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5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摘要)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3、产业升级支撑

4、技术创新支持

5、文化积淀深厚

二、不足和制约

1、产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

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4、市场主体发育不良

5、产业链不完整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7、融资渠道不畅

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后,政府就需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明确发展方向、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并发挥好参与产业发展的各方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方向

1、印刷出版业。

2、动漫游戏业。

3、创意设计业。

4、文化旅游业。

5、文化产品制造业。

6、工艺美术业。

7、演艺娱乐业

8、教育培训业

9、版权贸易业。

二、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推进合力

各政府部门要确定各自在宏观规划、产业引导、具体措施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创新服务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三、制定系统化的扶持政策

1、培育和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3、发挥园区和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

4、鼓励创新和内容生产

5、扶持渠道建设、鼓励居民消费

6、加大财税扶持

7、加快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

8、系统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版权交易

四、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常州已将“文化产业更快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成为支柱产业。实现上述目标,从现有基础来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012年,全市人均GDP85036元,折算为13471美元,在江苏列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3706元、16766元,同比均增长13%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占比约为15%~18%。如果取下限15%估算,全市文化消费将超过500亿,所以,仅从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来看,其增长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本地消费市场外,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这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富裕发展阶段的标志,全国的人均GDP也已经超过5500美元,居民文化服务消费在快速增长,已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消费市场。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的文化消费服务必将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影、电视剧市场近几年的繁荣已经佐证了这一规律,在动漫、游戏、音乐、绘画、演出等方面也已经培育了相当规模的爱好和消费群体,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市场支持。

3、产业升级支撑

常州近几年一直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为主体,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的新格局,着力提高我市产业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积极发展高端商贸、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这些直接为文化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要把传统的加工制造提升转变为智能制造、创意制造、文化产品制造,从创新能力、品牌培育、体系认证等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这些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强基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城乡互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4、技术创新支持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表现力和传播力,为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平台。科技和文化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文化领域也提出了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更多的科技因素、科技力量、科技成果融入文化领域。随着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引领与支撑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台阶、展示新的形象。随着三网合一、移动互联、物联网、语音识别、新媒体等新技术和应用的大量涌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支持,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如手机游戏、网络出版、数字节目、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新领域,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文化的内容更加引人入胜、文化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文化的影响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5、文化积淀深厚

文化的发展需要积累和沉淀,创意的来源也不是凭空想象,常州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所积淀的文化元素必将更为完整地呈现和保护,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开吴之地、名士之城”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的动力。

二、不足和制约

1、产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

文化产业正在开始受到重视,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们都在热情盼望着进入“文化创意”时代。但对“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概念的理解还并不清晰,文化产业的内涵、构成和价值都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与现代产业衔接,并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人们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认识上。很多人并不必然地把文化认可为一种生产力,往往漠视文化的作用,没有把文化创意看作经济的组成部分,很多人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也就看不到到文化产业蕴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为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我市早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专项扶持资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同时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适当的优惠或政策扶持等。但政策的效力不够明显、体系不够完善,还不能很好地起到产业推动的作用。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的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是个很明显的现象,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提和关键,人才的缺乏会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从最根本上讲,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文化创意人才的缺乏。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创意行业的迅速成型,人才匮乏的情况愈发明显,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4、市场主体发育不良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的文化创意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营销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还很薄弱,很多企业埋头设计、制作,没有调研市场,完成的作品无人问津,只能寻找门路从政府获得补贴来维持基本运转。B2G(企业到政府)的模式养成了企业政策套利的习惯性思维,取代了作为市场主体本应走的B2B(企业到用户)、B2C(企业到消费者)之路。

5、产业链不完整

文化产业链尚不完整,很多行业文化创意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入WTO后,我国逐步放宽了外国产品和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例外。目前日本、韩国等国的动漫画、电脑互动游戏等文化创意产品在我国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国际上一些著名文化产业大鳄携资本、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这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创意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国际竞争面前,我们的实力明显不足。这一点在我市的动漫游戏行业发展中尤为明显,我们集中在为日韩代工的角色上,衍生品开发、原创作品 的制作非常少,和其他产业门类的整合更是罕见。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经济、社会价值认识不足,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淡薄,侵害他人版权和忽视自我保护的现象同时存在,并十分普遍。知识产权中介代理体系尚未形成,知识产权政出多门,涉及专利局、版权局、工商局、商标局等多个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管理部门对假冒产品打击乏力,创意产品被盗用或模仿的现象日益泛滥,极大地打击了创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积极性。

7、融资渠道不畅

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成熟,需要丰盈充裕的资金储备。但是,由于创意生产机制和产品利润回流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创意产品的价值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文化产业的高风险性。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融资,从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后,政府就需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等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营造发展氛围,推动产业集聚,培育市场主体。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贯穿始终,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弥补市场缺陷的角色,避免在市场方面介入过多的“越位”和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缺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所涉及的门类众多,政府首先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资源、要素向适合常州发展的重点领域聚集,才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并使后续的有限的政策扶持更加有针对性,可以优先发展以下几大行业:

1、印刷出版业。

推动印刷业技术和设备更新,扶持重点传统印刷企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延伸印刷产业覆盖范围,向装饰包装方向扩张。适应现代网络媒体、电子书、电子杂志的发展,另辟蹊径,培育壮大数字内容的出版企业。适应企业和个人对快速印刷、个性出版需求的快速增长,开发数字出版技术。

2、动漫游戏业。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动漫原创制作、网络游戏生产、衍生产品开发。加快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漫企业,实现动漫网游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广告、游戏、服装、玩具、音像制品、图书、培训等相关产业,真正实现创意的产业化。

3、创意设计业。

主要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模型设计等为重点的工业设计业,以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等为重点的建筑景观设计业,努力提高创意要素对相关制造业的贡献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4、文化旅游业。

