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五篇)

时间:2019-05-14 05: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第一篇: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内部资料 妥善保存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2018年7月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宣 讲 提 纲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6月29日至30日在成都举行。出席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4人,候补省委委员17人。省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也列席会议。

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听取和讨论了省委书记彭清华代表省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彭清华同志就两个《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重大意义

这次全会是在我省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 — 2 — 决策部署,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迈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再动员再部署。全会的召开,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更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彰显了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会旗臶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主题主线贯穿始终,坚定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这一鲜明主题,集中体现了省委和全省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强政治定力,是引领全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动员令、冲锋号。

(二)完善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 全会深刻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突出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的重大思路和举措进行再梳理、再谋划、再落实。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通

— 3 — 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自觉在发展理念、发展思想、发展战略上全面对标看齐,符合新时代新使命新实践的要求,抓住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点和关键,回应了全省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确保全省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的行动纲领。

(三)形成了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若干重大问题的高度共识 全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运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成果,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凝聚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对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打造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等重大战略部署形成了高度共识,进一步筑牢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提振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信心决心 全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指出了四川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又深入分析四川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清晰指明了四川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举措,进一步描绘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美好蓝图,必将进一步激励全 — 4 — 省广大党员干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治蜀兴川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贯穿到治蜀兴川事业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四川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二、坚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指针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科学理论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臶和灵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集中体现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必须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 5 — 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二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三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四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执政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 6 — 总书记十分重视四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3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5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作出重要批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具有丰富科学内涵和明确实践要求。一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四川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些重要论述,是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对四川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二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总书记要求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

— 7 — 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三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总书记要求四川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要求,是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四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总书记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调要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四川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五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总书记要求四川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强调要加大 — 8 — 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四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是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指引。六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指出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要求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四川做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七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求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指出四川文化多彩,要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深厚为民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八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

— 9 — 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臵,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生态建设,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赋予了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九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求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四川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十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强调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四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三)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臶,坚定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的直接检验,是拥 — 10 — 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具体行动,是履职能力和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要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武装头脑,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领会吃透“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十个指明”的根本要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自觉用以指导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把总书记为四川发展做出的总体擘画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更加自觉用以推动工作,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实际,科学确立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深刻把握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这次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一个是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是管总的指导性文件;另一个是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专项文件,这个决定深刻把握习近平

— 11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针对性提出26条务实举措。两个《决定》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一以贯之坚持省委既定部署,又与时俱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注重一致性、保持连续性、富有针对性、突出指导性,全面贯彻了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回答了事关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方向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符合我省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是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行动纲领。全会重点从十个方面作出了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第一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科学研判了四川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要地,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增长转向 — 12 — 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迈向立体全面开放阶段、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社会治理步入共建共治共享阶段的基本特征,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四川面临的发展形势。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存在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绵阳科技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重大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全会鲜明确立了新时代四川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确立了“五个新”的四川发展主攻方向。一是新体系,即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二是新格局,即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三是新态势,即围绕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 13 — 四是新优势,即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五是新局面,即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第二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作出重大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立足于稳、着眼于进,以“稳”促高质量的“进”、以“进”维护高水平的“稳”,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结构调整要进、质量效益要进、创新发展要进、改革开放要进、脱贫攻坚要进、思想文化要进、人民生活水平要进、党的建设要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4 — 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着眼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区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从历史沿革来看,四川曾经一度是成都、重庆两大经济中心城市并驾齐驱,1997年重庆直辖后,成都便成了“一枝独秀”。在之后的20年中,针对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实施“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五大经济区、四大城市群”“多点多极支撑”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对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这个不足,有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也有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与其他市(州)相比体量相差悬殊,排名第一的成都经

— 15 — 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的6.7倍,城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以占全省17.8%的面积,承载了全省45.8%的人口,贡献了60.6%的经济总量;而“三州”地区占全省面积的60.3%,人口只占8.4%,地区生产总值占5.3%,这种情况,是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也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对四川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历史地看,要放到新时代的大背景中来看,放到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这既是立足现实的重大考量,也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提升,就是要着力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干”就是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增强成都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多支”就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

