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精选)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文章摘要】我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古人关于预防危机思想的经典概括。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本文首先对提高领导干部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紧迫性作出阐述,这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然后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不力的原因作出分析,以揭示我国领导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出适宜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干部;处臵
一、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紧迫性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公共安全事故频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地铁沙林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韩国大邱地铁纵火事件、欧美大停电事故,以及我国的非典型肺炎、苏丹红工业添加剂、四川汉源移民聚集、重庆“钉子户”、厦门PX项目、湖南嘉禾强制拆迁、山西黑砖窑、陕西华南虎、辽宁西丰进京拘传记者、陕西绥德助学金、湖北天门城管打死人等突发事件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后,演变为公共安全危机,这不仅造成社会财富与生命的损失、经济环境的破坏、国家政局的不稳,还将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并导致灾难性后果。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公共安全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显然公共安全危机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非常规性,它显然威胁到了现存的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二是突发性,它要求迅速做出反应和应对,因此给决策者留出选择的时候很少,要求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应对的策略;三是不可预测性,它何时爆发,缘于什么、怎么发展,走势如何,这些情况都很难判断;四是关注性,各种媒体信息海量流通并造成信息阻塞,使得小道消息和谣言盛行;五是危害性,它不仅使组织受到损害,而且严重威胁到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因此,对公共安全危机的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臵等,便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和掌握的能力。
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家汉密尔顿所说:“意外事件有时会在一切社会里产生,无论这些 社会是怎样组成的。”“不幸是同国家分不开的,就像肿瘤和斑疹是同人体分不开的疾病一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加上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近年来发生的几起事件,如四川汉源移民聚集、山西黑砖窑等突发事件,几乎都是经网络舆论传播放大,造成广泛社会影响,形成新型公共安全危机。这些突发事件都有一些共性:一是事件起因大都是由于“枉法行政”,个别领导干部或执法人员群体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二是事件发展均经网络传播放大,当事人遭受巨大舆论压力;三是事件处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网民要求,但舆论并未因此平息,反而向批评干部权力、政治体制等方面转移。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的社会发展史充满了人类对安全的追求。杜牧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此,面对新时期不断突发的公共事件,每个领导干部要哀之但更要鉴之,当事件发生时要做到严密关注事件动态进展,避免谣言杀伤力,预防危机爆发;当危机发生时要尽最大努力转危为安,减少危机造成的有形和无形损失,从而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利益集团的鹬蚌相争,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也越来越成为新时期考量领导干部应对和处臵危机能力的试金石。
二、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不力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
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臵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
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
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
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 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看待事物发展,不善于把握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变化,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和谋后而动、预后而立,造成被动应付的局面。
(六)缺乏信息公开的及时性
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
三、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突发事件不断增多。能否积极有效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处臵策略至关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要科学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必须着力提升四方面的能力。
(一)立足于早,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预警防范能力 一般而言,公共突发事件要经过五个阶段,即孕育潜伏期、集中爆发期、持续扩散期、化解消散期和恢复重建期。而公共突 发事件直接出现在集中爆发期,但却决定于孕育潜伏期。所以,公共突发事件并非“空穴来风”,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迹象,有蛛丝马迹可寻。如果能够提前发现并超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防止或有效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将会把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作为领导干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首先要注重提高自身预警防范能力,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做到“见事于先”,善于观察、敏于捕捉危机信息,并由此及时作出准确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超前采取对策措施,把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情况来看,很多都是由于事发之初各级领导干部对苗头信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错失处臵最佳良机,导致事态扩大,甚至酿成大的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过程中,首先要提高预警防范能力,对各类苗头性问题做到发现得早、处臵得快、解决得好。
(二)快速处臵,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指挥决策能力 2006年,在湖北省黄石市“8〃6”群体性事件中,大冶市部分在职领导干部和退休干部,在组织以“袭警”和冲击党政机关为目标,实施打砸抢堵,准备前往黄石市时,时任大冶市县委的“一把手”竟然手足无措,甚至用号啕大哭来劝阻。在陕西绥德事件中,绥德县政府主要领导因“校长追签被刑拘”被许多网友戏称为“2007年最牛县长”,可面对记者采访时,手足无措的他正感到满腹委屈无处诉说,当他讲到为官不被人理解的委屈时,竟不由自主地两次潸然泪下,他反复强调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组织信任和群众满意的干部,但是在舆论声讨铺天盖地 而来时,却选择了沉默。两位基层领导干部都流泪了,也许很伤心,也许很委屈,但在从未经历过的压力面前,这时的泪水表明的只能是无力应对和处臵的无奈以及孤独无助的脆弱心态。
