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主传导糟粕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 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脉
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王冰 C、高世栻 D、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筋痿 B、骨痿 C、脉痿 D、肉痿 E、痿躄
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A、肠蕈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A、得炅则痛立止 B、痛不可按 C、按之痛止 D、按之无益 E、腰与背相引而痛
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
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A、滋养胃阴 B、滋养肝肾 C、补之以阴 D、温之以气 E、补之以味
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之 B、收之 C、通之 D、益之 E、温之
20、《素问 ·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 B、平之 C、缓之 D、散之 E、润之
21、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
2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 指()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 E、生殖之精
2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 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24、《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A 寒邪束表 B 暑热熏蒸 C 湿邪困表 D 风邪袭表 E 湿邪蕴蒸
2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26、《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 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28、《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致 B、离合 C、一阴一阳 D、一元 E、气
29、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A、面 B、发 C、目 D、气口 E、七窍
3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3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3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A、泄泻 B、四肢不用 C、水肿 D、饥不受食 E、腹痛
33、据《素问·热论》,“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则()A、病重 B、病甚 C、必不免于死 D、易已 E、病愈
34、《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
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B、烦满喘而呕 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3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湿肿满
36、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A、水肿 B、黄疸 C、胃疸 D、带下 E、妊子
37、溲血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肉痿 B、骨痿 C、脉痿 D、筋痿 E、痿躄
38、《素问·汤液醪醴》中的标本是指()
A、病因和症状 B、先病和后病 C、正气和邪气 D、病人和医生 E、症状和病机
39、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A、背俞之脉 B、五脏 C、冲脉 D、厥阴之脉 E、阴股
4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劳者”宜采用的方法为()A、濡之 B、补之 C、温之 D、摩之 E、润之
4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4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六七面皆焦的原因是()A、肾气虚 B、肾精亏 C、血不足 D、三阳脉衰于上 E、阳明脉衰
4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阳中之阴 E、少火
44、据《素问·五藏别论》六府的功能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满而不能实
4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会使人发生()A、水肿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46、《灵枢集注》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李中梓 C、马莳 D、高士宗 E、张介宾
4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的“清阳”是指()
A、卫气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4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心”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生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4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A、泄泻 B、四肢不用 C、水肿 D、饥不受食 E、腹胀
5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屈伸不能,行则偻附”是由于()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5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怒 E、笑不休
52、据《灵枢·决气》篇,属于津的功能的是()A、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B、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C、腠理发泄,汗出溱溱 D、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E、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53、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A、病寒 B、病温 C、病暑 D、病湿 E、病热
54、据《素问·咳论》,胆咳者常见()
A、咳呕胆汁 B、咳而胁痛 C、咳而遗失 D、咳而腹满 E、胁痛
5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痿喘呕
56、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筋痹 E、骨痹
57、“ 筋急而挛” 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骨痿 B、痿躄 C、脉痿 D、筋痿 E、肉痿
5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阳主外”的“太阳”是指()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太阴肺经
59、据《素问·举痛论》,腹痛而后泄者,是由于寒气客于()A、背俞之脉 B、三焦 C、小肠 D、厥阴之脉 E、阴股
6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惊者”宜采用的方法为()A、濡之 B、平之 C、温之 D、摩之 E、润之
答 案:
一、填空题
1、阳之守也; 阴之使也。2、任脉通;月事以时下。3、悲;笑不休。
4、呕血;气上矣。5、将军之官;决断出焉。
6、恐;怒。
7、下焦闭;下焦胀。
8、君主之官;治节出焉
9、食肉;遗。
10、以气;以味。
11、工为标、邪气不服
12、心无所倚、虑无所定
13、作强、伎巧
14、形自盛,巨气乃平
15、飧泄、月真 胀
二、单选题
1、B
2、D
3、A
4、A
5、C
6、C
7、B
8、C
9、D
10、B
11、B
12、C
13、B
14、C
15、B
16、C
17、A
18、E
19、E 20、B
21、A
22、B
23、C
24、B
25、C
26、C
27、C
28、B
29、D 30、B
31、B
32、B
33、C
34、A
35、E
36、E
37、C
38、D
39、C 40、C
41、B
42、D
43、D
44、D
45、C
46、A
47、C
48、C
49、B 50、A
51、D
52、C
53、C
54、A
55、E
56、E
57、D
58、C
59、C 60、B
第二篇:黄帝内经
黃帝內經
