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时间:2019-05-14 05: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下一步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作出了营改增扩容的决定,并要求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

2.房地产税改革。下一步应及时总结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的经验,研究完善房地产税费改革的方案,逐步扩大试点。

3.个人所得税改革。4.资源税和环境税费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也就是说,税收制度要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辽宁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内容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内容?

改革与我是什么关系?

我应该如何面对这次改革?

辽宁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本预案中的金融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支付、挤提等严重影响当地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金融事件。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职责分工,按不同等级实行各级政府分级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统一组织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一、组织机构省政府成立风险防范处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省金融办、辽宁银监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省财政厅负责同志和各市分管副秘书长组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金融办,其主要职责是:向各地传达领导小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负责收集、汇总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要求落实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负责组织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召开风险处置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制度另文下发),沟通情况,评估风险,及时通报和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风险防范和处置情况;负责救助信息发布;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处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信用社支付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二、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支付风险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农村信用社和改革中的社会舆论,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不利言论和行为,要及时引导,妥善处理;对少数恶意歪曲、诋毁农村信用社形象,损害农村信用社信誉的谣言和行为,当地政府可通过司法程序依法处理。加强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农村信用社各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联系,强化对农村信用社支付状况监测,准确掌握风险信息,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及时发出预警报告。

(二)建立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各地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机构会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尽快制定当地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预案,根据不同的风险起因,明确应采取的措施和启动条件,规定实施程序,并做好预案随时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协调和政策支持。积极帮助有支付风险的信用社机构组织单位存款,并协同信用社做好稳定其他存款大户工作;给予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和扶持,会同信用社协调有关债权人延期追偿债务;严厉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协助风险机构清收不量贷款,取消资产变现交易费,使风险机构提高支付能力,改善经营状况;控制舆论导向,督促新闻媒体加强对信用社的正面宣传;公、检、法等部门要负责维护风险机构所在地的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银行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风险监管主体作用。对有支付风险的信用社进行重点监测,并向当地政府提供监管数据及有关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高风险信用社提出风险预警,并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指导督促风险机构做好风险自救和恢复正常经营工作;查处其他金融机构误导性宣传行为,维护当地金融秩序的稳定;协助当地政府按照既定的应急方案处置风险。

(五)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及时按规定批准动用存款准备金或发放紧急再贷款。在现金供应、账户设立等方面向风险机构提供应急便利,对支付风险机构的现金供应做到随到随提,确保现金供应。

(六)各级农村信用联社要在系统内立即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制度。一是对所辖信用社风险情况定期进行排查,早发现、早处理。二是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尤其是被监管部门

列为高风险的信用社要将风险情况在每月初上报县(市、区)联社;各县(市、区)联社要于每月中旬前,将所辖信用社风险情况上报市级联社(信合办)。各市级联社(信合办)要及时向省风险防范处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所辖信用社风险情况,并抄报省农村信用社管理机构。三是各级联社和信用社都要建立突发性风险应急处理机制,落实岗位责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四是对高风险信用社要做好资金头寸匡算,掌握资金缺口。五是发生包括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在内的各类案件,按照轻重程度及时逐级上报。

三、风险处置程序

(一)在改革期间信用社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视为突发性支付风险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

1.大批储户冲击信用社营业机构和围攻工作人员,要求提取存款;

2.因非信贷投放因素,存款备付率连续5天低于1%,且存款持续下滑;

3.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率明显上升,连续数日超出该机构正常提前支取率2倍以上;

4.存款大户集中清户或连续异常资金转移,导致出现较大支付缺口;

5.备付金严重不足,已不能进行正常的资金清算;

6.领导小组认为应进行应急处理的其他情形。

(二)应急报告时限。突发性风险出现后,风险机构应随时上报县级联社和当地政府,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的信用社要同时报告人民银行,最迟不得超过1个小时,以便有关部门尽快介入,迅速平息;县联社要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当地政府、上级行业管理部门、银行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银行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在事发8小时内分别逐级上报至省政府及各上级相关部门。应急报告的内容为:突发性支付风险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类型、原因,风险信用社的头寸状况,已采取及拟采取的措施,以及请求有关部门给予的救助措施等。

(三)应急预案启动处置程序。对发生支付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其所在联社要首先组织辖区机构进行系统内资金调剂,帮助度过难关;在系统内调剂不足以平抑支付风险的情况下,各级联社应按资金救助规定程序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提出动用存款准备金申请;对动用存款准备金仍不能解决风险问题的,要由省级联社在省级政府承诺还款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提出紧急再贷款申请。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提高整体救助工作效率。同时,在发生存款挤提和支付风险等重大突发性情况时,辽宁银监局应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和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领导,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扩散性和危害性,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在省风险防范处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做

