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调研报告_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5: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调研报告_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调研报告_最终版》。

第一篇: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调研报告_最终版

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调研报告

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成立于2001年10月12日,总面积为690公顷,由原川沙镇工业园区和机场镇工业园区合并而成。园区分为三个板块,其中经济园区296公顷、产业园区188公顷和物流园区206公顷。

三个板块中经济园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产业园区以临空产业为主;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仓储业为主。

在2006年6月9日园区成为省级开发区“上海浦东空港工业园区”的重要板块。

川沙新镇人民政府授权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有限公司对园区实施开发和管理。

目前园区内累计引进投资项目72个,其中经济园区54个、产业园区10个、物流园区8个,总投资额约53亿元。

随着园区周边大项目的推进,尤其是其北靠新城区,南望洋山深水港,东临浦东国际机场,西衔大型主题公园等独特的区位和品位优势,使川沙经济园区日益成为浦东投资热土中的热点。

2006年7月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标准厂房区正式命名为“川沙国际精工园”,“精工园”坐落于经济园区川沙路6999号,由A、B、C三区组成,总面积185000㎡。其中A区30000平方米共建18幢 单层厂房,B区58000平方米共建18幢厂房,单层5幢、二层4幢、三层9幢共40个楼层,C区20000平方米正在规划中。

“川沙精工园B区标准厂房项目”总占地近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约51879平方米,现已竣工。精工园B区标准厂房项目共建造标准厂房18幢,其中单层 5幢、二层4幢、三层9幢,共有40个楼层。

川沙经济园区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生态园林型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入园项目应为无干扰,无污染的一类工业项目。

2、入园企业必须注册在川沙经济园区,并以此企业名义进行生产经营。

3、项目成长性好。能积要求为:

(1)批租土地的企业在三年内产值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亩/年左右。

(2)使用标准厂房的企业在第三年内年产值达到1.5万元人民币/m2(建筑面积)左右/年左右。

4、批租土地的项目在项目经浦东新区有关部门批准后一年内开工建设。

园区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约占80%,但是少量中资企业的资质高,如有融资担保需求,风险较低。(目标客户,简单列举个别):

1.上海浦东旅游用品厂、上海浦旅酒店用品有限公司坐落在上海 浦东新区川沙镇妙境路880号,是一个专业设计生产和配套销售宾馆酒店用品的企业。联系方式:021-58928000 顾先生 2.上海森林特种钢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钢门、特种门、卷门、木门、防排烟窗、防火涂料、防火堵料、金属天花、隔断、幕墙、五金构件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联系方式:机场镇森塘路28号;临空产业园区航城十路387号 总机:58933269 3.上海惠达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和生产汽车橡胶配件(车用橡胶减震器、橡胶防尘罩、密封件)、给排水管道中各类橡胶密封圈、橡胶胶管、工矿橡胶配件及金属冲压制品。公司创建于一九九五年,2001年新建厂区占地一万两千平方米,现拥有员工150名。联系方式:施新路989号,电话:021-68960804。

综上所述:

1.该园区成立至今近十年,由区级工业园区升级至市级园区,对于入驻企业的准入标准也逐步提高。为园区内企业质量把好了第一道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司的担保风险;

2.我司的高层领导在川沙有着广泛的人脉,可方便业务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业务,如遇到困难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司的帮助; 3.园区的企业类型:有加工制造、电子、物流等等,如企业有融资担保需求,都属于我司融资担保的目标客户;

4.园区内的有些企业自己购买土地自建厂房,如有短期的融资担保 需求,有可作为反担保的标的物;

5.由于园区内有大量的外企,有时偶尔也会有融资担保需求,我司能否能针对外企的融资需求提供相适应的服务,同时如何把控风险(政策风险和公司风险)最为关键。如能顺利为有需求的外企提供服务的话,经媒体报道,可打响公司的知名度。

6.园区内的企业除了有融资担保的需求外,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将涉及其他方面的金融需求。我司可利用在该地区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把该区作为试验田。如获成功,可以推广到下一个工业园区。

7.园区外围也有一些小型的生产型企业,附近有曹路、龚路、蔡路等工业园区,如我司在川沙工业园区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可起到辐射作用,顺便把被辐射区的目标企业也拿下。

通过我司同仁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拿下该区的目标客户的。为领导争光,为公司创收,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可实现公司“企业发展的推动者”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经济开发区园区经济调研报告

坚持高点定位 加速推进产城一体化

市县委政研室 2011年12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园区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县委政研室组织精干人员,深入园区实地考察,走访入驻企业,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收集调研材料,认真分析经济开发区各项发展数据,现就我县开发区发展现状,园区特色产业打造,产城一体化具体实践等有关情况调研汇报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

