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津政发〔2009〕40号)

时间:2019-05-13 16:0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津政发〔2009〕40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津政发〔2009〕40号)》。

第一篇: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津政发〔2009〕40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9〕40号 【发布日期】2009-09-19 【生效日期】2009-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

(津政发〔2009〕4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九日

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群众防空组织管理,有效组织城市防空袭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转,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群众防空组织组建、管理、训练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群众防空组织是国防后备力量之一,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防空组织应依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的原则组建,做到专业对口、平战结合、便

于领导、便于指挥。

第四条第四条 群众防空组织平时按照城区人口1‰到3‰的比例组建,战时按留城人员的4%比例扩编。

群众防空组织的人员应符合民兵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五条第五条 群众防空组织是战时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任务是: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抢救人员和抢运物资、维护社

会治安,积极配合城市防卫和要地防空作战,协助恢复战后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等;平时协助有关部门担负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任务。

第六条第六条 群众防空组织平时组建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通信、运输七种队伍。战时根据需要可组建伪装防护、引偏诱爆、信息防护与攻击等专业队伍。

第七条第七条 群众防空组织原则上按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组建。平时只组建市、区(县)两级,街道(乡镇)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根据需要组建。

市、区(县)两级群众防空组织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

(一)抢险抢修专业队。由城建、燃气、供水、电力、铁路、交通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抢修被破坏的交通、水、电、燃气等公用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抢救人员和物资等任务。可

分为道路抢修、桥梁抢修、电力抢修、燃气抢修、供水抢修、工程抢修等分队。

(二)医疗救护专业队。由卫生、医药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抢救、输送、救治伤员,防疫灭菌,组织指导广大群众自救互救等任务。

(三)消防专业队。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火情观察、重要目标的防火灭火、指导人民群众开展防火灭火行动等任务,必要时配合防化专业队伍执行洗消任务。

(四)治安专业队。由公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治安、保卫、交通、灯火等城市管控任务。

(五)防化专业队。由卫生、环保、市容、爱国卫生、化工等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防化侦(观)察、监测化验、洗消,市、区(县)两级人防指挥所及人防工程的防化保障,指导群

众进行防护和洗消,对群众进行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知识教育等任务。

(六)通信专业队。由通信管理部门牵头,各通信运营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人民防空袭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重点是保障各级人防指挥所、专业队伍、党政机关和军队的通信联络;

保障空情及警报的接收与发放;负责指挥通信和警报设施的维护;抢修遭破坏的通信线路和设施等。

(七)运输专业队。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建。主要担负人员、设备及危险品的疏散转移,运送重要战备物资,保障其他人防专业队伍执行任务,运送伤病员,协助其他部门抢运生活、生产物资等任务。

红十字会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

各类企业参加所在区县群众防空组织组建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部门领导下,根据城市防空袭需要,提出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计划,其组建工作要纳入民兵组织统筹规划,统一整组,由各级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归口建设、归口管理、归口使用、归口保障,并负责监督检查组建、训练、管理落实情况。

第九条第九条 群众防空组织组建单位要按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要求,将群众防空组织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确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单位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训练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群众防空组织应与生产、工作、行政组织相适应,一般以系统和各企事业单位为单位,根据人数,分别编成班、排、连(中队)、营(大队)、团。每年要结合形势、任务和人

员变动情况对群众防空组织进行整组,整组工作要与民兵整组统一部署,共同组织,同步实施,切实落实一兵一职,并将整组情况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群众防空组织平时在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据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制定的训练大纲,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在岗训练、集中训练、综合性演

练等形式,完成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每年结合生产、工作在岗训练时间不少于5日,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3日。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群众防空组织的综合性演练,以检验训练效果和整体执行任务能力。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集中训练所需费用,由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组建单位共同承担;各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单位应依法承担必要的费用,各级人民防空主管

部门承担的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参加脱产集中训练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发放,不能因参加训练而受到影响。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群众防空组织所需装备、器材主要由组建单位负责,以本单位平时生产、工作所使用的装备和器材为主。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提供部分非生产性特殊专用设备、器材,主要包括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装备和训练器材等。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群众防空组织承担平时抢险救灾任务。因应急救援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可以调动本行政区域内的群众防空组织以及调用相关设备、物资参与抢险救灾行动,各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单位不得拒绝和延误。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至2014年10月31日废止。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防办公室〈贯彻国家人防委关于城市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的规定〉的意见》(津政办发〔1986〕152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10-35号)

