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36号 【发布日期】2005-05-08 【生效日期】2005-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津政发〔2005〕03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向,强化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为切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工作,依法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近年来,我市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又要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推动,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总结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围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从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于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领导,制定措施,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市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一)统筹规划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等措施,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促进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机制。
1.建立购置农机具补贴扶持机制,制定相应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办法,实施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补贴扶持政策。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农机化资金,应由财政和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规划方案,专款专用。
3.鼓励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投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农委在科技项目计划中,对农业机械化的重点科研与推广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予以优先安排。市经委对农机生产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要给予重点扶持。
4.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由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对在用的一定种类的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5.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措施,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机械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机专业户,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业机械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服务。市信息化管理部门要支持本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平台,为本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构筑信息化支撑体系。
6.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农业机械生产、销售和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服务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农机行业以产品营销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发展。市财政部门对于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农机行业要给予税收优惠;对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在通过收费公路时,按照国家规定免交车辆通行费。
7.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点。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或新技术。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方向,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以跨区机收和提高作业水平为重点,突出“兴机富民”,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产区、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推广示范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力度,扶持大中型农机具、配套农机具和农机大户的发展,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不断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强化农机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做好以下工作:
(一)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紧紧围绕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工作职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在抓好当前各项扶持政策和做好现有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加快配套政策法规规章建设,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要认真研究制定有关农机化发展的配套促进措施,不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我市的实施力度,并积极向人大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力争在健全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配套措施上有新的举措。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情况,依法努力争取各方面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结合农机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
(二)建立和完善具有本市特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要鼓励和扶持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发展,特别是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要以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壮大农机作业队伍,以此带动农机经销、维修市场的发展,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并积极利用外地农机装备和技术资源,组织开展好农机跨区作业,促进我市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维护作业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务。要加强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搞好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机信息服务。要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努力提高农机专业户的基本素质和经营服务的能力。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好作业秩序,搞好农机安全生产,努力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农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适用的农业机械,用先进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是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加速引进、研制和开发适应我市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新产品,对农业机械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进行攻关。要对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自主开发适合本市农业特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良好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的农机新产品,给予重点扶持。
