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济宁任城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统考历史试卷
高中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2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图一
图二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3.《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
A.儒家的忠孝思想 C.墨家的“兼爱”“非攻”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④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D.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守仁
7.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格物致知
即是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虫篆刻,亦何益哉!”在此,顾炎武明确提出了
A.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B.为学著述的重要意义在于事必躬亲之 C.“亡国”与“亡天下”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D.人格不立,便讲一切学问都成废话
9.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10.明清时期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根源在于 A.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 D.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8.《亭林文集》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
B.心外无物,心1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与印刷术
C.火药与指南针
B.造纸术与火药 D.印刷术与造纸术
13.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 2
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可得出雨果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 B.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4.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B
C
D 15.“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16.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7.“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C.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D.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1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C.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9.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2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C.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21.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2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23.1998年,政论家马立诚、凌志军在其合著的《交锋》结束语中总结到: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思想束缚,下列各项中的会议分别正确对应冲破这三个崇拜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2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25.“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 4
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共50分)
26.(20分)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孔
林
孔
庙
孔
府
康熙帝手书的“万世
师表”牌匾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官便殿奏札》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8分)
(3)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27.(14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也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波在《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中,认为郑观应不仅自觉地运用儒家民本思想去解读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学说,而且有意地借用民本思想的话语来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政制在中国的推行,保驾护航,指出议院、立宪、君民一体,是西方各国富强之本,主张在中国设议院、行立宪、伸民权、实行君民共主。
材料二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郑观应的思想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6分)
(3)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4分)
28.(16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什么重要主张?(1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高中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BDCAA 6—10 DCACC 11—15 DBDAA 16—20 DBCDD 21—25 BCBDA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共50分)26.(20分)(1)历史信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文化;“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8分)
(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6分)
(4)学生可选择儒家思想的精华举例说明,如“仁”“德”“和”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7.(14分)
(1)郑观应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2分)但他用民本思想解释民主制度,混淆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区别。(2分)
(2)主张:在渐进中建立君主立宪制度(2分,未体现出渐进性得1分)。
因素:中国长期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中国当时的社会阻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功实践;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和政治学说传入中国。(4分,任答两点即可)
(3)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28.(16分)
(1)①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1分)②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③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分)(2)①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②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1分)③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3)①改革开放。(1分)②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
第二篇: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济宁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济宁
济宁位于山东西南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夏商为“任国”(或“仍国”)地。周代属鲁国。秦始皇设任城县延续至宋代。518年,任城县建治于今市区驻地,同时设任城郡。唐代,任城已成为东鲁地区的一个重镇。金代,济州由巨野徙治任城。1271年,元朝置济宁府,治任城,“济宁”之名始见,任城县也改称济宁县。明初为济宁府,后降为济宁州。清代为直隶州。济宁历史悠久,有许多知名人物,相传“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夏王朝第六个国王少康出生于此。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都诞生在济宁市辖区内。孔子的学生樊迟,东汉今文经学家魏应、尚书郑均、太尉王龚、司空王畅、经学家何休等都是济宁的历史名人。曹操、杜甫、李白等文人墨客都在济宁留有足迹。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曾在此驻跸,题词作赋。济宁自元代开凿大运河后,成为南北运输的要地。到明永乐年间,济宁已是“水陆交会,南北要冲之区;襟带汶泗,控引江淮、灌运咽喉”。元明清三朝总管运河河道的河漕衙门一直设在济宁,济宁因而被誉为“运河之都”。明清时期,济宁为京杭运河沿岸的七大商埠之一,与淮阴、临清并列为运河三大名镇。现存众多名胜古迹,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铁塔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堌堆遗址、亢父故城、肖汪庄墓群、太白楼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台遗址、城子崖遗址、义合遗址、党堌堆遗址、西汉丞相灌婴墓、东汉经学家何休墓、浣笔泉、凤凰台遗址等。此外还有汉碑群、东大寺、王母阁、岱庄教堂、古运河、明清时代的商业街竹竿巷、明代的获麟观音庙、清朝画家戴鉴的荩园等。
第三篇: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本学期历史教学的各主要有必修三和选修一两大部分,完成了这两个部分,也就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下面对这两块知识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同时也是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期中考试之前完成必修三这一模块。对于这一模块,在高一下学期时出于会考的需要,已对这块知识进行粗略地讲解,学生也已经对必修三进行了复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对这一模块就不再使用导学案,重点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和内在联系,同时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具体作如下安排:
第一周(8月27日—9月2日):完成专题三 第二周(9月3日—9月9日):完成专题四
第三周(9月10日—9月16日):进行专题三、四检测讲评
第四周、第五周(9月17日—9月30日):完成专题五、六及单元检测
第六周(10月1日—10月7日):国庆放假
第七周、第八周(10月8日—10月21日):完成第七、八专题、复习准备期中考试,同时,在上半学期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材料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
二、期中考试结束后,进行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模块学习。将严格使用导学案,认真批改,进度会有所减慢,具体如下安排:
第十一周(11月5日—11月11日):完成专题
一、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二周(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专题
二、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1月19日—11月25日):完成专题
三、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1月26日—12月2日):完成专题
四、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3日—12月9日):完成专题
五、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10日—12月16日):完成专题
六、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17日—12月23日):完成专题
七、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24日—12月30日):完成专题
八、并进行单元检测
三、考虑到诸多不稳定因素,可用三周左右作为机动时间,作为平时耽误和期末复习。在期中后,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1、导学案提前一周发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动时间。
2、单元检测至少批改一半。
3、导学案认真批改。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安排,我将努力按计划执行。
高二历史教师:冯智德
2012年9月1日
第四篇: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实验小班加试历史试卷(精选)
四川省射洪县高2016级小班加试
历史试题
2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25.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冲突 B儒学统治地位的开始确立 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 D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26.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妹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统治 B.主张男女平等 C.彻底批判儒学 D.赞同女子参政 27.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A公民自由的体现B社会环境的产物C法律至上的结果D社会矛盾的反映
