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

时间:2019-05-13 00:1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

第一篇: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

促进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必然需要环保产业大发展。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党和政府把环保产业提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前进中面临的首要困难和问题,把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我国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

我省正处于工业全面推进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能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两难境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在继续做好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污染治理的基础上,更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环境友好型新材料,这既是有效缓解我省目前资源和环境压力,变两难为双赢的最佳选择,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使我省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环保产业亟需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为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产品(设备)和服务支持的产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

我省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这既加大了环境保护的难度,同时又为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当前“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又给环保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只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并作为支柱发展环保产业,既可以为防治污染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同时对于拉动国内市场需求,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1、是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我省是一个以重化工和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大省,产业结构偏重,产品技术层次不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对资源能源依赖性较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在防治环境污染、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废物资源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是我省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虽说去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但部分行业和地区主要污染物边削减、边增长的问题仍然存在,且前两年节能减排任务欠账较多,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环保产业的技术推动,环保产业作为世界公认的高技术产业,已不仅局限于污染治理,而将在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引领河北省各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3、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我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一定要找准突破口,按照科技含量高、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市场前景的要求选好增长点。环保产业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涉及领域广,从产品设计、制

1造,到资源利用、保护等,几乎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环保产业本身既有第一产业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又有第二产业的环保工业机械加工、设备生产等,也有环保咨询服务、工程设计施工等环保服务第三产业,还涉及到环保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等领域。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会诱发新的产业,而且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4、是撬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环保产业已不再是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概念,局限于简单的废品回收、垃圾焚烧与填埋、污水治理、噪音治理、空气治理,而是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生物质能(秸杆发电、乙醇汽油等)、环境友好型新材料、绿色农产品、节能等新兴行业。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而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尤其是通过发展新技术、新能源,有效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我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具有独到的发展优势

我省的环保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全国发展环保产业较早的省份之一。经历30多年的发展,我省环保产业呈现出市场整体需求较大、技术储备和企业实力较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环保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省的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直保持20%的发展速度,比全国平均高五个百分点,面临一系列的发展优势。

1、技术优势。我省有一批从事环保科学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环保系统、环保产品、环保设备、环保设计的开发能力,拥有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中,我省建立了5个国家级、9个省级、25个市级高新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新能源及国家行业标准80项、科研成果300多项,专利450项,多项科技成果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2、产业优势。我省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从小向大、从弱向强,在规模、数量、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拥有一批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和高起点的环保产品,形成了天威英利、晶龙集团、中航惠腾为龙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成为我省环保产业快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我省环保企业1000多家,产业产值达到105亿元,从业人员9.3万多人,有8家企业成为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12项技术获得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8种设备荣获国家环境保护优秀装置。

3、资源优势。我省近几年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随着一批重点项目与基地的建设,发展环保产业的资源优势日益凸现。保定的“中国电谷”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成为大北京经济圈中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新能源高地。廊坊燕郊的光伏产业园、张承地区的风力发电、文安东都的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基地、秦沧地区的海上风力发电等,都为我省的环保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

4、政策优势。我省对环保产业历来重视,是发展环保产业最早的省份之一,节能减排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几年,省级财政投资3.4亿元重点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国债专项资金23亿多元,对钢铁、煤炭等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多方筹资1.5亿元,用于电力需求管理新技术、新项目的贷款贴息。所有这些,极大促进了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

5、区位优势。我省所处的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人口高度密集、重化工产业高度集中、经济超常增长,是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京津集中了全国最为优秀的环保科技力量,有雄厚的人才智力优势和科研创新能力,无疑为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我省又处于环京津生态圈,有首都的生态屏障、“护城河”和后花园之称,也是京津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工业配套加工基地,充分依托全国首善地区的生态区位,围绕京津冀一体化联合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现与京津环保产业的对接,势必会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另外,我省工业门类齐全,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纺织服装、信息、现代物流、旅游较为发达,这是我省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明确发展优势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河北环保产业的不足。环保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较,仍有差距。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过于强调末端治理,导致我省环保产业结构不太合力,增长方式粗放,结构调整缓慢。多数地区以生产传统环保设备为主,而在支持节约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产品、洁净技术与产品方面还相当滞后,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二是产业集中度低。我省近90%的环保企业均为小型企业,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环保企业寥若晨星,更缺乏在行业内具有辐射能力和吸引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小型企业设备陈旧,资金不足,无力开发新产品,无力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既不能满足我省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近几年我省环保企业年平均淘汰率为5.5%。

三是综合竞争力弱。我省多数环保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不能有效地参与国内、国际环保市场的竞争。环境保护产品中多为传统型产品,多年一贯制,无创新、无升级换代,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如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河北省只有个别企业能提供部分设备,严重影响了环保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是规模效益差。我省环保产业在贯彻存量调整和要素优化组合方针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军工企业、民营企业,没有按照“工艺相近、结构相似”的原则,以资产重组等形式形成大型产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

三、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抓手

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考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对于我省尚未发育完全的环保产业而言,必须要认真分析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才能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掌握抓手。近期,我省必须把以下技术与领域作为环保产业发展重点给予政策扶持。

1、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所谓静脉产业,是指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与一、二、三产业不同,一、二、三产业是消耗资源制造废物,而环保产业是消耗废物为一、二、三产业创造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环保产业可以说是“第四产业”。针对我省实际情况,发展静脉产业重点应放在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和设备、工业典型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设备、废旧物资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等。

2、节能减排技术。要围绕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重点鼓励发展富营养化污

水防治、污水回收利用等技术,研发和生产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发展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与治理为主的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生产空气污染防治和净化设备;研发和生产核、电磁辐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

3、传统能源替代产业。一是风能领域,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省的沿海和坝上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应加快张家口、承德坝上风电开发,建设张家口百万千瓦风电示范基地,开发建设沧州、唐山、秦皇岛沿海大型风电场,加速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形成张家口、承德、黄骅各地风电开发,形成“雁阵齐飞”的局面。