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 — 16 — 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在“五区协同”中将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对以甘孜、阿坝两州为主体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及大小凉山地区,更多的是在“五区协同”中突出其生态功能,这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服务国家大局的需要,也是确保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要加强各经济区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同时,要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构建“5+1”产业体系。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这些年努力,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推动全省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产业层次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传统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产业占工业比重近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为15.1%。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1%、比全国低13.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

— 17 — 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变革正有力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中赢得一席之地,构建起四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支撑。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窗口期”,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做响品牌、拓展市场,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会根据四川产业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第四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作出重大部署

突出了改革牵引。全会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 — 18 — 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

突出了创新驱动。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突出了军民融合。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军民融合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突出了人才支撑。全会提出,要做大做强人才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第五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等重要指示,围

— 19 — 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作出重大部署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四川作为内陆地区,更需要全方位扩大开放。当前,我们正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同时,我省在对外开放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开放发展通道平台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开放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等。全会正是基于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作出全力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

确立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目标。大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力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开放合作中赢得主动。

提出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方针。扩大开放合作最重要的是对接先进生产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对此,全会提出“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的战略方针。“突出南向”,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对接南亚、东南亚这个拥有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拓展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提升东向”,就是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 — 20 — 带发展,深化成渝经济区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更好对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环太平洋国家先进生产力。“深化西向”,就是要优化释放中欧班列通道能力,发挥西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优势,推进对欧高端合作,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扩大北向”,就是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积极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同时,要推动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合作,深化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省份的全面合作。总之,通过东联西延、南北突进,把“四向拓展”这篇文章做好了,我省立体全面开放这盘棋就走活了,就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明确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支撑。全会指出,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也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从“蜀道难” 到“蜀道通”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交通体系不完善、线路结构不均衡、运输供给不高效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全面提升经济辐射力、资源集成力、开放影响力。同时,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争取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务实建设国别合作园区,力争取得新进展;依托省内高校打造留学生学习

— 21 — 基地,发挥好交流交往的桥梁使者作用;着力提升口岸能级,支持成都等地申报国家开放口岸;全面优化投促平台,继续办好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建立全球川商交流合作机制,持续实施“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等;大力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第六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臵,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创四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统筹“五个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创建农业强县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涉及面很宽,需要在总体谋划、全面推进基础上,抓好一些“吹糠见米”的重点工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全会提出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的一项具体举措,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工 — 22 — 程、民心工程系统推进。

实施“三年攻坚”,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现在,我省还有68个贫困县、5295个贫困村和171万农村贫困人口,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压力也不小。今年2月总书记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最近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锐出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全党发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进军号令。这一仗打不好,我们无法向党中央、向总书记交代,也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实施脱贫攻坚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集中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通过“回头看”巩固脱贫实效,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推进“一体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两化”

— 23 — 互动、城乡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县城、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七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作出重大部署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吃饱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转向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24 —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臵,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稳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高质量完成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推进汶川、芦山、康定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全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精神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从我国先行地区实践经验看,经济强省建设有利于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又会促进经济强省建设。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有独特优势。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发展,使全省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加强“文化小康”建设,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巴蜀文化

— 25 — 品牌工程、名家培养工程等,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强群防群治力量,使人民安全感更加充实。

第八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来抓,自觉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全会提出,坚决打好蓝天 — 26 — 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八大战役”。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要自觉做到“四不”,不因多年积累的问题而推责,不因涉及复杂利益而回避,不因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付出一定代价而退缩,不因需要较长时间治理方能见效而延缓。

大力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全会指出,生态保护与推动发展不是对立的,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行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绿色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行动、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综合行动。这“五大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带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九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四川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27 —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代四川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四川群团工作体系。

深化依法治省实践。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着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藏区依法治理,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扎实抓好彝区禁毒防艾工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会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同全国一样,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风险和矛盾的凸显期,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征新变化,大力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新 — 28 — 经济新业态伴生风险“五大风险”,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第十个方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总书记鲜明指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同全国一样,四川政治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风肃纪任务艰巨,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任重道远。四川是天府之国,但不是世外桃源,也决非“净土”。最近暴露的蒲波、严春风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也决非一日之功,解决深层次问题需要持续用力。我们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克服“七个有之”问题,以坚强政治定力彻底肃清***流毒影响;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倡导培育良好家