农机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搞好售后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农机质量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保护农民合法利益。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建立新型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推广农业机械产品,需进行试验鉴定,接受农业机械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委托,对其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作出技术评价。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在我市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农业机械产品的检测结果,为农民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信息,做好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为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依据。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能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与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核发牌证等管理,推广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有效地防范各类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局面。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宣传农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机具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发生的常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加快发展农机化事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经营和使用先进农业机械,以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实施经验。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贯彻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群众、服务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反映,要注意了解掌握法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能解决的要及时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要注意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实施。
为了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农业机械化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农机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五年五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通知(津政发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24号 【发布日期】2003-03-25 【生效日期】2003-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通知
(津政发〔2003〕02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银行卡是集消费、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支付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银行卡业已成为全面带动信息产业、银行业、商贸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是国家确定的银行卡联网通用试点城市,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持卡人市场和良好的用卡环境。当前,我市银行卡产业正面临大力发展服务业、海河开发改造、2008年奥运会和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等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银行卡产业整体发展,充分发挥银行卡产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受理银行卡的市场环境,提高总体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发展信息产业总体规划要求和我市有关政策,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3年至2004年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目标
(一)建立产业体系。在金卡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进、市场运作、应用为主、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扩大银行卡受理市场,基本建立起门类齐全、服务体系完善、业务和技术不断创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卡产业体系。
(二)完善用卡环境。完善银行卡受理市场,拓展银行卡的使用领域,在商业、物流、旅游、餐饮、医疗、公用事业、交通、航空、铁路等个人支付领域全面推广使用银行卡。2003年末,基本实现利用银行卡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用;2004年末,全市各类医院、药房、主要铁路、航空售票处、加油站及公用事业缴费领域要全面受理银行卡。
(三)壮大用卡群体。大力挖掘银行卡的个人金融消费功能,倡导利用银行卡进行公务消费与差旅费的结算。2004年末,贷记卡发卡量占信用卡增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全市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旅游、餐饮等零售和服务企业中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比例达到100%;全市银行卡持卡消费金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
二、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用卡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银行卡,普及银行卡应用知识,将大规模集中宣传与日常性宣传有机结合,扩大宣传声势,提高宣传频率,使社会各界和消费者了解银行卡、接受银行卡和使用银行卡。同时,通过媒体、广告牌和灯箱等形式进行银行卡公益广告宣传,使银行卡深入人心。以上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各新闻单位负责落实。
(二)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方便刷卡消费。拓展银行卡在商业、物流、旅游、餐饮等零售和服务行业的应用范围,加强银行卡在自来水、煤气、电力、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缴费领域和医院、铁路、航空售票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付领域的应用,实现利用银行卡缴付各类公用事业费用。以上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商委、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办以及交通、民航、医药、电信等单位负责落实。
(三)国家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要率先推广使用银行卡。各级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工作人员持卡消费。各级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使用财务转帐POS机,解决单位职工利用银行卡结算、报销、转帐等方面的问题。到2003年6月末,上述各单位要全部使用银行卡代发工资。到2003年末,市级行政机关要实现利用银行卡办理各种公务支出和各种福利费用、代扣各种费用,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以上工作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财政局、人行天津分行及有关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四)提高贷记卡占银行卡总量的比重。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及信用卡持卡人信用评估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贷记卡占银行卡发行总量的比重,充分发挥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功能,进一步拉动内需。这项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五)抢抓海河开发改造、奥运会场馆建设及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等重要机遇,加速拓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凡在海河景观带、文化带、商业带内规划兴建的商场、超级市场、购物中心、饭店、重点批发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奥运会比赛场馆周边及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场、宾馆、文化娱乐场所,计划在三年内建成的100个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都要布设POS机,受理银行卡。要把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工作,作为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的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及服务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将上述场所的银行卡网络建设与内部管理系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定地方性建设标准,作为开业运营的必备条件。以上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商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旅游办、市工商局及各发卡机构负责落实。
(六)提高现有商业、服务业网点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比例。和平路商业街等5个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连锁经营性超市、大卖场,要100%受理银行卡;政府采购的定点单位,2003年年底以前都要安装POS机。市商委、工商局、旅游办等主管部门要根据以上标准按季向有关部门通报应受理银行卡的企业名单。在扩大POS机使用范围时,公用或通信行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凡因POS机刷卡使用电话线传输数据的,在资费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上工作由市商委、市工商局、市旅游办、市采购办及电信部门负责落实。
(七)优化现有银行卡网络系统,提高银行卡交易网络的运行质量。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和各发卡机构要加快联网通用工作进程,提高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各电信运营企业要确保交易网络的通讯畅通,切实提高银行卡交易网络的通信质量。到2004年末,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要提高到98%以上,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要提高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各发卡机构、市信息化办及电信部门负责落实。