做大做强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嬉戏谷、天目湖休闲文化旅游、天宁佛教文化旅游、茅山道教文化旅游等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基地的建设;创新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品种,拓展旅游线路,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过程中,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促成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5、文化产品制造业。

围绕广告装备用具、文化文具用品、影视设备、音乐器材、道具专用器械、展览展示器材、专用移动终端等支撑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发挥常州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和科研力量,结合传统制造的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新品牌。

6、工艺美术业。

主要以常州地区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工艺美术技法为基础,通过现代制造工艺扩大其产能和成本,使之从艺术品转化为适合普通大众消费的日用品,重点发展梳篦、乱针绣、竹刻、封缸酒等具备产业化前景的传统文化产品,突破原有旅游纪念品的局限,发展成为室内装饰品、休闲消费品、文化礼品。

7、演艺娱乐业

紧扣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在引导现有KTV、剧院、影院、演艺场所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知名演出团体、展演活动的引进。利用好本地电视台、电台和媒体,加大力度培育发展本地演艺娱乐企业,创办适合本地居民参与的品牌活动。

8、教育培训业

围绕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技能教育、企业培训和生活兴趣培训等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市民素质。依托现有科教城、职教城,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带动辐射周边城市,走出一条非学历教育的特色之路。

9、版权贸易业。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产业核心是知识产权,众多发达国家对外的文化产品的输出和交易是以版权贸易为主要方式,版权转让、版权开发、版权代理授权占了大多数,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贸易也是依托在版权贸易的基础上的。中国的单独意义上的版权贸易业才刚刚萌芽,这一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投入极少而产出巨大,一旦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就会形成产业规模。常州可以利用地理位置、商务成本、财税政策方面的优势,先发先行,抢占先机,并以此快速放大优势行业的产能,助推弱势行业的发展。

二、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推进合力

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组织和指导,建立本级党委、政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专职办事机构,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定期对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要明确各部门责任:市委宣传部拟订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实施细则;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会同市文广新局等文化产业牵头部门,研究协调文化产业区域布局、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督促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等;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负责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政策;市统计局负责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等相关工作;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文化创意企业的税收政策;市委组织部、市 人事局会同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和团市委等部门,认真落实相关人才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相结合;市商务局从促进流通和贸易方面具体扶持;市科技局紧抓科技和文化融合项目的培育,从创新发展方面给予资金的扶持;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对应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三、制定系统化的扶持政策

常州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产业引导资金、文化产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并从财税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但是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相比,力度还不够大;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市场规律相比,着力点还不够准;和文化产业所特有的发展规律来看,扶持的范围还比较窄。

要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能够解决的就交给市场,不利于市场主体发展和交易的坚决摒弃。要用足用活国家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紧紧围绕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导向脉络,通过产业引导、市场培育和政策倾斜,优化资源配置,扶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在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扶持、研发创新、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1、培育和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是智力型的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引导文化产业模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的核心在于人才,这既包括创意设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也包括法律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

目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制约瓶颈矛盾凸显,较多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专业人员匮乏,因此,建立文化创意人才的专业市场或在现有人才中心设立专门的部门,由了解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专业服务,这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创业都是十分关键的。

其次,要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区别制定扶持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初级从业者,高校往往难以满足其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应对企业定向委托培训机构培养的课程、校企合办的培训机构和课程、产业发展急需基础人才的培训课程给予资金扶持。对中级人才,可以通过组织专门的讲座、课程来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大赛和展览来发现、提升人才。对高级人才,借鉴龙城英才计划的经验,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点,完善高层次人才的界定标准,制定适合人才创业发展的奖励政策,主要通过引进的方式,鼓励他们在常州创业或者在常州进行项目运作,不求所在、但求为常州文化产业发展所用。

再次,对企业招聘文化创意人才发生的社会保险支出,给予部分补贴,鼓励企业培养引进人才,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人才待遇。

在高度重视各类人才培养、发现和引进的过程中,要将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相结合,不能只是关注人,商业模式的引进、管理理念的引进、设计方案的引进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讲座、设计大赛、专业展览、外出项目考察等方式,将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智力成果引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之中。

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在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政策的相当一部分围绕着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没有充分关注其与市场的结合情况,可以说我们政策引导的是培育“文化产品的生产主体”,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以政策为导向,政策套利的习惯已经养成,但是很多产品缺乏市场,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消费,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都成为无源之水,所以迫切需要转换观念,应该以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为政策取向。

首先,需要制定文化产业企业认定标准,使之与传统的制造业、单纯的科技企业和一般的服务企业明显区分开,通过认定一批“文化企业”,扶持具备文化产业发展内在基因的市场主体,使后续的各类扶持政策能够精准到位,真正扶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主体。

其次,对经过认定的文化企业,自被认定之日起一定年限内实际缴纳的税额中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全额或部分返还,通过税收减免引导企业关注市场、实现销售。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动漫影片电视台播放时间的奖励补贴,引导动漫企业更多地实现多元发展,避免争抢有限的播放资源而造成的无序竞争、作品质量难以提高的现状。

一方面要“抓大”,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航母”。另一方面不“放小”,培育中小微企业。创造出“愤怒的小鸟”的芬兰Rovio公司,在2009年初时,公司只有12人,还处于破产边缘,但随着游戏的成功,迅速实现了超常规扩张。由 此可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小”不是问题、“小”更不能小看。扶持小微文化企业,要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工商登记便利、加强各项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扶持,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使得各类规模的企业共生共存、相互补充,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3、发挥园区和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文化产业也越来越要求通过集聚区的发展来帮助企业实现便捷的互动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创意产业园区在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扶持有较大规模,生产最终产品或者产品中关键部件的主导企业成为龙头企业或者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性,其相关的配套产业自然会在龙头企业四周迅速聚集,构成有特色的园区产业链网络以带动整个园区的发展。

