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10100110基于综合近年历史高考的备考复习思路管见
基于近年历史高考的备考复习思路管见
吕准能 浙江师大附中
恢复高考20多年来,历史高考命题在继承与改革中不断优化。笔者就近年各地历史高考试题所反映的主要趋势特点,初步罗列如下:
(一)加大自主命题的推进;
(二)试卷的难度、容量进一步下调;
(三)稳中求变,继续着重基础知识,试题的开放性有所加强;
(四)与时俱进,强化现代意识、凸显人文精神直至触及某些敏感话题;
(五)命题更加成熟流畅,学科之间的渗透愈加默契, 还示意双语教学;
(六)文字与图片史料的篇幅递增,识图读图份额进一步扩大;
(七)诱导拓展学习空间,充实教材,贴近生活,推进研究性学习;
(八)体现地方特色,发掘乡土历史资源。
基于以上对于高考历史试题总体趋势的把握,在正确分析学生、教师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注重对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往年高考试卷的钻研,以切实提高备考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备考复习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高为师,胸有成竹。教师首先要以足够的自信感染学生,优化观念、扩展视野,分工协作。其次,以科研意识介入高三教学,除了研究教材和高考外还要熟悉学生、反思自我,多听课、多教研、多下水,善于汲取和借鉴别人经验,把复习备考与科研结合,由粗放型向精耕细作型转变。再次,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断充电,特别是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和高考信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求学》等值得认真研讨阅读。再其次要合理制定和适时调整复习计划,环环相扣,进行全程规划,针对各年级、阶段和层次作统筹安排,千万不能跟着感觉走,而造成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困境。恰当处理复习的进度、难度和密度,经常反思和总结,切忌随心所欲。
(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学情基础上知己知彼,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注重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在发掘非智力因素上多做文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进行动态观察,掌握成绩变化轨迹并分析原因,还要确立相应对策;加强分层次教学,部分实行导师制来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偏科生、波动生和潜能生,抓住两头但决不忽视中间部分,因为中等生数量大、可塑性强,可上可下,在班级中举足轻重。帮助学生自我剖析,学会扬长避短,强化薄弱环节,并建立学习对子以互帮互学。特别在试卷评讲和作业布置中区别对待,鼓励提问和面批,使每位同学有正确的目标定位,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主性。
(三)面向全体,步步为营。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事实、概念、结论以及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举一反三。立足于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要准确、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以课堂为主渠道,同时多加课外辅导,重视主干知识内容的掌握,但不是死记硬背和面面俱到。尤其是图片题逐年增加,1 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要重视读图识图,寻求隐性知识,最终形成金字塔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四)提纲挈领,授之以渔。在统筹安排讲授、测验、讲评的时间、内容、方式等的基础上,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和学科内综合,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跨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扩散。首先全力搞好学科内单元为基点,以夯实第一轮的功底,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由地缘、事实、意识三因素构成,寻找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不可偏废。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虽有所侧重但可互相通融,重视通过具备时间跨度、空间跨度和学科跨度的题目来考查综合能力。解题方法既有规律可循,又是灵活多样的,可以着重对选择题、材料解析和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分别加以落实,目前选择题难度下降但主观题失分为多,亟待从审题、构思、组织材料、表达到检查上层层把关,力图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达到考后满分。必须加大规范答题引导,批改中按照高考要求严格把关,并帮助摸索某些规律性术语和套路。尤其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对于史实、概念、论证等要表述确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主旨明确,要点到位,层次分明,卷面整洁。
(五)有的放矢,学以致用。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应用是目的,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及方法的传授,在知识、理解环节基础上加强应用和迁移,点拨命题意图。在吃透书本的基础上,重视蕴含基础知识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强调拓宽思维和构建知识网络,把教、学、练结合,不搞死抠热点来一味猜题,注重长时效热点和擦边球现象。以本学科为主体,尽可能向其他学科迁移和辐射,不仅限于对事物的某一局部或侧面的描述,而且更注重于整体过程的把握,最终逐步实现触类旁通。
(六)集思广益,为我所用。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和明年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的新情况,不必焦虑失措。一方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收集高考信息,参与网上备课和试题共享。K12网、教育在线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人教社网、中学历史在线网、时事中国网、文科综合资源网、综合教育资源网、高中试卷网、金榜网等可资利用。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广交朋友,以文会友,以网会友,扩大与省内尤其是教研室的信息往来,大力切磋和探讨疑难问题,实行开放互动的教研,化大力气建立素材库。其实人文性、稳定性和基础性三大趋势要牢固把握,多研究北京、天津试题,注意地方历史的学习,结合地方特色补充乡土历史。加强对上海卷的研究,力图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到复习训练中去。
(七)想方设法,保质保量。教师要自己跳进题海,让学生走长骨题海,宁缺勿滥,依托高考卷来精选编制练习,尽量自己动手命题少用现成试题。布置有弹性、梯度和诊断性题目,适当降低难度,消除怕与烦的不良心理,针对学生主观题上失分多又不愿动笔的积习,确保少而精,每周2题要求认真对待,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以激发萌生成就感。运用高考真题以及考试说明样题仔细揣摩推敲,熟悉审题技巧,引导在规范上下工夫,不可匆忙下笔先要打腹稿列提纲,力求段落化、序号化和要点化,熟练使用历史术语,避免口语化和泛泛而谈或堆砌史实,学会依据分值答题。改进试卷评讲课模式,用足用好辅导用书。及时记录反思,发挥纠错本作用,不放过习惯性差错,克服题海战术的缺陷。可以让发动学生分小组相互批改试题,提高实战能力,也可请部分学生参与命题和批改题目。
