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概论(专)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解决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问题的理 论是()
A、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A、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
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执政为民有机统一起来
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股份合作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集体经济
D、国有经济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核心内容是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富强、民主、文明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
A、靠改革开放
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靠反对霸权主义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核心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发展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A、利用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D、人与自然关系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改革的性质是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根本变革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到目前为止主要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标准答案:bcd 说明: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四化”包括()
A、工业化、信息化
B、信息化、城乡一体化
C、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D、农业现代化、科技化
标准答案:ac 说明: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A、学习型
B、服务型
C、革命型
D、创新型
标准答案:abd 说明: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所决定的。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B、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C、人口多,底子薄
D、激烈的国际竞争
标准答案:ab 说明:
题号:1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从初步形成到正式确立的代表性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岗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战争和战略问题》
标准答案:abcd 说明:
题号:1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主义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标准答案:acd 说明:
题号:1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A、和平赎买政策
B、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D、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标准答案:abcd 说明:
题号:1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标准答案:abcd 说明:
题号:1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改革的()
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D、实效性
标准答案:abc 说明:
题号:2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 祖国统一是
A、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和夙愿的集中体现
B、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C、中国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全面继承
标准答案:abc
第二篇:概论第二次作业
论 中 国 1 / 4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总 体 布 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摘要】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也紧紧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全国各族人民为依靠力量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本论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些方面来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方面,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政治方面,我国更加注重民主、自由和人权,加强法制建设,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文化方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方面,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都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世界大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阶级制度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因此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有利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在实行分配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促使经济不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国还将不断的前进!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我国的民主政治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的基本方略。这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它们分隔开来或对立起来。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一制度的实行也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 3 / 4
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我国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的完善!
我国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促使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安康,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保证人民群众有法可依,从而也推动了国家整体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能增强全社会的 凝聚力,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在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都能促进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也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它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先是优
先发展教育,建设能力资源强国,其次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最后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个方面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我国在这些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为其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强大!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第三篇: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判断
1、文学阅读就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形象的心理过程。()
2、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3、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妨说,散文中的一切真实都是作者意识中的真实。()
4、作为抒情话语,对比主要不体现在形式上,而重在内容。()
