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报告
2013年中国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报告
刘鹏飞 卢永春 邱若辰
摘要:2013年,我国社交媒体舆论发生重要变化。无线舆论场中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三足鼎立之势初步形成。国际国内舆论场共振更加频繁,时政话题更加活跃,需要加快提升国际传播与新媒体传播能力。
2014年06月27日13:5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舆情的最大看点在于,社交平台舆情的持续升温。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的使用率有所下降。即时通信类社交媒介发展稳定,通信、分享功能更强,并为用户提供了诸如支付、金融等服务,增加了用户黏性,保证了用户规模持续增长。随着3G/4G技术、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普及,网络舆论面貌将加速改变。
一、2013年社交媒体和无线舆论场发展概况
2013年,显性舆情与隐形舆情此消彼长,圈子化网络结构的无线舆论场已经形成。既有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广泛覆盖面和高效传播,又有微信、陌陌、朋友圈、QQ群等熟人关系互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和动员性空前强大。从社交媒介来看,微信自诞生以来用户增长迅速,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势头看涨,致使微博热度大幅下降,逐渐形成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三分天下”的格局,移动互联网开始成为社会舆论的新信息来源。
(一)微博舆情出现波动
2013年,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出现下降,微博活跃度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他新媒体竞争者兴起,大量微博用户流出,微博也常出现网络谣言等问题,带有自身缺陷;另一方面,也与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有关,不少水分和杂质被去除。因此,一度有人发出疑问:“微博是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通过东莞扫黄事件和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微博的优势得以体现,其对现场信息的报道,在速度和丰富程度上都领先于传统媒体,不少记者都盯着新浪微博寻找线索。作为一个公开互动的信息平台,微博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重大事件中往往能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中心。
(二)微信火爆成为年度标志性特征
1.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拜年冲击电话、短信拜年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拜年已成为流行的拜年方式。2014年除夕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比平日增长25%。从除夕到初七的8天内,全国手机用户共消费了3674.6万G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用户平均使用46.6M,比平日流量高25.3%。
2.群组拓展,微信社交覆盖力进一步发展
2013年底,升级微信5.1版的用户可以将自己创建的群聊人数调整为100人,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个人微信的社交覆盖力。2014春节期间,“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各个微信群被“红包”刺激得活跃度大涨。在微信关系链滚雪球效应的加力下,此次“抢红包”活动的传播效率和转化率很高。每个喜欢抢红包、发红包的人,都不自觉地成为微信支付的免费宣传员,通过朋友圈、关系链进行传播,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3.微信公共账号快速增长
截至2013年10月31日,微信平台已开通的公众账号超200万个,公众账号日均注册量为8000个,其中经认证的公众账号超过5万个。每天在公众账号中有数亿条的信息交互。在微信公共账号中,活跃着一批新闻媒体账号,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其纷纷开展公众平台的运营。央视新闻作为其中有代表性的账号,于2013年4月1日当天上线后立即引发近10万用户参与互动,可见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2014年1月21日,央视新闻微博公开宣布: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户已超过120万。
目前,政府、公共机构、非盈利性组织、高校等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机构进驻微信。媒体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全国各地大致有超过3000家各级党政部门、600家公共服务机构开通微信。微信团队近期表示要扶持政府、教育等行业的公共账号,政务微信也因为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发布消息的权威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三)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新闻接触的新入口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3年我国新闻客户端用户达到3.44亿,同比增长了48.3%,新闻客户端在国内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60.4%。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已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其中,搜狐、腾讯、网易、新浪、今日头条、百度、凤凰等新闻客户端的活跃用户比例较高。随着4G时代的到来,新闻客户端的竞争也不可避免进入视频新闻阶段。移动微视频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社交媒体的竞争高地。
二、2013年社交媒体舆情结构特征
2013年,网络舆论板块发生重要变化。随着网络传播日趋碎片化和复杂化,在保障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之外,其潜在的谣言、有害信息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政府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力度,话题类微博大V遭遇一定打击。从内容来看,2013年8月以来,互联网话题主要集中在网络名人社会责任、打击网络谣言、“两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等,这些都对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产生巨大作用,不仅注重网民自律和网络自治的柔性治理思路,也体现出对网络消极现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依法治理的转变。这导致网上负面爆料和网络谣言有所减少,但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话题有所上涨;另外,舆论也反思和呼吁有关部门找准执法的边界。
2013年,反腐与司法案件成为热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反腐举措引起强烈反响。互联网金融、打击网络谣言、公共安全、社会民生政策等话题也是倍受网民关注(见表1)。国际方面,“斯诺登事件”折射出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美国政府遭遇“棱镜门”事件和“窃听”传闻,引发了热烈争议。此外,“马航失联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境外突发安全事件的关注,也同时暴露出我国媒体国际新闻调查的薄弱和国际传播能力不足。
表1 2013年度20件网络热点事件(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
单位:篇/条
注:(1)舆情热点一般指的是较为具体的事件。对于庞大且笼统的事件,只选取其中具体事件。搜索工具有人民在线综合管理系统、百度、谷歌、新浪和腾讯微博搜索。
(2)以上各列数据中,新闻、贴文、微博均包含原创与转载,SNS分享贴文不包含贴后评论。通过设置多个关键字多途径、全文搜索得出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有可能衍生出引用的网络新词,这里也一并计入,但不包含搜索引擎无法抓取的被删除的页面。
(3)监测时间总跨度: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部分事件从事件始发时间开始搜索。
(4)事件网络总热度的计算方法:将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于数据量纲差异较大,本文中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计算,得出各项权重系数依次分别为0.11、0.08、0.09、0.12、0.13、0.05、0.27、0.15,从而得到综合热度排名前二十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一)百大舆情事件领域分布
由于集中了重大政治议题及传统节日,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元旦、春节、地方及全国两会等,2013年末至2014年3月成为社交媒体舆情高发期。自2013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数量一路攀升(见图1)。
图12013年重大社交媒体舆情事件走势
注:本图统计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影响全国的重大舆情事件共有148件,反映了2013年重大舆情发生的频率分布。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全国舆情事件进行分析梳理,选取了100件热点舆情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与反腐相关的舆情事件(20%)成为年度最受网民关注的事件类别,司法案件(10%)和灾难事故(10%)等类型舆情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余还包括公共卫生、恐怖袭击、政策争议、网络谣言、社会道德、经济事件、媒体事件和领导人形象等(见图2)。
图2百大社交媒体重大舆情事件类型分布(2013年3月至2014年
3月)
1.反腐与整风话题
近年,反腐与整风话题成为社交舆论场的大热门。随着***案、刘志军案和多起高层违规干部被查处案件一一曝光,中央“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做法获民众肯定。“十八大”以来,又有20名省部级官员被查处,2014年的反腐工作重点,“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形成威慑力”、“支持网络监督、舆论监督”以及“进一步健全反腐相关法律法规”成为网民主要期待。
2.司法类案件
2013年9月份***案微博直播和一审宣判之后,陕西“房姐”龚爱爱案、“高铁一姐”丁书苗案陆续开审。湖南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执行死刑,成为继“吴英案”后又一起引发民营企业人士震动的案件。北京大兴摔童案、李某某强奸案、河北王书金强奸案等相继宣判,夏俊峰被执行死刑,这些都使得司法公正成为空前集中的网络议题,折射出民众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局部阶层固化、道德滑坡、特权滋生、贫富差距拉大、冤假错案出现等现象的不满和忧虑。随着司法机关在审判制度、职业制度、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改善,2014年全国“两会”、“两高”工作报告的反对票明显减少。
3.突发事件与公共安全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不但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引发公众的忧虑和恐慌。社交媒体平台充满了正义的声音,但也有少量偏激、标签化的地区歧视性言论。不少网民和主流媒体纷纷澄清,一方面谴责极少数恐怖分子,一方面捍卫广大新疆同胞的形象与尊严。同时,部分关于“暴恐事件”的谣言也充斥于社交媒体平台中,长沙、广州、成都等地相继因“暴恐谣言”发生街头恐慌事件,并通过网络媒体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4.行政审批与政策争议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400项,力度空前,在网络舆论场引发如潮好评。“两会”期间,“广州政协委员列出中国人一生所需的103种证件”,“最多可能办400多证件”,“办证难”问题引发社交舆论场共鸣,“央视曝光北漂小伙返乡6次办护照遭刁难”、“外地夫妇为办一胎准生证半年奔波盖40个章,至少须盖13个章”、“卫计委:夫妻异地办生育证2020年前基本实现”、“公安部日前明确了户籍制度改革时间表”等成为热点议题。烦琐的行政审批增加了社会成本,缺乏有效监管,容易造成巨大的寻租空间或地区部门推诿“踢皮球”,且其与民众切身相关,因此常常为舆论所诟病,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较为严重。有观点认为,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与户籍部门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与当前市场化、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不适应,让民众来往奔波折腾,因而导致网络舆论不满。
5.医患关系
2013年以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闹”现象屡屡出现,“广州百人冲击医院”、“温岭杀医事件”、“潮州辱医事件”、“南京护士被打”等,医患纠纷不断通过社交媒体进入公众视野,甚至引发线下行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高层批示。“医闹”现象逐渐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捋顺医患关系、推进医改,增进医患互信和提高道德素养,成为新的舆论关注点。
(二)百大舆情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湖南、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是2013年以来舆情事件的高发省份。此外,发生于全国多个地区并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共25起,与国际事务相关的重大舆情也达到了5起。(见表2)
表2:近期百大社交媒体重大舆情地区分布(2013年3月至201
4年3月)
从地域划分来看,华北、华东地区成为2013年社交媒体舆情的高发地带。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引发全国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则低于平均数值,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较少,但恐怖袭击事件多发(见图3)。
图3:近期百大社交媒体舆情地域分布
(三)社交媒体舆论场现实影响的加深
目前,手机网民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而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在社交属性方面,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2013年,微信等移动通信工具对微博用户的分流作用明显。这种基于手机的信息供给,囊括各种行业内容和网友评论,用户可以根据兴趣订阅,自主选择公开转发或在熟人圈分享交流,开启了社交阅读的新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将2012和2013年百大微博热点舆情事件的网民参与形式进行了对比,发现相较于2012年中21%的线下行动率,2013年以来线下行动的比例发生微弱上升(23%),接近1/4的社交媒体舆情会引发线下行动和人肉搜索。其中,微公益、领导人亲民形象、网络监督和维权是引发社交媒体社会动员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图5:2012-2013年微博热点舆情网民参与形式比较
表3:近期出现线下行动和人肉搜索的社交媒体舆情事件
在我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探索社会动员的新形式,提高对社交媒体社会动员机制的认识和创新运用,是积极凝聚虚拟社会共识和建设力量的重要前提,如何发挥社交媒体积极的社会动员作用,化解破坏性影响和消极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社交媒体舆论格局的演变
(一)网络舆论场的力量变化
目前,社交媒体舆论力量构成主要包括普通网民、意见领袖、市场化媒体、体制内媒体和政务新媒体(微博、微信)五支力量。本文抽取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100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以成功实现议程设置或使舆情发生重要转折为标准,评估哪一类或哪几类媒体话语权较强。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体制内媒体和普通网民舆论影响力上升,意见领袖和市场化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则有所下滑(见图5)。
图5:近期社交媒体重大舆情话语权分布(2013年3月至2014年
3月)
此外,网络自媒体对舆情事件走向的影响力(29%)与市场化媒体(28%)平分秋色,而体制内媒体(43%)在重大事件中则显得较为强势(见图6)。相比之下,用户群体通过社交平台发表看法,影响事件发展和议程设置的作用明显,体制内媒体也表现出了大致相当的舆论引导力(见表4)。过去一年中,市场化媒体账号虽然在传播力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但由于网络冲击、商业力量和个体化力量兴起等,除少数账号仍表现强劲外,影响力出现大面积下滑。
图6 2013年热点舆情媒体话语权分布
表4 2013年第三季度舆论议程设置主导力量变化
2013年8月份以来,打击网络谣言话题热度上升的同时,网络大V整体社交媒体的热度下降较为明显,特别是一些极为活跃、微博情感词烈度较高的网络名人,时政话题比例和发微博总量都有所下降。同时,“两个舆论场”的话语权力量分布逐渐走向均衡。有更多的舆情事件呈现出复合型的影响,网络意见领袖、传统媒体、网民群体常常形成“默契”,共同推动话题升温。特别是2014年东莞扫黄事件,出现“网络舆论狂欢”。与多年前北京警方查处“天上人间”酒店不同,此次网络媒体中出现大量“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之类的言论。“两个舆论场”形成巨大的反差。有观点认为,网民对东莞扫黄舆情事件的反应也由于网民对央视2013年以来一系列独家曝光“刻板印象”。但在舆情高涨期,主流媒体和司法机关坚决捍卫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决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公安的扫黄行动也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