— 29 — 风,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铲除封建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坚持把良好政治生态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方政治生态不好,则正气不彰、歪风滋长,必然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生态好,就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是否良好,干部作风是重要检验。要持续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新表现,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引导大家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治蜀兴川事业发展上来。

四、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关键在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省委全会各项部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要深刻理解‚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0 — 及‘四川篇’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继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深刻理解‚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围绕省委明确的“支持广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北向东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广元支撑”。

三要深刻理解‚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按照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要求和对广元“建设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入推动我市南向融入成渝经济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示范市;东向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地区,承接浙江、深圳等地产业转移项目;北向西向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与西安、兰州合作。

四要深刻理解‚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这次全会提出的将“广元建成四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机遇,突出交通先行,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建设管理水平,补齐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区域全面贯通、信息全面畅通、要素全面流通,全面建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

— 31 — 五要深刻理解‚构建具有四川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既定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优势工业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和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康养名市,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

六要深刻理解‚抓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聚焦最后三年脱贫攻坚任务,继续每年打好四场战役,确保如期精准高质量脱贫;要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乡村振兴“五篇文章”,大力实施“十大行动”,特别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系统推进,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七要深刻理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我市特色优势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武则天名人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广元精神、具有广元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有力展现广元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八要深刻理解‚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要按照省委清华书记提出的“四不”要求,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全域推进绿化、彩 — 32 — 化、美化、香化、亮化,厚植广元绿色生态底色,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出广元”。

九要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树牢底线意识、问题导向、法治思维,正视风险挑战,紧绷稳定之弦,全面防范化解移民库区、政府性债务等风险,牢牢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要深刻理解‚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环境‛的重要要求。全市上下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举旗护核、对标对表;始终抓住“关键少数”,鲜明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从严抓作风强纪律,持续开展“作风纪律深化年”,推动全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持续改善。

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勇担使命、奋发有为。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确保省委全会精神在广元大地落实见效、开花结果。

第二篇: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2018年07月02日21:0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分享到:

    

人民网成都7月2日电(宋豪新 王波)7月2日下午,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发布会邀请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四川省委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谋划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度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2018年6月29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全会对于进一步丰富完善四川发展的战略谋划,对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省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道平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此次全会意义重大,是在四川省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谋划四川各项事业发展,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这次全会的胜利召开,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推进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张道平说,全会充分运用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成果,从读书班上出题目、调查研究做文章、汇报会上交答卷,到会前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建议,再到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会议文件最大限度地汇聚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各方力量,为全会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指出,此次全会取得了重大成果,作出的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指导。这次全会的主要精神和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集中在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和两个《决定》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迈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再动员再部署。

他说,理解把握全会精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重点要坚持把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的丰富科学内涵和明确实践要求,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十个指明”的根本要求,坚定用以统领四川各项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落实。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鲜明确立新时代四川发展的主攻方向,进一步丰富完善四川发展的战略谋划。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确保四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完善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效,做大做强人才智力支撑,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强力推进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集中攻坚,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八大战役”,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省实践,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最后,张道平表示,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省委已经下发《通知》作出安排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省委提出的工作思路、重点任务、战略举措和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进一步担当担责、苦干实干,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认真贯彻落实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奋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 扎实做好驻村

帮扶各项工作

7月19日,市供销社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领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座谈讨论,总结驻村帮扶工作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学习会上,市社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宋怀宇领学《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相关精神。他指出,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是在我省处于转

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体党员干部要围绕“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三个核心特点,深入领会“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宋怀宇强调,作为供销社的党员干部,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助力脱贫奔康各项工作中,一定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和系统优势,在五个方面深入思考和认真谋划。一是大力发展社有企业,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在“建基地、树品牌、搞加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寻求着力点。二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强乡镇基层社等方面寻求突破点。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在发展农产品流通新业态、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奔康等方面寻求落脚点。四是大力扩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新模式,在供销社基层社、农民合作社、村社集体经济“三社”融合发展,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寻求结合点。五是大力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在丰富“三帮两代”内涵和外延、打造农业经营服务新体系等方面寻求关键点。

