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清理不合理住用军队住房工作的通知(津政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74号 【发布日期】2003-07-07 【生效日期】2003-07-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清理不合理住用军队住房工作的通知
(津政发〔2003〕07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驻津各部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0〕62号)和中央军委《关于颁发〈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1999〕19号)精神,加强廉政建设,推动驻津部队(含武警部队)清理不合理住用军队住房工作的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军队清理不合理住房的重要意义
对不合理住用军队住房进行清理,是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推进军队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军队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由于不合理住房问题的存在,致使部队一些单位的干部、士官、职工住房条件得不到改善,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军队有关规定、制度的落实。妥善清理不合理住用军队住房,不仅可以缓解军队人员住房紧张的矛盾,而且对于密切军地军民关系、加强军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增强部队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清退不合理住房的主要范围及规定
(一)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和其他地方人员在地方已经按标准分配或购买住房(包括房改售房、集资建房或享受购房补贴等),且在地方的住房达到规定住房补贴面积标准的,所租住军队住房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退还给军队。
(二)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和其他地方人员租住军队住房,擅自转让、经商或出租的,必须无条件将军队住房及违规所得退给军队。拒不退还的,由其所在单位协同军队收回住房及违规所得。
(三)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和其他地方人员住用军产住房长期(超过6个月)不按规定交纳房租及水、电、暖等费用的,必须退出军队住房。
(四)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和其他地方人员在军队家属院内私搭乱建建筑物的,必须无条件拆除。
(五)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和其他地方人员凡现住在军队公寓区内(不含夫妇一方仍服现役的)、本人及配偶在地方没有住房的,由军队调整到售房区按有关规定购买住房,或由本人所在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解决住房。
(六)地方人员凡通过私人关系搬入营区或私自占用军队住房的,应按规定期限退出军队住房。
(七)退出的军队住房,其装修损失费一般不予补偿,特殊情况由军队住房管理单位酌情办理;也可由迁出、迁入双方协商解决,协调工作由军队住房管理单位负责。违章搭建的各种附属建筑物一律不予补偿。
(八)对拒不执行规定、不按期清退而继续占用军队住房的,或弄虚作假、多占住房隐情不报的,一经查实,除令其退出军队住房外,还要酌情给予必要的处理。
(九)清退军队住房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及有关人员所在单位负责落实,有关主管部门应主动配合,积极为清退军队住房创造条件。对清退工作不力的单位,按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抓好不合理住房清理工作的落实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和驻津各部队,要切实加强对清理不合理住房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讲政治和支持国防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双拥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在市人民政府和天津警备区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认真地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工作落实得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和驻津各部队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实做好住用军产房人员的思想工作。按照部队统一印发的宣传教育提纲,向住用者宣传清理不合理住房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有关政策,帮助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消除顾虑,积极协助部队做好清理工作。
地方各有关单位的人事和房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部队提供本单位涉及住用军产房人员的住房情况,并对本单位住用军产房人员填报的情况予以核实。凡住用军产住房的军队转业、复员人员和地方人员,要如实填报住房的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清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和驻津部队,要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对清理中出现的问题要依据有关政策妥善解决,防止简单粗暴,确保社会和部队的安全稳定。
二OO三年七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桂政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桂政发〔2009〕34号 【发布日期】2009-04-17 【生效日期】2009-04-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
(桂政发〔2009〕3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针对不特定人、不特定事制定发布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通告等行政公文。规范性文件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全面正确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行政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区各级行政机关为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制定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随着国家立法的不断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一些规范性文件与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不相适应,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制度障碍。全面清理不合时宜的规范性文件,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区政策环境,使各项政策措施更有利于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对于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政府令第12号)有关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我区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围
经自治区组织历次清理后各地区、各部门继续保留的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二、清理原则
(一)规范性文件主要内容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位阶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已被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位阶规范性文件所代替的,或者制定依据已被废止的,要停止执行。
(二)规范性文件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要确认失效。
(三)规范性文件部分内容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规定以出口实绩或者使用国产货物作为条件给予生产者补贴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内容的,同位阶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的,或者部分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位阶规范性文件有下列不一致情形的,要予以修改:
1.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收费等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事项。
2.违法增设行政许可的条件、范围、程序和申请材料。
3.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作依据,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证件进行定期审验或者年检。
4.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5.与法律、法规、规章和上位阶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其他情形。
(四)部门内设机构、临时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律停止执行;确需继续执行的,由设置该机构的人民政府或者政府工作部门重新制定。
(五)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制定权限、规定内容合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需要继续执行的,确认为继续有效。
三、清理方法