随着社交媒体、打车软件和网络购物的持续火爆,有关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红包和财付通等话题逐渐升温。甚至有评论称余额宝是“寄生虫”、“吸血鬼”,引发舆论热议。随着有关部门表态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警惕金融风险,并加强了互联网金融支付工具的监管,网上白热化争论逐渐变成理性讨论。2013年下半年以来,论坛、微博、新闻跟帖中的庞大普通网民人群,在网络舆论场中常常能够发挥主导性力量,与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共同构成舆论发酵的重要基础。更多专业人士的影响力也在增大,能够在网民中提供科学专业的理性判断。
(二)政务新媒体表现及启示
2013年以来,改革议题、公共政策和突发事件,在社交媒体舆论场引发火热讨论,尤其是在熟人互动社区。筑坝放水、疏堵结合,是互联网生态治理的有效途径。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是一方面,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是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国各大微博平台中的政务微博账号总量已经突破24万。包括中国政府网在内的几十家中央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开设政务微博,全国司法系统省级以上级别政务的微博纷纷开通,济南中院***案微直播等活动推动司法公开,成为2013年政务微博发展的亮点。政务微博大V和媒体“微博国家队”交相辉映。党政干部微博和一些媒体人士微博的活跃度有所上升。
微博是媒体平台,以内容为核心,更多地用来发布和传播信息,完成公共话题的意见交换,加速微博舆论的形成和话题的导向。微信是交流平台,关注的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微信平台的价值所在。许多党政机构已经尝试将微博、微信打通运营,让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与政务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Web3.0时代,政府网站或迎来改版热潮。2013年9月,整合原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等部门网站之后,新上线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开通后第一个月里,点击量就达到3000万次,远远超过了其他政务网站。目前,该网站已成为网民第一时间了解中央反腐动态的权威窗口。2014年3月1日零点整,全新改版的中国政府网也正式上线运行,网民查找信息和服务的便捷度明显提升,政府信息更公开透明,服务内容上更加突出回应社会关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政府网为代表的政府门户网站改版,标志着政府网站服务转型升级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将充分融合社交媒体基因,从过去的“信息为王”进入“服务为王”的时代,公众满意度、服务辐射力与网络影响力成为未来政府网站变革的主要导向标。
(三)社交媒体成政治传播新平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微信群对其的讨论热度甚至高于微博。对会议的宣传报道和有关解读,不仅见诸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且在社交媒体新平台也无处不在,其突出特点是贴近老百姓,这既是政情民意互动的生动典范,也是新闻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有观点认为:“碎片化、便捷化、及时化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传播方式,能切中受众心理和满足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在一周时间内共摘编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习近平关于《决定》的说明超过60条,网民转发量超过70万次,评论超过800万条,相关信息覆盖超过3亿网民。网友获取高端信息的门槛正在不断降低,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抢“首发”,推“独家”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网民通过不同媒体平台获取《决定》全文,对政策走向展开热议,充分发表分析见解,使社交媒体成为反映社情民意,倾听网民呼声的一个重要平台。
全国“两会”期间,网上出现很多政治类视频,脚本简洁易懂,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包袱”。因其本身是动画,观看的时候不需要人深入思考,且时间短、传播渠道广,因此更吸引人。当时《壹读》制作了“新鲜的中央政府”视频,讲述“两会”到底如何运转,搜狐也做了一个“小狐狸教你看懂两会”。
2013年,领导人漫画形象也开始出现,其不仅形式丰富,而且更加亲民。2014年2月18日,千龙网发布一组漫画版的“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也被舆论解读为“官媒首次公布习近平的漫画形象”。此后,2014年2月26日晚10时12分,中国政府网发布一组名为《图解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图片新闻,开头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漫画。此前,李克强已有民间版漫画画像,其是漫画家和市民所创作的。这样的漫画打破了领导人给大家的神秘感,是中国社会更自信和更开放的一种表现。
2013年10月14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时,由“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短片引发轰动,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和国际政要均以卡通形象出现。优酷网指数显示,截至10月23日,这部动画短片中文版总播放量已超过246万次,英文版被播放10万余次。“亲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成为关键词,有人大呼“***萌翻了”。之后其又推出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网友热烈点赞转载,开创了政治传播新模式。另外,在习总书记北京视察工作期间,其在庆丰包子铺排队买包子,走访看望北京南锣鼓巷居民等消息,都率先在微博上发布和传播开来,引发网络好评。而一些地方因“偶遇领导”,不少转发传统媒体内容的政务微博受到质疑,其原因是雕琢痕迹太重,迟于传统方式播报,失去了求真务实、自然清新,容易陷入形式主义。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也通过开设微博与中国网民交流,却遭遇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提问,但总体上拉近了中英关系。由此可见,社交媒体能够为政治传播提供一条深入民间、繁荣有序、“润物细无声”的传播途径,拉近领导人与民众的距离。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风险,但仍是政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
(四)国际舆论场时政话题更加活跃
近一年来,国际国内舆论场共振更加频繁,时政话题更加活跃。我国政情、改革政策、经济形势、机构调整、人事布局、反腐大案等,均引发境内外的深度关注,或最早由外媒爆料出来。从斯诺登和美国政府“棱镜门”事件开始,网络安全话题就成为热点。其间,外媒较为活跃,如2014年全国“两会”开幕时,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南华早报》记者提问,“你懂得”很快成为社交媒体热词。同时,在社交媒体和视频领域也掀起政治与文化议题的讨论。因此,我国媒体要朝着提升国际传播专业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不断迈进。
四、社交媒体发展走向与管理建议
1.网络空间管理将逐步走向法治化
2014年2月2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作为互联网大国,我国将全面进入“依法治网时代”。2014年,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网络治理的力度,特别是在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等法律法规上可能迈出新的步伐。
2.兼顾改革发展大局,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工程
网上的问题往往来自现实生活,网络舆论生态治理,要解决根本的问题,不仅要强调政务新媒体、网络名人、网站、编辑记者和普通网民的社会责任,更要找准公共治理的根本问题和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坚持政府信息及时公开,从制度设计和信息发布机制上建立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体系。
3.社交媒体运营,需要一套规范、科学和高效的管理制度
编辑记者和知名人士必须遵守所在媒体机构的员工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如路透社、美联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均已出台相关规定。
4.对不实信息和违法有害信息应依法查处
2014年3月13日晚间,一部分被网民举报的微信自媒体公众账号被关闭数天。腾讯方面次日发公告称,“为保障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严禁恶意营销以及诱导分享朋友圈,严禁发布色情低俗、暴力血腥、政治谣言等各类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信息”。
5.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治理网络欺诈隐患
随着无线舆论场的形成,2013年各地媒体不断爆出因社交媒体使用而出现的恶性事件,如公民或儿童隐私泄露致伤害、盗取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密码、盗取手机支付账号密码、植入各种吸费木马和流氓软件、利用社交媒体搭讪性犯罪和抢劫、利用社交媒体造谣传谣等犯罪现象,说明我们不能对网络安全掉以轻心。比如东莞扫黄期间中,爆发性出现骗子以“招嫖被捕”诈骗短信要求家人汇款的现象。
6.网络舆论管理蔓延到电商、金融和交通等领域
社交媒体舆情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存在大量未知领域。由于受互联网生存法则和赢利模式的内驱力影响,围绕人的一般需求,舆论流可能会向广告流、金融流、技术流、交通流等不同领域扩散。如同快递业加强监管一样,化学品泄漏致人死亡事件提醒人们,安全成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在监管部门看来,互联网金融创新或许值得鼓励,但就全局而言,面对潜在风险,改革发展需要相关配套和适应的平稳过程。
7.兼顾显性舆论场和隐性舆论场的舆情研判
在熟人圈层化、半封闭化、半匿名化的无线舆论场,群体话题变得更加散落与私密,人群从公开的微博舆论场过渡到私密的微信、陌陌等移动社交圈子,反而使突发舆情事件的民意诉求更加封闭,其实并不利于了解社会真实的舆论意见构成。因此,在无线舆论场域中,有以媒介属性更强的微博、视频网站、新闻客户端互动跟帖为代表的显性舆论场,也有以社交属性更强的微信、微信群、QQ群、社交网络、熟人问答社区等为代表的隐性舆论场。对此,要想准确把握社会舆论格局和民意走向,就需要兼顾显性舆论与隐性舆论的双向研判,兼顾网上网下的真实民意构成。
8.“反心灵鸡汤”声浪越来越强,社交媒介向个体生活略有回归
2014年2月23日,学者于丹在微博发布一条谈雾霾的“心灵鸡汤式”的文字,有网友赞誉,也有人抨击,质疑声主要是不赞同将严肃公共议题置换为私人体验。但是,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依旧占据着不大的手机屏幕。另外,中央主流媒体微博中“防骗防盗”、“xxx产品质量”、“好人好事”等内容在2013年下半年来也显著增强,并赢得较高的转发量。由此可见,网民群体在关注硬新闻的同时,也通过社交媒介对身边事务有了更强的认知。严肃媒体往往坚持软硬新闻的二八定律,社交媒体向社会个体生活体验靠拢,是拉近受众关系的有效路径之一。注:
1、刘鹏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卢永春、邱若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2、艾媒咨询:《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
3、蒋彦鑫:《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超24万个》,《新京报》2013年11月29日。
4、陈宁、潘宇峰等:《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年12月6日。
5、韩元俊:《网民盛赞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传播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新华网,2013年11月26日。
6、刘斌、宋凌燕:《领导人“卡通片”网上爆红“复兴路上工作室”到底是谁》,《南方周末》2013年10月24日
第二篇:社交媒体总结
Social media(Social Media)refers to allowing people to write, share, evaluate, discus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ebsites and technology.Social media is used between people share with each other.Comments, insights,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tools and platforms, at this stage includ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microblogging, letters, blog, forums, podcasts, and so on.Social media on the Internet to flourish in the fertile soil, a burst of blinding energy, its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 browsing the Internet, not only created one after another hot topic in the social life of people eager to discuss, but then attract traditional media scramble to follow up.The so-called social media should be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spontaneous contributions, extract, create news and information, and the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There are two points to be emphasize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one is spontaneous spread, if the lack of these two factors do not constitute any point on the scope of social media.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
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人数众多,一个是自发的传播,如果缺乏这两点因素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
Benefits
The main features of social media are: quick, easy, two-way, open.It's these features help train youngsters in the modern concepts, such as learning concepts, efficiency concepts, equal rights awareness.Social media has created for us equality.He downplayed the limitations of real-life students, colleagues and various horizontal circle of contacts, so that we become more freedom and equality.Vaughan in social networks can open up your favorite world, we can openly confess, unashamed to express their views comments.In reality show emotion always be around others, but many of them were repressed emotions can wantonly broke out in the online world.Internet dating, online chat, in bbs in talk, to some extent, can relieve stress, psychological balance.And may well seek help from people around the world.好处
社交媒体的主要特点是:快捷,方便,双向,开放。它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培养上网的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权意识等。
社交媒体为我们创造了平等性。他淡化了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同事等种种横式的交往圈子的局限,使大家变的更加自由,平等。在社交网络中沃恩可以开辟自己喜欢的世界,我们可以公开坦白,毫无顾忌的发表观点意见。
在现实中情感的表露总要受到他人的左右,但在网络世界中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可以肆意爆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压力,平衡心理。并且可以很好的寻求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帮助。
Harm
