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石首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石首市辖14个乡镇,170个行政村,总人口11.2万人,农业人口9.1万人,占总人口的81.3%。近几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经济欠发达精神文明不能欠发达”的理念,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创建路子,突出抓好与发展农村经济、与提高农民素质、与解决农村存在突出问题的紧密结合,通过创新载体,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1、以农村创建为龙头,农民群众素质提升明显。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文明村镇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1个,各级平安村168 个,民主法制村125个,文明村12个;以文化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成功创建省市级文化示范村6个,文化示范户32户;以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在全市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文明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2、以农村文化服务为抓手,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大篷车、文化小分队、市、镇图书室、“农家书屋”的作用,把公益性文化活动覆盖到农村基层,每年送电影下乡100场,基层图书流通点年流通量达到5.2万人次,努力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产品。以民间风俗为特色,以农村生活背景为题材,以农民群众为演员,坚持开展“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月活动”,努力打造“一乡一品”的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实现了由“送文化下农村”向“种文化在农村”的转变;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500平方米以上(三级站舍标准)乡镇文化站站舍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49个,村级篮球场49个,初步形成了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以文化示范户为补充的四级农村文化网络。
3、以“春泥计划”为切入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针对我市农村未成年人居住分散和85%学生在市城就读的现状,依托学校、社区,注重城乡联动,在全市积极开展“春泥计划”。制定活动项目库,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农村未成年人征集“春泥计划”活动项目,挑选归纳出4大类11个主题50多项活动,并制成活动项目库,提供给各实施点参考选择;成立“春泥计划”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回乡大学生,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等基层单位的各类专门人员担任“春泥”志愿者,组织开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由市财政补助一点、文明单位结对扶持、企业募集等多元化筹措资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活动,在新闻媒体刊登、播放系列宣传报道,邀请社会各界参加启动仪式,编印发放“春泥计划”系列读本,组织各类主题实践活动。
4、以城乡共进为目标,农民物质、精神生活实现双丰收。以统筹城乡四个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步,推进城乡和谐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文明共建活动,从而形成了共建一个对子,结出一片硕果,惠及一方百姓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问题
1、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我市农民生活并不富裕,农民均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精神生活。
2、文化活动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各乡镇虽然都建立了文化站,但普遍存在“一站一人一桌”现象,根本发挥不了一个文化站的作用,甚至有些村文化活动室成了麻将室。
3、精神文明建设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随着我市“小市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农村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守农村的可以说是“老弱病残”,让这些人去搞文化,搞精神文明建设颇为难。
4、创建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农村创建载体多,分管部门多,存在各自为阵现象,5、思想道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政治思想教育不深入,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具体;道德教育不扎实,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广大农村还没有形成,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着眼于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健全领导和干部队伍建设体制,健全多元化投入和资源整合机制和创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以及考核激励和统筹规划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二)着眼于提供人力支持,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既懂经营又会管理的农村文化经营人才,一批热心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传统民间文艺人才。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民,为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三)是要深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大力实施 “精品工程”、“阵地工程”、“净化工程”、“绿网工程”、“帮扶工程”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抓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网吧专项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重点任务。
第二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提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精神文明状况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精神文明的总体状况,同时也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兴衰。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力度,引导农民工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熏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精神文明状况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精神文明的总体状况,同时也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兴衰。我县是贫困山区农业县,农业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农村精神文明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县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