津政发〔2010〕35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融资性

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七日

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令第3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天津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是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

第二章 股东资格

第四条 法人或自然人可以申请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履行股东职责,承担相应义务。

第五条 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人应治理结构完善、管理运营规范、财务制度健全、经营发展状况健康稳定,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登记注册并存续;

(二)出资额与净资产相匹配并且最近2年连续盈利;

(三)以自有资金出资且来源真实合法;

(四)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自然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实力;

(三)以自有资金出资且来源真实合法;

(四)无违法犯罪和重大违规记录;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股权可依法转让,出资人所持股权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第三章 公司设立

第八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核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注册登记后方可开展业务。

第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2个月内,向监管部门申请换领新证。

第十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3000万元,全部为实缴货币资本,并由出资人一次实缴。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除满足本办法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六)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审批分为批准筹建和批准开业两个阶段。

第十四条

申请筹建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注册地及经营所在地、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出资人名册、出资额及出资比例)等内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经公证或律师见证的出资人协议书;

(四)章程草案;

(五)出资人基本情况(其中,出资人为法人的,须提供机构简介、经年检合格的登记证书复印件、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2年财务审计报告、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出具的机构信用报告;出资人为自然人的,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出资能力评估报告);

(六)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材料(包括申请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署的拟任人员任职申请书、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职承诺书、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出具的个人信用报 告);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八)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批准筹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开业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申领书;

(三)股东会关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决议;

(四)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五)住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材料;

(六)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

(二)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2年以上,并且最近2年连续盈利;

(三)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四)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分支机构需拨付不少于1000万元的营运资金。拨付分支机构营运资金总额不得 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

第十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应征得监管部门同意,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公司基本情况和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名称、注册地、负责人、营运资金数额、部门设置及人员基本情况等内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司章程;

(四)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2年财务审计报告;

(六)股东会或董事会关于设立分支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决议;

(七)拟任分支机构独立董事、首席风险官和首席合规官的任职申请书、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职承诺书、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个人信用记录等;

(八)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应经监管部门批准,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公司基本情况和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名称、注册地、负责人、营运资金数额、部门设置及人员基本情况等内容;

(二)公司章程;

(三)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股东会或董事会关于设立分支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决议;

(五)拟任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申请书、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职承诺书、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个人信用记录;

(六)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2年财务审计报告;

(七)分支机构住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材料;

(八)外省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还需提供所在地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函和核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九)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监管部门自收到筹建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筹建的决定。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应在批准筹建文件下达之日起60日内完成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开业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并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书等。

第二十二条 监管部门自接到开业申请书20日内,对已批准筹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的核发批准开业文件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不合格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在整改期限内拒不改正或整改无效的,监管部门撤销其筹建资格,批准筹建文件同时失效。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在取得批准开业文件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30日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领取企业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5日内报监管部门备案,并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开业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主要从业人员应参加监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组织的任前培训或考核。

第四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有以下变更事项之一的,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前须经监管部门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住所;

(五)调整经营范围;

(六)变更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分支机构向监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应提交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涉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内容变更的,应当向监管部门申请换领新证。监管部门自受理变更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终止法人资格的,应在3日内报监管部门,并提交公司股东会决议或人民法院司法文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同时交回《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的,应立即成立清算组,制定清偿计划并报监管部门备案,按照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在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处置、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依法宣告破产的,应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规定实施破产清算。

第三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终止业务活动,应在相关债务清偿完毕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公司注销登记。

第五章 业务范围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审核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经批准的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经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

(二)连续经营2年以上且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三)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受托理财;

(六)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六章 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同时设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 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与处置制度、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三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业务活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权要求被担保人如实提供资金、财产和财务状况资料备查,并有义务为其保守商业秘密。

第四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资金融出机构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在合同中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责任分担比例等内容。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合作资金融出机构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之间可以通过自愿平等协议,实行联合担保或再担保,并在合同中明确责任分担比例。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要求被担保人落实反担 保措施。被担保人可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的财产设定抵押、质押等方式,向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有关部门应比照金融机构依申请为融资性担保公司及被担保人办理相应财产他项权利的登记手续。

第四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以下监管指标要求,提取相应准备金: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四)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五)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 产的30%。

