省发展设施蔬菜的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我省全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适于多种蔬菜种植。特别是在冬季设施栽培季节,我省气温、日照均比北方地区高和长。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我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在中国发展战略重心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江近海的区位优势。以省会合肥市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周边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大中城市散布,城乡人口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加上道路密集,交通便利,陆上车程不超过10个小时,蔬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三是劳动力资源充足。设施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省农村劳动力相对较充足,可以满足蔬菜生产的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同时,我省劳动力成本不高,设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

三、发展设施蔬菜的重要意义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具有节水、节地、节能、高产、高效等特点,对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一是发展设施蔬菜可以保障蔬菜的常年供应。随着设施蔬菜配套生产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降低自然气候的影响,使得蔬菜的常年均衡生产供应水平大大提高,实现了淡季不淡,季节价差明显缩小,满足了市场日益增长的反季节蔬菜的需求。

二是设施蔬菜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据测算,每个劳动力可经营1~1.5亩设施蔬菜生产,按全省500万亩设施蔬菜计算,仅设施蔬菜生产一项即可吸纳劳动力500~750万人。加上搭建设施、集约化育苗、集中采摘、经营运输等需要大量的人工,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设施蔬菜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设施蔬菜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用中小弓棚生产蔬菜每亩年收入在6000-8000元,大棚蔬菜每亩年收入在1万至2万元,日光温室每亩年收入可达3至6万元左右。亳州市有日光温室每亩年收入超5万元的典型,和县有设施蔬菜每亩年收入超10万元的典型。与种植粮食相对比,单位面积设施蔬菜的收益是粮食收益的5-10倍。南京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市蔬菜面积26.7%,产值却占到蔬菜总产值的54.05%。

四是发展设施蔬菜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发展设施蔬菜,可有效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与装备在农业上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种子、农用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带动棚架、卷帘机、专用肥、种苗(菌种)、净菜加工配送中心、市场建设、贮藏保鲜冷库等建设,带动市场营销、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延长蔬菜产业链条,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十二五”我省设施蔬菜发展的主要目标、对策及建议

(一)主要目标

以蔬菜、食用菌等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集生产、科研、加工、出口功能于一体的设施蔬菜产品高效综合生产园区,到2015年末,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500万亩。打造一批设施瓜菜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设施蔬菜基地。到2015年,在皖北、沿淮沿江蔬菜主产区、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新增规模化设施蔬菜基地220万亩以上。细化分解地区和目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推进措施,确保每年新增设施蔬菜不少于50万亩。

(二)对策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沿淮、淮北及皖东地区,利用冬、春季光照条件较好的优势,以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江淮之间、沿江地区,要适应气温高、阴雨天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以发展大中小棚为主。规划布局上,重点围绕华东市场周年均衡供应,实现设施蔬菜多样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多乡一业”,发展区域化块状经济产业带。

二是强化标准,科学管理。加快推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标准化设施和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加速优质、专用、抗逆、高产蔬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良种扩繁。鼓励开发、推广生物农药、新型农膜、生物肥料,以及高效施药、施肥新机械。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棚室综合环境调整技术,多样化高效益模式化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开发果蔬、花卉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保鲜)技术设备,加快简便、经济、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围绕做大做强设施蔬菜高效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配套工程。按照科学定位、产业聚集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加快产品品牌培育,打造一批省内、国内名牌产品,加强与大型国际国内商业连锁集团的贸易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种殖大户、购销大户、农村能人、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牵头领办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工商资本通过租赁的方式,在规划区域内,开展规模设施蔬菜的生产经营。围绕设施蔬菜优势产品,组织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大户和技术研究、推广等部门,组建行业协会,对内搞好行业自律,对外全力开拓市场,提高设施蔬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是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建立设施蔬菜专家组,参与制定发展规划,研发和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制(修)订完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适合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的名特优新品种与特色种植模式。把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作为农技推广体系重要内容,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抓手,安排专项资金,抓好市、县(区)、乡(镇)农业技术干部和专业大户、农民创业带头人技术培训,使主产区每村、每个协会至少有一名经过培训的设施蔬菜农民技术员。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技术下乡,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指导,建设一批示范片,以点带面,促进设施蔬菜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2010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菜篮子”工作。近期,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要求各地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发展设施蔬菜是稳定蔬菜长效供给机制、保障蔬菜价格基本稳定的有效措施,也是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省市财政、发展改革委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并逐年增加。加强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在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出口农产品基地、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项目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支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我省设施蔬菜产业。

