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4 05: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

第一篇: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22.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23.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24.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 25.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26.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27.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28.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29.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30.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 更多新闻 名词解释 资料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32.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3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37.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38.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39.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40.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42.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43.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44.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45.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46.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 47.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48.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49.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52.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53.“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54.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55.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篇:新闻编辑名词解释汇总

新闻编辑学第二、三、四、九章名词解释汇总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指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占位做出的决策。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指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要发挥的功用,是立足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对媒介产品的决策。

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介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制定的编辑工作准则。它包括媒介的受众对象,新闻传播的内容、传播水准和媒介的风格特色。

新闻产品设计:是对媒介产品中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智能的组成部分的设计,包括确定新闻产品在整个媒介产品中的位置和比重,以及进一步设计新闻产品中的每一个部分。

新闻报道策划: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以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目的,按照新闻所独有的规律对报道时机、报道手段、报道艺术等所作出的策划。

报道效果目标:是报道者根据报道策划前期掌握的信息,在对新闻报道可能取得的社会效果的预测的基础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新闻报道选题决策的共性规律:基于传播主体的可操作规律,基于客观事实的价值规律,基于受众的适宜性规律。选题决策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可供传播的客体、读者的获知需求、实现传播的条件。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各类稿件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读者的第一接触的对象。它具有三种功能:导读功能,导向功能和标志功能。

导读功能:指报纸版面引导与方便读者阅读的功能。广义上的导读功能是对所有版面而言的,如版面的编排结构合理,标题、文字、图片、色彩、线条等运用恰当,引导与方便读者选择和阅读。狭义的导读功能是专门针对低一般来说的,指头版开辟导读窗口,向读者展示整个报纸的精彩内容,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

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和版面的布局结构。

版面空间是一个版面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他所包含的因素有:区域、面积、距离和形状。

编辑手段:是安排版面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版面编排手段包括字符、图像、线条和色彩。

版面布局结构:是版面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的形式,包括稿件的布局结构,题与文的布局结构两个方面。

版式:指版面的基本形式,是版面在特定的暴行中,通过版面区域功能划分及稿件布局结构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决定版式的最基本要素有:报型、版心及基本栏设计、版面各区域的功能划分。

报道方式:是指将零散的新闻稿件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相关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报道结构是报道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合排列所呈现的外在形式。它是由报道选题和报道预期目标决定的。报道结构的组成要素包括时间、空间、角度、广度、深度和传播符号。

发稿计划:是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新闻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发稿计划是对报道规模与报道进程的具体落实。

新闻资源:包括新闻资源环境,政策、经济、文化;新闻信息资源,提供者、合作者、线索、资料;新闻受众资源,事实受众、潜在受众;新闻媒介资源,资金、人才、设备、技术、载体、品牌等。

稿件初选:也是“粗选”,指编辑把他们初步认为合适的稿件选出来,提供给总编室或者相关版面的主编。

新意:是指新闻内容要给受众以新鲜感,尽可能多地向他们提供未知而欲知的信息,也就是通常说的新闻信息量要大。在一篇稿件中,受众获得的感兴趣的信息越多,这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重要:是指新闻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能在受众中产生影响。可以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受众的关联程度评价新闻的重要性。

接近: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受众的接近性。具体来说接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在地理上与受众靠近,二是指报道的内容与受众心理贴近,能唤起读者的关注、同情和共鸣。

显著:指新闻中的要素如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越能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第三篇:新闻编辑学:名词解释

1.编前会: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编委或者总编室主人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

2.日班新闻编辑:编辑部组织日常报道的编辑人员,其主要工作包括,策划报道,布置采访,联系作者,处理,修改和提供新闻稿件等。夜班新闻编辑:负责每天报纸最后发排工作的编辑。其主要职能是处理日班编辑送来的稿件,确定当天报纸的内容,对版面内容进行配置,修改标题设计版面等,并必须在规定的付印时间之前完成。内务编辑:负责编辑部内部业务事宜的工作人员。其主要工作是搜集,研究和整理内部情况,汇集和编写各种材料,出版内部新闻业务交流刊物,培训通讯员骨干等。

3.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市场占位做出决策。

功能定位:指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作用,是立足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对媒介产品的决策。功能定位是媒介实现传播效益的指向。

4.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做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必须遵循的准则。