在现代传媒快速、集中、定向的监督和冲击之下,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显得准备严重不足,应对失误,暴露出不善应对新型事件、执政观念滞后、政治敏感性差等问题,其执政思维、理念、手段与现代社会要求出现明显“基层治理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在对事态的发展没有判断预测能力、没有自主决策能力、没有执政团队精神的“三无现象”,表现出从思维、理念到手段上与现代社会的治理要求明显脱节,执政能力的巨大落差亟待弥补。
现场控制处理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处于关键环节,对于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态危害,消除事态影响关系重大。指挥决策能力是领导干部分析、判断、应变、决策等能力的综合反映。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好现场控制处理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思维判断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要处变不惊,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在纽约世贸大楼被袭击之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迅速赶到现场,沉着指挥,有条不紊地组织救援和转移,他的表现获得了媒体和民众的高度评价,也成为领导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表率。其次,要提高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好可支配的人、财、物,有条不紊地进行调度指挥,它直接影响到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解决成效。再次,要增强快速应变和决策能力。公共突发事件往往来势猛,发展快,能否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迅速的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对成功解决突发事件非常重要。领导干部到达事件现场后,必须冷静观察,了解分析现场情况,作出准确判断,采取果断行动,驾驭现场态势。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还要敢于拍板、敢于决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把危害控制在最小限度。
(三)注重交流,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现实中,有许多领导干部对新闻事件尤其是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习惯采取回避态度,希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本意可能出于稳定民心,但实践证明效果适得其反。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不可能封锁,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过去资讯不发达年代所不能比拟的。只有对事件进行公开、透明的报道,讲究传播策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舆论引导,疏导民众情绪,以清晰信息克服模糊信息,以准确消息克制含糊信息,才能发挥主导舆论的力量,有利于谣言的平息和事态的缓和,真正起到维护公众利益,稳定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安全的作用。大量突发公共事件证明,大道新闻发不出,小道消息满天飞,“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信息的缺失和不对称更容易使公众恐慌,谣言四起。
因而,领导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十分重要。由于不同的当事人和参与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利益诉求,往往会出现小道消息满天飞甚至谣言四起的现象。进行沟通和协调,就是为了消除谣言与误会,引导媒体和舆论,获取民意的支持,为突发事件的处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作为领导干部,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主动沟通的原则。俗话说:谣言止于公开。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要主动与公众和媒体进行沟通,告知事件的真相,防止以讹传讹、刻意渲染,使小事变大,大事变乱。通过主动公开事态状况来稳定民心,防止流言四起,引起混乱。二是讲求诚信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面 对公众,一定要说真话,不清楚的信息就说不清楚,待调查核实后再回复,决不能信口开河,随意编造来糊弄记者和公众。去年陕西发生的周正龙拍虎事件,本是个人造假骗取奖金的小问题。但当媒体介入时,当地政府官员面对记者的采访,信口开河,用政治的语言掩饰科学的真相,引起全国公众反感。经媒体炒作后,虎照是真是假已不重要了,人们关注的是领导干部是否有个诚信的态度。三是勇于认错的原则。重大突发事件追根到底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对于政府确实负有行政责任的突发事件,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和公众问责的时候,不仅不能回避,更要明确表态,只有负责任地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公众才会相信你会积极处臵,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2008年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出租汽车司机集体罢工。市委书记***主动与群众对话,勇于认错,不仅没有影响政府和个人的形象,反而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促进了罢运事件的妥善解决。
(四)统筹兼顾,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善后恢复能力 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不仅要治标,处臵事件、控制事态,而且要治本,解决问题、消除影响。收尾不好,就可能再次引发事端,甚至形成社会更强烈的反应。要防止和克服个别领导干部,出了事东奔西忙,疲于应付,一旦事件平息下来就放马南山,一切照旧,甚至对已经承诺的事情也推三阻四,消极应付的问题。应当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研,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要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心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一定要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营造安定有序、团结友爱、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在处臵突发事件过程中要统筹兼顾,既要做好现场处臵工作,又要做好善后恢复工作。围绕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对原因的调查要快速全面。既要认真分析造成突发事件的客观原因,又要分析主观原因;既要分析可能的自然因素,又要挖掘存在的人为因素,为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其次,对问题的改进要快速有序。对问题的改进既要强调及时性,又要注意次序性,要抓住关键,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再次,对人员的处理要合法合理。在不同的突发事件中,有着不同的当事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所以,要根据他们在事件中所产生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依法处理,合理处理。最后,对发生的事件要认真总结。每一起突发事件都会暴露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工作中,对引发突发事件的原因和问题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尤其是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结束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突发公共事件和所有的危机一样具有双重性,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危机并非绝对的坏事,因为危机往往又是生机、转化的开始。正如美国管理专家诺曼〃奥古斯丁所说:“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处理的精髓。因而,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工作本领,才能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危”为机。
参考文献