在随后进行的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市社派驻挂联帮扶村石盘村第一书记罗海军、派驻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干部张满坤结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践,交流工作体会,畅谈工作感悟,用质朴而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扶贫路上的苦与乐,喜与悲,成长与历练。与会同志认真倾听,与扶贫干部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纷纷慨叹扶贫的艰辛与不易。即将轮换到石盘村任第一书记的卢淑容作了表态发言。市社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宋怀宇在总结讲话中,号召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以身边典型为榜样,以扶贫干部为标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奋勇当先,学习他们讲政治、守规矩的坚强党性和顾大局、识大体的优良品格,学习他们勇挑重担、善于攻坚的担当精神和扶真真扶、勤勉敬业的扶贫作风,并以“两个决定”为引领,立足本职、立足岗位、立足实效,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扎实、务实、切实抓好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

第四篇: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来源:《海南人大》第4期会议传真P6 作者:罗保铭 时间:2010-5-6 10:22:26

(2010年3月16日)

一、大会盛况

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云集一堂,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备受国人关注,世界瞩目,吸引了3000多名中外记者到会采访,其中境外的媒体和记者达到800多名。会议期间,举办了多场中外记者见面会,各代表团也纷纷向中外记者开放了团组审议活动。

大会审议批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审议并通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草案》。大会期间,各位人大代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意识,审报告、议国是,从优化经济结构到统筹城乡发展,从房价到教育、医改,从就业到收入分配,都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网上议政,是这次会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代表们纷纷在网上征集民意,通过微博“晒”观点、发信息,同网友互动,聆听民众的心声。大会期间,各代表团和人大代表总计向大会提交了7418件建议。

党中央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两会”的指导思想。3月3日上午,中央召开了“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会议期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听取代表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也分别到各代表团听取代表的审议意见。

二、我省代表履职情况

我省共有19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治良、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勇霞列席了会议。代表团推选卫书记为代表团团长,我和昌元同志为副团长。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参加了我省代表团的审议,海南代表团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与我们参加了有关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先后来我团听取审议情况。

会议期间,代表们恪尽职守、认真履职。在审议报告和议案时,大家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发展大局出发,积极发表真知酌见、建言献策。特别是结合海南实际,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议案和建议,共提交议案3件、建议38件。这些议案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在会前就精心组织,做了较充分的准备,质量普遍较高。比如:加快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在海南建设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工程基地,促进我国游艇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等,既包括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点项目,也反映了当前突出的民生需求,充分体现了我省代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代表团成为中外媒体记者高度关注的焦点,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等

20多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刊发海南新闻140多篇,新华社、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播发或转发了大量有关海南团的新闻报道。3月7日下午,在海南代表团开放日上,共有87家媒体的113位记者前来采访,其中包括道琼斯通讯社、台湾中天电视台等30家境外媒体的48位记者,会场气氛超乎寻常的热烈。卫书记和各位代表,就房地产开发、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服务质量、开放博彩业、发展游艇经济、改善居民住房、食品安全等各界关心的问题,与媒体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很好地解读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宣传了我们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采取的措施,消除了此前因高价房、“问题豇豆”等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截止3月12日,境内新闻媒体共计刊发海南代表团新闻报道1300余篇,图片580余幅,其中,中央新闻媒体有关海南团的报道有600多篇(幅),英国路透社、日本共同社、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有影响的境外媒体都做了大量报道。

三、大会主要精神

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7个工作报告中。关于各项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已经见报,我这里就着重讲讲四个报告的特点和代表团的认识。

1.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四个特点

3月5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的报告赢得了20多次掌声,得到了广大代表的高度认同和拥护。代表一致认为,总理的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高瞻远瞩,工作措施切实可行,是一个顺应民意、深得人心、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信心。去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了回升向好,经济增速达到8.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省代表团在审议中一致认为,我国过去一年取得的极不平凡、令人振奋的成就,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动员力、执行力,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巨大生机与活力。大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大家还对总理总结的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 “五个必须”的经验体会感受深刻,这些宝贵经验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确定为8%,更加强调好字当头,要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报告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0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同时要管理好通胀预期。报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我省代表团在审议中一致认为,必须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的战略思路和决策部署,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对海南来说,就是要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走绿色低碳、强岛富民的发展之路。针对过去两个多月媒体反映海南的一些问题,大家认为,一定要用谦虚之心对待媒体的批评,清醒认识到我省发展基础差、底子薄、服务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正如卫书记所说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坚定信心,卧薪尝胆,苦干10年去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目标,决不能错失海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家还认为,建设国际旅游岛,软环境的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要从规划科学、规范管理、特色文化、创新体制、品牌形象、领军人才、政策效应、政府效能、文明诚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打一场提升海南软实力的攻坚战、持久战。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社会

