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津政发〔2005〕035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35号 【发布日期】2005-04-30 【生效日期】2005-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津政发〔2005〕0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市处于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地震灾害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近几年来,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防震减灾能力总体上得到逐步提高,对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有力保障作用。据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地震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
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与面临的地震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城乡之间的震灾预防能力还不平衡,区县地震工作机构尚不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法制和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对发生在本市及邻区的中等强度以上地震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测,一般工民建达到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的能力, 生命线工程、大型公共设施和重要建筑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做到及时有效,使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切实做好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必须按照《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9号)的要求,针对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现代化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1.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装备先进的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采用新技术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进行优化,使台网布局更趋合理,市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其他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5级; 进一步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建设滨海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和以测震为主的渤海海域综合观测点,建立环渤海虚拟地震台网,提高滨海地区和渤海海域的地震监测能力。扩建以市中心城区为主的强震动台网,当烈度大于等于四度的地震发生后,及时给出地震影响场烈度分布,并使强震观测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我市整体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必须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2.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执法监督,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涉及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城乡各类建设,应事先征求地震部门的意见。因擅自建设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和破坏的,建设单位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努力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地震部门要加强短临跟踪,加强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坚持边监测、边研究、边预报,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分析会商。坚持专业地震队伍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科学家预测和政府应急风险决策相结合,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对举行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的重点时段,要加强震情监视工作,及早做出科学的震情预测,提出应对措施。
4.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研究制定新时期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三网一员”建设,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乡镇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区县财政要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制定观测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二)震灾预防工作。
震灾预防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做好各项震灾预防的基础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1.加强抗震设防基础工作。2020年,完成对我市11条主要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完成中心市区、各区县政府所在地、新建开发区的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建立制度,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新建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建筑设施,都要设立强震观测设施。各区县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制定工作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对全市城镇、开发区、保税区和港口等建筑抗震性能的调查工作。对抗震设防措施不完备的重要建筑、生命线工程,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分期除险加固。
为保证2008年奥运会安全顺利举行,有关部门要对我市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进行抗震设防专项检查。
2.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地震、建设、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编制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计划,开发推广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抗震设防农居图集和施工技术,尽快改变农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各区县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普及。
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宣传、地震、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和城镇社区,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进一步完善宣传网络,继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并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逐步在每个区县建成一个防震减灾宣传示范社区。开展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的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在每个区县建成一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一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4.加强基层宣传员培训,组织防震减灾讲演团,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宣讲活动。要利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宣传。