按照“谁制定、谁清理”和“谁起草实施、谁提出清理意见”的方法进行清理。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厅(室)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起草或者实施该规范性文件的政府工作部门在清理工作完成前2个月内按照前述清理原则逐件提出停止执行、确认失效、修改或者继续有效的清理意见,经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该部门、组织进行清理,并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政府令第12号)规定的程序办理。
(三)两个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牵头制定部门会同其他制定部门进行清理。
(四)部门内设机构、临时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设置该机构的行政机关负责清理并决定停止执行;确需继续执行的,由设置该机构的人民政府或者政府工作部门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政府令第12号)规定的程序重新制定。
四、清理结果公布
清理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通过本级政府公报和政府网站,统一公布本级政府、政府工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继续有效和予以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自2010年1月1日起一律不得继续执行,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五、清理工作要求
及时清理规范性文件、优化我区政策环境,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清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抽调专门力量集中清理,落实清理工作经费,确保清理工作顺利进行。县级以上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对清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对报送的清理意见要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清理结果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
自治区、地级市、县级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要同步进行,并分别在2009年8月底、2009年9月底、2009年10月底完成。各地级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部门要在清理工作完成后10日内将本地区(含所辖县、县级市、城区)、本部门的清理结果和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及其目录的电子文本送自治区法制办,由自治区法制办汇总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各类开发区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办法,由地级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本通知确定,要求在2009年11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纠风办2005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政办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5〕029号 【发布日期】2005-05-23 【生效日期】2005-05-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纠风办2005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5〕02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纠风办《2005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2005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纪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我市2005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
2005年的纠风工作,要认真贯彻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十次全会精神,按照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继续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全面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三项重点工作,深化源头和其他专项治理工作,努力取得新的成效。
(一)深入推进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
1.严格规范收费行为。继续落实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委《关于在政府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通知》(津价费〔2004〕375号)和市教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关于天津市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事项(试行)的通知》(津教委财〔2004〕57号),所有收费要一次性公布和收取;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不得突破规定标准的上限;高等学校禁止以任何理由搞“双轨”收费、降分高收费和向学生收取国家统一规定项目以外的费用;严禁组织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2.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工作。公办高中严禁招收“借读生”和超计划招收择校生;高等学校不得违规录取,防止中介诈骗行为;规范中小学辅导班。
3.实行招生、收费公示制度。落实收费管理、收费公示、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听证制度;统一规范公示范围、内容、形式,并纳入政务公开、校务公开之中;高校招生工作坚持“六公开、四监督”。
4.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严禁截留和挪用学校收费收入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的通知》(财综〔2003〕94号)要求。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严禁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行为。
5.坚持自查自纠、信访督查、专项督查、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乱收费行为予以纠正和责任追究。
(二)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1.深化改革,推进“四降一升一优化”的调研工作;继续推行医疗费用清单制度和按病种收费的试点工作。完善医院评价、合理用药、医药价格公示制度,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2.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临床技术操作和临床诊疗行为规范,遏制开大处方、开高价药和滥检查等问题。加大对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问题的查处力度。
3.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招标采购信息系统,推行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和结算,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加大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力度,并对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和收费政策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积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和二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易损耗医用材料集中采购试点工作。严格新药审批标准,解决企业以申报新药规避招标、谋取虚高定价等问题。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严肃查处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4.深化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医德医风动态监测、评价和反馈机制。完善医疗监督体系,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三)全面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1.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行业,广泛开展对基层单位的行业作风整顿活动,加强农村和城市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办事不公、作风粗暴、以权谋私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
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办好“行风坐标”节目;发挥特邀监察员、社会监督员、行风监测点的监督作用,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督促部门和单位进行整改;公开曝光并严肃处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和责任人。
3.严格责任考核,对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进行抽查,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予以摘牌。
为全面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市纠风办将制定下发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安排意见。全市评议工作分三个层次进行,即:市纠风办协调组织对国务院纠风办确定的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和对车站、码头、空港等关系我市形象的窗口部门和行业开展行风整顿评议;各委办局组织对所属部门、行业的评议;区县组织对区属部门、街道、乡镇的评议。
(四)治理整顿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问题。
