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临沧被列为了全省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四个新烟区之一后,稳固老烟区,加快新烟区建设与发展,为改善临沧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临沧市烤烟产业发展和现状
“两烟”是云南的主要支柱产业,云南烟叶是全国卷烟生产重要的优质原料,近年来,临沧市的烟叶生产,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生产规模和质量水平逐年提高,烤烟在农民、企业、财政方面的效益日见显现,烤烟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临沧市烤烟种植发展历程
临沧市的烟叶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民国年间(1937年),临沧人民就开始尝试着种植烤烟,虽然种植成功,但因种植栽培、烘烤调制等技术因素,达不到质量档次,无销路而难以推广。建国初期,相关部门多次到省内一些老烟区学习,引进种子和技术人才,试种了多个品种,但最终均因在栽培和调制烟叶等方面技术落后而失败。后来,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大量投入,使烤烟在我市一些地方逐步发展扎根。
当云南各州市大力发展“两烟”生产时,临沧市尚处于空白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烤烟生产重新被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提到了议事日程。1990年,原临沧地委、行署作出了《关于发展烟草产业的决定》,要求各县党政部门在抓好粮食生产和巩固蔗、糖、胶等支柱产业的同时,要把烤烟生产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来开发,在8县(区)15个乡镇进行了多点试种并获得了成功,当年种植面积1452亩。从此,临沧市的烤烟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后来虽经历了“控制面积、控制总量” 等国家烟叶政策调整等阶段,但到2000年,全市仍有4个县区16个乡镇79个村9253户种植31185.80亩,年产量6.512万担。
(二)临沧市烤烟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艰辛,临沧市各级各部门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不断加大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烤烟种植面积,提升烤烟产业科技含量,到目前,全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已达10431万元,建成烟水烟路工程项目2765个,配套沟渠104.65KM,水池水窖2465个,可蓄水56910M,管网983.89KM,水库坝塘7个,可蓄水184000M,受益农户2.34万户,受益面积达10.80万亩。
2007年,全市33个乡镇152个村14444户农户种植烤烟6.78万亩,产量18.37万担,平均亩产值达1359.74元,烟农交售烟叶总收入实现9223.45万元,户均种烟收入达到6385.66元。烟草系统共实现各项税收10483.80万元,其中实现烟叶税及烟叶增值税3091万元,烟草总税收已占临沧财政总收入的8%,在全市分行业上缴税收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水电和糖业,特别是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后,烟叶税作为能真正为我市地方收入实现增加的唯一税种,对稳定和增加各级财政收入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2008年,全市烤烟种植涉及7县1区31个乡镇18704户农户,种植面积9.29
33万亩、收购量26.97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60亿元左右,实现财政收入5000万元以上。
临沧的烤烟种植,经过近50年的辛勤耕耘,烟叶生产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烟叶税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叶生产已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了临沧现代农业的示范,临沧烟叶以“风格特征突出、具有焦甜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深受越来越多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二、临沧市发展烤烟产业的前景
2009—2015年,是临沧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步伐、强化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临沧市烤烟产业的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临沧发展烤烟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尽管临沧烤烟产业发展缓慢,受到了多次挫折,严重挫伤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但通过临沧各族人民的努力,临沧的烤烟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临沧不仅能种出烤烟,而且能种出好烟,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结构的变化,烤烟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升,已经成为临沧市的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1.有利因素。一是烟草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国家全面取消涉农税收、仅保留烟叶税后,“两烟”生产仍然是云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云南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烟”产业的发展,并明确提出了要 加快新烟区的建设和发展,临沧被列为了全省重点发展的四个新烟区之一,为临沧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烟叶在烟草行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越来越明显,关心、关注烟叶生产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特别是中式卷烟发展战略的提出,云南作为全国重要优质烟叶生产和名优卷烟品牌的核心原料供应基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烟草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临沧作为新烟区,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四是尽管全球烟叶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但随着对优质烟叶的需求不断加大,而国际上优质烟叶主产区津巴布韦、美国的烟叶产量减少,国际市场烟叶采购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加之国内黄淮等烟区萎缩,省内外工业企业对云南烟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临沧市的烟叶,在与联一国际、上海烟草集团和云南中烟的合作中,烟叶质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进入了部分高端卷烟的主配方,深受国内外烟商的普遍关注和赞誉。五是经过多年努力,临沧烤烟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科技推广有了一定的基础,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之烟草企业一流的服务和企业对烟农不断提升的回报,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六是临沧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资源优势,是烤烟种植的适宜区,全市适宜种植烤烟面积达到563万亩,排除烤烟轮作和其他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外,每年的烤烟种植面积可以达到50万亩以上,省委、省政府将临沧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四个新烟区之一,为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改善我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不利因素。