(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的有力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各项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民区(村)和各系统、部门、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强有感地震、有感地震的应急预案。本级地震应急预案须向上一级备案。要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对所辖单位、地区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统一调整完善,形成程序明确、层级管理职责清晰的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临震不乱、决策科学、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民政、卫生、建设、商业、交通、电力、水利等部门,除做好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外,还要做好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及时部署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指挥有力、信息畅通、有序高效、措施得当。做到迅速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组织、安置伤员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应急物资供给运送,及时抢险修复生命线设施,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红十字会要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医疗救护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为避免出现地震应急工作的盲区,有关部门要编制落实对外地驻津单位、流动人口的应急预案,纳入所辖区县地震应急统一指挥系统。有关外事部门要部署落实在津外籍机构和人员的地震应急工作。
2.健全落实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具体。加强市、区县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信息保障。各区县要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居民区(村)的灾情速报网,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
3.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充分依靠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同时,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推进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救助体系,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各区县要在2005年组建2-3支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加强训练,提高在各种困难、复杂情况下的紧急救援能力。各单位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都要开展应急培训,按照预案要求,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和检验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政府要根据地震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间性强的特点,结合城市商品物流和日常消费的特点规律,合理建设应急物品的储备网络。
4.设立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机关、学校、企业、商场、娱乐场所、居民区等要设立安全的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确保畅通无阻,并就近设立避险场所。
5.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多渠道的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大型企业和人口密集场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努力减少次生灾害和人员伤亡。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地震灾害保险相结合、多渠道的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法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各项防震减灾配套性法规建设工作,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检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加强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并坚持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县防震减灾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稳定,确保我市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任务在区县的落实。
(三)完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编制本地区“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和防震减灾长远规划,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计划体制和相应经费渠道的意见》(津政办发〔1997〕60号),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市级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救助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各区县政府要统筹安排所管理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监测台网、信息通讯网、分析预报系统、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决策指挥等系统的工作经费和技术系统维护经费,以及相应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
各级领导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认识把握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在未来地震灾害中,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OO五年四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决定(津政发〔20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90号 【发布日期】2004-09-30 【生效日期】2004-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决定
(津政发〔2004〕9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特对我市2007年前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工作,做如下决定:
一、加强环保环卫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环保环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加强环保环卫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各级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让人民和城市普遍长久受益的重要措施。自199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秩序以来,我市加大了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实施了河道改造、污水垃圾处理、城市园林绿化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已有明显改观。我市环保环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愿望、与天津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环保环卫管理职责尚需进一步明确,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污水、污泥、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小型化工企业污染在某些区域十分严重。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各方面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环保环卫工作,已成为摆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市民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加强环保环卫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总要求,按照提高认识、统一规划、属地管理、专业服务、各负其责、全面监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清脏治乱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切实解决环保环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干净、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