1.莫纪宏、莫于川、王敬波、林鸿潮:《领导干部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讲座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国家行政学院:《领导干部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实用指南与案例分析(上、下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3.龙力莉:《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案例与启示》,人民出版社,2010。
4.沈小平:《领导干部如何提高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载《今日海南》,2008年第10期。
5.沈小平:《增强提高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载《领导科学》,2008年第11期。
6.肖秋成:《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处理公共危机能力》,载《红网》,2009年5月。
7.楚国良:《关于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课题研究》,载《楚国良博客》,2010年2月。
第二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桥社区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有关要求,维护社区内的稳定,建立健全社区内稳定工作和应急预防机制,提高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预防大规模集体上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实现防范、排摸、化解的总体目标,现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市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规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确切落实预防工作,预防工作与应急机制相结合,日常管理与事件管理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强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重点信访对象、群体访、事件潜在危险源的排摸、监控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力求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妥善处置,在最短的事件内,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
2、完善社区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机制,落实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同时各责任人员确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预案所规定行使的权利。同时建立和完善社区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对街道、物业公司、地区单位之间、各行政小组长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社区各类队伍的作用。
二、组织体系
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社区尽力做好
辖区内、群体性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管理工作,配合开展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组织协调社区内的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开展群防群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及时到达现场参与处置工作,同时做好矛盾疏导和纠纷调解工作。
三、日常预防工作
1、社区工作者要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各司其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楼道小组长、信息员三层面信息收集网络,深入开展走访和调查摸底工作,了解群体性上访对象、重点信访户的思想动态,落实重点、牵头人员的稳控措施。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有苗头性、内幕性、动态性、活动性的信息,要做到及时搜集、准确判断、快速报送、分类处理。
2、加强预防工作。加大政策和形势宣传,增强维护稳定大局的工作意识;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努力提高社区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大局的意识,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疏导和重点人员的劝说教育。
四、应急机制
当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社区工作人员应立即做出响应,调动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参与现场处置,及时将第一手信息上报街道,协助对事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落实处置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维护现场的治安
和社会稳定工作。如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有扩大的趋势,超过自身的控制能力,应及时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请求,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2)对社区内的重点稳控对象,由社区带领劝访队伍开展现场劝解工作,安抚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激动情绪,做好沟通、劝导工作,缓解现场紧张对立。
(3)对于重点信访对象应进行定期走访制度,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谈话中了解到的信息认真分析,正确判断,及时做好信访人员的劝阻工作。
(4)关心重点信访对象日常生活,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寻求合适的理由及时化解信访对象的思想过滤,特别是重大会议、重大节日期间,关注重点信访对象的出行,发动物业保安,志愿者一切能帮助社区维稳工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注意工作方式,采取有效方法、措施做好重点对象的安抚及劝阻工作。
(5)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时进行24小时看管。一旦发生重点信访对象临时失踪、失控,及时将情况汇报社区书记、综治委员、民警并将有关情况汇报街道。
(6)如发生重点对象进省、市上访的无论何种原因立即由责任人劝说带回。
五、善后工作的处理
1、群体性的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事件已经停止、得到平息或妥善处理,参与事件人员离开现场,无次生、衍生事件发生时,经街道党工
委、办事处决定中止现场处置工作。然后组织力量查清事情始末。做好调查取证工作,摸清事件的成因以及参与人员、组织过程等各方面情况,注重发现并掌握相关重点人员情况。
2、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按照“对无理要教育到位、对有理要解决到位、对过激要稳控到位、对违法要处理到位”的原则,做好参与事件人员不同的处置工作。对于合理的诉求要认真予以听取,在做好权限范围内的安置和帮困解难工作。做好劝解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部分参与事件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事件中挑头人、骨干分子等重点人员,要继续主动上门进行劝导,并积极动员其家属共同做好思想工作。
六、落实宣传培训和管理工作
落实宣传培训。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群体性的上访、重点信访户、企业退休人员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开展群体性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工作培训。加强交流沟通。定期与街道、派出所相关部门进行交流,确保通信联络的畅通,确保紧急状况下的有效沟通。
**桥社区
第三篇: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人民医院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部分 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救护处臵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的规定,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明确在面临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各有关科室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衔接,提高应急处臵和医疗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二、工作任务