在发挥园区作用的过程中,要优化创新集群化模式,有序推进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存量调整。在现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制定集聚区规划整合方案,提升园区品质,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园区产业战略定位,按照优先发展的行业确定园区发展重点,以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发展策略,带动相关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注重引进产业龙头企业,优化园区内企业结构,强化分工协作,延伸园区产业链。实施园区间的战略联盟,强强联手,拉长产业链,建立相互依存的文化产业网络体系,避免出现本地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2)增量引导。鼓励盘活存量房地产资源,用于文化产业经营。凡利用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老建筑或利用空闲的厂房、仓储用房等房地产 资源兴办文化创意项目,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且符合国家规定、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及有利于产业升级的,经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确认,市政府批准,可以暂不征收原产权单位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原产权单位该部分土地系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性质可保持不变。

(3)注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提升园区管理层次。建议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调控与监督作用,尽快制定文化产业园区服务管理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园区致力于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服务,定期测评园区运作状态和水平,为园区发展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开放、快捷、专业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支持、行政服务、公共技术、法律援助、互动交流等五大服务平台。对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要给予专项扶持;对被国家部委、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评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的,经市政府授权部门确认后,一次性给予奖励,同一项目分获不同认定的,依照从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奖励。

(4)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无界域“虚拟集聚区”。随着科技进步,文化创意企业对宽带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机构、数字化制作加工等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建议在实体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创意产业研发、生产、流通、交易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借助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打造一个无界域的“虚拟集聚区”,实现官、产、学、研和不同产业园区之间的数字化整合。

在重视生产端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的同时,也要扶持交易端的文化产业专业市场的建设,为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也为不同产业 门类的对接提供平台。可以依托现有市场增建相关的文化产品的展示销售区域,或者依托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有特色、多门类、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专业市场,成为文化创意产品和版权展示、交易的综合平台。

4、鼓励创新和内容生产

要引导文化创意企业从简单代工的模式转换为以自主创新、内容生产为主的经营模式。

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工业、建筑、会展、商贸、休闲等行业融合,提高经济的文化附加值。支持各类企业加大创意设计投入,提升纺织、轻工、包装等行业的文化内涵,推动创意设计向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生产延伸。打破文化产业门类的边界,促进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互通融合,整合各种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

促进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的提高,加快演艺、娱乐等行业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鼓励研发与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数字娱乐、音响、灯光和舞台技术装备。促进院线经营、文化旅游、票务销售、艺术品经营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标准化。

支持现代科技成果向传统文化产业的转移与应用,加快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在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抓住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机遇,提升文化产业各行业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媒体动漫。推动原创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深受群众喜爱的网络游戏精品;加强科技 攻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技术和电子游戏软硬件设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5、扶持渠道建设、鼓励居民消费

文化产业本质上属于内容产业,但离开了渠道,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会受到很大制约。因此,文化产业是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统一体,迅速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也需要“两手抓”,一手抓内容生产,一手抓渠道建设。要在鼓励内容生产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自有营销团队的同时,扶持培育专业的文化产品营销企业,为他们提供财税返还补贴、人力成本补贴、参展参赛补贴、营销平台建设奖励等方面的扶持。

要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变为既要有量的增长更要关注质的提高,并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实现文化产业发展,转变为主要依靠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政府集中在鼓励消费环节做文章,努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育文化消费习惯。要鼓励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

(2)改善文化消费条件。要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设施,鼓励机关、学校和部队的文化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等。

(3)促进文化消费升级。要大力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的网 络文化产品,促进动漫游戏、网络音乐娱乐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等。

6、加大财税扶持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整合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商业流通等方面的政策,突破原有的扶持范围的限制,将文化创意企业涵盖其中。在继续发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资金的作用的同时,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内容创新生产、市场渠道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

把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凡纳入本市预算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本市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设立市文化创意产业奖项,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照对高科技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将认定后的文化创意企业纳入其中,通过税收返还、加计扣除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7、加快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和金融的帮助,但不必让财政的公共资金直接面对企业,而应当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组合投资模式,形成财政杠杆,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和市场竞争的机制,促进市场公平,变简单“输血”为固本培元的“造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积极鼓励并引导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向政策允许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流动。(2)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性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按市场规则运行的商业性担保机构、以企业合作为特征的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三者互补,为优质的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保障。

(3)辅导推动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通过直接上市和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作获取直接融资。

(4)财政设立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种子基金,吸引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拓展风险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要素集成和资金放大功能,解决创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8、系统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版权交易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它的易复制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使文化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只有实施比传统产业更为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才能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各类创新,保障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借鉴专利和商标的发展经验,对文化创意企业登记著作权(版权)、作品备案提供补贴,鼓励企业从在创作生产过程中及时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属,为后续的权利维护和版权开发打好基础。

(2)通过财税奖励补贴等方式,鼓励本地和外地企业、著作权人将版权的交易环节集中到常州,构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版权交易中心。这种“二三线城市抓住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突破”的模式已经有多个成功案例,比如横店,就利用其影视基地和税收优惠,吸引国内外演艺明星落户,她们 的演出、片酬收入都集中到横店开票,也带动了当地演出经纪业的发展。

(3)培育版权服务中介机构、培养版权专业人才,提供优质专业服务。常州的专利工作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扶持了一大批专利服务的中介机构,版权工作也可以借鉴专利的成功经验,通过扶持专业机构和专门培养专业人才来打好版权产业发展的基础。