一、基本现状
1、思想观念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农村和农民逐步从封闭、守旧走向开放、开明,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多数农民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一些知晓,对支农惠农政策比较熟悉,对民事方面的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日渐增强,传统的生育养老观念正悄然变化,有病寻医的观念得到普及。
2、文化素质普遍提升。随着“普九”、扫肓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建设新农村的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乡镇重视程度不高,认识存在偏差。一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边缘化。绝大多数农村还比较贫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任务还很重,乡镇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精神文明缺乏系统的考虑,甚至认为抓精神文明没有必要,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后会主动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推动精神文明进步。二是把农村精神文明的理解简单化。“文明村”在一些干部眼中就是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无违背计划生育政策、无重大信访案件等等部门、行业有硬杠杆衡量的标准,达到标准就是文明村,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软指标缺乏考虑。三是把农村精神文明理解形式化。文明村是什么,在很多地方的主要参照依据是村容村貌,路修得怎么样,新房子盖了多少,改水、改厕、改厩成效如何,以硬件设施去衡量,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不加思索。
2、农民生活压力较大,主动性不够。尽管党的利民惠民富民政策很多,但破解“三农”难题并非一日之功,随着生产物资、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涨,现有的补贴、免税等政策对农民的收入增加作用日渐势微,许多农民在优厚的政策条件下依然感到致富的压力还很大,农民想得最大最多的问题
6、好道德传统丢弃,新旧恶习蔓延。由于农村精神文化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缺乏及时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的传统在丢弃,淳朴厚道的民风被逐利世俗的“市侩”之风取代,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同时,长期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扭曲错位。很多农村给人的印象是一种“不城不乡、不土不洋”的怪味气息,既没有过去农村那种受传统文化浸染的古朴淳厚的韵味,也没有现代新农村应具有的新风尚。
三、对策建议
1、从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再提认识。各级各部门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坚持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推进,把精神文明有机融到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二是资金投入到位。坚持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乡村两级财政预算,重点是加强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农民教育投入和开展活动经费,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规范文明乡镇、文明村组、文明户的评选工作,镇村干部要结合镇村实际,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建立评价标准,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评选工作。
程,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抓好“清洁家园、文化乐园、生态田园”建设,做实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工作,把精神文明创建与农民的生产发展结合起来。
4、积极控索打工农民精神文明教育的新途径。在外打工农民工是农村的骨干力量和主导力量,也是农村精神文明进步的希望所在。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要从制度上建立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方式,在家由村委会、居委会管理为主,要抢抓农民工返乡期间开展各类政策法规、文明创建教育、组织文体娱乐活动,逢年过节采取电话慰问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农民工的勾通联络;在外由工会和用人单位管理为主,把农民工视同正式员工同管理、同对待,用人单位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农民工思想、学习和生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力度,引导农民工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熏陶。
第三篇:对农村刑事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对农村刑事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吴莹
农业人口、农业面积在我国一直居于首位,故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否,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安定。多年来,农村刑事案件所占比重持续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治安。现今,农村的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盗窃案件搅得人心惶惶,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的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的人身权产生很大担忧,黄、赌、毒案件向农村社会渗延,使纯朴乡风遭以破坏,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刑事案件时,应立足于审判必须服务于、服从于社会稳定这个大局,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依法惩罚犯罪,这样,才能维护农村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亦可推动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刑事案件历来超过半数以上。我院2007 年刑事案件共结案93 件109 人。在判决的 96 名罪犯中,农民罪犯 41 人,占全部人犯的42.7 %,所触犯罪名有盗窃,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强奸以及放火等,从对案件的收结、审理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市农村刑事犯罪案件呈下列一些特点:
