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爱读书

时间:2019-05-14 05:1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爱读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爱读书》。

第一篇:毛泽东爱读书

毛泽东爱读书

毛泽东的住所里,到处都放着书。睡床上、办公桌上、休息间里,甚至卫生间里都放着书。乍看起来似乎有点乱,实际上哪本书放在哪儿,他心中是有数的。放着的书籍和资料,就像他的四肢一样,服从他的意志,只要需要,一伸手就可以拿到。一次,毛泽东到杭州,浙江省委的一位负责同志来到毛泽东的住地,初次看到这种情形,以为是毛泽东同志太忙没有时间整理,便动手整理起来。毛泽东同志看到后,立即加以制止。他说,书是要读的,不是用来装璜门面的。有些人喜欢把书锁在书橱里,实际上是不看的。我们要做工作,想抽出专门时间读书那是不多的,我到处放书,随手拿来,读上一段,多方便啊!他的这个读书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本文将从毛泽东为什么爱读书?爱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来谈

一、毛泽东为什么爱读书?

1947年的夏天,在沙家店战斗中的一次非常艰难的行军途中,天气很热,又缺少水喝。当部队来到几棵树下休息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路旁的一块石头上刚坐下,就笑着对身边的战士们说:“这里好,这里是„山路风来草木香‟啊!”战士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就问道:“主席,这话怎么讲?”他高兴地把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句讲解了一遍,又简单地介绍了辛弃疾的一些事迹。然后,他挥挥手中的书,说:“光学打枪还不行,还要努力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的道理。学了文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人就聪明了。”说完,他捧起书埋头读了起来。当时,有一个小战士不解地问:“您的学问都这么大了,行军又这样累,干啥还要这样苦苦地读书?”毛泽东同志哈哈笑着,抚摸着战士的肩膀,亲切地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识范围那么广,你再聪明,知道的不过是有限的那么一点点。”“勤学习,多看书,眼界就宽了。看看世界多么大,才懂得自己多么小。”一席话,使战士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一)马列著作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冲击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毛泽东就开始读马列著作。他最早读马列著作的时间是1920年,读的第一本著作是《共产党宣言》。在大革命时期,他读了《国家与革命》。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已读了前面说的在长征路上读的那几本著作。此后,他对这些书反复读。所以,他在1964年3月接见外宾时说,他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他对马列的书读的最多的时候是在延安。在这个时期,他还读了《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哲学笔记》节译本、苏联出的《列宁选集》中文版多卷本、《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等。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最喜欢读列宁著作。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那时翻译的列宁著作比马恩著作要多;二是列宁著作中有直接论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民主革命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对中国革命更具直接的指导性;三是列宁著作比较生动,好读。毛泽东说过:“列宁说理透彻,把心交给人,讲真话,不吞吞吐吐,即使同敌人斗争也是如此”。因此,他对列宁的书读得最多,下功夫也最深。他也说过:投入革命洪流以后,他是先学列宁的著作,后读马恩的书的。在列宁的著作中,他读的遍数最多的是《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哲学笔记》等。特别是《两个策略》和《“左派”幼稚病》,他个人不仅读过多遍,还推荐给别的同志读。彭德怀说过,这两本书,毛泽东寄给他读过,并写道:“此书(指第一本《两个策略》)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在寄《“左派”幼稚病》时还写道:“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这也说明毛泽东之所以特别喜欢列宁的上述两本书,就是因为他对中国革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哲学、经济学著作

这主要是在延安时期和上世纪五十年代读的。在延安,为了批判王明教条主义,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毛泽东自感“我的工具不够”,要“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工具学”。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毛泽东除读前面讲的马列哲学原著外,还读了苏联哲学教科书和一些普及性哲学通俗读物。这方面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米丁等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和米丁的《新哲学大纲》,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和《哲学与生活》;还有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和西方近代哲学家的著作。这些哲学著作对他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起了很大作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部分章节,他也读了,认为“十分精彩”。新中国成立后,他还读过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著作,如《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艺术论》,还有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唯物辩证法》,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等。

关于经济学著作,毛泽东在延安读过一些,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他再次读了《资本论》,以后又多次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等书。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后,他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读了许多遍;还认真研读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集中整整两个月时间,采取边读边议方法,对该书逐章逐节地深入研讨,其成果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与谈话。此外,他还读过从古典经济学家到庸俗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以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论文选集等。