(4)补贴企业维权成本。企业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走到诉讼和仲裁环节。过去由于时间和费用方面的顾虑,很多企业就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不仅极大挫伤了创新的动力,也助长了侵权违法的歪风。政府可以通过为企业维权过程中提供法律援助和诉讼(仲裁)费用的补贴的方式,帮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

四、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就能实现的,需要消费者、文化创意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努力。

1、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建议设立行业协会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协会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行业协会改革的有关政策,大力提倡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适度放权给行业协会,使行业协会在文化创意行业标准的制定、政策建议、行业评比、行业培训、行业监督、标识和资质证书发放、协调会员纠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协助政府进行扶持项目的初审,确保服务的高水平和专业化。

2、要鼓励和扶持文化经纪、研究策划、投资咨询、技术交易、担保拍卖等各类文化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规范文化中介组织的设立和运行,完善文 化经纪人与经纪组织的资格评定制度,为文化交易信息化、法制化和网络化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渠道畅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产业运作机制。

3、发挥大众传媒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培育不同层面的文化市场消费主体,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在全社会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常州创意产业协会

2013年4月14日

第二篇:2011年政协提案--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已于2008年制订了《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又下发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结合我们近期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就实施、落实好《规划》和市政府的《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产业的范围和门类,以及密切关联产业

借鉴陕西、上海、厦门等地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忽视整体旅游业,以及与娱乐业交叉、关联密切的休闲健身体育业。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共同编纂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所列的文化产业子行业就有: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权威性的解释说,旅游休闲活动包括:风景区游览活动、动植物观赏活动和休闲健身活动。所以应该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不仅对观赏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对自然风光的观赏,对动植物(如花卉)的观赏及相关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范围。休闲健身体育业即体育服务业,也是

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从我市实际看,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也在加强文化内涵。在许多旅游线路上,既有人文景区景点,又有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很难将二者分开。

把体育服务业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和研究视野之中,也符合我市实际。我市许多县区,文化、体育由一个部门管理。多数体育场馆也进行文化活动;一些娱乐业场馆中,又有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馆、游泳池(馆)等。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性健身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性消费、文化消费。深圳市就明确把休闲健身和体彩业列在文化产业中。另外,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相关文化产业层,也应予以重视。

二、采取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问题

市政府发出的《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位置。现在的问题是,要实实在在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模糊观念和认识。要教育广大干部深刻认识文化消费的增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18%

到25%。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3%。我国文化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在经济发达地区及西部一些省份得到长足发展,文化消费不断增长。2004-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化平均增长率22%。根据2004年、2008 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04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40 亿,至2008 年增长至7630 亿,年化平均增长率22%,其中法人单位贡献的增加值的年化增速为23.3%,高于同期GDP 的年平均增速(名义)近5 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 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43%。2009 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8000 亿,预测2015 年将达17000 亿。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不然,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就会同全国其他省市拉大差距,乃至影响经济综合实力同其他省市差距更大。

从我市实际出发,要以四大文化为基础,带动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休闲、服务、广告等行业发展。要牢固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文化产业是一项重要产业的观念;文化产品既可以被当地人民消费,更可能被外地、外省甚至国外人群消费,如果运作科学得当,可以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观念。

建议借鉴江苏省的经验,举办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研讨会,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主持,市委宣传部、市政

府办公室会同市文化、广电、出版、旅游、体育、文物等部门具体筹办,市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各县、区有关负责人参加,邀请全国和省内文化产业专家,理论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共同研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

三、建议将文化产业列入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市和县两级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

继上世纪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江苏、湖北、湖南、天津、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市也纷纷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力图在未来5—10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左右提高到5—6%。因此,建议我市在编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将文化产业列入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进行总体规划。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有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文化产业项目为支撑。要建立朝阳市文化产业项目库。要进一步明确朝阳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文化旅游先导战略、多元投资战略。要十分重视抢救、保护、利用朝阳古代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当代文化资源。借鉴广东省对文化产业项目面向社会公布、推介、招标等做法,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文化产业项目开发。

当前重点是要抓好进一步完善各市、县的文化产业规划。各市、县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上下功夫。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和优势出发,制订出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尽可能避免在文化产业建设上走弯路。

四、整合文化资源,在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拥有若干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集团,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整合、优化现有的文化资源,壮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组建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再发展一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化产业集团,如演出经营集团、发行集团、旅行社集团、出版业集团、印刷业集团、文化电子商务集团等。

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应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尤其是要实事求是,从我市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现行体制下,我市文化资源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资源整合难度大。因此,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应由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参与,科学论证,政府推动。(2)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文化骨干企业。(3)凡已经组建或正在酝酿组建的事

业集团应尽快向企业集团过渡;媒体集团应将喉舌部分之外的经营部分剥离出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鼓励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单位,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增长出发的自愿联合、联营或各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向文化产业集团过渡。

五、大力扶持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

1、搭建服务于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管理平台。由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市场准入、资质年检、效益评估的标准。运用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形成面向全社会发布文化信息、介绍文化政策、提供文化服务、监督文化环境的公共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服务。

2、营造有利于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除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文化产品的生产、评奖等,都要为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参与提供平等机遇。工商、税务、金融、稽查等管理部门依法支持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合法经营和平等竞争。

六、突出重点,发挥旅游业对各门类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全国文化产业理论界的一些专家认为,地域性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求

突破。一般来说,这个突破点在旅游业。从朝阳实际出发,除四大文化资源优势外,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不强,演艺业、音像业、体育服务业、传媒业等,都缺乏整体优势。而旅游业则资源丰富,潜力大,优势明显。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应抓住辽宁省把我市列为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重点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市文化旅游业项目对国外和外省市等社会资金又有极大吸引力的机遇,努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目前应乘势而上,突出重点,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演出业、娱乐业、影视业、传媒业、会展业、广告业、工艺美术品业、体育服务业、工农业观光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上海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整合了当地和江苏、浙江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大方便了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朝阳应借鉴上海经验,在朝阳市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在人流物流增大的同时以朝阳为中心,面向国内外构建文化产品流通体系。建立朝阳文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科研数据库,实施文化资源向数字媒体转移,为传播多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信息打造平台。以国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依托,开通综合性的朝阳文化产业网站。要尽可能加大投入,向国内外大力宣传推介朝阳文化产业项目,推销朝阳文化产品。