The Internet has made many young people addicted to the virtual world, detached from reality, but also makes some teenagers neglect their studies.Makes a lot of young people would rather indulge in fantasy environment all day rather than face the reality of life.And unlimited Internet bubble will daily learning, have a huge impact life, serious or even neglect their studies.Internet and cybercrime bad information on young people's health and safety hazards and constitute a threat.Some people commit crimes such as fraud or sexual abuse and the like, so that people took no return.Mutual of social media to cultivate many “online Lei Feng”, and hidden network will cause weakening of adolescent morality.Mutual of social media is the Internet Exalted interpersonal virtues of a major innovation.Domestic and touching stories about emergency assistance on the Internet often found in newspapers.But the Internet people are missing, “the presence of others,” the pressure, “the pleasure principle” dominates personal desires, repressed in daily life the evil side of human nature, in which no constraints or low constraint conditions have been catharsis.Weakening morality of young people onlin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followed by adolescents may also spread to the real-life ethical behavior.It is also important that social media i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us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people will always use these electronic products from time to time on our vision to produce a great impact, spinal disorders and other body part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坏处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让人们走上不归路。
社交媒体的互助性培养出众多“网上雷锋”,而网络的隐蔽性又会造成青少年道德感弱化。社交媒体的互助性是互联网上人际交往的一大德性的创新。国内外关于互联网上紧急救助的动人事例屡见报端。但是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的建设,其次也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社交媒体伴随的是电子产品使用的增加,人们总是会时不时的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对我们的视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
Future ubiquitous social media, will be taken into anything we use.From desktop software to the phone, to network, to the hotel's thermostat and telephone;
The future of social media is huge, because of the low barriers to entry, network, people can create a number of small, diverse communities, these groups will create a wonderful niche(Niche)product, the final two to three social brand will stand out and become radio, then 90% of social business through these stations happen now started to occur, but the extent of allowing people of surprise from the still far;
The future of social media is intelligent.Will be seamlessly integrated into a traditional private events which, for example, banking, shopping;
The future of social media is invisible, “social media,” the word is now just a small part of society, people use(technology reporter, consultants, investors, freelance designer), as social media becomes increasingly month smart, a huge, everywhere, the word will disappear, because it is too ubiquitous that it can not cause people's attention, like the subtle hum emitted by home appliances like.
第三篇:《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
微信多中产 微博多草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
时间2014-06-25 16:31:46 公众帐号
2014 年6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该蓝皮书的连续第五卷。该书认为: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呈现四大显著变化 微传播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蓝皮书发布会有三大主题:安全、融合、创新。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2013年以来,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中国新媒体出现了四个显著的变化,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
第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加速融合。传统媒体纷纷推出新媒体战略,拓展传播空间,而新兴媒体凭借技术优势整合传统媒体资讯再传播,新媒体引发又一轮传媒革命。
第三,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增强。功能不断拓展的新媒体正在快速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延伸。微政务成为创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媒体引发产业升级和互联网金融热兴。微交往、微文化正在推动社会结构变革和文化发展。
第四,新媒体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新媒体正在超越传统媒体成为跨越诸多领域的“超级产业”,而新媒体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国家战略考量的重点。2013年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强化下,中国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国正迈步从新媒体大国走向新媒体强国。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二、新媒体蓝皮书对中国新媒体发展提出十大展望 新媒体蓝皮书对中国新媒体的发展作出十大展望:
(1)互联网普及率达50%,手机网民将超过5.5亿人。随着4G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进一步普及,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将在2014年大幅增长,预计会超过5.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将超过50%。
(2)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爆发期。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元。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将全面进入爆发期。
(3)新媒体资本市场掀起新一轮上市、并购热潮。2014年,紧随新浪微博将有30家左右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启赴美上市的旅程。其中包括京东、聚美优品、安居客、途牛、神州租车、盛大文学、迅雷、触控科技等。在移动互联网概念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将掀起并购热潮,热点领域主要在电商、视频、游戏及生活服务等细分行业。
(4)4G成为新媒体投资热点。4G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将成为投资热点。据估计,2014年中国4G基站数将超过50万个,4G网络将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用户也将超过3000万人,4G投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带动国内投资经济发展将超过9000亿元。预计4G终端消费量2014年将超过1亿元。(5)互联网金融进入“深水区”。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热仍将延续,并进入“深水区”。一方面,各互联网企业仍在努力加大移动端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也在加速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因此,企业间的博弈在所难免。(6)电子商务开启新商业模式。有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数字零售市场,并预计到2015年中国电商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430亿美元。2014年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联手,苏宁改革成立融合线上线下的大“运营总部”,预示着电商将加速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7)移动视频之争愈演愈烈。被称作4G时代“杀手级”的应用是网络视频。搜狐2013年财务报告显示,其广告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0%,其中,投放移动端视频广告的广告主数量不断增加,移动视频商业化正处于上升轨道。优酷土豆网也将在2014年加大内容投入。除视频网站和互联网企业外,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动视频业务。2014年,移动视频将成为新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
(8)宽带发展提速。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2014年的宽带发展将加快速度,同时会进一步带动新媒体应用的发展。
(9)主流媒体加快微传播转型。随着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的发展,2014年中国主流媒体,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将进一步应用微传播,传统媒体将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
(10)新媒体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低成本、高效率、强互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2014年,中国政务微博将进入功能深化期,新媒体将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理念、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试验场”。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三、新媒体蓝皮书提出八点建议未来10年是中国新媒体发展关键期 2014 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新媒体第一大国,并正在迈向新媒体强国。
新媒体蓝皮书认为,未来10年将是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并对如何促进中国新媒体发展提出了八点建议:(1)高度重视新媒体安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2)充分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期,着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3)加快部署4G基础设施建设;(4)高度重视新兴媒体与经济、金融行业的融合;(5)推动形成开放有序活跃的资本格局;(6)主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7)充分发挥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作用;(8)加强法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四、应高度重视新媒体安全问题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蓝皮书指出,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我国应高度重视新媒体安全问题,并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2014 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这表明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管理已经提升到最高的顶层设计。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蓝皮书认为,这不仅明确提出了我国要从新兴媒体大国走向新兴媒体强国的战略目标,还表明在中国走向新兴媒体强国的进程中,网络安全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安全就难以健康发展,也就无法成为新兴媒体强国。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兴媒体发展关键期。第一,新媒体对于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地位日益显现,应尽快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二,新媒体的产业属性和跨产业发展的特点日益明显,应尽力利用好新媒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第三,网络空间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为促进中国新媒体进一步健康发展,蓝皮书建议:
第一,统一布局,整体规划。新兴媒体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科技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新兴媒体强国,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大国,我国新兴媒体发展亟需国家统一布局规划,特别要加强整个产业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的战略规划。
第二,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确保网络空间安全。没有网络空间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新兴媒体的发展建设中,我们要特别重视确保移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尽快制定专门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第三,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地方规划。我国各地新媒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规划。
第四,要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云计算、大数据是移动化时代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强各地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布局。目前,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已经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进行布局,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五、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中国新媒体进入“微时代”
蓝皮书指出,当前,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应用大行其道,已经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并正在迅速向政务等领域延展。
2013 年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开始迈入微政务时代。截至2013年10月底,经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万个,其中党政机构92000个,党政官员67000个。较2012年同期,总增长率为128.39%,其中政府机构增长率为104.60%,公务人员增长率为 171.17%。在微信平台上,已开通的公众账号超过 200万个,公众账号日均注册量为 8000个,其中经认证的公众账号超过 5 万个,而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超过3000个,约占认证公众账号的6%。政务微信在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社会组织动员等领域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力。
