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时间:2019-05-13 12:3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篇: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其应急处置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安全稳定的程度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应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认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打造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各级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培训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打造满意政府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

(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今无论从国际、国内的形势看,还是从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看,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努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都是当务之急。

从国际来看,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重大疫情传播、恐怖主义活动、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呈现范围扩大、程度加剧、连锁反应等世界性特点。就国内而言,我国极端气象灾害日趋增多,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种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新情况、新问题呈上升趋势,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台独、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具体工作而言,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反映不灵敏,应对不及时,处置不果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努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突破发展、创业创富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无论全国还是某个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最关键的是在注重经济增长方式、体制机制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外,一贯坚持

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为妥善解决由于利益分配、社会结构调整、思想观念碰撞带来的诸多矛盾,提供了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各行各业应急管理工作,努力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

二、准确掌握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科学方法

(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突发事件处置的实践证明,提高实际工作中对各种突发问题判断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评估,并迅速作出敏锐的洞察与反应,是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结果的根本前提。

敏锐性的培养,一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及时做到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胸中有数;二靠及时捕捉和占有相关的信息,做到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解事件苗头和动态;三靠勇担责任的精神品质,就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负责的态度直面矛盾、果断处置。

(二)要有快速的反应力。处置突发事件之所以比较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事发突然,客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与系统思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力,首先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就是在思想上精神上时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绝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其次要有一种日常工作的超前思维状态,善于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超前科学制订好各种处置方案。其三要有一种有效的团体组织动员状态,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组织、动员和影响群众。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抢险救灾团队。

(三)要有细致的疏导力。努力做好群众疏导工作,坚持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群策群力,善于集中班子集体智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二要善于借助外力。注重抓住关键的人,用好有影响的人,努力整合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做好正面宣传和正面沟通工作,绝不能被动应对、顺其自然。其三要注重因情施策,针对不同事件的成因和事态走向、对症下药,促使问题和矛盾尽快得到解决。

(四)要有平和的内定力。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最终胜败取决于领导者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手段。因此可见,具有良好的心理定力至关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忍耐自信。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面对群众高昂的情绪或者失控的围攻冲击,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其次要有归零心态,无论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打铁还要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不“退”、不“变”、不“躲”、不“假”,始终保持良好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心静淡泊,心地坦荡,一身正气,一心为公,泰然处事。

(五)要有深刻的反思力。举一反三,提高认识,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同样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反思不足,变坏事为好事,促进各项工作的再完善与团队凝聚力的再提高。做到这一点,最首要的问题是深刻反思,学会把握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工作方法。其次是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本事和能力。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不断学习应急知识。应急管理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涉及的应急管理知识内容广泛,并不断在更新;领导干部没有丰富的应急管理知识,就谈不上具有应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应挤出时间,除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外,多自学一些有关应急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尤其是施行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开展应急演练,从现象上看,检验的是演练是不是有序进行,机制是否灵活有效,信息渠道畅不畅通,应急预案具不具备操作性、实效性、实用性;实际上折射出的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高底,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因此,应经常性亲自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实战能力。

(三)精心组织应急处置。实践证明,减轻灾害损失程度是检验领导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强弱的标杆。领导干部应深入突发事件现场,准确把握事态发展,牵头制定处置方案,科学实行决策,果断进行处置,组织发动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灾,及时转移灾民,妥善予以安置。(南江县人民政府应急办副主任 沈仕成)

第二篇: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思考

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其应急处置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安全稳定的程度和社会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展的速度。因此,应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认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打造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始终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表明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打造满意政府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准。

(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极端气象灾害日趋增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重大疫情传播、恐怖主义活动、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部分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强,影响了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增加了不和谐因素。因此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努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与一贯坚持努力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实践证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

二、准确掌握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科学方法

(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具备了明察秋毫、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洞察能力,领导者才能深谋远虑,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培养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注意把握好三个问题。一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洞察方向。要善于从大局上看问题,要善于从源头上看问题,在“微风乍起”之时,识别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并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去引导和修正,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及时拿出新的对策,实现工作的前移。二要不断向崭新的洞察境界跃进。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要善于作奇思妙想,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开放思维思考。三要努力养成敏锐的洞察直觉。准确的直觉会使领导者抢占先机,把握机遇,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准确的直觉并非天生就有,它来源于经验的积累,但更需要新知识的引导。

