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通知(津政发〔2004〕047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47号 【发布日期】2004-04-17 【生效日期】2004-04-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通知
(津政发〔2004〕04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3〕29号)精神,我国将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现将我市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经济普查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对于研究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我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改革我市统计调查体系,搞全搞准统计数据,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经营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科技开发的投入状况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
四、普查的组织领导
开展全市经济普查,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政行为。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天津市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选派组成,并在普查工作期间,派驻普查办公室工作。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属各委、局(集团、总公司)及各街、乡、镇应设立普查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普查工作量较大的街、乡、镇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居(村)委会设立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五、职责分工
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各系统要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全市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机构,负责全市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推动。其中:统计部门负责经济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涉及普查宣传动员方面的事项;市财政局、市计委负责协调涉及普查经费和物资保障方面的事项;市工商局负责协调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方面的事项,并协助做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普查工作;市地税、国税局负责协调纳税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并协助做好纳税单位的普查工作;市编办负责协调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市民政局负责协调涉及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市质监局负责协调涉及组织机构代码方面的事项;市公安局负责协调涉及特种行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其他各委负责所属各局(集团、总公司)和归口管理单位普查的组织推动工作。
从事铁路、邮政、银行、保险等活动的单位,其普查工作由业务主管单位按照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要求的表式和内容组织实施,同时配合做好全市的单位清查工作,并按我市普查办法要求向市普查办公室提供普查资料。驻津军队、武警要协助所在区县普查机构对租借部队营区的社会单位进行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
市属各委、局(集团、总公司)普查办公室负责做好本系统所属及归口管理单位的普查工作,并协助做好单位清查工作。具有单位审批权和行业行政管理权的单位,负责提供有关单位名录,并协助做好行业管理范围单位的普查工作。
各区县普查办公室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全部单位、个体工商户的单位清查,并完成除市属各委、局(集团、总公司)单位、国家普查办法中明确的特殊行业以外各类单位、个体工商户的普查工作。其中:市开发区负责区内和武清逸仙园小区、西青微电子小区、汉沽化工小区和开发区西区内单位以及税改方案中划定的区外经营单位的普查工作;市保税区负责区内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内以及税改方案中划定的区外经营单位的普查工作;市新技术产业园区负责华苑产业园区内单位的普查工作。
六、普查的清查摸底
普查登记前进行单位清查。单位清查工作由各区县普查办公室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普查区,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区域内各级各类单位、个体工商户逐一进行清查。清查结果经各级普查机构认真整理、核实、评估后,作为正式普查登记的依据。
为做好单位清查工作,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监、公安以及其他具有单位审批权的部门,应适时向同级普查机构提供其审批或登记的单位资料。市属各委、局(集团、总公司)普查办公室负责配合做好本系统所属和归口管理单位的清查工作并提供单位名录。
七、普查的进度安排
普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2004年12月底前为普查的准备工作阶段;2005年1至5月为普查登记阶段;2005年1至9月为普查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为数据发布、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阶段。
八、普查的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的原则,由地方负担的部分,由市和区县分别承担。市和区县两级财政要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有关部门普查所需经费,也要列入本部门年度预算,确保各级普查经费按时拨付到位。
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都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
各级普查机构和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普查的有关要求及重要意义,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OO四年四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通知(津政发〔2005〕084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84号 【发布日期】2005-09-15 【生效日期】2005-09-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通知
(津政发〔2005〕08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05〕13号)精神,我国将于2006年底进行第二次农业普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切实做好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我市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础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认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我市农业资源状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我市“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五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加速实现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对改革我市统计调查体系,搞全搞准统计数据,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普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间
此次普查的范围,涉及我市全部乡镇、全部行政村、近120万个农户、390多万乡村人口以及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
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
三、普查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天津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由副市长孙海麟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柴中达、市统计局局长韩启祥、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杨振江、市农委副主任王恒智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农垦集团、市统计局农调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
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选派组成,并在普查工作期间,派驻普查办公室工作。
各区县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农业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要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在村(居)委会设立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要从乡、村干部中选调现场组织人员和调查员,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普查工作,并根据农业普查的特点,切实做好调查员的培训和组织工作。
四、普查的职责分工