最近閱讀了《黃帝內經》及有關講解《黃帝內經》的一些書籍,使我對這部經典的著作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對養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現在作為醫學院的學生,觀念開始有改變了。這一次閱讀之後,《黃帝內經》在我面前不再是單純的醫學書籍,它更像一本養生寶典、一本哲學書,一本瞭解自然,瞭解自身,關注自身,順應自然法則,達到天人合一從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養生哲學書。也使我悟到“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的智慧。《黃帝內經》流傳千百年,是一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曠世經典,它的醫學價值和哲學價值正在不斷被後人挖掘中,我也從這本書中得到不少的啟發,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這本書,給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更大的幫助。
我在瞭解中醫養生知識的同時,更感歎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黃帝內經》是中國最著名、最古老的中醫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書籍,它不象西醫書籍那樣去講解生理病理的專業知識,它只是幫助我們去認識自己的身體,幫助我們認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訴我們什麼是壞的生活習性,什麼是好的生活習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訴我們怎麼不生病,怎麼順應春夏秋冬的自然規律。我深切地感到,《黃帝內經》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筆精神文化遺產,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經典,可是,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宗傳承下來的這筆財富,很多人認為,講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養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很多年輕人
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體,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靈,不懂得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無常,飲食無度,生活沒有規律,暴食暴飲,透支健康,透支快樂,還有人以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錢就有了一切,許多人都為追求這些東西而對健康在所不惜。所以在當今的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是亞健康狀態,各種疾病也越來越年輕。《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長壽,而長壽並不等於健康。只有健康快樂,才是一個完滿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習慣,決定你是否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年老還是年少,都應該關注自己的生命,關注自己的健康,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養生,這樣才可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可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這樣才會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樂,才是生命的真諦。下麵來說說我閱讀《黃帝內經》第三章“因天之序——十二時辰養生法”的讀後感。
人體是一個最無為和最自足的系統,如果我們偏離了它,是必然要生病的。中醫講的養生,就是我們每天要按照人體的本性去做,什麼時間做什麼時間的事。“因天之序”,就是說一定要因循生髮、生長、收斂、收藏這個順序。我們人體也是一樣。人們為什麼說某個人貪生怕死就說這個膽小如鼠,很多人會意認為只是個口頭禪而已,其實它是有道理可尋的。子時—膽經當今,而“子”在生肖中為鼠,這個時辰陽氣特別的小就象老鼠一樣。故此,“膽小如鼠”這個詞就出現在大家的口中。在這裏我就不一一列舉十二時辰的養生法和道由。《黃帝內經》就是這樣,它把事物全歸為一類是分析,為什麼豬想胖那麼
快呢,那是因為亥時就是三焦當令,從屬相上來講,這一時段的狀態就像是豬,豬怎麼跟亥時相關呢?實際上就是豬總是處於那種享受的狀態,就是什麼都不管。吃飽了喝足了就躺那兒哼哼,以次來養自己所以豬就是養胖的。從取象次類的角度來講,它是歸為一類的。豬是茅艾鬱悶情緒的,豬要鬱悶也長不胖了,所以豬的身心處於三焦通泰的狀態,就是一個身體全部通常的象。人體是一個系統,要因循身體本性的原則。
其實,養生並不難,養生無處不在,養生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養生就是養護我們的生命,保養我們的心靈。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學到一點,就做到一點,長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習慣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傷害的身體能夠慢慢得到修復。只要你認識自己,能夠“恬淡虛無”,學會“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順應自然,懂得規避虛邪,“不妄作勞”,善待自己,善待心靈,你就會守住自己的精、氣、神,就能遠離疾病,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10級護理本科一班 劉恒娟 學號20100501023
第三篇:黄帝内经尔雅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
(一)1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艺文志》 D、《新唐书》 正确答案: C 2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温病》 D、《脉经》 正确答案: A 3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 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 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 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正确答案: A 4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A、《史记》 B、《脉经》
C、《汉书 艺文志》 D、《七略》 正确答案: C 5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八十一难经》 正确答案: B 6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A、该书中的官名 B、修辞用法
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 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 正确答案: D 7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正确答案:× 8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正确答案:√ 9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正确答案:√ 10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正确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
(二)1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A、224 B、216 C、220 D、196 正确答案: B 2 下列选项中,包括在《汉书·艺文志》“七经”之列的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金匮》 D、《玉机》 正确答案: A 3()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A、刘向 B、班固 C、司马迁 D、班超
正确答案: A 4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A、《旁篇》 B、《神农本草经》 C、《金匮》 D、《玉机》 正确答案: A 5 《黄帝内经》一书主要总结了()时期的医学成就。()A、汉代 B、秦汉及其以前 C、上古 D、春秋战国 正确答案: B 6 《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A、53 B、54 C、55 D、56 正确答案: C 7 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已经存在并为扁鹊所用。()正确答案:×
第一次发现《黄帝内经》是在班固编著《汉书》时期。()正确答案:× 9 刘向父子编著《七略》之前,没有发现《黄帝内经》的存在。()正确答案:√ 10 《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正确答案:×《黄帝内经》概论
(三)1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了《素问》、《九卷》和()。A、《金匮要略》 B、《脉经》
C、《八十一难经》 D、《黄帝内经》 正确答案: C 皇甫谧把()、《九卷》当作《黄帝内经》。A、《伤寒杂病论》 B、《素问》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 B 3()写的《针灸甲乙经》。A、张仲景 B、华佗 C、皇甫谧 D、刘向
正确答案: C 4