二是太阳能领域,我省有500公里左右的海岸线,近海滩涂广阔,气候条件好,光照充足,有推广利用太阳能的良好环境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做大做强太阳能产业。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重点发展先进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锅炉和光热发电系统及配套产品;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重点发展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光伏海水淡化制备系统、太阳能灯具和半导体照明等产品,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三是生物质能领域。我省是农作物秸秆大省和油料植物最主要的分布区,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发展农村成型燃料;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木本油料林基地,发展能源林业;结合中低产田改造,调整农业结构,种植非粮食生物燃料作物;制定有利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等。

四是农村新能源领域。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突出户用沼气、太阳能利用和秸秆、花生壳、稻壳等废弃生物质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示范项目建设,试点推广绿色能源县、乡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高效化、清洁化。

五是地热能领域。积极研发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大力开发应用能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热泵技术,开发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等产品。积极发展地热种植、养殖,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

4、再利用技术。加快发展报废汽车、船舶的拆解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大车用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技术的研发;研发推广废旧轮胎、农用机械、电子仪表、废旧家电的再制造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消费者购买使用再制造产品,扩大再制造产品利用途径。

5、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发展环境污染连续自动和在线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降雨、沙尘、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及快速监测仪器设备。

6、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服务。支持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中介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技术咨询、工程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四、促进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一般规律表明,一个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在市场需求、制度安排、科技创新、知识积累等方面实现有效创新。这也正是制约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实质性障碍。从产业共性来看,我省环保产业快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扩大环保需求、扩张市场容量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从产业个性来看,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被动需求性和政策引导性,对政府的政策与支持有很强的依赖性,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产业。因此,要促进我省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

要健全、完善环保市场,始终把扩大环保需求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另一方面,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切实把环保产业作为我省的一个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我省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对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一是建议尽快建立以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协调解决全省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要强化相关部门的职责。具体来说,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牵头研究相关配套政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负责环保装备研发、制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省科技厅负责研究设立省科技专项资金,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省财政厅牵头负责研究落实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和财税政策;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研究制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研究加快推进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中开发利用的办法;海洋和渔业部门负责完善海洋功能区和海域使用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海洋新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省环保厅牵头负责环保相关工作,参与制定环保产业政策、规划;三是形成环保产业发展合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切实提高我省环保企业的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一要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基地、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二要注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三是提升我省环保装备制造水平。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依托骨干企业,建设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平台,增加研发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在重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设备研发制造上有新突破。

3、加强环保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支持省内有实力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注重高级专门人才和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环保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重视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尤其要引进国内外环保领域的知名专家或科技领军人才,从事科研、教学或创办新能源和环保企业,为在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人才支撑。三是立足省内,通过设立省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省内优秀人才承担产业化项目,积极营造适宜人才发展和科研创新的节能环境和氛围。

4、精心打造优势环保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一是培育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聚集、推动、带动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向园区集中,进而实现环保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产品集群,成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三是鼓励和扶持中小环保企业发展,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中小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

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5、创新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式。组建产业联盟是发达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也是我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由多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成员之间优势互补、联合攻关、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为此要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6、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资环境,形成“政府引导、政策调节、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或国债资金,优先安排新能源利用、城市环保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二是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通过设立省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示范工程建设;三是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金进入节能环保产业,利用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四是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通过直接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融资。五是扩大财税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和装备制造以及列入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给予税收优惠。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投入机制。

7、加快环保产业的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进一步开拓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市场,加快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光伏屋顶计划,稳步推进燃料乙醇汽油的推广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乡建设,带动农村新能源发展,继续实施我省六大节能重点工程,加快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加快制订产品测试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三是加强市场环境监督,制订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监管体系、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运作规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品市场。杜绝利用地方保护手段分割市场的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严格环保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尽快形成。

第二篇: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靖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靖安县现有茶叶面积2.7万亩,其中绿茶1.4万亩,采摘面积1.2万亩;莓茶1.3万亩,野生面积8000亩、人工栽培5000亩,茶叶面积位居全州第二。2006年全县茶叶产量210吨,产值560万元,其中绿茶110吨,产值260万元;莓茶100吨,产值300万元。产地集中分布在砂坝、塔卧、毛坝、润雅、首车、大坝等10多个乡镇,茶农3万余人,茶叶是靖安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靖安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靖安县地处武陵山中部,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境内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绿茶鲜叶持嫩性强,营养物质丰富,制成的茶叶味醇香浓,有地方特色,自古以来就是出好茶的地方。莓茶更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其黄铜含量之高为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产品品牌优势。靖安县已通过了1.5万亩无公害绿茶产地认定,莓茶已着手有机茶叶的申报。多年的研制和开发,“永农翠”、“猛洞毛尖”分别获第六届、第七届“湘茶杯”金奖,“溪洲莓茶”已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州莓茶唯一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牌。

3、产业基础优势。靖安县农民制茶历史悠久,县茶叶研究所是湘西州唯一茶叶研究所,有制茶专业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5人,技术实力雄厚。过来,在名优茶研制和开发上,靖安县一手抓良种基地建设,一手抓名优绿茶研制,先后引进白毫早、碧香早、福鼎大毫、槠叶齐、福云6号等无性系良种茶苗,在砂坝镇西洋坪村、大坝乡双凤村分别建成了50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和600亩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在毛坝乡建成了“千亩莓茶基地”。市场开发上,通过溪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土家人公司等企业包装上市,产品远销上海、北京、长沙等地,走出了茶叶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的新路子。