此外,2013年微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已成为新媒体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一股“微势力”。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参与奖项角逐的1000余部微电影当中,明星参与的微电影有50余部,商业微电影近100部,同时涌现了大批的优质公益微电影。
微政务、微电影、微视频等微传播,构成了2013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微时代”景观。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六、中国大步迈入新媒体政治传播新时代网络反腐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 蓝皮书指出,在微博、微信热兴的大背景下,中国大步迈入新媒体政治传播新时代,尤其是网络反腐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媒体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新载体。
2013 年以来,党中央加大反腐肃贪的力度,截至12月中旬已有近20名省部级官员落马。中央尤其重视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着力提升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水平。在整合监察部网站、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之后,新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上线。该新网站有六项主要功能,接受网络信访举报是其中之一。网站主页突出了“信访举报”,设置了“举报指南”“我要举报”“举报查询”“其他举报网站”“举报方式”五个菜单。2013年9月12日,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崔少鹏通过在线访谈表示,中纪委将适应新媒体移动性强的特点,适时推出网站的移动客户端。第二天,中纪委就在其官方网站上贴出公告,欢迎举报“两节”期间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这是新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线后,首次接受专题举报。
政务微博在影响力、传播力、互动性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微政务在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截至2013年11月8日,“@平安北京”2013年共新增微博粉丝233万,同比增长26%;发布各类资讯12000余条,同比上升25%;解决网友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219件,同比上升63%。政务微博、微信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14-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七、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是中国新媒体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蓝皮书指出,在人类网络空间安全历史上,2013年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一年发生了震惊全球的“斯诺登事件”,这是全球互联网的重大事件,其影响程度之深远大大超越人们的估计。2013年底,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表明国家层面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度,其对网络空间的间接影响也是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蓝皮书认为,“斯诺登事件”之后,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领域,而不再仅仅是信息安全。在美国的影响下,网络空间安全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其次是社会问题,最后才是技术问题。所谓的“网络空间”,是指与现实世界的空间对应的全新虚拟空间。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网络空间安全,不是指这个国家的网络安全,而是指这个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要素,也将成为未来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的核心。随着网络空间重要性的不断上升,社会、经济、生活等活动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各个国家均开始重视网络空间战略。全球网络空间战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进攻型战略,另一种是防御型战略。战略部署根据国家经济基础和实力,网络空间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相匹配。与传统安全战略一样,目前全球唯一有实力和能力实施进攻型战略的,只有美国一家。而中国、俄罗斯等只有能力实施防御型战略,其战略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做好自身防御,保障自身网络安全。
目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未来5-10年,中国应正视差距、立足现实,规划积极有效的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型战略,提升基本的应对能力,逐渐扭转战略上的被动局面,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31-3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八、微信用户多中产 微博用户多草根
蓝皮书指出,2013年,微信用户结构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根据2013年12月一项对北京、武汉、广州三地微信发展状况的调查显示,微信用户月度覆盖人数中男性占比50.5%,女性占比49.5%;而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中男性占比47.6%,女性是52.4%。年龄结构中使用率最高的为24岁以下,占比33.7%;收入结构中占比最高的是月收入3000~5000元的中产阶层,占比32.0%。从微信的用户结构分布来看,其用户结构的主体属于社会大众消费主体,消费潜力较大,适宜开展普适性的大众营销活动。
而中国微博用户整体上呈现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集中在大中城市等特征。从学历来看,微博用户高中以下的占比达77.9%,与“六普”中国总人口的学历特征(高中以下占比77.88%)基本相当;从年龄来看,微博用户中10-39岁的占比近八成,其中青少年是绝对主体,与中国网民的整体年龄特征(10-39岁的用户占比79.2%)极为贴近。从微博用户的收入来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占8.95%,5000元以下的则占91.05%;其中,无收入群体人数最多,达7196.7万人(占比25.6%),这与学生是微博用户最大的职业群体有关;其次为月收入2001-3000元的群体(6655.4万人,占比23.7%)和月收入3001~5000元的群体(4686.0万人,占比16.7%)。可供对照的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比为12.8%,而无收入群体占比9.7%。这说明微博用户的收入整体上低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收入。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45、54、6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九、微博仍处于稳定发展期是微传播格局中的强媒体 蓝皮书指出,微博仍处于平稳发展期。当前中国已有超过100个网站推出微博客服务,媒体微博和政务微博仍保持高速增长,微博的媒体属性和社会化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
从整体特征来看,中国微博用户已经与互联网用户极为接近。这说明经过2010年之后的发展,微博已经拥有了较为稳固的用户,成为相对成熟的应用。从2013年下半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的覆盖人数变化来看,三大微博整体仍处于平稳甚至微增的趋势中,只是在8-9月间出现较为明显的用户数量下滑。
蓝皮书认为,2013年微博活跃度之所以会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其他新媒体竞争者兴起,大量微博用户流出,微博也常出现网络谣言等问题,带有自身缺陷;另一方面,也与传播秩序的进一步规范有关,不少水分和杂质被去除。一度有人发出疑问:“微博是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通过东莞扫黄事件和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微博的优势再次得以体现,其对现场信息的报道,在速度和丰富程度上都领先于传统媒体,不少记者都盯着新浪微博寻找线索。作为一个公开互动的信息平台,微博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在重大事件中往往能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中心。
由此可见,微博仍然是微传播格局中的强媒体,而认为微博已衰落的观点目前还为时尚早。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6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十、无线舆论场力量凸显 反腐舆情事件最受网民关注
蓝皮书指出,2013年我国互联网舆情最大的看点在于社交平台舆情的升温,以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无线舆论场力量凸显。
与反腐相关的舆情事件是2013年最受网民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类别。在选取的100个热点舆情案例中,这类舆情事件占比20%;司法案件和灾害事故等类型舆情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均占比10%。其余还包括公共卫生、恐怖袭击、政策争议、网络谣言、社会道德、经济事件、媒体事件和领导人形象等。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湖南、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是2013年以来舆情事件的高发省份。从地域划分来看,华北、华东地区成为2013年社交媒体舆情的高发地带。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引发全国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低于平均数值,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较少,但恐怖袭击事件多发。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6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十一、政务微信覆盖全国总量突破5000个
蓝皮书指出,截至2014年3月底,政务微信发展总量已达5043个,除台湾地区外,政务微信全面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时,随着微信国际化的普及发展,其中还包括中国政府驻外机构政务微信7个,以及外国驻华机构所开设的涉外类政治账号47个。
被称为“可移动信息中心”的政务微信可谓是一款纯粹的移动政务终端,通过把线下服务搬到线上,且迁移至用户使用频率高、私密性高的移动终端,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政务服务的颠覆。其中关键字回复功能让网络助政的“秒回”成为可能,其代替行政机关服务窗口行使问询功能,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并且更加高效。
统计数据显示,政务微信总量前十的省份为:浙江省,以政务微信总量621个,占比12.31%,居第一位;江苏省,总量为475个,占比9.42%,居第二位;广东省,总量为432个,占比8.57%,居第三位;山东省,以总量376个,占比7.46%,居第四位;福建省,总量为235个,居第五位;新疆、陕西、河南、北京、内蒙古依次紧随其后。
宏观来看,政务微信发展领先的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较为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说明政务微信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内陆省份、西部边陲省区(如新疆、陕西)也位居前列,说明移动互联网络下政务公开的媒介思维意识、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单类专业职能的政务微信账号数量位列前十的分别是:公安系统、共青团系统、政府办系统、税务系统、检察系统、文物旅游系统、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系统、党政新闻宣传系统、司法行政系统、法院。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132-133、18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十二、移动政务实现“指尖上的互动” 网络助政趋于成熟和常态化
蓝皮书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网络助政实质上是社会治理主体运用互联网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013 年中国政务微博覆盖式发展渐趋成熟,政务微信井喷式增长方兴未艾,政府网微门户加速发力后劲十足,移动政务实现“指尖上的政民互动”。无论是政府还是网民都对网络助政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各种助政形式为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便捷又低廉的平台,使政务更公开透明,“阳光政府”形象逐渐形成。通过建立以政府网站为主,政务微博、公众微信、服务热线、论坛等为补充的“1+2”政务信息发布体系,包括正在试点的“双微服务”模式,促使多种网络政务平台从各自为政向互通联动转变,并由此实现了政务信息的最大公开化,政民之间也实现了真正的互动。
蓝皮书指出,网络政务也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工具。政府经历了众多突发事件后,改变了以往遇重大危机事件慌忙、无措、“一刀切”的方式,认识到借助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公开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扼杀流言蜚语的重要性,也在一次次成功化解危机中认可“双微合璧”的全新应对模式。2013 年4月20日 8 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19分钟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管理的“微成都”微信公众账号就发出震情速递,包含地震震级、震源、影响范围等信息,13万关注了“微成都”的成都人第一时间在手机上收到了官方权威消息。随后,四川省雅安市委宣传部紧急开通官方认证微信“四川雅安”(后改名为“芦山地震救助”),并于当天13时37分发布了首条微信。同时,@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政务微博及时播报震情消息,@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刻关注与传播实时救助信息,@雅安市政务服务中心持续为公众普及地震救生常识……微博裂变式的信息传播,加上微信私密性、个性化的互动和服务,最大化地实现了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不仅抢占了舆情主动权,牢牢抓住了黄金四小时,也最大限度地安抚了公众情绪,传递了正能量。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18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十三、2013年成为大数据技术的落地之年
蓝皮书指出,2013年成为大数据技术的落地之年,在国家发展和商业运营等领域大数据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得以运用。“ 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维克托和肯尼思于20世纪90年代合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妙的大数据时代,但过去的十多年,人们一直都觉得这个时代总是飘在空中。2013年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推出数据加速技术,使大数据处理更为简易、快速,在分析数据时更节约成本,在生成报告和分析时能节约25%的时间。一些国家制定了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如美国提出了“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创新平台”。在国内,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正在构建新媒体发展的全新商业模式。2013年,国内几家数据平台相继进行大数据投资,希望覆盖用户在全部生活场景下的数据地图。阿里巴巴投资了高德地图、美团网、快的打车等。京东、阿里巴巴在追踪平台上消费者的浏览和购买行为,并将消费者归类,分析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类型、购买周期等数据。百度则通过全面追踪受众的兴趣点、搜索关键词、浏览主题词、到访页等,进而将受众特征全方位立体呈现,找到特定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为商家提供广告精确投放服务。
(参见《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p5-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
