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

时间:2019-05-14 23:4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

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100号 【发布日期】2006-11-19 【生效日期】2006-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津政发〔2006〕100号)

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精神,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现就我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基层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甚至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对我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区县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结合本地兽医工作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技术支撑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全面提高畜牧兽医管理的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三、建立健全兽医机构,明确工作职能

(四)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天津市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市畜牧兽医局)承担市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有农业的区和各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承担本区县兽医行政管理职能。

(五)建立健全兽医执法机构。将市和有农业的区、各县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分别组建市和有关区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隶属同级兽医管理部门管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

(六)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疫检验等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

(七)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按照区域设站的原则,对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调整设置。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动物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要剥离出去走向市场。

(八)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畜禽养殖的村,每村设置1至2名动物防疫员,负责本村散养动物的强制免疫、疫情报告、协助产地检疫的报检、畜牧生产统计等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应优先从改革分流人员和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中聘用,接受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经费由本区县安排解决。

四、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九)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兽医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兽医工作能力

(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切实充实和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系统,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病死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完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监控系统。要编制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提高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追溯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完成

(十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农业、畜牧兽医、编制、财政、人事、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在推进我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涉及相关机构编制问题,按照机构编制审批程序,由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市畜牧兽医局)、有关区县机构编制部门报市编委审批。

二○○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鄂政发〔2007〕3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7〕3号 【发布日期】2007-01-04 【生效日期】2007-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鄂政发〔2007〕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省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畜牧业经济管理、动物防疫公共服务、畜牧科技推广能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省动物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全面发展。

二、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体系

(三)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将省畜牧和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合设,湖北省畜牧局更名为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挂“湖北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承担全省畜牧兽医及动物防疫的行政管理职能。各市、州、县在原有畜牧业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市、州、县畜牧兽医局(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同级人民政府承担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各级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质量标准;拟订和组织实施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地方性法规、规章、发展规划、标准、产业政策、重大科技技术攻关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扑灭计划;负责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动物血吸虫病及寄生虫病防治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行业的管理工作;负责畜禽产品安全和畜禽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的管理工作;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种畜禽管理、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负责草地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负责提出畜牧兽医行业投资计划建议、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畜牧兽医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落实与使用;负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教育、科技攻关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负责畜牧兽医行业的政务、经济、技术、市场信息管理和统计、宣传工作。上级畜牧兽医局对下级畜牧兽医局负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责。

(四)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撤销湖北省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设立湖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挂“湖北省动物检疫站”牌子)。各市、州、县撤销兽医卫生监督所,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及饲料行业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

(五)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撤销湖北省兽疫防治站,设立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赋予兽医技术支持职能。各市、州、县撤销兽疫防治站,统一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负责动物血吸虫病和畜禽寄生虫病的查、治、灭、管、防等重大技术措施的实施;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与动物产品安全相关的技术检测工作。

(六)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撤销湖北省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设立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挂“湖北省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赋予畜牧技术推广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职能。各市、州、县撤销家畜改良站,统一设立×××畜牧技术推广站。各级畜牧技术推广站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畜禽品种改良及良种推广;负责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监测;负责重大畜牧科技进步措施实施;负责畜产品加工技术的推广;负责畜禽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及农民技术培训。

(七)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各地要按照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乡镇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落实省级财政的“以钱养事”补助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抵扣和挪用。县级财政要按照每个农户不低于2元的标准安排畜牧防疫经费。尽快落实县(市、区)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县(市、区)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做好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药品及物资的计划,培训畜牧防检人员,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负责对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和疫情测报;做好动物屠宰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畜牧兽医新品种、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运用;畜禽饲料安全使用的指导;对农民和养殖专业户的公共培训和信息服务。

三、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八)各级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人员编制,按照本地区畜牧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人事、财政和畜牧兽医部门进行核定,原则上在现有的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

(九)各级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定员,原则上应以现有畜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为基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考核录用或聘用。凡出现空缺岗位,按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

(十)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对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活动。

(十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各级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有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免疫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并经过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四、建立完善畜牧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十二)建立科学、稳定的畜牧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畜牧兽医行政、执法

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动物疫病预防、监测、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饲料、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严禁“坐收坐支”。