七、大力宣传已经涌现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和

经验

我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四大文化已经驰名全国并在国外产生重大影响外,还有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先进典型。

例如,凌源的皮影、建平艺术剪纸、朝阳戏剧创作的发展,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把发展“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做法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来,对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有宣传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也有一些好典型。如朝阳屹恒矿业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组建了凤鸣朝阳大剧院。这家剧院现在是我市最大的以演出业为主的文化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

朝阳龙翔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多名学者、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及优秀专业研发设计人员、竭诚为各企事业提供具有朝阳文化特色的各种礼品(会议礼品、办公礼品、纪念礼品、外事活动礼品等)高质量产品、高品位价值,不断向社会展现创意新颖、制作精巧的文化旅游产品。

又如,朝阳三燕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中心是一家以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制作、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立足朝阳的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和深厚的民间工艺资源,按着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创意开发、包装整合,根据人们商务活动、对外交往的需要,开

发制作产品保真、包装精美、携带方便的商务礼品、纪念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体现朝阳特色,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品;根据装修业市场的需求,提倡“一幅书画,一方奇石,一棵根艺,将改变你的一生”的理念,把文化产品带入千家万户。

对这些文化产业先进典型,应以召开经验交流会、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文化产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和贡献,促进我市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八、积极培育和孵化文化事业单位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势部分;加强文物保护,强化文化产业潜在优势 在努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在提高对人民群众公益性文化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孵化文化事业单位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势部分,逐步增加其产业化成份。

从一种事业转化为一种产业,需要一个孵化过程。在这里,不能有形而上学、片面性、一刀切。文化事业单位应当经过政府积极培育,待优势部分适应市场的时机成熟后,再让它们稳步走向市场。用市场行为将这些部分纳入文化产业市场运行的链条,最终形成文化产业。不能只从减轻财政负担出发,急于将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推入产业行列。要防止这种既伤害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无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倾向。

要加强文物资源的保护,在抢救和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要重视并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注重永续利用,长久受益。防止急功近利,损害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九、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

市和各县、区都应加强对文化产业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有关部门与有的文物单位的不协调问题,解决旅游、文物、林业、土地管理、交通、公安等部门之间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在文化娱乐、广播电视、报刊发行等方面,还应注意解决市和县、区政府所在地,市级、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矛盾,地方与企业的矛盾,以使各有关方面不要为争夺部门利益而增加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制约文化产业生产力的发展。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单位与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工作,使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得以落实。

北京市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云南等省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我市也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市也应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和省内一些兄弟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统一协调领导工作。建议我市在适当时候召开文化产业工作会议,集中解决一些重

要问题。

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督查文化产业政策的落实

我市应依托文化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联合高等院校,建立全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深入研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现实问题和规划工作,编纂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产业决策咨询和政策、方案选择。

各级政府要积极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方面,应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建议清理并普遍检查一次已经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和对娱乐、旅游、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服务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各县、区自己出台的扶持、优惠政策进行一次交流总结,对收到良好成效的应推广。要坚持通过差别税率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应实行文化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得税返还政策。建议对休闲健身体育项目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4]97号文件规定征税,不要增收其他费。建议推广有些县、区已实行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适当减免土地使用费、固定资产调节税。

要建立和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这是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制订文化产业中长

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对出现的问题、矛盾和困难有科学的认识,从而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第三篇: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文化产业,事关绍兴全局和长远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形势,探讨思路,研究对策,市政协专门成立课题组,市委宣传部、文广局等部门大力支持,对此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中,大家感到,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首要的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高度来重视文化产业,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要深刻认识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是发展趋势所向。文化产业具有精神性、创新性、融合性、永续性和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目前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正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各地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是绍兴优势和潜力所在。绍兴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具有文化资源富集、制造业生产要素充分、民间资本充裕等独特优势。当前又面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等方面带来的良好机遇。近年来,我市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看,绍兴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短腿”,还存在产业比重低、结构档次低、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资源要素与文化产业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离散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推进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优化所需。实践表明,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功能协调是区域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极:没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没有城市功能的协调,产业竞争力将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持续成长的生命力。长期以来,城市规模较小,发展空间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是制约绍兴发展的重大瓶颈。绍兴今后“靠什么发展”,绍兴人民今后“靠什么吃饭”,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几年来,绍兴在加强城市规划、拉大城市框架、推进大城市建设方面已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继续深入推进大城市建设的同时,重点要谋划和解决好产业发展问题。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绍兴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和带动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总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既事关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事关经济硬实力的提升;既事关产业的发展,又事关城市的发展;既事关当前的发展,又事关今后的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切实将文化产业作为事关绍兴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谋划和推进,努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具体分析见附件

1、附表1)。

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后我们认为,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清发展思路

1、总体要求。绍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总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按照“融合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合力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绍兴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兴旺的现代文化产业优势,着力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吸附渗透和转化带动作用,使文化产业成为绍兴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发展宜从长计议,由近及远,突出近、中期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3年,重点要实现“五个一”的目标:一是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主导行业,重点是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休闲娱乐业;二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基地,形成2个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区块;三是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的文化骨干企业,扶持1-2家文化企业上市,特别是在创业板上市;四是培养引进一批勇于创新、善于营销、精于管理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五是打响一批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知名度高的文化名牌产品,形成2个以上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