第四篇:社交网站舆情分析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words:....................................................................................................................2 1.引言............................................................................................................................3
1.1概论.................................................................................................................................3 1.2 特点................................................................................................................................3 1.3 我国网络舆论现状........................................................................................................3
2.2012年十八大召开的总体分析............................................................................4
2.1 时间分布........................................................................................................................4 2.2 地区分布........................................................................................................................7 2.3 关涉主体........................................................................................................................7 2.4 意见领袖.....................................................................................................................9
3.十八大召开的现实意义及其影响..........................................................................11
3.1 政治意义.....................................................................................................................11 3.2 经济意义......................................................................................................................12 3.3 文化意义......................................................................................................................12 3.4 对民生和生态的意义..................................................................................................13 3.5 舆论影响......................................................................................................................13
4.结语..........................................................................................................................14
参考文献.....................................................................................................................15
社交网站舆情分析---以“十八大召开”为例
摘要: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成为社会舆情主要的载体,而互联网继报纸、电视、广播之后的“第四媒体”,快捷便利能互动,成为广大网民对社会大事,现象,问题情感表达评论的主要途径,这就形成了网络舆情。在网络舆情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日益升温的背景下本文以十八大会议的胜利召开为例,对十八大会议的舆情进行时间,区域,意见领袖,主题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关涉主体采用网络舆情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数据统计。
关键词:
十八大、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技术、意见领袖、关涉主体、资料统计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Based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Tak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s the subjec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the best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knowledge sharing, become a main carrier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The Internet ,after newspaper, TV, radio , having become” The fourth media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 and convenient interactive.It become the main way of commenting social issues, social phenomenon and social problems or expressing the emotion and opinion for the majority of Internet users.So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formed.In this article I will tak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as the subject.I would tak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public opinion of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time, region, opinion leaders,the theme,the Related subject and the impact of the victory held of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will be analyzed.Keyword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echnology, Opinion Leaders, Related subject, data statistics
1.引言
1.1概论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时期的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Internet Public Opinion-IPO)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主要通过互联网首发或传播,二是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公众主要是网民。网络舆情的载体有多种,如;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博客、微博、贴吧、聊天室、BBS等等。网络舆情具有传播快捷、信息多元和用户互动的优点,我们知道,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多数传达的是政府或社会管理者的政治态度与决策倾向,博客、微博、贴吧、论坛等等多表达的是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和焦点有影响力的观点和态度。
1.2 特点
网络舆情有其自己的特点:广泛性、直接性、突发性、虚拟性、隐蔽性、互动性和偏差性。
广泛性---网络用户极其广泛,这必然使得网络舆情具有这一特性;
直接性---通过各种网站、微博、论坛等,网民可以直接发表对某件事的看法; 突发性---通常,一个热点事件就可以在网上在某种情绪化的观点催化下,舆论就可以燃烧成一片;
虚拟性---因特网都是虚拟操作,这决定网络舆论的虚拟性; 隐蔽性---因为网络舆论都是采用匿名形式的,这就使得隐蔽性成为网络舆情的一个特点;
互动性---公众可以在网络上互动,互相传达自己的观点并影响他人;
偏差性---其代表的只是网民公众自己的观点,这其中很多是情绪化和主观的,这就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偏差性。1.3 我国网络舆论现状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是社会舆情主要的载体。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达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继续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舆论超强磁场。而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资料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经过5年的培育,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达到了88.81%,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一项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报告称,94.3%接受其调查者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87.3%表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62.5%表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正如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耕耘在2010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发展的元年,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中国微博用户人数将有“爆发性增长”,现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
2012年10月十八大的召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本文就在此背景下对十八大相关舆论进行分析统计。
① 此处引用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生导师、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传播学博士,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陈兵的《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 ①
2.2012年十八大召开的总体分析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该报告全称《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其重要内容有:1.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2.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4.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5.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6.在行政体制,户籍制度以及民生领域、生态领域进行改革等等。这一回顾成就,总结经验,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新的胜利。同时,不管是十八大的召开,还是十八大报告的发表,在网络上无疑都成为各界人士的焦点和热议的对象。
2.1 时间分布
本文以“so-so”搜索为搜索引擎,以“十八大会议”为关键词,对腾讯微博的上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从2012.6.1至2013.3.18进行检测,共有6900条相关广播,首先以月份为单位,检测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份上半月每月的相关广播资料。如图所示:
相关广播数月变化***0数量2000***0642***146550354380广播数12年6月12年7月12年8月12年9月13年1月13年2月12年12年2020202012年20202020年月(图1)
作者:微软用户从图中可知,在腾讯微博中对于十八大的广播,在六月到九月都是比较平缓,虽然也有起伏,如六月64条到七月218条,八月11条到九月334条,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变化,但都比较平缓。这可能是因为离十八大召开还有许久,民众的关注点不在此,多为官方政府微博。现在我对增长最为迅猛的2012年11月以及广播数量及其降低幅度与十一月相似的12月,每两天进行检测,变化趋势图如下:
202013年3月10月11月12月 4
十一月份广播数变化图***20010005823759******87314258数量数值11.1-1111..32-1111..54-1111..7611-11.9.811-11.1.11011-11.1.12311-11.1.14511-11.1.16711-11.1.18911-11.2.20111-11.2.22311-11.2.24511-11.2.26711-11.2.29-811.30月.日
(图二)
十二月份广播数变化图250200******5***1383数量209196数值12.1-1212..32-1212..54-1212..7612-12.9.812-12.1.10112-12.1.13212-12.1.14512-12.1.17612-12.1.19812-12.2.20112-12.2.23212-12.1.24512-12.2.27612-12.2.29-812.31月.日
(图三)
从图一中,我们可以将整个事件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2年6月1号-2012年9月30):
2012年6月1号,由黑龙江发布:秦恩亭说:省委于去年11 月17 召开代表选举工作会议,对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将初步人选推荐名额分配给各推荐单位。同时委托省直有关部门,按战线推荐建议人选。只有一位名为康世桐的人进行了转播。我们知道,参加十八大代表名单由8月13日公布,所以此前的一个月地方广播焦点多数为候选名单问题,7月份有218条,占整个阶段的33.7%。多数关注的是安保稳定,喜迎十八大,如浙江微政厅: # 大浙江 # 【赵祝洪:把维稳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昨天下午,全国维护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分会场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作出部署。他强调,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我省维护稳定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确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9月份,可以说是在这一阶段的高潮,广播数量在整个阶段的51.6%,大多是围绕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012年9月26号17:00由兰考县发布:为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推动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法院积极贯彻全省法院第十四次党风廉政建设会暨”一下二解三推进“活动动员会会议精神,制定并下发《关于开展”一下二解三推进“活动实施方案》,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这条广播,有3万用户阅读,并且,有一名网名叫李寻欢的这样说道:“如果法院是公
正的,又何来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呢?”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比较和缓,广播数和转播评论都变化不是太大。(2)第二阶段(2012年10月1号-2012年12月31号):
这一阶段,广播数量激增,舆论也急剧上升,信息量非常大,是整个舆论事件的68.6%至11月8号到10号,广播数量达到顶峰,11月份也是整个舆论的高潮,这主要是十八大的召开,使得人们的视线集聚在此。我从十月一号开始,每七天检测一次,对第二阶段进行检测,的柱形图如下:
数值***0***03200广播数数值81414690******210.1-10.107.8-10.1014.15-1010.2.212-10.2108.29-1111.4.5-11.1111.12-1111.1.189-1111.2.256-11.3120.1-12.127.8-12.1214.15-1212.2.212-12.2128.29-1.4月.日
(图四)
从图四中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分为三个时期: ① 酝酿期(10月1号-11月4号),十月的第一周,只有一条广播,相关评论也是少之又少,但之后的四周都在增加,且增幅提高,是舆论高潮前期的酝酿时期。
② 发酵期(11月6号-11月25号),广播数大幅增加,11月8号,十八大召开,舆论迅速升温,主要围绕喜迎十八大,学习十八大,落实十八大精神等等。如2012年11月21号21:19绿谷先锋广播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墙报上的”十八大“】11月19日,庆元县蒙洲小区居民代表吴起来在小区的黑板报上抄写十八大有关内容,引来了小区居民驻足观看。写得一手好粉笔字的吴起来一直是小区里出黑板报的”主力“,他说:”十八大的召开,鼓舞人心。希望通过黑板报,能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会议内容。" 这条广播有111转播和评论,几乎都是支持乐见的,如有一位网名叫庆元孔龙的,就说到:“把十八大精神宣传贯彻到基层普通群众。”顶起,称赞之声一片。
