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简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宁夏彭阳县第二中学
李晓明
论文构想背景:
一、从教二十二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中不乏与老先生关系亲近和谐者,但他们在老师面前都是谦恭礼让但又不乏大胆探讨学术的态度。我想,贤者七十二,必定与老师的关系是亲近、深交而又和谐的。古人的名言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强调了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师生和谐的佳话,罗贯中与施耐庵,徐特立与毛泽东,等等。可见,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二、本年度,我有幸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特区学习,在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我看到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亲密、和谐,学生面对老师,是一种朋友关系。当然,也不乏学生在老师面前有放肆和胆大妄为者,但这种不僵硬很随和的气氛给人非常民主的融洽感觉。很明显,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新型的最合理最科学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下的学习状态处在一种愉悦之中,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着手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遂成此文。
关键词:师生
和谐
关系
构建
正 文: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明传承,教育文明,重中之重。春秋时期,教育已趋成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的思想与理论。“仁者爱人”,宣扬的是一种用爱心施行教育的思想理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奉行的是宽容的待人之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倡导着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鼓励着一种耐心的教育和不倦的追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描述着一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良好氛围。
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有著名论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全面概括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传道,传什么道?传教育者的思想,传给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思想,并不是单纯传考试的方法和得高分的能力。授业,就是传给学生生存、发展的能力,而非简单而机械的应试能力。这种大气的教育教学观,必能构成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在一种思想与学术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得到教育,面对不只是督促他们做练习的老师,学生能聆听到他们深刻的思想,品味着他们高尚的人格,咀嚼着他们精彩的语言,这肯定是乐在其中,这种高层次高境界的师生关系,必能产生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必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亲其师,信其道”,千百年来,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法则,古代圣人就以这样的原则教育学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继承的思想,从这一点来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此其一。
其二,今天,党的十六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这是对中国现当代社会的一种准确定位和把握,对维护稳定、保持繁荣、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校园的建设从根本上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教学的成败,从深层次上讲,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做好这项工作,具有伟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新型合格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可直接影响到他的性格、人格甚至是智力的发展。相应地,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校园,必将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和谐友好的坏境中学生是快乐的放松的愉悦的。研究指出,人在身心愉悦的情绪中,其智力水平处于最佳状态,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效率往往是最好的甚至能超常发挥。大量事 2
实表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格优秀的人。可见,人在和谐的坏境中生活学习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相反,在充满讽刺、排挤、压抑、甚至暴力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往往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排斥、敌意、甚至是仇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关爱并尊重学生,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教育的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暴的方法,而是用仁慈的感情和语言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指导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留在家里。” 这是伟大的教育家最深刻的体会。在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仁爱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充满爱心的教育是温馨的,是甜蜜的。当一个孩子需要爱时,需要关心时,此时的爱与关怀尤为珍贵。例如,孩子有病父母不在身边,你亲自领他去看医生,他就会对你感到亲近,这一刻的一句问候胜过千言万语,真正的感动也许就在这一刻。我们付出了爱心与关心,收获的就是真心的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在南山实验学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传播爱”,“爱每一个学生,会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爱”。在这所学校,我真正感受得到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爱,一种极高程度的尊重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被潜移默化了,他们与老师的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在南山实验学校,这样的氛围很浓。领导与教师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都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既体现出一种学生的谦恭,又可以看出他们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与老师倾心相谈。当学生在做事有出格或违规的时候,老师的教育也是委婉的巧妙的,没有辱骂和嘲讽,更未见体罚和暴力。当然,这样的环境未免太宽松,会出现个别因不理智的冲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但这里的学生是放松的是愉悦的,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他们的才情得到很好的展示,这样的效果,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坏境中才能实现。所以,有爱心才有构建和谐的基础。