(三)加强环保环卫工作的目标。2004年,努力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既定目标。再经过3年的努力,到2007年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空气清新、河水清澈、环境整洁、市容优美的宜居城市。具体目标是: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96%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89%,中水产量由5万吨增加到19万吨;全市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72.3%提高到8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保持在56分贝以下,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保持在70分贝以下,中心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由78%提高到80%;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25.4%和54.8%提高到85%和 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1%提高到40%,林木覆盖率由16.5%提高到20%; 建制乡镇公厕建设数量达到国家标准,农村户厕改造率由14.4%提高到92%。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
(四)搞好水环境建设。城市污水日处理量2007年底达到169万吨,比今年增加100万吨。2004年底完成外环线内二级河道治理和外环河改造任务,建成纪庄子、咸阳路污水处理厂;2007年底,完成南运河治理改造任务,建成北仓、双林及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完善排水排污管网,完成市中心区一批排水低洼片改造,建设张贵庄污水处理厂。
(五)严格控制大气污染。外环线内供热面积2007年底达到10900万平方米,比今年增加4000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2-10吨锅炉改燃和拆除并网由4409台增加到6809台;全市17座电厂全面实施烟气脱硫工程;建设20个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推进公交车及市内出租车辆燃油改燃气工作;严格控制施工和运输扬尘污染;对重点污染源实现全天候监管。
(六)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垃圾日处理量2007年底达到7000吨,比今年增加6000吨。建成双港、大韩庄、贯庄、青光、徐庄子等一批垃圾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关闭外环线周边所有垃圾临时卸地;建成市区污泥处理厂;建成区全覆盖增设垃圾箱和果皮箱,配备完善的环卫设施;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利用工作,改造建成区所有202座环卫旱厕,新建二类以上环卫公厕90座,粪便无害化年处理量由14.8万吨增加到22万吨。
(七)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力度。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小化工企业为重点,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力度。对无证经营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严重超标排放的企业,要立即停产整顿,经验收达标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污染排放屡禁不止或无力整改的,要坚决关闭。近期要集中治理北辰区西堤头镇、西青区张家窝镇和大寺镇大任庄村、静海县大邱庄镇、大港区中塘镇、津南区八里台镇大韩庄村和北闸口镇翟家甸村7个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年内取得明显成效。同时,限期完成同生化工厂铬渣污染的治理,2005年关闭天钢集团第二炼钢厂。
(八)加强农村环境建设。2007年底,乡村道路全部实现硬铺装,主、次道路绿化带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比例分别达到20%和15%以上; 每个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都要建有开放式绿地;全市林地面积由271万亩增加到327.8万亩;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全部在村外定点贮存和掩埋,促进综合开发和利用,推广使用农村沼气和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全面完成农村污水坑塘治理,农村户厕改造由15.34万座增加到98.74万座。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九)加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拆建并举、协调发展、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要求,到2007年底,全市所有区县根据各自的实际,建设一定规模的综合市场,取消占路市场。市内六区183个农贸市场全部提升改造完毕,新建100个封闭式菜市场,拆除所有占路市场。新建小区按照标准预留生鲜网点建设用地。完成便民商业网点进社区工作,新建小区在全部建筑面积中预留一定比例的用地建设便民商业设施。对老居民区要做出规划,新建或改造一批商业网点,满足群众需求。
(十)加强城乡生态建设。新建住宅区、各类基建项目和开发建设项目的绿化面积要达到规定的标准;进一步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区绿化建设责任制;支持发展各类园林服务公司,推进绿色工程;到2007年底,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绿地公园和公共绿地,新增绿化面积6353公顷,城市绿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古海岸与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北大港、团泊洼、七里海、大黄堡等重点湿地的保护,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力争达到13%。
三、加强政策扶持,拓宽投资渠道
(十一)扩大投资规模。2005―2007年,实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排水管网及河道改造、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等50多个重点环境建设项目,预计投资额为250―300亿元。
(十二)实行多元化投资。制定全市近期环境建设投资规划,确定财政投资、社会筹资和金融机构贷款方案。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大力吸收社会和个体私营企业投资,争取和用好国债资金,同时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增加环境建设投入。对经营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以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十三)完善收费政策。按照谁污染、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对现有环保污染收费、环卫渣土排放收费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除国家和本市有减免规定的外,任何单位不得减免。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定期审计,严格监管。尽快出台户外广告、扬尘撒漏治理、垃圾处理、粪便处理、污泥处理、污染治理等收费政策。
四、坚持属地管理,改革环卫管理体制
(十四)对环保环卫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各区县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行政区划落实管理职责。加快解决城郊结合部存在的问题,依据现行的行政区划,分清责任,加速解决。坐落在河东、河西、南开、红桥、河北五个区的“城中村”,以及外环线内环城四区所属的自然村,要按照市区管理标准增设环卫设施,组建专业保洁队伍,配备城管执法人员,所需投资由各村自行解决,有困难的由其组织人事和经济隶属关系所在区解决。“村中城”小区,由坐落所在区实施全责管理;环卫等公共设施不健全的,由开发商负责解决。
从今年开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城市维护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园林环卫管理体制的意见,全额下放园林、环卫部门经费,并适当增加市内六区和环城四区城市维护费。城市维护建设税改为区固定收入后,增量部分全部留区使用,同时把城市维护责任下放到各区,新增支出由各区统筹解决。各有关区要按照市、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事权划分的意见,认真履行权责,切实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
