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勘vion,n回p,blem)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环境问题指环境的结 构和状态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广义的环境 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既包括人为方面 的,也包括自然方面的。当前的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工作通常关注狭义的环境问题。环境问 题由来已久,随着人类的出现、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由小范围、低程度的危害发
展到大范围、危及人类生存的危害。
环境问晒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前者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镶污染等,也
包括由上述污染所衍生的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后者主要指各种生物和
非生物的资源遭到人为破坏及由此所衍生的生态效应,如森林消失、物种灭绝、草场退化、耕地
减少及水上流失等。上述两大类间惬常常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使问题进一步 加剧。
环境污染(Env漏nmental pollution)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人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形响 的现象,常简称“污染”。进人环境后使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 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人环境中其理化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称为一
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进人环境中的某些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生成
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氧化生成硫酸盐气溶胶、土城中某些农药
通过徽生物作用或光解作用生成的降解产物等都是二次污染物,水体中无机汞也可以通过徽 生物作用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甲基汞。
受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最降低的过程,通常称为环境 的自净(Envi二men囚seir一Puri6cas.)。环境自净是消除污染物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环境的 自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三废,是可
以纳入物质的生物循环而迅速净化、重复利用的,许多工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都是对人和生物有害的,这些废物由于教量巨大和性质特殊而无法通过环境的白净消除,从而
在环境中累积,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第二篇:高中地理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
什么是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在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中,往往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称为环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尽管环境所包含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法定范畴,然而环境保护法所指明的环境范畴,则是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
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
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
环境污染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环境问题的发展
从人类开始诞生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变化,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只是天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那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十分突出,主要是以生活活动,以新陈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盲目的乱采乱捕、滥用资源,造成的生活资源缺乏和饥荒。为了解除这种环境威胁,人类就被迫学会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以扩大和丰富自己的食谱或是被迫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学会适应在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本领。
随后,人类学会了培育植物和驯化动物,开始了农业和畜牧业,这在生活发展史上是一次大革命。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相当的环境问题,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开荒,往往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和沙漠化;又如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往往引起土壤的盐渍化、沼泽化,以及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在工业革命以前虽然已出现了城市化和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但工业生产并不发达,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生产发展史上出现了又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它使建立在个人才能、技术和经验之上的小生产被建立在科学技术成果之上的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地改变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也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的工业企业,排出大量废物污染环境,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例如:1873年12月、1880年1月、1882年2月、1891年2月、1892年2月,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区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大片农田;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条件下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果说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在生产和消费中所排放的“三废”是可以纳入物质的生物循环,而能迅速净化、重复利用的话,那么工业生产除生产资料外,它大规模地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把大量深埋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加工利用投入环境之中,许多工业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都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难以降解、同化和忍受的。总之,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发展且逐步恶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如1952年12月伦敦的烟雾事件,1953~1957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1972年的疼痛病事件等等,形成了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这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
一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迅速加快。刚进入20世纪时世界人口为16亿,至1950年增至25亿(经过50年人口约增加了9亿);50年代之后,1950~1968年,仅18年就由25亿增加到35亿(增加了10亿);而后,由35亿增至45亿只用了12年(1968~1980年)。1900年拥有7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全世界有299座,到1951年迅速增到879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约有69座。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有半数人口住在城市。