中期目标:到2015年,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切实优化,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发挥,努力构建起主导行业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繁荣有序、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把绍兴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使文化产业成为绍兴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以上。

3、发展策略。一是产业联动,融合发展。重点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商贸服务业、高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推进理念、资源、资本、生产方式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使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并进发展。二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强化文化产业“基础在文化、特色是灵魂”的理念,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要深入发掘利用唯一性的特质优势资源,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竞争优势。三是优化布局,集聚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和结构布局,强化功能分区,加快推进重点区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产业集中、资源集约、服务集成的规模和集聚效应。四是各方联动,合力发展。注重整合资源和力量,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强势推进。特别是当文化产业处于起步和扩张发展阶段,更应突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

4、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内容很多,绍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综合分析绍兴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绍兴要重点和优先发展“三大行业”:即要围绕推进“全城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同时,要统筹和支持发展文博会展、现代传媒、印刷包装、艺术培训、文体产品制造、民间工艺等行业。

二、明确发展举措

1、做实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坚持重抓项目谋划、生成、落地和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一要推进一批文化旅游类重点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绍停留更长时间。重点要推进“全城创5A”,加快发展全城旅游。要引进民资、外资,参与全城旅游开发建设。谋划和启动建设古城专题博物馆群,大力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开发建设旅游购物专区,积极推动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艺术器具等创作、生产和销售。抓住庆祝建城2500年和世合赛契机,整合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综合性、互动性、时尚性、特色性的要求,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策划机构,精心策划专场文艺演出。二要推进一批文化创意类项目,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重点要针对轻纺、珠宝、黄酒等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和推进一批创意设计项目。加快一批动漫产业项目发展,举办动漫节,加大对《少年师爷》和《Q宝笑笑乐》等绍兴原创动漫的扶持力度。鼓励原创影视剧的生产,加快绍兴影视、综艺节目拍摄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建筑设计、工业美术、现代传媒、书画艺术等产业。三要推进一批文化休闲娱乐业类项目,促进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加快推进环迪荡湖和世贸商城文化娱乐演艺带、袍江“两湖区域”文化休闲综合商圈、镜湖新区“三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古城特色餐饮、酒吧、茶吧、咖啡吧一条街、体育赛事、俱乐部服务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做强产业主体,增强竞争实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项目的依托,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发展文化产业,要努力做强文化企业,增强竞争实力。一是改革重组一批企业集团。按照“主业强、品牌响、机制活”的要求,结合实施“四个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战略,加大文化大企业培育力度。市里研究确定大企业扶持发展对象时,要降低门槛特地给文化企业预留一定数量的指标。要通过改革重组、资源整合、深化改革等手段,重点推进“五大产业集团”建设,即绍兴旅游集团、绍兴黄酒集团、绍兴报业集团、绍兴广电集团和绍兴演艺集团。二是要扶持壮大一批种子企业。通过财政贴息、播出补助、文化专项资金定额支助、国资参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一些正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阶段企业的扶持力度,如要支持绍兴新锐传媒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绍兴特立宙电脑动画有限公司、信邦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指南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绍兴翰越堂文物拍卖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三要招商引进一批外来企业。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重大项目引进和服务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绍投资兴业。

3、做大产业园区(基地),发挥集聚效应。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集成,集聚发展。要借鉴绍兴发展专业市场的经验,谋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集聚。一要围绕城市规划,明确空间布局。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与优化绍兴大城市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地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统筹谋划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建议重点是:突出“一核”,聚集“四区”,提升“五片”,“多点”发展。突出“一核”,就是绍兴越城组团。这一区域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成为绍兴市域内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文化产业高地。聚集“四区”,就是镜湖新区、袍江、柯桥和滨海新城要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提升“五片”,就是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这5个县(市)的城区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多点”发展,就是要统筹推进分别在全市各地的文化旅游景点、文化产业基地等建设。二要明确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基地。按照“立足全市、重抓本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重点要明确绍兴大城市范围内各区块的功能定位、主要业态和重点项目:(1)越城组团。以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现代传媒、演艺健身等产业为主。近期重点要结合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这一契机,利用闲置楼宇、仓库和厂房,改建和扩建一批文化创意楼群;规划建设黄酒文化产业基地,在土地上可考虑改造提升西小路、上大路、下大路和黄酒集团区块;依托新建的绍兴日报社大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依托绍兴经济开发区科创大厦,建立动漫产业基地;依托历史街区,建设博物馆群;依托环迪荡湖和世贸新城,建设特色餐饮街区。(2)镜湖组团。以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产业为主。近期重点要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镜湖高教园区配套文化创意基地等。(3)袍江组团。以发展工业设计、印刷包装等产业为主。近期建议规划建设印刷包装产业园;通过项目重组等方式,对袍江泽恩集团投资建设的文化产业基地进行改造提升。(4)柯桥组团。以发展创意设计、博览会展等产业为主。近期重点要加快柯桥轻纺创意基地建设。(5)滨海新城(江滨组团)。以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为主。近期要注重为文化产业发展预留足够的土地,做好东部华侨城文化旅游项目等的引进落地工作,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园区。同时,要加快推进全市其它重点文化基地建设。依托兰亭景区,建设书法特色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书法创作交流中心,书法人才培训中心、书法作品交易中心和书法用品的集散地。鼓励和扶持推进诸暨袜业、珠宝创意基地,上虞伞业、照明电器创意基地,嵊州艺术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领带创意基地,新昌茶文化产业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的建设。三要强化扶持管理,提升集聚效应。在规模和类型上,各地可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挂牌增设、改造提升、规划新建等多种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孵化基地、专业市场、文化街等多种类型。要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出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对经认定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区内文化企业和项目要享受工业企业、项目相关的税费优惠,投资用地要享受市重点投资项目有关土地政策,市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要优先重点扶持。注重提升集聚区品位,推进向“产业关联、结构匹配、功能互补、多向协作”方向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转化率和增值量,发挥“1+1〉2”的规模集聚效应。