爱心是基础,尊重是关键。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道尊严的理解颇有偏激,认为老师就是不可指责不可侵犯的,对于老师,学生只有绝对服从,于是便有了 3
老师对学生的呵斥、体罚与暴力。究其根源,实则是封建家长制思想的遗毒在作祟。君臣纲常,父子家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观念长期以来渗透在中国家庭,延及学校,古代私塾教育中的戒尺、打手、罚跪等规则,就是这种思想的蔓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谈何受到尊重,他们只有被压抑的可怜,被摧残的可悲,其人格、情感、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其身心发展是不健康的。当今社会,仍然有一些教师在使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这势必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有学生怒发冲冠的情形出现,师生反目,仇恨相加,关系极度紧张。这样的教育谈何成功,简直是一败涂地。因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们犯了这样或那样的过失,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一想,那么孩子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正错误。”所以,老师要像朋友那样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这样,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其教育效果也会显现出来。
二、多宽容,少挑剔,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开国总理周恩来曾说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看似讲做人原则,实则强调构建和谐的遵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事。”从佛教宣扬的这些处世观念上讲,宽容实则是一种做人的较高境界。作为老师也应当有这样一种思想原则来对待学生,当然这里不是倡导超然物外的消极处世观,这其实是对待外物的一种良好的心态。好多时候,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仍然是心态不好,是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表现。一个老师应当具有宽以待生的心态。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有许多斜枝桠杈要去修剪,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成长的规律,更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对待这些学生,要认清,教育本身的遵旨就是帮助学生做好修正。允许犯错误,这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规律的清醒认识。宽容学生的过失甚至是犯错,并不是放纵,而是要在宽容的基础上去教育,去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这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关系,否则,就是不负责任,就是在助纣为虐。当然,对于孩子负责,不见得就要事无巨细,处处盯着他,天天去说他,用挑剔的眼光与态度对待他,这样的做法就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原则,因为,学生更多时候需要的是鼓励与释放,如果挑剔势必让学生感到局促不安,放不开,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缺乏自信。这样一来,师生关系肯定处于冷漠僵硬的状态,缺少应有的活力与生机,这 4
对学校整体气氛也是一种负面影响。“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应当具有宰相的胸怀,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民主平等,正视差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应有心态。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民主与平等的思想观念已深入其中,因为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接触的这种正面的宣传和教育思想的渗透是非常之多,民主的思想可能因为他们在家中的独尊地位而有所冲淡,但凡事要与他们商量那可是不打折扣的,这种较为朴素的民主意识在他们的心里是很强烈的。因此,师生之间,尤其老师更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要形成一种有事商量的习惯。如果独断专行,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注意对待差生的态度,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看不起差生,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就会把他们有意无意地打入冷宫,划成另类,在被冷遇或异样的感觉中,学困生就会有心理上的萎缩和反叛,班级的和谐肯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这些差生,更多的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这个集体必定是友好相处、融洽和谐的。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德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主宰中国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普遍现象,老师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几乎成了大家共同的心理。“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的扎扎实实”,这样的教育现状,似乎很难以改变。但是,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大的方面不说,就师生关系而言,简直是令人瞠目。学生对于那些大量布置作业,一味追求考试成绩的老师都不太喜欢,甚至痛恨他们,由此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案例一,2002年,沈阳市一位六年级的女生魏巍因为不堪作业重负而自杀,她的遗书是这样的:“妈你回来叫我!!!不管我怎么不想起来,你也低(得)把我叫起来!!!因为我要写作业——魏巍”“我活得太lei(累)了,还不如始(死)了算了,也许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案例二,2003年3月13日凌晨4时,长春市14岁的女中学生Z终于因为积劳成疾患上罕见的怪病,在昏迷8天后悄然离世。医生解释说,死因主要是疲劳过度、压力过大。现实是如此怵目惊心,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还是训练一些考试机器,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说,是培养合格的健康的人重要,还是训练能考高分的尖子生重要,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需要人们高度重视 5 的。在这方面,老师要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德”与“智”的关系,在当下的教育坏境中,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德教育的关系。我认为,要德智并重,很大程度上,德要占据第一位,在智的方面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业成绩,尤其是不要一味强调考试成绩,更不要为了提高成绩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超负荷的作业,必将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最终厌学。这样一来,学生对这样的老师还有好感吗?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庸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有才有德是精品。因此,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是关键,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是成功的教育。