(十五)坚决稳妥地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养管分离的原则,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今年内制定下发天津市环卫体制改革方案,各区县制定实施方案,明年开始全面实施。从事作业和经营服务的环卫事业单位要实行企业化转制,组建各类专业作业公司,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及逐步过渡的政策,做好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衔接,确保改革稳步推进。政府给予适当优惠政策,支持环卫改革,开放环卫市场,促进环卫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拓展经营范围,增加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五、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十六)切实加强市人民政府对环保环卫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制定我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市环保环卫工作五年规划及2005―2007年工作计划。按照条块结合、以区县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好环保环卫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环保环卫地方性法规,修订作业质量标准、劳动定额、技术规范、指导价格等规范性文件。统一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做好区际间的协调工作。市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恪尽职守,协调配合,把源头审批与末端监管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当前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要严格分工,明确责任,限期解决。
(十七)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环保环卫工作负全责。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区县环保环卫工作实施方案,并将环境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根据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和城市维护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要把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秩序治理和环境卫生的各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并直接解决环保环卫工作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卫生镇工作,确保各区县环保环卫工作达到市人民政府的规定。
(十八)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居)委员会要切实做好落实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在区县政府的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开展争创环境卫生先进镇(街)活动,抓好辖区内机关、部队、学校、医院、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环保环卫任务的完成。村(居)委会要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指定一名负责人分管环保环卫工作,依据环保环卫工作标准和街道、乡镇确定的任务,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十九)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履行环保环卫责任制。各企事业单位要树立强烈的环保环卫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履行好应尽的环保环卫义务,落实门前卫生清扫、清雪责任制,搞好单位内部环境卫生、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按照环保法和《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确保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自觉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
六、鼓励公众参与,加强监督检查
(二十)加强行政监督。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区、县及街、镇环保环卫管理标准,实行严格有效的考评。各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尽职尽责,对各种污染源依法严格管理,该处罚的处罚,该吊销执照的吊销执照,该移送司法机关的移送司法机关。各级监察、督查部门对环保环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跟踪督查督办,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完善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明确管理主体,理顺执法体制,搞好专业管理与综合执法的衔接,实现环境管理由突击性治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管理转变。
(二十一)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新闻监督。市、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检查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解决问题。市、区两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环卫工作情况的制度,并向市民公布。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环保和环卫工作的先进典型,对疏于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环境污染及卫生脏乱现象,对不卫生、不文明的现象和陋习,予以曝光批评。
(二十二)加强公民教育和社会监督。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市民公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全民的环保环卫意识和素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保环卫活动,支持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和综合利用,认真履行社会义务,形成维护市容、保护环境、爱护家乡的浓厚社会氛围。建立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名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环境保护和市容环境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及时举报脏乱点位和违法责任者,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治理整改。
市人民政府要求各区县人民政府加强领导,集中力量,以纪念天津建卫600年为契机,做好今年第四季度环保环卫工作。同时,要根据本决定精神,制定和实施各区县今后3年的环保环卫工作计划。在各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街道、乡镇也要制定简明务实的措施,对今后3年的环保环卫工作进行部署。
市人民政府号召本市各行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每个家庭、所有市民和外地在津人员,从每个单位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为实现我市环保环卫工作3年目标而努力!
二OO四年九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2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津政发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62号 【发布日期】2003-06-18 【生效日期】2003-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2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