到政策配套,并保证及时落实到位,确保改革期间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支农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指导督促风险信用社机构积极组织资金,认真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支农贷款的发放工作。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风险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对没有正确履行化解风险职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督促其上级行业管理部门予以调整。

(三)严格制度,规范操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制度规则操作,防范和处置各类风险,不得自行其事。在改革试点期间对拒不配合、瞒而不报、迟报或接到报告后处置不及时酿成局部金融风险的,要对有关部门及责任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篇:公立医院改革内容

在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 明确指出公立医院改革2009 年开始试点, 2011 年逐步推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必将遵循大医改的基本原则和推进规律, 并应自觉融入于大医改之中,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医药分开”首先是药价的高低与医生收益的分开;其次是住院药房与门诊药房的分离,医生应以诊断、开方、手术、治疗的医疗行为获得收入,社会药店应以销售药品和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赚取利润。医药分开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破除“以药养医”的弊端和调整医药购销环节既定利益分配格局,减轻广大患者不合理的费用负担。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可是,长期因国家财政补偿不到位,很多公立医院有逐利倾向,药品利润就成了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投入以及鼓励“以技养医”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事分开,以病人为中心。所谓政事分开就是指:彻底改变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附属物的状态和以政代事的局面,将政府承担的具体的技术性、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剥离出来,同时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到政府部门,即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治决定者与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具体事务的承担者分开。简而言之,政事分开就是将公共服务的举办主体和实施主体之间由传统的隶属关系转换为一种现代契约关系。公立医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政事分开虽不能在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但解决了法人治理的核心问题~一系列有关所有者、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权利义务相互协调与制衡的制度安排。因此,政事分开是构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制度的良好过渡形式和必要准备。

以前,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主要还是院长负责制。在政府既是出资人又是管理者的背景下,医院的法人地位不明确,医院内部也没有真正的分权制衡机制,院长专权的情况从根本上难以改变,这就使得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难以提高。实行管办分开。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政府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院管理委员会类似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委员会行使所辖区域内公立医院的重大决策权,包括院长任免、医院评估考核、财政资金补助等等。其次,要给院长以充分的经营管理权和人事管理权。医院除重大事项需由医院管理委员会民主决策外,其余权利均应授予由院长为首的医院管理层。

划分营利与非营利的主要标准在于其目的, 但现有的绝大多数三甲医院其性质为非营利机构, 也就是说, 这些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 但是, 其现状是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盈利的状态。实行营利与非营利分开,以非营利为目的的, 提供的是基本医疗服务, 也不要求医疗机构盈利,应当由政府来承担主要责任;以营利为目的的,可以适用市场经济原理, 提供的是多种医疗服务, 通过适当竞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新医改政策明确提出, 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 真正以病人为中心。我以为, 要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就一定要新医改方案特别增加了《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及《完善医疗执业保险》等内容, 既尊重了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 又解除了医务人员的思想顾虑, 从行医个体上消除了追逐功利的动机。

除此之外,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医疗的质量和效率。以及解放医生,让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可以在兼顾医院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四处行医,从而使医生摆脱现有对医院的单位依附关系,成为自由执业的社会人。平衡医疗资源,变“大量患者上北京”为“少数医生下基层”,既为基层百姓悬壶济世,又为基层培养人才,大大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看病难”问题有望缓解;医生劳动价值的提升,“大处方”对医生收入的影响降低,“看病贵”问题逐渐可缓。

第四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内容和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和依据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

(1)一权威报告指出,对现有事业单位,可根据职能特点,决定归属。主要原则包括 :一是产品和服务可以市场化的应尽快市场化。对“ 站错队”的机构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二是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其职能特点和社会 事业发展目标,分别确定为政府直接组织的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机构。对那些公益性突出的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 生、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与政府职能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仍需要政府直接组 织。对于那些不必再由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逐步改为非营利机构。三是同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拆分的要拆分。还有一些机构,虽然无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组织,但其本身也基本不具公益性或公益性很弱,该撤销的则要撤销。四是同步进行管理体制调整。要对目前一些领域社会事业的部门分割体制进行改革。原则上,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应归属同一政府部门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

(2)文件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

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二、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三、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转企改制。周密制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

法核定国家资本金。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完善过渡政策。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明确改革目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批露制度,重要事项和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3)各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初步尝试