(三)中国历史和近代时政著作

毛泽东涉猎很广,但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书则是他最喜欢阅读的。关于中国历史,他从小就有浓厚兴趣。在省立一中,他学了古代史后,写了篇论商鞅变法的作文,获得老师好评,老师认为他“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随后,他又读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116卷,更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在一师,他读了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思想家的著作,包括《二十四史》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他在给好友的信中还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称“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的而不可缺”。他对曾国藩的书也很欣赏,细读过《曾文正公家书》和《曾文正公日记》。近代时政著作,他十分爱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康梁的维新变法著作,特别是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他爱不释手,一些好文章读了又读,几乎能背出来。《新青年》创刊后,他成了其追随者,按照时髦语言说,成了《新青年》的“粉丝”。他回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许多著作,往往是文史哲融为一体的。这些书籍给毛泽东以深刻影响。他的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用时尚说法即“国学”的底子,主要是在那时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著作他还不时地阅读。《二十四史》约有4000万字,他硬是通读完了,有些部分还不止读过一遍。在1959年出巡时所带的书中,有标点本《史记》、《资治通鉴》和大字本《二十四史》全部,还有关于《老子》的书等十几种,以及《荀子》、《韩非子》、王充的《论衡》、张载的《张氏全书》、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清人赵翼的《二十四史札记》,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他还有一个习惯,到了外地,要看省志和县志等地方性史书。毛泽东谙熟中国历史,讲起历史典籍和细节,如数家珍。

(四)中国文学著作

毛泽东小时候就对《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书很着迷。他对中国文学书籍读的比较多的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古代诗词。自《诗经》始,我国历代的诗词曲赋,他几乎广泛地阅读过,最喜欢的是《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第二类为古文和古典小说。对古文,他最爱读六朝的骈文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他最喜欢柳宗元的散文,认为柳文同他的诗一样,清新、精细,寓意含蓄,富有哲理。在古典小说方面,他几乎将所有名著都浏览过,并对一些名著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他认为《东周列国志》讲的许多颠覆敌对国家的故事,是当时社会剧烈变化在上层建筑上的反映,其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他认为《金瓶梅》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和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写得很细腻,但不尊重女性,只暴露黑暗,讲淫秽,就很难传开。他对《西游记》颇为称赞,这在“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的诗中充分反映出来。第三类为现代文学,主要爱读鲁迅的著作。在延安,当时鲁迅纪念委员会编辑的20卷本《鲁迅全集》“纪念本”,通过党的地下组织,从上海辗转送到延安就给了毛泽东一套。他放在办公桌上经常阅读。他在书上圈圈划划,还作批注,认为鲁迅跟他的心是相通的。因此,直到逝世前夕,他卧室的床上、床边的桌上、书架上,还摆放着新出版的大字本《鲁迅全集》,有的折页,有的夹条,有的打开着,说明还在阅读。鲁迅著作伴随着毛泽东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第四类为笔记小说和其他杂书。在延安时期,范文澜送给他一套《笔记小说大观》。所谓杂书,也是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书籍,包括一些小说,如《智囊》、《笑林广记》、《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之类。他认为,《聊斋志异》的一些篇章带有民主性,反映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读起来很有兴致。

(五)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著作

毛泽东早年对自然科学不大感兴趣,读过的书有限,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给他以深刻印象,直到晚年还多次谈到达尔文,以及阐发达尔文学说的赫胥黎及其《天演论》。到延安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著作在其涉猎范围之内。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如商务印书馆出的汤姆生《科学大纲》,辛垦书店出的普朗克《科学到何处去》,秦斯的《环绕我们的宇宙》,爱丁顿的《物理世界的本质》等成为他的藏书。他对人讲过:《科学大纲》使他获得很多知识。到北京后,这方面的书他读的更多一些。他对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和某些技术书籍广泛涉猎,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兴趣较大。他还爱读《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动物学》杂志、《考古学报》、《化石》杂志等这样的刊物,关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晚年,他接见杨振宁、李政道时还同他们讨论粒子的可分不可分和宇宙守衡不守衡问题;直到1976年,他还索要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此外,毛泽东还读了一些宗教、逻辑学方面书籍以及工具书。宗教方面的著作如《金刚经》、《六祖坛经》,逻辑学方面的著作如《穆勒名学》,工具书如《辞海》、《辞源》等。