刘向刘歆父子依据古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将有关医学著作进行整理分类,其中《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主要反映()地区。A、北方和游牧民族 B、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 C、西部和农业民族为主 D、无从考证 正确答案: C 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胎胪药录》 D、《阴阳大论》 正确答案: C 6 《黄帝内经》是一本医学论文集。()正确答案:√ 7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见到的第一部针灸著作。()正确答案:√ 8 《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反映的是当时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其为诊脉的方法开辟先河。()
正确答案:× 9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正确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
(四)1()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A、夏目漱石 B、村上春树 C、山田庆儿 D、渡边淳一 正确答案: C 2 《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面相
正确答案: D 3 清朝张志冲的两本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和()。A、《黄帝内经太素》 B、《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C、《黄帝内经素问》 D、《类经图翼》 正确答案: B 4 《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A、孙思邈 B、陈藏器 C、岐伯 D、王冰
正确答案: D 5 根据《黄帝内经》中篇目论述内容的不同划分的五个医学流派,其中少师和()被合称为前期二派。()A、黄帝派 B、伯高派 C、岐伯派 D、少俞派 正确答案: A 6 在现行流行的四种《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A、《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B、《类经》
C、《黄帝内经太素》 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正确答案: C 7 《黄帝内经》里面的观点没有矛盾。()正确答案:× 8 中医学又被称为“歧黄之术”。()正确答案:√ 9 岐伯所说的手太阴肺经与《雷公篇》所述的手太阴肺经,二者走势相同。()正确答案:× 10 《黄帝内经》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各家学派有关经络学的立场,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书中理论相互矛盾的原因。()正确答案:√ 上古天真论
(一)1 现在我们对《上古天真论》的理解需要借助()思想。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C 2 “天真”的意思是()。A、归 B、朴 C、俗 D、道
正确答案: B 3 朴、璞和()的概念相似。A、玉 B、素 C、纯 D、原
正确答案: B 4 《黄帝内经》又被称之为《素问》。()正确答案:√ 5 天真的具体表现为“德”。()正确答案:√ 上古天真论
(二)1 女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A、6年 B、7年 C、8年 D、9年
正确答案: B 2 男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A、6年 B、7年 C、8年
正确答案: C 3 妇女身体衰落是从阳明脉开始。()正确答案:√ 4 男子身体衰落是从肝气开始。()正确答案:× 上古天真论
(三)1 术是指()。A、武术 B、道法 C、技术 D、法术
正确答案: D 2 天以六为劫,地以()为制。A、七 C、九 D、十
正确答案: C 3()是指绝对的精神上的乐趣自由。A、生乐 B、极乐 C、至乐 D、快乐
正确答案: C 4 五脏六腑中的“脏”属阳。()正确答案:× 5 数字的思维来自《周易》。()正确答案:√ 上古天真论
(四)1 ?只有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才能避免虚邪贼风。A、各从其欲 B、心安而不惧 C、避之有时 D、气从以顺 正确答案: C 2 长寿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精神内守,二是避免()。A、不惧于物 B、虚邪贼风 C、嗜欲
D、愚智贤不肖 正确答案: B 3 心安而不惧,“惧”的意思是动。()正确答案:√ 4 只有做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才能达到天真。()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一)1 《生气通天论》集中讲述了()思想。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仁义礼智信 C、天人合一 D、养生
正确答案: C 2 其生五,其气(),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A、一 B、三 C、五 D、七
正确答案: B 3 养生的最高原则是()。A、补药 B、掌握方法 C、锻炼身体 D、顺应自然 正确答案: D 4 人身的阴阳平衡协调,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正确答案:√ 5 “天人合一”思想概念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学家王阳明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二)1 人体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存在()关系。A、不相同 B、相同 C、不同步 D、同步
正确答案: D 人体与自然万物同受()法则的制约。A、阴阳 B、自然 C、五行 D、进化论 正确答案: A 3 人与天地相参,与()相应。A、春夏 B、秋冬 C、日月 D、阴阳
正确答案: C 4 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构成物质。()正确答案:√ 5 人的生理周期也与月亮圆缺有着重要关系。()正确答案:√生气通天论
(三)1 在《素问·脉要精论》里,夏的代名词是()。A、规 B、衡 C、矩 D、权
正确答案: C 2 春脉表现为()。A、下浮 B、沉脉 C、浮脉 D、脉骨
正确答案: C 3 现在最流行的诊法是()。A、十二经脉遍诊法 B、独取寸口法 C、人迎、气口诊法 D、三部九候诊脉法 正确答案: B 4 “冬至”阳最为充盈,而阴气才开始产生。()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四)1 六十甲子表,以甲子年开始,以()年结束。A、庚申 B、癸亥 C、辛酉 D、壬戌
正确答案: B 2 如果一个人高烧,他在下午三点以后体温会升高。()正确答案:√ 3 按照中国古历法,一年总共有365天。()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五)1 在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前提下,()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经脉 B、阴气 C、阳气 D、意念
正确答案: C 2 阳气代表()。
A、人体的功能、热量 B、身体强壮 C、呼吸之气 D、美丽
正确答案: A 3 只有保持阳气的稳定,才能有()。A、闭九窍 B、外壅肌肉 C、卫气解散
D、平和安定的心态 正确答案: D 4 阳气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扩散出去。()正确答案:× 5 如果你起居不规律,阳气就会外浮。()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六)1()时期强调阳气的重要作用。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清
正确答案: D 2 《伤寒杂病论》是以《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为基础写成的。A、暑 B、湿 C、寒 D、气
正确答案: C 3 黄芪具有凝血的作用。()正确答案:× 4 浮肿、水肿是由两种不同的病因造成的。()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七)1 “四维”是指()。A、空间 B、时间
C、支天的四柱 D、思维
正确答案: C 2 风邪伤人,会导致()。A、浮肿 B、发热 C、伤筋膜 D、出汗
正确答案: B 3()中的《脉解篇》对煎厥的解释为“善怒者”。A、《黄帝内经》 B、《类经图翼》 C、《伤寒杂病论》 D、《温病》 正确答案: A 4 煎厥和薄厥都是由内因导致的疾病。()正确答案:√ 5 “厥”的本义是指突然昏倒。()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八)1 煎厥和()是中风病的两个类型。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B、薄厥 C、脑出血 D、脑血栓 正确答案: B 2 由于夏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叫做()。A、疮 B、渣 C、疿 D、痤
正确答案: C 3 半身不遂是偏瘫的俗称。()正确答案:√ 4 偏枯不会伤及人体健康。()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九)1 “疟”的意思是()。A、苛刻 B、严重
C、寒冷交替的疾病 D、无法忍受的痛苦 正确答案: C 2 “疟”多发生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正确答案: B 3 阳气在()是最盛的时候。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
正确答案: B 4 风疟就是指疟疾。()正确答案:√ 5 疟疾导致人出现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症状。()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九)1 “疟”的意思是()。A、苛刻 B、严重