第四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审慎经营原则或经营风险增大,监管部门可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提取比例。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风险监管计分制度,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情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实施持续动态监管。

第四十七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报告工作或提供专项资料;有权约见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第四十八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予以配合,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材料。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四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运用情况和经营情况;终了后 30日内报送经营情况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机构概览等文件和资料。提交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等作出的重要决议,应于30日内报监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和检举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八章 行业自律

第五十二条 天津市担保业协会为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动各项政策、制度落实,了解机构需求,做好法律维权服务,开展担保业务人员培训、情况统计、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组织会员开展业务交流合作,协调会员与融资机构间相关事务活动。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监管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监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整改、警告、给予罚款处罚;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其《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本办法的规范要求。

第五十六条 外商投资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七条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主题词:金融 公司 办法 通知

(共印500份)抄送:市委办公厅,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天津警备区,各人民团体。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9月21日印发

第三篇:最新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津政令第 50 号

津政令第 50 号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已于2012年1月14日经市人民 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

市长 黄兴国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 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

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 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结合本 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 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 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职工均有依照本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的权利。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 险工作。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 务。

财政、卫生、工商、安全监管、公安、建设交通、交通港口 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四条 与工伤保险相关的行政部门应当就工伤事故和职业 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五条 本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工伤保险基金由 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生产经营 业务等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用人单位适用的行业差别 费率。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 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用人单位工伤保 险缴费费率,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 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 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于难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建筑施工企业、小型服务企业、小型矿山企业等行业企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 具体计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 的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0日内审核完毕。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经办机构为 其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的,应 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 或者注销手续。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三)工伤认定调查费用;

(四)职业康复费用;

(五)工伤预防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按照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 10%提留储备金,其滚存总额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30% 时,不再提取。

储备金用于统筹本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 不足支付的,由市人民政府垫付。

第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患职业病的 职工和跨省市流动作业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前款规定外的用人 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当立 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 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证明;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

(四)职工本人身份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 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 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材料。

第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工伤认 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工伤认定申请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 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 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在15日内补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 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 或者其近亲属和经办机构。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 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 认定的决定。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及用人单位代表 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延长的确认;

(三)配臵辅助器具的确认;

(四)旧伤复发的确认;

(五)伤与非伤的界定;

(六)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七)职业康复鉴定;

(八)其他受委托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市和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分工,由市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者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 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 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书面 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和经办机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 组成医学专家组,由医学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 员会根据医学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医学专家组认为 有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并可以要求工伤职工提交检查结果。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结论、延长 停工留薪期结论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和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的下列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 支付:

(一)工伤医疗费;

(二)工伤康复费;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

(五)辅助器具安装配臵费;

(六)生活护理费;

(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十)丧葬补助金;

(十一)供养亲属抚恤金;

(十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

(二)停工留薪期内的生活护理;

(三)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

(四)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 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 医疗机构急救。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认定工伤后,对已经发生的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结 算。继续发生的住院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工伤职工的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臵费,由签订服务协议的 工伤康复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与经办机构结算。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 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 臵机构的名单。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接受抢救 治疗的,脱离危险后应当及时送转本市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继续治疗。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 医的交通食宿费用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 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被鉴定为七 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 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 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2至12个月:五级伤残为12个月,六级伤残为10个月,七 级伤残为8个月,八级伤残为6个月,九级伤残为4个月,十级伤 残为2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本市上职工月平均 工资的3至18个月: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七 级伤残为12个月,八级伤残为9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 残为3个月。

第二十四条 已经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职工重新就 业后旧伤复发的,用于工伤治疗的费用超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 金以上的部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五条 领取伤残津贴的职工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 的人员,其常住地不在本市的,可以按照下列标准一次性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

(一)领取伤残津贴的,最高不超过15年;

(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子女不满18周岁的计算至18 周岁,其他供养亲属最高不超过15年。

第二十六条 职工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依法享受工伤保 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和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第二十八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 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 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 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经办机 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 偿。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 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 先行支付后,经办机构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二十九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应当承担 的人身损害赔偿(不含精神损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

第三十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 当向经办机构提交有关材料。经办机构应当在15日内核定完毕,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

第三十一条 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多次发生工伤,应当按照 伤残等级分别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时,按最高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 业补助金。

第三十二条 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工伤康复 医疗机构的医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 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一)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影响 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的;