4、文化及旅游资源优势。靖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千年土司故都--老司城,原始次生林--小溪,国家级文物--溪洲铜柱,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塔卧,国家森林公园--不二门,文化及旅游资源为靖安县茶叶闯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靖安县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靖安县在发展茶叶产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茶叶产业规模不大、茶叶品牌不精、市场化程度不高、扶持资金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总面积不大。靖安县茶叶总面积只有2.7万亩。二是茶叶品牌不精。茶叶生产企业不过十家,茶叶品牌却多达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企业多个品牌、一个产品几个品牌的格局,茶名多、品牌乱、企业各打各的品牌,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外宣传和销售不利。三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早在上世纪80年代,茶叶曾是该县一大主导产业,但当时只重生产、不重市场,茶叶市场化程度低。近年虽有几家企业进行茶叶市场运作,但都因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加之茶叶产品标识、执行标准不全,产品难以进入各地市场销售,茶叶市场占有率很低。四是扶持资金不多。由于靖安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少,2007年财政总收入只有8361万元,对茶叶产业扶持有限,茶叶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三、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增强茶叶产业发展后劲。一是领导重视。靖安县是国家扶持贫困县之一,要摆脱贫困,就应发展特色产业。应从茶叶生长环境特殊、茶叶品质好、莓茶野生资源多、茶叶效率高、投资风险小等实际出发,成立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政策激励。政府出台发展茶叶产业的相关政策。在营销管理上,实行“走出去”的政策,派遣人员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在营销队伍上,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在大中专院校、经销商中吸收一部分人员,壮大茶叶营销队伍,提高茶叶营销专业水平,增加茶叶经济效益。三是加大扶持。靖安县稀有的野生莓茶已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级保护的品牌,县财政、县扶贫开发办等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四是信贷支持。茶叶产业是一项投资稳、风险小、回报快、效率高的好项目,应加大信贷支持,促进茶叶基地开发、名优茶加工厂建设、新品种引进等,壮大茶叶产业发展后劲。

2、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随着市场化建设的深入,茶叶在管理水平、技术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靖安县茶叶至今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没有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做强茶叶产业,应立足茶叶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广大农户制茶的优良传统,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重点培育一个茶叶龙头企业,政府采取贴息贷款、财政扶持、销售网点建设补助、品牌宣传倾斜等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租赁和建立基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走出一条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新路子,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

3、整合品牌资源,做大茶叶产业市场。目前,靖安县茶叶品牌较多,绿茶有“永农翠”、“猛洞毛尖”、“猛洞春”、“久香毛尖”、“猛洞春毫”等,莓茶有“溪洲莓茶”、“金顺莓茶”、“山珍莓茶”等,品牌多,厂家多,同一级别的茶叶品名有几个,企业间各自为阵,茶叶市场混乱。因此,发展茶叶产业,应走“一茶一品”的发展路子,统一使用品牌(绿茶一个、莓茶一个),整合资源,努力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

4、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加快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科学设置产地环境、茶叶加工、贮运、包装等各个环节的系列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技术服务。通过课堂讲座、基地培训等形式,让茶叶种植户掌握茶叶

无公害生产、茶园改造、茶业修剪与采摘、茶叶优质高效栽培等技术,提高茶农自身素质,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完善茶叶市场准入制度。搞好茶叶QS执行标准、条码等标识标签的申报,获取茶叶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四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农按标准生产。

5、挖掘“茶文化”,提升茶叶产业发展层次。近年来,茶叶企业都十分注重茶文化的推广宣传,挖掘茶文化的内涵,提高茶叶知名度,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产品形象设计、包装、命名、广告宣传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地域色彩。靖安县名优绿茶产自“中国土家第一村”大坝乡双凤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莓茶产自“红军大战十万坪”的万坪镇,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还有芙蓉镇、天下第一漂、溪洲铜柱等旅游资源为茶叶的发展注入了神秘的文化基因,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要加以挖掘和发挥。

第三篇:常州LED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建议(DOC)

常州LED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资源匮乏、能源紧张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在能源供给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不约而同加强对LED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LED产业在各领域、尤其是照明领域的应用。常州LED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包括LED照明、LED芯片及外延片、蓝宝石衬底材料、LED生产设备及配套产品等完整产业链。本报告立足国内LED产业发展情况及环境,分析常州产业现状,探讨在面对产能过剩、技术瓶颈,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时,常州如何引领LED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LED产业发展历程

LED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起步、快速发展、产业阵痛、产业整合等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

国内LED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以后,环保和节能成为市场热点,LED行业也开始升温。2003年底国家紧急启动“半导体(LED)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重大项目”,成立了由八部委组成的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深圳、上海、大连、南昌、厦门五大城市为产业示范基地。

2、快速发展阶段

从“十城万盏”到“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再到“十二五”规划政策的陆续出台,LED照明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LED产业又打了一针兴奋剂,开幕式上的“梦幻 长卷”被展示于4500多平方米、堪称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全彩LED显示屏,当由45000颗LED编排而成的“梦幻五环”升空时,对于LED产业热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3、产业阵痛阶段

201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影响,LED市场需求不振,加上之前国内大规模投资建设产能陆续释放,一直以来高速发展的LED产业增速趋缓。08年底,LED企业订单骤减、价格暴跌,产业最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受创也最为严重,据一份重点企业抽样调查材料显示,当年四季度产品平均价格环比下降了20%以上,订单减少了一半,有1/10的企业被迫停产。金融危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均衡、定位偏低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供求失衡。巨大的市场需求虽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会有一个舒适的发展空间。竞争与需求一起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而惨烈的竞争恰恰是挤在产业末端的中国企业无法摆脱的困境。

4、产业整合阶段

2013年,随着LED芯片材料、封装成本等价格走低,下游照明应用市场需求回暖,并带动中游封装和上游外延芯片产能的快速消化,产业发展再次进入上升通道。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以前难得一见的订单排队局面。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到下游的照明应用环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LED终端照明应用领域竞争集中,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呼应、整合加强,高性价比及高品质产品快速推向市场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主动。