在充分认识发展烤烟有利条件的同时,我市的烤烟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三农”形势的变化,农业相对于非农业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这对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烤烟产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烟区由于劳动力、燃料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管理技术等原因,烟叶相对于其他非烟作物的比较效益不明显,保持烟农收入持续增长和烟叶生产在劳动力资源上的约束进一步增大;三是我市基本烟田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产业之间劳动力、土地相争的矛盾突出;四是全市上下合力攻坚、齐抓共管、促进烤烟产业发展的氛围还尚未形成;五是全市适宜区土地资源分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烤烟产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压力大;六是劳动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加之临沧市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而这三个月则是烤烟生产的关键时期,如何运用科学解决降雨与烤烟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七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烟叶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临沧现代农业的示范,但生产中种植分散,户均种植面积小,区域化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底。
(二)临沧发展烤烟产业的前景和效应
当前,临沧烤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的态势,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临沧过去发展烤烟受到了多次挫折,但凤庆江北、临翔博尚等老烟区经过锲而不舍的追求,已经 为临沧市能不能种出优质烟叶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省委、省政府将临沧列为新烟区建设与发展、烟叶税作为仅存的一项涉农税收、凤庆县及临翔区财政收入中烟叶税所占比重,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临沧市需不需要发展烤烟产业这个问题。事实证明,临沧在巩固以“糖、茶、水电”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抓住省委、省政府把临沧列为新烟区的机遇,加快发展烤烟产业,是实现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提升、财政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增加农业产值、实现农民增收。临沧的烤烟发展,不仅在临沧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临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烤烟产业发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临沧市的农业产值。全市2007年仅烤烟种植6.78万亩,实现农业产值9223.45万元,户均种烟收入达到了6387元,烟叶种植平均亩产值已经超过了1360元,植烟农户仅烟叶一项,人均收入超过了1000元。预计到2015年,全市烤烟产量可以达到120万担,实现农业产值80000万元。
二是发展烤烟产业,能实现政府可用财力的快速增长。政府行使服务职能,实现公共财政普照广大农村、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是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抓住机遇加快烤烟产业发展,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富民的问题,更是解决临沧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发展烤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临沧生财、聚财、用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8年,全市烤烟产业产量达到26.97万担、实现农业产值15000万元以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以上。按照临沧市烤烟发展目标规划,2015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达50万亩,产量150万担以上,可实现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烟草企业预计实现利税7亿元以上。发展烤烟,在临沧可以说是一个“短、平、快”的优势支柱产业,定会在临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历程中发挥出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三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烤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和保障,按照《临沧市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年)》,烤烟产业发展将通过烟区道路建设、烟区水利设施、烤房建设、育苗基地建设、烟站建设、信息化建设、土壤改良等项目,整合各类资源,结合实际整村推进,进行高标准、高起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市烟水工程投入将达到7亿元、烟区道路建设及维护投入将达到1.20亿元。通过加快烤烟产业发展,这将对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科技推广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快烤烟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特色优质烟叶是新烟区规划与发展的特点。要做强做大烤烟产业,劳动者素质、农业农村科技推广运用是最根本的保证。经几年临沧烤烟产业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烤烟生产组织性强、科技含量高,通过烟叶生产科技人员在生产环节上组织开展对烟农的培训和加强生产现场的指导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在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方面尝到了甜头,按照《临沧市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年)》,随着临沧烤烟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坚信,临沧市的农业农村科技推广运用在烟草科技推广的引领下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农村 劳动者的素质将得到大大的提高。
五是发展烤烟产业,能进一步促进全市产业的发展和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目前,临沧全市烤烟产业的带动作用已经在广大农村逐步显现,烤烟产业不仅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临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带来更多的机遇。当前,全市仅烤烟辅导员就有600多人,到2015年,全市的烤烟辅导员可以达到3000人左右,加之随着烤烟产业的发展,烟草企业不断壮大,肯定会带动临沧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临沧市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三、加快临沧烤烟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着力破解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效率等方面的难题,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将我市列入全省重点开发新烟区之一的良好机遇,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烤烟工作的领导,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开展新烟区建设发展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区)烟草产业领导及工作机构,根据全市烤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烤烟生产目标责任制及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好、服务好新烟区的建设与发展,确保新烟区建设工作有效推进。
