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对策建议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对策建议
2009-05-26 13:28
演艺产业位居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被《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列为九个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发展演艺产业对提高我市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品质,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应明确目标、重点
根据杭州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目标可以确定为:全国旅游演艺产业中心、长三角重要演艺消费市场、浙江演艺产业的龙头和主阵地,产业增加值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使演艺产业成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旅游休闲消费的重要内容、提升市民艺术修养的必要手段。
围绕这一目标,杭州应该明确演艺产业发展的四个重点:
——与旅游消费相结合的旅游演艺产业。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和演艺资源,提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形成演艺业与旅游业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新模式,打响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旅游演艺品牌,培育一批重点旅游演艺企业,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旅游演艺产业圈。
——与提高市民艺术修养相结合的高雅演艺产业。以提高市民艺术修养为目的,以现代都市文化建设为重点,优化杭州专业院团结构,增强作品原创能力,提高专业场馆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引进高水平剧目、剧团,使杭州成为浙江高雅艺术创作、演出、经纪的中心。
——与市民生活休闲相结合的娱乐演艺产业。结合东方休闲之都建设,依托基础设施完善、商务活动活跃、茶馆酒吧发达、市民消费层次提升等优势,丰富演出场所的演艺内容、形式,鼓励商务活动场所及休闲餐饮场所发展演艺产业,支持有关部门加大政府购买力度,使之成为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一一与提升城市美誉度相结合的海外演艺产业。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目标,结合城市品牌宣传和旅游营销活动,盘活优秀演艺产品资源,打造一批重点对外演出剧节目和团队,鼓励国有和民营剧院拓展海外市场,使“杭产”剧目、团队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应处理好六对关系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手段,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依法管理“天下”,到位不越位,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特别是中介组织的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键要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原则。
——国有与民营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已经打破了国有文化单位主导演艺产业发展的制约,社会力量可以作为演艺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实现从“民营强、国有弱”的现状向“国有变强、民营更强”转变。
——高雅与大众的关系。高雅艺术的普及是杭州演艺产业发展、文化名城建设的短腿。在丰富面向大众的演艺服务的同时,应努力满足市民享受高雅艺术的需求。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村文化消费能力较低,但是观看演出的需求比较旺盛。应充分重视区域、城乡、群体平衡发展的问题,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长期以来,演艺产业的现状是请进来的多,走出去的少,演艺产业的贸易逆差较大。演艺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既是市场拓展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软实力的展示,需要重点支持。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具体建议
——转变和提高认识。在不少人的观念里,演艺产业是既“老”又“小”的产业,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市场将越来越萎缩,蛋糕将越来越小。实际上,后工业时代文化消费方式有向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回归的趋势,舞台上下的情感交流是电子娱乐产品无法替代的,纽约、伦敦、香港等现代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舞台表演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就是一个明证。因此,要切实转变和提高对演艺产业的认识,把发展演艺产业摆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规划和政策。在对全市演艺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演艺产业发展的规划;在落实上级政策、梳理整合现有政策、吸收外地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专门针对演艺产业的扶持政策。除了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外,在税收方面也要落实和出台相关政策,如:对新办演艺企业减免所得税,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畴,对演出场所的营业税应按照演出业的税率而不是娱乐业的税率进行征收,以及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劳务出口的税收政策等等。另外,应出台扶持著名演艺企业做强做大的相关政策,如:鼓励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投资兴办演艺团体和演艺场所,参与国有演艺团体和演艺场所的改制等等。
——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进~步转变政府观念,从管脚下转变为管天下;加快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引导从业人员创作观念的转变,从单纯以获奖为导向逐步转为既重精品又重市场;调整并建立符合城市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文艺院团总体格局,兴办杭州交响乐团等体现现代都市文化的院团;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打破人才认定的所有制限制,改善演艺人才的创业环境。