(十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各级各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达到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等水平认证、认可。各地要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五、加强对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十四)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编制、财政、人事、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畜牧等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十五)各级编制部门要会同畜牧兽医部门,尽快拟订本地区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原则上要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一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十政发〔2007〕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了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鄂政发〔2007〕3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立健全规范、统一、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行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由于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畜牧业经济管理、动物防疫公共服务、畜牧科技推广能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三)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体系

(四)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将十堰市畜牧局更名为十堰市畜牧兽医局(挂“十堰市人民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由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调整为政府直属正县级行政机构,承担全市畜牧兽医及动物防疫的行政管理职能。

县(市区)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挂同级人民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同级人民政府承担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正科级行政机构。

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质量标准;拟订和组织实施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地方性法规、规章、发展规划、标准、产业政策、重大科技技术攻关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扑灭计划;负责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行业的管理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安全和畜禽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的管理工作;

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种畜禽管理、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负责草地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负责提出畜牧兽医行业投资计划建议、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畜牧兽医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落实与使用;负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教育、科技攻关和职业技术鉴定的管理;负责畜牧兽医行业的政务、经济、技术、市场信息管理和统计、宣传工作;上级畜牧兽医局对下级畜牧兽医局具有指导和监督职责。

(五)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撤销十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十堰市兽药监察所)、十堰市动物检疫站,将原十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十堰市兽药监察所)和十堰市动物检疫站的人员整体合并组建设立十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挂“十堰市动物检疫站”牌子),为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口十堰市畜牧兽医局管理。

县(市区)撤销兽医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统一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

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及饲料行业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

十堰市城区动物防疫监督、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由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城区动物屠宰及运输检疫、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

(六)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撤销十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十堰市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将原十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和十堰市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的人员整体合并组建设立十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挂“十堰市动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赋予兽医技术支持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职能,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口十堰市畜牧兽医局管理。

县(市区)撤销畜牧兽医工作站、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统一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挂“动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赋予兽医技术支持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职能,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防疫、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负责动物寄生虫病的查、治、灭、管、防等重大技术措施的实施;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检测工作。

十堰市城区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承担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监测任务,相应工作由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七)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撤销十堰市畜禽品种改良站、十堰市饲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将原十堰市畜禽品种改良站和十堰市饲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人员整体合并组建设立十堰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赋予畜牧技术推广职能,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十堰市畜牧兽医局管理。

县(市区)撤销畜禽品种改良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统一设立畜牧技术推广站,赋予畜牧技术推广职能,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

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畜禽品种改良及良种推广;负责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监测;负责重大畜牧科技进步措施的实施。负责畜产品加工技术的推广;负责畜禽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及农民技术培训。

(八)切实抓好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乡镇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省级财政“以钱养事”补助资金用于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事业的比例不低于40%,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抵扣和挪用。要按有关规定迅速落实县市区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全额事业编制,确保事业经费足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派驻人员要迅速到岗履行职责。县(市区)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拟定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药品及物资的计划,培训动物防检人员,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负责对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和疫情测报;做好动物屠宰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畜牧兽医新品种、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畜禽饲料安全使用的指导;对农民和养殖专业户的公共培训和信息服务。

切实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每个行政村要聘用1名动物防疫员,财政每年对每名动物防疫员的补助经费不低于6000元,从省级财政“以钱养事”补助资金和县级财政预算的动物防疫资金中列支。

四、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

(九)科学定编定岗,提高人员素质。合理制定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人员编制,确保工作需要。所需人员原则上从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新增人员或出现空缺岗位需补充人员,一律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或按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

(十)合理安排分流人员。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特别是对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最低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资金及时到位。要鼓励和支持分流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活动。

(十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有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免疫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并经过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具体办法按上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十二)切实加强畜牧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加强人员培训,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五、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十三)建立科学、稳定的畜牧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技术推广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确保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预防、监测、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饲料、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严禁“坐收坐支”。

(十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畜牧兽医机构的设备、条件,抓好各类兽医实验室、动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各类兽医实验室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达到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水平认证、认可。要按照全国全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认真组织实施。要抓好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动物疫病诊断、防疫检疫、疫苗冷藏及交通设备,提高动物防疫质量。