C、寒冷交替的疾病 D、无法忍受的痛苦 正确答案: C 2 “疟”多发生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正确答案: B 3 阳气在()是最盛的时候。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
正确答案: B 4 风疟就是指疟疾。()正确答案:√ 5 疟疾导致人出现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症状。()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十)1()是健康根本。A、气色好
B、有益的生活方式 C、身心无疲 D、阴阳平衡 正确答案: D 2 “凡阴阳只要,阳密乃固”,其中“密”的意思不应理解为()。A、固密 B、凝聚 C、静谧 D、宁静
正确答案: A 3 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阴气。()正确答案:× 4 黄芪不可以加强阳气。()正确答案:×
生气通天论
(十一)1 经常吃饱,容易出现肠澼和()疾病。A、肠炎 B、胃缺血 C、胃溃疡 D、痔
正确答案: D 阴阳应象大论
(一)1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关于阴阳概念起源的说法出自()。A、《道德经》 B、《周易》 C、《老子》 D、《庄子》 正确答案: B 2 人类最基础的生产是()。A、农业生产和手工作坊生产 B、审美活动和家族繁衍 C、觅食和繁衍 D、劳作和觅食 正确答案: C()在研究《周易》时提出八卦里的阴阳符号是古代对男女生殖器官的一个效仿。A、钱玄同 B、王国维 C、陈寅恪 D、郭沫若 正确答案: D 4 “远取诸物”意思说的是阴阳是古人们根据对()相背的认识而提出的一个相对的概念。()A、日光 B、天地 C、月光 D、万物
正确答案: A 5 阴阳学说的核心是()。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斥 C、阴阳相吸 D、阴阳相克 正确答案: A 下列选项中属阳的是()。A、静止 B、内省 C、下降 D、运动
正确答案: D 7 中医察色按脉离不开阴阳。()正确答案:√ 8 “近取诸身”的阴阳起源说意为阴阳是在古代中国的生殖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生殖文化的升华。()正确答案:√ 9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刚柔和阴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正确答案:× 10 《庄子》中把气称为太极,又叫做混沌。()正确答案:× 11 天为父地为母所生的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正对的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
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二)1 “见乃谓之象”一语出自()。A、《老子》
B、《庄生·梦蝶》 C、《易传·系辞》 D、《韩非子·解老》 正确答案: C 2 中医学中,将“为象思维”的思维方式称之为()。A、取类比象 B、适当联想 C、见物成象 D、由表象及里象 正确答案: A 3 应象以()为基本象。A、万事万物 B、阴阳之象 C、活的事物 D、内生的事物 正确答案: B 4 “比拟、类比、模拟某种事物形象”在中医学中称为()。A、对立 B、转化 C、互根 D、应象
正确答案: D 5 《黄帝内经》中的“象”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事物存在在自然界中的所有的表象,一个就是指所谓的“应象”。()正确答案:√ 6 中医学中的“阴阳”之说其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三)1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了《素问》、《九卷》和()。A、《金匮要略》 B、《脉经》
C、《八十一难经》 D、《黄帝内经》 正确答案: C 2 皇甫谧把()、《九卷》当作《黄帝内经》。A、《伤寒杂病论》 B、《素问》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 B 3()写的《针灸甲乙经》。A、张仲景 B、华佗 C、皇甫谧 D、刘向
正确答案: C 4 刘向刘歆父子依据古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将有关医学著作进行整理分类,其中《黄帝内经》和《皇帝外经》主要反映()地区。A、北方和游牧民族 B、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 C、西部和农业民族为主 D、无从考证 正确答案: C 5 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胎胪药录》 D、《阴阳大论》 正确答案: C 6()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A、夏目漱石 B、村上春树 C、山田庆儿 D、渡边淳一 正确答案: C 7 《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面相
正确答案: D 8 清朝张志冲的两本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和()。A、《黄帝内经太素》 B、《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C、《黄帝内经素问》 D、《类经图翼》 正确答案: B 9 《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A、孙思邈 B、陈藏器 C、岐伯 D、王冰
正确答案: D 10 根据《黄帝内经》中篇目论述内容的不同划分的五个医学流派,其中少师和()被合称为前期二派。()A、黄帝派 B、伯高派 C、岐伯派 D、少俞派 正确答案: A 11 在现行流行的四种《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A、《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B、《类经》
C、《黄帝内经太素》 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正确答案: C 12 《黄帝内经》是一本医学论文集。()正确答案:√ 13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见到的第一部针灸著作。()正确答案:√ 14 《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反映的是当时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其为诊脉的方法开辟先河。()
正确答案:× 15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正确答案:√ 16 《黄帝内经》里面的观点没有矛盾。()正确答案:× 17 中医学又被称为“歧黄之术”。()正确答案:√ 18 岐伯所说的手太阴肺经与《雷公篇》所述的手太阴肺经,二者走势相同。()正确答案:× 19 《黄帝内经》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各家学派有关经络学的立场,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书中理论相互矛盾的原因。()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四)1 和火相比,水属()。A、阴 B、阳
C、半阴半阳 D、少阳 正确答案: A 2 身体中“精”的产生要以()为食粮。A、味 B、形 C、气 D、味和形 3 五脏的基本功能是()。A、藏精气 B、藏食物 C、藏虚气 D、藏阴阳 正确答案: A 4 “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出自于()。A、《六节藏象论》 B、《灵枢》 C、《五脏别论》
D、《素问·经脉别论》 正确答案: D 5 味厚的药物属()。A、阳 B、阴 C、阴之阳 D、阳之阴 6()药物可用作发散药物。A、辛味 B、甘味 C、酸味
D、A、B两项 正确答案: D 7 阳气不足,胃的腐熟能力就会下降,汲取和散布的精气就会减少。()正确答案:√ 8 临床用药时常用气比较厚的药物来作为发汗的药物。()正确答案:× 9 “少火”为正常之火,是身体的正常机能。()正确答案:√ 10 “壮火”是亢盛之火,表现为阳气过盛,机能亢进,阴液耗损。()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五)1 “病,疾加也”是()对“病”的解释。A、《黄帝内经》 B、《说文解字》 C、《周易》 D、《医林》 正确答案: B 2 《素问·注正发微》的作者为()。A、黄帝 B、王兵 C、马莳 D、岐伯
正确答案: C 3 “寒伤形,热伤气”的说法源起于()。A、《周易》 B、《医林》 C、《五脏别论》 D、《黄帝内经》 正确答案: D 4()药物用多了会伤阴经,导致发热等症。A、辛甘味 B、酸苦味 C、咸味
D、A、B两项 正确答案: A 5()药物用多了会损阳气,导致胃寒等寒症。A、辛甘味 B、酸苦味 C、咸味
D、A、B两项 正确答案: B 6 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甚至会引起功能障碍的是()。A、虚肿 B、浮肿 C、臃肿 D、漫肿
正确答案: C 7 “气伤痛”的临床表现为()。A、气的拥滞 B、气的逆行 C、气的混乱 D、A、B两项 正确答案: D 8 阴阳之间有偏盛偏衰之分。()正确答案:√ 9 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意义相同,没有区别。()正确答案:× 10 一般情况下,浮肿多属本虚,臃肿多为实症。()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六)1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人的“神”包括与生俱来和后来的心理活动两个方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与生俱来的“神”的是()。A、神 B、魂 C、魄 D、意
正确答案: D 2 《黄帝内经》中把“并精而入”的东西称之为()。A、神 B、魂 C、魄 D、智
正确答案: C 3 人的身体中负责身体的本能发挥的系统是()。A、植物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五脏六腑系统 D、心脑系统 正确答案: A 4 中国古代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器官是()。A、大脑 B、心脏 C、肝 D、肺
