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警察持枪问题
论中国警察持枪问题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使通讯变得越发便捷,我国对犯罪团伙枪支的管理也比以前更加困难。犯罪团伙与警察持枪对峙的现象时有发生。警察抓捕逃跑犯人一般都是大规模出动,这样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破案率比较低。而且警察站在与罪犯斗争的第一线,和罪犯经常进行直接对抗。由于我国警察不配枪,不敢开枪,使罪犯不再畏惧警察甚至直接威胁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安全。针对以上公安工作中的问题,本文认真剖析了中国警察持枪问题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解决警察持枪问题的做法对我国警察持枪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警察 持枪问题 法律 危险性 法律法规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ing communication more convenient, our country is more difficult to manage gun control in criminal gangs than in the past.Criminal gangs have been confronted by police with guns.The police capture and escape are typically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not only for the poor, but also for the lower case.And the police are on the front lines of the criminal struggle, and often confront criminals directly.Because the police in our country are unworthy of the gun, they dare not shoot, so that the criminals no longer fear the police and even directly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the police and the people.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in public security work,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the Chinese police gun problem and by reference to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lice armed police gun problems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our country.Key words: police
a gun problem
risk
laws and regulations
警察是一个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的特殊职业。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存在的社会矛盾愈发激烈,违法犯罪行为与恐怖袭击活动进入高发时期,身为人民警察,身上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全。保卫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重任,日常工作都是与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行为作斗争的第一线,随时都有暴力威胁和生命危险,正因为如此,警察的持枪问题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如果工作中的矛盾处理不当,那么会引发更严重的警民矛盾。如果警察不能妥善保管枪支,导致枪支丢失,不但会对自身、家人、工作和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安全威胁,而且还可能导致警察的威望下降,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任程度降低,不利于警察日后的办案,给警察形象抹黑,给人民群众造成恐慌与伤害。
一、当前中国警察配枪的问题及原因
(一)警察持枪存在巨大心理压力
虽然枪支对于警察自身与警察破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至今仍然很少给警察配枪,是因为警察持枪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而且社会一直对警察持枪问题争议不断。第一,由于警察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强度高,使得警察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可能会对警察持枪时的突发情况处置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第二,警察自己也有偶尔出现的自制力不强的情况,如有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喝酒、抽烟,导致的工作时的判断能力下降,甚至行为失控,严重的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全。比如,1999年警察持枪就毁了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深圳市公安局两名警察在一次下班之后中边吃边聊,提到了工作中的压力与不愉快,以及家庭关系的疏远,两个人聊着说着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而且不可理喻的约定,同时开枪将对方打死,第一声枪响之后,开枪警察看到倒在地上的好友,顿时清醒了过来,感觉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拨打了120并对自己开了一枪。
(二)警察存在对于枪支的滥用
警察配枪是国家及人民赋予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的产生有时也会产生滥用。这种偶然发生的滥用,会使警察在人民群众心中高尚威严的形象变成像暴君一样滥用职权的丑恶嘴脸。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警察群体中有些人不满于现状,受不了社会社会上的压力,也有自认为与自身不符的社会地位,开始滥用枪支,比如渭南市一名法院的司法警察为了不交车辆高速公路费,竟把枪指向了收费人员的头;吉林省涌泉的一名刑侦大队的大队长在酒店滥用枪支导致酒店服务员终身卧床;河北省霸州的一名派出所所长违法滥用枪械致使汽车司机当场死亡;云南省罗平县的一名警察在一次办案结束后到村民家中喝酒,喝多了与人争吵起来,使一名村民胸部中枪等等①。
上面的事例,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警察的心理状态不佳或头脑不清醒的情况下,警察持枪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周围的群众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亲朋好友也不例外。警察工作是一个压力过于密集的职业,如果没有超于常人的身体条件与心理素质,单单依靠一个人很难适应警察工作所要面对的各种复杂情况。警察配枪是国家与法律赋予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赋予是为了更好地、更快的破案与打击违法犯罪。而且更能起到预防犯罪发生的作用。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但是有些警察或者是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是不甘于现状,看不了别人的轻视,这使得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忽视了国家赋予的权利的意义,从而给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侵害。造成社会的舆论不满,甚至危害到了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三)我国警察不持枪增加职业危险性
2003年,上海市的“2.8袭警案”震惊全国;山西大同刑警传唤释放人员时,遭罪犯斧头袭击,当场英勇殉职;2011年发生在山东泰安“1.04”持枪杀人事件中,三名民警调查案件走访到嫌疑人家中,但是嫌疑人拿枪隔着门就射向了门口的警察,导致警察当场牺牲。另两名警察在追击歹徒的过程中,由于两名歹徒都手持猎枪,虽然警察奋不顾身与歹徒展开激烈斗争,但是血肉之躯终究还是打不过真枪实弹,最终民警与协警最终殉职,现实中警察破案抓捕犯人,比电影里精彩格斗的画面要更加激烈、危险、残酷,一往无前的警察保护成千上万的生命,烈士生命的逝去每个人都应该惋惜,但是我们也该想一想,我国警察为何不能持枪保护自己呢?如果都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那么如何保护公民的安全呢? “哀与悲之发不由一也,而由余者共至”警察不配枪的原因有很多。第一,警察个人不愿意带枪,很多人认为配枪是个至高的权利,但是保管枪支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之前就有警察醉酒丢枪的事例发生,该警察不止失去了工作,身上的“警服”也变成了“囚服”。第二,很多公安局领导存在“因噎废食”的心理,很多领导害怕丢枪的麻烦而导致自己丢了饭碗,枪支一般都放到特别安全,甚至无人知道的地方。这使得基层民警在办理需要使用枪支的案件时,不仅需要领导的批准,还需要去隐蔽的地方去取枪,严重影响的民警的办案效率。第三,①张博,我国警察使用警械武器的基本原则[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5年 很多警察认为现在的枪支管理制度过于繁琐,取枪与存枪都要向上级汇报,审查,在遇到紧急事件、突发情况时,这种制度严重拖延了警察的办案时间,使得警察在办案中处于不利地位。第四,有部分民警使用枪支的能力有待训练,基层民警很少使用枪支,在使用枪支方面的训练也不足,即使把枪械交给这些警察,这些警察也不会使用,不仅无法充分发挥枪