二是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190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还不到10亿吨煤当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亿吨煤当量;到1956年石油的消费量也猛增至6亿吨,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又增加了新污染。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大的工业地带,而当时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是必然的。
当时,在工业发达国家因环境污染已达到严重程度,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并且也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对认识环境问题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人类开始把环境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发达国家率先制定法律、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70年代中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四、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80年代以后)
第二次高潮是伴随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在8O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一次高潮。人们共同关心的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三类:一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二是大面积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1984年12月),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1986年4月),莱因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美国内河(俄亥俄洲)出现的特大油泄漏事故(1988年1月)等。在1979~1988年间这类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故就发生了10多起。这些全球性大范围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论是广大公众还是政府官员,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对此表示不安。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人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认识的一大飞跃,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一,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危害。这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认识到全球性环境问题与自己休戚相关,而且本国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特别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生态恶性循环,是比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危害更大、更难解决的环境问题。
其二,就危害后果而言,前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也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体健康,每分钟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达到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三,就污染源而言,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只要一个城市、一个工矿区或一个国家下决心,采取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只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很难奏效,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其四,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与前次高潮的“公害事件”也不相同,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例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受害面积达40平方千米,据美国一些科学家估计;死亡人数在6000~10000人,受害人数为10万~20万人之间,其中有许多人双目失明或造成终生残废。
环境污染使中国每年损失2830亿
环保成为人们议论得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专家估计,每年损失大约2830亿。其中:
一、水质污染500亿。
自60年代至今,全国有环境监测的432条大小河流,80%受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其中大江河经过城镇河段的占20%,支流污染占60%。全国2800多个湖泊,凡能接纳城镇污
用心
爱心
专心 水的,大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京津沪曾大面积沉降1.5米至2米,桂林溶岩区30米地下水重金属超标10到20倍。海洋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海上油田开发及油轮排污,撞船漏油等污染。所有这些由水污染引起的损失共约500亿。
二、大气污染200亿。
由于城市燃煤、工厂排放废气及机动车尾气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悬浮微粒弥漫在城市上空。空气污染导致许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万分之二。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达30%。所有这些损失每年估计也有200亿。
三、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损失2000亿。
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0%左右,现已下降到不足14%,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6%。1998年罕见的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和黄河断流,莫不是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致。同时,城镇建设却在以每年侵占150万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着,破坏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加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2000亿。
四、其他污染如固体废物排放,噪声污染等造成的损失也高达130亿。
专家分析,造成这些触目惊心损失的原因众多,但国家工业规划布局失误,调控措施不力和公民环保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对此,政府虽然也越来越重视,但是收效有限。关键是要标本兼治,规划和控制好城市与人口的综合质量。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实现城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
大气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全球资源短缺,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
现在对大气的影响有: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等。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暂定: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质量级别:50点对应的空气质量日均值为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100点对应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200点对应三级标准,空气质量轻度污染;300点对应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中度污染;超过300点则为五级标准,空气属重度污染。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及金属的冶炼等,如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pH<5.6),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湖泊、建筑物、古迹、桥梁、工业设备、通信电缆;对人体有危害(直接威胁呼吸道)。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粉尘、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为我国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4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90万吨。我国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种类多,如NO、NO2、N2O、N2O3、N2O4等,总称为氮的氧化物(NOX),其中主要是NO、NO2。氮的氧化物对人体的直接危害:NO可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亚硝基血红蛋白或亚硝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出现缺氧发红症状。NO2的毒性是NO的4—5倍。