(三)增加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各级政 府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烤烟专项扶持政策和资金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有效促进全市烤烟产业发展。
一是在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及上级烟草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围绕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整合发改、财政、农业、交通、水利、科技、电力、扶贫、国土资源等资金,将基本农田建设、扶贫开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国土整治、农机具扶持等资金有效整合投入到新烟区建设与发展之中,努力促进新烟区快速发展。
二是积极动员广大烟农努力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的投入。组织动员育苗专业户和烘烤专业户,增加对育苗基地和卧式密集烤房建设的投入,用政策和经营效益调动烟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是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由烟草部门筹措资金,继续对烟用化肥、地膜、燃煤、农药和烟苗等烟叶的产前投入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政策在年度计划下达中予以明确。
四是建立新烟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增加烟叶生产投入。建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筹集资金,作为新烟区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新烟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支持烤烟产业发展。
五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与烟草部门的合作。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烟草产业发展的支持,在烟叶生产、收购、付款等过程中,为烟草部门和烟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好烟叶生产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新烟区 建设发展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并将新烟区建设发展情况列入对各县(区)工作的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办法。
(五)完善烟叶生产保险和救助机制,保护烟农生产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将烟叶生产受灾保险救助工作纳入政府抗灾减灾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烟农遭灾后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合理的补偿。采取政府、烟草部门和烟农共同出资的方式,逐步提高投保金额,对全部种植面积进行自然灾害(冰雹、洪涝、风灾)保险。
(六)强化服务,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烟叶生产发展目标和新烟区开发建设规划,认真制定好新烟区基础设施、烟站、科技人员队伍、科技服务网络体系等建设规划。加快科技队伍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烟农素质,稳定烟农队伍;按照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大力发展烟叶生产专业协会,加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专业队伍或协会建设,加快培养新型烟农、职业烟农和种烟大户,努力提高烟叶种植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
(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实施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临沧市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年)》,切实保护好基本烟田地。严格执行《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云南省农村工作手册》和《临沧市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将规划区内的基本烟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烟区基础设施的保护制度,落实业主,落实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使设备设施永续使用,发挥更好的效益。
(八)大力推进科技兴烟战略,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努力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在集约化育苗、规范化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科学烘烤、入户预检、分级扎把等各环节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逐步建立健全以市级烟草部门为核心、县(区)级烟草部门为龙头、乡村烟站为骨干、科技户为基础的四级烟草科技服务网络,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技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实现全市烟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九)加快实施烤烟产业规划,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新烟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快实施临沧2009—2015年烤烟发展规划,实现2015年种植面积50万亩、烟叶产量150万担的生产规模,超前谋划、积极筹备,努力争取在我市建设一座烤烟复烤厂,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
二○○九年二月十日
第二篇:腾冲烤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号:
毕 业 论 文(设计)
论文题目:腾冲烤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 学 号:
系:数学系 专 业:会计
年 级:2008级 班 级:会计班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3 关键字......................................................................3
一、腾冲县烤烟生产现状.....................................................3
二、腾冲县烤烟生产存在的问题...............................................3
2.1受经济利益的影响,烤烟生产受到忽视.................................................3 2.2 烤烟收购管理不规范,影响了腾冲县烤烟生产的发展.....................................4 2.3 技术力量和产业化发展薄弱,烤烟质量提高缓慢.........................................5 2.4 实行产前物资赊销投入,烤烟生产受到影响.............................................5
三、解决腾冲县烤烟生产问题的对策..................................................5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 3.2 明确目标,提高农户烤烟生产的积极性.................................................5 3.3 规范烤烟收购管理,为腾冲县烤烟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6 3.4 加强技术力量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烤烟质量和效益.......................................7 3.5 实行烟农自己投入为主,烟叶经营单位投入为辅,增强烟农自我投入,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烟农实施科教兴烟含量,实行政府投入、公司收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入政策。.................8