的积极作用,也不能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正义,甚至会危及公民的安全,引起社会舆论。
二、解决警察持枪问题的意义
警察对每个人的生活都至关重要,它是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国家政府政策实施与在维护社会安全的屏障。那么,警察在与恐怖分子与嫌疑人的斗争中如何保障安全呢?有人说,警察可以增强自身体魄;有人说,警察可以增加人手;也有人说,警察可以增加自己职业技术,事实上,这些理解都是有些片面的。
警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多种角色,即在国家政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在公共场合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宪法对人民警察是这样定义的:警察一般指武警或人民警察,不仅仅是指治安、户籍、刑侦、交通等,还有国家安全部门的国家安全警察,劳动改造部门的司法警察,以及法检系统的司法警察,是国家赋予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①。从宪法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警察至少面临两种威胁,第一种是需要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危险程度的罪犯,比如有在互联网上窃取隐私的黑客,也有打砸抢烧的狂热分子;第二种是身担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心理压力巨大,在重压之下,有可能在罪犯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民警察是国家在和平时代的“武力”,肩负着重要的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现代国家都是将最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与工具赋予他们②.所以,枪就成为了警察的职业标志之一。
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社会人群中,有将近30%的人存在健康问题而对于站在与犯罪作斗争的第一线的警察来说,他们的健康安全与保障更有令人感到担心的,因为警察是应激性职业之一,而且警察是其中危险最多,压力最大的警察的受伤甚至是死亡,大部分情况下不是警察身体素质或者是擒拿技术水平不够,而是在自己手中的武器远落后于罪犯甚至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想要制服罪犯更是难上加难。只要警察职业存在一天,这种警察职业的危险性和职业关系就不可能消失,警察携带武器是基于警察职业危险性和保持警察职业关系稳定性而产生的内在要求,这也是在这21世纪新形势下,虽然社会迅速变化,制度频繁更替,警察条例也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更新和调整。但是警察却一直携带武器的原因。所以,解决警察的持枪问题,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意义。
首先,解决警察持枪问题可以提高警察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警察持枪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如果因为某个人的失误而处理不当或者操作失误而引发社会舆论。这会使得警察形象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警察无时不刻都要准备面对方方面面的应激性事件,如果警察个人持枪操作失误都会产生巨大舆论,并使的警察名誉扫地,那么警察持枪面对重大意外事件和犯罪事件时,就会犹豫不决。错失抓捕嫌疑人的时机。
其次,解决警察持枪问题可以提高警察的办事效率。当今社会警察的威严还不如以前,很大程度是因为当今警察不配枪。交警在查办违规车辆时,遭受到违规罪犯的殴打,在追击罪犯时,警察只能喊:‘不许动’然而对跑远的罪犯望尘莫及。在监狱中,在押人员在监狱民警面前嬉戏打闹,民警毫无震慑作用。警察持枪可以使罪犯和嫌疑人心生惧怕,不敢顶撞警察,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罪犯立刻束手就擒,也对警察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①②罗晓,试论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及调适[J],法治与社会:旬刊,2015年 严家怡,公安基层民警忍耐力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 最后,解决持枪问题有助于治疗警察的心理问题。21世纪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更别说日常都要做危险性工作的警察。警察由于每人都要面对这种特殊工作。所以都会有小心翼翼与谨慎的习惯,这种习惯甚至会引起自己一定的精神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由此可见,解决持枪问题会使警察的注意力从周围的各个方面的威胁转向保管枪支上,只要枪在身边,罪犯与嫌疑人就不敢轻举妄动。而且警察持枪问题的解决会使警察办事效率提高。使警察可以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休息,不用每天都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工作,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安全。
三、对于解决中国人民警察持枪问题提出的建议
警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即在国家政府、家庭成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在公共场所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人员。所以新形势下警察使用枪支是非常有必要的。警察使用枪支是基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职业关系的影响。警察持枪是警察职业生活过程中必须经过的过程,古代社会没有警察自然也没有专职的警察机构。随着1878年,近代警察制度在英国诞生,警察携带武器就作为警察职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的出现,至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并没有军队,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职业警察。在不同国家,警察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大相径庭的发展阶段,但是表现出来强烈的法律性、高危性、社会性、权利性等固有的职业特性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警察主要的社会关系如警察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之间都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一些国家,私人持有枪支是不允许的,这使得警察配备枪支是不必要的。在这些国家,偷盗与抢劫等街头犯罪往往不那么暴力,受到专业训练的警察能够对付那些没有致命武器的小偷和歹徒。如果警察配备了枪支,潜在的犯罪分子也会加强自己的武器装备自己,并将犯罪行为升级为暴力与军事的竞赛。此外,携带枪支的警察在执法过程汇总更倾向于使用枪支,以便更快的、更有效的执行任务,从而导致更暴力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家,枪支被视为是普通民众的合法财产与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警察两手空空会使警察在办案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在人民群众不能携带枪支的国家,比如我国警察也应该在承担危险任务时携带枪支,有鉴于此,警察是否携带枪支,不仅取决于枪支是否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存在,更重要的是执行的任务是否危险,万一有危险,警察应该携带枪支。所以,对于警察持枪提出以下建议:
(一)新形势下警察使用枪支的心理调节
枪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警察能否稳定使用枪支时的心理状态。稳定平和的心理状态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心与信任。而如果滥用枪支往往就会让人民群众长期处于慌张与猜疑中。培养健康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与适度,是警察心理调节的目标之一。心理调节的对策就是指在自身出现不舒服、不适度的情绪反应时,自身能够理智淡定的分析与评当下出现的情况,正确与准确的判断引起情绪反应的各种原因,有助于整理思路,冷静迅速的做出正确的措施应对。比如,在警察持枪巡逻与办案过程中,警察很容易就会被歹徒与罪犯激怒,并作出过于激动的行为。警察开枪不至是一个扣动扳机的过程,它还包括了很多心理变化:开枪前的犹豫不决,开枪瞬间的恐惧,开枪后的悔恨心理[吴娜,和谐社会建设中警察身心健康的意义与价值职业[D]2013年]。因此,警察掌握了心理调节的办法,在下次持枪执法过程中不容易被激怒,认真分析过激行为产生的原因,对于罪犯的刺激有理智的识别,正确认知和评价犯罪心理,避免在持枪执法过程中过激行为与做法的出现。在提审犯人时,面对顽固不化、就是不开口的犯人时,警察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情,换个环境有助于找到审查罪犯的突破口。适当的心理宣泄会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很多,很多时候警察的压力无处宣泄,会使自身的压力积重难返。这样会使警察在持枪处理案件过程中判断受到影响,不利于保障社会安定与和谐。