1、以盗窃罪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犯罪一直是农村刑事案件的主要犯罪形式,且数量居高不下。在侵财型犯罪中,罪犯的目标不定,只要有用的,均顺手捻来,大偷金银首饰、家用电器、通讯、交通工具等高档生活品及生产、电力设备、现金等,小偷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甚至一袋盐、一包挂面都不放过,尤其在春节前后,更是盗窃案件发案的高峰期。
2、农村伤害案件,甚而是恶性案件的发生,多源于邻里琐事或几句玩笑话,但在发生纠纷时,由于当事人双方不够冷静,有的顾于面子,互不相让,酿出苦果。2007年我院审结的伤害等暴力犯罪中,大部分是基于此原因引起的。这对如何在农村中正确处理邻里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
3、农村刑事案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东北,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所限,农业生产有农闲、农忙之分。在农闲时,违法犯罪案件明显高于农忙时节,特别是春节前这一特定阶段财产型犯罪较多,犯罪分子趁年关大家警惕性不高,手中较为宽裕而放手大捞一笔。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农村的一些设施还不完善,农户们只有以开门、开窗纳凉,一些妇女疏于防范,从而使一些强奸犯罪分子有一些可乘之机。
4、从前农民犯罪的盲目性较大,但近年来,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开始呈抬头趋势。农村刑事案件多盲目性,盗窃案件往往多为临时起意或顺手牵羊的犯罪分子,前面提到的暴力型犯罪案件也多有此种因素存在,犯罪分子在冲动之下,情绪失控,导致犯罪。但在2007年的刑事案件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组织的预谋犯罪行为如抢劫、敲诈勒索等犯罪也时有发生。
5、被告人素质较低。农村人群文化素质低,对待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不够,再加之农村地区是法律宣传的薄弱之处,故该地区的法盲高于其它领域。
6、未成年人犯罪增多。由于农村中教育未跟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淡薄,有相当一部分人读完小学就辍学,造成农村中青少年文化素质偏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思想尚不成熟,心理、情绪、情感尚不稳定,社会经验少,易受诱惑。在此特定阶段,如果其所处的环境中有不良或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则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随着进城打工的人群数量不断上升,留守儿童的增多,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自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辩识能力,家长疏于管教,自已又无正当职业就游手好闲,结交一些不良朋友,一旦经人引诱,容易引发犯罪。
综合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在审理农村刑事案件时,应注意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
1、掌握原则,公正执法。我国刑法量刑跨度大、伸缩性强、标准不一,刑法条款规定的仅是一个框框,审判人员在具体适用中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定罪处刑就必须依据所犯罪行的情节、社会危害程度、法定及酌定从重从轻情节正确量刑,不能看人下菜碟,要使农村犯罪分子能得到公正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罪刑相适应等法律原则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2、做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正确适用法律,审理好农村刑事案件,达到好的法律效果是一个方面,另外,注重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既打击了犯罪,又缓和了犯罪引起的各种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维护农村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样,使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得到统一,从而使农村社会稳定得以实现。当前,对农村中一批恶势力,主观犯罪故意深的犯罪分子应从严打击,起到震慑作用,对于主观恶性不深、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初犯、偶犯,可考虑酌情从轻处理,做到宽严相济,同时,也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3、为农村被告人聘请律师参加诉讼。农村被告人不少因家庭困难,想请却无力聘请律师为其辩护。自己因为文化、法律知识等的匮乏,对自己的犯罪又不能很好、很正确的表达清楚。针对以上情况,法院可依据刑诉法第三十四条“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的相关规定,为农村被告人聘请律师参加诉讼。这样,可以充分保护农村被告人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体现法律的公平。
4、加强法制宣传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正常发展。我们在审理农村刑事案件时,应适时适地做好法律宣传工作,送法下乡。利用农闲时机召开法律知识讲座,到农村公开开庭,通过村级广播介绍一些法律常识或以案说法。这样,可通过舆论宣传,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法律教育,使广大群众对自己的每一种行为进行审视,从而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检点自己的行为,不逾越法律规定;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使法律宣传更形象化,使一部分不明真相、不了解案件实情、不熟悉法律的被告人家属及广大农村群众了解案件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了解裁判的公正。也有助于法律的公开透明化。
5、正确适用财产刑。农村刑事犯罪中,侵财型犯罪一直以来占多数,故财产刑在农村刑事案件中的适用也很广泛。判处财产刑,体现了对一些侵财型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不仅使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且其在经济上也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对一些犯罪较轻的犯罪分子适用较轻的刑罚,可通过单处财产刑或缓刑的刑罚方式,免除其自由刑或者予以监外执行。不能因为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简单的不调或者不多判,应严格依照《刑法》五十二条“判处罚金,应当根据
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在刑法规定的幅度内确定财产刑的具体数额。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自由刑的刑罚量,或者对于那些被告人没有执行财产刑能力的或有能力而拒不交纳的,也可提高自由刑的刑罚量。对一些犯罪较轻,被告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的案件,可以考虑单处罚金。