进一步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今年的报告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在会场内外激起强烈共鸣。我省代表团在审议中一致认为,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民生事项,充满民生情怀、温暖人心,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大家认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必须走强岛富民之路,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解决海南老百姓急需的民生问题。

针对外界对海南房地产有泡沫的质疑,与会代表通过开放日、接受媒体采访等途径,正面回应,客观准确分析海南房地产当前形势,消除误解,以正视听。大家在审议中一致认为,省委、省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今年的一号民生工程,是顺应民意、安定民心之举,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在解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基础上,对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要用市场的手段调节,并加强监测和调控。

四是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强调,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今年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实行三个“优先”: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报告还特别强调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我省代表团在审议中一致认为,海南人口850万,其中农业人口530万,占到了62%,做好“三农”工作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战略定位,下大力气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针对前不久发生的“问题豇豆”事件,与会代表主动向媒体介绍处理情况,我也坦诚地对媒体说“给消费者带来损害,我感到很愧疚”,并通报确保海南农产品质量长久安全的治本之策,较好地消除了负面影响。大家在审议中也一致认为,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建立瓜菜病虫害统防统治系统,强化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坚决杜绝“问题豇豆”类似事件再度发生,让全国人民吃上海南优质、绿色的放心瓜菜,真正把海南打造成为南菜北运的供应基地。

2.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两个特点

3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委员长的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刻、重点突出,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主线,紧扣中心、紧贴民心,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好报告。今年的人大报告有两大突出特点:

第一,立法工作卓有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一手抓法律制定,一手抓法律清理,全面加强立法工作。在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修改了一批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撑作用的重要法律,特别是选举法的修改,提高了8亿农民的政治权利。法律清理工作也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确保今年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监督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经济工作监督、财政预算监督、民生热点监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监督上,在就业再就业,职工权益维护、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的执法检查上成效明显,为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代表团在审议中一致认为,报告强调以增强监督实效为核心,围绕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开展监督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海南的实际,大家认为,今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应重点围绕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编制和实施推进海

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专项立法计划,修订旅游条例、作出关于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决议、决定,适时制定旅行社管理规定、导游管理规定、旅游景区管理条例、彩票管理条例、免税商品管理规定等,及时清理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相适应的法规,破除制约海南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尽快形成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架构,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关于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3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作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情况说明。选举法的修改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选举法于1953年颁布、1979年修订后,历经四次修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此次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主要体现三个原则要求:一是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二是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应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体现地区平等;三是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我省代表在审议中认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首先要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城乡按人口同等比例选举,保障了农村人口的选举权、参政议政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城乡人口只有先有了政治上的平等才可能有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也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石。代表投票高票通过。

4.关于高法、高检报告

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我省代表团在审议中,一致认为,过去的一年“两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办案、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取得了新的进步,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保障群众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代表们希望“两高”坚持依法办案,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司法公正。代表们充分肯定海南省高院去年以来全面落实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的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审判机制改革,较好地发挥了司法审判的职能作用。省检察院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查办了一大批职务犯罪大案要案,积极探索建立涉农检察工作新机制,探索依法监督保护国有、集体、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新途径,运用检察职能化解矛盾纠纷,努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代表们认为,近年来,海南省检察院在乡镇分片设立检察室,成效明显,百姓拥护,建议在全国推广。

四、李克强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海南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踊跃发言,克强副总理凝神倾听,不时记录、插话,和代表们交流互动,现场谈笑风生、气氛活跃。在听取卫留成书记、我及其他四位代表发言后,克强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海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化危为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有效应对年初海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寄予厚望。