(八)做好现有非联网通用特约商户POS机改为直联通用工作。协调解决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三者之间,以及各发卡机构与商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对重复摆放的POS机进行清理。到2003年9月末,全部实现“一柜一机”,使现有特约商户都可以受理“银联”标识卡。同时,有效利用现有POS机资源,将清理出的POS机设备扩大到其他商户,扩大POS机覆盖面和覆盖领域。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牵头,市商委、市旅游办、各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配合落实。
(九)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受理银行卡的服务质量。各商户、发卡机构和银联分公司要以持卡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市商委、人行天津分行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要分别制定奖励标准,定期对商户、发卡机构受理银行卡情况进行评比和表彰,并将结果进行通报或予以信息披露。此外,要建立跨行交易中各种投诉的受理机制和持卡消费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员监督制度。通过以上手段对商户和金融机构受理银行卡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及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率,促进银行卡业务的良性循环。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商委、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各发卡机构配合落实。
(十)规范各种专用卡,统一纳入银行卡范畴。打破行业界限,对各行业和部门发行的只有单一支付功能的专用卡进行清理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利用现有银行卡网络和设备,重新整合,将其纳入银行卡系统,达到资源最佳配置。逐步取消专用卡,最终实现一卡多用,方便客户支付。以上工作由市计委、市信息化办牵头,人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和各发卡机构配合实施。
(十一)发挥我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银行卡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市大同城清算已辐射周边地区以及交行天津分行把周边城市的数据集中到我市等有利因素,推动我市银行卡网络向周边地区发展,将这些无银联交换中心地区的银行卡信息交换和资金结算汇集到我市,带动周边地区银行卡产业的共同发展。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计委、市经委等部门负责落实。
三、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鼓励商家购置或租赁POS机具。对商户购置受理银行卡的机具设备,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实行加速折旧。对商户租赁受理银行卡机具设备的,租赁费可以一次性摊入成本。对MIS系统改造以后,通信费、租赁费、手续费等成本费用增加较多的商户,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大力推广带有POS功能的税控收款机,到2004年末,我市可受理银行卡的税控收款机的普及率占到应安装税控收款机企业的80%以上。以上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人行天津分行按照税控装置推广的相关办法组织实施。
(二)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和持卡人用卡消费的积极性。建立对受理银行卡商户和持卡消费者的激励机制,促进商家受理银行卡和消费者持卡消费。一是举办持卡消费摇奖或抽奖活动,由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持卡消费奖励资金,定期开展摇奖或抽奖活动。二是对受理银行卡笔数多、金额大的商户或银台收银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对持卡消费达到一定金额的消费者,给予让利。以上工作由市财政局、市商委、市消协、人行天津分行及税务部门予以支持,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进行统一安排,各发卡机构负责实施。
(三)加快发卡市场建设。把培育本地发卡机构和引进外地发卡机构结合起来,对在我市落户的发卡机构,有关部门要在办理相关事宜时提供便利和高效优质服务。此项工作由人行天津分行、市计委、市工商局、市地税局等部门负责落实。
(四)扶持发展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在充分协调与沟通的基础上,统一行动,启动我市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市场,统一负责发展和培训商户,统一负责受理机具安装和维护、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项目等工作,实现银行卡联网商户和机具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与经营。财税部门对专业化服务公司,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负责牵头研究有关专业化服务的具体办法,人行天津分行、工商部门、各发卡机构配合落实。
(五)支持银行卡及机具的生产研制。充分利用我市在芯片设计、模块封装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积极推动银行IC卡和机具的生产研制工作,对与银行卡发展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用“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给予支持。要做好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打造信息产业的新亮点。此项工作由市信息化办、市计委、市经委以及各发卡机构、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等部门负责落实。
四、加强对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建立天津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有:市计委、市信息化办、人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有关银行、市商委、市经委、市建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办以及医药集团、网通公司和联通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
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推动全市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协调解决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推动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措施;督促、监督和检查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做到各负其责,分别实施。
联席会议下设天津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地点在人行天津分行,负责联席会议及银行卡业发展的日常工作。
二OO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我市出口退税机制的通知(津政发〔2004〕073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73号 【发布日期】2004-07-27 【生效日期】2004-07-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我市出口退税机制的通知
(津政发〔2004〕07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 《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从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必要性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是国际通行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继续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以前的出口退税机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出口退税资金无法及时得到保证,导致欠退税问题十分严重,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外贸发展,给财政金融运行带来隐患,损害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从改革机制入手抓紧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中央、市和区县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确保改革后不再发生新欠;对于中央核定的出口退税基数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对于出口退税增量部分,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由中央、市和区县财政分别负担,同时对历史上的欠退税款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推动外贸体制深化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
1.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整退税率的详细产品目录,按国家发布的目录执行。
2.建立中央、市和区县共同负担的新机制。以中央核定我市的出口退税基数为基础,按照2003年市级和各区县出口应退税占全市的比重,核定市级和各区县出口退税基数。从2004年起,出口退税基数内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市和区县财政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分别负担。
3.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于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对于截至2003年底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增值税,一律不再办理调库,由此影响地方财政的收入,中央财政将适时归还地方。届时对于2002年底以前发生的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税额,由市财政按照2002年财政体制规定返还各区县;对于2003年发生的尚未办理调库的免抵税额,由市财政按照2003年财政体制规定返还各区县。