——鼓励产业集聚和特色化经营。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及上海安福路等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演艺产业具有空间集聚的规律,集聚区可以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艺术样式、剧目和院团,为消费者提供了充分选择的空间,也营造了浓厚的区域艺术氛围。因此,建议在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时,应该考虑这一规律,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合理配置
演艺场所,盘活演艺产业资源,鼓励产业集聚、规模经营和特色化服务。
——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国领先的演艺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剧节目,特别是旅游演艺产品和企业;实施“品牌拓展计划”,鼓励杭州著名演艺企业输出品牌,以连锁经营等方式全国扩张;整合现有各种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市场化操作,打造一个能代表杭州城市形象的综合性艺术节。
——培育消费市场。通过政府出资邀请专业人士进学校和社区等,宣传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做强市艺校等国有艺术教育机构,鼓励民营艺术教育产业发展;推行政府采购,避免政府直接操办演出活动,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理清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行为的关系,杜绝或减少商业演出的赠票现象,使观众养成买票看演出的习惯。
——加速产业链的形成。鼓励演出设备研发与生产、艺术教育与培训、剧节目创作与营销、演出周边产品的开发等演艺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链。鼓励有实力的演艺企业拓展艺术教育培训等产业。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是演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应实行经纪人资格认定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的培育,以此沟通投资、生产、演出和消费各环节。充实和完善杭州市演出业协会,扩大演艺业会员单位,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
——建立协调机制。应建立四个层面的协调机制:一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积极扶持我市企业参与建立长三角演艺产业发展协作体,建立演出院线体系,实施品牌一体化、策划一体化、推广一体化、营销一体化,实行资源整合,降低演出成本;二是建立省、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争取省直演艺资源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在演艺场馆等方面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三是针对蓬勃发展的旅游演艺市场,在市本级建立由文化、旅游、风景名胜等有关方面组成的协作组织,共同盘点旅游和演艺资源,促进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四是建立市与区、县(市)的协调机制,引导区、县(市)发展演艺产业。
——扶持演艺企业“走出去”。切实加强拓展海外市场的演艺产品的生产,打造若干重点海外演艺项目。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对内容积极的海外演出项目,无论所有制形式,政府均可以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扶持。在城市品牌推销、旅游促销、经贸合作等政府活动中,可以借助我市演艺团体的力量,推动杭产演艺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第二篇:宣武区演艺产业发展概况
宣武区演艺产业发展概况
近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到登封调研并召开旅游演艺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徐光春说,河南是文化大省、戏曲大省,演艺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演艺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好效益地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演艺产业。
第一,要寻找演艺与市场的结合点。一是要全面、正确认识演艺的功能。演艺不仅有教育功能还有产业功能,不仅有意识形态属性还有商业属性。二是要正确定位演艺工作。把演艺工作定位在事业上还是产业上,直接关系演艺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使演艺团体成为市场主体。只有使演艺团体成为市场主体、成为企业,才能形成产业;只有形成产业,才能够进入市场,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要。第二,要激发演艺团体闯市场的兴奋点。一是要激发进入市场的兴奋点。为他们创造在市场上生存发展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基地、给予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环境和组织市场运作。二是要激发艺术追求的兴奋点。要让演艺团体和演艺人员的艺术创作在演艺活动中得到展现、见到成效。三是要激发利益追求的兴奋点。要经营好现有的演艺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看到市场带给他们的好处,不仅是艺术收成,而且还有经济收益,增强市场的吸引力。
第三,要扩大演艺业与旅游业的共生点。要调动演艺团体和旅游单位的积极性,旅游景区要扩展经营内容,要积极吸纳演艺团体进景区,通过一台节目、一场演出,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娱乐机会,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演艺业要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借助旅游休闲这个平台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壮大自身。