教师只有走好这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要真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根源上讲,要改革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还是通过考试选拔,单一的选拔制度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窘迫局面。这种状况,国家已经在着手进行改革,现在,有了职业教育,可以多渠道的选拔不同层次的学生,国家每年都在扩大招生,广大学子上学和就业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形势喜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趋向好转。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实行,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中考和高考的重压之下,校园的不和谐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教师罚学生一个单词抄写100遍的,学生被罚站的,老师用棍棒打学生的,还有前文中举到的案例,这些都极大的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破坏了原本应当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相应地也有学生背地里咒骂老师的,后果严重的还有老师被学生殴打致残的。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着,其根源仍旧是应试的教育方式和制度。我们需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搞起来,政府、学校、家长、社会都要转变观念,投入改革,要在追求升学的竞争中量力而行,给学生合理的安排,多大蔓结多大瓜,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和谐的社会,才会丰富多彩。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描述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6
同。”其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就是在强调和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难道不是强调要孩子好好长身体,到了壮年时才大有作为吗?而且,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好的身体是成功的保证,“身体是革命胜利的本钱”,领袖毛泽东的话让我们深思。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难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只有和谐的坏境中才能造就合格健康的身心。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损害,确实要引起重视,需要我们下大决心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追求和谐,在和谐的基础上构建大同。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表现在多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关乎教育事业的成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让我们大家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积极投身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之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0.12.15.7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记录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给学生生命以活力。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研究新型师生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活力。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关系。
1、不可否认,教师和学生之所以产生联系,形成师生关系,是因为教学过程这个媒介所起的作用,但是教学结束以后是不是师生关系就终结了呢?理论上可以确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始终和部分老师保持联系,请教各种问题,因而师生关系就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从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到专业化的师生关系再到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师生关系实际上经历一个发展的、动态的上升过程。因此,研究师生关系不能仅仅静态地考察,还要全面、发展地看待。那么师生关系的确立就能促就教育教学的发展吗?显然不是。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但学生由于自身的限制,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权就落入教师手中,教师在掌握权利的同时也要明确身上的责任,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探索。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我国教育家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和蔼的师生关系也是取得很好教育教学的保证。本文试从教师角度对新课程师生关系的建立作几点探讨。
关键词:老师学生和谐关系
当前许多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忽略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导致了许多教学失误。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热的形势下,师生关系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构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七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也会经常出现违反纪律的问题,如讲小话等。七(2)班的何玉婷就是其中之一,她调研的成绩是87.5,但是她上课总爱与同桌说小话。我一时没有办法让她改掉这一坏习惯,骂她吧,怕她会对我有抵触情绪。她或许觉得老师对她的这一坏习惯没表示什么,于是她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由于学习上不专心,她学习退步了,她在中段考试里只得了68分。有一次上课我忍无可忍,她一直在说话,我先用眼神暗示她,她正忙于聊天没接收到我的提醒。我见这招一行,于是明示她,说:不要讲话!专心听课!这一次她接收到了我的提醒,停了下来,可没过两分钟她又旧病重来。我由于忙于授课一直忍着,下课后我走到她跟前问她为什么不听课,她感觉到我生气了,不回答我不是,回答我吧又不知道说什么,想了一会儿,她找了一个不成理由的理由:“老师,你上课说话的声音太小。”其实我明知道这不是理由,因为我上课的声音不小。把孩子的问题当成机会。(《中国英才家庭造》,王金战)她的这一问题是教育她的机会。于是我十分重视她的这一个建议,第二天我就提上麦克风走进教室并向全班同学宣布:“谢谢玉婷同学的好建议,她说我上课的声音不够大,我决定从现在起用麦克风上课。”我对她的认真让她出乎意料,她觉得不好意思,那节课她不再讲小话,听课特别认真。下课后她走到我跟前不好意思的说,“老师,其实你上课不用麦克风也可以。”我对她真诚的说,“没事,用上好。”她被我这一举措感动了,从此以后,她特别尊敬我、喜欢我。每一次我在操场上散步,她主动过来与我聊天。在我的课堂上她特别专心,做题速度快,家庭作业我从不用担心她不做,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冲破传统师道尊严,要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乐于接受学生的建议,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扎实,而且能够将真实的想法展露出来,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学生问题采取措施,避免曲解,减少矛盾。此外,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说“对不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坦诚,师生的平等。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高层次的教育形式。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虚怀若谷,心里容得下班级中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宽容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