4、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合。要按照以文“融”产、以文“化”产、以文“兴”产的理念,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一是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人才,举办行业创意设计会展,开展最佳文化创意奖、最佳工业设计奖、最佳策划案例奖等奖项评比活动,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善于通过文化创意来提高制造产品的文化内涵,善于通过文化营销来打响制造业的品牌,善于通过文化嫁接来拓展制造业衍生品的生产。二是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紧紧围绕推进“全城旅游”,坚持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深度融合,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创意深度融合,切实赋予文化更多的旅游承载,赋予旅游更深的文化内涵。当前重点是要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围绕整合绍兴历史文化资源,推出绍兴水城风情游、越都古城游、酒城习俗游、名人足迹游、月光休憩游(夜游)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围绕绍兴产业特色和物产文化,推出黄酒文化、纺织文化、珍珠文化、茶叶文化、民间工业品文化之旅等线路和产品。三是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使印刷业、文体产品制造业等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另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来经营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软件、游戏、现代传媒等产业。四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商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增强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酒吧、休闲、演艺娱乐、书画市场等文化产业。五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农产品的生态、旅游和文化功能,优化农业生产的工艺,推进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趣体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文化产业发展。

5、做活产业市场,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既要让文化产品生产出来,又要让文化产品消费出去。一是加强宣传引领促动。加大媒体广告投入和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引导、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破除对文化娱乐场所的认识偏见,形成既重视物质消费,又重视文化消费的良好环境。二是创设活动载体带动。充分利用市县重大节会的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进文化消费活动,开展“明星见面会”、“万名市民进剧院”等活动。支持剧院、院团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演出,对商业演出市场运作的不足部分给予适当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形式,让市民群众免费观看文艺演出,以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联动。既大力“引进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又积极“走出去”,鼓励绍兴演出公司、剧团等赴外地开展演出活动。加强与外地的院线联盟和剧院之间的合作,提升“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善借外力合作创排经典曲(剧)目,使“同唱一台戏”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四是文化产品“适销对路”拉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提高质量,做到“可游可乐”、“可购可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五是完善市场体系推动。积极发展文化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开办文化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开展文化经纪、代理、推广、咨询和组织业务。改革传统流通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坚持疏堵并重、整建结合,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的监督管理,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

6、做响产业品牌,扩大产业影响。品牌是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实施精品名牌带动战略,打响文化产业品牌,是国内外先进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知名文化品牌。一要突出重点品牌。绍兴文化资源丰富,可供选择的潜在文化品牌众多,如水城绍兴、古城绍兴、文化名城、兰亭书法、大禹祭祀、越剧演艺等。我们要按照“舍得放弃、突出重点”的要求,邀请国内外一流的品牌定位和策划机构对我市文化品牌资源进行盘点梳理和专题研究,选择和确定1-2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如在绍兴旅游打什么形象品牌的问题,我们建议重点打响“人文水城”品牌。二要扶持做强品牌。制定出台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培育扶持意见,引导和支持重点品牌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产业集聚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广轻纺行业成立跨区域版权保护联盟的经验,探索挂牌成立版权贸易交易所,营造重牌、创牌、护牌的良好氛围。三要合力营销品牌。通过节会营销、新闻媒体营销、专家名人营销、举办重大专题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品牌营销要注重整合资源,增强合力。如营销黄酒文化品牌,要统筹整合各黄酒企业的营销渠道,成立绍兴黄酒联合体,组建整体营销中心,构建“整体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框架体系,集中打响“绍兴黄酒”这一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品牌。

三、强化发展保障

1、强化资金支撑。一要实行财政资金扶持和国资引导。在研究制定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的同时,适度强化对文化产业企业、项目有关政策、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习借鉴上海徐汇区整合国有文化资产成立国企——光启文化投资公司的做法,探索组建国资文化企业,或鼓励和引导现有大型国企投资文化产业发展。二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民营资本、外资、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积极探索区域共建、文企联姻、个体联合、社会赞助等融资方式,加大投资招商力度,以引资促项目、促发展。三要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学习借鉴青岛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做法,建立“政企银”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政企银”信息共享机制,评审推荐机制、诚信共建机制和全面合作机制,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建议我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四要拓展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行上市培训,推动文化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争取股票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特别是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发展文化产权交易和无形资产抵押和交易市场,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投资合作,以资本运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2、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加强培养。积极引导绍兴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的创意文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如印刷、动漫、创意设计、信息技术等急需人才的培养。通过院企合作、选送进修、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切实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二是大力引进。从绍兴实际出发,注重采取“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型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要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文化产业领军型人才和团队,推广市演出公司通过“长三角越剧大展演”品牌引入国内越剧名演员的做法,努力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三是有效激励。尊重文化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推动力的理念。搭建有利于文化人才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健全文化产业人才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文化技能入股等新型分配方式,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3、强化政策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权限范围内“轻税薄赋”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要加快清理一批不合理的政策,逐步取消投融资、用地、税收等方面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扶持性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围绕扶持创意设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品牌培育等重点,在用地、财税、融资等方面出台一些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可针对仓桥直街、书圣故里等地,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居民通过房产入股、出租等方式,组建专门公司发展有关文化产业。