二、国内LED产业现状

(一)产业现状

1、总体情况

一是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13年,国内LED产业总规模预计将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为28%,行业订单相比去年增多,企业营收有所增长,但是价格逐渐走低,竞争越发激烈,行业利润被迅速摊薄, 到”十二五”末,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据行业统计,国内LED产业上游企业50家左右,中游封装企业超1700家,下游应用企业数量超万家,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厂商占有率超过5%。

二是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国内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三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相关企业,产业综合优势比较明显。珠三角地区的LED产业更趋向于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层面, 形成了以深圳市为龙头,以广州-深圳为主轴,产业链向轴两侧辐射延伸的格局, 是全国LED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长三角地区是中国LED上中游企业的主要集中地,设立各种形式的开发区, 区内劳动力富集,建立了众多外延芯片制造和封装企业, 多个城市竞相推出MOCVD设备补贴政策。

三是产业整合显著加快。今年LED行业发展迅速,带动上中下游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让产能过剩局面有所减缓,传统照明转向LED照明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行业竞争加剧,部分 企业启动了整合战略,德豪润达收购雷士照明,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三安光电拟收购台湾璨圆光电以及美国流明,既有横向整合也有纵向整合;利亚德宣布收购金达照明,希望借助后者的技术优势、项目经验、渠道资源及客户资源,加快公司LED照明业务拓展。

2、产业链情况

芯片产业。LED的核心技术是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技术,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LED国产技术的基础研究、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国内从事LED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的企业主要有:厦门三安、乾照光电、杭州士兰明芯、江西晶能、武汉华灿、扬州中科等。LED芯片国产化率超过70%以上,但产能利用不足50%,国内芯片已经通过小芯片集成的方式在照明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大功率照明芯片市场发展较快,但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高功率芯片、关键设备、重点材料依靠进口,国内上游芯片企业的议价能力薄弱、产能利用率低,产品应用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大量MOCVD机台的闲置,大大延长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

封装产业。我国已经是全球LED封装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主要企业有:广州鸿利、国星光电、深圳雷曼、万润科技、长方半导体等。LED封装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日趋完善,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向应用端扩展,行业资源整合加速,重点企业纷纷上市融资。鸿利光电积极发展照明领域,重视营销推广;国星光电走垂直一体化路线,在无锡设立江苏运营中心,围绕经济发达地区 进行照明渠道布局。

应用产业。LED应用领域可以分为:通用照明、背光应用、景观照明、显示屏、信号及指示、汽车照明等,其中,通用照明市场应用增长最为突出,尤其是众多传统照明、家电企业逐渐进军LED产业,白电企业康佳集团入股瑞丰光电,创维集团开发OLED新产品,美的集团成立美的照明,开发LED照明家居用品。平板显示技术的应用推广带动了基于LED在液晶电视等大尺寸背光领域的持续增长,重点企业有瑞丰光电、青岛海信、聚飞光电、伟志电子等。路灯、隧道灯市场发展迅速,推广较快,尤其是潍坊、广州、深圳、重庆等市,重点企业有江苏史福特、中微光电子、进达东方等。

3、龙头企业情况

国内LED产业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上,目前已达到44家,据上市公司三季度年报数据反映,今年前三季净利增长总体水平低于营收增长水平,行业价格战、期间费用增加以及政府补贴减少等是导致LED企业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其中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312.3亿元,增长的有28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六家,分别为厦门信达、同方股份、歌尔声学、兆驰股份、大族激光、广日股份,净利润亏损的有3家,比去年增长的有29家。对于LED行业的未来趋势,部分业内人士比较乐观。据高工研究院资料显示,今年四季度LED产业整体产值将增长20%左右,而全年LED室内照明产值将比去年增长110%,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常州LED产业发展情况

1、产业初具规模

我市LED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涉及LED照明业务收入33亿元,增幅26.9%。

主要产品包括LED照明灯、LED芯片及外延片、蓝宝石衬底材料、LED生产设备及配套产品等,企业主要集中在武进、新北两区,并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产业链日趋完善

按照LED产业链分类,我市LED企业主要分为上游的LED材料外延和芯片制造、中游的LED器件封装、下游的LED照明和应用产品产业,以及LED生产设备、电源、LED导光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

上游企业主要包括晶品光电、中晶光电、汉莱科技、好利莱光电等企业,产业规模5亿元左右,以LED外延片及芯片、蓝宝石衬底片等产品研发、生产为主,大部分企业集中在武进高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园。晶品光电作为光宝光电上游配套企业,工艺成熟,近两年产能释放较快,销售增幅基本年年翻倍。

中游LED器件封装企业以光宝光电为主,年销售规模接近10亿元,产品以出口为主,母公司台湾光宝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与光电零组件制造商,也是台湾第一家上市电子公司,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以及品牌优势明显。下游LED照明和应用产品产业集中了大部分企业,按照应用分主要为景观等公用事业LED照明灯和汽车用LED照明灯,其中公用事业照明方面以鸿联灯饰、亚示照明、常松照明等为主,汽车照明则包括星宇车灯、大茂伟世通等企业。由于目前应用方面市场仍以政府基建投入为主,相关企业的主要收入还来源于传统照明业务上,LED照明占企业收入比例不高,产业规模约有10多亿。

在LED生产设备、驱动电源和背光材料领域主要包括天龙光电、丰盛光电、红光无线电等企业。天龙光电作为上市公司,其旗下中晟光电已经在国内首先研制出LED用MOCVD生产设备,并提供给上游企业进行试用。丰盛光电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家大批量生产大尺寸挤出型导光板的生产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世界第四。

3、重点企业发展良好

我市LED产业规模亿元以上企业共14家,据前期调研数据显示,今年重点企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开工率在90%以上的企业有10家,今年预增企业有8家,正在实施技改或扩能项目的企业有8家,未来两年有计划实施项目的企业4家。此次调研的企业LED照明、电源企业9家,设备及辅材生产厂家2家,外延片及芯片生产企业3家,除华盛天龙外均生产正常。其中开工率达到100%的有8家,产能释放率达到100%的有4家,部分企业订单充足,增长预期明显。