(八)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在学校、年级组领导下,妥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意与班主任、政治、地理老师、学生及家长经常性沟通。备课组要基本统一进度、资料和考试,循序渐进,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反对各自为政,另搞一套。
不管高考由谁命题、形式怎样、怎么改进,历史高考复习都要博采众长,精益求精,追求教要有声有色、学得有张有弛、考应有稳有变的理想境界,使学生、教师与高考一起成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热诚希望同学们以良好的心态、合适的方法、高倍的效率,通过一年备考的拼搏,能品尝梦想成真的喜悦。
第二篇:基于近年考历史高考的备考复习思路管见试
基于近年历史高考的备考复习思路管见
吕准能浙江师大附中
恢复高考20多年来,历史高考命题在继承与改革中不断优化。笔者就近年各地历史高考试题所反映的主要趋势特点,初步罗列如下:
(一)加大自主命题的推进;
(二)试卷的难度、容量进一步下调;
(三)稳中求变,继续着重基础知识,试题的开放性有所加强;
(四)与时俱进,强化现代意识、凸显人文精神直至触及某些敏感话题;
(五)命题更加成熟流畅,学科之间的渗透愈加默契, 还示意双语教学;
(六)文字与图片史料的篇幅递增,识图读图份额进一步扩大;
(七)诱导拓展学习空间,充实教材,贴近生活,推进研究性学习;
(八)体现地方特色,发掘乡土历史资源。
基于以上对于高考历史试题总体趋势的把握,在正确分析学生、教师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注重对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往年高考试卷的钻研,以切实
提高备考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备考复习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高为师,胸有成竹。教师首先要以足够的自信感染学生,优化观念、扩展视野,分工协作。其次,以科研意识介入高三教学,除了研究教材和高考外还要熟悉学生、反思自我,多听课、多教研、多下水,善于汲取和借鉴别人经验,把复习备考与科研结合,由粗放型向精耕细作型转变。再次,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断充电,特别是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和高考信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求学》等值得认真研讨阅读。再其次要合理制定和适时调整复习计划,环环相扣,进行全程规划,针对各年级、阶段和层次作统筹安排,千万不能跟着感觉走,而造成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困境。恰当处理复习的进度、难度和密度,经常反思和总结,切忌随心所欲。
(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学情基础上知己知彼,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注重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在发掘非智力因素上多做文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进行动态观察,掌握成绩变化轨迹并分析原因,还要确立相应对策;加强分层次教学,部分实行导师制来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偏科生、波动生和潜能生,抓住两头但决不忽视中间部分,因为中等生数量大、可塑性强,可上可下,在班级中举足轻重。帮助学生自我剖析,学会扬长避短,强化薄弱环节,并建立学习对子以互帮互学。特别在试卷评讲和作业布置中区别对待,鼓励提问和面批,使每位同学有正确的目标定位,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主性。
(三)面向全体,步步为营。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事实、概念、结论以及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举一反三。立足于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要准确、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以课堂为主渠道,同时多加课外辅导,重视主干知识内容的掌握,但不是死记硬背和面面俱到。尤其是图片题逐年增加,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要重视读图识图,寻求隐性知识,最终形成金字塔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四)提纲挈领,授之以渔。在统筹安排讲授、测验、讲评的时间、内容、方式
1等的基础上,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和学科内综合,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跨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扩散。首先全力搞好学科内单元为基点,以夯实第一轮的功底,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由地缘、事实、意识三因素构成,寻找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不可偏废。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虽有所侧重但可互相通融,重视通过具备时间跨度、空间跨度和学科跨度的题目来考查综合能力。解题方法既有规律可循,又是灵活多样的,可以着重对选择题、材料解析和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分别加以落实,目前选择题难度下降但主观题失分为多,亟待从审题、构思、组织材料、表达到检查上层层把关,力图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达到考后满分。必须加大规范答题引导,批改中按照高考要求严格把关,并帮助摸索某些规律性术语和套路。尤其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对于史实、概念、论证等要表述确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主旨明确,要点到位,层次分明,卷面整洁。
(五)有的放矢,学以致用。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应用是目的,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及方法的传授,在知识、理解环节基础上加强应用和迁移,点拨命题意图。在吃透书本的基础上,重视蕴含基础知识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强调拓宽思维和构建知识网络,把教、学、练结合,不搞死抠热点来一味猜题,注重长时效热点和擦边球现象。以本学科为主体,尽可能向其他学科迁移和辐射,不仅限于对事物的某一局部或侧面的描述,而且更注重于整体过程的把握,最终逐步实现触类旁通。
(六)集思广益,为我所用。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和明年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的新情况,不必焦虑失措。一方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收集高考信息,参与网上备课和试题共享。K12网、教育在线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人教社网、中学历史在线网、时事中国网、文科综合资源网、综合教育资源网、高中试卷网、金榜网等可资利用。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广交朋友,以文会友,以网会友,扩大与省内尤其是教研室的信息往来,大力切磋和探讨疑难问题,实行开放互动的教研,化大力气建立素材库。其实人文性、稳定性和基础性三大趋势要牢固把握,多研究北京、天津试题,注意地方历史的学习,结合地方特色补充乡土历史。加强对上海卷的研究,力图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到复习训练中去。