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6年2月,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多功能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发展,努力破解土地、资金、企业用工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开发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发展局面全方位打开,已成为我县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发展规划高位提升。我县经济开发区原规划面积为2KM,已开发近5KM,针对规划深度不足、承载力弱、基础设施落后等现状,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跳出空间受限的死角地带,选择高速公路节点建设远景规划30KM的五大

22园区。县委、县政府结合实施“双五十”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一体两翼、三区互动、组团发展”的理念,把开发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翼,作为与中部的政务新区、南部滨河新区同等重要的一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立足“工业新区、人居新城”这一功能定位,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专家,对开发区和政务新区、滨河新区进行了形象设计,使30KM

2的工业新区与灵城形象相融、功能互补,既各自独立,又天然一体。通过规划实施,未来5年,北部工业新区将被打造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引擎、对外开放的窗口、区域合作的桥梁、投资创业的热土。

(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调研发现,截至2010年底,注册企业112家,与2006年比(下同)净增87家,其中,工业企业91家,净增76;现已投产68家,净增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净增30家,同比皖北其他省级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均进步较快。2010年实现工贸总收入24.69亿元,年递增33.8%;实现工业总产值22.85亿元,年递增38.5%;完成财政收入9500万元,年递增31.5%,其中税收收入460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63亿元,安臵就业9865人。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表明,经济开发区实现了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经济增幅逐步增大,就业人数明显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服务机逐步构健全。近年来,经济开发区从下辖 2个行政村,拓展到下辖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35KM,人口24000余人,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对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的管理和领导,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局和投资服务中心,公安、财政、建设、国土、地税、计生分别设立派出机构,行使相关职能。服务机构的健全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硬件条件日益改善。我县通过争取财政拨款、贷款、BT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8.3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土地5600余亩,修铺“六纵六横”道路24.5km,建设220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建设日处理污水5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架设10kv双回供电线路21.8km,敷设供排水、污水处理管网32.9km。实现南部工业区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讯和土地平整的“五通一平”。为保障开发区裂变式快速扩张,投资5亿多元,建设龙山大道、项王大道等北部工业新区路网和10KM起步区,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招商形势日趋看好。几年来,我县采取驻外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56个。12月1日,召开全县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大会,现场共签约项目63个,协议引资78.2亿元。经济开发区已有来自苏浙沪等地区的85家企业落户开发区,总投资规模达60.3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投入2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有大诚明农业科技、富康工业园、钟馗酒业等15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荣业纺织、百方针织、恒大面业、兴程食品等203 家。初步确立了纺织服装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随着我县区位优势的不断提升,开放区招商形势逐年看好。

(六)推进机制完善规范。为加快实施“一区五园”发展规划,实现开发区裂变式扩张,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规范开发区机制体制,成立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领导,及时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起统一协调、高效快捷、良性互动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2010年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市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组建开发区建投公司,创新资金融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开发区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创新项目引进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项目引进单位和开发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我县经济开发区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通过调研,暴露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滞后,建设投入不足,规划不到位,项目质量不高等现实性问题。一是建设投入不足,承载能力很弱。我县开发区还处于大投入、低产出阶段,加之融资渠道匮乏,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投资者的需求,南部工业区至今不通自来水,北部新区供电规划、污水处理、自来水建设计划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我县开发区原批准的2KM范围内已无地可用,新区土地因政策限制或配套不足有地不能用,承接大项目入驻受限制。二是规划深度不够,长远发展受限。南部工业区没有可操作的总4 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所引项目不分行业类别、项目大小均随意摆布,没有做到功能分区;北部新区规划牵扯部门多,程序严,审批周期长,在谈项目存在“点地”现象,不利于实施功能区规划。园区缺少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星级酒店、文化娱乐等三产配套设施,制约开发区长远发展。三是项目质量不高,开发层次较低。各项指标纵向比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级经济园区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总量不大,规模偏小;二是主导产业不强,链条短,集聚效应不明显,制约产业延伸;三是投产项目较少,效益不高,对财政贡献较小,对全县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个别项目缺乏实力,不能按期投产,合同投资强度低,产出率低,土地长期闲臵。四是服务手段单一,环境有待改善。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基本上停留在帮办、引路服务阶段,无法向深层次延伸;个别部门服务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亲商有余、安商不够、富商无措、扶商无力是当前加快开发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各自为政,致使手续相互掣肘,企业无法办理。例如,办理工程规划需要消防意见,而办理消防审查时需要工程规划许可,双方都坚持,以致工程无法推进。

二、破解难题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破解发展上的土地、资金、企业用工等面瓶颈制约因素,科学谋划,认真做好项目用地、征地补偿、建设资金等方面的 5 工作,为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