正确答案: B 5 《黄帝内经》中的“神”本身指的是生命的活力。()正确答案:√ 6 《灵枢·本神》中对人的精神和思维活动有特别细致的描述。()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七)1 中医把气的运行称为()。A、气机 B、气运 C、气行 D、气散
正确答案: A 2 “百病生于气”出自()。A、《素问·宣明五气篇》 B、《灵枢·本神论》 C、《素问·举痛论》 D、《五脏别论》 正确答案: C 3 下列选项中属于由“悲”引起的气机的紊乱的是()。A、“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B、“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C、“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D、“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正确答案: B 4 下列选项中属于由“恐”引起的气机的紊乱的是()。A、“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B、“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C、“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D、“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正确答案: C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由“惊”引起的气机的紊乱的是()。A、“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B、“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C、“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D、“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正确答案: D 6 “六淫”中的“淫”意为()。A、荒淫 B、太过 C、淫乱 D、淫邪
正确答案: B 7 六淫邪气中不包括()。A、风 B、寒 C、雨 D、暑
正确答案: C 8 过度的情绪会导致气的变化。()正确答案:√9 风为阴邪,容易伤阳气。()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八)1 五行最早记载在()。A、《黄帝内经》 B、《周易》 C、《老子》
D、《尚书·洪范篇》 正确答案: D 2 银翘散中淡竹叶的作用是()。B、除湿 C、发汗 D、排毒
正确答案: A 3 五行中()在中央。A、金 B、木 C、土 D、火
正确答案: C 4 五行中()为白色。A、金 B、水 C、木 D、火
正确答案: A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的是()。A、相生 C、相侮 D、相融
正确答案: D 6 一般把过度的相克关系称为()。A、相生 B、相乘 C、相侮 D、相融
正确答案: B 7 下列选项中,是明代大医家张景岳所写的书籍的是()。A、《医林》 B、《脉经》 C、《类经图翼》 D、《针灸甲乙经》 正确答案: C 8 五行中所表现的“因势利导”思想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思想,体现在中医治疗的方方面面。()正确答案:√ 9 临床上治疗大寒症通常给热药,并嘱咐病人热服。()正确答案:×
阴阳应象大论
(九)1 在阴阳的天地之象中,属阳的是()。A、地 B、女 C、左 D、水
正确答案: C 2 有清代文字学者认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中的“能”是()的意思。A、胎 B、能力 C、技能 D、机能
正确答案: A 3()是统帅八纲辩证中其他六纲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基础。A、表里 B、阴阳 C、寒热 D、虚实
正确答案: B 4 下列选项中属于阳症的是()。A、腠理闭 B、身常清 C、汗出
D、能夏不能冬 正确答案: A 5 下列选项中属于阴症的是()。A、齿干以烦冤 B、汗不出而热 C、腹满死 D、数憟而寒 正确答案: D 6 “能冬不能夏”中的“能”字是()的意思。A、忍耐 B、机能 C、功能 D、体能
正确答案: A 7 “六经辨证”的方法是由()提出的。A、黄帝 B、张景岳 C、张仲景 D、王兵
正确答案: C 8 在人体中,阳代表了我们的功能活动,阴代表了我们脏腑的物质基础。()正确答案:√9 阴阳辩证是临床辩证的基本大法。()正确答案:√ 10 张景岳把疾病分为三阴证和三阳症。()阴阳应象大论
(十)1 下列医书中是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是()。
A、《经络》 B、《医林》 C、《类经图翼》 D、《黄帝内经》 正确答案: A 2 下列书籍中,哪部书特别强调“执简驭繁”的思想?()A、《老子》 B、《周易》 C、《中庸》 D、《道德经》 正确答案: B 3 《黄帝内经》很多地方提到的“阴阳”二字其实是跟性生活有关的。()4 天地环境中,地势低的地方阴气比较强。()正确答案:× 5 五行的颜色和中国土地上东西南北中土的颜色是相应或者偶合的。()正确答案:√阴阳应象大论
(十一)1 《阴阳应象大论》中所提到的针刺的阴阳法则体现了一种()观点。A、阴阳相克 B、阴阳相生 C、阴阳互根 D、阴阳相引 正确答案: D 2 《素问·缪刺论》中“缪”是()的意思。A、谬误 B、交叉 C、计谋 D、机智
正确答案: B 3 下列和听声音诊断有关的症状中病因属于中气不足的是()。A、说话语无伦次,不避亲疏,胡言乱语 B、声音沉闷,其声不扬,说话瓮声瓮气 C、说话声低微,有气无力,断续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4 诊脉理论中腕横纹往下一寸处称为()。A、尺肤
B、寸口 C、腕寸 D、寸肤
正确答案: B 5 临床上感冒常开银翘散,银翘散的方子由()味药组成。A、4 B、6 C、8 D、10 正确答案: D 6 银翘散方子中薄荷可以让病邪通过()排出。A、尿 B、汗 C、粪便 D、呕吐
正确答案: B 7 邪气是由表及里(由阳入阴)侵犯人体伤人的。()正确答案:√ 8 胳膊腿的穴位弄错了会出现大的医疗事故。()正确答案:× 9 用五音系统来判断五脏疾病情况是很多中医著作中的内容,但现在来讲基本已经失传。()正确答案:√ 藏象理论
(一)1 藏象理论中讲五运六气的是篇章是()。A、《灵兰密典论》 B、《五藏生成篇》 C、《六节藏象论》 D、《五藏别论》 正确答案: C 2 拿五脏和五行象类比,()象木。A、心 B、肝 C、肺 D、脾
正确答案: B 3 拿五脏和五行象类比,()象土。
A、心 B、肝 C、肾 D、脾
正确答案: D 4 拿五脏和五行象类比,()象水。A、心 B、肝 C、肾 D、脾
正确答案: C 5 肾开窍于(),其是肾病理现象的外在表现之一。A、耳 B、口 C、眼 D、鼻
正确答案: A 6 《医林改错》是下列哪位医家的著作?()A、张景岳 B、王兵 C、王清任 D、张仲景 正确答案: C 7 藏象理论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正确答案:√ 8 藏象的概念最早源于《五藏别论》篇。()正确答案:× 9 清代著名的医学改革家王清任认为《黄帝内经》对脏腑形态的描述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 藏象理论
(二)1 古中医学中把既不属于藏也不属于腑的器官叫()。A、奇恒之府(腑)B、别类府(腑)C、中焦之府(腑)D、第七腑 正确答案: A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脏的器官是()。A、心 B、肝 C、脾 D、胆
正确答案: D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奇恒之府(腑)的器官是()。A、膀胱 B、大肠 C、三焦 D、肾
正确答案: C 4 我国古人对脏腑区别的认识是基于()。A、古书记载 B、原始的解剖 C、国外的发现 D、凭空臆想 正确答案: B 5 藏(脏)的功能是()。A、储藏精气 B、传化饮食物 C、制造经血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6 府(腑)的特点是()。A、藏而不泻 B、泻而不藏 C、藏泻并举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7 现代解剖学中还无法对应上的器官是()。A、肺 B、脾 C、肝 D、三焦 8 中医的藏象学说完全是在五行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答案:√ 9
《五脏别论》出现之前,古代对脏腑区别就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说法。()正确答案:× 10 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很好的肠吻合术。()正确答案:√ 藏象理论
(三)1 藏象理论所包含的几篇内容中,()把人体脏腑以社会各层官职比拟,给人体内脏封官,以此来比拟脏腑的功能特点。A、《灵兰秘典论》 B、《五脏别论》 C、《六节藏象论》 D、《灵枢》 2 藏象理论中,把()称为将军之官,主管谋虑。A、心 B、肺 C、肝 D、胆
正确答案: C 3 藏象理论中,把()称为中之官,主管决断。A、心 B、肺 C、肝 D、胆
正确答案: D 4 藏象理论中,把()称为仓廪之官,负责人体营养的的供给。A、脾胃 B、膻中 C、大肠 D、小肠
正确答案: A 5()负责人体悲喜的上传下达,又被称之为心包。A、脾胃 B、膻中 C、大肠 D、小肠
正确答案: B 6 从《黄帝内经》开始把我们的脏器称为“官”,这为现在应用的“器官”奠定了基础。()正确答案:√
现代医学已经对胆有了清楚明确的研究和认识。()正确答案:× 藏象理论
(四)1 “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出自()。A、《灵枢·胀论》 B、《灵枢·本神》 C、《素问》 D、《五脏别论》 正确答案: A 2 下列选项中,()主要讲的是运气学说。A、《灵兰秘典论》 B、《五脏别论》 C、《六节藏象论》 D、《医林考错》 正确答案: C 3 “生之本,神之变也”说的是()的基本功能。A、心 B、肺 C、脾胃 D、肾
正确答案: A 4 “气之本魄之处”说的是()。A、心 B、肺 D、肾
正确答案: B 5 皮肤干燥粗糙,毛发比较脆,属于()不足。A、肺气 B、肝气 C、脾气 D、肾气