2008 年 8 月 11 日,中央编办正式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确定了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 5 个试点地区,这些省市在经过合理的调研之后,相继着手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而在此之前,我国已有很多地方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管理模式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1、各地的初步尝试。北京市海淀区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切入点,将政府职能部门直接举办公益类事业单位,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集中,组建了政府特设机构——公共服务委员会,受政府委托,监管政府公共资源。对于该区事业单位按照“先分类、再分别对待”的原则,对带有营利性的单位直接企业化,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的单位严格由政府管理,统一划归公共服务委员会,而带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则基本不变。包括海淀区卫生局所属的 22 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区卫生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区文化委所属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归属到了公共服务委员会名下。政府不再举办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再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人财物管理,只承担事业单位的行业监管,较好的解决了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西安市按照“行业推进、分类进行、扩大试点、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本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按行业和系统分类,开展了涉及 100 多个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对人员超编的精简,功能萎缩的撤销,职能交叉的合并,条件成熟的转制,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山西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中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抓紧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三是要认真扎实搞好各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四是要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养老 保险、人事制度、财政投入、收入分配);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圆满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

2、深圳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06 年 7 月,深圳市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其主要思路是:“政事分离”,把不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交给市场,把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还原本色,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实现政府职能归位,不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从现有事业单位剥离,交给社会去做。改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凡是可以通过采购

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不影响该项服务稳定供给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供应,降低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按照这个思路,为了实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地深圳市以社会功能 为标准,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监督管理、经营服务和公共服务三大类。《深圳市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各类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范围,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改革方式。如:行政职能收回政府的事业单位,参照行政序列和公务员管理办法严格管理;保留的单位,进行必要的整和,开展管理体制改革;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纳入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企业法人管理。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深圳市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保

障措施,如:工作年限满30 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7 年的可以提前退休,退休待遇按原标准计发,确保退休员工待遇不因单位变化而受影响;不愿意提前退休的,可选择 5 年过渡期内退休的办法,其退休待遇的差额部分按原经费渠道和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转企后效益好的单位可以通过参加 企业年金的方式,提高未来退休待遇;对自愿辞职自谋职业的给予经济补偿等。深市市、区两级原有事业单位 1902 家,编制 9.3 万人,其中市属事业单位 518家,编制 4.2 万人。改革后深圳保留的市属事业单位共有 338 家,占现有市属事业单位数量的 65%;涉及编制 33500 名,占现有市属事业单位总编制 41726 人的80%;实有在编 22671 人,占现有市属事业单位实有编制 28281 人的 79%。2007 年,深圳市政府进一步推出了 5 项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借鉴香港以及国外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推行法定机构试点,依法设立相关机构;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转变财政供给方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推行职员制,实现事业单位职级制等。深圳市在探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路径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3、广东佛山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根据事业单位功能特征、经费来源及发展方向,佛山市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类。行政类事业单位原则上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今后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三个类别,是政府资源重点投入对象;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业务一般不属于政府应当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责范围,可以由市场提供,这类单位将逐步转为企业,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确定所属类别后,将重新确定经费形式。佛山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了相关改革配套政策,包括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在这次改革中不再实行离岗退养政策。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在转为企业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实行老人老制度,即保留现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待遇不变。其余的在编人员,转为企业后实行企业工资福利制度,按企业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符合法定退休年龄时,执行企业的社会保险待遇。对转企前在编且在 2008 年至 2012 年间办理退休的人员给予补差。2013 年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员不再补差。由财政拨款改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07 年底之前退休的人员,退休生活补贴继续由财政按原支付办法供给。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据

(1)现实依据

第一,我国事业单位情况复杂、种类繁多。从事业单位经费来源看,可分为财政拨款和自收自支两类,财政拨款又分为全额和差额两种;从行业性质来看,事业单位分布在各个社会领域;从单位规模上看,有的事业单位人员多达数百人,而有的事业单位仅有 3、5 名职工;从业务范围上看,有的事业单位属于公共事业型,如学校、科研院所等。有的事业单位属于经营型,如林场、培训中心等,还有的事业单位,如园林、环卫等部门,从事公益性服务。就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的这种复杂多样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必不能套用某种固有模式,要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推进。要合理界定事业单位的概念。规范事业单位概念,明确事业单位范围,是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前提。

第二,经济体制的调整变化事业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愈多,需要改革。一是有些事业单位政事、企事不分,职能交叉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事业单位不仅承担公益服务职能,而且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有的甚至还兼有一定的经营服务职能,既充当了“裁判员”,又充当了“运动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利于公平竞争。二是有些事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亟待解决。有的单位职能削弱,人多事少;有的单位体制不顺,管理失位,人无所事事;有的单位机制不活,专业技术人员不从事专业技术业务,不发挥应有作用。三是一些事业单位功能萎缩,缺乏生机。有的事业单位多年没有正