四、结论................................................................................8
五、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腾冲烤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烤烟是腾冲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发展烤烟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烤烟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兴县富民的大事来抓,以此来推动腾冲县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烤烟生产效益,促进腾冲县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字】烤烟产业、存在问题、对策
一、腾冲县烤烟生产现状
当前,腾冲县以“一基四化”为主线,扎实抓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镇建设。加大对烟水工程、烤房建设的投入,夯实烤烟支柱产业持续发展基础。2009年,腾冲县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在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仍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腾冲县种植烤烟10.93万亩,收购烟叶1640万千克,均价15.19元,首次突破全市均价;烟农直接收入25611.6万元,比去年增加1443.2万元,烟农户均收入10613元,人均收入3032元,比去年增收240元;实现烟叶税收入5481万元,比去年增加318万元。烤烟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与好评。因此,2010年分析腾冲县烤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发展腾冲县烤烟产业的关键环节。
二、腾冲县烤烟生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腾冲县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腾冲县不少产烟区公路等级低,交通不便。烟区需要的肥料、农药、地膜、烤烟煤炭难以调进,烤好的烟叶难以调出。烟区水利不畅,对烟水工程投入较少,烟生长所需的水分难以满足,从而影响烟叶的质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烤烟产业的发展。
2.1受经济利益的影响,烤烟生产受到忽视
2.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烟叶生产带来压力。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腾冲县一些乡镇出现了发展财政和农民收益都好的作物,寻求和培育新的支柱财源,改变烟区财源单一状况的趋势。在烟叶种植上存在消极生产的状况,“以收代种,交承包费代种”的现象增加,致使统计面积多,实际种植少,面积吃了产量,给各级政府提供了烟叶单产低,效益差的不良信息,动摇政府抓烟叶生产的决心。再加上近年来腾冲县持续干旱少雨,烟叶发育不好,收获量相应减少。烟叶与其 3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他农产品的价格差,难以平衡烟农种烟承担的风险及投资、投工、投入精力所达到的期望值,烟叶种植面积仍在下滑。而且由于烟农积极性低,信息不足,不愿在科技兴烟方面投入“心劲”,品种布局退步,规范水平下降,不合理复种增加。
2.2.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就业渠道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向本地其他行业转移,烟农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从事种烟生产的大都是老人,40岁以上的妇女,占到80%。化肥、农膜烤烟用煤、农药等烟用物资价格连年大幅上涨,增加烟农生产负担,更凸显了烤烟生产成本高的特点。今年每亩肥料成本将比往年多支出50-100元,每亩煤炭成本将增加100元以上。烤烟生产的收益与其他行业比较优势不大,特别是与外出打工相比,收入悬殊更大。农民外出打工的优厚待遇极大地吸引了农村6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他们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使,每年外出务工,月收入最低也可以赚1000元以上,一年可收入1-2万多元,他们看不上种烟的收入,所以对发展烤烟生产影响较大。当然,劳务输出也是政府大力提倡的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可是大量劳力外出,家庭剩余劳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烤烟种植。
2.2 烤烟收购管理不规范,影响了腾冲县烤烟生产的发展
(为了加强责任,加快经济发展,不少地方县对乡财政都实行包干。乡(镇)为保证这块收入,不仅采取有力措施落实面积,而出现了“面积减少,收购量减少,特产税减少,而乡(镇)以烟叶名义的收入没有减少”的反常情况。)另一方面,烟叶等级标准执行的“眼看、手摸、思想感”的特点,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存在对烟站盘点,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和服务方面的问题,烟农认为“卖烟吃亏”、“同质不同价”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烟农种烟的收入不够明显,损伤烟农的利益,也是造成烟农不愿种植烤烟的重要因素。
合格率是衡量收购烟叶质量的重要指标。烤烟收购等级合格率不高,虽然近几年收购烟叶纯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整个等级合格率对适应卷烟工业内、外观质量配方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烤烟收购验级技术不过硬,临时聘用的烟叶验级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收购验级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由于实行烟叶原收原调,烟叶收购等级结构与工厂需求等级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维护烟叶收购秩序稳定,防止烟叶外流,打击非法收购烟叶行为历来是烟草专卖执法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虽然采取围堵、控制、打击等强有力的措施,但烟叶外流现象仍然严 4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重,外部收购“拉力”大,周边毗邻地区利用“二道贩子”非法收购;“二道贩子”往往和烟农捆在一起,处理难以到位,这为腾冲县烟叶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2.3 技术力量和产业化发展薄弱,烤烟质量提高缓慢
烤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作物,而烟农多数都缺乏生产技术,如果技术服务不能及时到位,一次种植失败,烟农就会失去种植烤烟的信心。重种植,轻管理,忽收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在面积落实时层层抓落实,当烟农的烟苗栽入大田后,工作严重脱节,防虫,防病,锄草,打顶,抹杈,采收,烘烤,分级,扎把等环节缺乏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造成烟叶质量不高,烟农效益低,也影响了烤烟生产发展。成熟的烟叶不能及时烘烤,给烟农的收入造成损失。
腾冲县的烤烟生产仍是小规模传统分散种植,传统方式管理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抗病力较弱,种烟比较效益不高,风险大;土地流转机制不畅,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合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农村土地分散承包经营,农民种植意愿各不相同,土地转包,租赁又是一种短期行为,许多农户不愿出租,致使土地流转困难,目前,普遍存在烟田连作,土壤带苗严重。要轮作调田困难重重,而返租倒包每亩租金要300元以上,租金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集约化。不能适应烟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2.4 实行产前物资赊销投入,烤烟生产受到影响