(一)在破解土地瓶颈上的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入区条件2006年为500万元,目前提高到3000万元,未达到标准的不予单独供地。二是严格投资强度,投资强度标准从2006年的50万元/亩提高到现在的150万元/亩,在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前提下,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相挂钩。三是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未按协议约定的投产时间、投资规模进行建设,造成土地闲臵的,依法收回未用土地,几年来,先后收回盘活土地1493亩。四是在争取新增用地指标的基础上,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861”计划,申请点供土地指标,扩大土地增量,2011年上报点供项目5个,计划用地450亩。

(二)在破解资金瓶颈上的主要做法

一是开发区道路、排水、绿化、亮化由财政出资建设,供电、通讯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出资建设。二是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组建了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开发区建投公司,发挥国有资产(土地、公用设施)的增值功能,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采取BT模式“引凤筑巢”,安徽四方臵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的北部新区一期5KM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三是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为企业办理土地、房产手续,创造融资条件;对不具备指标的潜力项目,引进省市担保机构,探索推广资产抵押、动产抵押等信贷担保方式,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四是主动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在循环经2 6 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财政资金。

(三)在破解用工难上的主要做法

我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大批农民工流向苏浙等东部沿海省市,剩余劳动力不足,企业招工成为一大难题。在县直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下,开发区在春节民工返乡的时机,利用县电视台宣传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在县城和乡镇举办用工推介会,免费为企业提供宣传展位;鼓励企业争取利用国家给予新毕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就业补助资金(每生每月400元),招收应届毕业生。

三、下一步发展对策

我县是沿海与内陆梯次开放的结合部,处于徐州都市圈、黄淮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辐射圈内,是承接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桥头堡”。经济开发区要利用好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梯次优势,进一步实施科学、有效的措施,迅速提升园区的发展速度,增强园区经济实力。

(一)高点定位,拓展跃升空间

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按照“一区多园、拉开框架、留足空间、错位发展”的要求,实施“1521”园区扩张规划,努力加快工业新区建设。在高速公路节点规划起步10KM,远期30KM的北部工业新区、人居新城,建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纺服装、物流配送、文化创意5大园区,加快推进开发区配套型发展、产业链延伸、龙头型带动。依托北部新区,启动“2465”工业振兴计划,力争到2015年培育发展200家规模以上企业,打造轻纺、服装、食品、建材、电

22子、新兴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的6大产业集群,建设5个产值超85亿元的产业园区。

(二)加大投入,提升承载能力

按照开发区经济总量发展规模要求,建立一级财政,并建立相应的开发区金库,设立开发区国税、地税机构。开发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省外,由开发区管委会按收支两条线原则收取并全部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县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继续发挥开发区建投公司的融资功能,采取BT、BOT、贷款等市场运作模式,逐步实现自我滚动发展,推进南部工业区美化、亮化和人居功能配套提升,推进北部“五园”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报批新区规划,争取明年上半年完成审批,部分项目入驻,解决空间不足问题。

(三)突出特色,实施园区招商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发挥我县基础产业优势和三元文化特色,组团赴沿海发达地区召开投资环境说明会、经贸洽谈会。逐步实施招商选资,着重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的总部经济,走以围绕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构筑特色产业的产业招商之路,最终实现扩量与提质两大目标。未来三年,北部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有望 8 突破200家,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进一步引领经济园区的高位、快速发展。

(四)坚持培育引导,壮大支柱产业

我县开发区的基础产业主要为农产品深加工与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引导、扶持富康箱包、钟馗酒业、大诚明科技、笑果科技、荣业纺织、四方精工等30多家超亿元的大企业,培育5-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计划到“十二五”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超300家。力促投资30亿元的水晶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皖北袜业工业园尽快开工建设。到年底,经济开发区预计可实现销售总额25亿元,工业总产值20亿元,工业增加值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全区项目突破100家,规模以上企业突破30家,大大增强园区的经济实力。

(五)优化资源要素,推进产城一体

我们通过同步规划、统一设计,把北部五园定位为“工业新区、人居新城”,走以产业化振兴城市,以城市化助推产业,将园区作为城市来建设。在产业选择上,注重园区产业发展与城市繁荣统筹协调;在规划实施上,通过建设大外环、高速公路连接线,使工业新区与灵城建设笔断意连、有机衔接,实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内部发展上,整合、优化现有园区的资源,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产业集聚,促进企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 高端攀升,把开发区建成产业集群区、生活宜居区。

四、几点建议

(一)拓展政策空间。建议市政府抢抓省加快皖北发展的重要机遇,利用好承接第一梯次优势,研究东部产业转移动向,出台鼓励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全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对新增投资项目进行引导和调节,提高开发区产业发展聚集水平。

(二)做好规划指导。赋予开发区更大自主权,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详细规划和建设的需要提出申请,政府优先安排开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鼓励现有企业追加投资、提高投资强度,向空间发展,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国土资源局要用足用活政策,采取土地增减挂钩臵换手段,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三)健全考核机制。建议市政府绩效考核部门进一步完善对园区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符合各园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