第一,充分肯定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克强副总理说,两年前,他曾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赴海南参加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深入工厂、农村进行了实地考察,海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使他深受鼓舞。在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海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海南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稳定的措施,发展态势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今年初海

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省委、省政府对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对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准确的,对复杂局面的应对措施是得当的,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二,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得机遇。克强副总理强调,对于海南来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而且是一个大机遇。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服务业比重偏低。海南是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符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要高起点规划,科学有序推进,朝着这个战略目标向前迈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这个问题上,要区分“基本”与“非基本”,政府应注重“保基本”,从基本的民生需求出发,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问题。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对于“非基本”问题,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靠人民群众通过奋斗逐步增加财富来解决。

第三,希望海南走优质、高效、清洁、安全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克强副总理说,海南是我国南海的一颗璀璨明珠,有地理、气候等诸多优势条件,发展特色经济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难以替代的。海南提出集约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值得充分肯定。海南在农业方面有两大特色,一是全国的南繁育制种基地,不管是玉米还是水稻还是其他农作物,在海南都有育种基地。二是海南反季节瓜果蔬菜已行销全国、走向世界。需要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要发挥海南特色、形成优势,关键是要走优质、高效、清洁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把产品做优,把品牌作响,把产业做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产品品质,做到既营养可口,又清洁可靠,努力保障食品安全。

第四,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克强副总理强调,海南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新型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障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要充分发挥好这一平台的作用,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特别是在发展服务业、建设保障性住房、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为全国提供经验。

克强副总理最后祝愿海南在占尽地利、敢赢天时的过程当中,获得转变发展方式的先机,彰显海南不可替代的特色,发展得更好更快。

在参加会议的间隙,代表团领导同志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就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与有关方面深入磋商,签订合作协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会议期间,全体工作人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负责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代表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第五篇: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10年3月)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

一、大会概况

全国人大现有代表2981名,广东代表团15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审查和批准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了2010年计划;审查和批准了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了2010年中央预算,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

党中央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研究确定了会议的指导思想。3月3日,中央召开了出席‚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就国际国内形势、人大和政协的工作、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作了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广东的发展。会议期间,中央领导同志认真参加本团的活动,并分别到各代表团看望代表、听取意见,与代表们共商国是。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参加广东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作了重要讲话。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广东团驻地看望了代表。

会议期间,代表团组织了二次开放日活动,并分别举办了一次省长、副省长记者会,接受中外记者集中采访。其中,3月5日下午的广东代表团记者会,共有135家中外媒体200多名记者到会,是历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广东代表团对媒体开放日媒体和记者到会最多的一次。代表团共组织代表集体接受采访11场,共有中外媒体317家450名记者到场,有17名代表出席并回答了记者80多个问题。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科学性、务实性、指导性很强,是一个坚定信心、求真务实、推动发展、关注民生的好报告。

第一,报告客观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的主要成绩。报告认为,过去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第二,报告用‚五个必须‛总结一年来做好政府工作的体会。这‚五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 1

个大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五个必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的重要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完善,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三,报告提出了2010年的主要任务。报告提出,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今年要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四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五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七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八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报告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红线贯穿报告始终,指导性强。报告认为,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四个着力‛:即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把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预期为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报告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红线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促转变调结构的新举措多,创新性强。报告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强调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报告还将‚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等代表新兴产业的新词新语首次专门作了注释,以方便代表理解和审议。三是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多,含金量高。总理的报告共两万多字总计34页,与会代表报以33次热烈的掌声。报告原则性的话少,实实在在的扶持多、优惠多、措施多,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打动人。如报告明确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中央财政安排106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3185亿元社会保障资金;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等等。四是一一回应民生热点问题,突出彰显亲民爱民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可用‚根本目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更有尊严‛16个字来概括。报告明确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收入分配到三农问题……提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体现在‚四个更‛上:即涉及民生的内容更多、让百姓得到实惠的政策更多、提高民生水平的标准更高、解决民生问题的速度更快。报告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把‘蛋糕’分好‛。并明确提出,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