实行产前物资赊销投入容易误导烟农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促进意识,降低了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产前物资赊销投入资金沉淀数额大,难以回收,造成烟用物资被挪作他用,资金使用不到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三、解决腾冲县烤烟生产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烟区大量兴修水利,加大对烟水工程的资金投入。发动农民积极配合工程设施建设,引水灌溉。通过政府拨款加大烟区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解决运输问题。
3.2 明确目标,提高农户烤烟生产的积极性
在发展烤烟生产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激励政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策,从面积落实,烤房建设,物资供应,跟踪服务等方面对烟农给予激励政策调动群众种烟积极性。同时要抓激励政策的落实。县、镇烤烟生产管理部门要根据烤烟生产进度要求搞好阶段安排,定期不定期地搞好督促,通报情况。对发展烤烟生产工作力度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乡镇、村组和烟农实行重奖,以此来激励和促进烤烟生产的均衡发展。对发展烤烟生产贡献大、绩效明的县乡(镇)村干部切实做到在工作上压担子政治上给位子,经济上给票子,充分调动他们抓烟叶工作的积极性。
要结合腾冲县农业发展实际统筹考虑,科学制定烤烟生产中长期规划,进一步的明确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计划,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提高烟田可持续生产能力。规划好基本烟田规模,选择合理的轮作制。建议地方政府和烟草公司首先要科学的制定基本烟田规模发展规划,明确宜烟区域。基本烟田规模,基本烟田建设及保护措施。根据现状,在一个轮作周期可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在宜烟区,规划出一部分土地专门种植烤烟,另一部分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有利于烤烟轮作的前茬作物)。第二种是对现有种植的烟户,其一部分土地用于种植烤烟,另一部分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烤烟的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
近几年烟叶价区调整,价格提高,是抢抓发展的大好机遇。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把烤烟生产当作强县富民的朝阳产业,抓紧抓好,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管理,并与经费挂钩。还要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采取正确引导,算账对比的方法,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种植烤烟的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让群众自觉地接受这一产业,让他们充分认识种植烤烟的实惠,用利益驱动来督促烟农种植烤烟。
3.3 规范烤烟收购管理,为腾冲县烤烟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烟叶是烟草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基础不稳,行业动荡。烟草行业必须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客观的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把握形势,调整思路,加强对适应市场经济的价格和价格管理机制研究:加强对产、购、销、储平衡关系的宏观调控,适度宣传供求变化形势;加强对“两烟”价格税负与行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及时解决价格、税负与行业发展的矛盾。加快制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管理措施,逐步形成稳定的以工 6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业为龙头,商业为纽带,农业为基础的烟草产业链。
加强领导,加强对基层公司、烟站的生产管理,切实搞好机耕、供肥、供药等物资服务,搞好信息、技术服务。同时,从工商农整体利益出发,正确体会和执行国家标准,合法经营,诚实经营,搞好收购服务,加强收购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烟叶收购政策宣传指导,协助收购部门按照“约时定点,干部带队,轮流交售”的原则,组织烟农有序交售。
完善收购制度,强化收购管理。坚持以质论价原则,杜绝压级压价、抬级抬价,坚决杜绝“人情烟,后门烟”,严格实行“四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等级标准、公开收购价格、收购人员亮证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全面推行收购预检制度,烟农交售烟叶前,必须经技术员初检,并发给初检合格证,增强自我监督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还要各方配合,规范收购市场。严历打击烟贩、烟霸,强买强卖等扰乱烟叶收购市场的违法活动,切实维护烟农利益。
3.4 加强技术力量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烤烟质量和效益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群众利益为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搞好协调服务,认真负责的指导群众发展烤烟。烟草管理部门及烟叶技术人员要抓住烟农时,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技术口径,促进烤烟生产达产达效,要指导成效和工资挂钩,促使其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指导,帮助群众发展烤烟。根据烤烟发展的任务要求,早计划、早购进化肥、农膜等专用物资,实行无偿服务,送货到村组,发放到农户,最大限度的保证烟农发展生产之所需。在烤烟生产上,根据腾冲县土地瘠薄的实际,全覆膜、深栽烟,使水分、养分快速吸收。还要大力推广热风循环烤炉、密集烘烤,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投劳、自动调控、烘烤标准一致、质量好、风险小、效益高的目的。
土地问题是制约发展烤烟生产的瓶颈,所以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土地政策,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补偿标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土地宽余的农户、外出务工的农户,提供一定的补偿,将有限的零星土地资源有偿的向种烟能手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这样才能让烟农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烤烟,不因为缺少土地而发愁,成为收入稳定的固定烟农。
充分发挥烟草企业的龙头作用。继续巩固和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密切协作关系,优化基地组合,带动千家万户,形成良性发展;要完善 7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机制,按照村民自治原则,创建村一级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破解烟田调配难题,探索创建新机制,组织农村剩余劳动,根据烤烟生产各主要环节,组建机耕专业服务组、育苗专业服务组、植保专业服务组、采摘分级扎把服务组等劳动服务组织,科学安排调度,有偿使用,解决单户劳力、技术不足而造成有政府“统”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现象。
3.5 实行烟农自己投入为主,烟叶经营单位投入为辅,增强烟农自我投入,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烟农实施科教兴烟含量,实行政府投入、公司收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入政策。
四、结论