(四)打造产城一体发展平台。实现产城一体化,要求我们建造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区,而是一个城市,一座有产业支撑的和谐城市。建议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探索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产城一体的园区建设模式,利用政策导向作用,增加土地审批、征用指标,增大对园区项目的财政投资力度,坚持一体化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互动,夯实产业发展载体。

第三篇:园区调研报告

资阳区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19日)

一、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湖南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原名益阳市长春工业园,成立于2002年,2006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获批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2012年3月被授牌为第一批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4月更名为湖南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

长春经开区地处益阳中心城区资江北岸,西至马良路,东至长常高速公路,北至白马山环线,南至幸福路、长春路、资江。园区行政总面积达8.63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达7.0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41公顷。园区共有企业121家,商业企业29家,工业企业9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两大特色园区。今年1-6月份,园区共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9%;完成工业税收1.63亿元,增长15.4%;启动23.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建成10万平方米;前四年累计建成的标准化厂房利用率达96.4%;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2亿元,其中本级政府投入1.61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12个。

二、园区经济发展特点

(一)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电子产业园以目前全市唯一一处三类工业用地为依托,以电子PCB科研开发、加工生产、内外贸易为主导,规划用地3000亩打造知名特色产业园区。该园区现已基本建成1200亩,引进奥士康、明正宏、卓邦科技等电子类企业15家。新材料产业园以鸿源稀土为龙头,吸引了中核集团合作开发。产业园一期规划用地2200亩,全部为独立工矿用地,全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稀土材料及关联产业集群的特色园区。目前新材料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5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1%;已完成532亩用地的土地平整,正在进行园区干道及污水处理厂建设,鸿源稀土、佳纳能源、博强新材料等企业正积极进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农产品加工产业以槟榔产业为主,辅以木业、熟食、纺织等,现有8 家企业,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2.74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4.6%。目前,我区正在以皇家湖工业园为基础打造食品加工园,一期规划设计已通过评审,污水处理厂即将启动建设,93亩食品类标准化厂房征地拆迁即将完成,完成土地平整70亩。装备制造产业以宇晶机器、瀚鑫机械为龙头,聚集了18家企业,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0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5.7%。

(二)企业质效显著提升。目前,长春经开区共有企业12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就业人口近2万人。2015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43家,过5亿元的企业有7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6家。其中以奥士康、鸿源稀土、宇晶机器、口味王槟榔、皇爷食品、瑞亚高科等明星企业尤为突出。2015年,奥士康完成产值13.4亿元,纳税5413万元。鸿源稀土完成产值5.12亿元,纳税2675万元。宇晶机器完成产值1.12亿元,纳税1411万元。口味王槟榔完成产值9.5亿元,纳税4789万元。皇爷食品完成产值10.63亿元,纳税4118万元。瑞亚高科完成产值5.8亿元,纳税1224万元。园区现有吉林森工、绿地集团两家上市企业,另有奥士康、宇晶机器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近三年来,长春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增长。2013年,园区共有企业80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9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0.9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1.05亿元,上缴工业税收 1.92亿元;2014年,园区共有企业 98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 55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1.71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36.40亿元,上缴工业税收2.14亿元;2015年,园区共有企业108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2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3.31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0.52亿元,上缴工业税收2.62亿元。

三、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资金瓶颈。资金来源与建设需求的矛盾是目前阻碍园区发展的重大瓶颈。目前,长春经开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等各项任务重,且土地成本日益增加,园区融资及资金筹措工作压力巨大,而园区资金来源单一,仅靠创鑫公司进行融资。商业银行对政府背景的融资公司管理越来越完善,申贷门槛越来越高,申贷资料审查越来越严格,且包装项目和抵押物的手续办理程序时间长、费用大,导致资产归集越发困难,创鑫公司融资运营压力较大。

(二)用地瓶颈。随着园区建设不断加快、规模日益扩张,现有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个别项目土地利用率不高,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达不到要求,土地闲臵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征拆瓶颈。一方面,随着舆论媒介的不断增多,老百姓对征拆的个案报道片面吸收,且园区失地农民保障未到位,被征地农民普遍认为补偿偏低、新安臵办法分配的宅基地面积减小,导致征拆工作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由于园区不断扩张,个别项目落户已涉及到其他乡镇范围,虽然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协调力度,但由于村级集体征地补偿费分配方式是以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为主,致使两个区域的村民支持程度不一,影响拆迁进度。

(四)体制瓶颈。长春经开区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比较充分、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导致入园企业因规划、报建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当园区职权与职能部门相冲突时,园区管委会很难协调,经常出现“项目等地,排队入园”的现象。

四、产业园区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工业园区建设要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项目立区、工业强区、城镇兴区、商贸活区”发展战略,积极与《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资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益阳市资阳北片、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衔接,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提高节约化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力求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扩大发展成果上实现新突破。