(二)要有快速的反应力。若能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就能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力要做到四点。一是把突发事件看成特殊事件,要在大脑中始终保持对突发事件有敏感的反应,只要一经获得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就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此事非同小可的反应,无论其它工作繁忙与否,首要的是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予以处置。二是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境界,经常在思想上精神上时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处于临战状态,绝不能存有侥幸麻痹心理,不要以为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而要认识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三是超前思维,做好物资资金准备,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应对突发事件迅速行动、果断处置,达到有序、有力、有效处置结果。四是增强公众义务意识,制定公众参与激励机制,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探索有效办法,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组织、动员和影响群众。这就要求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抢险救援队伍。

(三)要有细致的疏导力。做好群众疏导工作,坚持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应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群策群力,优化方案。解决问题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事件的解决进度。要善于集中领导班子集体智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二是借助外力,宣传疏导。在群众渲泄情绪中,社会中坚正面骨干力量有着比政府更佳的疏导效果,要敢于千方百计整合调动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等中坚正面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其宣传政策和社会影响能力,切实抓好疏导工作。要始终注重正面宣传与正面引导,争取主动宣传与正面沟通,要尽量主动下到群众中通过组织召开处置工作通报会、座谈会等形式,畅通群众情绪渠道,坦诚沟通、细心化解,耐心疏导。三是因情施策,区别对待。对于群体闹事者,要善于站在全局高度和组织角度、利益深度来分析,来研究,并分类视之;对大部分参与跟从群众要“不摆架子,”和风细雨,用坦诚劝服来化解;对少撮分子要敢于“不丢面子”,掘理力争,严压狠打,杀鸡骇猴;对广大机关干部和化解工作者要善于“做出样子”,勇担担子,敢负责任,决不回避,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四)要有平和的内定力。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攻坚战,最终的胜败取决于领导者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处理方法。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心理内定力至关重要。一要忍耐自信。面对群众高昂的情绪或者失控的围攻冲击,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要用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沉着应对,耐心细致,思路厘清,处乱不惊。二要归零心态。要始终平和心态,积极应对,保持良好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要始终敢于从内心藐视邪恶势力,相信邪不压正,正义必将战胜一切;对大部分群众,要积极面对,坦诚处之,并真心倚靠。三要把握原则。应对突发事件,大多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性东西,在处理原则上要做到“四个不能”:不能“退”,要勇往直前,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变”,对于处置政策,要始终统一一个口径,认真坚持原则,不能乱住自己阵脚;不能“躲”,要敢于面对,不能回避,要正视问题与矛盾;不能“假”,要坦诚、真心,以心交心,换位思考。

(五)、要有深刻反思力。举一反三,提高认识,通过对群体事件的处置工作及时总结,反思不足,汲取教训,变坏事为好事,促进工作的再完善。要取得总结提高的效果,一要深刻反思,丰富工作方法。作为组织指挥者要不怕“揭短”,要发动参与者大胆的、认真的、全面的查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存在主客观原因,从而完善工作思路,丰富工作方法,把握客观规律,提高处置效果。二要增强服务,提升处置能力。充分认识群众的影响,变管理为服务,坚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困难和生产发展情况,真正走进群众心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要摸透群众的所思所虑,集中民智解决民难,注意做到刺激群众情绪的话坚决不说、欺骗群众的态坚决不表、伤害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干,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提升公共事务的服务能力。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切实加强学习。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通常是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各种能力交织迸发、多年工作经验厚积薄发的结果。这就需要孜孜不倦地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对三个重点的学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提升自身能力修养,正确处理好为官、做人与处事三者关系,做到“正、清、和、淡”。一是学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掌握正确的政策、立场观点与方法,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善于从大局把握方向,不出偏差。二是学技能。要学习经济、科技、法律、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新知识,特别是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预防处置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优化知识结构。三是学方法。要经常研读“兵法”,努力汲取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强化领导方法和驾驭艺术的锻炼,紧跟形势。通过“三学”,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提升自身能力修养,正确处理好为官、做人与处事三者关系,做到“正、清、和、淡”。