1.要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末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要避免误人子弟,教师要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2009学年九(1)班的罗文杰同学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他是考区的示范性高中的临界生。在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所有的同学都在奋力拼搏,分秒必争。但我发现罗文杰同学上课无精打采,疲倦的眼神中看出他睡眠不足,当时我猜想他是晚上复习得太晚了,而导致睡眠不足。下课后我走到他跟前对他说:课后复习重要,但上课专心更重要哦,否则中考时你会吃亏的。我原本以为这一提醒会让他转变过来,没想到他却越走越远,他不但上课不专心,而且作业也不做了,班里只有他一人不做作业,以前他怎么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一问题,我想他会不会进入青春期并对异性产生好感而单相思呢?如果是,就麻烦了,因为要转变一个单相思的孩子,一个月时间太短了。我一边思考着转变“单相思”孩子的对策,一边思考着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他会不会是因为帮助他父母做弹簧而导致上课无精打彩呢?因为第一学期我去过他家家访,我知道他父母在家里做小本生意---做弹簧,做一个弹簧赚0.1元钱。当时他妈妈说他乖,放学回来总会帮忙。当时我想到这,我脑海一阵明朗,我想这一定是原因啦。于是,我马上找他并问他是不是因为帮助父母而担误了学习,他说:是。听了他的回答后我没有犹豫就马上与他算两毕账:我问他一天能帮妈妈做多少个弹簧,他说能做100个,也就是说一天能帮忙赚10元钱,一个月能赚300元,但如果你没有考上区的示范性高中而选读择校生的话就要交30,000元。我问他:300元多呢?还是30,000元多呢?这是我与他算的第一笔帐;接着我与他算第二笔帐:你帮助你他*的目的是想让妈妈开心,他*的确很开心,因为你懂事,你帮助她,但她的开心是短暂,因为,如果妈妈知道你因为帮助她而担误了学习,不能考上区的示范性高中,她就会不开心了,也会很痛心呀,而且她这痛心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因为父母都想子女能就读好的学校,你要你的父母长期开心还是短暂开心呢?听完我的算账后,他恍然大悟,从此他上课特别专心,腰子挺得特别直,眼睛特亮,而且作业再也没有拖欠过。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对我的那份爱戴和尊重,他毕业后常来拜访我,就连他的弟弟都非常尊敬我,尽管我没有教他的弟弟,但每次碰见后,他的弟弟总会尊敬地叫我一声“夏老师”。
人必定是要犯错误的,每个人都是从错误和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人从降生的那天起便不断的犯错误,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才逐渐成熟起来,可以说,错误是与正确并从,与真理相伴,与人生同行。学生是在无数次错误的尝试中找到了科学的真谛。正因为如此,每一位教师更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正视、宽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
2.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育中错误在使用强迫别人改正错误的方法,导致许多孩子走向反而。教育家是怀着善心的,不以处罚为目的。因此,教师应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走向正面。
宋仕维、赖仲强两位学生班是中等生,但他们在学习方面越来越懒惰,于是我在课堂上总紧紧地盯着他们,并在课堂上较多让他们回答问题,以此来逼他们专心听课。但事与愿违,事情越弄越糟。2011年3月14日上课的时候,我叫了宋仕维、赖仲强同学到黑板上做练习题,他们俩都以“不会”做为理由拒绝到黑板上做练习题。我想:以他们的基础他们是能够解答黑板上的练习题,他们说“不会”是故意不听老师的指令。当时我想:如果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都以不会为理由拒绝回答的话,老师的威信何在呢?这一次我不能让他们得逞。于是我拿出老师的威严并严厉地命令他们说:不会,你就到黑板上写下“不会”两个字。赖仲强被我的威严吓倒了,他马上到黑板上做题。在我意料之中,他做出的答案全对了。但宋仕维同学坐在位置上就是不动。老师的尊严受损了,我当时没有多考虑就严厉地批评了他几句。这样一来,他受不了,满肚子的怒气,他不敢硬着与我对抗,但他软着与我对抗,这一节课他一直都趴在桌子上不抬头。下课后我与其他科任老师聊起这件事,他们一致说:现在宋仕
维同学在学习上没用啦,上课都不听课,总趴在桌子。我想这又是一个迷途的孩子,我要想办法帮助他,帮他找回正确的方向。
一个星期后的一节课里,我巡查学生的答题情况时走到他身边轻声对提醒他:老师批评你是为你好呀,你把头抬起来听课做练习吧。他不作声,依然趴在桌子上。之后,他做出的行为越来越令老师反感。他上课故意迟到,迟到后他不从前门走进教室反而从后门;下课时老师刚喊“下课”,同学们还没说“谢谢老师”,他已经跑到教室外面;他不做值日、不交作业;他测验作蔽,等等。从他的行为举止来看,他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差生。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一天天地静观其变,我相信时间会冲淡他对我的怒气。我想等到他对老师态度变得心平气和的时候才教育他,那才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我默默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来了:2011年6月9日,我的那节课是练习课,我先让学生自己传发练习卷,之后我巡查哪个学生没有卷子。当我走到宋仕维同学身边时,我以为他没有卷子,我就把卷子给他。当时趴在桌子上的他抬起头来诚恳地说:老师,我有了。从他说话时诚恳的语气中我推断出他不再生老师的气,教育他的时机到了。事不宜迟,我要马上与他进行一次谈心。于是,我马上考虑:应该走到他座位边对他说几句话呢?还是把他叫到教室的走廊呢?我应该对他说什么呢?经过一番斟酌后,我决定安排其他同学自行做练习题,然后把他叫到教室的走廊。这一次我要用爱心打动他,我要向他传达我关心他,以此来转变他。于是,我对他说:“从你刚才的回答老师态度来看,老师觉得你已经消除了对老师的偏见,老师感到很欣慰。在我们相处过程中,你觉得老师对你好吗?”他说:“好。”为了向他传达我对他的关心,我对他提起以前我关心他的事例,如:上课时我会经常走到他身边了解他的答题情况并马上辅导他;我经常给机会他回答问题,等等。接着我真心地对他说:“老师现在对你好,老师还想你将来好。现在你已经两个月没有听课了,落下了很多的知识,但从现在开始努力话,以你的基础和智力,要赶上其他同学没问题。如果你还执迷不悟到九年级的话就没有机会了,世上没有后悔药,难道你甘心将来眼睁睁地看着与你一样起点的邱俊豪他们考上示范性高中,然后又考上理想的大学吗?孩子,机会还在你手上,别让它悄悄地溜走了,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他果真被我的爱心打动了,那一节课,他不再趴在桌子上而把头抬起来并与其他同学一道认真做练习,下课时我大力地表扬他并让其他同学鼓掌祝贺他的伟大转变。从此以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上课时不再趴桌子了,其他的不良言行举止也一点点地改变了。对于他落下的课程,我经常辅导他并指导他学习的方法,他的学习慢慢地进步了。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少一些指责、批评,多一些循循善诱。切记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教师要做废纸篓,装容下学生的错误,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中的宝贵之处。在学生的错误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检索学生犯错误的原因,进行错误诊断,找寻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良方。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教师一颗宽容的爱心下,学生自然会在一次次的错误中得到启示,不断增长见识,也会更加崇敬和亲近老师。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还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学的成功不决定于教学技巧,也不是建立在科学的课程计划或生动的教具、有趣的读物上,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严厉而冷漠的老师虽然也能做到课程讲授正确无误,但是很容易使学生陷于无动于衷或反感的情绪中,而毫无收获。微笑是传情表意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符号(《向魏书生学什么》,王春恒 王世翔)。边微笑说话可以使人觉得亲切可信,真诚善意,从而在情感上更易沟通。课堂上学生能较好的回答问题时,我们用微笑来表示赞同;学生羞涩不敢回答时,我们用微笑表示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用微笑表示原谅。学生从我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那么,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那么,课堂上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校的课堂上,不