第四,要明确演艺产业改革发展的着力点。要清除障碍,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把政策上、体制上影响改革发展的各种障碍清理掉,为演艺产业健康成长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要创新体制,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加快调整文化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要面向市场,推动演艺产业以观众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演艺产品生产,激发演艺团体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五,要把握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过去那种政府对演艺团体和演艺活动大包大揽的做法,真正使演艺团体和演艺人员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市场的主体。在演艺业的发展中,政府要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搞好服务上。把握方向,就是要指导演艺业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制定政策,就是要通过制定有利于演艺团体进入市场、有利于调动演艺人员积极性、有利于演艺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强管理,就是要加强对演艺团体和演艺市场的管理,保证其方向正确、依法经营、有序发展;搞好服务,就是要为演艺业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营造好的环境。
第六,要抓住演艺产业发展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人才。一方面,要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力度,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培养一批名家大家,才能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一些经营性人才,这对河南演艺业来说尤其重要。因此,要通过各种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使更多的经营性人才涌现出来,这是演艺产业的希望所在,也是演艺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徐光春强调,这六点连成一条线,就形成了在新形势下推进演艺产业改革发展的思路,概括来说就是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
第三篇: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靖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靖安县现有茶叶面积2.7万亩,其中绿茶1.4万亩,采摘面积1.2万亩;莓茶1.3万亩,野生面积8000亩、人工栽培5000亩,茶叶面积位居全州第二。2006年全县茶叶产量210吨,产值560万元,其中绿茶110吨,产值260万元;莓茶100吨,产值300万元。产地集中分布在砂坝、塔卧、毛坝、润雅、首车、大坝等10多个乡镇,茶农3万余人,茶叶是靖安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靖安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靖安县地处武陵山中部,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境内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绿茶鲜叶持嫩性强,营养物质丰富,制成的茶叶味醇香浓,有地方特色,自古以来就是出好茶的地方。莓茶更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其黄铜含量之高为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产品品牌优势。靖安县已通过了1.5万亩无公害绿茶产地认定,莓茶已着手有机茶叶的申报。多年的研制和开发,“永农翠”、“猛洞毛尖”分别获第六届、第七届“湘茶杯”金奖,“溪洲莓茶”已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州莓茶唯一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牌。
3、产业基础优势。靖安县农民制茶历史悠久,县茶叶研究所是湘西州唯一茶叶研究所,有制茶专业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5人,技术实力雄厚。过来,在名优茶研制和开发上,靖安县一手抓良种基地建设,一手抓名优绿茶研制,先后引进白毫早、碧香早、福鼎大毫、槠叶齐、福云6号等无性系良种茶苗,在砂坝镇西洋坪村、大坝乡双凤村分别建成了50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和600亩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在毛坝乡建成了“千亩莓茶基地”。市场开发上,通过溪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土家人公司等企业包装上市,产品远销上海、北京、长沙等地,走出了茶叶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的新路子。
4、文化及旅游资源优势。靖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千年土司故都--老司城,原始次生林--小溪,国家级文物--溪洲铜柱,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塔卧,国家森林公园--不二门,文化及旅游资源为靖安县茶叶闯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靖安县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靖安县在发展茶叶产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茶叶产业规模不大、茶叶品牌不精、市场化程度不高、扶持资金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总面积不大。靖安县茶叶总面积只有2.7万亩。二是茶叶品牌不精。茶叶生产企业不过十家,茶叶品牌却多达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企业多个品牌、一个产品几个品牌的格局,茶名多、品牌乱、企业各打各的品牌,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外宣传和销售不利。三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早在上世纪80年代,茶叶曾是该县一大主导产业,但当时只重生产、不重市场,茶叶市场化程度低。近年虽有几家企业进行茶叶市场运作,但都因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加之茶叶产品标识、执行标准不全,产品难以进入各地市场销售,茶叶市场占有率很低。四是扶持资金不多。由于靖安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少,2007年财政总收入只有8361万元,对茶叶产业扶持有限,茶叶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三、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增强茶叶产业发展后劲。一是领导重视。靖安县是国家扶持贫困县之一,要摆脱贫困,就应发展特色产业。应从茶叶生长环境特殊、茶叶品质好、莓茶野生资源多、茶叶效率高、投资风险小等实际出发,成立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政策激励。政府出台发展茶叶产业的相关政策。在营销管理上,实行“走出去”的政策,派遣人员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在营销队伍上,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在大中专院校、经销商中吸收一部分人员,壮大茶叶营销队伍,提高茶叶营销专业水平,增加茶叶经济效益。三是加大扶持。靖安县稀有的野生莓茶已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级保护的品牌,县财政、县扶贫开发办等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四是信贷支持。茶叶产业是一项投资稳、风险小、回报快、效率高的好项目,应加大信贷支持,促进茶叶基地开发、名优茶加工厂建设、新品种引进等,壮大茶叶产业发展后劲。