农业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各系统要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全市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机构,负责全市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推动。其中:统计部门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涉及普查宣传动员方面的事项;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涉及普查经费和物资保障方面的事项;市农委负责协调组织有农业的区县和有关单位普查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市科委负责协调涉及农业科技推广及应用方面的事项;市教委负责协调涉及农村教育方面的事项;市公安局负责协调涉及农村人口方面的事项;市民政局负责协调涉及农村乡镇、行政村建制及“五保户”保养方面的事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协调涉及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事项;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负责耕地资源普查的组织推动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协调涉及农村医疗与卫生等方面的事项;市工商局负责协调涉及农村个体工商户方面的事项;市水利局负责协调涉及农村水利建设方面的事项;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农垦集团负责归口管理单位普查的组织推动工作。
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普查的重大意义、要求和进展情况,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普查的清查摸底
普查登记前进行单位清查。单位清查工作由各区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普查区,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区域内各级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逐一进行清查。清查结果经各级普查机构认真整理、核实、评估后,作为正式普查登记的依据。
市属各委、局(集团、总公司)负责配合做好本系统所属和归口管理单位的清查工作并提供单位名录。
六、普查的进度安排
普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2006年12月底前为普查的准备工作阶段;2007年1月至3月为普查登记阶段;2007年4月至10月为普查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2008年底前为数据发布、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及表彰阶段。
七、普查的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的原则,由地方负担的部分,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有关部门普查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各级普查经费应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八、普查资料的填报与管理
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符合普查条件的有关单位和农户,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
农业普查取得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个人和商业机密,必须履行严格的保密义务。
附件:天津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五年九月十五日
附件:天津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孙海麟 副市长
副组长:柴中达 市政府副秘书长
韩启祥 市统计局局长
杨振江 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王恒智 市农委副主任
成员:龚建生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养发 市科委总工程师
孟庆松 市教委副主任
李玉环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
程怀金 市民政局助理巡视员
刘克增 市财政局助理巡视员
陈秀英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中夫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申长虹 市卫生局副局长
高天彪 市工商局副局长
朱芳清 市水利局副局长
张杰 市农业局副局长
李森阳 市林业局局长
王俊志 市畜牧局局长
李文抗 市水产局副局长
刘志伟 市农机局副局长
张文林 农垦集团总会计师
杨宝勤 市统计局农调队队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津政发〔2005〕035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35号 【发布日期】2005-04-30 【生效日期】2005-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津政发〔2005〕0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市处于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地震灾害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近几年来,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防震减灾能力总体上得到逐步提高,对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有力保障作用。据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地震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
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与面临的地震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城乡之间的震灾预防能力还不平衡,区县地震工作机构尚不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法制和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对发生在本市及邻区的中等强度以上地震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测,一般工民建达到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的能力, 生命线工程、大型公共设施和重要建筑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做到及时有效,使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切实做好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必须按照《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9号)的要求,针对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现代化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1.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装备先进的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采用新技术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进行优化,使台网布局更趋合理,市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其他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5级; 进一步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建设滨海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和以测震为主的渤海海域综合观测点,建立环渤海虚拟地震台网,提高滨海地区和渤海海域的地震监测能力。扩建以市中心城区为主的强震动台网,当烈度大于等于四度的地震发生后,及时给出地震影响场烈度分布,并使强震观测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我市整体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必须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2.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执法监督,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涉及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城乡各类建设,应事先征求地震部门的意见。因擅自建设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和破坏的,建设单位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努力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地震部门要加强短临跟踪,加强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坚持边监测、边研究、边预报,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分析会商。坚持专业地震队伍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科学家预测和政府应急风险决策相结合,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对举行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的重点时段,要加强震情监视工作,及早做出科学的震情预测,提出应对措施。
4.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研究制定新时期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三网一员”建设,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乡镇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区县财政要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制定观测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二)震灾预防工作。
震灾预防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做好各项震灾预防的基础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1.加强抗震设防基础工作。2020年,完成对我市11条主要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完成中心市区、各区县政府所在地、新建开发区的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建立制度,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新建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建筑设施,都要设立强震观测设施。各区县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制定工作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对全市城镇、开发区、保税区和港口等建筑抗震性能的调查工作。对抗震设防措施不完备的重要建筑、生命线工程,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分期除险加固。