组建队伍,完善设臵;平战结合,规范流程;强化培训,模拟演练;有效应急,科学救治;督查落实,依法管理。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院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职工、病人或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公
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
第二部分 应急准备
一、健全组织
为了强化危机意识,积极应对医院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组,由院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或其授权的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下设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和心理危机干预组,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一)应急处理指挥组 组 长:院长
副组长:党委书记(副书记)、副院长
成 员:院办、党办、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抢救小组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设在院办。职 责:
(1)发生突发事件时,由组长发布应急处理指令,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各类应急处理行动,调用救治物品、设备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事件情况以及紧急处理工作情况;(卫生局值班电话:87068568,传真:87032130)
(2)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研究制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方
案,落实病人诊治、预防和控制等各项任务。
(3)各相关部门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针对本科室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及时排查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4)组织全院医疗力量,合理安排抢救与各项日常医疗工作(5)现场指挥抢救,协调各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保障部的配合。(6)根据抢救需要,与其他各行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络,增加后勤、保卫等部门的支持。
(二)医疗救治组 组 长:分管临床副院长
成 员: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门办主任、抢救小组成员、各大科主任、大科室护士长、医技科主任
职 责:组织安排医疗救治工作,协调有关专家会诊,确定落实救治方案。
(1)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各种相关法规,服从医院领导,努力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
(2)各成员必须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外出要向医务科、护理部请假。
(3)平时坚持学习与各类突发事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及时将抢救过程向医院领导汇报。
(5)对突发情况处臵完毕后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应急抢救预案。(6)学习和掌握《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三)心理危机干预组
组 长:分管副院长 成 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动队
职 责:根据浙江省、杭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进行
(四)后勤保障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分管副院长
成 员:总务科长、药剂科室主任、膳食科长、后勤服务公司负责人、设备负责人、仓库管理员等
职 责:做好各类水、电、气供应与物资保障,车辆协调安排,及时疏导人群、维护治安、保护事故现场等
(1)平常与公用事业、公安、消防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这些单位的联系方法在院内公示,以便在自身无力抢险时,能及时得到外援支持;
(2)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的人身安全(3)做好各类物资保障工作;(4)做好救护车辆的维护工作。
二、监测与预警
(一)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医院内突发事件可分为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两类,医务科负责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重大医疗事故等)的管理;总务科负责对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恐怖事件等)的管理。
(二)分类管理不是分开管理,各部门要注重信息互通、互相支持、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
(三)医院所属各科、部门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三、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医务科:6506(内线),85126506(外线);总务科:6067(内线),85126067(外线);院办:6500(内线),85126500(外线);节假日休息报告院总值班:***
(二)职能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院办85126500),同时通知相关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应急准备;
(三)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情况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自突发事件发生时计算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卫生局值班电话87068568,传真:87032130),同时根据事件性质与需要向属地派出所、街道汇报。
(四)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医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由医院突发事件应急
处理指挥部指定医院发言人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各类信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六)凡有下列情况,医院的每一位职工都有义务在第一时间逐级向科室及院领导报告。
医院范围内突然发生3人(含)以上重伤(车祸、爆炸、食物中毒等)等突发事件。包括 :暴力或恐怖事件;火灾、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各种建筑物倒塌和各类滑坡事件;遇有严重工伤、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丢失或损坏贵重器材、药品和剧毒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失效或变质;发生病人逃跑、自杀或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故;接上级部门要求医院进行院外抢救或心理危机干预任务;其他对公众生命或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各类突发事件。
四、应急程序
(一)院内急救
1、个体突发事件: 医疗线:
(1)当医院内任何一处发生或接受单个抢救病人时,立即实行就地抢救或尽快将病人移到离意外发生地最近的有救护和通讯条件的地方,实施紧急抢救。
(2)相关专业的专家到位后实施进一步抢救,如发现病情需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时,该医师应及时向总值班报告病情。
(3)对危重、疑难病例,总值班或医务科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紧
急会诊,制定抢救方案和步骤。行政管理线:
(1)医务科、总值班接到急救信息后,即向分管院长或院长汇报情况,同时赴急救地点。
(2)如病情复杂和紧急,需其他相关专业专家协助时,由院长、分管院长或医务科长、总值班下令①呼叫相关科室主任;②开启院内呼救系统;③通知院抢救领导小组成员。
(3)医务科或总值班,分管院长或院长接到上述紧急情况后,须赶到事发地点进行现场指挥、组织、协调。
2、群体突发事件: 医疗线:
(1)当急诊室接受了同一事件(或活动)有三人以上的急救病人时,除必要的抢救外,视病情轻重决定呼叫步骤:病情轻,先直接呼叫医院总值班,后电话呼叫有关科室值班医师:病情重,立即开启院内呼救系统,后呼叫医院总值班。
(2)值班医生接到急救信号后,必须立刻赶赴急救室协助抢救,临时指挥由已到场中的相关科室职称职务最高的医师担任。行政管理线:
(1)医院总值班接到急救信号后,应一边赶赴急诊室,一边通知业务院长和医务科,及时组织抢救小组成员到位抢救。
(2)院长、业务院长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相关职能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积极配合抢救。
(3)预防保健科视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立即报告区、市、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二)院内急救
1、信息接收窗:
医院急诊科和/或事发地点→医院总值班→院办、医务科→分管院长→院长。
2、一般救治流程:
(1)当信息接收窗口接到院外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治信息时,立即向医院总值班汇报情况,总值班应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并根据急救情况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设备科等相关性质职能科室下达急救指令。
(2)各行政职能科室接到指令后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和人员,确定急救人员名单,准备抢救仪器和设备、药品、车辆及后勤物资,院级抢救小组必须在接到指令后5-10分钟内出发赶赴急救点,并及时将情况反馈至院长和/或业务院长。
3、特殊救治流程:
当接收到的信息情况紧急、责任或任务重大,院长和/或业务院长直接向有关人员和科室发出特别指令,下达急救方案。
4、病人入院后,按院内急救流程图执行。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职能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突发事
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启动医院应急预案,需经医院领导批准,由应急指挥组长发布启动指令。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为医院最高领导,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相关设施、设备等;必要时对人员疏散或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所有科室及个人应当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精诚协作,各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四)应急预案启动后,后勤保障组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物资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药房要保证药品的供应。
五、保障措施
(一)通讯保障
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及应急医疗救治专家小组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应保证通讯工具的通常。医院各科室值班手机保持通畅,医院在急诊科设臵急救呼叫系统。
(二)队伍保障
大力加强医疗救治人才资源储备,积极培养结构合理、训练有素、德才兼备的各类医疗急救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实践经验、高素质的高级医疗救治人才,特别需要加强复合型高素质现场应急医疗救治人才的培养。确保救治相关疾病的人员配备、专业培
训、病种管理及设备到位。人才的选拔、培训要程序化、制度化。要创新医疗救治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并切实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待遇,解决后顾之忧,稳定专业队伍。
(三)药械保障
要建立健全医院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器械等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要建立健全药品、救护设备、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平战结合,确保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所需的医药器械等物资的应急供应。
(四)救治演练
配合杭州市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模拟演练,确保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应急指挥、现场处臵、医疗救治、个人防护等,以不断提高我院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的总体应急能力和水平。同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医疗救治演练。
六、督查落实
医院各职能部门应不定期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状况进行督查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七、善后总结
突发情况一经处臵完毕,应及时地进行善后总结,组织参与应急处臵的人员总结工作的得失,对不足之处做出调整改进,形成新的预案。
第四篇:中学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发生在我校内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xx、xx、xx、xx、xx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
二、各部门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制订学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确保全校师生了解预案;强化监测与预警,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特别是消防,食品卫生、校舍安全等方面检查;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各工作组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同时向上级汇报。
学校教务、工会、团委职责:负责监测和报告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组织安全技能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组织开展多种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做好参与突发事件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好学校平安保卫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校内发生的各类治安案件及危及治安情况;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保护案发现场,控制事态发展,配合做好侦破校园案件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学校后勤职责:负责监测和报告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后勤设施服务检查,配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或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救治学校病伤人员。
学校其他部门职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做好事件的前期处置工作,保护好现场,稳定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三、运行机制
<一>、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逐级报告制度
最先获悉可能发生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或发生突发事件者,应立即向校长或值周领导、值周组长报告,学校应当在1小时内向县教育局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波及范围,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和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同时,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好续报工作。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
<二>、先期预防和处置措施
(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学校要根据政府发布的自然灾害预警级别落实预防和处置措施,针对学校的特点,重点做好防汛、抗台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一旦接到预报,立即进入抗灾状态。
1、一般灾情
值班人员向分管领导汇报灾情;分管领导进岗到位;通知下属各处室负责人做好抗灾准备。
2、较大灾情
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汇报灾情;主要领导进岗到位;落实防御措施,通知、部署学校相关人员做好抗灾准备。
3、重大灾情