5、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6、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结合着简单语言的劳动呼号,后来作为劳动的伴唱及庆祝丰收时的祝祷,与音乐、舞蹈一同得到发展。()
7、在启蒙运动中,小说作为启蒙思想的武器迅速崛起于英法德诸国,因此17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8、反讽所表示的某些情感与评价往往与实际上暗含的情感与评价截然相反。()
9、人们思想感情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悖论这种抒情话语形式产生的基础。()
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11、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12、梁太子萧统所编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按文体聚类区分的文学总集,它的分类是第一次真正“文学”本体意义上的分类。()
13、阅读先见实际上就是一种偏见。()
14、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15、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是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来传达内心抽象的思想感情的。()
16、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17、早期的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后来诗歌虽然和音乐分化开来,但音乐的物质仍保留在诗歌中,成为诗歌的美学特征体裁标志之一,如:法国诗人魏尔仑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主张。()
18、诗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借助于声音形式以表现情感运动。()
19、文学阅读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环节和基本层次,任何文学研究都是建立在文学阅读的基础之上的。()
20、象征,是以具体事物或形象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话语方式。()
21、“第二文本”即作者意义的文本。()
22、“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23、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24、“四分法”可以说是20世纪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分类方法,它根据文学作品意象建构、语言体制、表现方法的不同,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类。()
二、填空1、19世纪法国剧论家()认为“意志冲突”是戏剧的实质,并提出了“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著名断言。
2、亚里士多德根据摹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三大类。
3、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所开创的。
4、“文学文本只有当其被阅读时才能起反应”,这句话的作者是()。
5、“蒙太奇”的法文原意为建筑材料的装配,1925年苏联导演()首先用于电影理论,从此被广泛使用。
6、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7、(),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以强化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8、抒情文学通过()来实现对客观生活的反应。
9、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散文总集是()和()。
10、抒情性作品通常包括()和()两大类。
11、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相联系的,充满了复杂性。
12、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的合乎规律的重复。
13、二十世纪,“三分法”获得新的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了语言及固定语法结构和文学种类间的对应关系。
14、一般来讲,阅读立场有主观立场和客观立场之分。主观立场主要表现为一种(),客观立场主要表现为阅读活动中的()和()。
三、单选
1、戏剧性的重要来源:()
A冲突 B动作 C语言 D表情
2、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A反复B反讽C对偶D反诘
3、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两句话强调的是文学的:()
A审美功能B教育功能C认识功能D评价功能
4、“第二文本”主要是指:()。
A社会意义的文本B作者意义的文本C读者意义的文本D象征意义的文本
5、小说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
A叙事B纪实C抒情D描写
6、下列人物中,谁否认悲剧的必然性,认为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灭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A黑格尔B马克思C车尔尼雪夫斯基D亚里士多德
7、阅读身份包括()。
A阅读前的期待B阅读前的预见C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D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E阅读前的社会地位
8、诗歌从格式规范上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种:()。
A格律诗B叙事诗C自由诗D散文诗
9、情感的根源在于:()。
A主观世界B客观对象C自然界D现实生活
10、哪种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A志人小说B志怪小说C唐传奇D白话小说
1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
A事件B人物C场景D故事
12、“隐含读者”这一概念,是由()最先提出来的。
A福勒B布斯C黑格尔D康德
13、法国“新小说”派曾用以什么方式写小说,将人从小说中驱逐出去,这不过是个极端的试验:()
A静物写生B拟物化C行动化D寓言
14、阅读身份不包括:()。
A.阅读期待B阅读心境C.阅读立场D.阅读目的四、多选
1、文学阅读活动的对象包括()
A文学作品
B以文字为载体的所有作品
C作者
D读者的接受
E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
2、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
A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
B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C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
D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
3、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
A比喻和象征 B夸张和对比 C悖论和反讽 D反复和对偶
4、下列论述属于误读的含义的有()
A误读是读者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B误读还指读者从作品的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意义理解与作者的意图不一致或超出了作者图
C误读即是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阅读偏见现象
D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创造意义,即“误读”
E误读还是一种文学接受或者文学批评的特殊要求
5、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之一“三分法”,按照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分为:()。
A叙事文学B抒情文学C戏剧文学D影视文学
6、悖论和反讽的抒情效果表现在()。
A表达多重心理内涵B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C使思想情感表达更鲜明D具有战斗力
7、一般来讲,文学作品的意蕴包括:()
A社会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B作者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
C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意义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词意义
D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
E象征意义,即文学作品蕴涵的深层含义
8、诗化人生具有()的人格境界。
A真诚地直面人生B深沉的人道情怀C审美能力D渊博的学识
9、戏剧的综合性体现在它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如哪几种()。
A表演艺术B造型艺术C语言艺术D音乐艺术
五、简答
1、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
2、简单论述一下超验性的诗歌意象的具体特点?
3、如果把文学阅读看做是对文学文本的阅读,那么狭义的和广义的文学阅读各自有什么含义?
4、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学体系中“形神论”的理解。
6、情感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7、简述小说的“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这一特点?
8、期待视野分为哪两种?它们各自有什么内涵?