5.媒介外部信息:构成媒介生存环境的、与新闻产品发展直接有关的信息,包括:受众信息、媒介控制者信息、媒介竞争者信息、媒介相关产业信息。媒介内部信息:即构成媒介内部环境的、与新闻产品发展直接有关的信息,包括:资产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管理信息。

6.独立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独立存在,和其他策划活动无关。连动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有关联,并相互发生作用。

7.集中式报道:指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版面或时段,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效果。

受众参与式报道:指吸引并组织受众参与报道活动。

媒介介入式报道:指新闻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媒介联动式报道:指新闻媒介相互合作,;联手展开某一报道。

8.强迫性选择:编辑因受到版面局限不可能刊登全部稿件,因而不得不舍弃其中的一部分 需要性选择:出于报纸传播的需要,对新闻稿所进行的选择是一种需要性选择。

9.更正:在办报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在已经发表的新闻报道中出现差错,报纸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同题集中:将内容有关联的稿件放在同一标题下集中发表

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联系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专栏组合:以集纳性的专栏集中主题相关联的稿件。

11.社论:直接代表报纸发言,讨论的是方向性,根本性,重大性的问题 短评:直接代表报纸发言,篇幅较小

编者按:最简短的评论,代表编辑部而非代表个人发言,具有一定权威性,又具有灵活性 编后:介于编者按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有无题目均可。

12.排列式版面布局:稿件以规律的矩形一篇一篇整齐地排放在版面上。

.穿插式版面布局:稿件以多边形互相交错结合在一起

13.绝对性修改:稿件在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某些欠缺,必须经过修改后才能发表。

相对性修改:稿件本身在思想、事实、辞章等方面灭有什么问题,只是鉴于报纸的某些特定要求,做适当修改

14.原生差错:原稿件中错误已经存在,编辑修改时没有发现。

后生差错:原稿件中有差错,编辑修改时以错改错或原稿件没有错误,编辑修改不当产生错误。

15.日用稿备用稿内参稿线索稿转交稿

第四篇:新闻编辑学名词解释

报纸: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散页连续出版物。

集纳:将若干内容紧密联系的稿件集中在一起发表。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

印张:是计算出版物篇幅的单位。

报型:指报纸的外形,包括报纸的平面面积和长宽比例。

版芯:一块版除掉四周应留的空白外,中间容纳文字和图片的部分叫版芯。

版次:任何一份报纸都是由多个版组成的,少则四个版,多则几十个版甚至几百个版,按先后顺序给这些版排出的次序叫版次。

报头:指报纸刊登报名的地方

报眼:又称报耳,指横排报纸报头旁边的版面。

报线:指版芯的边线。

报眉:指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包括报名、版次、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中缝:指报纸同一面上两个相对的版的中间部分。

通版:指把报纸同一面上两个相对的版打通而形成的版。

头条:横排报纸版面左上方、竖排报纸版面右上方的位置被认为是版面找那个最重要的区域,用以刊登最重要的稿件,称头条。

专版:以全部或除广告之外的大部分篇幅刊登一组具有共同稿件的版。

标题:新闻标题是指通常位于新闻正文之前的对新闻内容加以揭示的简短文字,而且字号一般要大于正文。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版上编排布局的综合体,是各类稿件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各种稿件、标题、照片、图画、线条、色彩整体结构的组合。

类题:把新闻简单的归类,然后冠一总名的题目。

主题:是标题中的主要部分,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或揭示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或向读者强调最重要的东西。在标题中字号最大,地位最显著。

辅题:是复式标题中用以补充主题或加强主题气氛、力量,辅助主题完成标题任务的部分。一般字号较主题小。辅题又分引题和副题两部分。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上辅题。位于主题之前,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

副题:又称子题、下辅题。位于主题之后,常用来补充交代新闻的次重要事实,说明主题的根据、结果和重要的新闻要素,起注释、补充、印证主题的作用。

实题: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实题以叙事为主,着重表现具体人物、动作和事件。

虚题:表意形象不强,虚化、抽象的标题。虚题以说理为主,着重说明原则、道理和愿望等。副刊:包括综合性副刊(甲种副刊)和专门性副刊(乙种副刊)。狭义的副刊指综合性副刊。现在一般采用综合性副刊。

专刊:是报纸上用文章形式深入阐释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阐发理论见解,介绍各种知识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时新性: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

重要性: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性:指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接受者十分接近,自然地能够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趣味性:指事实新奇,或具有人情味,或具有戏剧性。