(二)认真开展演练。开展应急演练,从现象上看,检验的是演练是不是有序进行,机制是否灵活有效,信息渠道畅不畅通,应急预案具不具备操作性、实效性、实用性;实际上折射出的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因此,应适时组织开展规模各异、内容多样的应急演练;在组织演练活动中,要“演”得栩栩如生,要像对待处置发生的突发事件那样,充分准备,科学组织,积极应对,有序开展,及时处置,有效处理,不能搞形式主义。要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联动机制,提高领导组织指挥能力和队伍实战能力。

(三)科学组织处置。实践证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是检验领导干部应急处置能力的标杆。领导干部应深入突发事件现场,保持清醒头脑,沉着应对,有序处置;要坚持以人为本,及时抢险救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要准确把握事态发展,倾听专家和群众的意见,民主进行决策,科学制定处置方案要精心组织发动,建立健全联动处置机制,充分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和公众参与,及时进行处置,努力减少社会危害。

第三篇:领导干部如何练就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改革转轨期以来,由于观念的碰撞、利益的冲突,各类矛盾相对突出,容易酿成突发性群体事件。这类事件往往表现形式激烈,影响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正确处置新形势下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是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要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领导干部应练就四种能力

一、练就超前预见能力

预见能力来自对基层的了解,对民情的体察,对各种隐患的排查和分析,一旦事件发生,心理上有准备,就可按照预案稳妥地开展处置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要有预见能力,并采取得力措施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这种能力的取得,需要领导者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牢固的宗旨观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心中有三“情”:

一是深入基层,了解社情。要深入乡村组、机关企事业单位,摸清情况,特别是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更要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对可能带来的一些后果要有充分的预料,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接待群众,体恤民情。群众是我们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他们有了困难和问题,作为领导者要热情接待,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新政策推行过程中群众不理解的地方多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消除群众的的抵触情绪。

三是排查隐患,掌握实情。对可能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摸清情况,掌握实情,事先研究措施,进行疏导,并力争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同时准备好处置预案。

二、练就洞察事态能力

事件发展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要洞察事态发展的每一步进程及参与事件者的心理变化,寻找对策,及时加以突破。

一是通过把握事件发生的性质,了解参与者的心态。事件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参与者因其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心态在事件的起始、发展和结尾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要洞察参与者心态的不同变化,适时调整处置方法,攻心为上。

二是通过了解事件起因,掌握事件的目的。事件的起因是多方面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掌握了参与者的目的,运用多种手段劝解疏导就相对容易了。

三是通过掌握事件发展趋势,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事件每发展一步,都兆示着可能有某种结果产生,要根据事件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事件处置的主动权。

三、练就控制局势能力

在处置事件过程中,应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不回避矛盾,领导要到位。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应该亲临现场,面对群众,掌握情况,找准原因,对症决策,尤其是发生重大突发性群体事件,县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沟通,面对面地做解释、说服和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对抗心理,稳定情绪。

二是接待群众代表,思想工作要到位。对待群众代表,不能因为他们参与了事件就把他们放在对立面上,要缓解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意愿,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耐心细致,绝不能以居高的口吻、冷傲的态度对待他们,否则,只能激化他们的情绪。

三是听取群众要求,法律政策解释要到位。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要认真听取,对合理的部分要给予明确答复,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要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

四是及时疏散群众,工作方法要到位。一旦出现突发性群体事件,就应本着“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疏散群众,防止居心不良者借机煽动群众酿出更大的事端。必要的时候,如可能酿成伤亡事件或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时,也可视情进行强制疏散。

四、练就适时决策能力

领导干部要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果断决策,不能延误处置事件的最佳时机。在决策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团结教育大多数,孤立处理极少数”的原则。突发性群体事件总体上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在任何情况下,大多数群众始终是我们团结和教育的对象,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而组织策划、现场指挥、煽动闹事的,毕竟是极少数人,要通过做工作,使之孤立起来,并依法给予处理。