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

三、毛泽东怎样读书?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读书时的一大特点。毛泽东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研读德国伦理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毛泽东就曾在书页上写有12000字的读书批注。在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所读过的哲学教材书页上都留下了许多阅读符号,如横线、竖线、斜线、波浪线、三角、方框、圈、点、勾、叉及问号等。此外,毛泽东在读书时,还细心地改正了原书中一些排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在建国以后,毛泽东读书时作批注亦不少。

(二)经典书籍反复读 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对喜欢读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类以及文学类的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如《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都读了10遍以上。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读得更仔细,并且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

(三)读书思考两不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一致。青年时期毛泽东就曾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他说:“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与这种陋习相反,毛泽东在读书时善于独立思考。尤其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毛泽东把所读之书放置在一个恰当的历史背景中,注意把握所读之书形成的时代特点、社会条件和作者的成书条件、写作动机、指导思想和目的,弄通读透书的内容。他以自己特殊的价值取向,从书中鉴取历史兴亡之道,通过品评历代政事,臧否人物,吸取经验教训,悟出自己所需的为政方略,并在同古人的对话中激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

(四)读书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赞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正是为了践行开门求学原则,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五县的农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在广泛和深入调查农村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批评许多领导者,一接任新的工作就喜欢宣布政见,一遇到困难就叹气、恼火,而不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要了解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五)读书要靠挤和钻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曾说:学习可以想法子解决。一个法子叫做“挤”,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这就是向木头“挤”,木头让了步。另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毛泽东是“挤”和“钻”精神的提倡者,更是实行这种精神的模范。青年时期他曾在繁华的马路旁、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甚至躲在厕所里看书。建国后他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但仍利用饭前饭后、节假日、旅途间隙读书。1975年,毛泽东的眼睛做手术后,视力有所恢复,又开始了大量阅读,有时竟然一天读上十几个小时,甚至躺在床上量血压时仍手不释卷。

第二篇: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一生特别喜欢读书。

几十年来,毛泽东日夜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毛泽东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泽东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才能学到知识!”

毛泽东的床上 办公桌上 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

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泽东特别喜欢李白、李贺和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泽东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64年出国时还随身携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泽东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毛泽东读书的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第三篇: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一生特别喜欢读书。

几十年来,毛泽东日夜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毛

泽东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泽东每天晚上坚持

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才能学到知识!”

毛泽东的床上 办公桌上 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

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

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

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泽东特别喜欢李白、李贺和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泽东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64年出

国时还随身携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泽东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查字典

“廷”查()部()画;“颊”查()部()画;“版”查()部()画。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的意思。

a.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他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

b一有空闲,毛主席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火炉”的意思是: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

(3)在原文上用“||”分段,并写出各段大意。

(4)“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文章是抓住哪几点来写的?

(4)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第四篇:毛泽东读书报告

《毛泽东传》读书报告

班级:经贸133

学号:1305020340

姓名:张玉铭

从小就围绕耳边的就是各种对于毛泽东的颂扬声,从电视上,课本上,知道了许多关于毛泽东在他的时代那些激荡人心的传说。慢慢地长大了,自己心里对于毛泽东的概念也越来越丰满,作为一个将全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伟人,他是毫无争议最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军人的铁血,哲人的深邃,无一不彰显着毛泽东无与比拟的巨大魅力。