六、论述与应用
1、鲁迅在分析对《红楼梦》的评价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请结合文学阅读活动的实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由其母体——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试举例说明戏剧的特点。
4、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立言的抒情动机,请举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5、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我们之所以将某事理解为某事,其解释基点建立在先有、先见与先概念之上,解释决不是一种对显现于我们面前事物的没有先决因素的领悟。”请结合文学阅读活动的实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判断题10%
填空题10%
单选题10%
多选题:15%
简答题:25%
论述题:30%
第四篇:经济法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C)A.经营管理行为 B.偷税行为 C.洪水 D.公司股票上市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B)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其可以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C.所附期限尚未届满的附期限民事行为 D.显失公平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3.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可以进行代理的是(D)A.遗嘱 B.婚姻登记 C.收养子女 D.签订借款合同 4.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A.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C.个人独资企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D.个人独资企业具有法人资格
5.在普通合伙企业设立时,下列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是(A)A.自然人张某
B.国有独资公司A
C.国有企业B
D.公益性的社会团体C 6.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甲、乙的出资各占30%,丙的出资占40%。现丙与丁达成协议,将其在该公司拥有的出资全部转让给丁。对此,下述解决方案中,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是(D)
A.如果甲不同意,应由甲购买丙欲转让给丁的出资
B.如果乙不同意,应由乙购买丙欲转让给丁的出资
C.如果甲和乙都不愿购买,丙有权转让该出资
D.如果甲和乙都不愿购买,丙应当取消与丁的出资转让协议
7.下列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经全体股东同意,股东可以用劳务出资
B.不按规定缴纳所认缴出资的股东,应对已按期足额出资的股东 承担违约责任
C.股东在认缴出资并经法规验资机构验资后,不得抽回出资
D.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须经全体股东2/3以上同意
8.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下列情形时,不符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条件的有(C)A.董事人数不足公司章程所定人数2/3时 B.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到股本总额的1/3时 C.持有公司股份5%的股东请求时 D.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9.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下列事项中,不须经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的是(D)
A.合营章程的修改
B.合营企业的解散 C.注册资本的增加
D.资产抵押事项 10.下列各项中,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破产有管辖权的是(B)A.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B.债权人所在地人民法院 C.破产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 11.下列不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上市的条件是(A)
A.基金合同期限为4年以上
B.基金募集金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C.基金持有人不少于1000人
D.基金的募集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
12.某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某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了一项发明,之前王某与研究所就该项发明有一份协议,约定了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王某。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以下关于该项发明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说法,正确的是(C)A.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研究所
B.专利申请权归研究所,专利权归王某 C.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王某
D.专利申请权归王某,专利权归研究所
13.甲、乙双方订立买卖合同,甲为出卖人,乙为买受人,约定收货后30日内付款。甲在交货前有确切证据证明乙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甲可采取的措施是(C)
A.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B.行使后履行抗辩权 C.行使不安抗辩权 D.行使撤销权
14.甲与乙订立合同后,乙以甲有欺诈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合同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该合同。下列有关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A.自合同订立时无效 B.自乙提出撤销请求时起无效
C.自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请求时无效 D.自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销后无效
15.甲、乙两公司订立一份书面合同,甲公司在A地签字盖章后邮寄给B地的乙公司,乙公司在合同中签字盖章,同时C地的丙公司为该合同提供保证,D地的丁公司为该合同提供抵押担保。该合同成立的地点是(B)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1.下列代理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有(BD)A.超越代理权进行代理
B.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C.没有代理权而进行代理
D.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
2.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CD)
A.投资人须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B.有符合规定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 C.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D.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在有限合伙企业中,当有限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时,下列人员中,应对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有(CD)A.有限合伙企业债务发生后新入伙的有限合伙人 B.有限合伙企业债务发生后退伙的有限合伙人 C.有限合伙企业债务发生后新入伙的普通合伙人
D.不参加执行有限合伙企业事务的普通合伙人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作出的下列决议中,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的有(CD)
A.对股东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B.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C.对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D.对修改公司章程作出决议
5.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议的情形有(ABC)
A.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提议
B.1/3以上董事提议
C.监事提议 D.总经理
6.甲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为800万美元,合营企业合同约定合营双方分期缴纳出资,2006年5月1日甲公司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有(BC)
A.在2006年5月1日,甲公司实收资本可以为零
B.在2006年8月1日,甲公司实收资本不得少于100万美元
C.2006年11月1日,中方合营者已缴付出资200万美元,若无特 殊情况,外方合营者也应缴付出资200万美元
D.在2009年5月1日,甲公司实收资本不得少于800万美元 7.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人,未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对于(CD)没有表决权。
A.选任和更换债权人委员会成员 B.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C.通过和解协议