晶品光电的LED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今年预计增 幅达到150%;LED器件及照明、电源企业稳步发展,光宝科技预计今年销售收入与去年持平,武进红光无线电有限公司LED电源供不应求,今年销售预计增长20%,星宇车灯汽车用LED前照灯技术领先,今年预计增长超20%;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苏华盛天龙光电,受光伏行业不景气影响,单晶炉、多晶浇筑炉市场萎缩,今年开工率仅为30%,销售预计同比下降30%,MOCVD设备已研发成功但尚未进入量产阶段。

4、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8家重点企业正在实施项目建设,总投入近20亿元,设备投资4.3亿元;项目投资超5亿元的2个,1-5亿元的3个,其中,今年计划投资4.8亿元,设备投入1.4亿元。

星宇车灯LED灯具及配套项目,总投资6.5亿元用于扩大车用LED灯具生产规模,提高LED灯具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

普罗斯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普罗斯照明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9.7亿元,目前一期5.4万平米厂房预计年底竣工;

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LED照明组件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今年也将全部到位。

江苏中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大尺寸LED蓝宝石衬底片项目”总投资1.2亿元,今年投资5500万元,设备投资1200万元, 企业拥有从蓝宝石单晶切割、表面研磨抛光、图形化以及先进光电子产品精密加工材料的全方位自主核心技术;

晶品光电(常州)有限公司年底完成扩能项目,总投资1.亿元全部用于购置生产设备。

四、存在问题

1、市场尚未充分成熟

由于LED照明灯具产品价格过高、方向性强等一系列因素,室内普通半导体照明应用进展缓慢,LED封装企业产能普遍过剩,很多企业高价购买进口的MOCVD炉等生产设备后,由于订单较少,设备大量闲置,闲置的设备还须承担不菲的维护成本,极易拖垮企业的资金链。我市情况与此极为相似,灯具生产企业产品中LED灯具的比例较小,光宝等从事LED封装的企业产能利用不充分,限制了其进一步投资的欲望。

2、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

以日本的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美国的科锐以及欧洲的飞利浦和欧司朗等“五大巨头”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并拥有LED外延片、芯片制造和蓝光、白光的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并通过相互间的授权和合作,在全球构建了严密的专利技术网。我国LED企业大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封装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下游应用行业面临着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控制系统,卖给同样的市场和客户,因此无法形成差异化,必然导致终端应用产品的惨烈价格竞争。

3、产业缺少龙头企业

LED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照明,但从我市实际出发,在没有平板显示行业巨头的情况下发展该产业唯有产业链中与照明相关部分。但目前我市的灯具制造企业中以LED为主的企业不多 且规模不大,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联合进行的2012-2013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招标中,我市无一企业入围。

4、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我市所在的长三角强手林立,周边城市高速发展给我市招商、留才等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国内率先开发出MOCVD炉的中晟光电虽是我市上市企业天龙光电旗下企业,但目前该项目能否留在常州尚无定论。天禄建设集团在我市投资的天禄光电、汉莱科技相加的产出不及其在苏州投资的天禄光电(苏州)的零头。

五、对策建议

通过对国内LED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我们发现产业前景依然光明,立足于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不能放任但也不能放弃这一产业的发展,急需通过顶层设计来对该产业的发展进行优化、明确重点:一方面围绕关键设备的突破发展上游产业,另一方面利用传统灯具行业的优势做优下游产业。

1、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各主管单位应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推进LED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LED产业发展的指导,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有订单的企业以租赁、托管等方式使用其他企业的闲置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LED照明应用项目试点,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LED产业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示范应用和上下游资源整合等行动,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区 域产业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2、围绕中晟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

MOCVD炉做为LED照明产业的核心设备,目前全球市场基本被两家巨头垄断,每台设备进口价格以千万计,高昂的设备购入及保有成本是LED照明产品价格不菲的因素之一。天龙光电旗下中晟光电于去年研制出了首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国产MOCVD设备,汉莱科技做为首个客户参与了工艺的开发和设备进一步的改进优化。鉴于上海、苏州等地均对中晟抛出了橄榄枝,我市需要尽最大努力留住中晟,并通过“首台套”扶持等相关政策对汉莱科技加以奖励,鼓励中晟和汉莱两家企业融合发展,通过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外延片等上游产品的成本,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3、以应用环节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LED照明与传统照明的区别之一是其色彩的多样性,LED照明未能大规模进入室内照明市场的原因之一是其极强的方向性,这两点为LED照明的下游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及利润空间。据统计,LED照明下游应用产品市场的利润总额已占全产业链利润的52%以上,而且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LED应用环节的价值空间还有望进一步扩大。我市要充分利用国家半导体照明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平台的资源,发挥灯具制造、电源控制及专业市场的集群优势,鼓励企业加强对市场的理解以摆脱产品同质化现象,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要求,把握各种发展机会,通过产品性价比优势赢得 市场并带动技术能力的提升。

第四篇: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2012-07-09 07:08: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有0人参与

00

依据《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我们认为亟待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这一重要的生产力组织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支柱产业,进而提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推动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中心城市要素禀赋条件确定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要切实根据我省中心城市现有的企业基础、资源禀赋条件、交通通达性等具体情况,寻找中心城市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如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重点培育发展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和汽车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在大庆等中心城市,辐射安达、肇州、肇源等周边城市,培育和发展石化工业产业集群;在佳木斯、七台河、鸡西、双鸭山、鹤岗等城市与周边县域开展煤转电、煤转化(精细化工)、煤转油、煤转气、煤转焦等合作,培育和发展煤电化工产业集群或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在牡丹江、伊春、加格达奇等城市,重点发展和培育林下资源,发展山特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加强中心城市大中企业与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这种分工协作尤为重要。由于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可分性强,一台大型装备制造业产品是由多个工艺环节完成的,是由众多的配件组件构成的,这种特点为这类企业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客观可能条件。通过调研发现,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省内的配套率很低,多数配套产品是在省外采购,这种方式很难使这些企业在省内形成规模化的集群,也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域发展的作用,对装备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构成了制约。