(津政发〔2003〕06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2002年冬季士兵退出现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22号)精神,我市已经完成接收2002年冬季退役士兵工作,现将做好我市安置退役士兵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对退役士兵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于确保部队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军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安置工作现状和退役士兵思想实际,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在待分配期间的管理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做好宣传,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关安置政策法规,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体谅国家困难,增强拥护改革、服从大局的自觉性,树立自强精神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择业观念,自觉服从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安排。各级安置部门和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满腔热情地为退役士兵排忧解难,妥善做好退役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国发〔1987〕10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国发〔1999〕27号)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及我市的有关政策规定,采取自谋职业、安置就业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安置办法,确保完成2002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一)继续做好指令性安置工作。对非农业户口入伍、符合就业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仍继续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办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结合我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人数、经济效益和用工需求情况,在6月底前制定出全市各用人单位的安置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安置办)调配到有关区县。市安置办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合理调配全市安置计划,抓紧组织实施,确保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安置任务。
按计划分配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三区)就业的退役士兵,在待应聘期间,由三区按照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基本生活费;退役士兵在3个月内没有予以安置的,三区应按实际人数向市安置办缴纳有偿转移安置资金,区县安置部门可再对退役士兵另行分配工作。
入伍前在职的退役士兵,要复工复职。原工作单位撤销或合并的,由上一级部门或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安置。
退役士兵的工资待遇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规定执行。分配到各单位的退役士兵,随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所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企事业单位,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退役士兵参加各种保险,劳动保障部门应督促和检查用人单位及时足额缴纳退役士兵的社会保险费用。接收单位应确保其享受本单位同工种、同岗位、同工龄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其军龄连同待分配期间一并计算为所在单位的连续工龄并视同已缴纳社会保险费年限。各用人单位对已经接收的城镇退役士兵,除个人原因和其他特殊情况外,不得随意辞退。
各区县安置部门要在安置退役士兵的工作中,公开办事制度,公平合理分配计划。对落实安置计划确有困难的用人单位,经市或区县安置部门批准,可按每人3至5万元标准支付有偿转移安置资金,作为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安置的经济补偿经费或超额接收退役士兵的用人单位的安置金使用,由各区县安置部门对有偿转移安置资金统一管理,做到单列账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作他用。有偿转移安置资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并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安置工作要继续实行退役士兵在部队表现和文化考试的评分办法,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的安置方式,以确保安置任务顺利完成。
退役士兵安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依法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按计划承担相应的安置任务。各单位包括中央驻津单位,要积极支持各级政府的安置工作,在制定招工计划时,不得与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相抵触,更不能限制下属单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安置退役士兵需要增加编制、指数和工资总额的,其上级部门要予以支持。对拒绝接收和未能完成安置任务的单位,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能部门要缓办该单位其他人员的调入和招工手续。各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安置计划,在下达的计划内,不得点名安置退役士兵,不得擅自组织尚未安排上岗的退役士兵进行考试或体检。
对拒绝安置、变相拒绝安置、推诿拖延安置或未完成安置任务的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国发〔2002〕22号文件有关规定,由区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可根据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对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亦可依法予以处罚。对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当地政府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引导和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求学或到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国发〔2002〕22号文件要求,由市和区县两级政府按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不再给予安置。具体标准和办法按照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各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优先给予办理证照、安排场地和摊位; 除依法颁发证照收取工本费外,在3年内免收各项行政性收费。凭当年《退役士兵证》,免费在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进行就业咨询和双向选择就业。
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其军龄可视同为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并和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应允许其配偶和子女按现行户籍管理政策在城镇落户并解决其子女入学问题;如被用人单位录用,享受同工种、同岗位、同工龄的福利待遇,其军龄可计算为连续工龄。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的档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免费为其保管;党、团组织关系由街道、镇、乡接收管理。
支持和鼓励在部队立功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退出现役后上学深造。具体办法按照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市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继续实行部分区县自行安置本区县城镇退役士兵的办法。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武清区、宝坻区、蓟县、宁河县和静海县,由区县政府按照驻区县单位职工比例(市政府已下达计划的除外),结合经济效益,自行制定本区县的安置计划;也可实行先安置后结算的办法;还可试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的安置办法。凡在上述五区三县区域内所有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责任和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区县政府下达的安置任务。对由于客观原因难以落实安置计划的单位,经区县安置部门同意,按每人3至5万元标准缴纳有偿转移安置资金,作为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安置费,也可作为超额安置退役士兵单位的安置金。
(四)积极做好城镇退役士兵的短期培训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教育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利用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为城镇退役士兵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镇退役士兵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增强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接收安置工作有关政策和规定