二是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不能机械地套搬条文,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本着“社会效益第一,稳定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原则的大前提下,灵活机动地运用政策。这样有利于教育群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是坚持“慎用警力,依法办事”的原则。人民警察担负着行使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家意志的神圣职责。在对待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的事件时,如果随意动用警力,就会把警察推向群众的对立面,因而也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事件的处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化矛盾,恶化事态。因此,在动用警力时,务必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四是坚持“吸取教训,规范今后”的原则。要从突发性群体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善我们的工作。一是强化防范工作,抓好各类隐患和突出问题的排查,建立定期排查制度;二是夯实基层基础,抓好农村党组织和政权(含村委会)建设及企业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三是强化信息工作,规范信访工作,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发布时间: 2010-05-25 18:01:00黄委水政局局长 王建中

4月16~21日在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黄委领导干部“创新思维,和谐发展”培训班,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紧密贴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主要涉及到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突发事件中的舆论沟通、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缓解与调适等诸多新内容。通过这次培训,受益匪浅,对于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特别是其中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课程,通过危机情境现场模拟(两大实际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污染事件与国企改制)和学员们角色扮演,不但一定程度上锻炼提高了现场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而且使得本人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情况下领导干部如何尽快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更为切身和紧迫的认识。本文根据当前各类突发事件频生的客观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拟就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突发事件的有关概念性认识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突发事件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出现,往往是人们所不能预料的,这就决定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刻是难以完全预测的,一切似乎都是在瞬息万变,并且极可能产生涟漪效应。

2.聚众性。社会性突发事件,多是由少数个人操纵,通过宣传鼓动而把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卷到事件中来。自然性的突发事件,也往往危及多数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一个区域工作的成败,使事件具有聚众性。

3.社会危害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都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小到影响广大群众的正常的生产、生活运转,大到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国家的政治安定和民族团结。

4.决策的非程序化性。领导者必须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寻求所谓“满意”的处理方案。危机事件的决策环境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往往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性的高度积聚。

二、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性

黄河治理开发是一项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公共、公益事业,关系着流域及相关地区的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而在黄河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保护、河道管理等方面,由于自然

和人为的因素,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持续发生的断流事件,近几年多次发生的水污染事件,黄河上中游省际水事纠纷,河道内违法开发利用和建设如采淘铁砂、片林种植、砖瓦窑建设等影响河道行洪、威胁防洪安全的事件等。2008年黄河下游河道内突发的采淘铁砂事件,充分说明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性。

2008年6月,由于受国内铁矿石需求量增大和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在黄河下游河道内突发了大量未经许可擅自采淘铁砂船只,并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呈愈演愈烈之势,河道内采淘铁砂船只已达1764艘。采淘铁砂改变河道冲淤形态,引发河势变化,对黄河防洪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危及上下游、左右岸的堤防及防洪工程设施安全;同时在黄河汛期,黄河下游及支流沁河、伊洛河来水几率高、且预见期短,采淘铁砂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枯水期间,大量采淘铁砂船只作业造成的柴油泄露、生活垃圾等将污染黄河水质;加之,船只搅动泥沙,引发污染附着物重新释放,引发水质恶化,直接影响黄河下游沿黄城镇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面对突发事件,为确保河道行洪和采淘铁砂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黄河防总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禁采铁砂工作,先后下发6个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提出开展集中行动、联合执法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通过中央、省及水利系统内部的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禁采工作稿件600多篇,营造了良好的禁采氛围;河南、山东两省各级政府、防指及河务管理机构,按照《关于全面禁止在河道内采淘铁砂的紧急通知》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克服执法难度大、情况复杂、时间紧、任务中的困难,责令采淘铁砂人员停止采淘铁砂,限期撤离河道。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清理,下游河道内的1764只采淘铁砂船只全部撤离作业现场,禁采工作全部完成。

由此可见,提高对治黄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尽快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是水行政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尤其是应对复杂局面、处置复杂事务、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新要求。经过对近几年来黄河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治黄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并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保证了黄河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

三、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是对行政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虽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但应急管理并不是发生了突发事件之后才开始的,在发生危机之前就需要做好各种防备工作,同时,在应对过程中还涉及到应急处置的价值选择,处置的反应速度、方式、依据、体制等。因此,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机构或部门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本人认为,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可持续水利快速发展,进而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