全体领导进岗到位,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向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汇报灾情;救灾指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落实抢险救灾,处理善后等工作,全力做好学校师生财产转移安置和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把灾害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
1、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2、突发事故发生后,学校有关责任人要迅速赶赴现场救助受伤害师生,同时在第一时间内把事故情况报告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并拨打“110”、“119”、“120”等报警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3、组织好学生的疏散工作,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阻止学生参加突发事故救援工作。
4、对事故的处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三)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1、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具体措施: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内各处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的疫情通报: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落实各项防治疫情措施,做好进行应急状态的准备;学校内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必须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掌握全体师生情况并及时上报;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全校师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行;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厕所等场所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四〉后期处置措施
(一)结果报送,建立档案
按照逐级报告制度,突发事件过后,学校及时报送相关情况。报送内容包括事发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直接损失;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需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等。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案,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档案。
(二)追究责任,实施奖惩
根据现场调查掌握的证据,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积极探索稳妥、快速、高效做好学校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新途径。
四、其他
学校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督促各应急突发事件的工作小组和各处室要根据本校实际和本预案要求,制定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稳定的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队伍,确保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顺利进行。
全体教师应长期开通手机等通讯设备,确保信息畅通,随时获悉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应急预案迅速启动。
本预案自通过发布之日开始实施。
第五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构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构预案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院公共安全体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医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确保医院患者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维护医院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包括医院内外涉及医院职工和患者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医闹、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等可能引发影响医院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二)安全事故事件。包括医院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医院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针对医院职工或患者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等影响医院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安全事故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医院职工或患者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发生在医院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医院职工或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气象、洪水、地质、树木、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需要医院外派人员开展医疗救治的严重事件。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利用医院网络发送有害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窃取国家及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保密信息;各种破坏医院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
(五)后勤保障类事件。包括因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电、气、热、油等后勤保障类事故,院区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六)影响医院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医院成立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负责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预防为本,及时控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分析,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三)系统联动,协同应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及时报告、统一指挥、协调有序,控制局面。
(四)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要坚持从保护医院职工和患者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原则,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维护医院职工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领导、制度、组织、物资、经费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增强保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六)领导负责,责任追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
报、漏报、瞒报、谎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对有关责任人实行失职追究或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针对各突发公共事件,设立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