总之,发展烤烟生产,是一件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好事。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只有认真研究制约烤烟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环节,统一思想,因势利导,发动好烟农,把烤烟种植向最适宜区转移,向种烟能手、种植大户转移,切实提高生产水平,加快推进烟草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国松、郑伟、王震东等.烤烟营养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周金仙.不同生态条件下烟草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烟草科技,2005(9):32—35 【3】胡国松、郑伟、王震东等.烤烟养分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肖金香、刘正和、王燕等.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植烟办法研究》.[I].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158-160 8
第三篇: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小城镇科学规划,促进经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今后,我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措施,重点抓好全市21个中心镇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把全市建成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群体,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机构人员,切实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小城镇建设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科学组织、强化管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原则:
一、规划要超前性。注重完善城镇功能,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科学制定适度超前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科学划分商贸、居住、工业、农业等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城镇交通道路、居住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用地规划;合理确定 1
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坚持标准,防止贪大求全和乱铺摊子,做好与土地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交通网络等方面规划的衔接协调,正确处理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关系,做到科学性、超前性、高标准、多功能,统一规划、分批建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二、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等,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培植地方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法推进,逐步发展。
三、以人居为中心,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从提高城镇整体效益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要求制定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注意节约和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统筹安排小城镇行政区域内农业生产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加强环境的绿化和保护,为小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小城镇建设跃上一个新水平。
(二)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各地必须重视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围绕完善服务城镇、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经营等与小城镇结合起来,城乡优势互补,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结合。乡镇企业以小城镇为载体,充分利用当前乡镇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引导向小城镇集聚,成片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顺利实现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和城镇规模扩张。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相对集中布局,优化和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产品的精加工、流通、储藏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实现城乡工业融为一体,快速发展。
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要根据小城镇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基地。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信息等投入,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订单农业”,要切实办好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农民致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一业一镇、一品一镇”等实施发展主导产业突出示范项目,建设各有特色的小城镇,推动当地小城镇发展。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结合。目前,我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就业机会不多。为此,各级必
须重视发挥小城镇功能,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文化、信息等三产业,提高小城镇吸引力和辐射力;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发展农产品市场、商贸市场等要素市场,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鼓励工商企业到小城镇进行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经营、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大力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活跃城镇市场,增强城镇实力,繁荣小城镇经济;要切实抓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技术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形成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活跃第三产业的合理的城镇产业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促进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小城镇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由于条件的限制,进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低。因此,把提高小城镇居民素质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办法,全面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开放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让广大城镇居民成为现代市民。
(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设小城镇新路子