为目标,‚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强调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二)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9日下午,吴邦国委员长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大会报告了工作。常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突出体现了‚五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有效发挥人大专项调研工作的优势,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坚持法律的制定和清理‚两手抓‛,促进国家法律体系科学统一和谐;坚持围绕群众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监督,推进一部部彰显民生关爱的法律得到贯彻实施;坚持开拓创新工作的方式,把人大调研与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报告提出今后一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概括来讲就是‚一个围绕‛、‚两个着力‛、‚三项主要任务‛: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确保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如期实现,着力增强监督实效,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三项主要任务:一是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及时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继续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更加注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领域立法,全面完成法律法规清理工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二是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并首次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要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这个提法也在‚两会‛上引起代表较大反响和共鸣。三是要继续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努力提高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

(三)关于‚两院‛工作报告

11日下午,王胜俊院长和曹建明检察长分别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提出2010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本次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坚持狠抓队伍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强化基层基础,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提出2010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统筹做好各项检察工作,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关于选举法修正案

修改选举法是本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选举法的修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 3

人大代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选举法修正案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同时,对其他方面如扩大人大代表的广泛性、乡镇人大代表名额、直接选举中投票选举程序的组织、关于选举机构的规定、接受代表辞职的程序、对破坏选举行为的调查处理等,也作了相应的修改或补充。

四、李克强同志的主要讲话精神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参加广东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作了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广东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李克强同志说,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的一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广东是我国改革的先行区、开放的试验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广东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在全国的前列,应该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萎缩,而且恢复起来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的客观环境,迫使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广东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全国发挥示范作用。在去年广东很困难的时候,汪洋同志讲要‚危中寻机‛,现在应该是‚机中求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大机遇,抓住了,广东就不仅在中国先走一步,实际上也在代表中华民族去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希望广东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兵,走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列。

(二)广东要在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方面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大趋势。我们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所在,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城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是重点所在。广东经过30年改革开放,珠三角已经呈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城镇化进程中,广东有条件也有能力为全国提供新鲜的经验。广东利用‚三旧‛改造来推进城镇化、推进集约用地,值得肯定。国家在实施两个‚最严格‛制度的前提下,对广东探索推进城镇化将给予必要的支持。希望广东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依托,健全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着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国探索新鲜的经验。

(三)广东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论是解决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是解决粗放型、资源浪费、占地不节约等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要靠改革的举措、开放的格局来作保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内生动力不足。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要增强内生动力就要创造 4

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环境,更多地引导社会资金的进入。当前,各国在刺激经济政策是否退出面临两难抉择。我们要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面对极其复杂的局面,在许多决策上同样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管理好通胀预期,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平衡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重要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还是要靠改革开放,希望广东在这方面继续探索。广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有些地方已有成功经验,希望广东继续探索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群众的基本生活,政府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义务教育、就业、养老等,非基本方面,还是要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医疗体制改革涉及全社会,医改的五项重点内容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力军作用。改革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创造的活力全面不断迸发。最后,希望广东继续保持‚牛‛的勤劳,展现‚虎‛的威风。

五、广东代表团履行职责主要情况

(一)代表的主要审议意见

会议期间,代表们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发言十分踊跃,大会反映我团审议情况的9期简报,登载了248人次的代表发言。代表们就全国及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外经贸政策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出口信用保险、出口扶持等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完善鼓励民间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取消注册资金要求,鼓励凭个人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办企业。建立联合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责任,支持行业组织发挥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适当增加企业所在地税收分成比例,调动地方积极性。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注意在经济回暖向好情况下防止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归,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上。要更新观念加快转变,机制倒逼促进转变,制定政策引导转变,强化培训学会转变,推动发展上更高水平。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再生金属、可再生能源、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三网融合的产业政策、技术路线和标准,试点后全面推进。放宽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打破某些行业垄断。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实现商务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城市数字化、社会网络化。推进‚三旧‛改造,加快实施土地整治和功能再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导向、法律规范和市场推动,引导企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统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山区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及基本农田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民工在自愿前提下就地市民化,解决好农民工在工作地入户后其在原籍的自留地的权属问题。涉农资金要重点用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创造就业等方面。切实提高村委会干部的待遇,解决其养老问题。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构建覆盖范围更广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解决城镇无保户和城乡孤寡老人的养老保险问题。逐步完善医改方案,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建设慈善医疗诊所,对重病和特殊病例予以补贴。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强化队伍培训,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更加突出廉租房建设,解决贫困居民和外来人员居住问题。5