③ 高潮期(11月26号-11月30号),仅这四天时间,广播数攀到顶峰,焦点仍然在传达,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有各行各业的官网发布广播,如11月27号姚江先锋转播微观乡镇:“日前,为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黄家埠镇召开了行政村书记、主任会议,各行政村党总支书记就党建、村级三资管理、社会稳定做了工作汇报,镇党委书记希望各位干部要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其评论和转播也有116条之多,绝大多数都是支持,也
有一些不以为然。
④ 冷却平缓期(12月1号-12月31号),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12月1号开始,广播数迅速减少,舆论进入冷却期,且每周逐渐降低,趋于平和。(3)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平均每月广播数400条左右,比较平淡。
综上,图一三个阶段成倒V型。2.2 地区分布
从统计结果来看,如图5所示,全国各地对十八大召开事件都有一定的关注。从总体来看,信息量分布区域非常广,除了港澳台及天津、海南、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其它各省市地区的广播数都在60条以上,其转播评论的信息量也在600条以上,阅读量更有十多万,特别是辽宁、河南、浙江、云南、北京等,其中浙江对此事的关注度最高,约有3100条记录,占全国约41%。各地中信息量超过200的地区有10个,200以下100以上的有10个,不足100的有13个,其中超过500条的只有浙江、河南,澳门台湾没有相关记录。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关注度最高的几个省市都是经济不是很发达、人口较密集的地区。
*********5232661广播数6800275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
***611775298(图五)
2.3 关涉主体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也叫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社会网络分析是在社会中着眼于对关系和联系的考察,其研究对象包括点和线两个要素。(点——社会行动者或参与者,线——行动者或参与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这里的关涉主体就是社会行动者,也就是网民。
社会网络分析法中,主要有无向图与有向图、无权图与有权图的概念,无向图即点与点之间没有方向,仅表示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有向图在表示点点联系的同时也有方向,即网络中的互动,有权图即表示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有权重,表示了联系的强度,而无权图只表示节点之间联机是否存在。本文就以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十八大召开这个事件的关涉主体之间的联系强度。张亮提出社会网络分析法(SNA)通过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描述,分析这些模型所蕴含的结构及其对行动者和整个群体的影响。
本文现在就用此方法,从信息文本中提取出主要关涉主体,如果同一条广播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关涉主体,他们通过发言和回复形成的交流关系,建立关于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数据,设他们没交流一次,权值为1,没有交流权值为0,他们交流越多就证明关系越密切,这样两两之间形成关系,从而形成了社会网络,根据权重不同,每个社会网络中都会形成一个个小团体。现在,我以已收听腾讯新闻网的用户作为社会行为者,以“腾讯薇薇”发布的“把问题带到十八大”为主题,对25名网友进行关涉主体的研究。他们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如下:
②
(图六)
②张亮,张斯民:《基于WEB 数据挖掘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电子商务,2009(7):310-312
(图七)
(图八)
本文从上面的社会网络关系图中,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看出,不同关涉主体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并且根据联系程度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度也不一样,总体来看,这些人都形成了一个团体,但团体之间又存在小团体,如:腾讯薇薇、吴笑语、海龙、邱继林他们各自与其他人都成了一个小团体。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四人是这次主题意见发表的关涉主体的意见领袖。2.4 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是在社会网络中占有核心位置的结点, 他能够影响网络中的其
它结点对事件的看法, 社群则是有相互联系紧密的结点组成。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
③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作家、学者、艺术家,他们以深厚的文化功底观察和描绘社会。第二类是传统媒体记者、编辑、评论员,他们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短、平、快和无障碍地报道新闻、尖锐评说时事的方式,比在他们从业的媒体更具活力。这两类网友可归于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范畴。第三类是其他行业的业余观察家和自由撰稿人。他们差不多也是某个行业的专家,事业有成,只不过不属于传统的文化圈。这类网友中还有一个数量不多但很活跃的群体,就是维权律师。第四类是自由职业者,甚至无业游民。他们无恒产而有恒心,关心公益,同情弱者,疾恶如仇,勇于表达,也不惮在网下付诸行动——此时他们更像社会活动家。而微博意见领袖又和一般的意见领袖不同,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微博的意见领袖放大了新闻的影响力,微博的意见领袖有五个特点:
1.集聚性——具有形形色色数量繁多的意见领袖,无论是精英型、传统型还是草根级的意见领袖,都能出现在微博上。
2.集权型——微博影响力主要由粉丝数和转发数两个指标而定,意见领袖因其特殊身份,粉丝者众,微博转发数也远远高于普通网民。
3.圈群化——由于意见领袖众多,一个意见领袖发布的信息很有可能被其它意见领袖转播,使得信息传播扩大。
4.跨界化——微博的意见领袖通常是跨越某一专业,可能是各行各业的。
5、亲和力——微博个性化、私人化、碎片化的特点,使得微博不单是公共信息的发布平台,更是反映个人生活细节、表达个性的载体。
在本文中,我们所说的意见领袖是以发布信息最多,被转播评论最多的网友作为指标的。现我以“十八大会议”为关键字,统计了腾讯微博上转发评论在100条以上的热门微博,共有记录21条。其具体数据如图九:
数量10210011***69南方周末镇海先锋富春先锋西湖先锋江北先锋堇邑先锋姚江先锋群岛先锋文明微博中国新闻周刊文成先锋三门琴江先锋慈溪先锋瓯海先锋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婺城先锋腾讯新闻茹乡先锋八婺先锋蒙自警方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104109***0***4569288329122
(图九)
③ 源于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68550.htm
转发评论数在200条以下的占了14个,是所有满足条件的三分之二,转发和评论数在500条以上的只有3个,转发和评论在200与500之间的有4个。从中我们发现,转发和评论数量最多的三个其实就是我们这个主题的意见领袖,他的观点影响着大多数网民对十八大的看法,观点,态度。我们从图十中可以看出有67%的微博广播转播数量较平常民众多,但相对于比较有名的官方微博,腾讯微。博等还是较少的,腾讯新闻、镇海先锋、姚江先锋都是转播数量最多的微博。名人中包含了媒体人、作家、学者、评论员、政府工作者、律师、商界名人、艺术家等。虽然也发了一些微博,但转播数量远没有那些官方微博的多,一些草根的微博转发评论的数量也是寥寥几条。新闻媒体人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掌握着最新的资讯,能较快的发布新消息,经常是网民们直接关注的对象,但还没有达到满足我们筛选的条件。
3, 14%4, 19%4, 19%14, 67%100-200条>500条200-500条
(图十)
综上,微博上,像中国新闻周刊、人民网、腾讯新闻、南方日报、新华社-中国网事、凤凰卫视、钱江晚报等媒体微博因其权威性跟及时性受到广大关注,成为了此次事件的意见领袖组织。网络上还有一些像微讯、微博新鲜报、腾讯读书、我们爱讲冷笑话、内涵冷笑话、莫言语言录等微博小组以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充当着舆论意见领袖组织的角色。
3.十八大召开的现实意义及其影响
3.1 政治意义
中共十八大会期的确定,预示着中国政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意味着中共十八大实行和谐顺畅交接班的准备工作已圆满完成,意味着十八大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战略大体确定。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将在中共史和中国史上矗立起又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使美国及其它不怀好意的西方国家的那些无端猜测不攻自破。
综观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或可说中国正处于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转制的攻坚时期,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处
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决战时期。中共十八大将确立的新一代领导人,置身于历史的紧要关头,唯有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战略的制高点,带领全党全国全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大无畏的气魄,厚德载物的胸怀,和谐世界的理想,艰苦卓绝的奋斗,再接再厉开创又一个大发展的新时代。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国继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保证。
3.2 经济意义
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呈现低迷态势,每月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乏力,但是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大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次大会,对我们的经济影响颇大。
十八大的召开,在股市、黄金、外汇、利率、信用股票、商品都有影响。在外汇方面,2012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原来的0.5%夸大到1%,6-9月,在岸美元兑人民币首次使用了全面浮动幅度。高盛将这些发展视为人民币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迈出的小步伐,高盛认为新的领导层将继续推进这一改革,速度仍然缓慢。人民币走强可能为亚洲其它币种升值提供一种可能。在利润上,如果中国领导层变动导致经济政策急剧改变,美国及其它主要发达市场的长期利率可能受到这种政策变化的影响。在股票上,高盛认为,不论是A股还是离岸市场,中国股市有意义的重新估值要视改革进展而定。
对于十八大给中国市场的影响,高盛认为,周期性调整可能有助于恢复信心,但在改革方面出现更多的实质性进展以前,投资者可能不愿重新有意义地给市场估值。而改革可能不会对所有行业都有好处。
3.3 文化意义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逐步深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八大所带来的领导层的变更,无疑将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党在十八大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其中的文化建设就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专门阐述、部署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战略。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建设新要求有如下特色:
① 新高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础上对文化建设树立的新高度。② 新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一个必须”、“一个关键”,是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方向。③ 新要求——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报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④ 新思路——贯彻落实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党的十八大新高度、新方向的指引下,按照“四个要求”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四个要求即:一要将科学发展贯彻到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二要创新途径;三要围绕增强文化创造力这一关键深化文化改革、推动文化发展;四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
十八大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写入报告,顺应的是时代的要求,推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的是实现我们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3.4 对民生和生态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有关部门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正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党的十八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大召开之后,“民生优先、富民惠民”将成为重要国策,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民生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与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民生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与完善,党提出民生建设必须做到必须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必须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必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民生优先、富民惠民”不仅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精神,更是一个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十八大提出只有将“民生优先、富民惠民”这一重大国策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将社会财富科学、合理、公正分配,才能使全体国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当然也需要房地产界的责任与担当。在基本住房保障建设方面,房地产界能够也应当有所作为。十八大之后,党致力于民生建设的同时,也不放松生态环境的建设,“十八大报告有很多亮点,其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亮点。” 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周生贤认为。
据介绍,针对一些大城市长时间灰霾天气,国家发布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检测指标,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美丽中国”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它是对我们现阶段为发展经济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的补救,是一个新的评价国家富强与否的标准。
3.5 舆论影响
十八大在中国舆论场内刮起强劲旋风,舆论场气候随之剧变。从整个十八舆情发展来看,早期中性情绪较多,随之积极情绪整体上升,后期多偏向积极的认
可。微博中,务实、亲切、期待、真实成为意见领袖的高频词。十八大之后在整个舆论场当中充满着审慎乐观的情绪。在会议前期,改革收入分配、推进反腐倡廉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三大内容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反腐倡廉与权力制约监督是网民们关注点的第二聚焦。网友们大都认同应当从官员财产公示入手,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的反腐格局。以十八大为分界点,网络情绪的变化非常明显。不少意见领袖表示支持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带来新的变化。十八大之后的反腐浪潮来势凶猛,首先是官方的密集发声,政府加速发力,厅处级干部成为围观焦点。同时,有调查显示有74.5%的网友愿意选择网络来曝光反腐事件,反腐形势可谓是“天雷勾地火”:具有体制内外强大的舆论基础,网民与政府的合力巨大,反腐浪潮远未止息。
网络反腐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网络反腐制度建设,二是警惕网络反腐被利用,变成政治经济力量之间的博弈。目前网络反腐虽呈摧枯拉朽之势,但爆料者失实爆料后自身承担的后果完全无法与政府公信力的丧失相提并论。爆料者对政府公信力具有致命的杀伤力,政府公信力如果在不负责任的爆料者的围攻下坍塌,政府的所有发声都将被塔西坨效应裹挟,到那时,不论是真话还是假话,人们都不会再相信。由此可见,政府公信力重建难度之大,实非同小可。
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提出“出行不封路不清场”等八项改作风规定获得媒体与民众的赞许,包括劳教制度与官员财产公开等重要制度已经开始被提到议程上来。舆论场整体态势表明网络舆论是中国改革的创新动力,网络舆论正在以空前的强力倒逼改革。近来舆情状况显示,网友的追责欲望在提升,地方舆情应对速度也在提升。