4.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国税部门负责出口退税审批,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办理从中央、市和区县国库退付库款的手续。人行国库部门负责根据国税部门的出口退税通知,及时办理库款退付。财政部门负责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保证出口退税资金需要,同时加强对出口退税的监督,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5.推进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出口效益。以改革出口退税机制为契机,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引导企业挖掘潜力,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三、做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必要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积极主动地支持这项改革。
(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外贸和税务等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主动配合,共同努力做好此次改革工作。
(三)精心操作,平稳过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政策指导,为企业贯彻落实改革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积极制定措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预算中合理安排出口退税资金,保证及时足额支付,同时大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二OO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津政发〔2006〕100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100号 【发布日期】2006-11-19 【生效日期】2006-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津政发〔2006〕100号)
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精神,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现就我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基层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甚至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对我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区县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结合本地兽医工作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技术支撑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全面提高畜牧兽医管理的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三、建立健全兽医机构,明确工作职能
(四)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天津市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市畜牧兽医局)承担市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有农业的区和各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承担本区县兽医行政管理职能。
(五)建立健全兽医执法机构。将市和有农业的区、各县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分别组建市和有关区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隶属同级兽医管理部门管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
(六)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疫检验等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
(七)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按照区域设站的原则,对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调整设置。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动物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要剥离出去走向市场。
(八)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畜禽养殖的村,每村设置1至2名动物防疫员,负责本村散养动物的强制免疫、疫情报告、协助产地检疫的报检、畜牧生产统计等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应优先从改革分流人员和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中聘用,接受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经费由本区县安排解决。
四、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九)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兽医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兽医工作能力
(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切实充实和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系统,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病死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完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监控系统。要编制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提高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追溯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完成
(十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农业、畜牧兽医、编制、财政、人事、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在推进我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涉及相关机构编制问题,按照机构编制审批程序,由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市畜牧兽医局)、有关区县机构编制部门报市编委审批。
二○○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定(辽政发〔2005〕16号)(最终版)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政发〔2005〕16号 【发布日期】2005-06-09 【生效日期】2005-06-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定
(辽政发〔2005〕16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战略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加快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决定。?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辽宁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目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我省从农业机械化大省向农业机械化强省的跨越。?
2?工作目标。到2010年, 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00万千瓦,年均增长3?7%,农业机械总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3?36%,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万台,千公顷耕地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动力5057千瓦;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5%;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75%;建设各类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150个,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基本达到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水平,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达到高级阶段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积极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确保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用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创新、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培训等建设和项目。省农委会同省财政厅在国家支持农业机械目录基础上确定省级支持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专项用于对农民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购买列入目录的农业机械产品的直接补贴。省以上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要纳入省级政府采购专户管理,具体操作和资金拨付办法,由省农委和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印发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1号)和我省实际情况共同确定,农机具购置补贴重点向农业大户和农机大户倾斜。?
4?制定农业生产用油补贴政策。农业部门要制定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补贴办法。从2006年起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开展农业生产作业燃油补贴试点,经过1至2年的探索,在全省逐步推广。?