重点治理整顿各级行政机关所属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社团组织等超职能、超范围、超计划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行为。凡是不符合规定的,要坚决停办或取消;对违反规定擅自扩大培训范围或违规收费的,要坚决纠正。根据国务院纠风办治理整顿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问题的精神,制定我市的安排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开展专项治理整顿。
(五)巩固和深化其他专项治理工作。
1.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征管行为,做到程序规范、票证齐全、方便群众;严格执行村内“一事一议”的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继续完善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按照市纪委《关于对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行为纪律处分的暂行规定》(津纪发〔2003〕23号)严肃处理。
2.加大从源头上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进一步规范上路执法行为,严禁越权上路检查、罚款,切实解决重复收费罚款问题;保障“绿色通道”和公路安全畅通;加大监督检查和明查暗访的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公路“三乱”问题,按照市监察局《关于印发<公路“三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津监察发〔2003〕11号),严肃处理,并予以“摘牌”和曝光。
3.继续做好整顿统一着装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规范统一着装行为,加强监督和违规处罚。
4.继续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问题。乡镇政府及其部门、村级组织、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实行限额制,严禁向基层干部和教师摊派报刊。
(六)深化源头治理工作。
1.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把政务公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要求,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的意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的政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围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抓好各级政府部门及基层站所的政务公开;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抓好区县政府的政务公开;围绕农村税费改革、财政收支情况和社区建设,抓好乡镇、街道的政务公开;围绕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在医院、学校等公共部门和单位推行办事公开。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予以公开。要制定政务公开内容的分类目录,推行电子政务,抓好重大决策论证听政。加强对政务公开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大力宣传政务公开工作中的先进典型。
2.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完善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规范执法部门收费罚款行为,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设立“小金库”的行为。(2)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办法,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推动区县部门预算改革。(3)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制定具体办法,扩大支付范围和规模。(4)健全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运行规则,加强依法监管,实现区县“管采分离”,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政府采购服务水平。
3.强化对国有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的监管。(1)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和委托办法,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和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2)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监管,制定产权转让管理办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产权交易管理工作规程,完善责任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遴选和监督。继续做好中央企业产权转让试点工作。
4.加强对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制定规范和发展的管理办法,加快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紧密结合投资体制改革,配合有关部门提出改革建议,加强对投资审批工作的监督。
二、措施和要求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05〕3号)精神,探索和构建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体系。
1.深化教育方式。以“奉献社会、服务于民”为主题,在教育系统开展创建收费规范学校活动;在卫生系统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开展诚信医院评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活动;在公共部门和单位开展创建“诚信服务示范点”活动;在政府机关和执法部门开展“优化服务环境”活动。要发现、培养、总结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先进经验,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推进文明行业的创建。
2.注重制度创新。制定下发纠风工作督查考核暂行办法(试行)、纠风信访举报管理办法和关于对违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天津市纠风工作办法(试行),建立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
3.完善监督措施。发挥行风监督员、行风监测点、“行风坐标”节目和信访举报的监督作用。切实做到教育深入扎实、制度严密科学、监督有效到位。
(二)加强对责任部门的督查考核。
1.依据纠风工作督查考核暂行办法,制定考核细则,对区县和各专项工作责任部门,按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通过量化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结果与考察过程相统一,达到奖励先进,警示落后的目的。
2.落实纠风信访责任制,加大直查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纠正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3.对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地方和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纠风机构队伍建设。
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纠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加强对纠风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组织、协调、监督和依法纠风的能力。要加强纠风机构的力量,充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天津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做好清理基本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发[1982]32号 【发布日期】1982-02-05 【生效日期】1982-0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做好清理基本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
(1982年2月5日津政发〔1982〕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了继续做好停缓建项目的善后处理工作,根据全国停缓建项目善后工作会议精神,现做如下安排:
一、一、积极利用库存设备材料
各区、县、局要对所属基本建设项目的库存设备进行全面清理,并作出技术鉴定。结合编制“六五”规划,提出处理和利用方案。今后凡基本建设项目、挖革改技措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需要的设备,都要首先利用现有库存,一般不要再安排订货和制造。处理库存设备材料,要从实际出发,按质论价,应以设备材料的现行价格做为计价基础。削价处理或报废的,均需经主管部门考核后报建设银行分行批准。
在基本建设项目之间调剂利用积压的设备材料,在挖革改措施项目、更新改造项目上利用的基建结余物资,都要实行价拨。一时付款有困难的,经主管部门报建设银行分行批准可按分期付款或向银行贷款解决。对于较难处理的呆滞设备、材料,需用单位(全民所有制)又没有资金的,经主管部门报建设银行分行批准,可按转帐手续处理。调给市外单位的要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对清理设备的拖欠贷款,建设银行分行不再计算利息。
为了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对于处理停缓建项目和竣工项目积压设备材料的回收款,在一九八二年六月底以前仍继续执行市财政与建设项目主管区、县、局三、七分成的办法。即:回收款的百分之七十上缴建设银行分行,由建设银行分行汇总上缴市财政,转做地方基本建设贷款基金和地方基本建设储备资金;回收款的百分之三十归建设项目的主管区、县、局支配。由建设项目主管单位支配的资金,原则上应大部分留给建设单位做为企业基金,具体数额由主管区、县、局核定。
二、二、充分利用停缓建项目的在建工程
凡是可以利用的停缓建项目的在建工程,都要积极安排利用。利用前要按项目的隶属关系和批准权限报批。凡任务书由市批准的,报市清理基本建设在建项目办公室(下简称市清办)审定;任务书由各区、县、局批准的,由各主管单位审定报市清办和市计委、建委、建设银行备案;大中型项目和部商地方项目由主管单位报市清办转报国务院清理基本建设在建项目办公室或国务院主管部审定。
