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煤矿安全 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1999〕104号 1999年12月3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煤炭工业局拟定的《煤矿安全 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煤炭工业局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为适应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改 革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的有关要求,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精神,从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实际出发,借 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实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现行煤 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这项改革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
二、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机构设置
(一)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国家煤炭工业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国家煤矿安全 监察局是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管理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执法机 构,承担现由国家经贸委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职能。国家煤炭工业局的有关内设机构,加挂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内设机构的牌子。
(二)将原煤炭部直属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西、河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工业管理局,以及安徽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改组为煤矿安全监察局。省(自治 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均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实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现由 劳动等部门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职能,均由煤矿安全监察局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为正厅级机构,名称统一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煤矿安全监察局”,一般设4—6个处(室)。
(三)煤炭行业管理任务比较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暂在煤矿安全监察局加挂“× ×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工业局”的牌子,履行煤炭行业管理职能。这些地区的煤矿安全 监察局,既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又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工作机 构,其煤矿安全监察业务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管理为主,煤炭行业管理业务以所在省(自 治区、直辖市)政府管理为主。具体事宜,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商定。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可在大中型矿区设立安全监察办事处,作为其 派出机构。安全监察办事处为处级机构,名称统一为“××(地名)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具体的设置方案,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另行下达。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安全监察办事处的设立、变更,由国家煤矿 安全监察局商有关地方政府提出意见,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
三、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
1.研究拟定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 规草案,制定煤矿安全生产规章、规程,拟定煤炭工业安全标准,提出保障煤矿安全的规划 和目标。
2.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履行国家 煤矿安全监察职责。
3.组织调查和处理煤矿重大、特大事故,负责全国煤矿事故与职业危害的统计分析,发布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信息。
4.指导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科研工作,组织煤矿使用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安全 监察管理工作。
5.拟定开办煤矿的安全标准,组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组 织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炭企业的查处工作。
6.组织、指导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负责煤炭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资 格认证工作。
7.监督检查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8.组织、指导和协调煤矿救护队及其应急救援工作。
9.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直属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干部管理工作,组织煤矿安全监察 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10.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1.承办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规章、规程。
2.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和上级授权,组织查处煤矿伤亡事故。
3.组织、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煤矿救护队及其应急救援工作。
4.负责煤矿使用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安全监察管理工作。
5.查处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炭企业。
6.承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的主要职责: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下,负责划定区域内煤矿的安全监察和执 法工作。
四、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人员编制
(一)国家煤炭工业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后,其机关行政编 制不变。
(二)按照精干机关、充实一线的原则,以划定区域煤矿的产量及煤矿职工人数作为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一般核定编制40名左右,业务量较大的可核定60名左 右;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的编制一般为20名左右,业务量较大的可核定25名左右。按此标准,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拟设68个)共核定行政 编制2800名,属中央垂直管理,不计入地方行政编制总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 监察局及其安全监察办事处行政编制的具体数额,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家煤 矿安全监察局另行下达。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职数一般为1正2副,加挂“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工业局”牌子的,可相应增加1名领导职数。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领导职数一般 为1正1副。
各地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安全监察办事处的人员,除主要从原煤炭工业管理部门选调外,要选调劳动部门原从事煤矿安全监察的人员。有关考试录用及建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员制 度等工作,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商有关部门另行研究。
五、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改革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是深化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涉及 体制、机构、人员编制等方面的调整,影响面较大。因此,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切实 加强组织领导。要注意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思想不 散、秩序不乱、人员妥善安排、国有资产不流失、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这项改革的组织实施,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
(二)要以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把人员分流与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 伍素质结合起来,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秉公执法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各地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原则上与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篇: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体制改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试点省(市)探索实践,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纪委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行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进行了审议。1.草案明确由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进行领导。监察机关跟纪委一样是属于政治机关。