(二)发展定位

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农机产业、生物医药等比较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点和支撑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

制定工业地产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突出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区域产业协作,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工业地产集中,引导工业地产集聚式发展。到2020年,形成5个以上在全国、全省有名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发展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一园、一城、一湖、一路”经济建设主战场,壮大集体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扶持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加强组织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快速高效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经济,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不断突出园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特色,使之逐步成为带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益阳招商引资的承载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区、项目建设的集聚区、新的城市居住区”。

——经济总量目标。至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递增16.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85亿元以上,年递增17%;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递增20%;工业税收6亿元以上,年递增19%。

——产业发展目标。至2020年,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两个创业园区基本成熟,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产业园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年创税2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园实现年产值60亿元以上,税收过1亿元。

——项目建设目标。至2020年,新引进创新企业8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3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50家以上。

——园区建设目标。至2020年,新建成标准化厂房20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利用率达90%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新增园区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入园企业净用地平均投资强度每平方公里20亿元以上,税收贡献率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5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园区发展任务

(一)加快建成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两大特色园中园

——电子产业园位于长春路以南、白马山环线以东、长常高速公路以西,规划面积2万平方公里。以奥士康为龙头,依托益阳市目前唯一一处三类工业用地,打造集科研开发、加工生产、内外贸易一条龙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省商务厅已授予产业园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园区”称号,省环保厅通过了电子产业园可发展PCB产业的环评批复,使之成为我省目前唯一可发展PCB产业的特色园区,并于12月16日经民进省委挂牌为“同心园区创建基地”。力争到2020年,引进大型电子类企业5家以上,中小型电子类企业及关联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年创税2亿元以上;将PCB产业

打造成为益阳乃至湖南的支柱产业,将电子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南地区最大、全国知名的千亿级特色产业园区。

——新材料产业园位于长常高速公路以东、资江以北,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5平方公里。科技园由资阳区人民政府与中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由北京恩菲公司负责规划编制,以中核公司和鸿源稀土公司成立的项目公司为主体。力争到2020年,形成硬件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引进国内一批稀土行业深加工企业,力争打造产值60亿元以上,税收过1亿元的全国知名稀土材料及关联产业集群特色园区。

(二)侧重打造教育品牌特色园区

湖南国基职业教育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555.5公顷,功能定位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职业教育、益阳市教育产业的重要载体,生态旅游休闲胜地。2007年7月,由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编制了园区实训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期规划面积为3000亩。

——积极做好短期培训,与全日制职业教育互补,长短结合,提升园区人气,输送合格技工,致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摸清基地学校闲臵实训场所,与沿海转移项目企业合作,引进与学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环保型企业租赁办厂、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和实训场地实现优势互补、厂校双赢。

——对于园区范围内学校进行摸底造册,根据各学校校园

现状进行项目包装、转型处臵,对接具体企业项目,或租赁或拍卖,盘活存量资产。

——启动精瑞英才经典学校的扩建,精瑞英才经典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农村经典文化学校,办学几年来成绩斐然,省、市、区领导相继到该校视察。目前,该校生源充足,但是教学用地严重不足,该项目计划投资100-200万元,扩征土地20亩。

(三)加快标准化厂房、道路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标准化厂房建设。以两大特色园区为重点,力争建设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电子产业园35万平方米、新材料产业园25万平方米,加快工业地产的形成。

——道路建设。针对当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大力气,努力解决一批困扰企业发展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老大难题,形成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安臵点建设。完成合新、龙塘、白马山、杨树、南丰、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安臵点建设,力争建成安臵房20万平方米,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他配套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容,解决园区污水处理难的老问题,加快特色园中园内的排污、供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地产硬件服务水平。

(四)加快项目建设

加大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力度,力争批回土地5000亩,拆迁房屋500栋,促成落户项目早开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营造宽松的建设环境,力促三木电气、恒辉电阻、鸿源稀土、佳远钴业等项目动工建设;积极促成博强新材料、优德通力科技、湖南菲美特等重大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确保15个筹建项目年内开工建设、13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六、产业园区发展措施

(一)提升招商品位,增强集聚效益。一方面,注重从招商到引商的转变。进一步培育已落户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土地报批力度,提高“三通一平”效率,尽可能地实现熟地招商;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以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等硬件设施吸引企业入驻。另一方面,注重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积极落实项目准入制度,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选择一批投资大、产值高、税赋高的创新企业落户园区,使集群效应随产业链的延伸而增强。