借由本次读书报告的机会,我从三本备选书籍中选择了《毛泽东传》,为的是具体深入的了解一下毛泽东伟大的一生。毛泽东生于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而且是一个作为封建社会一部分的家庭里。让我特别感动的不是后来毛泽东在战争中的抗争,而恰恰就是他与父亲,也即是与封建思想代表的努力抗争。作为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孩,他在对于自己的追求和父亲的阻挠时没有半分犹豫,毅然决然地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懈努力,不断反抗。毛泽东能逐步成长为一个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鲜明的个性和他独有的个人魅力。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他的叛逆,与父亲抗争,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获得成功,以致使叛逆成为一种习惯。当然,此时的叛逆已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出乡关后的毛泽东不久就进入了长沙第一师范,在那里接受着新思潮的洗礼,了解了来自各地的最新政治动态,这对刚离开消息闭塞的韶山的毛泽东来说,对其一生都应该有这不可小觑的影响吧!在长沙第一师范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校里,本就倔强叛逆的毛泽东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里的五年半时间他自己的思想雏形开始形成,而这一切都为日后他的革命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时代的他锋芒毕露,秉承他的豪言壮志“自信人生二百年”。在第一师范的几年生活里,他始终是一名学生组织者,俨然一位青涩却出色的活动家。他敢于对错的东西说不,博学多识,成为学校里当时先进,更准确的说是激进分子的偶像,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他一样使他人都心服口服,稳重、果断的他具备着少有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很多道理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而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点的。行动,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了好的想法,去做了,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了,结果跟只想不做也差不多,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困难就像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泽东的求知欲更不能翁小觑,这也是他独特个性的一部分。他把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图书阅览室,把大多数的钱也用在了买书上。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读后感,或赞同,或批判。在闹市上读书,纯粹的磨练自己的注意力。对报纸

上的所有地名人名都细细考究。

转眼到1921年,毛泽东和当时的57名共产党员参加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毛泽东也就此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当然毛泽东的革命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他领导的秋收起义以失败告终,不过这次挫折并没有使一向倔强的毛泽东气馁。他独上井冈山,骨子里的尚武使他坚信没有军事力量是行不通的,而这也使他带领出了当时共产党最厉害的一支武装,并最终完成了史诗般的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非常悲壮的,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领导了长征的毛更是又一次展现了他不屈的一面,毛泽东那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抗争,顽强的拼搏,都将是我学习的方向,就算未来的道路布满荆棘,我相信自己也能战胜困难,就如悲壮的长征一般。

毛泽东的坚定,顽强也给他带了后来一系列的成功——抗日战争的雪耻,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还有抗美援朝的正确决策,一切的成功都预示着这是位“天之骄子”,不过人无完人,书中也很客观的评价了毛泽东晚年犯得一些错误,诸如大跃进,十年文革这些曾今让新中国政权动摇的错误,作者都没有回避,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

而十年文革时期,毛泽东所造成的对中国发展有所损害的影响,我认为是一个非常让人痛心的瑕疵。尽管在与同学对于毛泽东的争论中,同学论述的是毛泽东当时的作为是形势所迫,他所做的决定是我们的眼光所不能触及的远。但我认为,毛泽东也是会犯错的,特别是当人到了晚年,思想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而全国人民对于毛泽东的信仰是如此的狂热,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许毛泽东本意并非如此,但既然结果与毛泽东有关,那么说是毛泽东的错也无可厚非。

在《毛泽东传》中,我看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从带着远大抱负走出韶山的少年到“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青年,从带领红军走过万里长征到抗战一雪国耻,从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到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霸权,从大跃进到十年文革„„一个全面而生动的毛主席形象就这样展现在我的面前,他精彩的一生注定会让我们后人铭记,为世人所传诵!

第五篇:毛泽东读书演讲稿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在《致湘生信》中说:“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早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一个外号叫毛奇。毛奇是当时德国的一位元帅,因为有奇勋而受到人们的崇拜。毛泽东以毛奇自诩,同学们也称他为毛奇,意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一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子。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甚广,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等计12大类。尤其是他饱读《二十四史》、《史记》、《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一部《资治通鉴》他竟读了17遍,获益匪浅。