正确答案: A 6()是人能够耐受疲劳的根本。A、肺气 B、肝气 C、脾气 D、肾气 正确答案: B 7 “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是对一年中()的描述。A、春三月 B、夏三月 C、秋三月 正确答案: C 8 《素问考注》是日本学者对《素问》所做的注。()正确答案:√ 9 心是人能够强有力的根本。()正确答案:× 10 五气和五味是五脏六腑包括人体生命活力的来源。()正确答案:√ 藏象理论
(五)1 下列不属于对三焦功能的比拟的是()。A、雾 B、沤 C、渎 D、注
正确答案: D 2 中医学上把三焦的一整套功能称之为()。A、气化 B、腐熟 C、发散 D、排泄
正确答案: A 3 《素问》认为三焦是没有相应的脏为表里关系,它是只是个孤腑。()正确答案:× 4 张景岳认为三焦是人的整个体腔。()正确答案:√ 5 中医脏腑的概念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的概念是一样的。()正确答案:× 藏象理论
(六)1 “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出自于()。A、《脾胃论》 B、《五脏别论》 C、《六节藏象论》 D、《灵兰秘典论》 正确答案: A 2 “气以壮胆,邪不可干,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出自()。A、《脾胃论》 B、《五脏别论》 C、《医参》
D、《六节藏象论》 正确答案: C 3 胆“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于此也”体现的是()对胆的认识。A、张景岳 B、张仲景 C、王兵 D、黄帝
正确答案: A 经脉中,()经过人的头部,走前胸。A、足太阳 B、足阳明 C、足少阳 D、足太阴 正确答案: B 5 阳为表,阴为里,半阴半阳为少阳。()正确答案:√ 6 有人认为胆的经脉布在人体的背部。()正确答案:× 藏象理论
(七)1 下列选项中,可以反映肝的气血盛衰的是()。A、指甲 B、手臂 C、眉毛 D、双脚
正确答案: A 2()主肌肉,人肌肉是否丰满与其有直接关系。A、心 B、肝 C、脾 D、肾
正确答案: C 3()主骨,其气可以补骨髓。A、心 B、肝 C、脾 D、肾
正确答案: D 4()味吃的多了容易造成脉中气血凝滞。A、甘 B、咸 C、酸 D、苦
正确答案: B 5 肝主筋,筋如果出了问题往往是肝血不足造成的。()6 内脏下垂是肾气虚导致的。()正确答案:× 7 肾的光华表现在头发。()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第四篇:《黄帝内经读》
《素问》指经常被问到的关于健康与疾病的事情。具有普及性与一般性的问题。它是解答中医关于生命和对天、地与生命关系的问题。是一本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书。
《灵枢》是关于人的气和人的神灵沟通的节点。枢为门轴,为关键,是讲针灸穴位的书。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360个腧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即为天地之气,人应该顺应此天地之气。
传统中医的四大经典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上古天真论》
《内经》在自然观、价值观上接受了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的道德是一个退化的过程。上古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生活最合乎理想的时期。
养生的核心要义在于保持“形与神俱”的形神统一状态。
【天真】即天赋与人的真精真气。道法自然为上古天真,反之,不自然,为“伪”,即人为做作。中医是伪科学。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真伪对立。天真为无饰的真。道家人为今不如昔。时代越进步,人为的东西越多,离天真就越远。而追求那种天真的办法不是现今里去找,而是返璞归真,回到远古时代,因为远古时期的人们最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回归传统”为此篇概括。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首,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不但建立了太平世界,还是一位讲求医药和养生之道、最后成仙得道的帝王。
因道家重视研究自然和生命,倡导养生,追求“长生久视”,故追认黄帝为道家始祖之一。如汉初的“黄老学派”、“黄老学说”。
中医作为养生保健、祛疾俞病的使用技术,其价值追求与道家由很多相似之处,故和道家一样把黄帝作为自己学派的始祖崇拜。《内经》即是假托黄帝之名所著之经典。
24个字讲出黄帝生平,精炼。
【神灵】是风动?还是帆动?总之是心动。
中国古代,心与神等同,其基点、原点为灵。西方为造物主,中国为神。神州即为神所眷顾的地方。神是天,灵(靈)为人(特殊的人)。巫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分子。“巫”字上为天,下为地,中间是能够沟通天地人鬼媒介的人,左人为活人,右人为死者。从巫者为女性,因为女人具有超常的第六感觉。觋为男巫。先有巫而后有觋。
当巫以三个口字用嘴叨念咒语祈求降雨之时,上天下雨的时刻,就是灵(靈)。意为灵验。
【生而神灵】虽黄帝为男,但生来就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能力。
【智慧】智而不慧。急中生智,静极生慧。智不动心神,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学问。而慧带心,能通神。上面为极大“丰”富,中部为“彐”,是哲学中可以转折变性的事物,如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等,具有哲理性。
【言】言者为儒家三立(立德、立言、立功)中的立言(如马三立、楚屠南),指出口成章,说出一些很经典的话。
【弱】20岁之前。
【幼】年轻时。【徇齐】徇通迅,疾也。齐,速也。引申为敏慧,指思维敏捷,理解事物迅速。
【敦敏】敦者,下盘特别稳的人。读内经,应先练习道家的站桩、打坐等功夫。道家站桩,要求气沉丹田,虚其心,实其腹,离中虚,坎中满,即心火与肾水的状态。下边生根于丹田而使心虚。敦说明实腹,肾精很足。
敏指当处于敦的状态下,心很虚无的时候,感觉就会非常敏锐。此状态下容易产生出慧。人应虚心实肾,心不被蒙蔽(脑梗、心梗、脑萎缩等为心不虚致)。
【成而登天】成,修成正果。道家修炼得出神入化的一种境界。传说黄帝战胜后,修炼于山中,忽然天上下来一条龙将其乘上九天而得道成仙。而与其一起修炼之人,有攀附者,也一同上天。另有解释为登临天子之位。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
【春秋】指人的年龄。
【动作】动(動)与踵有关,指脚后跟发力。动为动脚,作为动手。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是时代不同(变化)造成的呢,还是人们违背了自然变化的规律或者人们还没有掌握自然变化规律?失之,失道。
【知道】了解或懂得自然变化的规律。
【道】千言万语说不尽一个道。中国文化就是关于“道”的文化。整个中国文化都谈道(包括儒释道)。道的本意是行走,后指道路。有路可循,故道还有规则、法则、准则以及规律等意思。
老子之于道的基本意思:
第一,创生宇宙万物的本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二,宇宙万物所遵循的基本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素问·气交变大论》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道者,即圣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道理】道是抽象的,理是可见的自然纹路。只有顺着浑然天成的玉石的纹路去雕琢,才为道。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原则之一。是古人生活、行动的根本准则,也是中医学养 生防病的根本原则。
法,取法、效法。道是天道,法是人为制定的。其有善法(遵循天道的法)、有恶法(违背天道的法)。按不同的取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阴阳”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可以标志世界上一切相互对立或对待的事物或现象,是分类和认识事物的最基本范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或“气”化生而来的。
“阴阳”对应着世界万物的万象,在自然界最主要的表现为从一天的昼夜到一年的四季寒热温凉等的阴阳转化。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作为气化阴阳的产物,其生命过程及规律必然是和天地阴阳一致的,必然要顺应这一规律,这是人类生存和养生的基本规律,不可违逆,否则必受惩罚。张介宾《类经》云:“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故知道者,必法则于天地。”
“和于术数”是“法于阴阳”的具体化。阴阳五行是万物普遍规律,在万物中蕴含着数量的规律,可据此规律来制定或创造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
道家讲“道、法、术、气”。术为技术层面的操作,气指有形物质或工具。术是谋生的技术或职业,应满足身心健康与糊口为条件;数有阴阳,阴阳可见,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如果自身阳气不足,则可选阴数以和之。数亦为量词。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养生的重要原则。饮食方面不能“过”和“不及”,二者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即“过犹不及”。
“节”,是节欲、节制、节奏。中医与道家和儒家提倡“取乎中”,不能纵欲和节欲。健康人应按时吃饭,亚健康人则不然,按需吃饭,食应7、8分饱。
“饥饿”,饥是胃肠空了,饿是自我的感觉。
古代讲饮水应做到“不渴不喝”,饮多伤肾,长水斑。
《素问·痹论》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起居有常”,起指劳作活动,居指安居休息,常是固定的或有规律的变化。起属于阳,居属于阴。人的起居应顺应自然界阴阳交替变化的规律。