(二)以为工伤职工治疗为名开具药品处方或者购药凭证,串通参保人员不取药而兑换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

(三)将非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病种、诊疗项目、药品篡改 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四)故意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的。

第三十三条 本市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障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

府2003年12月1日公布的《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2003年 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天津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04〕7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7号 【发布日期】2004-01-20 【生效日期】2004-0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津政发〔2004〕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市环保局拟定的《天津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四年一月二十日

天津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排污费资金收缴管理,规范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行为,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污染防治能力,改善我市环境质量,根据《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

第三条第三条 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必须按照国家和我市的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四条第四条 收缴的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五条第五条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坚持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的原则,由市、区县两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环保部门统筹安排。

各级环保部门所需的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

第二章 排污费资金的收缴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 排污费由市或区县环保部门按月或者按季属地化核定和收缴。

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的排污费,由市级环保部门核定收缴,其他排污费由区县级环保部门核定收缴。

第七条第七条 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费通知单》,作为排污者缴纳排污费的依据。环保部门根据《排污费缴费通知单》建立排污收费台账。

第八条第八条 排污者应当在接到《排污费缴费通知单》 7日内,填写财政部门监制的《一般缴款书》(五联),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对于未设银行账户的排污者以现金方式缴纳的排污费,由执收的环保部门使用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向排污者收取款项,并填写《一般缴款书》,于当日将收取的款项缴至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

第九条第九条 市级环保部门收缴的排污费收入,按国家规定,10%缴入中央国库;90%缴入市级国库,作为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区县环保部门收缴的排污费收入,10%缴入中央国库;40%缴入市级国库,作为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50%缴入区县国库,作为区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排污费的当日将排污费资金按照前款所规定的比例解缴国库。

第十条第十条 收缴排污费的环保部门应当根据《一般缴款书》 回联核对排污费缴库数额,及时与国库对账,并将《一般缴款书》回联与对应的《排污费缴费通知单》存根一并立卷归档。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各区县财政、环保部门应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将本区县的排污费资金收缴情况书面上报市财政、环保部门。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用于下列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符合环境保护及其他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包括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四)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环境卫生、绿化、新建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其他项目。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市环保部门根据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结合我市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重点,编制我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申请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单位,应按照以下程序及要求进行申报。

(一)申报程序。申请由区县财政预算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资助的治理项目,项目单位应向所在地区县环保、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由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资助的治理项目,原则上由各区县环保、财政部门或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向市环保部门、市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分为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正文为申请项目补助经费的正式文件,附件为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的目的、技术路线、投资概算、申请补助金额及使用方向、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申请使用贷款贴息的单位,还应当提供经办银行出具的专项贷款合同和利息结算清单。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采取市级资助、区县配套、项目单位自筹资金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对申请的项目,经市环保部门进行形式审查后,由市财政部门、市环保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及专家论证结果排序,统一纳入项目库管理,并根据项目先后顺序及市级专项资金状况下达项目预算。

区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应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环保项目的实施,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管理规定,实行公开招标。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合同制,项目承担单位须与环保部门签订《天津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合同》,确保治理项目完成。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按预算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收到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后,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的实施。财政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或委托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根据项目进度,检查治理技术方案的实施以及污染物总量削减措施的执行情况。项目完成后,环保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各区县财政、环保部门,应于终了后20日内,将本地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市财政、环保部门。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对收取的排污费资金,在一般预算收入科目中“排污费收入”核算;对支出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在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中“排污费支出”核算。

项目承担单位对申请取得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财务、会计处理。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暂行办法的行为,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管理办法(津政发〔2002〕090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2〕090号 【发布日期】2002-12-28 【生效日期】2003-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管理办法

(津政发〔2002〕09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房管局、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天津市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的管理,保障商品住宅售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正常使用,维护业主的共同利益,根据《 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两个以上业主的商品住宅物业和与其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以下简称商品住宅)应当建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第三条第三条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是维修基金的主管部门,下设专门机构负责对全市维修基金的统一归集和管理工作。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维修基金缴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市财政部门对全市维修基金的管理实行监督。

第四条第四条 维修基金属于建立维修基金的业主所有,按照统一归集、专户存储、业主会决策、共同使用、政府监督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五条第五条 首期维修基金由开发建设单位和购房人以购房款总额为基数,分别按以下比例缴存:

(一)不配备电梯的商品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和购房人各按1%缴存维修基金;

(二)配备电梯的商品住宅,开发建设单位按1.5%、购房人按1%缴存维修基金。

第六条第六条 开发建设单位和购房人应当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注明各自按规定缴存维修基金的数额。由购房人或开发建设单位统一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时,将双方按规定缴存的维修基金一次性存入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维修基金专户。

开发建设单位与购房人在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时,应当提交已缴存维修基金收据。市和区县房地产部门在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时,应当在查验缴存维修基金收据后,方可办理合同备案。

开发建设单位自用、出租商品住宅的,应当在办理房屋权属证书前,按同期售房价格或指导价格为基数的2%或者2.5%计算缴存维修基金数额,由开发建设单位一次性存入市维修基金专户。

第七条第七条 市维修基金管理机构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签订委托协议后,开立市维修基金专户。市维修基金专户应当以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按幢、门、户(每套为一户)立账。

业主会成立后,市维修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将该物业管理区域内维修基金明细账目,提供给业主会委托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代管。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当依据维修基金明细账目,按幢、门、户建立明细台账。

第八条第八条 维修基金自存入市维修基金专户之日起比照住房公积金的利率计息,利息分别计入户账,转作维修基金滚存使用。

第九条第九条 维修基金专项用于商品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修、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商品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属于人为损坏的,其维修、更新费用应当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条第十条 商品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需要大修、更新、改造的(以下简称维修),使用维修基金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当依据业主的要求或物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维修项目,制定维修方案。

(二)商品住宅共用部位、建筑内的设备维修方案应当征得相关业主的书面同意。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方案应当征得业主会或者业主代表会的书面同意。

(三)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

1.基金余额证明;

2.维修(含维修计划和预算)方案;

3.业主或业主会、业主代表会同意使用维修基金书面证明。

(四)银行接到备案的证明后,将预算所需维修基金划拨到维修基金使用专户。

(五)维修工程完成后,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当将加盖企业公章的费用清单、发票原件及维修决算报告告知相关业主或业主会、业主委员会,并经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共同签章后,将决算费用按照业主拥有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到户,在业主户账中列支。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商品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费用按照下列原则分摊:

(一)整幢商品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维修的,由该幢业主按照拥有商品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二)每个门号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维修的,由该门号内的业主按照拥有商品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三)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设施设备维修的,由全体业主按照拥有商品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共同分摊。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商品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时,未售出商品住宅的维修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按其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业主会成立前,业主或者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可以到缴存银行查询维修基金缴存情况。

业主会成立后,业主会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将市维修基金管理机构提供的维修基金缴存明细账目,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每一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当将维修基金缴存、使用情况予以公布。

业主对公布的维修基金账目有异议的,有权到物业管理企业查阅有关费用清单和按户分摊费用清单,进行核对,也可到市维修基金管理机构核查。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维修基金不敷使用时,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会的决议组织业主按照拥有商品住宅的建筑面积比例续缴。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商品住宅所有权变更时,维修基金余额随商品住宅所有权同时转移。受让人是否向原业主支付维修基金余额,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议定。

因拆迁或其他原因造成商品住宅灭失的,业主可以持本人身份证、注销房地产权证的证明和市维修基金管理机构的证明,到缴存银行提取其维修基金余额,并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维修基金建立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或业主委员会应当在10日内到市维修基金管理机构办理变更备案手续:

(一)物业管理区域发生调整的;

(二)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发生变更的;

(三)物业管理企业发生变更的。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维修基金增值资金除核定管理费用外,分别计入分户账,转作维修基金滚存使用。管理维修基金的费用由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按需要核定,在维修基金增值资金中列支。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业主、业主会之间因维修基金缴存、使用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市维修基金管理机构进行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挪用维修基金或造成维修基金损失的,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领导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共用部位是指商品住宅主体结构(包括基础、墙体、柱、梁、楼板、屋顶)、楼梯间、电梯间、共用门厅、走廊通道、户外墙面等。

共用设施设备是指物业管理小区内道路、绿地树木、消防设施、下水管道、电梯、安全防护设施等。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住宅小区内独立的非住宅业主应按拥有房屋的建筑面积,承担小区内共用设施设备维修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

天津市财政局

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津政发〔2009〕40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群众防空组织管理规定(津政发〔2009〕40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