报业集团: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

电子排版:是采用计算机和激光照排等现代化设备排印报刊版面的新兴技术。

新闻速写:以现实的新闻人物和事物为对象的绘画创作。抓住其瞬间动态形象速写成画,以传播新闻信息。

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主题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新闻传播的行为。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综合。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社会价值:指通过媒体的新闻活动为满足社会各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配置稿件:是编辑对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一组稿件进行的局部组合的一种编辑方法。稿件的配置包括稿件的组合和稿件的配合。

同题集中:是指编辑把内容相关联的稿件置于一个标题之下集中发表的方法。常见的结构关系有:联合编排、连续编排、对比编排、参照编排和相关编排。

组构专栏:专栏是报刊上由若干具有共同性的稿件所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写实性标题: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片所反映的主要新闻事实。

写意性标题:一包含感情色彩的语言,阐述观点、抒发情怀、揭示新闻照片的内在意义,是报道主题得到升华。

垂直式版面:又称纵式列式版面,亦有人称为竖式版面。西方报纸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版面结构形式。

水平式版面:一张报纸上的标题和文字全部自左向右横向排列,而且是长栏标题居多的版。集中式版面:就是集中突出一个主题的版面。其特点是用一个版或大半版的篇幅来报道一个事件或主题。这个事件或主题应是重大的,如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等。

重点式版面:就是相对突出

一、两个重点内容的版面。其特点是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这一局部成为版面的重点。一般全版只有一个重点,有时也有两个重点。

单一式标题:又叫单式标题,只有一种主标题形式,单行,也可多行。

复合式标题:又叫复式标题,由主题和辅题两部分组成。

稿件的组合:是指将具有某种共同性的稿件合编,组成统一的稿群。

稿件的配合:是指编辑按照一定的要求,来决定给发表的稿件配发相关内容。最常见的稿件配合形式有配评论、配图片、配资料和加编者按语等。

新闻编辑学:探讨新闻编辑工作产生发展的过程,研究新闻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技巧的应用学科,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新闻专业主义:西方新闻行业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目的的一套理念和信念。它还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阐述的是媒体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及专业操守,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

追踪新闻策划:对突发性、即时性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进行追踪报道,或挖掘深度、或揭示背景或报道与之相关的事件。

专题报道策划:这类策划对象通常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及上下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参与式报道策划:传媒根据报道需要,派员以特殊的社会角色或公开体验,或隐蔽暗访,或参与报道的活动之中,以隐性采访、暗访、体验式采访等方式获取新闻事实,进行报道。社会活动报道策划:指对社会热点或公益活动进行组织、宣传并予以报道。

节假纪念日报道策划:它包括各种纪念日报道,节假日的报道和其他一些特殊日期的报道。

多媒体合作报道策划: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在一段时间一个地域里,为了共同确定的主题而进行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新闻报道。

策划三要素:目标、信息和创意。

报纸策划的意义:有助于调整报纸结构、优化报纸形象;有助于提高传播质量,满足读者需要;有助于实现报纸的传播目标,产生社会影响力。

报纸策划的依据:直接影响报纸生存的要素(读者、报纸的控制者、广告客户、传通中介、竞争者);间接影响报纸生存的要素(政治、人口、经济、环境、法律、技术、文化);报纸的内部因素(硬件:报社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条件;软件:报社的人才资源、体制与管理水平)

新闻策划的意义: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充分挖掘新闻价值;促进媒体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

组稿的意义:是提高报道质量,顺利完成报道计划的重要保证;是编辑主动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是形成版面独特风格的重要举措。

选稿的意义:体现媒体的政治方向;维持媒体的正常运转;保证媒体的面貌质量;创造媒体的风格特色。

选稿的标准:新闻价值(有严重政治错误的稿件不能用;违反现行法律政策的稿件不能用;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稿件不能用;宣扬低级趣味封建迷信的稿件不能用);社会价值(针对报纸的基本读者群进行分析;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媒介取向(根据报纸性质进行稿件分析;根据报纸读者对象进行稿件分析;根据已有同题报道进行稿件分析;根据报道总量、报道面进行的“平衡”。)

消息标题与通讯标题的区别:消息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消息多用实题或虚实结合的复合题;通讯标题可以标出新闻事实,也可以不标出新闻事实,重在抒情或议论,通讯主题多用虚题;消息标题对事实的表现显现一种动态,通讯标题更多的表现为静态;消息常用一行或复合标题;通讯一般是单行标题或双行标题,双行标题副题要附加破折号的形式。消息标题中不采用破折号,是两者形式上的一大区别。