4、强化体制机制支撑。一要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建议在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传部、文广、财政、国土、规划、发改、建设、工商等有关党委、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文产办重点负责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策、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建立文化产业协调和推进制度,定期(深圳、南京每季度一次,深圳还成立10个跨部门的推进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办公会。按照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绍兴第六大重点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建立“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个协会、一批项目”的工作推进机制。二要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生产和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变当前主要由财政供给的文化事业单位生产和提供的现状。在文化产业财政资金投入上,改直接划拔财政支持资金为项目采购、政府招标、以奖代补等投资方式,改单纯的产前投入为产前投入与产后奖励相结合,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放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效益。三要完善产业发展导向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信息引导,构建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深化调查统计工作,建立文化产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考核引导,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机关相关部门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制订具体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建议近期要抓紧推进的主要工作

1、建议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决策部署。

2、建议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抓紧制定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行动计划。

3、建议出台加快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财政配套扶持意见,关于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的扶持意见,关于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及认定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

4、建议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5、建议研究决策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带动面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市政协课题组)

第四篇: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小城镇科学规划,促进经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今后,我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措施,重点抓好全市21个中心镇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把全市建成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群体,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机构人员,切实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小城镇建设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科学组织、强化管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原则:

一、规划要超前性。注重完善城镇功能,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科学制定适度超前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科学划分商贸、居住、工业、农业等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城镇交通道路、居住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用地规划;合理确定 1

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坚持标准,防止贪大求全和乱铺摊子,做好与土地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交通网络等方面规划的衔接协调,正确处理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关系,做到科学性、超前性、高标准、多功能,统一规划、分批建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二、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等,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培植地方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法推进,逐步发展。

三、以人居为中心,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从提高城镇整体效益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要求制定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注意节约和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统筹安排小城镇行政区域内农业生产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加强环境的绿化和保护,为小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小城镇建设跃上一个新水平。

(二)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各地必须重视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围绕完善服务城镇、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经营等与小城镇结合起来,城乡优势互补,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结合。乡镇企业以小城镇为载体,充分利用当前乡镇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引导向小城镇集聚,成片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顺利实现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和城镇规模扩张。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相对集中布局,优化和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产品的精加工、流通、储藏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实现城乡工业融为一体,快速发展。

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要根据小城镇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基地。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信息等投入,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订单农业”,要切实办好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农民致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一业一镇、一品一镇”等实施发展主导产业突出示范项目,建设各有特色的小城镇,推动当地小城镇发展。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结合。目前,我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就业机会不多。为此,各级必

须重视发挥小城镇功能,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文化、信息等三产业,提高小城镇吸引力和辐射力;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发展农产品市场、商贸市场等要素市场,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鼓励工商企业到小城镇进行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经营、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大力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活跃城镇市场,增强城镇实力,繁荣小城镇经济;要切实抓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技术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形成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活跃第三产业的合理的城镇产业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促进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小城镇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由于条件的限制,进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低。因此,把提高小城镇居民素质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办法,全面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开放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让广大城镇居民成为现代市民。

(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设小城镇新路子

小城镇的建设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增加投入,完善和配套小城镇建设,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我市由于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社会资金投资,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加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明确融资主体,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广辟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筹资格局,想方设法,广开门路,增加投入。政府投资重点放在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采取各种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鼓励社会及个人投资开发房地产、商贸市场、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个体娱乐场所等公用事业,通过改善水、电、路、绿化、美化城镇,兴建医院、学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走出了小城镇建设新路子。有条件的镇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发展基金,将土地转让金收入、财政返还、基础设施有偿使用费和其它各项管理费、镇属企业上缴利润或股份分红、上级拨款、华侨捐款等都纳入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基金,由镇财政所管理或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定的规章进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解决资金瓶颈,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四)推进小城镇改革,增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小城镇改革,消除阻碍城镇化的体制,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优质农畜产品农业带、优质农畜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品加工企业315户,农产品加工能力165万吨,实现产值165亿元,2015年我市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虽然我市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靠天吃饭”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步伐不适应,长期以来,导致部分地区出现耕地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使我市粮食稳产高产缺少根本保证;二是农业机械化整体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市农机装备较差,配套比例不足,小型的多,大型的少,闲置的多,利用的少,单作业的多,综合利用的少。据统计,全市现有农机总动力48万千瓦,大型拖拉机6800万台,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77.6%;三是产业经营水平低,目前我市农业生产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非常突出,没有从整体上形成相互间的专业合作,这种分散的小生产和小经营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仅使信息闭塞,而且也形成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更适应不了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四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市 农业生产主要以资源开发为主,缺乏对资源的保护,经营方式粗放,这样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也是造成农业生产“质量不高成本高、产量不低效益低、增产不难增收难”的主要根源。

鉴于我市农业实际,就如何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要根据我市“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粮食生产的天然屏障,可以通过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行引水和灌区改造,促进中低产农田改造升级,增加水浇地和水田的面积。以国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使基本农田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同时也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将科学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2、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抓住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有力时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落实好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事业的优惠政策,也要做好购机补贴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要全力做好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示范区的带动示范效应,全面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要彻底解决我市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化,并合理有效开 发利用农业资源。要充分利用粮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粮变肉”工程,加快粮食的“过腹转化”增值。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依托粮食资源优势,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他协调生产,联接市场和捕捉信息方面的中介作用。

4、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改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现代农业生产的实现,必须要改变传统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带基地、带农户的形式,把每户农户独立的生产方式,统一结合在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促进农民由单一生产方式向合作化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链。二要实现农业生产信息网络化,可以发挥农村专业协会作用,利用互联网功能,加强有关农业生产信息相互传递,使农户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增强相互之间的经营合作,实现专业化生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下载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十一五”......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实行相......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大全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

    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范文

    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湖南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杨正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提案人: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理由: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城市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国资源配置优势......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精)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大力发展旅游业,顺乎时势。旅游业属 “ 朝阳 ” 产业,发展旅游业对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扩 大内需、增加就业、 拉动经济增长、 满足人民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