参考思考的内容:
1、治理的意义?(1)能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2)减少对植物和动物的危害,(3)减少对金属和非金属的腐蚀,保护湖泊、建筑物、古迹、桥梁、工业设备、通信电缆,(4)保护生态环境,(5)节约地球资源等。
2、治理建议?要辩证的正面回答。(1)提高燃料的利用率,(2)开发无污染或污染少的新能源,(3)减少或停止使用含硫高的燃料,(4)加大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的投入和建设,(5)开发推广燃料脱硫脱氮的技术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三篇:环境污染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土质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轻则增加人们的生活负担,使得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重则危机人们的生命健康,使得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亟待得到解决。
探究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如人们主动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不高,当地的管理体制存在漏洞,使得不少人有机可趁,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监督力度不够,平时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到位等等。但导致环境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与地方保护主义。
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借鉴德国治理环境问题的经验从各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具体措施有:
一,二,责任负责制度,当地环境遭到破坏,追究其管理部门的责任并严肃处理,切断地方保护主义 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并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使得那些不顾环境只顾
经济利益的人付出巨大经济代价,让他们无利可图。
三,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利用好人民监督,对积极举报的人提供一定的奖励。四,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从思想上改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相信通过国家和人民的不懈努力,环境大国离我们将不再遥远。
第四篇:环境污染问题
星期五下午一放学,我就和几个同学一溜烟儿跑回家。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饭后立即集合前往沱江河、商机厂及市区调查家乡的环境情况。
我们首先来到了沱江河旁,这是流经我家乡的最大的一条河了。可当我亲眼看见那被污染的河水后,我非常吃惊。那些形容河水清澈的美妙语句根本就没办法拿来形容这条河了,只见河底布满了青苔、泥巴、红色的虫子和乌黑的像棉絮一样的沉淀物。水面上漂浮着从厕所里排出的粪便、塑料袋、蔬菜叶子、泡沫、包装盒等杂物。我们一路走到商机厂(这里白天是个家禽屠宰市场),这里河水的情况更糟。河两岸到处都是鸡毛、鸭毛、砖头、煤渣、白天杀鸡留下的捆鸡的稻草,岸边到处都堆满了废物。尽管夏天还没到,偶尔我们都能看见蚊子和苍蝇在空中飞舞。四周的黑泥土散发出一阵阵臭气。就连为数不多的几棵树上还挂着许多冰箱用的泡沫和袋子,还有白天杀兔子留下的兔子脚。
在商机厂的一角,有许多稻草被堆成一团,正在燃烧着,散发出一阵黑烟,天空中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膜。我们路过一个建筑工地,这里晴天时只要一有车经过,就可以看见尘土飞扬的景象,抬头看看,天空都被一层灰遮住了。
沱江河边的树木因为吸收不到干净水的精华都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满身只剩枯枝败叶了。再看看不远处的小公园,这里的草生长得十分茂盛,绿油油的,公园里的树都已经发出了嫩绿的小芽,有些都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叶子。鲜红鲜红的茶花也向游人绽开了笑脸。同在一个城市,小公园比沱江河两岸美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很明显,这是因为沱江河受到了污染,而小公园呢,不但没被污染,还得到了人们的悉心呵护。
为了我们能在一(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个清新、美丽的环境里生存,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不乱丢生活垃圾,同时还要阻止别人乱丢垃圾。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如何写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农村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 ·暑假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调查报告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环境调查报告》相关的文章。
第五篇: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论文
序列号:71
公选课课程论文
(废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技术)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班别2010级8班 学号3110006193 学生姓名李海真 指导教师付丰连
2012年 4 月
废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技术
摘要:介绍了什么是废电池,以及废电池的种类,分析了废电池里的污染物,阐述废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及其危害,同时介绍废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国内外废电池回收处理现状,并提出了废电池管理与处置的对策。
关键词:废电池;污染;现状;回收利用技术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为: 原电池(一次电池)、蓄电池(二次电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池)、贮备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恶化,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物质生产活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没有得到回收利用,造成了浪费,也污染了环境。其实,被废弃的干电池,其锌壳只损耗了一小部分,二氧化锰也只起了一点氧化的作用,碳粉、石墨棒和铜帽还远远没有被消耗。如果能加以回收和利用,就具有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收和利用,最重要的是在治理环境污染这方面取得极大的效用。
原子能电池等。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主要是原电池和蓄电池, 在这二类电池中, 原电池使用量最大, 占电池使用量95%以上。①
废电池的危害
废电池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其成分中重金属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汞是电池的添加剂,尽管其含量很少,即便是高汞电池,含汞量一般也在电池重量的千分之一以内。然而这并不代表废电池没有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因为在生活中需要的电池量越来越大,电池的使用范围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商品之一,从照相机、录音机、计算器到手机、掌上电脑等都离不开它。
一般地讲,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汞、镉、铅、镍和锌等重金属物质,以及其中的电解质溶液。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蒸汽压较高,汞及其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汞化物,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较快的生物富集速率和较长的脑器官生物半衰期。废电池定义、组成、种类
废电池,就是使用过而废弃的电池。废电池的组成成分主要有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蓄电池以铅的化合物。
电池有多种分类, 通常按其工作性质可分
镉易在动植物体内富集,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致儿童行为异常和低智商。锰虽为人体所需具有很强的毒性。
铅可对人的胸、肾脏、生殖、心血管等的微量元素,但吸收过多也会引起中毒。土壤具有一定的孔隙,对有机物或含碳、氧、器官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智力下降、磷、硫等化合物进行降解后,可生成无毒或肾损伤、不育及高血压等。
镍和锌的毒性相对较小,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超过一定浓度范围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②
废弃电池中的酸、碱电解质溶液会影响土壤和水系的pH值,使土壤和水系酸性化或碱性化; 这种污染相对而言是较轻微的,电池电解质构成污染的主要组份是其中可溶重金属,特别是铅蓄电池电解液中大量的硫酸铅和镉镍电池中的氢氧化镉。③
那么,含在电池里面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是如何对环境以及人造成影响的呢?