2、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随着市场化建设的深入,茶叶在管理水平、技术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靖安县茶叶至今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没有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做强茶叶产业,应立足茶叶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广大农户制茶的优良传统,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重点培育一个茶叶龙头企业,政府采取贴息贷款、财政扶持、销售网点建设补助、品牌宣传倾斜等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租赁和建立基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走出一条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新路子,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
3、整合品牌资源,做大茶叶产业市场。目前,靖安县茶叶品牌较多,绿茶有“永农翠”、“猛洞毛尖”、“猛洞春”、“久香毛尖”、“猛洞春毫”等,莓茶有“溪洲莓茶”、“金顺莓茶”、“山珍莓茶”等,品牌多,厂家多,同一级别的茶叶品名有几个,企业间各自为阵,茶叶市场混乱。因此,发展茶叶产业,应走“一茶一品”的发展路子,统一使用品牌(绿茶一个、莓茶一个),整合资源,努力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
4、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加快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科学设置产地环境、茶叶加工、贮运、包装等各个环节的系列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技术服务。通过课堂讲座、基地培训等形式,让茶叶种植户掌握茶叶
无公害生产、茶园改造、茶业修剪与采摘、茶叶优质高效栽培等技术,提高茶农自身素质,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完善茶叶市场准入制度。搞好茶叶QS执行标准、条码等标识标签的申报,获取茶叶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四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农按标准生产。
5、挖掘“茶文化”,提升茶叶产业发展层次。近年来,茶叶企业都十分注重茶文化的推广宣传,挖掘茶文化的内涵,提高茶叶知名度,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产品形象设计、包装、命名、广告宣传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地域色彩。靖安县名优绿茶产自“中国土家第一村”大坝乡双凤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莓茶产自“红军大战十万坪”的万坪镇,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还有芙蓉镇、天下第一漂、溪洲铜柱等旅游资源为茶叶的发展注入了神秘的文化基因,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要加以挖掘和发挥。
第四篇:杭州交通广播发展建议
杭州交通广播发展建议
一、2009年交通91.8收听市场概况
二、交通91.8未来的突破点
1、时段经营:加强对早晚高峰前后的时段经营
从2009年杭州地区移动观众的收听规律可以发现,2009年早晚高峰时段总体收听率与2008年相比提升不高,可以推断这两个高峰时段的收听市场将趋于饱和。
早晚高峰外,整个白天时段广播总体收听率较08年有明显提高,尤其在传统6:00-8:30的早高峰时段之后,听众流在9:00前后出现反弹,并在10:00前后形成次高峰,该时段收听率峰值甚至高于晚高峰峰值。此外,晚高峰时段收听率曲线从16:30之后开始上升,比08年提前了近一个小时,晚高峰的峰值时间、结束时间也相应提前了约半小时。
随着路上车辆的增多,在交通软硬件设施没有根本提高的情况下,早高峰时段有延长的趋势;根据驾车上班族的出行心理和习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为了避开晚高峰,上班车主通常会将下班时间提前半小时。
建议:交通91.8可以根据听众作息习惯和收听规律的变化,根据需要调整编排,经营好早高峰之后的一个小时以及晚高峰之前的一个小时的时间资源,提升这两个时段的。
2、立足广播品牌,加强整合营销。
交通91.8近几年来的广告创收连年增长,一方面说明91.8在听
众和广告客户心目中的,另一方面,消极的影响也表现出来,半个小时的节目中广告时间占了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视听中心的评议专家多次提到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广告可能削弱优秀节目的浓度和影响,对广播品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交通91.8迫切需要找到节目和广告的平衡点。
建议:以现有的广播品牌为基础,加强广播广告整合营销力度。比如,广告经营的链条可以向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延伸,加强网络广告平台和DM直投广告的建设,建立“广播广告+网络广告+直投广告”的立体式广告投放结构,对客户广告进行分类,以促销为目的的广告,可以适量减少广播播出频率,通过网络广告和DM广告加以补充,通过线上线下广告的结合互补,实现1+1>2的效果。最近省台FM107联合口碑网,推出“美食乐翻天”活动,采取电台、移动电视线上宣传+网络优惠券下载的方式,推动餐饮业促销。
3、开展广播购物。
与电视购物相比,广播购物作为广播的一种营销方式,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其市场规模和运作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完善。交通91.8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开拓广播购物市场空间,从频率长远发展出发,选择具备实力的运营商,在节目形态、定价机制、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深度开发和利用广播频率品牌价值。
例如,2008年,苏州广播电台广播购物节目《965购物一条街》,集中整合了招商资源,形成一条街式广播直销。石家庄交通广播电台直播类互动节目《时尚购物秀》节目,直播间主持人根据商品的卖点
主题,围绕其特点和实用性进行介绍+促卖,并围绕其特点,结合生活实用性,与听众介绍生活常识,达到促销的目的。
三、交通广播的发展趋势
1)交通信息增值经营
随着市场的开放与成熟,交通信息必定会作为社会公共信息多出口、多渠道传播,交通信息的垄断性的消减将大大降低竞争门坎。为此,现在的广播媒体必须积极参与城市只能交通建设,借助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从信息采集、加工到发布一体化,推出手机、PDA等新媒体的信息订制服务,实现价值最大化。