④4.结语
从十八大之前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到十八大的召开,以及后续学习十八大精神,都成为了网民们关注的焦点。中国不断强大,网络普及度越来越广,网络舆情也不断地发展。利用网络舆情分析法,我们可以了解到意见领袖及网络上的对社会上某一热点事件的主要观点。利用web信息挖掘, 可以及时发现网络关注热点, 尤其是某些具有煽动性、鼓动性的帖子以及网民对此的关注度、回复度、响应度。通过web信息挖掘, 及时发现其中某些敏感词汇, 并通过对于某些重点人物、重点帖子的表现来及时评估舆情目前的影响效果以及转化为现实的行为舆论的可能性, 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预控措施, 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十八的这件热点事件中,绝大多数人们都是报以欢迎,支持,期待,希望的心情,也提出了一些现实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腾讯微博[DB/OL].http://t.qq.com,2012.6.1-2013.3.15 CNNIC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EB/OL].《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告》,2012.7 梅中玲:基于web信息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53 ,NO.4.2007 沈阳:十八道网络舆情新风向.[J] 作者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新闻学院兼职教授、舆情研究学者)2012.12 石彭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J].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北京100142,【中图分类号】G206.3 汤涛:社交网站广告与微博广告比较优势分析[J].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6,中图分类号:G206.2, 2011.9 许鑫,章成志: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8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1 张亮,张斯民:基于WEB数据挖掘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J].电子商务,2009.7 陈兵: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J].理论界,2010.6 黄晓斌:网络信息挖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腾讯薇薇的微博:http://t.qq.com/t 刘毅: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J].学术交流,2005.10 王来华,刘毅.中国2004年舆情研究综述[J],新华文摘,2005(18)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R].2009(10):1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EB/OL].《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2012)》,2012.10 Bin Cao, Dou Shen, Jian-Tao Sun, Xuanhui Wang, Qiang Yang, and Zheng Chen.Latent Factor Detection and Tracking with Online Nonne
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A].In
Proceedings.IJ CAI [C],pp.2689-2694,2007
第五篇:《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格局与态势,展望行业发展未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4.36亿,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的新领域。
近两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新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媒与通信、广播影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中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视听新媒体正在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有生力量、文化消费的强劲引擎,也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空间和新舞台,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编撰第一部视听新媒体蓝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全面报告和展现了视听新媒体发展情况和趋势。《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在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突出“实”、“新”、“活”,突出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全书由“总论”、“行业扫描”、“发展聚焦”、“亮点展现”、“观点荟萃”、“环球视野”和“附录”七部分构成,致力于准确反映行业格局,敏锐洞悉发展趋势,视野开阔、点面兼顾、信息丰富、分析透彻,为国内外了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为业界学界交流经验和思想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介绍说,当前,视听传媒面临从概念、价值、管理到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全方位的升级与转型,融合、竞争、开放、互动,势不可挡。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管理政策,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解释和细化,视听新媒体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行业管理扎实推进。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下,视听新媒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竞争激烈,发展迅猛。在国内发展格局中,各类视听新媒体运营主体
纷纷进入视听服务市场,传统广播影视媒体奋力开拓应对冲击;国有视听新媒体努力冲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来做新媒体,商业视听新媒体不断创新理念与服务模式,取得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媒体新军;国家级广电机构开办的视听新媒体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谋发展,地方广电机构开办的视听新媒体立足本土提供服务。在国际发展格局中,发达国家以技术为先导,全面创新快速发展,国内视听新媒体紧跟国际潮流显现较强活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
“社会资源就像一个蓄水池,哪里有吸引力哪里就变成吸金洼地,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哪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总结说,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广告市场增长迅速,势必对中国传统广播影视用户量和广告市场形成严重挤压。
网络视频受年轻高端用户青睐
“视听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必然。”庞井君分析,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另一方面,商业视听新媒体做“蛋糕”的能力很强,天然具有市场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优势,易于获得资本青睐,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
“2011―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在近几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还只有31.4亿元,2011年即实现翻番达到62.7亿元,2012年再增30亿元达到92.5亿元。
网络视频用户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调查显示,尽管目前网络视频在用户覆盖方面尚无法与电视相比,但是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群体中,网络视频的渗透率和黏性正不断上升,这些群体本身的高价值及其导向性将会带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
“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在Alexa的全球排名中,百度、腾讯、新浪、搜狐、优酷均在前100名之内,其中百度、腾讯名列前10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官方媒体掌握了80%的话语权;而在2012年的
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非官方媒体掌握了75%的话语权。
内容将实现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庞井君介绍说,2011年以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以及移动互联网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紧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
为保住自己的市场“蛋糕”,近年来,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纷纷建立新媒体运营机构,设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或者开办视听节目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力图转型为新型视听节目服务提供商,实现内容的多屏分发、多屏合一。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方面,行业主体格局趋于稳定,音视频内容日益丰富,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所有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中,广电机构占33.5%,非广电媒体机构占14.7%,非媒体类国有机构占17.3%,民营机构占34.5%。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达4.36亿,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市场规模达92.5亿元,广告市场规模达67.2亿元。由传统广电“长”出来的新媒体运营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市场合作,不断创新业务与服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另有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作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排头兵,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台网一体化战略下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月,日均制作视频、图文数量均超过1.2万条,媒体资源库库存总量超过107万条;提供150路电视频道的网络直播、1933个电视栏目的点播。
总之,传统广播影视媒体通过合作、自建等各种方式尝试创办了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或业务,视听节目服务开始向新媒体延伸和转型。
手机电视方面,截至2013年1月,国家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共批
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4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2012年,CCTV手机电视月均在订包月用户超过200万户,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互联网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共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等7家单位获准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同时,有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除上述7家集成平台同时也是内容服务机构外,还包括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广播电视台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接近3000万。
IPTV方面,“中央主导、两级协作”的播控体系逐渐形成,“广电主导、共同合作”的运营模式在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间逐渐成熟。中央广电机构、各地方广电机构以及电信运营商基于各自主营业务与优势资源,共同推进IPTV业务发展和产品延伸。截至2013年2月上旬,中国网络电视台负责建设的总平台已与云南、四川、湖南、深圳、河北、辽宁、山东、北京、江苏等9个地区的分平台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签署了《IPTV业务三方合作协议》,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IPTV业务发展模式。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方面,运营主体中广传播集团一方面与内容供应商广泛合作,引进大量优质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地方广播电视台提供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内容。截至2012年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户规模达到4700万户,其中付费用户2300万户,占总数的近50%;双向终端用户840余万,占总数的近20%,单向用户约占80%。
公共视听载体也保持稳步增长,市场和终端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2011年,中国公共视听载体广告收入达85.5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广告收入达到63.6亿元。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公共视听载体终端总量达到74.9万块,其中公交地铁移动电视的终端规模占市场最大份额,为41.7%。
移动互联网音视频方面,随着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功能的不断
升级,移动网络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音视频迅猛发展。2012年,全球移动终端消费视频内容的时长比2011年增加了一倍,移动观看视频时间占全球在线视频观看时间的比例接近5%。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服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有4.2亿手机网民用户,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达1.3亿,手机音乐用户达2.1亿。
新型平台期待“破茧而出”
“尽管传统广电在转型和改变,纷纷试水视听新媒体,但总的来看,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各类新媒体还远不能与互联网企业抗衡。”庞井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因”不同――互联网企业适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传统广播影视仍基本沿用传统思想做新媒体,市场竞争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变,以适应新媒体的需求。“传统电视节目是在单向信息传播技术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会在这场双向传输变革中受到巨大冲击。”庞井君指出,一些传统国有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冲击和变化,只是抱着“搂草顺便打兔子”的心态做新媒体。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仅给予有限的投入,难有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路。这样的新媒体部门势必会沦为广电机构里的“二等公民”,靠内部的“边角余料”勉强度日,指望它打出一片新天地,实在勉为其难。他建议,传统广电媒体要改变新媒体部门的边缘地位,从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重新建构适合新形态的业务流程和节目内容。
“新媒体是一个由新技术引导驱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内容为主导、以运营为手段的新型产业形式。”庞井君认为,没有好的技术引导,新业务根本无法破茧而出。建议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要升级,并通过整合有效资源成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趋势:以人为本多重融合
关于视听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庞井君认为,中国乃至全球视听新媒体都越来越呈现出融合化、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多元化、人性