(二)借鉴美国警察先进枪支管理经验
李克强总理说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主要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警察的持枪问题是警察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以“守则”、“训令”、“须知”等多种规范条例来约束,对于我国警察持枪问题来说,不仅要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点的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更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际,以公安工作要求和公安队伍建设目标为宗旨,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完善与改进有关警察持枪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警察处理持枪问题的能力进行必要的培训。只要这样,我国警察持枪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在美国,美国总统里根在一次劳工集会的演讲之后在回到自己的专车的途中遭到了警察辛克力的刺杀,并非是出于政治原因,而是想要通过这一举动,引起自己崇拜的好莱坞女星朱莉·福斯特的注意,被捕后,辛克力因为“精神失常”而被判无罪,但是一直被关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白宫发言人布雷克在刺杀中被集中了头部而造成了终身残疾,伺候他同妻子一直致力于推动枪支管制,多年后他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严格的枪支管制法案。挺身而出的保镖麦卡锡被射中腹部,经手术后完全康复,从白宫退休后,在伊利诺伊州担任警察局长,致力于枪支管理法案的宣传与执行①。美国警察条例规定,在开枪之前要明白两点:第一点,开枪的是否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或保护在自己的安全,或者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第二点,开枪时是否是没有其他方法解决问题。
美国由于枪支数量过于庞大,所以警察在执勤过程中如果感觉情况不对,就会依法开枪,因为他们不知道对面站的是否是一个拥有枪支罪大恶极的罪犯。美国禁止鸣枪警示,因为这样会更容易激怒罪犯,更容易危及警察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美国犹他州就发生了警察去处理可能发生的抢劫案件,但是现场有一名为地里·泰勒的白人带着耳机未能听清这名警官的警告,并做插腰动作,结果被警察当场射杀。犹他州在发生这件事情后,给每个配枪警察的头上开始佩戴录像机,规范警察的持枪行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完善我国警察持枪培训体系
1.对我国警察的枪械使用能力的需要正确的认识
当今社会警察持枪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警察的伤亡率,让警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面对严重的暴力事件时,警察需要最基本的保护自身安全的武器,而且警察自身一定要会熟练使用,不能因为害怕丢枪等事故的发生就患得患失,这样只会产生怕出事就不敢用,越不敢用越怕用。有鉴于此,就需要警察机关领导们与基层民警同志们转变对于枪支的观念。
对于警察的持枪能力进行严格的培训与监督。警察使用武器的性能越好,就需要越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警察在当今社会不能在手无寸铁,而是应该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开枪制止罪犯的危害社会行为。对于向往和平的人民群众来说,警察手中的枪支本来就是一种暴力的威胁;但是对于处于水深火热的犯罪现场的人质与周围群众来说,警察不开枪制止犯罪行为就是一种失职,在放纵犯罪的发生。我国目前反恐形势严峻,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变化,如果警察不能依法有效的使用武器警械,就难以及时的制止、震慑犯罪活动,就难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解决人民警察持枪问题从其他国家的做法与政策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要从每个持枪案件中寻找价值,从中积累立法与执法的经验教训,可以使警察使用枪支行为纳入法律程序,加快警察开枪行为的合法化。
2.建立健全警察持枪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枪支的法律条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与武器条例》而且这个规定落实的不到位,条例中的各项规定也模模糊糊,应该制定更加符合警察办案 ①张鸿巍,美国枪支管制的那些事[J],政府法制,2013年 程序,提高办案效率的法律法规,系统规范警察使用枪支,对于警察持枪的评估程序应有明确规定,对于警察持枪资格的审查机制应严格把控①。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后,警察对于武器的使用在事后应该有补偿与评价机制。法律应该规定警察开枪应该遵循“最小的武力使用原则”,在不是特大危害与紧急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不致命的武器。结合各地方的治安执法能力的不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让持枪制度法规落实到位。完善持枪警察的选拔培训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公平的选拔制度,保证持枪警察拥有持枪所应具备的条件。对于持枪警察的档案也应有严格的管理机制,确保警察、个人信息、枪支使用信息有准确的记录,这样有利于对持枪民警进行针对性训练。也可以对以后的持枪警察的持枪考核有所参考,为警察队伍的选拔拥有优秀经验与实战能力的警察打下基础。
3.加强持枪警察的资格考核
任何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考核,而考核也是检验自己努力训练的成果。对于以后上岗的时候可以减少警察不敢开枪、乱开枪的行为。对于持枪警察的考核不应只考察持枪的能力如何,更重要的是对持枪警察是否熟知警察持枪的法律法规、持枪的习惯等等的考核。要确保持枪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犯错,就应该对持枪警察进行严格的考核审查,比如身体健康情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警察应该收回该警察的持枪资格。除此之外,警察部队应该对于持枪警察优厚的待遇,对于升职加薪等都要以是否拥有持枪资格为依据,改变个别警察对于枪支的抵触心理,提高警察持枪的积极性,激励警察参加训练。
我有幸在警察队伍中实习过两个月。我觉得警察职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抱着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为人民干实事去的。但是由于上层领导的只会说不作为问题,怕担责任心理,公务员奖罚制度模糊不清,严重缺乏训练等等问题,导致这个部队整体素质偏低。说句心里话,我第一次去公安实习的时候,看着未来的同事,我都怀疑他们到底是不是警察:身体状况、年龄大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办事效率低下、警力严重不足、干了实事无功反而还总被各种社会人士拿来愤世嫉俗。一个月720小时我上班的时间为至少360小时,由于长时间巡逻缺乏睡眠、体能跟不上、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更别提什么所谓的训练了。现在警察实行3班2运转,也是就无事的前提下3天要上两天,而且这两天还是连号上36小时,而且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按要求,新警入职至少要培训半年,实习一年。好多人培训连俩月都没到.说句心里话,好警察很多,但更多的是无奈。官僚腐败,制度黑暗,这支部队第一是为党服务的,而才是为人民,老同志们都认命了,大部分踏踏实实做人混着退休就解脱了,我这初出茅庐,还有点热血朝天。所以,我觉得给予警察持枪的权利,通过对警察的心理以及持枪能力的培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以使警察队伍更加庄重威严,也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①覃柳文,关于警察体育教育训练中执教理念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
参考文献
[1]董晓薇,警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
[2]严家怡,公安基层民警忍耐力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
[3]林力胜,情绪控制能力和心脏的健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 [4]张兵,警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开枪[J],中国经济周刊,2012 年
[5]邹俊杰,近代武汉警察制度发展简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 [6]张鸿巍,美国枪支管制的那些事[J],政府法制,2013年
[7]刘德新,基于实战的警察体育教学模式[J],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4 [8]许华,论警察道德力的建构与提升,改革与开放,2014年 [9]张博,我国警察使用警械武器的基本原则[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5年
[10]吴娜,和谐社会建设中警察身心健康的意义与价值职业[D]2013年 [11]覃柳文,关于警察体育教育训练中执教理念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
第二篇:论美国持枪制度(xiexiebang推荐)