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反思
2010年9月我要出版一期科组墙报。根据我平时的观察,七(2)班的班长陈丽容同学的组织能力强,字写得漂亮。我决定找她负责出版这一期的科组墙报。下课后我走到她的座位边并对她说明这项工作,但出乎我的意料,她说“不”,无论我怎样说服她,她都拒绝接受我的任务。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很少遇到学生敢对老师说“不”,习惯于师道尊严的我一下子不能接受她的拒绝,我怒气冲冲地走开了,她多么可恶啊!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平静了来,我想我这样做对吗?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我讨厌她,她绝对不喜欢我。我开始站在她那边思考她拒绝我原因:她可能是有其他的出墙报的任务吧,这样一想我不讨厌她了。第二天我问她是否有其他出墙报的任务,她说“是”。这一刻我觉得她多么可爱呀!多么有勇气呀!我喜欢她,慢慢地她也喜欢我,喜欢我教的科目,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教与学达到共生共长的基础。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反思:今天我表扬学生了吗?都表扬那些学生了?表扬的方法、方式如何?相应地,今天我批评学生了吗?我批评的方法方式怎样?在课堂上我今天发脾气了吗?我除发火之外再也没其它方法可以能更好的解决了吗?今天我解决师生的矛盾方法是怎样的?……。我们走进课堂来看,有些老师对表扬学生的词语非常吝啬,甚至于课堂上从来都没有表扬过学生,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学生如果喜欢你就学你这科,如果不喜欢你他们就不学你这科。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性不一的未成年人,如何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地去寻找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式和方法,方可构建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2001,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花都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花都教研》,2011第1、2期
第四篇: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导入: 先说一些怪现象
怪现象之一,想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期末考试,普通班的向杜班的高分比其它班的都高,甚至比重点班的都高,学生陈妩姗是事实的第一,因为,那名义上第一名是从一中来的复读生。向杜是刚出学校的大学生,教学经验比不上我们,做思想工作比不上我们,生源比不上我们,班风学风比不上我们,可是,成败异变,何以这高分在他的班而不在我们这些高级教师的班呢?你不要说这是偶然现象,熊伟的班也是这样,周丽的班是这样,杨先明的班是这样。
怪现象之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高考表彰会在那个学校开,第二年那个学校就垮。
怪现象之三,我们学校哪个班由一把手蹲点,哪个班就垮。怪现象之四,近年来我校哪个班主任在这里搞经验交流,夸夸其谈,哪个班就垮台。
为什么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收获不成正比?请你们思考,告诉我,其中的玄妙是什么?
一,以探究方式构建班级民主与法制
以往考试题目是求证,论述一类封闭式题目,给人以极其严肃,威武的感觉,现在则是开放式的,探究式的题目,考试不像是在考试,像是和你拉家常,共同探究什么问题,像是在面试,在考察你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考察你品质素养。所以,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开放式的,探究式的,对话式的学习。我们的管理也应该是探究式的,对话式的管理。班主任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权威式走向探究式,由限制式走向包容式,由高耗式走向高效式,由经验式走向科研式。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
开学之初,让学生充分讨论,由学生集体制定出大家认可的班纪班规。具体是:
(一),班主任要受班纪班规的制约。这是要从源头上杜绝专制型班主任的产生,从源头上制造出民主型的班主任。开学之初我规定,班上赶走一个学生,或请一个学生的家长须全班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同意方能生效,班主任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和一时的喜怒哀乐赶走学生或请家长。因为我觉得赶走学生或请家长是挺麻烦的,我懒得去做。
(二),班长竞争上岗,发表竞争演说,民主投票,轮流坐庄。班长、班干部半学期一换。我懒得去物色,淘神费力的。
(三),班干部组成立法委员会,制定班纪班规及处罚细则,经全班学生大会投票通过,有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反对就必须修改,重新制定。我懒得闭门造车去制定,去修改。
(四),班干部组成执法委员会,轮流值日,每天三个干部值日。我不问是哪些人犯了错误,只过问一下违规的人是否受了处罚。我懒得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迟到的学生和我擦肩而过,我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我最怕领导在场,说我渎职,所以这个时候,我还要躲开。
(五),班级发生的事,学生集体处理。以班级出现了小超市为例,我没有一声令下去关闭它,而是开班会,组织学生辩论,我声称这纯粹是锻炼辩论能力,与超市开关不相干。学生辩论,我始终微笑,不发表观点,我要是发表观点,那就是定论了,谁还敢再发表看法了。会后不久,超市自动关闭了。这其中,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表面意见不一致,但大家并非真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可是有人自动放弃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默认了他人的看法,丝毫没有放弃的不快,也不关乎什么原则和立场,我没得罪开超市的学生,学生之间也没什么意见隔阂。
(六),学生间的矛盾尝试由学生自己解决。高一开学后不久,一(某)班女生孙佩因和本班女生闹矛盾,转到我班,一到我班就受到我班学生王某的威胁,王某是一(某)班和孙佩作对的那个同学的亲戚,孙佩的家长要到学校找王某,被我阻止了,家长要我找王某谈话,被我拒绝了,我只是把孙佩找到教室外个别谈话,说王某只是表面上完成她亲戚的任务吓唬你而已,并不会动真格,只会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你不必理会,你在班上能不能站住脚,纯看你的成绩,不在乎王某是否威胁。
王某以为我会时时去找她的,但我就是不去找她,我的这只靴子就是不落地,她就小心翼翼地搞学习,这样就保护了孙佩,后来她二人学习都进步了,我就放到一块表扬。我要是当时找了王某,说不定王某会更加地报复孙佩。就这样,有些事我懒得插手,我的这只有形的手,有时只会把事情搞的更糟,影响班级和谐,还是让那无形的手和时间自己去解决吧。
(七),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解决。我班女生余某初中就谈朋友,和那个男生从初中谈到高中,开学后不久,和我面对面碰个正着,面对他们过于亲密的动作,我当面没有发火,也没有请家长,事后找她谈话,说对这样的事,我是没能力管住的,你要这样继续下去,就不能完成高中学业,就会马上结婚生子,相夫教子,你觉得这样甘心,你就继续下去吧,我是没能力阻止你的。没想到她还真不想过早的为爱情,家庭所累,以后再也没看到她们在一起了。对这样的事,我不愿深究,你越深究他越有,你不深究,他倒没有。二,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习
新课程标准纲要是国家考试的依据,是国家对学校和教师评价的总标准,当然也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总方针。面对高一新生,应如何指导呢?