稿件修改:改稿是编辑对稿件的修饰加工,体现了编辑再创作和总把关。修改稿件包括:新闻事实的订正、思想观点差错的校正、语言逻辑辞章的订正、润色。(严把事实关;严把思想关;严把辞章关;改稿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报道策划

一)报道策划的内容

1.报道范围与重点

2.报道规模与进程

3.发稿计划

4.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

5.报道力量配置与进程

二)报道策划的操作过程

1.策划准备阶段

2.方案设计阶段

3.方案修正阶段

第五篇:《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上遍

第一章

1.“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对采访来说,“身入”是重要的一步,“心入”是更为重要的一步。只有既“身入”了,又“心入”了,采访才能是“深入”的。

2.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3.新闻背景材料: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新闻的发生,新闻人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有它产生的环境、条件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些新闻事实,为了帮助读者、听众更好地理解,需要作些解释和说明。这些原因、条件和解释说明等,都属于新闻的有关背景材料。

4.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第二章

1.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这是因为他们外出完成一定的新闻采写任务,也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的。

2.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3.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4.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采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待命。

5.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6.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7.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第三章

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2.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3.顿悟性思维:就是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顿悟,也可以称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4.新闻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主要是追求报道的新闻价值,好的新闻角度有利于突出新闻价值。报道角度包括采访事实的角度、剖析事实的角度与表达事实的角度。

5.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第四章

1.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2.采访的平时准备:也叫间接准备和广义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3.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4.采访对象:即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5.特写报道对象:一般是指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同时也包括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极其丰富的事物。第五章

1.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2.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3.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4.激发式提问:与激将法相似,可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5.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6.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7.因事件访问:就某一事件而进行的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这类访问的重点是弄清新闻五要素。如事情已有结果,则要弄清新闻六要素。

8.因人物访问:对新闻人物、著名人士的访问,访问的重点是人,往往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物的纪实性报道的访问。这类访问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人性、善于抓住事实的细节。第六章

1.特殊方式的采访:指一点一点地、临时性的或分工比较稳定的采访有所不同的采访。当然,其中也都含有对访问和观察手段的运用。具体有巡回采访,易地采访、交叉采访、蹲点采访、隐性采访。

2.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3.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4.易地采访:指记者到本职工作范围以外的地区采访。

5.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6.蹲点采访:这是一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访时间较长的采访方式,蹲点采访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新闻机构根据报道需要,派出记者到一个点里去,进行深入的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有分量的新闻。二是新闻机构派记者参加党政机关统一组织的蹲点工作组,边工作、边采访,点搞完,经验出来了,记者的报道也完成了。

7.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8.同步观察:就是在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这样,事物所变动的一切,都在记者的视野之中。9.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10.观察的位置: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角度和观察采访对象的位置。

11.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第七章

1.采访对象的有意注意:指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如排除外来的噪音与周围人的干扰,认真回忆思索,全神贯注叙述事实材料等。

2.采访艺术:是指要采访的思想内容及采访技巧的完美统一。

3.点面结合:这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技法。它包括多种含义: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采访中的点面结合,就是说记者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遍事实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和掌握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及其意义。

4.“自己人效应”律:指当宣传者与受传者在“观点上一致”,“有某种意义上的一切相似性”时,就会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视为知己者,宣传效果也好。

5.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指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

6.宣传政策:指善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7.报道角度:指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包括采访事实的角度、剖析事实的角度与表达事实的角度。

8.原始心理反应:采访对象和记者初次见面,或者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都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这种最初的心理反应,称为原始心理反应。下编--第一章:

1.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2.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通称“新闻五要素” 3.笔外功夫:主要指对客观事实的观察、认识和掌握;同时,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熟悉当前形势和社会动向;还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功底。

4.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5.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第二章

1.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新闻题材是能充分说明新闻主题的事实材料。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主题的思考,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当前的形势、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思考新闻主题的深化问题。二是比较几种主题思想考虑方案的优劣好差,确定最佳方案。

2.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4.新闻素材:指记者在采访和查阅有关材料时收集的可能对报道新闻事实有用的种种材料,包括人证材料、物证材料、口头材料、文字材料、图书材料、数字材料等等。