论美国持枪制度
【摘要】论文通过三个部分论述美国的持枪制度,首先简要概述美国持枪制度的立法依据、基本情况,然后论述持枪制度的优缺点,最后通过与中国持枪制度的比较,展示出两个国家不同的枪支法令。
【关键字】美国持枪制度 公民持枪权
一、美国配枪制度
枪支权利的起源在英国《普通法》,独立后的美国做了继承。1791年,美国通过的宪法第二修正案,给予美国人在必须时反抗政府、推翻暴政的依据。原文使用了“受到良好管理的民兵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是必要的,人民拥有和使用枪支的权利不受侵犯”的表达,而不是写“享有”此项权利,明确认定枪权是一种天赋权利而非宪法上的创设。
在人迹罕至的新大陆创建国家,拥有广阔的西部和狩猎的传统,又历经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洗礼,美国自视为“勇敢者的家园”,持有枪支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最高法院2008年6月26日裁定美国公民有权在用于个人用途的情况下拥有枪支,同时推翻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实施了32年的禁枪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高法院首次对于个人是否有权拥有枪支作出明确裁决。枪支销售在美国一直是“大生意”,目前全美有8千万合法注册持有枪支的公民。枪支游说集团以及以美国步枪协会(NRA)为首的民间组织一直在用巨大的人财物力争取民间持有枪支的更大空间。不少遍布各州县的民间枪支协会甚至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不少人家更是代代相传的会员。
在国际范围内,美国、墨西哥、巴西、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是允许私人藏枪的。但这些国家都分别对枪的种类进行了规定,比如一些半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散弹枪在不同的地域其管制的法令是有所不同的。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各州在立法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关枪械管制的法律也不例外。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州,各地的法律也会不同。譬如,各种半自动步枪在纽约州不列入管制范围,但在纽约市,某些半自动步枪受到限制。但是枪支管制在美国一直争论不休,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允许人民配枪被认为是一种自我保护,切实维护自身权益,遏制犯罪的最有效手段。
美国德克萨斯州州议会今年5月10日通过一部新法,允许其38所公立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在校园中带枪。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学校中就读的50万名学生可以持枪上学。德克萨斯州是第二个通过类似法律的州,第一个是犹他州。这样,校园持枪在这些地区也成为一种合法行为,其效果如何仍有待时间验证。
二、论美国持枪制度的优缺点
允许公民持枪是否能够保证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呢?会不会酿成更多的犯罪?现在,美国的枪支制造商每年生产数以百万计的手枪、步枪和霰弹枪,每年都有3万多美国人死于枪下。众多恶性案件都是以枪击收尾:丈夫把子弹射向妻子的头颅、学生对着自己的教授和同学开枪等等。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很多人强烈主张应当更严格管制民间的枪支。但以美国“全国步枪协会”为首的拥枪派认为,民间拥有枪支是宪法明文规定的权利,也是美国人民用以反抗暴力的唯一手段,因此绝对不可限制。他们的论点是,枪不会杀人,人才会杀人。这派人士经常引用一个论据,这就是民间拥有枪支在加拿大是合法的,每年大约只有100人死于枪击事件。
公民持枪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犯罪分子的侵害,然而这种持枪无形中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公民的安全建立在社会对持枪者道德的信任的基础上的。人是一种情绪动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冲动会大于理智,此时道德已经无法约束了,如果此时人有配枪的权利,那么他极可能采取“射击”这种过激的手段。维护一部分公民的持枪权,限制一部分潜在危险群体的持枪权,似乎是对改善这种窘境所该做的。
三、中美枪支管制的比较 中国对枪支有着严格的规定。法律规定允许携带枪支的人员有:武警、狱警、刑警、重案组、派出所所长(指导员)、股长、科长、局长(政委)、检察长出差办案人员、副检察长、法院院长(副院长)、运钞押运干警、国家级安保人员、(门卫)、军事基地、重点科研部门、(门卫)、银行守库人员、等等。凡是没有国家公安部、安全部特批;其他人员一律不准持有枪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国的犯罪率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联合国刑事犯罪局资料库记载:中国警察数量世界第一,中国法官数量世界之冠。本来很好理解,因为中国人口最多。可是,中国的犯罪率全球最低,每10万人口只犯罪363件。这个数值只有美国5%,是丹麦的3.8%,是芬兰的3.5%,新西兰的3.25%,瑞典的3%。如此悬殊的犯罪率与枪支制度有必然的关系。中国的严格的枪支管制制度,使得犯罪分子也很难购得枪支实施犯罪。在中国,非法私藏枪支要判刑,使得普通民众大多未见过真枪实弹,这样枪支犯罪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美国制度与文化》(美)埃塞尔·蒂尔斯基(Ethel Tiersky), 马丁·蒂尔斯基(Martin Tiersky)编著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28页
[2]《美国司法制度》齐树洁主编; 厦门 :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548页
第三篇:论中国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方案
论中国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方案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姓名:张润琦 学号:1002020124 指导教师:陈光伟 时间:2010年12月26日
目录
1.水资源(Water resources)……………………………………………………………..3
1.1水资源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Water Resources)……………………………2
1.2中国水资源现状(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s)……………………………………………………………………………………………3
2.水资源问题的解决(Solution)………………………………………………3 2.1方法(method)…………………………………………………………………………………..4
2.2注意事项(attention)……………………………………………………………………………4
3.结语(Epilogue)…………………………………………………………………………5
摘要(Summary)
The water resources is very important of our life.People can not live without water.But now, today, a lot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en polluted.We must do something to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water,toprotent our water!1.水资源(Water resources)1.1水资源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Water Resources)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使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所以,解决中国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1.2中国水资源现状(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s)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丰富。
受地势影响,中国大多数河流都直接或间接向东、向南流入海洋,构成了约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外流区域,其中多数属太平洋流域,少数属印度洋流域,只有位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向西流出国境,属北冰洋流域。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河流平均年径流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前五位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大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珠江、淮河等。新疆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长2100多公里,由于它流过干旱的沙漠,亦被称为“生命之河”。