毛泽东除了阅读常用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文史哲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外,还经常涉猎过古人写的随笔、小说、笑话,有关楹联,还研究过宗教经典,如《六祖坛经》、《法华经》、《大涅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回顾毛泽东的读书生涯,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青少年时代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读书的目的,先是为了“修学储能”,然后说要寻找“大本大源”,最后是为了寻找解放贫苦大众的“真主义”。他的读书结构主要有几个源头。首先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他所具有的深厚的国学功底都是在青少年时代打下的基础。在传统文化中,他偏好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清实学和晚清湖湘学派的著述,诸如顾炎武的《日知录》、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以及他的亲师杨昌济的《论语类钞》等等。第二类是近代以来介绍西方的著作,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卢棱、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阅读这些书后使毛泽东跳出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用新的思维去观察世界,从狭隘的小农封闭状态走向解放开放的思路。第三类书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国内学者们传播的新思潮方面的书,特别是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著述。第四类就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引领他走向新的天地。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作为宣传家和实践家,感到精神上非常“饥渴”,这时他读的书主要是围绕革命斗争的需要,去发掘能够挽救中国革命的理论书籍。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主要是在偏远的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常常是无书可读他感到苦闷极了。这与他在建党前后创办文化书社,大革命时期从事“编书”,与宣传革命道理的书籍打交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革命低潮中他急需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于是他给上海的党中央写信,无论如何要给他搞一些书,还开列了一批书单,说“我知识饥荒到十分”,“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小事弃置。”可惜当时毛泽东开列的书单没有保存下来,他想读哪些书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出他的急迫心情。在一封信中他还点名要斯大林的《列宁主义概论》和瞿秋白的《俄国革命运动史》。1932年毛泽东带领红军打下福建漳州时搞到一批书,其中有列宁的《两种策略》和《“左派”幼稚病》两本。毛泽东看完第一本又推荐给彭德怀看,写信说此书要在大革命时候读着,就不会犯那些错误。读完第二本后毛泽东接着又推荐给彭德怀看,并写信说,“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直到1948年4月毛泽东第三遍看这本书,在封面上写下批语:“请同志们看此书的第二章,使同志们懂得,必须消灭现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从中借鉴不少经验。延安时期是我们党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毛泽东读书的高峰期,他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充沛精力去读书,倡导全党兴起读书的热潮。以前在紧张的战斗年月里没有时间写日记,唯独在延安开始写日记,他在日记中说:“20年来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实际上这种日记就是读书日记,它记录了哪天读了哪本书,读了多少页。从这本难得的日记看,1938年2、3月间他读了李达的850多页的《社会学大纲》,还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潘梓年的《逻辑与逻辑学》等。梁漱溟访问延安时,毛泽东读了他的《乡村运动理论》一书,写了不少批语,还花了好几个晚上同他讨论农民运动问题。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读书的条件和环境都改善了,毛泽东却没有放松读书学习,他利用一切时间用“挤”和“钻”的精神,去攻克未知领域的知识,好多回忆录都记述了他刻苦读书的情况。以晚年读文史古籍为例,从1972年开始,他先后开列有86篇作品,让人印成大字本,供中央一些领导人阅读,他自己当然是精读圈画了。这些作品涉及到史传、政论、诗词、曲赋。如果从时间上划分,从1972年到1973年7月读的主要是历史传记;1973年8月到1974年7月读的主要是历史上的法家著作,包括韩非子、柳宗元、王安石等人的著作;1974年5月到1975年6月,主要是一些诗词曲赋。这些都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也与毛泽东晚年的复杂心态有关。读诗词曲赋时,与政治、理想、现实、壮志、暮年,往往能在他的情感世界掀起巨大的波澜,从中可以看出心志的勉励和抚慰。晚年毛泽东反复读庾信的《枯树赋》,还考证了一些词句的意思,比较各种注解,当读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些句子时,年逾80岁的一代伟人禁不住泪水纵横,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和古人发生了共鸣。

毛泽东一生究竟读了多少书,已经无法统计了,总之,毛泽东的一生是在读书中渡过的,是在求索中渡过的,是在漫长的读书岁月中,铸造出平凡而又伟大的历程。

下载毛泽东爱读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爱读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读书(精选多篇)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然而,是什么成就了这位中华民族的伟人?有人......

    毛泽东读书书目(五篇)

    《毛泽东读书集成》目录 《毛泽东读书集成》目录- 本书目录中所开列的所有书目均包括以下内容: 1 题解。介绍该书作者的生平、成书过程,并请相关专家写出内容提要; 2 毛泽东阅读......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近日研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对我的感触很深。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伟大领导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伟大领袖毛泽东读书故事

    伟大领袖毛泽东读书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

    毛泽东诗词读书心得

    毛泽东诗词读书心得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

    毛泽东文集读书报告

    毛泽东文集读书报告 以前没看过多少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只是在课本中粗略地读过他的几篇诗文,给人一种无以言表的霸气,被他那种满腔激昂的情绪所深深震撼,但也仅此而已。并未做什......

    向毛泽东学读书(5篇范文)

    向毛泽东学读书陈晋 2010年03月01日08:46来源:《天津日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任务。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心得[定稿]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心得 当我在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之后,心中充满着无比敬佩这是本教人于行动的著作。 看完毛泽东的《实践论》,知道《实践论》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