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副食品价调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确保能及时足额征收,专户规范管理,其中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要全部用于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设施蔬菜开发的比重。

三是贷款优惠。以合作经济组织或基层乡镇向银行担保,或以设施为抵押,对农户利息进行优惠。以政府财政提供农贷风险补偿金为支撑,构建由农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财政组成的联合放贷机制。对一定规模的设施蔬菜基地贷款实行财政补贴。

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将设施蔬菜小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给予重点支持。将设施蔬菜列入政策性保险范围,由政府给予保费补贴。鼓励保险公司完善设施蔬菜保险产品,积极引导菜农投保。对流转一定规模以上土地发展设施农业的,按面积给予一定的奖补。将发展设施蔬菜的小型农业机械及配套设施列入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比例。

五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在基层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时,统筹考虑在各设施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建立蔬菜生产技术服务机构,配备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的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

第四篇:设施蔬菜基本情况

池河现代农业示范园

石泉县嘉晟农业高科有限公司下属秦禾苑无公害蔬菜基地位于石泉县池河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011年园区已建大棚382亩,其中已建日光温室8个8000平方米,全钢骨架双层双膜拱棚369个196896平方米,露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48891.6平方米,在建大棚15亩,其中叶菜类蔬菜占地46.5亩,根菜类占地30.7亩,豆类占地46.9亩,茄果类占地81.4亩,薯芋类占地71.3亩,葱蒜类占地54.6亩,瓜类占地50.6亩。

本园区年均销售无公害蔬菜535吨,实现总产值达213万元。其中叶菜类蔬菜年亩产值0.9万元,根菜类年亩产值1.2万元,豆类年亩产值1.3万元,茄果类年亩产值1.5万元,薯芋类年亩产值1.3万元,葱蒜类年亩产值1.1万元,瓜类占地年亩产值1.6万元。

同时辐射池河镇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中池乡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主要包括池河镇五爱村、谭家湾村、新棉村、双红村以及中池乡五坪村、中心村、裕民村,共7个村38个组,由于辐射区域建设基础好,设施蔬菜标准和设施蔬菜技术水平较高,设施蔬菜基地建成后人均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种植农户人均收入提高一倍。

第五篇:浅谈反季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我县发展反季节蔬菜的资源优势与有利条件

⒈气候条件优越。周宁地理位置是东经°′~′,北纬°′~°′,东西跨度多公里,南北跨度公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山地季风气候区,县城海拔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雾重、雨多,相对湿度大,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年平均温度℃,月平均气温℃~月极高温度℃月平均气温℃,月极低气温-℃年平均日照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年平均相对湿度,无霜期天,具有发展夏秋季反季节蔬菜的独特气候优势。

⒉耕地资源充足。全县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单季稻面积万亩,双季稻面积万亩,其他万亩。地形特征:米以下地区占,~米地区占,~米地区占,米以下占。特别是米以上的狮浦盆地、六浦洋及礼门洋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四周低山环绕,无污染源,是发展反季节蔬菜得天独厚的好场所。

⒊交通比较便利。省道线贯穿七步、狮城、浦源、泗桥四个乡镇,县城距福州公里,距宁德公里,距闽东沿海国道公里(福安罗江),交通方便。

⒋蔬菜品种丰富。我县农民栽培蔬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农业科技园区引进蔬菜新品种个,年超大集团又引进了多个蔬菜品种,经试验、示范,选出了台湾庆农花椰菜、喜美花椰菜、小林白菜、小林包菜、西芹菜、玫茄号等多个适宜我县栽培的蔬菜品种,为今后发展反季节蔬菜选择主栽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⒌栽培经验丰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大部分菜农创造积累了适时种植、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随着高优农业和科技信息的开发,不断地引进良种、新技术、新成果,逐步形成了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为主体的生产技术机构,指导辐射全县,并以李墩、狮城、浦源三个直控示范片,采取露地、大棚、地膜等不同方式的栽培技术,引导群众生产,为发展区域化集约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产品奠定了基础。

二、生产现状

周宁县目前反季节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主要以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和专业户为主,不仅缓解了本县城乡人民吃菜靠外调的问题,而且成为部分乡村繁荣经济和农户致富的生产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反季节蔬菜播种面积近亩,主要分布在七步、李墩、狮城、浦源四个镇,种植面积百亩以上连片的有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和城东菜农专业户,单一品种百亩以上面积的是超大集团在李墩、坂头、端源建立的三个点。

三、存在问题、思想观念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农民群众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市场经济观念淡薄,普遍缺乏调整意识,或对调整不知所措,在消极等待观望。