由于中国的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水能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70%分布在西南地区。按河流统计,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占全国的近40%,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多的水能蕴藏量。但是,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2.水资源问题的解决(Solution)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水意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研究生态性水利和资源性水利,并使我国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
2.1方法(method)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有很多。
1)明晰初始水权。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如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初始水权分配时,首先要扣除210亿立方米的生态和环境用水,剩下的370亿立方米才是可用于分配给沿黄省区的水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例如,根据国务院的黄河分水方案,宁夏拥有40亿立方米的黄河初始水权,这就是宁夏总的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宁夏再把这个总量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层层都有指标,这就是总量控制。
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如宁夏对74个行业、109项工业产品,制定了用水定额标准。
(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要特别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4)用水户参与管理。这套制度能否有效运转,公众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宁夏引黄自流灌区,通过用水户(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了905个用水户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5)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初始水权分配后,对新增用水需求,主要通过水权交易市场,进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来解决。这样,买卖双方都会考虑节水,社会节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水资源的使用就会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领域。例如,2003年以来宁夏、内蒙古进行了“农业转工业”的水权有偿转换实践探索,由工业项目业主投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把农业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初步实现了工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赢。
2.2注意事项(attention)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因为:第一,粗放的用水方式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降低发展成本。第二,节水就是减污,如果不搞节水,就会产生大量污染,节水是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成本。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所不同的是:缺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受控于“宏观控制指标”,可以充分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丰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取决于“微观定额指标”,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节水与防污治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水需要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防污治污则需要分析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水资源承载力体现在水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力体现在排污权上。在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同时,必须研究和认证排水的许可问题。防污治污要建立宏观控制指标和定额指标两套指标,前者是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水域的纳污能力,确定某一区域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控制总量,后者是衡量每个排污单元的排污标准。水权可以交易,排污权也可以交易,从而形成企业保护水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提出:针对面临的问题建议我国水资源总体战略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1、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战略
2、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
3、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4、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减灾战略
5、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6、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7、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南水北调战略措施。
8、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3.结语(Epilogue)
总之,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还要靠广大人民的努力,只有大家都爱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才能尽快解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张润琦
2010年12月26日 指导老师:陈伟光
第四篇: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警察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警察违法犯罪与其警察职务与警察身份密切相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玩忽职守、保护犯罪。警察是时代的楷模,为了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深入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警察的违法犯罪。
关键词:警察违法犯罪
表现
成因 对策
发端于西欧诸国的世界近代警察已横跨了二个多世纪。二百多年来,由于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不同国家的警察可能被打上不同的烙印,但警察首先应是一个守法者而不是违法犯罪者却应是相同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警察犯罪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外警界及学术界纷纷着力研究产生警察犯罪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从8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少量地以不同形式披露警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警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较多的见诸于各种新闻媒体。下面浅谈下关于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的相关内容。
一、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滥用职权。将国家权力私有化,假公为私是警察犯罪的重要表现。例如,曾经各大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的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局长何士宽滥用职权、指使干警打死模范教师一案,就是这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再如,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刘富元、副所长张玉芹,以“中央有新的精神,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就可以取得释放”的谎言,在一年多时间内,办理“保外就医”44人,其中最高刑期的为13年,刘、张二人索贿4万5千元。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滥用职权,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二)非法获取。即利用职权将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攫为己有,如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等等。从当前看,这种犯罪形式表现得最为活跃,也最为恶劣,同时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它在最大限度上破坏了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例如,原贵州省公安厅厅长郭政民贪赃枉法案.原甘肃省公安厅厅长贺明保受贿案,原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副局长赵国利贪污1071万元特大案,等等。