(七)想方设法,保质保量。教师要自己跳进题海,让学生走长骨题海,宁缺勿滥,依托高考卷来精选编制练习,尽量自己动手命题少用现成试题。布置有弹性、梯度和诊断性题目,适当降低难度,消除怕与烦的不良心理,针对学生主观题上失分多又不愿动笔的积习,确保少而精,每周2题要求认真对待,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以激发萌生成就感。运用高考真题以及考试说明样题仔细揣摩推敲,熟悉审题技巧,引导在规范上下工夫,不可匆忙下笔先要打腹稿列提纲,力求段落化、序号化和要点化,熟练使用历史术语,避免口语化和泛泛而谈或堆砌史实,学会依据分值答题。改进试卷评讲课模式,用足用好辅导用书。及时记录反思,发挥纠错本作用,不放过习惯性差错,克服题海战术的缺陷。可以让发动学生分小组相互批改试题,提高实战能力,也可请部分学生参与命题和批改题目。
(八)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在学校、年级组领导下,妥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意与班主任、政治、地理老师、学生及家长经常性沟通。备课组要基本统一进度、资料和考试,循序渐进,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反对各自为政,另搞一套。
不管高考由谁命题、形式怎样、怎么改进,历史高考复习都要博采众长,精益求精,追求教要有声有色、学得有张有弛、考应有稳有变的理想境界,使学生、教师与高考一起成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热诚希望同学们以良好的心态、合适的方法、高倍的效率,通过一年备考的拼搏,能品尝梦想成真的喜悦。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3、知脉:知识力、技术力、咨讯力、企划力、预测(洞察)力、敏锐力。[解决方案]做好时间管理、安排学习计划、上课、听讲座、进修、组织内轮调、多做事、反复练习、经常做笔记、做模拟计划。
第三篇: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综合诗歌鉴赏思路训练
《梦中作》教学构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赏析《梦中作》,继续提高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
三、课堂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步骤一:投影病例 步骤二:分析答题得失,步骤三:归纳审题答题规律
四、考情盘点 1、10年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10年安徽卷《岁茗》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3、09年浙江卷《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指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1、09年福建卷《江行》请从“景”与“情”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11年江西卷《清明》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3、09年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第二联是怎样写景? 4、11年安徽卷《琅玡湾》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5、10年广东卷《望江东》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片或下片? 小结:再次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五、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岁
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3分)步骤一:投影学生答案 步骤二:归纳答题得失:
步骤三:再次提高审题,答题能力
六、总结
七、课外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分)板书设计
写什么
环节 问什么
答什么
问题 问题 关键词找不好 学会 切入点找不准 不完整 不全面
学会
找好关键词 找准切入点 完整 全面
第四篇:高考备考思路及策略
高考备考思路及策略
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努力实现高考成绩新辉煌,以下是我们级部的备考思路和策略。
整体思路:
带好一个团队:形成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的战斗团队 抓好两块阵地:
1、以班主任为组长的课任教师备考组,2、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备课教研小组
把握三个层次:
1、保二本,促边缘生
2、稳学困生
3、重点辅导特长生 严把四道关:
1、严把课堂教学关
2、严把考试关
3、严把高考信息整合关
4、严把时间关
策略:
1、抓好常规管理
学生方面:抓好学生的日常活动,包括上课、自习、休息、课外活动、纪律、卫生、住宿情况等方方面面,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要经常讲,严要求,多检查督促,抓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抓好学生才能谈高考,目前级部的班风、学习氛围、备考环境较好。
教师方面:严抓各个环节,从严要求签到、办公、备课、上课、辅导到测试批改各个环节,重落实。要求老师树立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和竞争意识,确保备考工作高效运转。
2、抓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龙头,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善于奉献,把工作做在平常。在年级的协调下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树立全局意识,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保总分;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调整备考策略,保效果;三是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要多和家长沟通,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家长配合,班主任及时准确地实施教育,保障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有服务意识,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
3、抓教研组工作
各学科组以组长为龙头,开展好教研工作。强化目标意识,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强化整体意识;抓好集体备课工作。要求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开展教研活动;“三公开”,资料公开、信息公开、好题公开;“五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批改,真正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考效果。
4、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废除“满堂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的教学原则,课堂上该讲的要讲到位,使学生对每个考点要“记得住,讲得清,写得出,用得上”。坚持“三个不讲”,即不考的不讲,学生懂的不讲,偏、难、怪的不讲。注意通规通法,注重能力培养。要求老师精选、精讲、精练,统一测试集体批改,批改不过夜,评讲不隔天,集体补差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提高备考效果。
我们级部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高考目标。
第五篇: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10001110000