(一),全面发展观。
1,每门学科都学,但都不要学精。--------惊愕,惊世骇俗。2,语,外重在听说读写;数学重在做题与画图;理综重在实验;文综重在讨论。-------佩服。
3,坚决反对题海战和疲劳战。每科作业量较传统至少减少二分之一,考不好我负责。-------------惊叹。
我有新课程标准作依据:“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接受学习是指满堂灌,机械训练是指题海战。4,反对魏书生否定课改。魏书生把传统教学理念发挥到极致,但他不应该反对课改,因为课改是吸收现代教育研究成果,二者有相通的地方,他喝白开水,并不反对别人喝白酒,干嘛他发挥传统教学理念,就反对现代教育理念?
5,统考成绩一般般,平行班优质率第一,总分第二。
(二),终身发展观和多元智能观。
在新课改看来,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观是狭隘的,他并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的归宿应该是有利学生的终身发展。宋世雄,丁俊辉就是例子。
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校耶鲁大学,当年他成绩不佳,被问及现在作此调查有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于那些成绩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当总统。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自己的特长。二,以新课程理念转变后进生
新课改要求我们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可能有些人认为这是假话,大话,空话,我倒认为是我们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方针。
(一),积极包容每一个后进生在班上的存在。
许多教师不愿接纳后进生,接纳了也作为一种负担,有驱赶走了而后快的念头,这就违背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原则。有一句话这样说:
海洋汇集每一滴水珠,不论其咸淡,故无比宽广;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无比广阔。
我认为,拯救一个孩子,胜造七级浮屠,且按多元智能观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资源,都是一支潜力股,一切鸡鸣狗盗,魑魅魍魉,牛鬼蛇神都是一种资源。再美丽的蝴蝶也有做毛毛虫的时候,再美丽的白天鹅也有做丑小鸦的时候。农民在没有正确思想领导下的起义,就是一群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暴徒,有了正确思想指导的起义就是革命的动力。他是一颗棋子,就看你怎样用他。鸡鸣狗盗不就帮助孟尝君度过了许多难关。
(二),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课改理念是治班的法宝,是摧毁一切仇恨心理和敌对情绪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教师进可攻,可守,收放自如,“降妖伏魔”只是时间问题。江苏梁思中学和魏书生就善于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好的座位优先给后进生,当班干部,课堂提问,各项实践,看望老师,看望同学,找学生征询意见,都是由后进生打“头阵”,后进生的作业优先批阅。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有些活动后进生做得很糟,老师也不要露出焦虑、不满的情绪,反而肯定,说比我预料的强多了。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让每朵花儿开放,让每一只鸟儿唱歌,你赢得的将是一个真情飞扬的班级。
治不好后进生,也就带不好优秀生。或许会后院起火,就是不起火,优秀生也难得高分,或许学生会受教师的影响,缺少人文主义素养,高考答题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无中生有,怎能得高分。
作为教师,最大的人文主义就是善待自己的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这或许是梁思中学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质量迅速提升的逻辑所在,也是有些学校考不好的症结所在。我当高一班主任期间,学生叶天驰,初三毕业时,在体育馆组织了60多人,打败了组织了30多人的高中生,开学第一天,抽烟被学校抓住,把他编到好位置上,不是睡觉就是故意干扰周围同学学习,周围同学都到我这诉苦,他坐到哪就嫌到哪,他经常带些食物课上课下吃,还在班级开超市,叫卖食物,是典型的“双差生”。我知道,对他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躁,远不是一个下马威,一声怒吼就能转变的,一定要表现出一个优秀教师的平常心和耐心,一定要认识到转化的艰巨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我采取了怀柔政策,迂回战术,用了半年时间,转化了一个他,帮他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发奋学习,大步迈入进取生行列,他的学习带动了其它同学的学习,他的守纪带动了其它同学的守纪,半年时间在一年的教学中可能觉得很长,但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又不是很长。
(三),由衷地赞美你的学生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扶”不行。”
赞美是师生门交流的兴奋剂,是学生成长最著震撼力的营养品。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最大的需要是要被理解,被欣赏。
体育生黄诗会,平时训练很辛苦,周日早自习下后吃早点,第一节课上课迟到,被校长教育了一顿后交给了我,我表扬了她,说:“你当时至少有四点优点。第一,平时训练很辛苦,周日早晨多睡一下,是为了恢复体力,接受更大强度地训练;第二,为了保证早自习的学习,为了不影响班级形象,忍饥挨饿早自习不迟到,值得表扬;第三,吃早点是为了保证上午四节课的效果,也要肯定;第四,为了学习,还能虚心接受校长的批评教育,有些体育生是做不到的,你是尊敬老师的模范,你是体育生中有良好修养的楷模。不过下次-------”没等我说完,她说:“老师,没下次了。”我不要的就是这句话吗?我的赞美达到了批评所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身上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老师缺少发现美的动机。(四),包容性地处罚处罚学生的错误与过失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过失与错误多是心理行为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所以,对学生错误的惩罚只能是包容性惩罚。切不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下面讲几个小故事。1,绝缨会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一次大宴群臣。,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七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7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7年前不究之恩。
楚庄王大为感叹,便把许姬赐给了他。