常的开展活动,业务量严重不足,缺乏生机与活力,已经逐步失去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的必要。比如家电办、剧院等。四是有的事业单位重复设置,规模太小,功能不全,发挥作用不够,存在需要整合的问题。比如劳动保障、人事、农业、教育等部门分别设有不同类型的职业培训机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都设有环境保护机构,工作中存在相互扯皮的现象等。五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来,我市由于落实财政供养系数控制目标规划和编制总量控制的需要,严格人员编制管理,除教育事业单位洽谈引进少量紧缺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外,已经多年没有进人,事业单位人员总量并不少,但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显现。六是事业单位重新定编的任务比较重。有些事业单位由于定编很早,现有定编已与实际不相适应,需要重新定编的单位较多。同时,这些单位中多数没有统一、科学、合理的定编标准,只能按照“以事定编”的原则核定编制,这就需要投入更大的工作量。

(2)理论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事业单位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阶段性产物。在庞大的事业单位体系中,其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资金来源等,都不尽相同,从而使这一体系从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分类就是从事业单位格局的复杂性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单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重新定位,以重新构建社会事业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机制。世纪 90 年代,在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路线后,事业单位也开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体制。这一时期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三个重要文件中(1993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996 年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针对“政事不分”的弊端,确立了“政事分开”的原则,提出“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分类有所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概念,即: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性质对其进行了分类:一是公益性、福利性事业单位(占 70%),二是生产经营性或开发性事业单位(占 25%),三是其它类事业单位(含行政延伸性、机关附属性)事业单位。但是这种分类的依据仅仅是服务对象,尚未体系化地建立以职能为基础的事业单位分类框架。90 年代后期,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的研究逐步深入,并且局部地反映在中央和地方的一些相关事业单位规范性文件中。如西宁市按照基本职能将事业单位分为五类:行政管理型、社会公益型、公益兼经营型、机关后勤及服务型。

2001 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专门组织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分类管理调研组”,设计出新的分类体系:一类是承担政府行政行为或为政府行政行为提供保障事务职能的单位(可称为行政保障类);二类为承担国家交办的发展公益事业或准公益事业、基础性任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单位(可称为公益类);三类为从事有偿性经营服务、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单位(可称为经营类)。中央编办的张雅林博士提出,根据目前事业单位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功能,在机构编制上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种类型:行政执行类、社会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实施不同的改革思路,并具有不同的经费供给渠道,以及财务、人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2 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明确的规定了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世界银行课题组针对中国事业单位的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中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分类规范。

“事业单位改革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分类,这反映出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强调这些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确定政府自身的角色有重要意义”。据此,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省市先后制定了本地实施方案,开始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初步尝试。

2006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对中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了初步的思路。《方案》以社会功能为标准,将事业单位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法和处理意见,并进一步提出,今后将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至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将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中央编办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选择了浙江、山西和重庆三省市作为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试点地区。

2008 年 3 月 11 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要适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要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同时,配套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2008年 8 月 11 日,中央编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正式印发,并选取了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作为试点地区,至此,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关键环节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事业单位改革是手段,最根本目的是要发展由这些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服务,使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第五篇:2018年AP世界历史改革内容

三立教育ap.sljy.com

2018年AP世界历史改革内容+备考建议

在最近几年较多中国考生和美高学生在高中选择选择AP世界历史,相比AP美国历史要更难一些。全球5分比例也相对较低。学习这门学科可以加大学生的申请优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言,阅读能力。

另外相对于美国历史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很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望而却步,但我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17是AP世界历史改革第一年,在这里大致为学生做个改革解析。

AP世界历史考试内容的改革

在考试内容方面,改革的并不多。考试的内容仍然聚焦于五大主题:

人类与环境的交流,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各地区国家建立发展和它们之间的冲突,各大经济体的建立、扩张与交流,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总的来说,这样的五大主题看起来还是很宽泛的。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世界各大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然后世界又不是独立发展的,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冲突也是考察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全球视野的体现方式。

另外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政治和经济以及所谓的大国,AP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还有对于小众群体的探究,诸如女性,特殊时代的劳工等等。因为我们学习的是人类的历史。

