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7-处理集体性信访事件预警制度
双辽职业中专处理集体性信访事件预警制度
为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学校群体性信访事件,维护学校稳定和谐,根据教育局有关规定,结合学校信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所指群体性上方、群访、缠访、闹访事件,包括到各级信访接待场所集体上访,达到10人以上的、因信访突出问题到重点场所聚集、堵塞交通、故意闹事 等 造成较大影响的上访事件。
二、工作目标
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行政履行职责,重心前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化解。掌握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主动权,有效处置群体性信访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要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到早盘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真正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中。
(二)信息互通原则。一旦发现有群体性上方时间苗头,要及时向市教育局报告,采取措施,把矛盾稳控在当地,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三)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原则。
(四)言而有信原则
(五)快速反应原则
四、工作程序
(一)信息报告
凡在学校出现集体性信访事件,学校必须向教育局办公室报告,确保快速处置。
(二)处置分工
信访人责任学校领导、分管领导,街道处置信访事件的通知后,要及时将上访教师(群众)情况报告市教育局领导,无特殊情况要迅速赶往现场处置,五、工作责任
对于处置不力、激化矛盾残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011.3
第二篇:信访举报“三色”预警制度
柑子镇信访举报“三色”预警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预警网络建设,努力筑牢信访第一道防线,将矛盾隐患及时处理化解在基层。按照廉情动态和矛盾隐患的轻重缓急、影响程度和发展态势,分蓝、黄、红三个级别进行预警管理。
一、蓝色预警
对易产生不廉洁行为和矛盾纠纷的隐患问题,尚无信访反映的,实施蓝色预警,以信访提醒函的形式提醒需要注意的重点、关键环节和可能产生的问题,要求提前防范,受函村(社区)、部门5日内向镇纪委书面报告预防情况。
二、黄色预警
对群众有举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黄色预警,下发信访质询函,被反映村(社区)、部门或个人在收到质询函后10日内作出书面自查整改说明报镇纪委。一年内5次受到质询的村(社区)、部门或个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三、红色预警
对群众反映强烈,且带有普遍性可能蔓延的问题,实施红色预警,下发信访告诫函,要求受函村(社区)、部门在20日内就相关问题及时调查解决,形成整改报告,防止事态扩大,确保把违纪违规现象和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篇:风险事件处理制度
风险事件处理制度
一 目的
对不符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项目进行控制,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二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廉政风险防控过程的所有工作项目。三.职责
1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负责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体系运行等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和控制。县属部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出现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和控制。四
工作程序 1风险事件的分类
1)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过程的风险事件:未履行程序、未按规定或要求执行等。2)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结果的风险事件:工作不达标、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等。2 风险事件的等级分类
1)一般风险事件:发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服务对象一般投诉(有口头或者书面的材料),经协调整改可顺利解决。
2)严重风险事件:直接影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质量目标的实现,出现廉政风险的案件或严重事件,造成不良影响。3风险事件的识别
1)各部门在服务过程监测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2)内审员在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3)单位风险防控小组部门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4)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县属单位的日常综合性检查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5)由《廉政风险防控测评报告》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6)对廉政风险防控目标分解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7)其它情况下发现的风险事件。
4、风险事件的确认
1)各部门在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风险事件,应由发现人填写《风险事件报告》,由该风险事件责任人签字确认。
2)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风险事件由内审员或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填写《风险事件报告》,由产生廉政风险的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3)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在综合检查中发现的风险事件,由发现人填写《风险事件报告》,由产生廉政风险的部门负责人在《风险事件报告》上签字确认。
4)其它情况发现的风险事件,按4.2)条确认。
5、风险事件的处理
1)属于一般风险事件的,责任部门人员根据不合格报告或纠正措施通知单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2)属于严重风险事件的,责任部门人员除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外,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消除或减轻其不良影响。对于产生严重影响,并无法重新提供服务以消除廉政风险影响的事项,由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责成责任部门或人员采取电话、书信或面谈等方式致歉或其他解决方案,分管县领导要结合消除影响的程度对责任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理。3)对发出的风险事件报告,主责部门要对纠正措施及实施效果的验证(重新检验),未达到要求的再整改,直到符合要求。
6、记录保存
本程序所产生的质量记录,由各部门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收集、保存。
五.相关/支持性文件
六.相关记录
1《不风险事件报告》
2《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第四篇: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一、二、供水单位成立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为安全用水第一负责人。若发现饮用水的感官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发生改变化,供管水人员应即刻核查原因并报告单位领导,单位及时向供水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讲清污染事件发生地点、类型、可能的影响等。
三、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态蔓延或扩大。
四、协助供水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的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六、出现饮用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性供水途径。
七、饮用水污染事件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的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八、应饮用相关饮用水出现不适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或观察登记、门诊随访;对接触污染饮用水的茶具、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有效消毒。
九、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完成调查、控制、处理,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事故经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过、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按时逐级上报。同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行政处罚。
第五篇: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集团公司、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为了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及紧急情况时,为避免或减轻国家、集体、人民利益蒙受重大损失,避免环境遭受更大污染或破坏,及时报告、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和危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的“环境污染事件”指: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行动及因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这类事件的突然发生,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危害或严重威胁,致使人群健康受到伤害或潜在伤害,致使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
第三条 环境污染事件或事故的确认机构
(一)环境污染事件或一般环境污染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确认机构,为市(县)、区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确认机构,为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级依据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确定。
第四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 项目在施工生产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现场人员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向项目经理、书记进行汇报;项目经理、书记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如果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影响较大,易发生对企业较大的负面影响时,公司主要领导应立即向集团公司进行报告。
发生环境污染事件,项目负责人同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
1、项目经理、书记在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的同时,应立即进行调查,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人员疏散、污染源控制等,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的和危害。
2、公司领导在接到项目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等相应应急预案,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指挥事件处理工作。
3、事件处理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尽快控制事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事件处理中要积极和地方政府、媒体加强沟通合作,主动配合并接受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调查,妥善处理事件,消除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5、事件处理中要指定专人收集和保存相应现场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便于事件调查处理及企业类似事件防范。
第六条 经理部在项目开工时应加强环境因素的调查和识别,制定相应措施和预案,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并加强实施,以杜绝环境污染事件。
第七条 该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