2)跨媒体经营
把交通广播拥有的社会稀缺资源与平面、网络、电视媒体共享,降低成本,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效益。
北京交通广播出资收购《百姓》杂志,拥有41%的股份,成为该杂志最大单一股东,对杂志有决策权和控制权。该杂志为旬刊,上旬刊关注百姓情感生活;中旬刊以旅游和美食为线索;下旬刊《百姓TAXI》免费派送出租车,是一本实用生活指南。
陕西交通广播与长安航空公司携手合作,将其早间节目《916都市航班》搬上长安航空的所有国内支线航班。在长安航空所辖各个支线航班上,都能“听到”节目。该节目提前录制,融旅游、气象、经济、音乐为一体,使乘客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伴随着机上广播,“游览”当地名胜古迹,了解当地文化。
3)商业类节目促进广告提升
将广告客户按行业分类,为每个行业创作最适合的商业类节目,这些商业类节目首先符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其次可以作为广告主的宣传基地,再次还可以发展为更多样的的广告形式和广告式销售模式,一举三得。例如,陕西台餐饮娱乐类节目《一品长安》和《吃在西安》,金融服务类节目《股市黄金档》和《财富天下汇》,房产家装类节目《我爱我家》等。
佛山电台《楼市查督撑》,以房地产行业为大背景,围绕楼市开展节目构思,以房地产为主题核心,并辐射下游其他相关行业,如房贷、家私家装、家电等相关内容。
湖北楚天交通体育广播开办《好吃佬》,专门为有车一族下班路上提供“导吃服务”,采用方言主持;汽车后市场类节目《927汽车俱乐部》,以“人车生活”为节目理念,涵盖新车推荐、汽车咨询、汽车自驾游等汽车生活领域的多方面。
第五篇:盐化工产业发展调查及对策建议
盐化工产业发展调查及对策建议
长宁县课题组
盐化工产业在我县有一定的发展基础,2008年,全县盐化工产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2009年是我县的项目工作年,盐化工产业的建设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盐化工产业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盐化工定义。
盐是NaCl(氯化钠)的俗称。盐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是化学工业最基本的原料之一,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用盐大部分用于生产纯碱、烧碱、氯气、盐酸、金属钠等。碱和盐酸广泛用于化工、纺织、造纸、肥皂、染料、冶金、陶瓷、玻璃、医药等部门。氯气可直接用于漂白、消毒,也可用于制造漂白粉、毒气及无机化合物,还可用于制造各种有机氯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中间体,如合成树脂、香料、除草剂、防腐剂、灭火剂等,也用于合成盐酸,提取溴和碘。金属钠可用作制取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提取稀有元素的还原剂,制造抗磨合金和充钠蒸气灯泡(钠灯)等。在钢铁工业中用熔融食盐和食盐水进行钢料的回火和淬火,作铸造的型砂粘接剂。在有色冶金工业中用于炼铜(氯化焙烧法)、电解金属镁。盐在农业上可用于选种、施肥等,增加作物产量。在畜牧业上盐是牲畜生长和防治病所必需的。盐也是渔业、食品加工和贮藏、水处理、国防和国家储备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换取外汇的重要出口产品。利用盐水溶液冰点降低的原理,盐还可用来溶化道路上的冰雪,减少交通事故。盐又是合成革、人造纤维、塑料、农药等行业的基本原料。据统计,工业和农业中应用的盐及其衍生物约有15000种之多。以盐做催化剂的新用途是盐和开发新能源相结合。而盐化工也逐渐向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领域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盐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新的用途将不断出现,下游产业发展空间将不断增大,具备如此广阔的盐资源当之无愧地成为与石油、天然气并驾齐驱的项目引擎之一。
(二)我国盐资源概况。
1、盐的分类。在我国,根据来源和生产方法可分为3类: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作“湖盐”;开采地下天然卤水或古代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则称“井矿盐”,我国井矿盐工艺以钻井水溶汲取卤水,进而真空蒸发结晶生产高品质盐为主,因此又称“真空盐”。
按照产品形式又分为固体盐和液体盐,我国以固体盐为主,液体盐主要指汲取的天然地下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矿床而得到的卤水,目前我国液体盐的比例不足10%,但国外发达国家较高,如美国达到51%。
2、资源分布。我国1995年探明盐矿储量3824亿吨,资源量在6.2万亿吨以上。我国盐资源非常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盐的品种主要有海盐、湖盐和井盐,其中海盐约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70%,井盐+湖盐+岩盐约占30%。基本分布状况是:东部海盐,中部及西南部井矿盐,西北部湖盐。
渤海湾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海盐产量的70%左右,主要包括长芦、辽东湾、莱洲湾三大盐区;北方海盐区(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为主。
井矿盐矿床广泛分布在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江苏、山东、安徽及陕西等18个省区,其中四川自贡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井矿盐工业生产基地,素有“盐都”之称。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查明的氯化钠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盐矿床就有十余个。
湖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等西北部地区,以青海盐湖最为丰富,储量在3000多亿吨,生产成本较为低廉,但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盐的需求也较低,远距离运输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三)盐化工供需现状。
1、盐化工产业生产情况。近十余年,受我国盐化工及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对原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2007年我国盐产能为7594万吨/年,产量5976万吨,同比增加10.6%,表观消费量6076万吨,居世界第1位。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海盐产能最大,井盐次之,湖盐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制盐产能约占总产能的60%。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四省市产量占全国海盐产量的90%以上。