此外,各个时间段,各个地区的发展是都需要关注的。不能因为我们熟悉美国,熟悉欧亚,就忽略非洲,这些地区的考点还是很多的。

时间段和相应考试比例 三立教育ap.sljy.com

AP世界历史考察的时间段和相应考试比例没有什么变化。

公元前8000-公元前600年间:考试比例为5%

公元前600-公元后600年间:考试比例为15%

600-1450年间:考试比例为20%

1450-1750年间:考试比例为20%

1750-1900年间:考试比例为20%

1900-至今:考试比例为20%

关于这几个阶段为什么如此划分已经是老生常谈,复习的时候也是建议学生,按照这个时间划分来复习各个州的情况,市面上的参考书一般也是这样编写的。

AP世界历史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主要方面就是出题方式。现在的考试形式和2015改革后的美国历史是差不多的。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共55道题,占40%

可想而知要拿高分,选择题也非常重要。不同的是原来是单个的选择题,现在是一段材料或者地图附带一组选择题。

也就是说不是单纯单独的题目,而是有相关性的一组题目,难度有些增加,因为需要阅读材料。

Short answer questions

是增加的一种新题型,一共四组,每组几个小题。占20% 三立教育ap.sljy.com

难度并不大,但是需要精准的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回答的时候也是直击题目本身,不需要像论文一样有论点组织文章。

这个题型和AP 美国历史是一样的。原来AP世界历史除了选择题之外只有三道大题,那么这种改革我猜想是为了更多地考察知识点。

Essay

改革后的Essay有两道,一道和原来一样是Document based question,占25%

这是个难点也是训练的重点,因为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还需要阅读材料对材料分类整理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考察的能力有比较,原因分析,跨时代比较等等。

另外一道是Long essay,占15%

需要形成论点并阐述,在CB官方指南里明确提出还需要会历史分期。也就是说是针对某一问题不同时段的比较分析。

改革之前除了DBQ之外是两道比较型论文,一道是针对一个问题比如某个地区的经济在不同时代的比较,还有一道是相同时间里不同地区的某一问题(经济,政治,女性等等)的比较。

虽然在题型上我们看到这两道题没有了,但是其实出题思路仍然存在在新的考试中,在LEQ和DBQ中仍然考察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立教育ap.sljy.com

这是一道LEQ的官方样题,从题目上面来看,还是需要按照时间段做出比较,也就是说原来的出题思路并没有变化。

AP世界历史备考建议

我的复习建议是需要学生夯实基础,按照CB官方考纲给出的时间段,扎实的学好每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知识。

当然,整个复习下来可能会杂乱无序,那么就需要自己从不同角度总结,例如:分地区、分主题(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分时间段整理。

这样再梳理会清晰很多,看到题目也会一目了然。

最后根据改革给出几点复习建议:

? 首先,配合市场和学校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制作 flash card

这种卡片类似名词解释,包含每个单元不熟悉的名字,比如 Hinduism、Cuneiform,以及对一些 specific terms 做总结,例如 social stratification。

? 其次,制作timeline,即大事年表

对应CB的几大时间分地区和主题来制作,帮助细化时间方便记忆。

? 再次,熟悉地图

从样题来看许多题目的材料涉及地图。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全球意识,在地图上同一时间段标出这个时期不同的国家,对于学习古代文明尤其重要。

? 最后,练习写论点 三立教育ap.sljy.com

Thesis statement 关系到考官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好的论点不仅给文章加分还能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当然好的论点是在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论点全面且有批判性。

总之学好这门课是需要一些技巧,写文章的技巧、答题的技巧、复习的技巧,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夯实基础。

下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制工作

    省财政厅2006年财政法制和税政工作总结 及2007年财政法制和税政工作要点 2006年我省财政法制税政工作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厅党组提出的......

    企业税务改革内容(新旧对比)

    企业所得税改革重大内容一、税率新税法:25%老税法:33%二、纳税人新税法: 以构成法人的企业或组织为纳税人。老税法: 以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为纳税人,即对实行独立核算的总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改革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改革内容 中国教育在线讯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中重点提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使得教育改革再次成为社会的焦点,以下......

    柬埔寨税制简介

    柬埔寨税制简介 柬埔寨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是: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特定商品和服务税、土地和房屋的租赁税、印花税等。(一)主要税种 1.公司所得税 (1)纳税人 柬埔......

    在个人所得税税制方面

    在个人所得税税制方面,现行个人所得税制规定免征额为800元,适用税率5%,最高一档为收入额100000元,适用45%的税率。由于免税额规定过低,使许多属于中低收入的阶层承担了相当部分的......

    税制改革(合集五篇)

    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

    中国税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62810】税收制度 答案: 税收制度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

    我国税制改革

    我国1994年进行的全国税制改革,以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为指导思想,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税制体系,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