D.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后,公司发生的下列情形中,证券交易所可以决定暂停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有(ABD)A.最近2年连续亏损 B.有重大违法行为
C.净资产额减至人民币5000万元
D.不按审批机关批准的用途使用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9.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合同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有(BC)
A.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B.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D.显失公平的合同
10.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属于要约失效的情形有(ABD)A.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B.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C.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变更
D.要约中确定的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则从法律行为的效力丧失(√)
2.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的,对其作为有限合伙人期间有限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除公司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书面协议另有约定外,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4.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投资总额为1200万美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最少不得低于120万美元。(×)5.债务人的财产不仅仅包括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还包括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
6.上市公司1/3以上的董事、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的,属于应当报送临时报告的重大事件。(×)
7.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8.由于赠与合同是一种无偿合同,因此赠与不能附任何的义务。(×)
9.甲对乙的某部作品进行翻译并已出版,当丙对乙的同一部作品进行翻译时,甲有权予以阻止(×)
10.《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法律规定的中止履行合同情形的,即可行使不安抗辩权,一旦行使不安抗辩权,合同即被解除。(×)
四、案例分析(20分)
2006年9月1日,甲企业委托乙企业为其加工一批油泵配件,向乙企业支付了5万元定金。合同同时规定,任何一方违约,均应向对方按总额的10%支付违约金。甲企业提供主要材料,乙企业提供辅助材料,双方约定2006年11月1日交货,验货合格后10日内甲企业支30万元加工费,10月11日,乙企业得知甲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已丧失履行债务能力。遂停止为其生产配件,并与甲企业交涉,要求其在一个月内提供担保。否则无法继续履行合同。10月22日,甲企业向乙企业提供了相应担保,并且双方协议将合同履行期延长至2007年2月1日,2007年元月6日,甲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不再需要该批油泵配件,于是通知乙企业合同解除,并由此给乙企业造成损失8万元。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甲企业与乙企业签定的合同属于什么性质的合同? 答: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的合同属于承揽合同
2)乙企业支付定金的金额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乙企业支付定金的金额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本题中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了。
3)乙企业单方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甲企业提供担保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答:乙企业单方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甲企业提供担保的行为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4)甲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答:甲企业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5)若甲未提出解除合同,但到期后乙未能履行合同,由此给甲造成损失34万元(含5万元定金),则应如何处理。
答:因乙方违约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处理时,应注意:①合同同时规定了定金条款和违约金条款,由于二者在目的、功能等方面只有共性,而不能并用,甲方可选择使用定金条款和违约金条件。②若选择定金条款,则乙首先应向甲双倍返还定金共10万元;但返还的定金不足以弥补甲的损失;其次,乙再向甲差额支付赔偿金24万元。③若甲选择违约金条款,则可以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提高违约金的比例,使乙向甲支付的违约金不低于34万元。
第五篇:流通概论第二次作业 02
调查报告。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问题逐步成为制约B2C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选择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将B2C物流配送模式分为四类并给出了对这几种配送模式选择的依据和建议。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人们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企业的营业范围,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销售方式和购物方式,使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其发展的必然基础,极大的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他们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高效的现代物流的基础上),我国物流的发展速度远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子商务带动其发展,但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中唯一的实物流,直接影响电子商务运作的效率。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可以说是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道路上展开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相对落后的物流配送体系极大的限制了电子商务高效快捷的优势的发挥,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而在各种电子商务模式中,受物流配送影响和制约最大的是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最终客户)电子商务模式。因为B2C的客户是供应链的最终用户,往往每次购买量少,且为低价产品,对配送质量要求很高,反之对此类用户的物流成本却居高不下,配送效率低。这种物流配送产生的落差显然无法满足我国B2C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这也就使得我国B2C的物流配送运作比起B2B,C2C等电子商务模式的物流配送运作困难很多。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带来了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搭乘电子商务快车,采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而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实现货物的高效配送在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内,为了实现对众多客户大量资源的合理配送,需要大面积的仓库来用于存货,并且由于空间的限制,存货的数量和种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电子商务系统中,配送体系的信息化集成可以使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集成仓库”,在统一调配和协调管理之下,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情况下,货物配置的速度、规模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使得货物的高效配送得以实现。
2.能够实现配送的适时控制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各个业务流程之间依靠人来衔接和协调,这就难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问题的发现和故障的处理都会存在时滞现象。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借助于网络系统可以实现配送过程的适时监控和适时决策,配送信息的处理、货物流转的状态、问题环节的查找、指令下达的速度等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无法比拟的,配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化处理、配送过程的动态化控制、指令的瞬间到达都使得配送的适时控制得以实现。