小城镇的建设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增加投入,完善和配套小城镇建设,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我市由于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社会资金投资,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加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明确融资主体,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广辟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筹资格局,想方设法,广开门路,增加投入。政府投资重点放在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采取各种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鼓励社会及个人投资开发房地产、商贸市场、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个体娱乐场所等公用事业,通过改善水、电、路、绿化、美化城镇,兴建医院、学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走出了小城镇建设新路子。有条件的镇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发展基金,将土地转让金收入、财政返还、基础设施有偿使用费和其它各项管理费、镇属企业上缴利润或股份分红、上级拨款、华侨捐款等都纳入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基金,由镇财政所管理或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定的规章进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解决资金瓶颈,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四)推进小城镇改革,增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小城镇改革,消除阻碍城镇化的体制,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
第四篇:关于加快中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中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调研工作的通知》(宁党办发[2011]52),我县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重点就今后加快中宁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以下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关于打造沿黄经济区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中宁实际,突出中国枸杞之乡这一品牌,大力挖掘整合和开发“一黄两红”的特色优势资源,以68公里黄河流泾为主线,以南岸枸杞和北岸红枣为主体,以中国枸杞博物馆、中国枸杞博物园、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黄河文化城、石空大佛寺、万亩枸杞观光园、黄河大桥垂钓中心荷花池、泉眼山扬黄水利工程为八景,凸显“黄河红”(一黄两红)旅游特区,竭力实现“一一二八”建设目标。即:一条航线,从泉眼山—牛首山黄河流域航线;一个中心,以中宁黄河大桥为中心,范围2公里以上,辐射黄河两岸;两岸红色生态长廊,兴建黄河南岸滨河大道红枸杞长廊,黄河北岸滨河大道红枣长廊;八个主要景点,中国枸杞博物馆、石空大佛寺、黄河文化城、中国枸杞博物园、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万亩枸杞观光园、黄河大桥垂钓中心荷花池,泉眼山扬黄水利工程。力争三年初建成效,五年逐步完善。平均每年游客达到30—50万人次,每人消费500元,每年收入1.5亿元—2.5亿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综合收入32亿元。可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1
到2015年沿黄经济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健全。两岸经济区域单位地区生产总产值能耗比下降20%,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污水处理率达到标准100%,森林绿化覆盖率提高20%以上。呈现出一幅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杞乡清明上河图”。
二、对策建议
(一)大力培育枸杞文化,做大做强中国杞乡旅游区。以中国枸杞博物馆、枸杞交易中心、万亩枸杞观光园、荷花池划分定位为“中国杞乡旅游区”。以中国枸杞博物馆为核心,打造新一代枸杞主题公园、枸杞文化广场,广场雕塑“王维吟诗、医圣采药、少女打老妇、仙鹤摘杞”造像。建设黄河枸杞学院,枸杞特色商业长廊街、枸杞深加工传统工艺作坊、枸杞诗词书画碑林、枸杞优良品种培育基地、枸杞植物园、枸杞观光园、枸杞文化千米长廊,深入挖掘中宁枸杞文化和精神内涵,提升“中国枸杞之乡”的知名度。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界建设的作用,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枸杞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形成枸杞文化 “一条龙”旅游,集公务接待、枸杞文化展示、水上休闲娱乐、公共服务、枸杞风情园、枸杞种植观赏于一体,让游客尽情享受枸杞旅游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枸杞文化产品,以此来扩大中宁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打造黄河金岸明珠旅游景观。以中宁黄河大桥为中心,开发建设黄河南北两岸滨河大道20公里路段景观,参照国际上著名的滨河风景带,创建国际滨河风景道,修建沿黄水上古五渡(石空渡、郭家渡、宁安渡、鸣沙渡、胜金渡),开辟水上旅游航线,发展黄河漂流、观赏黄河金岸奇观。提升黄河金岸旅游品位,建设黄河金岸名人园、九龙喷珠广场、千米河堤文化长廊、黄河之州、高端度假会所、休闲娱乐中心、垂钓中心、滨河浴场、游泳池、黄河鱼庄、农家乐,打造“黄河人家、枸杞农家、红枣人家”休闲旅游,对应当地居民的美食,形成黄河特色餐饮系列,打造中宁餐饮品牌。在黄河文化城,创建中宁古十堡(铁桶堡、渠口堡、张义堡、枣园堡、石空堡、永兴堡、恩和堡、张恩堡、宁安堡、新堡和法国产特式堡、宁夏红酒堡),打造黄河金岸奇观。开发建设高端定制场所,采取时尚混搭的方式,即“黄河文化+时尚主题+高端定制”来打造新的旅游项目。
(三)弘扬佛教文化,加快建设石空大佛寺旅游景区。以石空寺佛教文化及石空神秘的埋藏文物为核心吸引力,开发宗教探秘旅游,体验以石空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及佛家养生哲学。依托“沙漠、窟寺、长城、村庄、果林”相生的生态环境,打造具有鲜明佛教文化主题和乡村游旅品牌,建设引景廊道、生态停车场、天桥游客接待中心、牌坊、牌楼、七宝池、波罗岸等。深度挖掘佛教文化,打造以石空大佛寺为代表的佛教主体旅游,神秘石窟之旅,以及由佛教哲学所衍生的养生旅游产品。
(四)弘扬伊斯兰文化,深度开发红岗子拱北红色旅游景区。以红岗子拱北建筑群为核心,扩大景区范围,增加各项功能,将其打造为全面展示伊斯兰文化以及中国北方穆斯林文化的旅游聚落,形成一个大景区;开展以宗教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活动,通过举行伊斯兰教中的各项宗教仪式,吸引信徒朝拜,可参照麦加朝觐的管理方式由拱北的工作人员实施朝拜的各项管理;逐步拓展拱北的接待功能,不仅要具有大型节事活动的应急能力,更要满足在宗教盛事期间大量信徒涌入,与之配套的各项餐饮接待、住宿等服务;未来,红岗子拱北将逐
步开放,以吸引更多非信徒的游客观光游览;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研究伊斯兰文化及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应深入研究伊斯兰文化中,特别是中国北方回族文化中关于养生康体、修身养性的内容该如何转变为旅游产品;红岗子拱北是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红岗子拱北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有自己光辉的一页,1936年红军西征时期,洪寿林先生、大义掩护营救红军代表、积极动员回族群众奋勇支持红军革命,成为人们世代传颂的佳话。红军赠送给洪老先生“爱民如天”的大锦旗,传承着人民军队对广大回族人民群众支持革命事业义举的深情厚谊,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民族间友好关系的见证,更是红军与回族团结的真实写照。因此,要深度开发红岗子拱北文化旅游资源,以伊斯兰文化和红色旅游带动红岗子拱北周边农户参与到旅游接待中来,实现剩余劳动力就业。