5.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6.主题角度:新闻常以某一着眼点、侧重点,突出反映事实的内涵。这着眼点、侧重点就是新闻主题的角度。7.广义主题:也就是报道的中心意旨,如告诉受众一个动态信息,就要准确反映外部世界的变动情况,使他们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期有效地调节受众的思维和行为。

8.狭义主题:通过事实的报道表现某一种思想观点的,称之为狭义主题。第三章

1.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2.模糊语言: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语言也保留有“模糊”的成分,而不必都像科技语言那样非常精确。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于确切。

3.精确语言:指确凿无误,不夸张,不走样,更不造假;恰如其分,叙事、状物、写人得当,不可滥用褒贬之词;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可信无疑的语言。

4.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是文章或讲话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的总和。

5.新闻文风: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6.文采:指文章华丽多彩。文采与语言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文采是修饰语言的,基本上是个修辞问题,但又涉及内容。第四章

1.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2.一句话新闻:即用一句话表述的新闻(消息),它比简讯更“简”。

2.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3.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经济新闻:指以反映经济活动、经济生活为内容的消息报道。它还可以具体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财贸新闻、金融新闻、交通新闻等等。

5.社会新闻:指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初会风气的新闻(消息),旨在崇尚伦理道德并与社会上不良现象作斗争,报道内容包括日常新人新事、婚恋与家庭、社会秩序、风土人情及人口、市政、衣食住行。

6.人物新闻:以写人物为主的一种消息。集中反映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晋祠风貌,或只报道人物某种行为、某个侧面;尤其是时效性较强,报道迅速及时。

7.特写式新闻:也称新闻素描、现场新闻或视觉新闻。它首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8.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9.解释性报道:或称为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这种消息与深度报道(通讯)有去区别,主要是报道简要、及时,不必讲求深广度,也不一定是重大题材。

10.背景报道:与解释性报道类似,突出报道“新闻背后的新闻”。它主要揭示新闻事件的“背景”,即其历史、环境和因果关系,以及事件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11.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12.平行式组接:强调时间系列的同一,表现同一时间里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或事实。

13.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14.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特点: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述评结合,夹叙夹议;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15.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16.答记者问: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展示有关方面负责人或权威人士回答记者提问的内容的消息体裁。17.工作述评:从典型的新闻事实出发,论述某项工作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记者的意见和建议。

18.思想述评:抓住有一定倾向性或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从实际材料中提出问题,加以分析,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提高认识。

19.硬新闻:一般指是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

20.软新闻:即重要性不如硬新闻,而趣味性浓厚的报道。

21.纯新闻:直截了当的事实报道,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采和材料的有趣取胜的新闻。22.主体新闻:是一篇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事实、内容。

23.“道”:包含客观之道和主观之道两重含义:客观之道,主要指客观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主观之道,指特写阶级、集团的世界观以及路线、方针等。

24.“意”:一指记者通过采访、分析思索活动对客观世界中具体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它又包括“情”和“理”两个方面。

25.简讯:包括短讯、快讯简明新闻,它是有三言两语报道事实的一种体裁。特点就是简短。在表现形式上,简讯通常只叙述新闻事实的梗概,不必交代背景材料,几乎不表述新闻事件的具体经过;也可以没有导语,可以不分段。第五章

1.消息结构: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它一般包含突出中心,确定表述次序,处理详略,划分层次段落,考虑呼应和过渡等等。

2.依事适笔:是消息的主体部分按逻辑顺序来写作,即根据事物的内存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材料,顺着这个脉络下笔,不受时间顺序的约束。

2.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3.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

4.散文式结构: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采用散文式结构,消息的开关可以先简笔描绘有关场面、情景、气氛、色彩,或即兴抒发见闻、感触;或引发调动读者的联想,激起读者的兴趣;或设置悬念等;然后,再有节奏地和盘托出新闻事实。

5.地理背景:指关于新闻事实发生地的地理环境特点等背景材料。

6.复合导语:有的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段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复合导语”的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7.人物背景:指关于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职务和性格特点等背景材料。8.社会背景:指关于时代政治背景、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

9.晒衣绳式导语:国外对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的贬称。这种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形式,内容繁杂,不易分清主次轻重,段落长,字数多,也容易纷乱。犹如把所有的衣服都晒在一条晒衣绳上,难免给人以沉重、杂乱之感。

10.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等。

11.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12.叙述式导语:即在导语中直截了当地用事实说话,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13.总结式导语:也称概括式导语,在导语中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4.评述式导语:也称评论式导语,指着重对新闻事实的分析或解释,进行评论的导语。