(一)严格执行各项接收规定和手续。对城镇退役士兵档案中无《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或《士兵登记表》的,入伍、退伍手续弄虚作假的,各级安置部门不予接收;对占用农业户口指标入伍、非户口所在地入伍和不服从分配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入伍后购买城镇户口的农村入伍退役士兵,一律不予安排工作。
(二)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待分配期间的生活待遇。符合安置就业政策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在待安置期间,按照本市城市居民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享受生活补助的对象只限于2002年冬季城镇退役士兵(不含在职入伍的)和2003年春季的转业士官。补助时间,城镇退役士兵从2003年2月份起,转业士官从部队停止供应时间起,均到分配工作之日止。所需经费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拨付,由区县安置部门据实发放。
(三)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分配工作后的有关规定。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从区县安置部门开出分配介绍信的当月起,由于接收单位的原因而不能按时上岗的,由接收单位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同工龄职工平均工资的80%逐月发给生活费。企业破产、倒闭或停产、半停产的,要优先安排退役士兵再就业。
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自接到安置部门开出的分配工作介绍信之日起,一个月内不到用人单位报到的,视为自动放弃工作安置,安置部门将其档案移交到本人所在街、镇、乡或人才、劳务市场,不再按计划分配工作。对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安置工作实行分配,定期终结,跨不再予以安置。
(四)做好城镇伤残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对城镇入伍的二、三等伤残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单位要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岗位,保证他们享有本单位同等级因公致残职工的各种待遇;对患精神病或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伤病残退役士兵,由区县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发给生活补助费,不再安置工作。
(五)转业士官的安置。对转业士官的安置,仍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0年春季军队士官转业安置工作的通知》(津政发〔2000〕18号)精神和有关规定执行。
四、农业户口入伍退役士兵的安置
(一)农业户口入伍的退役士兵和复员士官,应及时办理回农村安置手续。各企事业单位及乡镇企业在农村招工或聘任干部时,应优先录用。
(二)对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我市知青子女在外地入伍的、服役期间家庭住地变迁的(含本市干部、科技人员家庭住地变迁并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业户口入伍退役士兵的安置,仍按现行政策,报经市安置办审批后方可安置。
(三)对入伍后因征地、小城镇建设占地和购房及渔民等家庭集体转为非农业户口的退役士兵,如本人要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可报经市安置办批准后,只负责转为非农业户口,不负责安置工作。各企事业单位、乡镇企业和劳务市场及原征地单位招工时,应优先录用。
(四)对农业户口入伍的退役士兵,要继续贯彻实施有关培养和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的要求,加大培养和开发使用力度,推动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加强现代化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积极扶持他们创办经济实体、兴办第三产业;要根据需要,选拔高素质的农村退役士兵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五、切实加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维护和正确引导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改革。要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重点抓。各有关单位要采取得力措施,通力合作,互相配合,确保安置工作改革的顺利进行。要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作为“双拥”工作评比检查的重要内容,凡是没有完成安置工作任务的区县和单位,不能评选为“双拥”模范区县和先进单位。
今年我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安置难度仍然很大。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公安、人事、教育和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大力宣传在完成安置任务中有突出贡献的行业、系统、单位和个人等先进典型;对违反安置政策和拒绝接收安置任务的单位要予以曝光批评。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对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或玩忽职守的,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对当事人要给予严肃处理。
二OO三年六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通知(津政发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24号 【发布日期】2003-03-25 【生效日期】2003-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通知
(津政发〔2003〕02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银行卡是集消费、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支付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银行卡业已成为全面带动信息产业、银行业、商贸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是国家确定的银行卡联网通用试点城市,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持卡人市场和良好的用卡环境。当前,我市银行卡产业正面临大力发展服务业、海河开发改造、2008年奥运会和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等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银行卡产业整体发展,充分发挥银行卡产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受理银行卡的市场环境,提高总体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发展信息产业总体规划要求和我市有关政策,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3年至2004年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目标
(一)建立产业体系。在金卡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进、市场运作、应用为主、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扩大银行卡受理市场,基本建立起门类齐全、服务体系完善、业务和技术不断创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卡产业体系。
(二)完善用卡环境。完善银行卡受理市场,拓展银行卡的使用领域,在商业、物流、旅游、餐饮、医疗、公用事业、交通、航空、铁路等个人支付领域全面推广使用银行卡。2003年末,基本实现利用银行卡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用;2004年末,全市各类医院、药房、主要铁路、航空售票处、加油站及公用事业缴费领域要全面受理银行卡。
(三)壮大用卡群体。大力挖掘银行卡的个人金融消费功能,倡导利用银行卡进行公务消费与差旅费的结算。2004年末,贷记卡发卡量占信用卡增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全市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旅游、餐饮等零售和服务企业中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比例达到100%;全市银行卡持卡消费金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
二、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用卡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银行卡,普及银行卡应用知识,将大规模集中宣传与日常性宣传有机结合,扩大宣传声势,提高宣传频率,使社会各界和消费者了解银行卡、接受银行卡和使用银行卡。同时,通过媒体、广告牌和灯箱等形式进行银行卡公益广告宣传,使银行卡深入人心。以上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各新闻单位负责落实。