6、让法律知识深埋农村青少年心中。对农村青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仅仅在庭审中教育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将维权工作向前、向后延伸,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做到将法律这棵树深植在他们的心中。另外,法院还可以跟农村中小学校共同建立青少年维权岗,开设法制课,观摩庭,进行法制教育,防患于未然。
总之,随着当前农村刑事犯罪案件数量的提高,犯罪形式的增多,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做为一名审判人员,我们更应该动态的掌握这类案件的实际情况,履行自己的职责,抓好这方面的审判工作。真正做到审判公平,保一方平安。
被宣告死亡人结婚是否构成重婚罪
朱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6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而在审判实践中,涉及公民在被宣告死亡后又与他人结婚,其原配偶发现并未死亡,又申请撤销死亡宣告,这时其原配偶并未再婚,对于此时该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后结婚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
一种观点认为,此种情况下该被宣告死亡人结婚的行为应构成重婚罪。《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虽然此人在被宣告死亡后其与原配偶的夫妻婚姻归于消灭,但其在明知有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主观上构成了重婚的故意,客观上也实施了重婚的行为,而且在原配偶申请撤销死亡宣告后,其与原配偶的夫妻关系自行恢复,构成了存在双重婚姻关系的客观事实。即使原配偶已再婚,也不影响其构成重婚罪,理由为被宣告死亡人不论从主观思想还是客观行为上均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因此,被宣告死亡人在宣告死亡后实施的结婚行为,不论其原配偶是否再婚,均应以构成重婚罪论处。
另一种观点认为,被宣告死亡人结婚的行为不构成重婚罪。虽然《刑法》已明确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构成重婚罪,但被宣告死亡人与配偶的夫妻关系在其被宣告死亡后已归于消灭,此时他(她)已成为一名法律上被宣告死亡,但事实上存在且无婚姻法律关系的人,这种情况下,他(她)与他人结婚是一种权利的行使,而并不能认定为客观上实施了重婚的行为,虽然其主观上应认识到自己是有配偶者,但法律上已经是消灭了他(她)与原配偶的夫妻关系,所以并不能认定其为有配偶者。《民通意见》规定了被宣告死亡人的婚姻关系是否存续以其原配偶是否再婚为条件,这样使得被宣告死亡人的权利无法得以行使。而基于《民法通则》第24条的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因此被宣告死亡人的结婚行为应认定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构成重婚罪。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刑法》第258条明确规定了重婚罪的构成要件,而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后结婚的行为完全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主观上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被宣告死亡人不知其已被宣告死亡,此时他实施结婚的行为就是在明知其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结婚,无论是登记结婚还是形成事实婚姻,都符合重婚罪的主观要件。二是被宣告死亡人知道其已被宣告死亡,认为其与原配偶的婚姻关系已经消灭,所以又实施与他人结婚的行为,这就存在着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现象,其明知有配偶,在得知被宣告死亡后实施结婚行为就是利用法律对于宣告死亡法律后果的民刑规定漏洞而实施的规避行为,其主观上仍存在着明知其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的故意,因此也符合重婚罪的主观要件。从客观上分析,被宣告死亡人无论其是否知晓已被宣告死亡,都实施了与他人重新结婚的行为,无论是进行了符合法律规定实质性的登记结婚,还是以夫妻明义的事实婚姻,都符合重婚罪的客观要件,损害了原配偶的婚姻权益。因此,对于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结婚的行为应认定构成重婚罪。
第四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江苏省文明办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您的姓名 您所在 县(市、区)镇 村 组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条下面选择一项打“√”)
1、您知道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吗?
A、知道 B、不知道
2、您对家庭创建文明户的态度: A、积极 B、无所谓
3、您感到村党支部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 A、有力 B、一般 C、没有行动
4、您所在的镇上有文明集市吗?
A、有 B、没有
5、您对党在农村现行政策的落实状况: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够满意 D、很不满意
6、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的:
A、电视 B、报纸 C、会议传达 D、与人交谈
7、您对当前本地农村社会风气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8、您对所在村的环境卫生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9、您对所在村的社会治安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10、您对所在村的村民(社区)服务中心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11、您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感到:
A、丰富 B、一般 C、缺乏
12、您村上有文化广场吗? A、有 B、没有
13、您能经常看到电影吗?
A、经常 B、不经常 C、很少
14、您知道文化大蓬车吗? A、知道 B、不知道
15、您所在的村有图书室吗?
A、有 B、没有
16、您经常去村图书室、乡镇图书馆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没有
17、您了解本村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吗?
A、很清楚 B、了解 C、不了解 D、没有村规民约
18、您村里有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并发挥作用吗?
A、有,能发挥作用 B、有,不大能发挥作用 C、没有
19、您所在的村村务公开情况:
A、有宣传栏公示 B、基本公开 C、不公开 D、不知道 20、您认为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
A、没人相信 B、影响不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相信 C、泛滥成灾,绝大部分人相信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条下面选择一项或多项打“√”)
21、您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A、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改善 B、整治社会治安
C、繁荣农村文化丰富文化生活 D、整治封建迷信、反对大操大办
22、您所在的村如果参加文明村创建评选,您认为哪些地方还应进一步改善? A、环境面貌 B、经济发展 C、文化生活 D、人的道德修养
23、您最喜欢乡(镇)、村组织的什么活动?