1.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保卫科科长担任,工作组成员由院办、党办、监察室、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财务科、总务科、信息中心、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保卫科。工作组主要职责为:统一组织、指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研究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下达应急处置任务;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控制事态发展。
2.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保卫科科长、总务科科长担任,工作组成员由院办、党办、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财务科、总务科、信息中心、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保卫科。工作组主要职责为:负责医院突发安全事故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调查工作,组织做好事件发生后的安抚慰问和善后处理工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组
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医务科科长担任,工作组成员由院办、党办、护理部、门诊部、感染办、财务科、总务科、设备科、信息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工作组主要职责为:负责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需要外派人员的灾害事故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并组织实施紧急应对措施,协助疾病防控
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派出医疗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信息中心主任、团委书记担任,工作组成员由院办、党办、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保卫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工作组主要职责为:负责医院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处置医院业务网络的突发安全事件;重大有害信息在医院网上大面积传播,或医院网络系统遭受大范围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扩散事件;及时处置和报告医院网络遭受境内外严重攻击、不可控制的大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及时处置医院网站主页被恶意纂改,交互式栏目发表反政府、分裂国家和色情内容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医院声誉事件等。
5.后勤保障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医务科科长、总务科科长担任,工作组成员由院办、党办、护理部、门诊部、财务科、总务科、设备科、信息中心、保卫科、基建科、感染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总务科科。工作组主要职责为:在政府自然灾害等相关应急指挥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应急工作;深入事故现场协调处置,控制事态发展;根据灾害情况,认真分析对医院所产生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二)信息报送和舆论引导
1.信息报送
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向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组办公室报告,不得延报。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工作组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并按领导要求开展工作。在口头报告后,工作组办公室应当立即了解情况,书面正式报工作组负责人。信息报送工作由各工作组具体负责,由院长办公室统一上报。特别重大事件和重大事件发生后,院长办公室要及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卫生局、市委、市政府等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包括:(1)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3)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4)院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5)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6)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
2.舆论引导
在突发事件中,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加强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有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向应急处置工作组办公室报告的同时,或应急处置工作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通报医院团委宣传部。加强舆情研判,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关信息由团委宣传部统一发布。加强对院外媒体(包括境外媒体)的工作,引导舆论向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五、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
1.重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工作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职能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开展调研,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要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
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做好应对医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二)预警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报送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做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预警信息的及时转发和应对措施的落实;加强常规数据检测和信息采集,一旦发现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要迅速、准确、及时地报告医院有关部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要及时续报;必要时,对外公开发布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及应对措施,努力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六、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一旦启动,相应应急处置工作组按预案要求,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七、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资保障
保障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储备充足。特殊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物资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安全。
(三)资金保障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院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的资金充足。
(四)人员保障
组建公共事件应急医疗队和预备队,医疗队主要由医务科抽调临床医护人员组成,预备队主要由医院保卫科、总务科、医务科等部门人员组成,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应急医疗队和预备队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和指挥部门要求及时调整成员组成。
(五)组织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工作调整的情况,每年春节前修改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调整各类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