(二)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方便刷卡消费。拓展银行卡在商业、物流、旅游、餐饮等零售和服务行业的应用范围,加强银行卡在自来水、煤气、电力、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缴费领域和医院、铁路、航空售票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付领域的应用,实现利用银行卡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用。以上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商委、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办以及交通、民航、医药、电信等单位负责落实。
(三)国家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要率先推广使用银行卡。各级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工作人员持卡消费。各级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使用财务转帐POS机,解决单位职工利用银行卡结算、报销、转帐等方面的问题。到2003年6月末,上述各单位要全部使用银行卡代发工资。到2003年末,市级行政机关要实现利用银行卡办理各种公务支出和各种福利费用、代扣各种费用,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以上工作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财政局、人行天津分行及有关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四)提高贷记卡占银行卡总量的比重。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及信用卡持卡人信用评估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贷记卡占银行卡发行总量的比重,充分发挥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功能,进一步拉动内需。这项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五)抢抓海河开发改造、奥运会场馆建设及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等重要机遇,加速拓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凡在海河景观带、文化带、商业带内规划兴建的商场、超级市场、购物中心、饭店、重点批发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奥运会比赛场馆周边及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场、宾馆、文化娱乐场所,计划在三年内建成的100个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都要布设POS机,受理银行卡。要把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工作,作为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的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及服务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将上述场所的银行卡网络建设与内部管理系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定地方性建设标准,作为开业运营的必备条件。以上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商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旅游办、市工商局及各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六)提高现有商业、服务业网点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比例。和平路商业街等5个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连锁经营性超市、大卖场,要100%受理银行卡;政府采购的定点单位,2003年年底以前都要安装POS机。市商委、工商局、旅游办等主管部门要根据以上标准按季向有关部门通报应受理银行卡的企业名单。在扩大POS机使用范围时,公用或通信行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凡因POS机刷卡使用电话线传输数据的,在资费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上工作由市商委、市工商局、市旅游办、市采购办及电信部门负责落实。
(七)优化现有银行卡网络系统,提高银行卡交易网络的运行质量。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和各发卡机构要加快联网通用工作进程,提高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各电信运营企业要确保交易网络的通讯畅通,切实提高银行卡交易网络的通信质量。到2004年末,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要提高到98%以上,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要提高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市信息化办及电信部门负责落实。
(八)做好现有非联网通用特约商户POS机改为直联通用工作。协调解决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三者之间,以及各发卡机构与商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对重复摆放的POS机进行清理。到2003年9月末,全部实现“一柜一机”,使现有特约商户都可以受理“银联”标识卡。同时,有效利用现有POS机资源,将清理出的POS机设备扩大到其他商户,扩大POS机覆盖面和覆盖领域。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牵头,市商委、市旅游办、各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配合落实。
(九)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受理银行卡的服务质量。各商户、发卡机构和银联分公司要以持卡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市商委、人行天津分行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要分别制定奖励标准,定期对商户、发卡机构受理银行卡情况进行评比和表彰,并将结果进行通报或予以信息披露。此外,要建立跨行交易中各种投诉的受理机制和持卡消费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员监督制度。通过以上手段对商户和金融机构受理银行卡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及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率,促进银行卡业务的良性循环。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商委、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各发卡机构配合落实。
(十)规范各种专用卡,统一纳入银行卡范畴。打破行业界限,对各行业和部门发行的只有单一支付功能的专用卡进行清理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利用现有银行卡网络和设备,重新整合,将其纳入银行卡系统,达到资源最佳配置。逐步取消专用卡,最终实现一卡多用,方便客户支付。以上工作由市计委、市信息化办牵头,人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和各发卡机构配合实施。
(十一)发挥我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银行卡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市大同城清算已辐射周边地区以及交行天津分行把周边城市的数据集中到我市等有利因素,推动我市银行卡网络向周边地区发展,将这些无银联交换中心地区的银行卡信息交换和资金结算汇集到我市,带动周边地区银行卡产业的共同发展。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计委、市经委等部门负责落实。
三、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鼓励商家购置或租赁POS机具。对商户购置受理银行卡的机具设备,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实行加速折旧。对商户租赁受理银行卡机具设备的,租赁费可以一次性摊入成本。对MIS系统改造以后,通信费、租赁费、手续费等成本费用增加较多的商户,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大力推广带有POS功能的税控收款机,到2004年末,我市可受理银行卡的税控收款机的普及率占到应安装税控收款机企业的80%以上。以上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人行天津分行按照税控装置推广的相关办法组织实施。