“不妄作劳”,妄,字义上看指死在女人上面,指欲望与性爱过度。肾者,作强之官,主强。会休息才会工作,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形与神俱】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形神分离则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故养生就是要维护形与神,即形与精、气、神的和谐统一状态。才能尽天年。
【天年】天赋寿命。60岁一甲子为寿(之前死掉均为夭折,寿与夭反义),80岁为中寿,100岁为长寿,120岁为尽其天年。
【以酒为浆】喝酒如喝水。酒,性热伤阴,且能乱性。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以不及乱为前提。又曰:“不为酒困。”故制定酒礼。
【以妄为常】不切实际的妄想。虚火上炎。
【醉以入房】生孩子多呆傻吃孽。陶渊明和李白之子均此状。故陶渊明说:“盖因杯中物也。”
【不知持满】不懂得保养精气使之盈满。持满,养护肾精盈实。
【不时御神】人神与天神节奏协调一致,为按时御神。否则,为不时御神。指按自然规律来驾驭自己的精神。
【务快其心】动心,刺激,也消耗能量。不应追求感官的刺激快乐。可打坐以快其心。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 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圣人】各学派有不同解释。儒家人为圣人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合德的人。道家有“真至圣贤”的说法。《内经》承袭道家说法。
【虚邪】虚实相对。实者,眼见为实,肉眼能看见的,包括显微镜下的细菌、病毒等。虚者,是形而上的概念。是一种不以物质形态而存在的能量。六淫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都属虚邪。邪者,不正之气,指一切的致病因素。
【贼风】非四时之气的不正常的风淫。当人在精神放松状态下,不注意时被风所侵害。在人体的卫气回内时所受之风淫。如睡觉时,精神放松,卫气回内,因为有被子在保护着身体。但当无被子的时候,就可被风寒侵害致病。
【避之有时】春多风、夏多暑燥、秋多凉、冬多寒。正常下,人们都会应时而避开。切莫迎风而上。比如夏季骑摩托车会的风湿骨病,身热腠理开放时吹空调着凉等等。另外,在熟睡时被惊醒也是没有躲避好。
【恬惔虚无】“恬”,指不考虑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如何,能够自我宽慰,自得其乐,津津乐道于自我的兴趣爱好中,当受人微词时,能够自我疗伤。再别人看来,是恬不知耻的行为。“惔”,无欲无求。“虚”,虚心,不追求物欲和权欲。“无”,“有”的来源,“无中生有”。
【真气从之】元神推动真气,真气推动体内脏腑的节律性运动,这种运动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如人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和胃肠的蠕动等。
【精神内守】不内守,就会失精失神。精和神深藏于内。遗精、滑精者为精不内守。精为神的前提,制造精液需要消耗人体大量的气血能量;女性的精不内守表现在分泌阴道润滑液过多。如流失过多也为失精。无精者脸色无华、熊猫眼、面似涂灰(无精打采)。另流产、堕胎也为失精。大汗、拉肚子、盗汗、浓涕、流血等也为失精,治则宜先用补药补益住漏洞,使其截止流失。
精者,给予生命和供给生命能量的物质,属阴主静,有形可见。
气着,由精转化而来,属阳主动,无形莫见,是生命活动的直接动力。
神者,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显现,狭义指精神情志活动,神是气的表现,即气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就是神。神对于气和精有反驾驭能力。神的基本能力有二:
其一,感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外部世界;
第二,调控精气运转,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上述两种功能缺一不可,但也是矛盾的。
如果过度地与外部环境交流,使精神外驰,就会耗伤精气。同时异常的神志活动又会干扰体内精气的正常运转。所以主张“精神内敛”。老子主张“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庄子说:“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
失神,即丢了魂,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焦虑。“忧”指总是担心坏事将要发生,“虑”指总是期待好事的发生。失神之人,有用散瞳剂者,旨在掩饰自己的失神状态,用自视不清却人看迷离的眼神来勾引欺骗别人。
【志闲】志者,其一,指对过去的记忆。写日志,即记载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肾主志,即肾主记忆。小孩肾气最足,故背诵不忘。(前为颈,后为项)。其二,指对将来的图谋。心 之所之为志,即意志、志向,是内心持久的追求。
过去和将来均不是当下。志闲,指不要沉迷于过去的辉煌与痛苦和对将来的幻想之中,放下过去和将来的东西,应该认真地活在当下、把握当下。
【少欲】少欲即节欲,非纵欲与不欲。欲者,含性欲、食欲、玩欲、利欲、权欲等。纵欲则会伤害自己。
【心安而不惧】房中置女人为安。城市选在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口的地方为安,如长安、临安、西安。
我们的心神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庇护的场所将其保护起来,这个结构谓之心包,又称心主,是由肉质的心脏等组成。心包为臣使之官,负责守卫心神安全(心神由心包来保护)。而心指心神,指人的精神层面的活动、形而上的东西谓之心(神)。
心安的表现,当害怕时会双臂互抱于胸保护心神;
不惧的表现,当相信与热爱时,会敞开怀抱,接纳对方的拥抱。
【形劳而不倦】形,指人体。劳,为用力,指晚上加班加点。厌,指过分,满溢而腻。“天厌之”为老天不满。倦,肌肉痉挛。
此句意为,一指晚上工作不要过度,应睡觉;二指不要累得抽筋。劳作却不知倦怠。
【气从以顺】此时的气血运行是顺应天道经络去走的。而嗝逆于便秘和女人经期出鼻血(倒经)为逆,即气血逆乱。
健康:健者为有力气,康者为通畅(康庄大道)。好比锅炉与暖气的关系。锅炉没有烧好,不产生热气为不健,而有热气暖气管道淤堵不通畅,气不顺为不康。健康的企业管理应做到企业的执行力强(健)和企业的沟通力深广(康)。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自内心的想法,健康的欲望。应该尊重个人的意愿。欲者,是身体本能的一种需要。如饮食男女、温饱、安危(居安思危:安逸久了就会去寻求一种危险的刺激)。愿者,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先言欲后言愿,先物质后精神。
个从其欲,皆得所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美其食】美是主观感觉而非客观存在的。把饭吃美,而非将饭菜做得如何精美。吃时应讲求心境、环境、意境。
【任其服】任,穿着随意。服,为穿着打扮。指穿衣要合体合身,不时为了让别人觉得好看。衣者,为外衣。服者,为内衣。月肉旁,指贴着肉穿的为内衣。“服不服”,指所穿内衣贴不贴身,是否舒服。好妻子如同好内衣,不感觉到其存在但很舒服。人和动物如果其气场不强,则会以裸露服饰的方式来吸引外界的。
服药,早期闻药气治病,而药物常常做成香囊挂在内衣上来闻药治病、服气治病。故服气为服药气。佩服,指古代治病的方法,佩为佩玉,服为服气。
【乐其俗】反义词为“移风易俗”。俗为一方水土所养一方之人、很久以来所养成的一种地域性的生活习惯与习性,指“风俗”。要入乡随俗,尊重风俗习惯而乐在其中。
【高下不相幕】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下区别,即使有高下,也不去攀比,不去羡慕,活得其乐。
【其民故曰朴】这种状态就是所讲的返璞归真或朴实自然的状态。
厚朴(音破),朴指直。梁山好汉所用的朴刀,指直背刀。歌手朴树。此药通利肺气和大肠之气。
【嗜欲不能劳其目】嗜欲指满足欲望。嗜是过分的喜好。动欲不见得动情。欲字为谷为欠,山谷是凹陷的,欠是缺少的。欲者为需要去填补满足的(事物)。判断男女之情法:性欲后,男人是倒头便睡,还是任然对女方情意绵绵。压制欲望的结果,可能会有恋物癖(内衣)、恋兽癖、偷窥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过分放纵自已的欲望之后,会使眼睛过劳而瞳孔放大出神,使 心神外越。不似闭目养神。现代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均为心神外越的活动。
【淫邪不能惑其心】淫,指过分,如淫雨霏霏。中医指六淫。特指性生活过度。惑,挑花眼、不确定。不惑指了解掌握自己的状态而使心神确定下来,不被迷惑,不动心了。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愚者,心思或心情陷到角落里出不来,不能自拔,没出路,钻牛角尖,想不开,一根筋的人。智者,比较聪明、通达的人,较开通,有一定知识的人。聪者,听力很好的人。贤者,开慧的人,有慧,不一定具备一定的学识,甚至是文盲,但具有形而上的慧根,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开悟,不学便会懂得很多道理。如王凤仪。
肖,相像。形似为肖,神似为妙。在此通“屑”,指对物质物欲的追求不是很强烈、不去看重。惧,鸟惊状,眼睛瞪大的状态,如宣布开奖前,候选人的状态。是惊恐、惊喜等刺激后的样子,忐忑不安。恐,巩是用绳子捆住东西(巩固),心被绳子勒紧后提到喉咙的状态。惧是初级阶段,恐是深入阶段。不惧此指任何事物都扰动不了的意思。不要过分纠结所丢失的东西。
【故合于道】合,人为为伪,天地变化为道。天人合一,指所作所为符合自然地变化,是道家养生的最高境界,长寿、健康、快乐。
【德全不危】道指天道,自然变化的规律。德,用心去体会天道的变化,做事符合天道即好的、符合天道的行为。人可无智,不可无慧。如农妇不识字,却知道“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个育儿既省事又奏效的道理。
名字,名者命也,父母所定,不可自行更改。字号为自己取定。只能父母长辈会自己可直呼其名,平被人应称字。
危,危如累卵。
此句意为,如果我们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能够符合自然规律即符合天道的话,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此段言明女性生理周期。
“人到了年老的时候不能生孩子的原因,是生殖能力没有了呢?还是自然的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的呢?”