(二)提高执行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征地拆迁办法,从解决失地农民思想、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把握尺度,注重实际,突出重点项目、重点户子,以点带面促进征地拆迁开展,切实提高供地效率。二是加强合同约束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业主合同履约率,积极联系、督促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减少建设周期。三是联合科技部门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加大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三)创新筹融资方式,突破资金瓶颈。一是积极探索多途径的融资方式。通过创鑫公司投入、银信部门贷款、土地经营、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信贷和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与建设,实现由政府管理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变,由以财政投入为主向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转变。二是加强财务资金控管。针对园区筹融资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部分欠缴土地款的签约企业的催缴工作力度,以新引进的企业提前预付征地款的方式筹措部分资金,通过加大财务资金控管力度,开源节流,提高园区建设发展的资金利用率。三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通过着力包装项目,做好政、银、企的对接工作,并探索与金融机构或财团合作,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企业滚动发展进行融资,解决好企业流动资金和滚动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优化园区环境,增强品牌效应。一是抓好环境整治。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园区发展的“一号工程”,规范涉企行为,加大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环境整治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阻工闹事、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阻碍企业发展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消防设施配套;

联合区安监局和消防大队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排查;组织企业进行安全事故应对培训,切实提高企业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三是抓好各项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市容卫生秩序等长效管理办法;不定期对辖区居民区雨水井、检查井、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建立长效清扫保洁机制,整顿无序经营现象,规范建设高标准庭院,建设生态文明园区。四是抓好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网格化工作,以全面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参与度为主线,着力加强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完善社区治理,积极探索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为特征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第四篇: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抢抓政策机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增长、扩投资、变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了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工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产业园区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把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8亿元。三是产业主导,形成了规模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选炼和新能源开发,已形成25万吨种子、4.2万吨乳制品、46万吨锰铁、8万吨棉浆粕、5万吨食用酒精、5万吨红枣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总装机容量125兆瓦发电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知名企业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环链条。突出培育循环型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产业大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链条,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现有园区的建设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随着大沙河开发区和丹霞大景区的建设,原来预留的工业用地被纳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已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二是资源依赖性项目多,“两头在外”项目少。我县工业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全县15户规上企业中,种子加工和矿产品企业11户,高新技术类企业为空白,制种业一枝独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工业发展。三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带动作用不强。传统工业比重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依然存在;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经营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普遍较差。规上企业中销售上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税收在500万元以上的2户,千万元以上的1户。作为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还没有规上企业;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但没有上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环境方面,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布区域不集中,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较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软环境方面,优惠政策不够“优”,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建设。

三、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考

用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我县生态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工业经济处于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转折期,实现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前提,以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坚持园区带动、开放驱动、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绿色取向,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农畜产品深加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种、奶肉牛、蔬菜、红枣、葡萄五大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种子加工方面,围绕打造金张掖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加大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推进雪晶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雪润生化和大北农饲料公司为依托,发展甜高粱种植和生物饲料加工转化。红枣加工方面,调动红枣企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争进入规上企业、扩大增量上“谋实招”。引进亚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加大红枣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做亮品牌,彻底扭转红枣产业“有市无价”的被动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体系。依托雪莲乳品公司的品牌优势、基地优势、基础设施和人脉资源,积极推进与伊利、蒙牛等省内外乳品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发展。坚持内引外联,力争盘活新华镇的牛羊屠宰加工厂,使已有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实施好升华农生物科技公司4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果蔬加工方面,扩大番茄、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基地规模,建设小包装番茄酱、中药饮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项目。实施蔬菜深度加工,重点利用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脱水冻干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发展清洁蔬菜、脱水冻干蔬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立足现有基础,围绕1500兆瓦规划做大新能源产业。深入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吃透电价补贴、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光伏产业的支持,力促我县“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规划列入省市盘子,在“路条”争取上力争占有更大的份额。具体工作方面,应全力组织实施1500兆瓦光电产业园发展规划,确保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已取得“路条”的万新伟业、振泽公司各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承诺及早开工建设,年内并网发电;积极做好中节能和黄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路条”争取及审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华兴公司2号特种合金炉具备投资建设的机遇,加大高载能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提升电能就地消纳能力,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同时,应做好评估论证工作,加快启动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围绕锰铁、凹凸棒、原煤“三个百万吨”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万吨锰铁选炼扩产改造,延伸锰铁矿加工产业链;抓紧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印尼力宝集团、兰州天阳公司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引导华腾矿业公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红柳园150万吨原煤开采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服务,确保银先建材公司10万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产、富海金泽公司闪佛寺山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促进生态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首先应对近几年参加节会招商签订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借以坚定各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应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意识,动员县内外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脉资源,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宣传优势、促进合作,实现由职能部门抓招商向全县上下全员抓招商的转变。以商招商。通过已在我县成功投资建设的外来客商和企业,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临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协会联系广泛、示范带动性强的作用,把县内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县内外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强县”目标,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七彩镇、梨园新村、丹霞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及星级酒店等项目进行大力推介,并精心筹备参加好兰洽会等招商节会,通过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在“大景区”建设上有新的作为。另外,应围绕玉米制种、红枣、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在牛羊屠宰、乳制品加工以及红枣产业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责任招商。继续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乡镇及重点职能部门,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促进任务落实,并根据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抓好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销和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有序运转。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招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中层管理人员不足影响项目争取和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适时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和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配强中层管理者队伍,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等措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设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生态工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及时解决工业发展无地可用的困局,把园区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优势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全市“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对于我们落地有困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予以引导,向“两个园区”集中,从而在支持全市生态工业发展过程中,借力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项目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抓好重点项目,将为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应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抢抓“3341”项目工程机遇,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坚持“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现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应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找准项目工作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争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产”的思路,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资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应落实好全县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生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应抓住国家加快“新三板”扩容降低准入门槛和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时机,举办专题辅导会议,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股权交易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第三,应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国家已经允许,在我县还没有落地的政策,引导各银行结合县域实际和企业情况,加快落地步伐,并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式,切实缓解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四,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第五篇: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湘潭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湘潭市工业园区经济跨越发展,助推市域经济实现保“三”争“二”,提速赶超步伐。近日,由市委办牵头,组织高新区、九华示范区、昭山示范区、天易示范区等单位,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调研座谈、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做了一次专题性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园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湘潭全市共有工业园区7个(含县市级),其中国家级的有2个,分别为高新区、九华示范区;省级“两型”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园区3个,分别为天易示范区、九华示范区、昭山示范区,市级工业园区3个,分别为韶山永泉科技工业园、昭山工业园、先锋工业园。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快推进以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园区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从全市工业园区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特点来看,7个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1-9月,从工业产值来看,全市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98.73亿元,同比增长69.35%,其中高新区