(三)执法犯法。执法、护法是人民警察的神圣天职。但是,极个别警察在一己私欲的诱惑下,积极实施刑事犯罪活动,如杀人越狱、强奸抢劫、吸毒贩毒、走私贩私等等。应当说上述犯罪与警察的职业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同非法获取相比,其犯罪的量也不大,但由于犯罪人身份的特殊性,这种犯罪形式的危害同样很大。例如,前陕西省米脂县公安局局长高胜秀杀害县委书记案,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对策科民警王燕盗窃公私财物近90万元案,原江苏省响水县公安局局长姚长清、副局长兼交誉大队大队长耿汉圣等人共同走私汽车案,等等。
(四)保护犯罪。1993年7月,公安部在给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汇报提纲》中认为,当前群众对公安机关反映强烈的四个问题之一是:有的干警“利欲熏心,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为虎作伥,纵容保护犯罪”。例如,山西省忻州市原公安局长沈玉根包庇重大诈骗罪案;山西候马市原公安局副局长贾守德等干警包庇侯林山、郭秉霖两个特大走私文物犯罪集团案;广西钦州市公安局局长蓝正辉干扰查赌,充当赌场“保护人”案,等等。此外,从已经揭露出的地方流氓恶势力犯罪案件的背后,往往不难看到个别警察不和谐、不光彩甚至有罪的的身影。警察保护犯罪的违法行为,为“警匪一家”之说提供了佐证。
(五)玩忽职守。以玩忽职守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犯罪,是警察犯罪中最具有法律特征的违法类犯罪。这类犯罪虽是极少数,但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十分恶劣。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公安分局原副局长韩继宗玩忽职守、坐视歹徒开枪杀人案;吉林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公安局民警王修明、孟庆余在接到群众报案求救,不及时出动、推透扯皮导致一女大学生被歹徒轮奸案,等等。
二、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一)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又称社会原因,是指与警察违法犯罪产生有关的各种社会致罪因素,包括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管理和人文自然环境等条件。社会原因又可以分为宏观社会原因和微观社会原因。
1.宏观社会原因
是指社会大环境中,产生于社会的经济、文化、人口、法制等整体状况中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因素。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宏观社会原因,必须从广泛多半的社会中多角度的区分析归纳。
(1)经济因素
首先,市场经济中追求最大利益原则的确立唤起了人们的各种欲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物质利益原则的确立,人民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获得觉醒,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警察作为社会防卫和保障机构中的国家公务员,如果有强烈的重利意识,一味去追求自己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利益,就会违背法律的目的去行使职权,就极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其次,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严重的冲击了警察队伍。警察这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具有优越社会地位的队伍,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任务越来越繁重,危险越来越大,但是相比较而言,工资待遇却越来越低,甚至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都受到冲击。为什么付出相同甚至更多的劳动却不能得到相同的报酬,这样的分配制度使部分警察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并造就了警察权力的资本化。警察权力一旦被资本化,必然产生两个方面的结果:其一是警察根本无需个人出资,便可获得超出其正确执行权力所获得利益以外的非法利益;其二是警察权力被亵渎,违背了法律赋予警察权力的目的。
再次,无序的竞争是另外一个因素,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适当的竞争体制的确立,可以有效的激发警察的积极性。但是当此种竞争的作用被强化到极端的程度,就会产生副作用。许多公安机关在案件发生后要求限期破案,追求破案率。许多警察在竞争的压力下,看到其他单位的案件破了,自己的案件久攻不下,便想走捷径,从而走上犯罪道路。(2)政治因素
首先,警察权力配置的不合理,主要是指权力的过分集中。公安中的部分警察尤其是一些领导,大权在握,一次审批、一个签名,往往就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果及经济利益。警察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腐败。
其次,对警察权力的监督在实践中苍白无力。任何权力都要监督和制度,否则必然滋生腐败。对此,孟德斯鸠曾说;“一切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公安机关主要的监督机构有其内部的监督部门,还有外部监督,有了这些监督体系,应该说权利的滥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但关键是这些部门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完全的作用,实践中大量的监督机构只是停留在对警容风纪武器、器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使用方面,对警察中的真正违法犯罪行为却没有丝毫震慑作用。
第三、民主机制不健全,违法行为缺乏透明度。目前,我国民主机制还不完善,民主权利缺乏法律保障,群众的民主观念、法律意识欠缺,造成警察无视民主,压制民主。
第四,在警察的选拨和任用制度上,漏洞较多,包括警察的录用、辞退、回避以及对警察的申诉、控告、人事监察制度的等问题上,缺乏具体可行的规定。在实践中,不能真正把住进人关,确保队伍质量,使相当一部分的不合格者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公安机关。(3)法律制度因素
首先,立法上有缺陷。长期以来,立法中我们缺乏严惩违法犯罪的指导性原则,导致对警察违法犯罪的定罪量刑偏轻,实际上纵容了部分警察实施违法犯罪。其次,执法上打击不力。由于警察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是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的查处障碍重重,阻力较大,在相当程度上影线了打击力度。(4)文化因素
文化相对与制度而言,是警察违法犯罪中一种更深层次的因素,在我国警察违法犯罪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烈熏染。尤其是一些消极文化如特权主义、等级主义、形式主义强烈地侵蚀着法治的基石,怂恿着警察违法犯罪。现代社会中,“黄”“黑”“毒”等反社会文化也成为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原因。加上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在中国的盛行,更催生了警察违法犯罪。
2、警察的微观社会原因(1)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警察最基本的社会化环境。首先,贫困家庭与警察违法犯罪。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下,警察的工资并不是十分的丰厚,面对高消费的今天,家庭贫困的警察更容易铤而走险,再有贫富差距,会加剧他们的心理失衡。但并不是说,贫困的警察一定会犯罪,只是单纯从物质条件看,贫困比富裕更容易引发违法犯罪。其次,家庭关系不和谐与警察违法犯罪。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孕育警察健全的人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则会使警察的人格向异常的方向发展,从而造就一个冷酷、粗暴、没有爱心的警察。这种性格的警察更容易走上犯罪之路。
(2)单位环境
警察的思想、行为方式与其所在公安机关的环境密切相关。不良的单位环境常常会推动警察实施犯罪行为,在刚参加工作初期,我们是抱着做一名优秀执法者的良好心态。但是,通过身边的同事利用违法索贿、受贿等不良影响,就会仿效他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当然这其中还有管理上的漏洞。(二)、主观原因
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又称个体原因,包括政治信仰、需要、个性、文化程度、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