性和忧患意识,科学分析各种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一种责任心态,理性心态处置突发事件,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政策法规要到位。政策法规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就是政策法规。事实证明,应对突发事件不仅要依靠经验,还要依靠法制。这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要求,也是我国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要根据客观形势和需要,健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通过执行法律减少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任意性和无预期,增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能力,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权。目前,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系列危机管理法规、制度和机制,如2003年非典危机防治中国务院于5月12日迅速出台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法规中的应急管理规定;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已经出台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应急预案和80件部门应急预案。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设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五个层次。这意味着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中国政府将有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机制,确保百姓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另一方面,从治黄工作层面来说,适应于国家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规建设的形势,近几年来,在黄河治理开发中也相继出台了有关黄河的应急管理法规和规定,如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中有关应急水量调度规定,有关防洪预案、洪水调度方案、抗旱预案、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省际水事纠纷预防调处预案,水污染事件报告及调查处理规定等,对于依法科学、快速有效地处置黄河上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好这些政策法规,维护政策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法规“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相关形势发展和治黄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治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规制度体系。

3.超前管理工作要扎实到位,换句话说就是要夯实基础,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法律宣传教育要到位:各种水事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完成,因此在全社会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至关重要。流域管理机构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沿黄地区特别是省际边界地区、水事矛盾突出地区、行政区域边界地区的法制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二是规划和前期工作要到位:规划用于指导各种社会活动有序进行,它包括水利、土地、林业、环保、城市建设等规划,各种规划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实际,尽快完善各种规划,为经济发展和管理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制定规划还必须兼顾各方利益、统一协调。如在省际界河、用水紧张地区、新兴工业区、多民族聚居区等水事关系敏感河段,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科学合理编制区域综合规划,协调各方水事关系,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促进水事关系各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河道资源,预防因无序开发造成水事纠纷和水事案件的发生。

三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健全到位:加强管理,健全体制和机制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从多年来黄河处理突发的水事矛盾和纠纷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健全的水事活动超前管理制度、河道巡查报告制度、各种管理责任制以及水事情况通报制度、水事协商制度、边界水利契约,有了这些健全完善的制度和以责任制为中心、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水事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4.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立即部署处置力量,迅速建立起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有关各方的作用

第五篇: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七个到位”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要到位。要求广大基层领导干部经常下访、联系群众、广交朋友,深入到基层一线和群众家中,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东西,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情况,做到对各类矛盾的运动变化了然指掌,情况熟悉,胸有成竹。遇到突发事件苗头能做到驾驭大局,信息灵通,在局面的失控发生之前熄灭“导火线”。

三是现场指挥要到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主要领导干部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冲突,及时平息事态,努力构建高效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

四是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五是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六是披露信息要到位。群体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敢于面对媒体,敢于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借助媒体加强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与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要善于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度,防止不切实际的误导;要让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态的进展情况,引导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事件早期,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要把握好先机,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并及时披露相关最新信息;事件中期,要面对媒体,发布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展示处置危机的具体行动,尽早赢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和信任;事件后期,利用媒体重建声誉,重塑形象。

七是学习实践要到位。实践表明,大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都是干部各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讲学习、重学习,勤学习,又要注重实践锻炼。以调研为切入点,经常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业务研讨会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工作第一线和基层,虚心向群众求策问计,从群众那里获得聪明才智。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复杂的局面不推委、不回避,要身临其境,积极应对,不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现场模拟演练,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熟悉掌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处置方法等。对处置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及时认真回顾反思,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查找不足,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水平,学会把握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应对方法和技巧。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队伍。

下载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验材料

    “七个到位”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

    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广西日报2010-01-23■ 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 我国正处在经济......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五篇)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

    关于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思考

    关于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思考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冲突呈现突显和多发趋势,新近以来各种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舆论风暴等等突发事......

    (提纲)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应对媒体的能力一、突发事件处置的正确媒体观(一)中央对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三)在与媒体合作、服务的基础上学......

    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重要!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精选)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文章摘要】我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古人关于预防危机思想的经典概括。当前,我国现代......

    XX市人社局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开展“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培 训”和“执法队伍‘大培训、大提升’工程”的 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局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