2、消费结构。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主要是纯碱和氯碱俗称“两碱”),食用盐占16%,其它用盐占11%。盐化工是我国制盐工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900万t);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可见我国制盐工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3、存在问题。一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公路化雪、畜牧、水处理、洗浴用盐、高纯度工业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从数量、品种、质量等各方面还没有拓展和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液体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折盐产量仅占井矿盐总产量的12%。卤水化工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如钾镁肥、阻燃剂、农药、医药中间体等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二是资源利用水平低。目前,制盐工业仍主要以单一的制盐业为主,资源利用率很低。海盐苦卤利用率不足20%,莱州湾地下卤水的掠夺性开采使盐、溴比例失调,这一地区出现水位下降、浓度降低、流量减少等资源枯竭的现象;湖盐区由于单一提取盐,导致镁害严重,使湖盐资源遭到污染;矿盐区的芒硝提取率不足10%。国外则基本做到零排放。(3)产业布局不合理。50%以上的原盐运输半径超过200km。在美国,80%以上的运输半径在150km以内,管输液体盐比例较高。我国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两碱”。“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纯碱、烧碱等行业的持续扩产,使工业盐的消费量不断上升,供应趋紧,价格上扬。但由于需求促进生产,加之北方近年来连续的少雨干旱气候,海盐的生产放量增长,更由于湖盐、井盐的扩产,使得我国盐的供应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价格稳步攀升。因此,我国的盐资源可以满足制盐工业长期快速发展的需求,很多省市都有发展制盐工业以及盐化工的资源条件。
(三)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盐业行业效益起伏较大,为避免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6年发布《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一是优先考虑与两碱项目的配套建设。制盐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5500万t提高至2010年的6500万t,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但实际预测该指标将会被大大突破。二是稳定海盐生产,有序发展井矿盐。主要作为化工用盐,关键是要提高产品质量。井矿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相对较好,在适度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增加低耗能的液体盐的供应量。三是按需发展湖盐。湖盐区地处西部,运输条件还有待改善;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也具有一定优势。
受沿海地区各类园区和工业等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北方海盐区的盐田面积逐年萎缩,海盐产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产能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不大。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技术成熟,投资门槛不高,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快,在全国盐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规划建设的制盐产能(主要是井矿盐)超过1000万t/a,盐业产能的增长可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产业链基本上是“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其产品可谓枝繁叶茂。在纯碱、烧碱、氯气、氢气等基础化学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就可获得制药、日化等化工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工产品。例如有机氯系列的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酸、氯丁橡胶、ADC发泡剂,无机氯系列的氯化铵、氯酸盐,氢气系列的双氧水、催化加氢精细化工产品等。盐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是: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
二、我县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长宁县盐化工生产企业只有四丰盐化(以生产销售液体盐(卤水)为主,下属企业新星盐化以生产食盐、工业盐为主,丰源盐化是宜宾天原集团控股的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和宜宾四丰盐化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工业盐、食用盐生产和液体盐输送为主)和新星盐业2户。盐化工业产品主要是以销售盐卤为主,辅以食盐和工业盐。盐卤开采能力为80万吨/年,输卤能力为60万吨/年,主销宜宾天原集团用于氯碱生产原料;固盐生产能力10万吨/年,主要销往宜宾、泸州、贵州省的毕节、赤水、习水等地。
三、我县盐化工产业面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长宁现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达19种,其中:岩盐储量100亿吨以上,有第二“盐都”之称;天然气储量100亿立方米以上;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煤炭资源储量约5000万吨。长宁岩盐资源有五大特点:①矿床规模大。位于双河镇一带的岩盐呈东、西展布埋藏于地下2435~2885m深部,厚度237.44~368.85m,纯盐层厚213m。根据附近县钻孔资料反映,盐层推测延伸到高县、珙县、筠连、兴文及云南省盐津、威县一带,盐湖长180公里,宽100公里,面积1500平方米,属世界上罕见的泻湖相沉积的特大型岩盐隐伏矿床。②矿石质量好。现探明岩盐矿卤水平均氯化钠含量达到94.21%,最高达99.8%,是氯碱化工和食盐生产的最佳原料。③易开采,成本低。目前采用水溶法开采,封闭性好,易于开采,属大型岩盐矿床,开发价值极高。④利用潜力大。仅长宁双河岩盐矿区已决定开采的2.5平方公里采区内保有储量就达41239万吨,按年产100万吨液体盐计算,矿山服务年限可达400多年。