为保证2008年奥运会安全顺利举行,有关部门要对我市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进行抗震设防专项检查。
2.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地震、建设、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编制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计划,开发推广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抗震设防农居图集和施工技术,尽快改变农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各区县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普及。
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宣传、地震、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和城镇社区,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进一步完善宣传网络,继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并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逐步在每个区县建成一个防震减灾宣传示范社区。开展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的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在每个区县建成一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一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4.加强基层宣传员培训,组织防震减灾讲演团,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讲活动。要利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宣传。
(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的有力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各项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民区(村)和各系统、部门、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强有感地震、有感地震的应急预案。本级地震应急预案须向上一级备案。要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对所辖单位、地区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统一调整完善,形成程序明确、层级管理职责清晰的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临震不乱、决策科学、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民政、卫生、建设、商业、交通、电力、水利等部门,除做好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外,还要做好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及时部署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指挥有力、信息畅通、有序高效、措施得当。做到迅速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组织、安置伤员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应急物资供给运送,及时抢险修复生命线设施,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红十字会要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医疗救护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为避免出现地震应急工作的盲区,有关部门要编制落实对外地驻津单位、流动人口的应急预案,纳入所辖区县地震应急统一指挥系统。有关外事部门要部署落实在津外籍机构和人员的地震应急工作。
2.健全落实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具体。加强市、区县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信息保障。各区县要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居民区(村)的灾情速报网,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
3.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充分依靠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同时,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推进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救助体系,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各区县要在2005年组建2-3支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加强训练,提高在各种困难、复杂情况下的紧急救援能力。各单位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都要开展应急培训,按照预案要求,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和检验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政府要根据地震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间性强的特点,结合城市商品物流和日常消费的特点规律,合理建设应急物品的储备网络。
4.设立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机关、学校、企业、商场、娱乐场所、居民区等要设立安全的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确保畅通无阻,并就近设立避险场所。
5.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多渠道的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大型企业和人口密集场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努力减少次生灾害和人员伤亡。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地震灾害保险相结合、多渠道的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法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各项防震减灾配套性法规建设工作,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检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加强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并坚持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县防震减灾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稳定,确保我市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任务在区县的落实。
(三)完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编制本地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和防震减灾长远规划,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计划体制和相应经费渠道的意见》(津政办发〔1997〕60号),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市级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救助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各区县政府要统筹安排所管理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监测台网、信息通讯网、分析预报系统、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决策指挥等系统的工作经费和技术系统维护经费,以及相应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
各级领导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认识把握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在未来地震灾害中,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OO五年四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西政发„2004‟11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处、公司: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京政发„2004‟8号)文件精神,经2004年第7次区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西城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对于研究制订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施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三大战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力争在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经济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街道、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这次经济普查工作,增强责任意识,齐心协力,确保普查工作质量。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西城区域范围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科技活动、财务状况、劳动工资、能源消耗以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消耗等。