因此我们认为省里应制定一些相关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促进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装备制造业大企业与其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联姻与合作,如一些中直省属企业就可以探讨与安达市、肇东市一些机电设备制造中小企业分工合作,这既有利于实现中心城市大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又有利于带动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最有条件实现双赢。同时,政府应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总部经济”,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域跨行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合。

三、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不是各种企业简单地“归大堆”,它是指具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如果是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将有助于发展产业集群;如果是缺少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就很难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实践有很多,尤其是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和学习。如江苏省盐城仅为东风悦达配套的中小企业就达到100多家,形成著名的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对于我省构建汽车产业集群就有借鉴意义。省里可明确区域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方向,对省内现有的园区进行适度调整,合理布局;扩大园区规模,增强园区内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关联度,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促进块状经济的形成;引导关联度高的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全力推进经济适用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的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努力在我省中心城市形成在空间布局上“呈块”、在分工协作上“成链”的产业集群。

四、构建服务支持系统,推动集群企业技术创新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但从我省目前情况看,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政府要在推动技术创新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产业集群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集群生产的先进性,无论是个人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还是集群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政府对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财税支持、公共研发(R&D)投入、融资支持、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其次,为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创新支撑体系,引导集群内企业朝科技创新型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性体系,避免“搭便车”行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设立创新企业奖项,鼓励企业的经营者主动进行创新。

五、转变传统融资观念,大力吸纳社会资本

我省中小企业大多自有资金不足,对资金需求较大。由于商业银行怕担风险而“惜贷”、上市融资门槛高、民间资本规模小、企业自有资金积累能力弱等问题,融资困难依然是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往往使成长性企业缺乏启动资金错过发展良机,季节性生产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因此,建议政府为中小企业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创造政策条件。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应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产业集群及保障产业集群的正常运行,并对中心城市形成持续稳定的支撑能力,极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搭建起相应的政策支持平台和形成一套顺畅的运行机制。我们认为省里应该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研究制定专门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以扎实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第五篇:盐化工产业发展调查及对策建议

盐化工产业发展调查及对策建议

长宁县课题组

盐化工产业在我县有一定的发展基础,2008年,全县盐化工产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2009年是我县的项目工作年,盐化工产业的建设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盐化工产业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盐化工定义。

盐是NaCl(氯化钠)的俗称。盐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是化学工业最基本的原料之一,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用盐大部分用于生产纯碱、烧碱、氯气、盐酸、金属钠等。碱和盐酸广泛用于化工、纺织、造纸、肥皂、染料、冶金、陶瓷、玻璃、医药等部门。氯气可直接用于漂白、消毒,也可用于制造漂白粉、毒气及无机化合物,还可用于制造各种有机氯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中间体,如合成树脂、香料、除草剂、防腐剂、灭火剂等,也用于合成盐酸,提取溴和碘。金属钠可用作制取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提取稀有元素的还原剂,制造抗磨合金和充钠蒸气灯泡(钠灯)等。在钢铁工业中用熔融食盐和食盐水进行钢料的回火和淬火,作铸造的型砂粘接剂。在有色冶金工业中用于炼铜(氯化焙烧法)、电解金属镁。盐在农业上可用于选种、施肥等,增加作物产量。在畜牧业上盐是牲畜生长和防治病所必需的。盐也是渔业、食品加工和贮藏、水处理、国防和国家储备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换取外汇的重要出口产品。利用盐水溶液冰点降低的原理,盐还可用来溶化道路上的冰雪,减少交通事故。盐又是合成革、人造纤维、塑料、农药等行业的基本原料。据统计,工业和农业中应用的盐及其衍生物约有15000种之多。以盐做催化剂的新用途是盐和开发新能源相结合。而盐化工也逐渐向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领域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盐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新的用途将不断出现,下游产业发展空间将不断增大,具备如此广阔的盐资源当之无愧地成为与石油、天然气并驾齐驱的项目引擎之一。

(二)我国盐资源概况。

1、盐的分类。在我国,根据来源和生产方法可分为3类: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作“湖盐”;开采地下天然卤水或古代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则称“井矿盐”,我国井矿盐工艺以钻井水溶汲取卤水,进而真空蒸发结晶生产高品质盐为主,因此又称“真空盐”。

按照产品形式又分为固体盐和液体盐,我国以固体盐为主,液体盐主要指汲取的天然地下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矿床而得到的卤水,目前我国液体盐的比例不足10%,但国外发达国家较高,如美国达到51%。

2、资源分布。我国1995年探明盐矿储量3824亿吨,资源量在6.2万亿吨以上。我国盐资源非常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盐的品种主要有海盐、湖盐和井盐,其中海盐约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70%,井盐+湖盐+岩盐约占30%。基本分布状况是:东部海盐,中部及西南部井矿盐,西北部湖盐。

渤海湾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海盐产量的70%左右,主要包括长芦、辽东湾、莱洲湾三大盐区;北方海盐区(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为主。

井矿盐矿床广泛分布在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江苏、山东、安徽及陕西等18个省区,其中四川自贡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井矿盐工业生产基地,素有“盐都”之称。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查明的氯化钠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盐矿床就有十余个。

湖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等西北部地区,以青海盐湖最为丰富,储量在3000多亿吨,生产成本较为低廉,但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盐的需求也较低,远距离运输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三)盐化工供需现状。

1、盐化工产业生产情况。近十余年,受我国盐化工及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对原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2007年我国盐产能为7594万吨/年,产量5976万吨,同比增加10.6%,表观消费量6076万吨,居世界第1位。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海盐产能最大,井盐次之,湖盐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制盐产能约占总产能的60%。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四省市产量占全国海盐产量的90%以上。