28.一位佛罗伦萨诗人的歌咏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有利于()A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B淡化权力的神学色彩 C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 D自由主义改革的兴起
29.“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30.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A.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西学源头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正确性 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31.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32.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B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反对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
33.如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工业1.0到工业4.0,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市场的全球化依存度正日益加深B.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放弃重工业 C.知识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版本升级D.工业化版本的升级速度不断加快
34.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題材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但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贵族财产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人们靠从做学徒开始进入中间阶层,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事商业和法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迅速增强,他们由此获得较多的财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中间阶层的人数迅速增加,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英国社会的流动机制使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材料二
晚清时期科举制出现严重弊端:一方面,科举制下培养的大多教人思想僵化,往往成为早期现代化阻碍力量。另一方面,科举制虽难以容纳向上流动的庞大社会群体,却吸引了广大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成员的参与,这就导致社会实业领域人才缺乏。科举制废除后,社会流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由于新式教育制度的勃兴和科举考试束缚的消失,向上流动的社会成员以新式教育为中介,获得了新的政治、经济、教育、工商、科技等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求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他们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具有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救世意识。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功名”身份不再是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唯一重要标志,社会各界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由此也得到了提高。于是,不仅是入仕,包括经商、从军等也成为人们谋求向上流动的选择。社会流动的改善,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多样的人才,加强了社会活力。
——摘编自伍茂春《科举制的废除及社会垂直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的特征,并简析英国社会流动加剧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认识。(1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其中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A、B、C、D 分别为西方的理论、实验、技
(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术和总和赶上中国的交叉点)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西方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提取两项关于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适在五四之后,就呼吁“死心塌地”学习西方,不要怕“模仿”,也不必担心“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敢于承认我们文化的落后,正视我们“百事不如人”。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世界化的路”。1930年又提出:“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充分吸收。”1933年,他说:中国文化的出路“不完全是师法国外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地自觉改革。”……有人说“胡适是主张自己向着西化的怀抱猛扑,让中国固有的文化自然而然地从西化怀里找回到中国本位。”这是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宣传手法,也是他最崇拜的梁启超惯用的宣传方式。
——摘编自王东等《关于“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的讨论》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早期,以福泽谕吉为首的启蒙学者,将西方现代国家为参照系,对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利,他们很少提及日本人的优点,而是偏重于自我批判。在席卷日本人的文明开化浪湖中,确实出现了盲目崇拜欧美人,完全否定自已的民族虚无主义,首担任外务省的井上馨甚至主张:“化我帝国和人民,恰如欧洲郑国、恰如欧洲人民”的全盘西化的主张。后来,欧化主义一度使日本人迷失了自我,引起了人民反感。先进的日本学者主张国粹主义,致力于克服前段自我认识的偏差,重折挖掘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优点,尝试全面地对日本人加以评价。但他们并不是顽固的倒退到复古主义,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立足于扬长补短,在挖握日本人的优点时,也毫不留情的揭露日本人的弱点。
——摘编自杨宁一《了解日本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和日本学者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共同之处,并简要分析胡适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四川省射洪县高2016级小班加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23—34 A B D D B
A D D
B
D C 材料题
40题 参考答案
(1)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各个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原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的推动;思想解放的影响。(8分)
(2)变化:社会流动渠道拓宽,社会流动由一元转向多元;向上流动社会成员素质高、思想新;受西方影响较大。(每点2分,共6分)
认识: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流动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5分)41题 参考答案
信息一:
差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西方科学技术在公元4—6世纪遭到严重挫折。(每点1分,共2分)
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发展,封建大一统王朝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回答农耕经济、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科技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可酌情给分);中世纪早期,欧洲宗教思想占据支配地位,科学发展受到抑制。(每点2分,共4分)信息二:
差异: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始终领先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则交替领先。(每点1分,共2分)
原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以中世纪后期起西方科学技术注重实践和实验,把系统的观察、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推动了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
信息三:
差异:十六世纪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每点1分,共2分)
原因: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和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政府厉行文化专制。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形成了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每点2分,中外各答一点即可,共4分)
(以上信息任答两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同等得分)45题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从主张全盘西化到充分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改造本国传统文化。(3分)原因:借鉴梁启超的宣传手段;西方文化遭到传统势力的顽强抵抗;后期学习西方文化的阻力减弱;胡适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8分)
(2)关系:应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以促进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绝对的全盘西化和格守传统文化都是不恰当的,应是二者的结合。后来中、日两国的实践,表明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的重要性。(4分)
第五篇: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一学期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我担任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历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本人的努力下,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主要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同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好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严谨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3、思想上严于律已,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约束自已的言行,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在业务上,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努力进取,踏实做事;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己所能,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作为自已的为师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材跨度大,在备课过程中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适时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原本枯燥的知识。
同时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性学会、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习的方法再掌握知识。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5、备课中,发扬协作精神,吸取他人长处。
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探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习题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也一起讨论,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精选各类习题,认真批改,及时讲评。
本学期分单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在期末复习时为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以提高成绩,对一些精选材料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认为较难的问答题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带领学生集体背诵。
本学期,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性情有点急躁,有时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对个别尖子生的转化工作力度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稍嫌不足。在教育科研方面,没有写出什么好的感悟之类的成文东西。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力争改正不足,继续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以我的热心、精心、恒心、爱心、耐心、细心投入到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