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推进教育改革和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教育方法、评价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水平。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允许高校探索适应市场需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加大民办教育投入,推进公办、民办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重视解决残疾人员上学难、就业难问题。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保护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对文化建设在定位、传承、保护等方面制定更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六是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两院要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对司法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提高办案透明度。要加强对监狱管理的法律监督,推动司法部门切实解决牢头狱霸问题。要尽快全面建立起定位明确、职责清楚、管理规范、保障到位的法院、检察院人员分类管理机制。要加大对基层两院的支持力度,适当增加经济发达地区基层两院的编制,解决发达地区案多人少和欠发达地区检察官、法官断层的问题。各级两院要携手打击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积极维护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法院要联合教育部门,定期对青少年进行学法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犯罪高发势头。检察院要进一步放宽民事抗诉的立案条件,加强对民事审判的监督。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和公众生存环境利益,主动对侵害环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广东代表团提出议案、建议的主要情况

会议期间,我团代表积极提出议案、建议,共提出议案9件,建议361件。这些议案、建议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立法方面,提出制定电子商务法、竞业限制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立法,要求修改刑法、民事诉讼法、环保法、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法、广告法等。政法方面,建议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通过社会监管降低行政成本;加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建立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推进法院人员分类管理,设立单独的法官职务序列,适当提高法官职级;充分发挥律师在诉讼调解中的作用等。财经方面,建议加快推动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支持横琴新区发展,深入推进粤港澳合作;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管理政策,保持外经贸政策的连续和稳定;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家电下乡‛售后服务存在问题,将家电下乡补贴范围扩大到城镇低收入群众;更加严厉打击企业欠薪,加强农民工工伤赔偿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农村农业方面,建议完善农村土地责任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保障农民长远生计;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构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快高毒农药削减管理,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全民健康,建议改革华侨农场体制等。教科文卫方面,建议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改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能力,解决就业难问题;建立完善药品价格管理体系,推进医保关系转移及缴纳年限互认;加大对山区县级医疗机构投入力度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建议尽快制定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激励政策,在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中,处理好能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立 6

流域水质水量统一管理机构;建立城市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等。

六、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几点意见

省人大常委会要在省委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使职权,努力推进‚有为人大、民生人大、活力人大‛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要突出做好‚三个围绕、三个加强‛:

一是围绕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配套立法为重点,抓紧制定关系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急需的法规;推进法规清理工作,为推动我省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使我省的法规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年安排审议法规和有关决定草案20件,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实施条例、专利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

二是围绕全省的工作大局和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就推进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编制、‚三旧”改造、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障整治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等方面的专项工作报告,检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探索监督工作新形式,拟就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投资项目实施情况、扶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专题开展调研监督,推进工作的开展。

三是围绕激发代表勇当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者、实践者,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围绕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重点工作,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代表热线、代表小组活动等,进一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组织代表开展区域协调发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等专题调研,参加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论坛,出谋献策,促进工作。更好地落实建议办理工作责任制,建立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跟踪督办,增强办理实效。加强对代表履职能力的学习培训,选举法修正案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加强代表建议重点办理工作,推动代表反映比较集中、涉及面广的问题的解决,如实行珠三角交通收费‚一卡通‛等,更加有效地发挥好代表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的积极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下载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提纲(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0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2020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金秋X,全球瞩目。特别的时刻总是给人特别的期待。X月X日至X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

    共青团陕西省十一届三次全体传达提纲

    共青团陕西省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 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一、关于共青团陕西省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基本情况 2010年 1月21日至23日,共青团陕西省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省军......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一、会议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

    新垛镇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新垛镇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情况汇报7月24日上午,市委召开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泰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着重研......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提纲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提纲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敬爱的党组织: 在过去的一年,世界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在此次危机中面临巨大考验与挑战。但中国很快走出困境,实现了经济复苏。这对实现世界经济的整体好......

    宣讲提纲

    乐山大佛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梦主题教育宣讲提纲 王有建 同志们: 2012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近日,省委决定用两个月时间......

    2011考研热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2010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