二是区位优势。长宁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联结西南三省的重要通道,西距宜宾机场50公里,北临长江“黄金”水道。县城至宜宾市区仅需30分钟车程,是宜宾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宜宾后花园”。S308道(宜长路、宜珙路、江长路)、宜泸渝沿江高速公路(正在启动)、成贵铁路(拟建)穿境而过,乐宜高速公路、四川宜宾港(志诚码头、香炉滩码头、二龙口码头)、宜宾机场迁建等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为长宁构筑了更加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基础优势。长宁县工业集中区快速推进,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平方公里,以发展轻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医药、电子信息等集群产业为主。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并初见成效,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入驻条件。
另外,长宁盐化工产业发展所需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①电力资源充足,工业集中区内110千伏变电站正兴建,县境内还有龙头220KV,竹海110KV变电站。向上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横跨长宁县境。②水、气资源丰富,工业集中区所处的育江河段的年平均流量27.1立方米/秒,自贡输气管道及纳溪—安边输气管道主干线途经长宁。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产品为初级加工产品,对外知名度不高,没有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二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长宁盐化工业中只有固体盐、盐卤两种初级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技术人才资源缺乏。缺乏高精特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技术和人员,无技术研发中心,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四、建议及对策
(一)科学规划。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盐化工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在现有《宜宾市长宁县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理念,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集约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与生产、能源与生产、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建立好以四丰盐化为基础,以丰原化工为龙头,以精细化工为下游产品的盐化工基地。一是建立以四丰盐化为中心的卤折盐及固体盐基地。将龙头、双河及周边乡镇规划为盐化工基础工业基地。二是丰原化工为龙头,在宋家坝工业集中区建立精细化工基地,园区内布局盐化工下游产品及精细化工类产品和终端产品基地。加大对上联系和沟通力度,争取把长宁列为宜宾市乃至四川省重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打造成西南第二个“盐都”。
(二)强化项目招商。抢抓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及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紧紧围绕我县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以企引企、中介招商、代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打好“竹海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长宁的形象和知名度,营造国内外客商看好长宁、投资长宁的氛围。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商会的联系,有目的地从国家氯碱协会、纯碱协会、化工研究院等专业单位选聘一些行业专家为长宁县盐化工产业招商顾问,利用他们的专业、人脉优势为长宁县盐化工产业的加速发展牵线搭桥。二是突出资源优势招商。充分发挥我县岩盐储量丰富、质优价廉的优势,着重围绕与盐化工产业相关的氯、碱、耗氯、耗氢等项目和精细化工、硅氟系列产品为招商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三是着眼延伸产业链招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盐—碱—肥”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做文章,引进与产业链下游产品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对下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形成盐化产业生产系列化、经营多元化的格局。四是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放眼国内化工500强和世界顶尖化工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积极主动寻求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争取中盐集团、山东海化集团、云天化集团、泸天化集团、川化集团等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及国际知名精细化工企业的相关项目落户我县或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实现我县盐化工产品的多样化、精深化和品牌化。
(三)发展盐化工产业链。一是依托资源发展产业链。依托丰富的岩盐资源和天原集团的技术优势,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伸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在发展做好原盐、液卤、烧碱、氯酸纳、金属钠、联碱、合成氨、电石、聚氯乙稀等主要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盐相关的日化产品,以氯碱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开发有机硅、有机氟系列产品及后加工产品,加快发展医药化工产品,以不断完善拉长我县盐化工产业链,使我县成为产业优势明显、产品种类齐全、市场竞争力强的盐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发展盐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蜀海温泉、龙头温泉等资源优势,兴建盐水浴场以及盐水乐园,使之成为长宁旅游产业的一道靓丽风景。三是加强岩盐资源管理。岩盐资源属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要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原盐开采准入制度,适当抬高准入“门槛”。新建、改建、扩建盐化工产业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禁止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高耗材耗能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投资项目。将岩盐资源流向资金和技术高的企业,使资源得到集约利用,防止粗放地开采利用资源。