【老】60岁以后为老。
【材力】材是物质基础。力是能量。又指筋力。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聚,故筋力可代表生殖力。
【天数】天赋之数,即天癸之数。指自然地生理变化规律。肾主生殖,属水,天干之癸,故生殖之精也称为“天癸”。(雌激素)中国的“中”指的是黄河与长江中间地段的安徽与河南地域之中原。黄帝生于河南新郑,所以此论依据中原一带地区的男女生理特点而述。
这一论断中所讲的生理周期,都是先讲原因,再说表现。
【岁】指虚岁。两精相搏谓之神。即受精卵初起时即为人之初,也是年龄的开端。
【发长】指黄毛变黑发。因肾精推动后才变黑。男女七八岁前是没有性别观念的。即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健康男人早晨会有晨勃现象,属正常。女子正常例假28天。
当肾气不足的时候,表现为五迟五软、发育迟缓、头大项软,为肾精不能软化为肾气。治则可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和方法治疗。由于现代的无机饮食、情景剧、灯光照射时间过长(光化)熬夜等,会促使女孩子早熟。表现为月事提前、第二性征发育提前、小大人状。
【真牙】智齿。不长为肾气不足。
【长极】指女子到21岁时,其身高、乳房、骨盆长到极限(丰乳肥臀,是优生标准)。
【平均】肾气主生殖、骨骼、生髓外,精血足则发盛,精代为血,发为血之余。肾气能够给与身体的上述这些部位以生长之需,不偏不倚。
【筋】肌腱,有力量、有弹性。
28岁为身体达到巅峰状态。此前是积累大于消耗。此后,由于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之阳衰少后,胃和大肠不热了、不动了,则会有颜面焦、黄、黑、脆、长皱纹等现象。如果胃肠功能调整的好,则其外在表面为脸不焦、发不堕。通长脸长斑、黑眼圈、鼻翼两侧沟深(刀疤脸)以及抬头纹较多,多是胃肠功能不好的典型特征。
发为血之余,精血多余才会长发。养大肠,当处于极度焦虑状态下时,心里感觉不安全,屎便不下。如常常是到家后,内急。
心火太旺发才白。心属火,火克金,金属肺,故焦虑会影响肺气不宣。
消化,消是本质不变的物理变化。在胃内靠胃酸完成。如冰雪消融。化是性质改变的化学变化,在小肠内靠消化酶完成并被血液吸收。即猪肉变成人肉。胆和三焦分泌酶,但温度过低酶不被分泌。
牛奶只适应孩子喝。因为牛奶特阴寒,而孩子是纯阳之体,二者可中和。但成人喝牛奶,会消耗阳气,尤其阳虚之人。如果要喝,则牛奶加干姜、肉桂、荜拨等热性药物来中和之。
回龙汤治疗血瘀症。
任脉虚,则肾气不足。
更年期综合征:狂躁易怒、抑郁自杀、虚热盗汗等。因体内有淤血没有排除干净。应先去邪,活血化瘀,用赤芍、丹参、鳖甲等凉血药。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状。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 无子耳。”
【丈夫】男人为丈夫。丈者,手中拿尺子的人在丈量,是掌握尺度、度量衡、权利的人。尺者,矩也,横平竖直。规者,圆也。以规画圆,以矩画方。男人是在田里劳动的人。男人拿尺子在自家的田里劳动前丈量土地。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男人拿矩,女人拿规。最早之男人伏羲拿尺子,最早之女为女娲拿规。日晷,天圆地方。女人拿规研究天象,男人用尺丈量土地。最早的历法成于女娲时代。所谓女娲补天,即指闰月所多出的那一天。古代男人干活,女人谈天。谈判用方桌,进食用圆桌。男人打仗,女人说和。
【肾气实】甜伤肾,但补脾。苦坚肾(焦黄坚果),如盐水核桃。儿童牙齿缝宽、换头发时却黄毛,应补肾,在七八岁时。男人肾气盛,表现在长喉结、长胡须等第二性征。
【精气溢泻】精为生殖之精,气为肾精所化生的能量(气为元阴与元阳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能的携带者),气能射精(物质+能量)。溢者,从上外出;泻者,自下放出,是人为所加外力刺激使然。
【阴阳和】指男女交合。
【筋骨劲强】筋对应劲,骨对应强。“虎口拔牙”,按虎口(合谷穴)而牙部麻可拔之。补肾,是补其漏洞。有效方法为,撒尿咬牙,使不漏气,吃饭不说话,提肛(撮谷道),肛门排便为谷道,排尿为水道。肾司二便,有助于督脉通畅。
男人的发育过程为精化气、气化神的过程。但男人过早漏精、失精而不能化气,故不能在早年透支,应清心火、降欲。交合不能独自进行(如自慰),应阴阳互补。利用男人16岁至24岁的过渡期做好精神内守,才利于后期成长。
第五篇:《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
09生物技术2班方悦馨 13484031
《黄帝内经》 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国学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健康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有关健康养生的论述比比皆是。
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也使我悟到 “ 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 的智慧。《黄帝内经 》 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我觉得《黄帝内经 》 可以用三个 “ 第一 ” 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 》 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 》 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 》 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 》 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 》 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
《黄帝内经 》 中说 :“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 》 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 》 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 “ 经 ” 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
经 》,第二部是《道德经 》,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 》。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黄帝内经 》还有很多的观点是非常经典和重要的,比如藏象学说、精、气、神、经脉等等,虽然我的知识水平还没有到达研究《黄帝内经 》 的高度,但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我怎样在生活和工作中调节情志、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大帮助。
人体的各机体内部的各脏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是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脏腑的各项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一下:
1.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黄帝内经》 明确提出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古代医学家总结出内脏生理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又如 “ 风伤筋,燥胜风,热伤气,寒生热 „„” 并认为 “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 这都强调到了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一些医学的局部观点截然不同。
看完《黄帝内经 》,我对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虽说我对此书只是读的这么浅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内涵不仅仅而次,所以我以后还会慢慢品味。不过读此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古文好烂,所以此书还能锻炼我的阅读水平。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下面是我比较喜欢的,出自《黄帝内经》的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是要我们往里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关注养生,关注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