(二)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和持卡人用卡消费的积极性。建立对受理银行卡商户和持卡消费者的激励机制,促进商家受理银行卡和消费者持卡消费。一是举办持卡消费摇奖或抽奖活动,由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持卡消费奖励资金,定期开展摇奖或抽奖活动。二是对受理银行卡笔数多、金额大的商户或银台收银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对持卡消费达到一定金额的消费者,给予让利。以上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商委、市消协、人行天津分行及税务部门予以支持,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进行统一安排,各发卡机构负责实施。
(三)加快发卡市场建设。把培育本地发卡机构和引进外地发卡机构结合起来,对在我市落户的发卡机构,有关部门要在办理相关事宜时提供便利和高效优质服务。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计委、市工商局、市地税局等部门负责落实。
(四)扶持发展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在充分协调与沟通的基础上,统一行动,启动我市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市场,统一负责发展和培训商户,统一负责受理机具安装和维护、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项目等工作,实现银行卡联网商户和机具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与经营。财税部门对专业化服务公司,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负责牵头研究有关专业化服务的具体办法,人行天津分行、工商部门、各发卡机构配合落实。
(五)支持银行卡及机具的生产研制。充分利用我市在芯片设计、模块封装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积极推动银行IC卡和机具的生产研制工作,对与银行卡发展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用“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给予支持。要做好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打造信息产业的新亮点。此项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计委、市经委以及各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等部门负责落实。
四、加强对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建立天津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有:市计委、市信息化办、人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有关银行、市商委、市经委、市建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办以及医药集团、网通公司和联通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
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推动全市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协调解决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推动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措施;督促、监督和检查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做到各负其责,分别实施。
联席会议下设天津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地点在人行天津分行,负责联席会议及银行卡业发展的日常工作。
二OO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我市出口退税机制的通知(津政发〔2004〕073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73号 【发布日期】2004-07-27 【生效日期】2004-07-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我市出口退税机制的通知
(津政发〔2004〕07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 《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从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必要性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是国际通行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继续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以前的出口退税机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出口退税资金无法及时得到保证,导致欠退税问题十分严重,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外贸发展,给财政金融运行带来隐患,损害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从改革机制入手抓紧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中央、市和区县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确保改革后不再发生新欠;对于中央核定的出口退税基数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对于出口退税增量部分,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由中央、市和区县财政分别负担,同时对历史上的欠退税款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推动外贸体制深化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
1.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整退税率的详细产品目录,按国家发布的目录执行。
2.建立中央、市和区县共同负担的新机制。以中央核定我市的出口退税基数为基础,按照2003年市级和各区县出口应退税占全市的比重,核定市级和各区县出口退税基数。从2004年起,出口退税基数内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市和区县财政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分别负担。
3.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于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对于截至2003年底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增值税,一律不再办理调库,由此影响地方财政的收入,中央财政将适时归还地方。届时对于2002年底以前发生的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税额,由市财政按照2002年财政体制规定返还各区县;对于2003年发生的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税额,由市财政按照2003年财政体制规定返还各区县。
4.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国税部门负责出口退税审批,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办理从中央、市和区县国库退付库款的手续。人行国库部门负责根据国税部门的出口退税通知,及时办理库款退付。财政部门负责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保证出口退税资金需要,同时加强对出口退税的监督,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5.推进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出口效益。以改革出口退税机制为契机,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引导企业挖掘潜力,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三、做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必要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积极主动地支持这项改革。
(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外贸和税务等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主动配合,共同努力做好此次改革工作。
(三)精心操作,平稳过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政策指导,为企业贯彻落实改革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积极制定措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预算中合理安排出口退税资金,保证及时足额支付,同时大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二OO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