(四)抓实重点项目。一是重点抓好盐化工项目的开发论证、储备和策划包装工作,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丰富的盐矿资源优势,抓好盐化工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重点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盐化工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盐化工项目列入国家、省建设计划。二是加快丰原化工100万吨真空盐项目的建设。天原集团与四丰盐化总投资4亿元的丰原化工项目是长宁盐化工产业链能否形成的关键,是发展盐化工产业集群的核心项目,要力争在2010年底建成投产。三是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四丰盐化新增60万吨/年卤折盐、新星盐业新增100万吨/年固体盐生产项目建设。
(五)科技创新。一是引进消化吸收高科技技术。盐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专业性强的特点,盐产业下游精细化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加强与国内外盐化工产业及精细化工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消化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天原集团与四丰盐化联建盐化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争取省、市对技术研发中心的支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合资、合作、共同开发、人员交流、移植转化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聘请国家级专家作顾问,紧紧围绕我县盐产业及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目标,针对产业化项目所需攻关任务进行研发,提高我县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研究、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提升我县盐化工产品的竞争实力。二是建立专业人才储备机制。通过劳动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等,广泛招引盐化工专业人才,解决企业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可委托有关院校定向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缩短人才成长周期,为企业发展打牢良好的基础。三是探索建立技术共享机制。建立技术信息网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加强技术和市场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掌握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帮助企业了解新政策、同行业发展动态、国内外市场状况及投资合作机会。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劳动部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和引导,督促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设立盐化工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在县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中确定一定比例的盐化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盐化工项目引进、成立盐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等实行以奖代补。二是积极兑现工业奖励政策。全面落实《长宁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长宁县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完善企业发展的激励引导措施,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在政策上对盐化工项目给予支持,全力扶持盐化工产业的发展。三是为加快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能源政策保障。盐化工产业耗电量大,而且电压等级高、用电连续平稳。对新引进的盐化工项目落实合理的用电价格政策,同时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此外,还要科学调剂本县的煤炭资源和外调珙县、兴文煤炭资源,探索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为盐化工产业基地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证。四是用地政策方面。对在工业集中区以外(双河镇、龙头镇)新建盐化工产业,要确保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对企业政策性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采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按招商引资(或工业集中区用地)优惠政策执行,积极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允许投资者采取租赁方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四是投融资政策方面。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沟通,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关于中部崛起和拉动内需的有关政策,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债资金、专项科技贷款和贴息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探讨利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采取BOT、BTOT等多元化投资方式筹措盐化工产业建设资金。鼓励投资银行以合资和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形成战略联盟,要借助天原集团上市优势筹集资金开通丰原化工的融资渠道。信贷方面,要搭建好沟通平台,引导县内各银行放宽准入条件,减免审批手续。五是优化政务服务。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以“提效强能”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符合产业规划、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高科技盐化工产业项目,要加快项目审批程序,搞好项目入驻的服务。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突出问题要落实责任人员专人负责,急事急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