第五篇: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靖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靖安县现有茶叶面积2.7万亩,其中绿茶1.4万亩,采摘面积1.2万亩;莓茶1.3万亩,野生面积8000亩、人工栽培5000亩,茶叶面积位居全州第二。2006年全县茶叶产量210吨,产值560万元,其中绿茶110吨,产值260万元;莓茶100吨,产值300万元。产地集中分布在砂坝、塔卧、毛坝、润雅、首车、大坝等10多个乡镇,茶农3万余人,茶叶是靖安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靖安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靖安县地处武陵山中部,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境内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绿茶鲜叶持嫩性强,营养物质丰富,制成的茶叶味醇香浓,有地方特色,自古以来就是出好茶的地方。莓茶更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其黄铜含量之高为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产品品牌优势。靖安县已通过了1.5万亩无公害绿茶产地认定,莓茶已着手有机茶叶的申报。多年的研制和开发,“永农翠”、“猛洞毛尖”分别获第六届、第七届“湘茶杯”金奖,“溪洲莓茶”已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州莓茶唯一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牌。
3、产业基础优势。靖安县农民制茶历史悠久,县茶叶研究所是湘西州唯一茶叶研究所,有制茶专业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5人,技术实力雄厚。过来,在名优茶研制和开发上,靖安县一手抓良种基地建设,一手抓名优绿茶研制,先后引进白毫早、碧香早、福鼎大毫、槠叶齐、福云6号等无性系良种茶苗,在砂坝镇西洋坪村、大坝乡双凤村分别建成了50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和600亩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在毛坝乡建成了“千亩莓茶基地”。市场开发上,通过溪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土家人公司等企业包装上市,产品远销上海、北京、长沙等地,走出了茶叶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的新路子。
4、文化及旅游资源优势。靖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千年土司故都--老司城,原始次生林--小溪,国家级文物--溪洲铜柱,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塔卧,国家森林公园--不二门,文化及旅游资源为靖安县茶叶闯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靖安县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靖安县在发展茶叶产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茶叶产业规模不大、茶叶品牌不精、市场化程度不高、扶持资金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总面积不大。靖安县茶叶总面积只有2.7万亩。二是茶叶品牌不精。茶叶生产企业不过十家,茶叶品牌却多达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企业多个品牌、一个产品几个品牌的格局,茶名多、品牌乱、企业各打各的品牌,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外宣传和销售不利。三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早在上世纪80年代,茶叶曾是该县一大主导产业,但当时只重生产、不重市场,茶叶市场化程度低。近年虽有几家企业进行茶叶市场运作,但都因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加之茶叶产品标识、执行标准不全,产品难以进入各地市场销售,茶叶市场占有率很低。四是扶持资金不多。由于靖安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少,2007年财政总收入只有8361万元,对茶叶产业扶持有限,茶叶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三、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增强茶叶产业发展后劲。一是领导重视。靖安县是国家扶持贫困县之一,要摆脱贫困,就应发展特色产业。应从茶叶生长环境特殊、茶叶品质好、莓茶野生资源多、茶叶效率高、投资风险小等实际出发,成立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政策激励。政府出台发展茶叶产业的相关政策。在营销管理上,实行“走出去”的政策,派遣人员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在营销队伍上,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在大中专院校、经销商中吸收一部分人员,壮大茶叶营销队伍,提高茶叶营销专业水平,增加茶叶经济效益。三是加大扶持。靖安县稀有的野生莓茶已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级保护的品牌,县财政、县扶贫开发办等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四是信贷支持。茶叶产业是一项投资稳、风险小、回报快、效率高的好项目,应加大信贷支持,促进茶叶基地开发、名优茶加工厂建设、新品种引进等,壮大茶叶产业发展后劲。
2、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随着市场化建设的深入,茶叶在管理水平、技术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靖安县茶叶至今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没有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做强茶叶产业,应立足茶叶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广大农户制茶的优良传统,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重点培育一个茶叶龙头企业,政府采取贴息贷款、财政扶持、销售网点建设补助、品牌宣传倾斜等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租赁和建立基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走出一条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新路子,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
3、整合品牌资源,做大茶叶产业市场。目前,靖安县茶叶品牌较多,绿茶有“永农翠”、“猛洞毛尖”、“猛洞春”、“久香毛尖”、“猛洞春毫”等,莓茶有“溪洲莓茶”、“金顺莓茶”、“山珍莓茶”等,品牌多,厂家多,同一级别的茶叶品名有几个,企业间各自为阵,茶叶市场混乱。因此,发展茶叶产业,应走“一茶一品”的发展路子,统一使用品牌(绿茶一个、莓茶一个),整合资源,努力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
4、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加快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科学设置产地环境、茶叶加工、贮运、包装等各个环节的系列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技术服务。通过课堂讲座、基地培训等形式,让茶叶种植户掌握茶叶
无公害生产、茶园改造、茶业修剪与采摘、茶叶优质高效栽培等技术,提高茶农自身素质,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完善茶叶市场准入制度。搞好茶叶QS执行标准、条码等标识标签的申报,获取茶叶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四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农按标准生产。
5、挖掘“茶文化”,提升茶叶产业发展层次。近年来,茶叶企业都十分注重茶文化的推广宣传,挖掘茶文化的内涵,提高茶叶知名度,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产品形象设计、包装、命名、广告宣传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地域色彩。靖安县名优绿茶产自“中国土家第一村”大坝乡双凤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莓茶产自“红军大战十万坪”的万坪镇,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还有芙蓉镇、天下第一漂、溪洲铜柱等旅游资源为茶叶的发展注入了神秘的文化基因,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要加以挖掘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