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经济普查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西城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经普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经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各街道和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地区和本部门普查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各级普查机构要在区经普领导小组的统 一领导下,根据西城区经济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把普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圆满完成经济普查任务。其中,区统计局主持经济普查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普查全过程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调查方案等;区工商分局负责组织实施个体工商户的普查工作;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区委区政府研究室负责组织参与普查重点课题项目研究;区委宣传部根据普查工作安排,负责协调落实普查宣传动员、资料发布出版方面的工作;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协助为利用经济普查推动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证。区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区编办、区民政局负责提供所管理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单位的名录库,协助建立西城区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做好普查清查登记和清查结果的评估认定,并协调本系统配合各街道普查机构开展工作;区市政管委、区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协助做好普查宣传工作;区经贸委、区外经贸委、区建委、区科委、区教委、区卫生局等部门做好本系统单位的普查基础工作整顿,并协助做好清查登记工作;区公安分局协助做好入户清查登记工作。区属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组织本系统、本单位的经济普查工作,配合做好清查、登记和数据处理等工作。各街道办事处普查机构,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五、经济普查经费保障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京政发„2004‟8号)要求,此次普查所需经费,由区、街财政分级负担,并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区、街两级财政要积极支持普查工作,按时拨付,专款专用,以确保普查所需的各项开支。
六、依法普查,做好宣传工作
西城区域内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北京市有关规定,如实填报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篡改和伪造统计数据。
各级普查机构和有关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动员被调查对象积极配合,为普查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附: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四年四月七日 附件: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白云生 常务副区长
副组长
成 员
马和平区统计局局长(兼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 江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于学强 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乔世奇 区工商分局局长 李 军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 风 区委区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侯 博 区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王晓东 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孙学海 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谭玉梅 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处调研员)于占文 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任 爽 区经贸委副主任 高 健 区外经贸委副主任 关山红 区编制办公室副主任 王 丹 区财政局副局长 张站京 区工商分局副局长 胡永进 区国税局副局长 张兴明 区地税局副局长 张 勇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李 勇 区司法局副局长 郭柏顺 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朱建民 区民政局副局长
欧 群 区卫生局副局长
魏 科 区规划分局副局长
颜 华 区统计局副局长
俞 强 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徐 斌 厂桥街道办事处主任
姜文龙 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主任
唐海蛟 福绥境街道办事处主任
刘 明 丰盛街道办事处主任
黄 勇 二龙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红兵 月坛街道办事处主任
马振岩 阜外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占荣 展览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朴建来 德外街道办事处主任
主题词:经济管理 普查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4月7日印发
共印:15份
第五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京政发[2004]8号)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发[2004]8号 【发布日期】2004-03-12 【生效日期】2004-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京政发[2004]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更好地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决定,将原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推迟,与计划在2005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工业普查和2006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根据《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3]29号),市政府决定在本市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普查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对于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经济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普查的对象是在本市范围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科技活动、财务状况、劳动工资、能源消耗以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消耗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经济普查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组织实施。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各级普查机构要在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普查领导小组统一制定的普查办法和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普查任务。其中,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提供所管理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单位的名录库;协助建立北京市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配合做好普查清查登记和清查结果的评估认定,并协调本系统配合各区、县普查机构开展工作。市工商局负责组织实施个体工商户的普查工作。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落实普查宣传动员、资料发布出版方面的工作,市有关部门协助做好普查宣传工作。市商务局、市工业促进局、市建委、市交通委、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教委、市体育局、市委金融工委协助做好本系统单位的普查基础工作整顿,以及普查清查登记、结果评估认定工作。市劳动保障局、团市委负责协助普查临时人员的选聘和招募工作。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协助做好入户清查登记工作。市安全局协助做好保密单位的普查工作。武警北京市总队协助做好营区社会单位的普查工作。中直管理局、国管局协助做好中央在京单位的普查工作。
各区县和乡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的普查机构,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五、普查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3]29号)要求,此次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并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市、区(县)两级财政要积极支持普查工作,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并重点解决困难乡镇的普查经费问题。
六、依法普查,做好宣传工作
本市辖区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本市有关规定,如实填报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篡改和伪造统计数据。
各级普查机构和有关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动员被调查对象积极配合,为普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府 印)
二OO四年三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