3.物流配送过程得到了简化传统物流配送的整个环节由于涉及主体的众多及关系处理的人工化,所以极为烦琐。而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下,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使这些过程借助网络实现简单化和智能化。比如,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易于操作;网络平台上的营业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物流信息的易得性和有效传播使得用户找寻和决策的速度加快、过程简化。很多过去需要较多人工处理、耗费较多时间的活动都因为网络系统的智能化而得以简化,这种简化使得物流配送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相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因此,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重视不够,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与电子商务结合不够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高效、快速、便捷优势的发挥。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1.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配送基础落后虽然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观念、制度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与社会需求差距仍然较大。目前,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现代化物流配送工具与技术的使用、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经营式的优化等都无法适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都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
2.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物流管理管理体制还处于区域、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下,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协调有序的协同运作,归口管理不一致,都制约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效率。由于缺乏一体化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突破空间、快捷交易的功能。此外,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财税制度、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纠纷解决程序等还不够完善,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
3.物流配送的电子化、集成化管理程度不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在于电子商务迎合了现代顾客多样化的需求,网络上的大量定制化越来越多的出现,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整合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但从我国的实际来看,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较初级阶段,表现在运输网络的合理化有待提升、物流信息的速效性不高等方面。这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识别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还较少应用有关。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做基础,电子商务物流送企业的集成化管理就难以实现;而集成化管理程度不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4.熟悉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人才匮乏由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从传统物流企业转型而来的企业在人才的储备和培育方面显然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操作经验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国外形成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相比较,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尤其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由于实践中运行成功案例的缺乏,熟悉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人才匮乏,制约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推广,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成功运营。
三、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对策针对制约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因素,本文认为应当从如下方面入手:
1.完善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毕竟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物流业必然跨越国界发展,国际化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努力推动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标准的接轨,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在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政府应当加强投入力度,并且加强指导和管理,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引导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得到落实。此外,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也只有依靠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引导才能建立起来。
2.加强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支持和推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在政策法规上加强支持力度。为改善条块分割的问题,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有序的全国性的或跨区域性的物流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条件。其次,必须规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产业政策,以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实体网络,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3.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电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集成化管理水平依赖于物流配送各个环节软硬件的先进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和良好衔接。为此,必须做到物流配送手段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物流配送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集成化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除了管理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统一的程序和标准之外,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管理略的使用也非常重要。一般认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条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适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是实现高水平集成化管理的关键环节。物流系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功能,快速、准确地对配送货物进行适时跟踪,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才能做到统一有序的高效管理。
4.大力培育高层次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关键还要依靠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推动。为了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行业的新要求,必须大力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得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可以多种多样,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岗位学习等方式都可以采用,但关键是与实际相结合,重于实际运作能力的培养和操作经验的积累。虽然高层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的培育必然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水平相关联,但明确的方向引导、市场需求的拉动、培训途径完善都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