2、明确监察对象对从事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全覆盖,3.留置期限折抵刑期。4.明确有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技术调查措施、通缉、限制出境措施的权力。5.对被调查人出现特定情况,有量刑建议权。6.明确监察机关收集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7.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的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8.草案规定讯问以及调取、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时要全程录音录像,但未规定将录像随案移送。只是规定留存备查。9.明确监察人员辞职、退休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全过程测试留置流程,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均以留置取代“两规”,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法治难题,提升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的能力。留置的条件是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留置在特定场所。另外,反贪、反渎和预防职务犯罪部门的检察院人员转隶到监察委,试点地区纪委、监委对转隶人员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补齐短板,有效提升履职能力。
第三篇:岚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岚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现就岚县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职能,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使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相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要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要通过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丰富监察手段,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履行反腐败职责,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三、工作原则
围绕“转隶开局、平稳过渡、逐步深化”的思路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着力解决监察范围过窄、反
2县监察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县纪委书记兼任;副主任2名,由县纪委副书记兼任;委员4名,其中县纪委常委兼任2名。县监察委员会主任由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县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六)明确监察委员会的职责
县监察委员会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监督: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调查: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处置: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处分决定;对在行使职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七)明确监察委员会的职能和监察对象
维护宪法和法律;依法监察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情况,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察委员会对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群众自治组织中从事集体事务管理的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
(八)赋予监察委员会的权限手段
根据相关规定,县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权,运用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措施开展调查,收集、调取有关证据,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需要采取技术调查、限制出境等措施的,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在调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中,对已经掌握部分涉嫌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调查的被调查人,具有案情重大、复杂,可能逃跑、自杀,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等妨碍调查行为等情形之一的,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将其留置,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延长一次,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也可采取留置措施。县监委会采取留置措施,需经市监委会审核把关后,报省监委会批准。试点期间,县监委会要向吕梁市监委会和县
6员会监督制约等机制。
六、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大、县政法委、县编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岚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兼任。
2、强化分工协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特别是相关部门一把手要把握时间节点,做到亲自调查研究,亲自把握方案,亲自组织协调,亲自破解难题。县纪委要担好专责,细致谋划,具体操作,扎实做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任务落地,政法委和人民检察院要配合做好转隶工作,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部、编办、财政局和后勤中心要就改革所涉及的机构编制、人员调配、后勤保障等事项进行深入研究,牵头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按时完成。
3、审慎稳妥推进。这次试点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一定要加强研究,认真学习中央政策和文件以及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要求,对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找细,妥善解决。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确保改革工作高效推进,高标准完成。
4、坚决挺纪在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保密纪律,做到“四个严禁”,即:严禁违规调动或任用干部,严禁随意扩散改革内容,严禁传播小道消息,严禁违反组织原则擅自行事。
第四篇:监察法体制改革
监察法体制改革
监察法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监察法规定的谈话等12项调查手段将极大提升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和精准度,必将对意欲以权谋私者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强化不敢腐的高压,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制定监察法是对公权力监督方式的重大创新,有利于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解决了过去纪检和监察力量分散、监督覆盖面过窄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高度一致以及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监察法草案根据宪法修正案将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纳入国家机构体系,明确监察委员会由同级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拓宽了人民监督的权力途径,提高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监察法草案明确了国家监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规定了监察机关的职责权限、调查手段、监察程序等重要内容,是对国家监督制度的重大顶层设计,在我国反腐倡廉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立监察委员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创新之举,把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有利于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监察法草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创新和完善监察体系的改革部署,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监察法草案强化了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惩治腐败的决心,解决了长期以来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的问题。依法赋予监察机构职责和权限,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党的有机统一。监察法草案实现了党内监督全覆盖和国家监察全覆盖的统一,整合了国家的反腐败力量,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
监察法是反腐败国家立法,也是重要制度创新,这是坚持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并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监察委员会,并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在我们党和国家形成全覆盖的统一的权力监督格局,为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监察道路。
第五篇:监察体制改革心得体会认识
监察体制改革心得体会认识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把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列在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第一条,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已经显示出多方面成效。
一是有利于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把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反腐败相关职责进行整合,解决了过去监察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优化了反腐败资源配置,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是有利于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
我们把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纳入统一监督的范围,解决了过去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不同步、部分行使公权力人员处于监督之外的问题,实现了对公权力监督和反腐败的全覆盖、无死角。
三是有利于坚持标本兼治、巩固扩大反腐败斗争成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治理效能,收拢五指,重拳出击,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显现,一批腐败分子投案自首,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改革,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