A、体育竞赛 B、文艺演出 C、科技培训 D、其他
24、您对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感兴趣的方式是:
A、开展活动 B、集中宣传 C、广播电视 D、文艺演出
25、您对成为新型农民所期望的项目是:
A、思想道德教育 B、文化水平提高 C、致富能力增强 D、文体生活丰富
26、您认为外出务工农民家庭需要关注的问题是:
A、留守孩子的培养 B、夫妻关系的和谐 C、空巢老人的赡养
27、农闲时,您会选择:
A、学习手艺 B、外出务工 C、打牌消磨时间 D、其他
28、您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
A、有关政策、法律 B、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 C、外出打工所需技能 D、其他
29、您认为“三下乡”活动中哪些内容是农民喜欢的?
A、卫生服务 B、文化活动 C、法律援助 D、科学技术 E、计划生育知识 30、您认为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A、民居改造规划 B、道路、桥梁修建 C、文化设施兴建 D、河道河塘整治
第五篇:对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农村信访问题,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信访的主要问题
一是集体土地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因征地引起的占地补偿问题;另一种是村集体与原部队的土地归属问题。
二是村级财务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一种是村集体向农户借款或者用农户存折抵押贷款,一直无法归还,造成农户上访;另一种是群众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侵占公款公物;最后一种是涉及良种补贴、退耕还林款发放等问题。
三是宅基地纠纷。部分村规划不明确或不按规划审批建房,造成一些宅基地的权属不明确,以致邻里产生纠纷。
四是家庭派性之争引起的上访。有的村内家族派性矛盾严重,尤其是村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两人兼的村,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村主任和支部书记分属两个家族,彼此在工作中相互制肘,甚至引起群众相互上访告状。
五是其他问题。主要包括: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要求待遇等问题;少数村民因生活困难要求给予救助等问题;各类涉法涉诉问题。
二、农村信访问题出现的起因
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民因循守旧,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对贫富不均的不满情绪增大。还有部分村民全局观念淡薄,喜欢走“上层路线”,对基层干部不信任,认为只有上面的领导才会公正、公平。
二是利益驱动,故意制造事端。少数村民受利益驱动,组织策划群众上访,煽动群众闹事,以便自己从中获利。如个别离任的村干部与在职的干部之间因集体资源、派性利益等产生磨擦,就故意挑起矛盾,煽动群众闹事。有的是为了博得群众对自己的信任,让上级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各种棘手之事。还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制造事端,激发矛盾,为自己非法谋利提供条件。
三是被动服务,村组干部素质亟需增强。一些基层组织因经济基础薄弱,服务功能被动、弱化,没有及时、主动地去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致使一些本来很小的矛盾激化升级,酿成大纠纷,从而加大了调处的难度。部分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个别村干部,政治思想很好,品德人缘也很好,群众称为“老实人”。但是,一遇到难办的事,如宅基地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就讲不出政策,说不出道理,拿不出新招,调处起来不周全,没有一定的魄力和前瞻性,使一些问题由小变大,由少积多,逐步酿成大的矛
盾。
四是管理滞后,民主氛围不浓。有些基层组织对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如宅基地审批、土地补偿费分配等不征求群众意见,只是少数几个人说了算。部分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既不广开言路,又不进行论证,致使群众受到损失,也无人追究,群众极为不满。个别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上大搞利己主义。凡是自己能沾得上边的,则想尽办法兑现实施,自己或亲属沾不上利益的,则以村民自治、群众集体意见来推推挡挡,造成一些上访隐患。
三、新形势下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是变上访为下访。要及时捕捉信息,及早化解矛盾。要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依照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及时有效地疏导群众。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经常深入到村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信息,超前预测,防患未然。要把易发、多发信访的落后村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及时摸清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变久拖为速决。对于群众上访,接访后要做到快调查、速处理、快结案,力争一次处理到位,不留后患,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在调查处理中要坚持事实要查细,把握好事实关;有错要必纠,把握好处理关。要做到问题未查清的不结案;处理结果未与上访人见面的不结案;调查结论群众不满意的不结
案。
三是变处理为预防。实践中,一旦引发集体上访,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我们在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一方面要选准选好农村各级班子带头人,配备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整顿,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是变被动为联动。一要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逐级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层层明确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二要健全信访网络。从乡镇到村、到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都要有信息员、调处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通报工作情况,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三要实行领导接访日制度。领导干部要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答复,耐心解释,果断处理。
五是变焦点为亮点。一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及时公开村级财务,让群众真正了解集体的收支情况,给群众一个明白,同时也给干部一个清白。二要严格按政策法规处理土地征用及宅基地审批问题。三要进一步规范各项村级管理,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搞宗派,不循私情,确保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OO八年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