1、部分警察文化素质较低是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警察的人员构成中,不仅包括警校毕业生以及少量从政法院校选拔过来的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还包括其他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薄弱,就更不要说公安业务知识了,虽然,对刚入警的人员,有新的培训,但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蜻蜓点水,不会对专业技能有很大的提高,这样无形中埋下了警察违法犯罪,在加上人事制度的弊端,部分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混进警察队伍,他们便会利用警察权力为非作歹的违法行为发生在所难免。并不是说,文化素质高的警察一定不会犯罪,但是部分警察文化素质低下确是目前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2、理想道德价值的破灭和消极思想的滋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对于一个具有崇高理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警察来说,其人格是比较完善的,这样的警察往往都顾全大局,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疑惑而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当一个警察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实际上已清楚地表明,他成为警察所遵循的一切有价值的道德、理想、追求、信仰已经完全破灭,代之而起的是种种消极颓废的理想、人生观,这已经被许多警察犯罪的事实所证明。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念作用和影响尤为突出。这种道德缺陷为警察违法犯罪的犯罪意念、动机、目的的形成扫清了主观约束的障碍,并且提供了精神支持。
3、价值观念的错位引起的心理失衡,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从思想根源上看,警察违法犯罪的滋生源于行为价值观念的错位。受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及西方社会“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同时放松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行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个人与社会的错位,他们把自我当成社会的中心,把公共权力视为私人特权,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在面临外界的各种疑惑之下,价值错位必然导致行为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具体表现为;1吃亏补偿心理。2为公无过心理。3侥幸过关心理。4法不责众心理。
4、性格缺陷往往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1998年6月18日四川泸定民警赵林持枪杀死10人的恶性案件,以及宁夏盐池县交警队队长余某利用职权,滥施暴力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充分说明了性格缺陷在诱发警察犯罪中的作用。
5、部分警察法律意识的严重不强是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首先,宪法意识的严重不足,部分警察无视宪法的规定,随意侵犯公民的人权,视公民为草芥并最终触犯刑律。其次,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不够,一些警察往往因为,你可能是犯罪分子,所以,作为公共秩序的“保护者”,我就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如刑讯逼供。
6、警察个体需要的冲突和异化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另一因素。
首先,违反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畸形的精神、生理需要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诱因。其次,超前的、超现实的物质需要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诱因。
三、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要建立一种警察“不想、不敢、不能”进行违法犯罪的体制。
(一)政治建警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今天,要结合警察队伍的现状,重视它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以改进求适应,以改进求加强,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紧密结合警察思想、工作实际,教育人民警察不断从科学理论中吸取营养和力量,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不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进一步树立起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克服特权思想;要大力加强对基层领导的培训,注意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险的问题,防范于未然。要加强组织管理,对于有违法犯罪苗头和倾向的警察,不仅要采取一些如扣除津贴、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并且措施要更强硬一点,首先进行脱产培训,培训仍不合格的坚决辞退。(二)依法治警
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作为国家专政机构的公安机关有责任也有必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本部门实行依法治警。依法治警应包括:1.增加警察违法行为的公开、透明度,其违法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权限内行使,并一定要遵守法定程序,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2.必须有能够体现对警察职务犯罪从严从重处罚的法律,并保证此类法律能够得到公平的、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的执行。任何人不论其地位高低、职务大小、贡献多少,一经发现有犯罪行为,都应依法受到惩处。如果对警察犯罪行为适用双重处罚标准,有背景的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那么,警察的职务犯罪将永无止日。3.把检察机关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反对警察犯罪的机构,并赋予其反违法犯罪的各种权力,保证它的廉洁高效。4.按法律程序和内容完善人事制度,录用新警察时注重素质,严格把关,任免提拔干部要有硬性标准,不能取决于领导的好恶。(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从优待警
关于如何减少或消除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动机、机会及条件等问题,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在其《控制贪污腐化》.书中具体分析了腐败行为产生的动机和条件,并提出了两个公式: 1.腐败动机=贿赂一道德损失一(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x所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
也就是说,当贿赂之所得减去从事该行为所承受的道德损失和法律风险后仍大于其工资收入和廉洁带来的道德满足之时,官员就会产生从事腐败行为的动机。
2.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处理权一责任制
也就是说,当官员享有垄断权和自由处理权而又无需对权力的行使承担必要的责任,权力没有受到监督时,他就具备了从事腐败行为的条件。
新加坡学者乔恩·奎赫在撰文介绍新加坡反腐败经验时认为,腐败行为的动机取决于下列因素:个人的品德、周围同事的品德(特别是其上级的品行)、个人的月薪、个人对家庭的真诚和重视对其公务决策的影响程度、社会对腐败的一般态度等等。如果此人的月薪甚低或不足以应付日常之需,那么这个人从事腐败行为的动机将比较强烈。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提高警察的待遇必须同时解决。首先,要充分发挥人大和检察院的监督作用。人民警察的违法活动是国家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对于法律的实施有权力也有义务进行必要的监管,公安机关也应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经常听取各种意见和反映,接受监督;同时,必须强化人民检察院对警察的法律监督,这两种独立于公安机关之外的有效权力制约,能够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减少其腐败条件。其次,公安机关内部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监督机构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敢于“抓大鱼”、“打老虎”,以威慑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化对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法律的有关部门要加强案件审核、备案、评议、行政复议、执法监督以及法律文书审核等,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活动中的错误和问题;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帐目的审计等等。另外,要真正提高人民警察的待遇。从国外的事实我们可以发现,高薪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高薪才能有公安机关的高效率,高薪才能养廉。所以,我们在加强对警察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依法治警的同时,也应该把从优待警真正体现出来,因为警察这一职业的工作强度和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就更应该保证人民警察的各种待遇不低于甚至高于其他机关人员,解决其工资、住房、家属安排子女上学等各种实际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