凡需要复建的停缓建项目,均应由主管区、县、局提出复建报告报市清办,由市清办按规定权限审批或由市计委与市清办商订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三、三、关于报废工程
各区、县、局要继续抓紧清理报废工程。在清理中要注意区分应当报废的工程和应当计入工程成本的工程,对于因修改设计或工程改建而废黜的工程应计入工程成本,不应做报废处理。
需要报废的工程,应由主管区、县、局提出专项报告报市建委,并抄送市计委和建设银行分行,经市建委审查批准后,由建设银行分行核销。
四、四、对于执行上述补充规定,有关财务处理和签订经济合同方面的具体手续,由建设银行分行拟订实施。
为了加强对全市清理基本建设项目工作的领导,今后市清办主要是研究制订政策和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对于清理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工作,应主要依靠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望各区、县、局都要加强对清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进一步做好清理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晋政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7〕56号 【发布日期】2007-05-08 【生效日期】2007-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7〕56号)
太原市、大同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更好地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12号)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法〔2007〕20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决定于2007年5月10日至10月31日对现行行政法规和我省现行政府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围
(一)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现行规章;
(二)太原市、大同市人民政府制定的现行规章;(三)现行行政法规。
二、清理原则
(一)规章主要内容与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所替代以及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消失的,要予以废止;(二)规章个别条款与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三)在规章清理中发现政府规章与国务院有关部委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要将处理建议报送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研究处理;
(四)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规所代替以及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消失的,要建议废止;
(五)行政法规个别条款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要建议修改。
三、清理任务
(一)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执行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应当提出初步清理意见,填报清理意见表,报送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审定处理;发现政府规章与国务院有关部委规章规定不一致的,要提出处理建议,报送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统一研究处理。
(二)太原市人民政府、大同市人民政府负责本级政府制定的现行规章的清理工作。清理工作结束后,应当将清理结果和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向社会公布,并于2007年11月底前将清理工作总结报送国务院法制办。
四、清理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为全面清查阶段(2007年5月10日-6月30日)
从2007年5月10日开始。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组织开展清理工作,提出初步清理意见,认真填写清理意见表,连同清理工作总结于6月30日前报送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为审核处理阶段(2007年7月1日-9月30日)
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根据清理工作要求,对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清理意见进行复审,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再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无异议的不再征求意见)后,提出清理意见,完成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总结。
太原市、大同市人民政府按要求完成清理工作后,应当于2007年9月30日前将清理工作总结报送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为汇总报送阶段(2007年10月8-10月31)
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将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总结、太原市和大同市人民政府规章清理工作总结汇总后,报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同时报省人民政府,待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后,报国务院法制办。
五、清理工作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周密部署。清理工作所涉及的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此次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认识统一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山西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上来,克服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部门利益倾向。规章清理工作要与省委、省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列入工作日程,科学安排,周密部署。太原市、大同市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清理工作领导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做好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确保清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在清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开展清理工作。要加大透明度,增强民主性,做到“开门清理”。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规章清理的意见和建议。在上报清理工作总结时,应一并将这方面情况报送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省人民政府法制网也将公布我省现行的规章目录,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三)加强宣传,抓好落实。开展清理工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做好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清理结束后,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依法进行处理,并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确保清理工作的社会效果。
在清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将对各市、各部门的清理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并以简报形式及时通报好的经验和作法。
六、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省人民政府成立规章清理工作领导组(简称省清理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领导组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如下:
组长:李建功
副组长:王卫星、崔国红、吕连连、傅平。
成员:郭文强、李峰、杨近泉、马春生、李世俊。
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全省的规章清理工作;(二)协调清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三)督促、指导全省清理工作。
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崔国红(兼);副主任:郭文强(兼)、孙志坚
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职责如下:
(一)清理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涉及公共事务的规章;
(二)负责对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上报的初步清理意见进行审查认定;(三)汇总清理工作结果;
(四)向清理工作领导组提出清理工作总结;
(五)清理工作总结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负责向国务院法制办报送;
(六)将纳入清理范围的行政法规规章目录在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清理工作结束后公布清理结果和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省清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联系人:张志远3044451-8498
景向发3044451-8493
二○○七年五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