古人讲:“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假如宴上不绝缨,也许唐狡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郑就不一定能胜,楚庄王的春秋大业也就不一定能够成就了。2,唐太宗李世民赦免390名死刑犯的故事
公元633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执行死刑。
通过亲自问话,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但却表达出了想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子的强烈渴望。太宗陷入了深思之中,不过他很快就抬头,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死刑犯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回家与亲人团聚,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明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死囚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大声欢呼起来。
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胃忍不住上前提醒道:“皇上,这些人都是杀人越货,罪大恶极,没有信用可言的人,您要三思而后行啊!” 太宗露出一贯的坚定神情,回答说:“用诚心才能换忠心,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话虽这么说,可是所有人都将信将疑。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天死囚们真的一个一个地回来了,约定的时辰到了,389名,就差一个了。御使们急忙找来花名册查看,只有死囚徐福林迟迟未到!这下不仅官员们不满意了,连死囚们都愤怒起来,“徐福林的良心被狗吃了!”······ 时年35岁的太宗镇定自若,他挥一下手,下令说:“再等等!”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这时,一辆牛车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来人正是那个叫徐福林的死囚。原来,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到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赶路,才会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太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死囚们因他们的信用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全被赦免!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惩罚从来不是目的。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信任。3,秦穆公赏赐三百野人的故事
秦穆公打猎走失了心爱的宝马,找到深夜,在岐山脚下发现有篝火,有三百野人,杀了马一起吃马肉。秦穆公的官吏们建议趁机杀掉他们这些强盗。秦穆公说:“有德才的人说不因为畜生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酒他们饮。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拿着锐利的武器以死相救,来报答给马肉吃的恩德。这次秦穆公擒获了晋侯班师回国。
4,曹操火烧通敌信件的故事
当年,曹操与袁绍对垒时,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于是曹军内许多人成了袁军的奸细。但是,后来由于曹操用兵得当,打败了袁绍。胜利的曹军在袁绍的营地里发现了大量的曹军将领通敌的信件。这些信件被拿到了曹操的面前,谁都以为曹操会按信捉人,没想到,曹操说:“当初,袁强曹弱,孤尚且不保,况他人乎!”一把火将这些信件烧为灰烬,既往不咎,大得人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大将风度,启迪我们如何对待同事、下属、朋友、家人。看人,看事,都应该从宏观来看,从大处着眼,要往前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不要纠缠于对方的过失。有时要有难得的糊涂。
学生过去的错误,干嘛要知道得那么清楚,老师知道的越多,带有色眼镜看学生的程度就越大。就是知道了他以前的错误,我也要装作不知道,学生一旦有在新环境下重新做人的念头,老师就要成全他。
学生周某,高一时迟到旷课,打架斗殴,抽烟勒肥,威胁老师。刚进二
(四)班,经常引一批哥们带着刀子在班上招摇过市,全班同学不寒而栗,暑期补课勒肥,被政教处抓住,回到班上,一番处置之后,我没有赶他回家,也没有请家长,我对他的罚单是让他在班上讲两个成语。他在班上人模人样地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头有脸地讲大家很少听到的“吞舟是漏”。没想到他讲完后多次向全班深深鞠躬,向全班受他伤害的同学道歉,向全校受他伤害的同学道歉,感谢全校师生对他的宽容。保证往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我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惩罚从来就不是目的。
疏而不漏和吞舟是漏可能是形容我们包容性处理学生错误与过失的两个成语。
我想我们教师不要整学生的材料,把学生的错误记流水账,然后依次数落,或许老师还没数落完,学生已被激怒。你拿哪些东西想要证明什么,你是潜意识的暗示他是坏蛋,是许多苹果中的坏苹果吗?如果他接受了你的暗示,那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如果我出现这种情况,我倒希望他辩解成功,然后我说,幸亏你说明,不然我会冤枉你的。
(五),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培养积极品质。
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可能不同,但尊严是相同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从罪犯到总统,在犯错误的最初一段时间,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都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别人公开的指责毫无作用。
开学初不久,我向全班学生保证:对学生,一不打骂污辱,二不歧视,三不请家长,四不交政教处,以后,我从不在公开场合指责,呵斥学生。这样,一方面不损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维护了每个学生的尊严。我想,公开的指责往往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学生熊头熊脑,一种是学生犟头犟脑。
当你在公开场合指责,体罚学生的时候,当你觉得你很有威严的时候,当你觉得你达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吓猴效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正是学生熊头熊脑,自信心流失,自卑感来临,怯懦,压抑,沮丧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你把学生变成了具有奴性的人,你是否感到你的威严是建立在学生自卑的基础上。
当你在公开场合指责,体罚学生,你的学生不服的时候,当你还准备暴跳如雷,继续施压,学生还是犟头犟脑,不服的时候,你是否想到因为你的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压抑,焦虑,暴躁,产生了逆反心理。你是否想到有逆反心理,仇视社会的人是会走上极端道路,甚至是犯罪道路的啊!