总之,预防和治理警察犯罪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综合工程,不仅需要公安机关外部的监督、制约和提供法律保障,更需要公安机关内部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抵制警察的犯罪行为。参考文献;
【1】 王雅丽:《警察违法犯罪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王敏:《浅析民警刑讯逼供的心理状态及治理对策》,《公安研究》,2001年第9期。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4】杜晋丰主编:《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5】 《信息日报》,1994.12.1。
【6】 戴著辉:《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一、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滥用职权。
(二)非法获取。
(三)执法犯法。
(四)保护犯罪。
(五)玩忽职守。
二、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一)警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宏观社会原因(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法律制度因素(4)文化因素
2、警察的微观社会原因(1)家庭环境(2)单位环境(二)、主观原因
1、部分警察文化素质较低是引发警察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理想道德价值的破灭和消极思想的滋生,是警察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3、价值观念的错位引起的心理失衡,是警察违法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4、性格缺陷往往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5、部分警察法律意识的严重不强是诱发警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6、警察个体需要的冲突和异化是警察违法犯罪的另一因素。
三、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对策
(一)政治建警
(二)依法治警
(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从优待警
第五篇:中国警察观后感
《中国警察》观后感
2012年05月17日 10:58
中国警察网讯近日,四川省资阳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认真组织全体民警集中收看了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中国警察》。该片讲述了六个主题,分别是《忠诚至上》、《重拳出击》、《规范执法》、《强警之路》、《百炼成钢》、《铁骨柔情》,展现了中国当代警察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健康发展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优秀成果,反映了人民警察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也充分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影片观看结束后,支队又组织全体民警进行了讨论,人人积极发言,大谈观后感。大家纷纷表示,纪录片拍摄得好,观后很受感动,使人倍受鼓舞,对影片中的警察充满了无尽的崇敬之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牢固树立人民警察宗旨意识,认真履行人民警察职责,深入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为民执法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认真从纪录片第三集中学习公安监管部门规范执法、创新管理、保障人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记录片《中国警察》第一集观后感[777阅] Down 发表于 12/05/13 21:50
你或许倒在歹徒的枪口,或许淹没在滚滚的洪流,或许消失在缉毒的征途,或许为了瓦砾下一个孩子的呼救„„当一切不幸归于平静,是你用生命为不幸画上句号,当一切灾难趋于沉默,是你用生命延续生命!
今天看了记录片《中国警察》被深深触动了,我惊讶于一些警察真的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拿自己的生命换取人民的生命,我惊讶于这种崇高的人格和品质,而这些伟大的人物就是我们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人民警察。
有一个片段仍记忆犹新,每次想起都会流泪,一位特警在救人质时不幸头部中枪,当他醒来时,说得第一句话是"人民警察为人民"„„说完竟像个孩子一样哭了„„
我突然觉得,这个警察特别委屈,也特别坚强。
这些冲在危机关头的警察,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许有的人平时比我们还胆小,还爱哭,只因为他的名字前加上了"人民警察"这个头衔,他就必须选择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歹徒射向人民的子弹。是的,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保护老百姓和抓坏人,可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他们必须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有因工残疾、牺牲和将自己处在危难之中的警察,都是把工作当作了信仰,当我们闲来无事骂骂国家骂骂党,他们正在某处维护社会安定,拼死保护我们,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共产党员,每年中国警察400的牺牲人数已经说明了他们正以实际行动和自己的生命维持着这个国家和执政党的纯洁性。
你或许倒在歹徒的枪口,或许淹没在滚滚的洪流,或许消失在缉毒的征途,或许为了瓦砾下一个孩子的呼救„„当一切不幸归于平静,是你用生命为不幸画上句号,当一切灾难趋于沉默,是你用生命延续生命!
收看了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中国警察》。该片讲述了六个主题,分别是《忠诚至上》、《重拳出击》、《规范执法》、《强警之路》、《百炼成钢》、《铁骨柔情》,展现了中国当代警察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健康发展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优秀成果,反映了人民警察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也充分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纪录片拍摄得好,观后很受感动,使人倍受鼓舞,对影片中的警察充满了无尽的崇敬之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牢固树立人民警察宗旨意识,认真履行人民警察职责,深入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为民执法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认真从纪录片第三集中学习公安监管部门规范执法、创新管理、保障人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些冲在危机关头的警察,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因为他的名字前加上了"人民警察"这个头衔,他就必须选择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歹徒射向人民的子弹。是的,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保护老百姓和抓坏人,可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他们必须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有因工残疾、牺牲和将自己处在危难之中的警察,都是把工作当作了信仰,当我们闲来无事骂骂国家骂骂党,他们正在某处维护社会安定,拼死保护我们,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共产党员,每年中国警察400的牺牲人数已经说明了他们正以实际行动和自己的生命维持着这个国家和执政党的纯洁性。
帽上的警徽,迎着日升,陪着月落,因为职守,所以只能背对,背对光彩,背对绚丽,因为他们是警察,是人民的警察,是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的警察。忠诚,永远是他们树立在心中,不破的信念。无论多少艰难,多少坎坷,他们都只是默默的坚持着,几代人都是如此,不曾改变,不曾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