完成工业总产值251.4亿元,九华示范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5.02亿元,两个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特别是高新区工业产值增速达到了148%;从企业的产销情况来看,全市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4.62亿元,增长68.33%,产销率达到96.6%,103家重点企业有80家产销率达到或超过了100%,其中吉利汽车、湘电风能等5家企业产值达到了15亿元以上。从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全市前三个季度财税总收入达到25.4亿元,同比增长50.28%;其中高新区实现财税收入7.8亿元,九华示范区实现财税收入8.55亿元,均实现了财税总量、增速的稳步增长,昭山和韶山示范区财税总量虽不大,但均实现了翻番,并呈现出了强劲增长势头。

2.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9月,全市园区区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其中九华示范区续建和开工建设97个(20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开工),高新区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2个,“四纵四横”路网、安置区、东方红南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截止9月底,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2亿元,同比增长52.8%;完成工业投资117.72亿元,同比增长56.68%,其中吉利三期、江麓机电、兴业太阳能等已投产,四川恒宇、青岛海立美达、新晖太阳能等进入试生产;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1.24亿元,同比增长41.72%,其中学府西路、疏港公路、奔驰中路等道路已建成通车。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9月,外商投资项目13个,涉及合同资金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实际到位资金1.62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市外境内投资合作项目12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实际到位资金64.5亿元;本市企业入园投资项目22个,实际投资额达69.6亿元。成功引进了泰富重工、美国塔奥、红星美凯能、湖南农业工程机械产业园等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实力雄厚的大项目、大企业。

4.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各个园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核心产业促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各园区的主导产业基本呈现出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新亮点。如,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5.5亿元,同比增长60.87%;钢材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47.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九华示范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66.46亿元,同比增长41.98%;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7.6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7.5亿元。天易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71.2亿元,同比增长56.4%,占到了本区工业总产值的63.74。

二、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齐。从调研情况来看,不论是各个园区的规模大小、工业产值、财税收入还是从园区重点企业数量、项目建设情况来比较,全市园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格局,园区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是层次不齐。比如,从全市各个园区工业产值的完成情况分析,九

华示范区、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前三个季度共完成生产总值428.62亿元、完成财税总收入15.35亿元,占整个全市工业园区比例分别为61.3%、60.2%,其他五个工业园区工业产值总量累计只占58.7%、59.8%。同时,与长沙经开区等大园区相比,无论从单个企业的产值规模、入园企业总量以及园区规模经济总量,差距还很大。

2.园区产业关联程度不高。虽然全市各个园区均在重点发展自身主导优势产业,如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九华示范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天易示范区的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昭山示范区的生态休闲、高档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但整个园区的产业关联程度不高,从调研情况来看,7个工业园区,园区与园区之间有企业合作、项目对接、共同发展的典型事例较少,各自都强调产业的精、深、专方向纵身发展,从座谈调研的负责人情况汇报来看,如何加强园区合作、延长和完善产业发展链、实现共生融合等提及的很少。

3、园区要素资源供给不全。受国际货币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地区局势不稳定,国内宏观政策结构调整等的影响,全市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普遍面临要素资源供给的瓶颈制约。“融资难”,受国家货币政策紧缩、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园区,各个园区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均面临贷款难、融资难困境,“十二五”全市工业园区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