古人云:以暴禁暴,犹以石击石,石必两碎。
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新课改要求我们:培养自信、乐观、开朗、友爱、宽容、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具有积极性格的人,而不是自卑、胆怯、压抑、焦虑、暴躁消极性格的人。一个自卑、胆怯、压抑、没有灵气、没有活力、没有创造力的人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吗?一个压抑、焦虑、暴躁、有逆反心理的人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吗?
你可以不把学生送进名校,但你不能把学生培养成自卑、胆怯、压抑、焦虑、暴躁具有消极性格的人,你就是把学生送进了名校,但学生是一个自卑、胆怯、压抑、焦虑、暴躁消极性格的人,也不是社会的福祉。
你不要指责学生没有创造性,你要想到没有创造性的源头是什么,是家长、老师的指责、体罚、高压导致的。
你不要指责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你要想到逆反心理的源头是什么,是我们家长、老师教育方法的失误,学生有逆反心理,往后在社会上犯罪,你应该想到不是学生在犯罪,是我们家长、老师在犯罪。没有最坏的学生,只有最坏的家长和最坏的老师!外国人指责我们中国没有人权,如果我们就此反思,最没人权的就是落后地区的我们的学生,读书时没有人权,没有灵气,长大了维权意识也就很差。
韩愈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说到这,我想说第一个怪现象的原因:那就是这些班没有压抑感,心理学家分析:在没有压抑感的环境下,工作效率是最高的,而有压抑感的环境下,工作效率是最低的。他们无意中营造了一个没有压抑感的,人性得以自然舒展的原生态的班级氛围。我们不能在班上老是板着个脸,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怕,班级纪律才能好,把班级氛围搞得十分压抑,然后再花几千元钱请心理老师,学生心理压力缓解了几天后,又回到压抑状态,高考怎能考得好。
我们班主任是营造没有压抑感班级的最好的心理辅导老师。我们要有意识的营造没有压抑感的氛围。在教室始终面带微笑,充满自信。要有攻略如火,不动如山的气概。
最后,我衷心祝愿,我们全校师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第五篇:构建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论构建新课改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崔海滨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二中学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教育要实现诸要素的和谐发展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程改革下建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迎合时代发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实践教育改革,共创和谐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和谐 师生关系 正文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虽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以人为本德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推行和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目的的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新课程带来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师生关系问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现代教育和谐发展,是当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改革,共创和谐教育的紧迫课题。
一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育是人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老师高高在上,教育教学中老师始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的错误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必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给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了学生个体个性的充分发挥,排斥学生主体的能动存在。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新型师生关系能够突出人本理念,为师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师生的合理要求;同时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因此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定位
以往提到师生关系,往往便会想起“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好学生的首要标准要恭恭敬敬地地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位。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新型师生关系下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以及成长的肯定。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和巨大的教育创造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正所谓“爱屋及乌”“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三 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施策略和现实途径。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高,无不依赖师生互动来达到目的。作为教师,要学会用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学习、相互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师生关系。
(一)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施策略——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驱力。
师生关系良好,整个教育过程就会顺利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还会对教育产生抗药性。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这时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时代呼吁我们要以新课改为理念,探讨、研究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传统观念中以师为本的思想是造成师生关系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首要的是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教师首先要更新两个传统观念,一是学生不仅是消费者,首先是生产者。学生是以学习为任务的职业。从教育经济学意义上说,学习不仅是学得社会文化,同时也形成劳动能力;学生不仅使用书本,还包括使用工具、劳动、社交、学会服务等;不仅要消费、摄取,而且具有智慧能力,具有创造价值的潜能。二是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因为在学生群体中,师生交互活动中,都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互影响;学生对教师、对学生也有影响,学生向学生学习,教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师生相互诱发对方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互学、双向交流,师生双方都得到升华。
(二)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途径——以人为本,探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潜动力。用诚挚的爱心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和爱护,把老师最为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而不是师长,向老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教师。我们教师要求打破年龄、心理、职业界限,与学生谈心里话,做“忘年交”,不仅经常相互沟通、理解,而且在与学生交友中不断完善自己。将师生关系升华为朋友关系是建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用因材施教的耐心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单一教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教育人格。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必须矜持因材施教的的基本方针,用诲人不倦的耐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优化师生情感的关系。这是建构教学相长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策略。用平等的对话建构民主和谐化的师生关系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建立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语言是师生联系的纽带,“一语能暖四冬寒”,可见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建构新课程改革的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中积极实施“对话策略”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师生关系的陌生感,距离感,有助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
建构课堂内外师生平等对话平台,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我觉得,“对话”要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又好似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用尊重作先导建构相互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尊重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秘诀”。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意愿,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对班级、学校提的意见,尊重师生的情谊,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学校规定禁止一切讽刺、挖苦和刺伤学生心灵的不规范语言,不准呼“后进生”、“借读生”等称号,采用一切方式肯定、赏识学生,创造了诸如评选“校园之最”等激励学生的措施。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会因老师的误解而焦虑;因老师的冷漠而受伤;因老师的粗暴而消极。一个善于倾听学生,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会是学生一生的指路明灯。相反,便是学生一生抹不去的阴影。”建构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任重道远。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