⒉农业生产水平低。在生产布局上各自为政,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品种多样化,缺乏主导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品打不到外地市场,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少。

⒊基础设施薄弱。排灌系统不畅,抵御突发性洪、涝和干旱能力差,机耕道路不够健全,机械化耕作少,病虫测报设备不健全。

⒋销售网络不健全。目前我们在外地没有固定的销售点,蔬菜营销队伍不健全,市场体系滞后,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影响了规模生产。

⒌缺乏蔬菜加工企业。全县目前除了“菜根香”一个小加工企业外(时产时停),再没有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此,淡旺季产品调节能力薄弱,净菜生产尚属空白。

四、发展对策

⒈加强领导。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县政府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规划、服务、政策扶持等手段,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推动我县资源要素与外地资源要素的有效结合,促进反季节蔬菜的发展。组织开拓市场,培育高山特色蔬菜品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尽快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公司、农户唱戏”。

⒉建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品种。围绕周宁县主导农产品来建设,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搞大规模建设而造成严重的浪费。二是做到合理布局。以七步、李墩、礼门、狮城、浦源、泗桥等六个乡镇的公路沿边及海拔米以上的村庄夏秋季蔬菜生产为主,咸村镇的八景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为辅。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品种,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确定本地主导产品。如礼门和浦源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夏蘑菇和夏芹菜(用蘑菇生产后的肥料种植笠年夏芹菜),七步、李墩、狮城、泗桥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花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咸村镇可以发展朝天椒,选择瓜类进行冬春季大棚生产。此外,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进行连片规模性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⒊加快培植龙头产业。立足周宁县农业区域布局和规模结构,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坚持“谁有实力、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一是积极引资兴建成品半成品加工企业,提高旺季蔬菜的消化能力,调节市场需求,拓展生产领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鼓励发展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引进外商龙头企业(公司)实行承包方式,由企业(公司)自行操作;()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企业(公司)按市场需求,实行七统一分的办法,即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指导生产,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生产过程则由农民分散进行,形成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和面向市场、综合互补、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公司农户的方式,即农户生产、公司收购加工、销售;或农户生产,公司设点代销等办法。

⒋发展订单农业。不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加工、营销客商到我县投资发展蔬菜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县内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农业干部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评鉴会等,进行市场调研,多方争取农业订单。同时,积极引导农民闯市场,大力支持农村的民间运销组织、个体运销大户的发展,优化销售软环境,积极帮助他们了解市场,找准市场。鼓励农村人员、村主干参与农副产品流通,发展状大营销队伍。

⒌加强科技服务。一是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咨询,发挥农技服务热线作用,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二是加强科技培训。以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做到各基地及重点村有—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农技师,确保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三是建立反季节蔬菜科技示范片。县乡两级建立相应的示范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以点带面,幅射周边菜农,带动全县反季节蔬菜的发展。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宣传。利用县有线电视,象山东台的“乡村季风”栏目那样,定时播放与我县相关的蔬菜系列栏目,充分利用《周宁通讯》、《农技信息》宣传相关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随时掌握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动态。五是实施良种工程。加快对优良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广泛开展外引内联,坚持现有品种改良和外地品种引进相结合,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品种试验研究与推广相结合,促进品种的改良更新。

下载加快发展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发展我市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建议(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更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菜蓝子”工程。如何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本土蔬菜供应能力,彻底解......

    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典型材料

    大胆创新转型跨越 努力建设崭新** ——**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典型材料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

    用新理念和新思路抓设施蔬菜发展

    榆树林子镇位于冀、辽、蒙交界处,总面积298平方公里,有32469人,其中农业人口31450人,有耕地48200亩,其中水浇地11590亩。~年底,全镇财政收入2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该镇工......

    领导讲话稿大力实施双十工程加快设施蔬菜发展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G708F3E5K9981B46>今年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在全县大力实施设施蔬菜“双十工程”,力争在2-3年内使全县设施蔬菜种植......

    设施蔬菜二次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设施蔬菜建设第二次调查的 情况报告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11月8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分成两个调查组,分别在郑××、裴××两位副主任带......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蔬菜产业大有可为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街、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5篇)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查,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一、发展的优势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

    用新理念和新思路抓设设施蔬菜发展

    ——对榆树林子镇日光温室大棚建设的调查与启示榆树林子镇位于冀、辽、蒙交界处,总面积298平方公里,有32469人,其中农业人口31450人,有耕地48200亩,其中水浇地11590亩。2003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