化的特征。视听新媒体与各种媒介、各类相关技术以至媒介与社会相互之间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视听应用大规模向移动终端迁移,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新领域。视听媒体社交化趋势明显,社交网站已成为视听节目网站,继用户主动访问、搜索引擎之外最重要的用户访问入口,越来越多视听消费通过社交网络进行。随着视听新媒体参与主体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渗透,视听发布平台越来越丰富多元并趋向开放共赢。
视听新媒体使人们在媒体消费上摆脱了对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日新月异的各类服务,实现视听无处不在,随手可得,精准送达。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满足人的个体化需求的过程。”庞井君如是说。有人将传统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竞争称为“客厅”与“书房”之争,原因在于视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中按照播出机构预定的节目单观看视听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人们可以在“书房”中通过电脑上网选看由海量“供货商”供应的任何内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视听新媒体又进一步摆脱了对这些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花样翻新的各类内容和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数字内容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智能化终端的便捷性、易用性更高度契合人们的价值需求,人们对视听新媒体的消费方式从花大块时间“寻找”观看视听内容发展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随处收看,这使得视听服务无处不在、视听服务随手可得,精准送达。庞井君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媒体像这样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社会化生存的重要方面。未来视听新媒体将朝着“以人为中心”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创造新的惊喜与奇迹。
“现在的变化只是个开始”,庞井君预测,未来不管是视听新媒体,还是传统广播影视转型的现代视听传媒,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使未来的数字内容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在主体结构、运营方式、传播模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互动性、社交性和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不断做大视听新媒体的市场“蛋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
《201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摘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奠定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市场土壤”,整体收入保持连年增长势头,形成一个融合与激变的市场新格局:
●视听新媒体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传统媒体纷纷“多管齐下”谋划转型
●要用全新思路适应视听新媒体的新要求
中国视听新媒体业务形态分类图(制表:杨君)
A传统媒体渐成老年人“专利”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冲击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不管你相不相信,改变已悄然而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
“社会资源就像一个蓄水池,哪里有吸引力哪里就变成吸金洼地,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哪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总结说,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广告市场增长迅速,势必对中国传统广播影视用户量和广告市场形成严重挤压。
B网络视频受年轻高端用户青睐
“视听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必然。”庞井君分析,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另一方面,商业视听新媒体做“蛋糕”的能力很强,天然具有市场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优势,易于获得资本青睐,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
“2011—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2013年视
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在近几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还只有31.4亿元,2011年即实现翻番达到62.7亿元,2012年再增30亿元达到92.5亿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调查显示,尽管目前网络视频在用户覆盖方面尚无法与电视相比,但是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群体中,网络视频的渗透率和黏性正不断上升,这些群体本身的高价值及其导向性将会带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
“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在Alexa的全球排名中,百度、腾讯、新浪、搜狐、优酷均在前100名之内,其中百度、腾讯名列前10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官方媒体掌握了80%的话语权;而在2012年的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非官方媒体掌握了75%的话语权。
C内容将实现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为保住自己的市场“蛋糕”,近年来,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纷纷建立新媒体运营机构,设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或者开办视听节目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力图转型为新型视听节目服务提供商,实现内容的多屏分发、多屏合一。这些由传统广电“长”出来的新媒体运营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市场合作,不断创新业务与服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另有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作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排头兵,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台网一体化战略下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月,日均制作视频、图文数量均超过1.2万条,媒体资源库库存总量超过107万条;提供150路电视频道的网络直播、1933个电视栏目的点播。
在手机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共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4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2012年,CCTV手机电视月均在订包月用户超过200万户,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互联网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7家单位获批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同时,有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接近3000万。
总之,传统广播影视媒体通过合作、自建等各种方式尝试创办了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或业务,视听节目服务开始向新媒体延伸和转型。
D新型平台期待“破茧而出”
“尽管传统广电在转型和改变,纷纷试水视听新媒体,但总的来看,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各类新媒体还远不能与互联网企业抗衡。”庞井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因”不同——互联网企业适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传统广播影视仍基本沿用传统思想做新媒体,市场竞争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变,以适应新媒体的需求。“传统电视节目是在单向信息传播技术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会在这场双向传输变革中受到巨大冲击。”庞井君指出,一些传统国有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冲击和变化,只是抱着“搂草顺便打兔子”的心态做新媒体。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仅给予有限的投入,难有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路。这样的新媒体部门势必会沦为广电机构里的“二等公民”,靠内部的“边角余料”勉强度日,指望它打出一片新天地,实在勉为其难。他建议,传统广电媒体要改变新媒体部门的边缘地位,从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重新建构适合新形态的业务流程和节目内容。
“新媒体是一个由新技术引导驱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内容为主导、以运营为手段的新型产业形式。”庞井君认为,没有好的技术引导,新业务根本无法破茧而出。建议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要升级,并通过整合有效资源成为适应互联网时
代的新型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E变化才刚刚开始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满足人的个体化需求的过程。”庞井君如是说。有人将传统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竞争称为“客厅”与“书房”之争,原因在于视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中按照播出机构预定的节目单观看视听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人们可以在“书房”中通过电脑上网选看由海量“供货商”供应的任何内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视听新媒体又进一步摆脱了对这些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花样翻新的各类内容和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数字内容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智能化终端的便捷性、易用性更高度契合人们的价值需求,人们对视听新媒体的消费方式从花大块时间“寻找”观看视听内容发展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随处收看,这使得视听服务无处不在、视听服务随手可得,精准送达。庞井君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媒体像这样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社会化生存的重要方面。未来视听新媒体将朝着“以人为中心”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创造新的惊喜与奇迹。
“现在的变化只是个开始”,庞井君预测,未来不管是视听新媒体,还是传统广播影视转型的现代视听传媒,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使未来的数字内容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在主体结构、运营方式、传播模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互动性、社交性和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不断做大视听新媒体的市场“蛋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
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十大事件 1、2011年1月18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的中国国际广
播电视网络台(CIBN)正式成立。同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上线,发布集手机游戏和娱乐社区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服务平台“CNTV掌中乐园”。2、2011年8月19日,经民政部批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发展步入新阶段。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执行机构和负责人。3、2011年8月25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多家地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联合开办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正式开播。截至2012年底,CUTV已发展联合成员台22家,合作单位21家,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亿用户。4、2011年10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发布《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广办发网字〔2011〕181号),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电视服务秩序。5、2011年12月29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广电新媒体可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6、2012年2月1日,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就IPTV集成播控平台合并签署协议。以中国网络电视台建设和运营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为基础,建设完善为全国唯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原上海广播电视台IPTV集成播控平台作为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的备份平台。7、2012年3月12日,中国民营视听网站优酷网和土豆网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组建国内最大的民营视听网站。8、2012年6月15日,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聚力等5家民营视频网站联手购入国产电视剧《囧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视频行业首次电视剧版权的“团购”。9、2012年7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12〕53号),明确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实行自
审自播、先审后播。10、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以3.7亿美元正式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PPS将作为爱奇艺的子品牌继续为用户服务。
他山之石
-用户: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为24亿,其中亚洲11亿,欧洲5.19亿,北美2.74亿。全球在线视频用户数量也不断上涨,美、日、英、法等国家在线视频渗透率已经超过50%,预计到2015年,全球在线视频用户将达到16亿左右。在美国,截至2012年10月在线视频用户数达到1.69亿,占到美国人口总数的53.5%。2012年10月份,86%的美国互联网用户观看了网络视频、观看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平均时长为6.1分钟。2012年,美国全年合法网上电影浏览量约34亿次,比2011年增加135%。
-流量:以音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实时娱乐流量在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中所占份额不断增长。2005年,在线视频流量仅占全球互联网总流量的5%,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40%,2012年已经上升到52%。根据预计,到2015年在线视频占互联网总流量将提升至62%。
-收入:2012年全球在线电视和视频收入达到111.4亿美元,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37.9亿美元,两年增长了194%,年均增长97%。2012年美国在线视频广告收入增加15%,达到20亿美元。从2007年以来,美国在线视频广告收入迅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达到41%。2012年欧洲网络平台电影点播总收入达4.1亿美元,较2011年上升60%。其中,英国、法国和德国总计贡献了收入的2/3。英国在线数字市场规模2012年也达到5亿英镑。(来源:数字电视中文网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