5?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生产作业服务的个人或服务组织取得的收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
6?加大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信贷支持力度。各级金融机构要根据信贷原则,加大对支农贷款中购置农机具和农业机械春秋生产性信贷的投放比例,保证信贷资金供应,优先支持春秋季节性农业机械生产用油和农机具维修贷款。?
7?多渠道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继续完善以国家投入为引导,集体、民营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通过市场机制、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等各种措施,引导基层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和农民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广泛吸收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优化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
8?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结构与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同步调整。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在加速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积极引导林牧渔业、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旱作节水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机械化技术的全面发展。
9?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辽东地区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机械化,辽西地区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辽北地区提倡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中部地区主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精品工程,辽南地区加快发展果品机械化,其中,水田地区要坚持两年旋耕一年翻耕。各地还要加大秸秆还田、秸秆机械加工等综合利用工作的力度。?
四、推进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
10?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研究开发,重点解决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经济作物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滞后问题,以及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中的“瓶颈”问题,认真组织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切实搞好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园艺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嫁接、组合和协调配套,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多种经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加速有市场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商品化进程。积极支持和鼓励全省农业机械化科研部门、农业院校和个人研究开发适应全省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并对发明者给予适当奖励。支持和鼓励全省农业机械生产者开发、采用先进技术和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鼓励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进外资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
1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玉米精量播种、经济作物、农作物机械收获、烘干、牧草生产、畜养和水产养殖等13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以抗旱、保墒、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大以保护性耕作等旱作节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耕作方式的改革,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创新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建立运转协调、灵活高效、政策透明、管理科学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将管理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依法保护农业机械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权益,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
13?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健全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人员,积极探索重点乡镇农业机械化区域管理站和县级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站建设。?
14?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创新。各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将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农机户和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从单纯的生产服务向全面的社会化服务过渡,从组织松散的低层次技术服务型向利益共享的高层次经营管理型转变。逐步建立多种经济成分,不同合作形式、层次和规模的富有经济活力的经营体制,支持和鼓励发展农业机械服务租赁公司、专业协会等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构筑以民营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新框架。?
15?大力开拓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重点建设农业机械销售、维修和作业三大市场,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和技术服务,支持和鼓励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大力发展经纪、咨询、信息等多种中介服务,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监管体系。?
16?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农户提供政策、市场等多方面信息,引导农业机械化服务有序流动,建立良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市场秩序,促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六、建设高素质农业机械化队伍?
17?加强农业机械化人员培训。要把农业机械化人员培训与阳光工程结合起来,利用高、中等院校资源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培训;发挥各级农业机械学校优势,举办各类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维护修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短训班;重点搞好农业机械大户的培训。建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作物烘干机、激光平地机等复杂农机具上岗培训制度、购机时的使用维护修理传授制度和新技术推广示范指导制度,提高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机械应用技术水平。?
18?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完善高中级农业机械化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岗位人员进修制度。?
七、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和质量保障?
19?建立健全法规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适时修订《辽宁省农机管理条例》,制定完善与之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操作规范,建立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标准体系、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机械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机械维修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机械操作和使用标准体系、农业机械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和农业机械更新报废标准体系。?
20?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和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法规,改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装备条件。各级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要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和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教育和专项治理,建立重大农业机械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牌证照管理,提高农业机械检审率;积极开展创建农业机械安全村活动。?
21?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监管工作。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和涉农部门要继续抓好农业机械“打假”工作,整顿、规范农业机械供应和维修市场秩序,加强农业机械维修网点、经营网点管理,提高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经营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加强农业机械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能力。加强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实行农业机械产品安全普查制度、国家补贴农业机械产品跟踪监测制度、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制度、农业机械产品更新报废制度、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农业机械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和推行农业机械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农业机械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
八、切实加强领导?
22?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配套政策和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
23?强化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组织保障。各级农业和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省农委对全省农业机械行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负责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科研教育、试验鉴定、推广培训、安全监理、农业机械维修和农用航空等工作;各级涉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五年六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