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有关资料报道,全球的镉污染有50%是来自废旧电池的污染,长期饮用被镉污染的水,会发生骨质改变和贫血,典型表现是全身骼酸痛。铬会引起胃肠道溃疡和损伤。镍有致癌倾向,还可导致心肌损伤。铅被摄入后不易排泄,高血铅会导
低毒物质,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汞、铅、镉等重金属进入环境后,却不易被除解,长期蓄积在土壤中,破坏自然的自净能力,使土壤成为污染物的“储存库”,最终降低土壤肥力,在这样的土壤中种植农作物,重金属会被植物根系吸入植物体内,引起农作物减产或长出的农作物会有害。④
废电池的现状
1.国外废旧电池回收现状
丹麦: 丹麦是欧洲最早对废旧电池进行循环利用的国家。丹麦从1996 年开始回收镉镍电池, 其具体做法是: 电池按销售单价0.9 美元/ 只电池的回收费用售出, 从回收费中按17.6 美元/ 千克支付给电池回收者。该政策的制定, 使镉镍电池的售价相对较高, 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小型二次电池的消费重点转向环保型电池。1997 年镉镍电池的回收率就已达到了95%。
日本: 日本回收处理废弃电池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早在1993 年就开始回收电池。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目前已经全部回收, 并有成熟的处理方法, 其他二次电池的回收率也已达84%。采用的方法是在各大商场和公共场所放置回收箱,依靠电池生产企业的赞助实施回收。目前回收的废电池93% 由社团募集, 7% 由电池生产厂收集(含工厂废次电池)。
美国: 美国有很多家废电池回收公司, 许多地方的垃圾清扫公司也从事电池回收业务。美国规模最大的电池回收公司当为RBRC 公司, 这是一家非盈利的民间环保机构, 它得到全国二百多家生产镍镉电池厂商的赞助。1999 年RBRC 公司在美国及加拿大设立了25 000 多个电池回收点, 回收用过的镍镉电池, 公司在2000 年还在全国每一个邮区内都设立回收点。RBRC 公司设计制作了专用的电池回收箱、带拉链的塑料回收袋以及专门的电池回收标志,将它们分发给各地需要的电池零售商和社区的垃圾收集站。
2.国内废旧电池回收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干电池生产量及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然而只有几个大城市(大连、厦门、上海等)开展了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活动。另外, 就目前我国的回收处理技术来讲, 当前回收处理废电池可能是不盈利的, 建立和维持废电池回收公司所需的资金是目前最大的困难;另一个困难是废电池回收量小, 使
回收厂家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同时,国内没有完善的废旧电池回收机制,在法律上以及政策上也没有做出良好的决 ⑤
策,造成废旧电池回收箱等措施形同虚设。1995年颁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于废电池的回收处理未作任何规定。其次,居民们对废旧电池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普遍的自觉收集、自觉上交的意识,废旧电池回收率低。
废电池的回收利用
1.回收利用技术
湿法冶金法
该法基于Zn,MnO2可溶于酸的原理,将电池中的Zn,MnO2与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盐进入溶液,溶液经过净化后电解生产金属锌和电解MnO2或生产其它化工产品、化肥等。湿法冶金又分为焙烧—浸出法和直接浸出法。
常压冶金法
该法是在高温下使废电池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分解和挥发以及冷凝的过程。
方法一:在较低的温度下,加热废干电池,先使汞挥发,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回收锌和其它重金属。
方法二:先在高温下焙烧,使其中的易挥发金属及其氧化物挥发,残留物作为冶金中间产品或另行处理。⑥⑦ 2.回收利用方法、治理方法
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有法可依
总体上看,现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能建立起一套产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方式,管理手段和措施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不够,使人们普遍缺乏对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的重视。
拓宽废旧电池回收渠道,加大回收力度 健全废旧电池的自愿及强制回收体系,用购买的方式回收废旧电池,国家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多建废旧电池处理工厂,使得回收的电池有处可去。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环保电池
通过贷款、补贴等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增加资金投入需要改进工艺设备和原料配方,不断改进产品,减少电池中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开发低耗、高能、低污染的电池产品。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重视宣传教育,应该从全民意识入手,加大废旧电池环保知识宣传力度,多开展有益于回收废电池的环保活动,让全民在实践中意识到回收的重要性。使越来越多的人树立废旧干电池必须回收利用的观念,从而自觉参与回收活动。⑧⑨⑩
①
丁树谦,废电池回收利用研究(J),生态环境,2011,20(3):385-388 ②
徐纬丽,周启星,废旧电池的环境危害及回收处理(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22 ③
聂永丰,废电池的环境污染及防治(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19-21 ④
李如满,废电池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浅析(J),科协论坛,2010,3:121-121 ⑤
唐艳芬,高虹,国内外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现状研究(J),有色矿治,2007,23(4):50-52 ⑥
李明,吴建东,王成红,废电池的处理现状及管理对策(J),能源与环境,2008,9:19-20 ⑦
王群,李智勇,废旧电池的现状、危害及其预防对策(J),山东化工,2008,37:36-29 ⑧
陈卉, 陈海滨,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与处置(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2):12-15 ⑨
周金法,尚通明,废电池与材料的回收利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3~ 44 ⑩
蒋莉,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化的若干思考(J),再生资源研究,2004,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