15.描写式导语:也称描述式导语,即导语中采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

16.引用式导语:即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

17.对比式导语:指进行今昔、正反、彼此等对比的导语。

18.设问式导语:指从事实中引出使人注目问题的导语,可以说,实际上就是设问修辞手段在导语写作中的运用。19.新闻主体:又称为“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交代和展开。无论哪一篇消息都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20.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21.历史背景:指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的史实、轶事等背景资料。22.事物背景:指关于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

23.知识背景:指关于专有名词、述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以及引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材料、民谣、谚语等背景材料。

24.新闻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相当多的消息可以是表述完新闻事实便戛然而止,而不必特意写结尾。第六章

1.细节:就是事物的具体化、细腻化,细节也能体现情节。大的细节往往具有情节意义,小的情节、具体的情节又常常是细节性的。2.访问记:这是通迅运用较早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访问对象一般是人物,内容或记人物,或记人物介绍的事件。3.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对记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鸟橄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4.专访:有专一主题专门对象的访问记。

5.侧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某些方面关心 和感兴趣的问题。

6.主次:指对作品内容重要程度的认识及布局安排,在表现上常以详略区别。“展开”与否是决定主次的条件。7.印象记事:也叫“描写记事”,篇幅不一定很长,但比较注重文学手法的运用以及与读者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可读性。

8.小故事:是为一般读者所喜闻乐见、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压缩了的小通讯,但更多的是线索单

一、情节精干和有故事性的新闻事实表现。

9.情节:新闻的情节,指的是新闻报道在展开中心事件过程中有头有尾、发展变化的事实;这类事实本身比较完整,能够比较充分地展示报道对象的面貌以及特征或个性。第七章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报道为中心的一种通讯体裁。它以丰富的内涵,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尤其是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成长历程,展现人物精神风貌,从而起到震撼人心、鼓舞受众的积极作用。

2.事件通讯:重表现事件,主要报道具有一定意义的典型新闻事件,并通过事件的报道或提倡某一精神,或说明某个问题,或给人以某种思考或启迪。特征: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也较灵活;在叙事中写人。

3.工作通讯:是一种直接反映和知道实际工作的通讯,既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它还可以针对某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倾向和现象进行实录或剖析,借以明辨是非,把握趋向,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特点:有很强的指导性;有相当的理论色彩。表现手法:体现新闻性;多用典型材料;多用典型材料;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4.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主要指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写作特点及要求:着力反映变化;描述事物的特征;借景抒情、写出感受;富于知识情趣。第八章

1.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人物特写:这是以新闻人物为对象的特写。要求精彩地刻画形象,将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境界表现出来。3.事件特写:是新闻事件的形象化报道,它抓取事件的关键性场面、典型的情节、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集中描绘,突出地加以再现。

4.场景特写:摄取新闻事实和新闻景观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场面,加以描绘。在这里,特别注意动态描写,注意多用动词,多写动作,讲究视点的变化,多方落墨,有点有染。

5.旅游特写:捕捉旅途见闻中生动的、富有特色的片断加以再现,这种特写有时与场景特写很难区分。

6.报告文学:新闻领域里的报告文学,指用于报道新近事实的新闻和文学相结合的边缘文体。它在写作上讲究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色,既要取材完全真实而有意义,又要善于用文学手段表现事实,使事实的报道富有艺术的魅力。

7.采访札记: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8.工作研究:作为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主要探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行为。

9.调查报道:作为调查研究成果形诸文字的书面报道,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10.来信:包括读者来信和记者来信,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一种报道形式。

下载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新闻的55个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写作名词解释重点

    新闻写作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有单行体和两行体。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一、要贴切传神,二、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

    1.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2.巡回采访:又称游动采访,旅游采访记者沿着某一预定的路线进行的采访......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含五篇)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五篇)

    简答题 1:简述新闻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

    新闻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五篇材料)

    名词解释: 新闻要素 指的是构成新闻的必要元素。 通讯社 是专门采集、制作新闻稿件、新闻图片和背景资料等新闻产品,然后供应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的新闻机构。 新闻......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开元杂报——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记载的是开元12年~23年间长安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没有固定的......

    新闻写作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新闻写作期末复习导语 消息体裁所特有的位于消息开头部分的关于新闻事件的结果、提要或高潮。跳笔 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在,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2、消息: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国内外新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