资金的需求会很大,融资困境亟待解决。“用地难”,尽管上半年在省、市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工业园区用地得到了一定缓和,但随着国际零部件产业基地、省农机产业园、江麓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进入,及时供地难以保障,用地需求缺口较大,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拆迁成本高。工业园区部分项目因征拆户借征拆遗留问题,漫天要价、阻工滋事,导致不能按时供地和投产,拆迁工作成本高、压力大。

4.园区企业综合效益不优。园区固定资产增幅有所下降,从工业报表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市园区6-9月固定资产增幅分别为67.19%、63.03%、56.23%、52.80%,投资增幅呈逐月下降趋势。企业利润不佳,受出口下降、银根紧缩、用电紧缺、物流、原料及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全区内部分中小企业出口下降、库存增加,融资难、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萎缩等问题,影响企业建设进度,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三、园区经济发展对策探究

1、努力深化园区发展规划。要按照“集聚优势办工业、集中园区办工业、集聚产业办工业”的总体要求,深化园区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工业园区联动、高效、互补式发展,要在按照园区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产业布局,严把项目入口关,确保园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总体规划,加大园区规划、企业入园、项

目建设对接力度,着力实现园区共生、融合、协调发展。

2、加快实现园区共生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全市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重点突出以龙头项目建设引领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配套项目、物流项目,进一步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加速产业链群扩张。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各个园区应充分利用好自身品牌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主导产业及其项目的政策支持,同时,要细化并落实好鼓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强化产业服务。充分行使有关行政和经济审批权限,快捷高效办理涉及企业、项目的有关手续。四是强化产业对接。全市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各自为战”,要“心有灵犀、荣辱与共”,主要加强园区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融合共生、齐头并进,促进产业集群、产业联盟、创新联盟的逐步形成。九华示范区、高新区是要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要站在整个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高度,加强与其他工业园区多方式、多层次、多类别的交流、合作力度,以好的经验、方法帮助推动其它园区的加快发展,合力推动全市工业园区经济上档次、上水平。

3、建立健全园区投融资体制。一是加强融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与银信部门沟通与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二是加强资本运作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园区投融资模式改革,畅通民间资本流入渠道,尝试建立工业园区民间资本投资公司和重点企业投资公司,负责园区的包装、招商、经营、管理,政府只负责宏观领导、监督和税收分成。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探索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市场化经营运作机制。加强与知名企业、上市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综合用地上市,拉动区域投资。三是促进企业主体投资。加强金融服务工作,力保中小企业融资目标的实现;引导园区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扩大再生产或兼并重组,快速做大做强。

4、着力增强园区创新发展能力。一是要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园区要实现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一定要“走出去、引进来”,着力培育与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知名专家、学者入园,努力实现由智力资源向科技成果转化。二是要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加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省内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高校行”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孵化能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三是要加强创新要素聚集。着力聚集(孵化)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人才及企业技术中心、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促进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5、全面强化园区招商引资力度。要按照“园区联动、分工明确、加强衔接、突出重点”的总体思路,合力推进我市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各个园区要重点突出围绕各自重特大项目、主导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创税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同时,要主动出击,认真按照省市的要求,努力策划和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特色产业项目,力争得到中央、省市更多的政策支持。

6、努力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把园区转变职能抓服务与社会管理重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透明度,努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园区维稳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化解各类纠纷矛盾。对因土地征迁、安置补偿等引发的上访问题,各园区管委会都应成立维稳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一线,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确保不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被征地群众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要努力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强对园区职工生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确保实现园区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全覆盖。

下载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调研报告_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浦东川沙经济园区调研报告_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园区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赵)

    抢抓发展机遇 加快转型升级 奋力开创园区优化发展新局面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2009年度经济工作报告 赵叶 (2009年12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园区2009年度经......

    园区调研

    优中出新 无中生有 奋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近年来,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四集一转”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响“......

    园区调研

    课题:关于加快我县园区发展的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就如何加快县城新区发展,促进园区产业聚集,增强园区吸引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进行调查研究。 关于我县园区发展调研 一、工业园区......

    经济调研报告

    洮北区工业项目投资状况 调研报告(洮北区经济局 张义)近年来,白城市洮北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为推进全区的工业项目建设和壮大工业规模起到了推动作......

    经济调研报告[★]

    张家港市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1-2月全......

    ××园区经济调查报告

    洋生物科技园也正在紧张筹建之中。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吸引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创业,对孵化新的高新企业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㈢有......

    工业经济园区调研报告(五篇材料)

    工业经济园区调研报告 xxx 工业园区属于省级 100 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为“一园三区”(罐子窑(北部)工业聚集区、江西坡(东部)轻工业聚集区、青山(南部)工业聚集区),总面积 40......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