2、消费结构。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主要是纯碱和氯碱俗称“两碱”),食用盐占16%,其它用盐占11%。盐化工是我国制盐工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900万t);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可见我国制盐工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3、存在问题。一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公路化雪、畜牧、水处理、洗浴用盐、高纯度工业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从数量、品种、质量等各方面还没有拓展和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液体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折盐产量仅占井矿盐总产量的12%。卤水化工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如钾镁肥、阻燃剂、农药、医药中间体等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二是资源利用水平低。目前,制盐工业仍主要以单一的制盐业为主,资源利用率很低。海盐苦卤利用率不足20%,莱州湾地下卤水的掠夺性开采使盐、溴比例失调,这一地区出现水位下降、浓度降低、流量减少等资源枯竭的现象;湖盐区由于单一提取盐,导致镁害严重,使湖盐资源遭到污染;矿盐区的芒硝提取率不足10%。国外则基本做到零排放。(3)产业布局不合理。50%以上的原盐运输半径超过200km。在美国,80%以上的运输半径在150km以内,管输液体盐比例较高。我国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两碱”。“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纯碱、烧碱等行业的持续扩产,使工业盐的消费量不断上升,供应趋紧,价格上扬。但由于需求促进生产,加之北方近年来连续的少雨干旱气候,海盐的生产放量增长,更由于湖盐、井盐的扩产,使得我国盐的供应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价格稳步攀升。因此,我国的盐资源可以满足制盐工业长期快速发展的需求,很多省市都有发展制盐工业以及盐化工的资源条件。

(三)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盐业行业效益起伏较大,为避免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6年发布《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一是优先考虑与两碱项目的配套建设。制盐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5500万t提高至2010年的6500万t,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但实际预测该指标将会被大大突破。二是稳定海盐生产,有序发展井矿盐。主要作为化工用盐,关键是要提高产品质量。井矿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相对较好,在适度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增加低耗能的液体盐的供应量。三是按需发展湖盐。湖盐区地处西部,运输条件还有待改善;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也具有一定优势。

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规划建设的制盐产能(主要是井矿盐)超过1000万t/a,盐业产能的增长可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产业链基本上是“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其产品可谓枝繁叶茂。在纯碱、烧碱、氯气、氢气等基础化学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就可获得制药、日化等化工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工产品。例如有机氯系列的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酸、氯丁橡胶、ADC发泡剂,无机氯系列的氯化铵、氯酸盐,氢气系列的双氧水、催化加氢精细化工产品等。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是: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

二、我县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长宁县盐化工生产企业只有四丰盐化(以生产销售液体盐(卤水)为主,下属企业新星盐化以生产食盐、工业盐为主,丰源盐化是宜宾天原集团控股的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和宜宾四丰盐化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工业盐、食用盐生产和液体盐输送为主)和新星盐业2户。盐化工业产品主要是以销售盐卤为主,辅以食盐和工业盐。盐卤开采能力为80万吨/年,输卤能力为60万吨/年,主销宜宾天原集团用于氯碱生产原料;固盐生产能力10万吨/年,主要销往宜宾、泸州、贵州省的毕节、赤水、习水等地。

三、我县盐化工产业面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长宁现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达19种,其中:岩盐储量100亿吨以上,有第二“盐都”之称;天然气储量100亿立方米以上;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煤炭资源储量约5000万吨。长宁岩盐资源有五大特点:①矿床规模大。位于双河镇一带的岩盐呈东、西展布埋藏于地下2435~2885m深部,厚度237.44~368.85m,纯盐层厚213m。根据附近县钻孔资料反映,盐层推测延伸到高县、珙县、筠连、兴文及云南省盐津、威县一带,盐湖长180公里,宽100公里,面积1500平方米,属世界上罕见的泻湖相沉积的特大型岩盐隐伏矿床。②矿石质量好。现探明岩盐矿卤水平均氯化钠含量达到94.21%,最高达99.8%,是氯碱化工和食盐生产的最佳原料。③易开采,成本低。目前采用水溶法开采,封闭性好,易于开采,属大型岩盐矿床,开发价值极高。④利用潜力大。仅长宁双河岩盐矿区已决定开采的2.5平方公里采区内保有储量就达41239万吨,按年产100万吨液体盐计算,矿山服务年限可达400多年。

二是区位优势。长宁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联结西南三省的重要通道,西距宜宾机场50公里,北临长江“黄金”水道。县城至宜宾市区仅需30分钟车程,是宜宾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宜宾后花园”。S308道(宜长路、宜珙路、江长路)、宜泸渝沿江高速公路(正在启动)、成贵铁路(拟建)穿境而过,乐宜高速公路、四川宜宾港(志诚码头、香炉滩码头、二龙口码头)、宜宾机场迁建等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为长宁构筑了更加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基础优势。长宁县工业集中区快速推进,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平方公里,以发展轻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医药、电子信息等集群产业为主。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并初见成效,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入驻条件。

另外,长宁盐化工产业发展所需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①电力资源充足,工业集中区内110千伏变电站正兴建,县境内还有龙头220KV,竹海110KV变电站。向上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横跨长宁县境。②水、气资源丰富,工业集中区所处的育江河段的年平均流量27.1立方米/秒,自贡输气管道及纳溪—安边输气管道主干线途经长宁。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产品为初级加工产品,对外知名度不高,没有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二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长宁盐化工业中只有固体盐、盐卤两种初级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技术人才资源缺乏。缺乏高精特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技术和人员,无技术研发中心,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四、建议及对策

(一)科学规划。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盐化工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在现有《宜宾市长宁县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理念,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集约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与生产、能源与生产、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建立好以四丰盐化为基础,以丰原化工为龙头,以精细化工为下游产品的盐化工基地。一是建立以四丰盐化为中心的卤折盐及固体盐基地。将龙头、双河及周边乡镇规划为盐化工基础工业基地。二是丰原化工为龙头,在宋家坝工业集中区建立精细化工基地,园区内布局盐化工下游产品及精细化工类产品和终端产品基地。加大对上联系和沟通力度,争取把长宁列为宜宾市乃至四川省重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打造成西南第二个“盐都”。