六、切实加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十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编制、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发展改革、畜牧等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加强市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编制、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发展改革、畜牧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十六)各县(市区)要尽快拟定本地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力争于12月底前完成改革任务。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冀政〔2005〕91号 2005年11月5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现就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新的动物疫病不断传入,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5〕15号文件精神,提高全省兽医行政管理水平、强化兽医执法职能、完善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各市、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结合本地兽医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二、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兽医工作机构,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明确机构职能,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一)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省畜牧兽医局承担省一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为省农业厅内设副厅级机构;设区市整合农业、畜牧水产职能和机构,设置农业局(农牧局),内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承担市一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县级在农业局(农牧局)内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承担县一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动物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地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计划;监督和管理动物防疫、检疫及防疫监督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依法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监督指导。(二)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及其职能。省、市、县(市、区)要整合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分别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三)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及其职能。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合理布局的原则,省、市、县三级要整合现有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疫检验等机构,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可分别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任务较小的县也可与执法机构合设。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

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四)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及其职能。进一步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畜牧局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动物防疫体系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3〕35号),健全完善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基层动物防疫站为县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监督管理等工作。同时承担畜牧、饲料、草原等公益性职责。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要对原由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三、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要按照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兽医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农业(农牧)部门核定,原则上在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个别确有困难的县(市、区)可从本级同类编制总量内解决。

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的定员,原则上应以现有畜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为基础,按照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的有关规定进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80%。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要依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规定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现有兽医工作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成立兽医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四、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实验室),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所属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实验室)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同级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各地要按照全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

制本地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五、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省政府成立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省农业厅、省编委办、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各级政府也要成立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和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指导,确保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原则上在2005年底前完成。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日期】2005-05-08 【生效日期】2005-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津政发〔2005〕03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向,强化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为切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工作,依法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近年来,我市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又要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推动,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总结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围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从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于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领导,制定措施,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市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一)统筹规划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等措施,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促进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机制。

1.建立购置农机具补贴扶持机制,制定相应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办法,实施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补贴扶持政策。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农机化资金,应由财政和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规划方案,专款专用。

3.鼓励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投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农委在科技项目计划中,对农业机械化的重点科研与推广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予以优先安排。市经委对农机生产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要给予重点扶持。

4.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由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对在用的一定种类的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5.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措施,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机械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机专业户,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业机械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服务。市信息化管理部门要支持本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平台,为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构筑信息化支撑体系。

6.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农业机械生产、销售和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服务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农机行业以产品营销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发展。市财政部门对于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农机行业要给予税收优惠;对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在通过收费公路时,按照国家规定免交车辆通行费。

7.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点。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或新技术。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方向,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以跨区机收和提高作业水平为重点,突出“兴机富民”,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产区、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推广示范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力度,扶持大中型农机具、配套农机具和农机大户的发展,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不断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强化农机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做好以下工作:

(一)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紧紧围绕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工作职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在抓好当前各项扶持政策和做好现有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加快配套政策法规规章建设,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要认真研究制定有关农机化发展的配套促进措施,不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实施力度,并积极向人大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力争在健全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配套措施上有新的举措。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情况,依法努力争取各方面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结合农机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

(二)建立和完善具有本市特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要鼓励和扶持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发展,特别是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要以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壮大农机作业队伍,以此带动农机经销、维修市场的发展,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并积极利用外地农机装备和技术资源,组织开展好农机跨区作业,促进我市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维护作业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务。要加强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搞好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机信息服务。要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努力提高农机专业户的基本素质和经营服务的能力。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好作业秩序,搞好农机安全生产,努力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农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适用的农业机械,用先进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是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加速引进、研制和开发适应我市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新产品,对农业机械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进行攻关。要对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自主开发适合本市农业特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良好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的农机新产品,给予重点扶持。

农机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搞好售后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农机质量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保护农民合法利益。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建立新型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推广农业机械产品,需进行试验鉴定,接受农业机械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委托,对其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作出技术评价。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在我市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农业机械产品的检测结果,为农民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信息,做好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为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依据。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能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与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核发牌证等管理,推广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有效地防范各类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局面。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宣传农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机具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发生的常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加快发展农机化事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经营和使用先进农业机械,以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实施经验。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贯彻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群众、服务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反映,要注意了解掌握法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能解决的要及时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要注意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实施。

为了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农业机械化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农机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五年五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