(二)强化项目招商。抢抓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及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紧紧围绕我县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以企引企、中介招商、代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打好“竹海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长宁的形象和知名度,营造国内外客商看好长宁、投资长宁的氛围。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商会的联系,有目的地从国家氯碱协会、纯碱协会、化工研究院等专业单位选聘一些行业专家为长宁县盐化工产业招商顾问,利用他们的专业、人脉优势为长宁县盐化工产业的加速发展牵线搭桥。二是突出资源优势招商。充分发挥我县岩盐储量丰富、质优价廉的优势,着重围绕与盐化工产业相关的氯、碱、耗氯、耗氢等项目和精细化工、硅氟系列产品为招商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三是着眼延伸产业链招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盐—碱—肥”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做文章,引进与产业链下游产品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对下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形成盐化产业生产系列化、经营多元化的格局。四是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放眼国内化工500强和世界顶尖化工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积极主动寻求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争取中盐集团、山东海化集团、云天化集团、泸天化集团、川化集团等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及国际知名精细化工企业的相关项目落户我县或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实现我县盐化工产品的多样化、精深化和品牌化。

(三)发展盐化工产业链。一是依托资源发展产业链。依托丰富的岩盐资源和天原集团的技术优势,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伸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在发展做好原盐、液卤、烧碱、氯酸纳、金属钠、联碱、合成氨、电石、聚氯乙稀等主要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盐相关的日化产品,以氯碱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开发有机硅、有机氟系列产品及后加工产品,加快发展医药化工产品,以不断完善拉长我县盐化工产业链,使我县成为产业优势明显、产品种类齐全、市场竞争力强的盐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发展盐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蜀海温泉、龙头温泉等资源优势,兴建盐水浴场以及盐水乐园,使之成为长宁旅游产业的一道靓丽风景。三是加强岩盐资源管理。岩盐资源属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要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原盐开采准入制度,适当抬高准入“门槛”。新建、改建、扩建盐化工产业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禁止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高耗材耗能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投资项目。将岩盐资源流向资金和技术高的企业,使资源得到集约利用,防止粗放地开采利用资源。

(四)抓实重点项目。一是重点抓好盐化工项目的开发论证、储备和策划包装工作,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丰富的盐矿资源优势,抓好盐化工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重点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盐化工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盐化工项目列入国家、省建设计划。二是加快丰原化工100万吨真空盐项目的建设。天原集团与四丰盐化总投资4亿元的丰原化工项目是长宁盐化工产业链能否形成的关键,是发展盐化工产业集群的核心项目,要力争在2010年底建成投产。三是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四丰盐化新增60万吨/年卤折盐、新星盐业新增100万吨/年固体盐生产项目建设。

(五)科技创新。一是引进消化吸收高科技技术。盐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专业性强的特点,盐产业下游精细化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加强与国内外盐化工产业及精细化工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消化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天原集团与四丰盐化联建盐化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争取省、市对技术研发中心的支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合资、合作、共同开发、人员交流、移植转化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聘请国家级专家作顾问,紧紧围绕我县盐产业及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目标,针对产业化项目所需攻关任务进行研发,提高我县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研究、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提升我县盐化工产品的竞争实力。二是建立专业人才储备机制。通过劳动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等,广泛招引盐化工专业人才,解决企业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可委托有关院校定向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缩短人才成长周期,为企业发展打牢良好的基础。三是探索建立技术共享机制。建立技术信息网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加强技术和市场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掌握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帮助企业了解新政策、同行业发展动态、国内外市场状况及投资合作机会。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劳动部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和引导,督促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设立盐化工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在县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中确定一定比例的盐化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盐化工项目引进、成立盐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等实行以奖代补。二是积极兑现工业奖励政策。全面落实《长宁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长宁县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完善企业发展的激励引导措施,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在政策上对盐化工项目给予支持,全力扶持盐化工产业的发展。三是为加快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能源政策保障。盐化工产业耗电量大,而且电压等级高、用电连续平稳。对新引进的盐化工项目落实合理的用电价格政策,同时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此外,还要科学调剂本县的煤炭资源和外调珙县、兴文煤炭资源,探索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为盐化工产业基地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证。四是用地政策方面。对在工业集中区以外(双河镇、龙头镇)新建盐化工产业,要确保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对企业政策性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采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按招商引资(或工业集中区用地)优惠政策执行,积极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允许投资者采取租赁方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四是投融资政策方面。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沟通,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关于中部崛起和拉动内需的有关政策,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债资金、专项科技贷款和贴息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探讨利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采取BOT、BTOT等多元化投资方式筹措盐化工产业建设资金。鼓励投资银行以合资和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形成战略联盟,要借助天原集团上市优势筹集资金开通丰原化工的融资渠道。信贷方面,要搭建好沟通平台,引导县内各银行放宽准入条件,减免审批手续。五是优化政务服务。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以“提效强能”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符合产业规划、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高科技盐化工产业项目,要加快项目审批程序,搞好项目入驻的服务。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突出问题要落实责任人员专人负责,急事急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下载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 国产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文章重点就中国动画产业现......

    兰花产业发展建议

    关于兰花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思考 农村产业增收组: 兰花是一种名贵花草,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自古以来被视为珍品;同时,兰花又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文化,既具有“天下第一香......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对策建议(精选5篇)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对策建议2009-05-26 13:28演艺产业位居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被《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列为九个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发展演艺产业对......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有蔬菜基地如五坪、燕家、雒家等,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设施配套......

    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临沧被列为了全省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四个新烟区之一后,稳固老烟区,加快新烟区建设与发展,为改善临沧市农业......

    武汉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武汉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概况 武汉环保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规模。重点领域有4个:水污染治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固体废物综合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制造。拥有......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