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
从2009年起,安徽省高考开始自主命题。把握好命题的思路,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和高考的衔接
1、关于高考改革
2、理想状态中的新课程高考是怎么样的
3.在考查思路上,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接轨,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
4、在考查目标上,突出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5、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
三、2009年高考命题分析 1.试卷命题的思路
(1)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一是倡导制度创新,认识到制度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是倡导社会改革。商鞅变法、戊戌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世纪伟人邓小平、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是倡导民主共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对民主的追求;民主与革命的辩证关系;辛亥革命后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此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提醒学生要正确掌握民主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民主体制的建立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等。
四是倡导理性爱国。既要反对西方人妖魔化中国,也要冷静地分析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五是倡导生态文明。六是倡导社会保障。考查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分析了福利国家的意义和困境,倡导建立良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
七是倡导民族团结。
八是倡导和平与发展。考查了20世纪以来人类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中国政府致力发展中日友好的努力;宁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了联合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
九是倡导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述;中、苏、美、英四国的历史经验全面考查了19、20世纪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纷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从政治史走向社会史(3)从传统史学到现代史学
(4)着重考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包括基本线索和重要史实。基本线索如每一章的前言,重要史实就是考纲中明确要考而且大事年表中又有记录的事件。
(5)用文明史的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看问题。斗争哲学、冷战思(6)重视人文主义教育,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 2.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考什么?
安徽省2010届高考,文综科仍将自主命题。值得我们关注的首先是考试的内容。必修
1、必修
2、必修3必考无疑。选修1中的四个专题(商鞅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选修2中的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第1课 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3.明确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思路
第一轮: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
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明确了的那些知识点
第二轮:2010年3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
第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为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
第三轮:2010年5月上旬—6月6日,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
复习时执行“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4.适当训练,把握方法,提升能力。5.掌握解释和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6.要正确书写历史概念。
7.与我省乡土历史有关的知识点 8.关注热点
热点问题包括三类:一是时政热点;二是周年大事;三是长效热点。历史备考每年都会关注长效热点,如近代化、科技发展观、民主进程、统一、国家关系、中 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等,这些热点在今年考题中也有所反映。
(1)武广高速铁路正式通车(2)谷超豪孙家栋获09国家最高科技奖(3)河南安阳考古确认曹操高陵 可能藏其遗骨
(4)中美联合声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奥巴马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成果丰富。(5)2010年中国进入世博旅游年
(6)热点一:长江流域世纪日全食(7)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8)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意大利(9)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10)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议
(11)2009年11月9日,是象征东西方冷战终结的柏林墙倒塌事件20周年的历史纪念日.(12)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
(1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4)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14)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并且赞扬儒家思想对人文社会的贡献。(15)聚焦社会周年纪念大事 科学应对社会热点(16)中蒙建交60周年
(17)胡锦涛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18)中国和印度正式建交60周年,2010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提纲)
一、从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看命题意图、考生答题和教学问题
例.(09年安徽3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蒲安臣使团 ;日本:岩仓使节团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安徽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没有介绍蒲安臣使团,选修教材在明治维新的单元中也只是在图片的注解文字中说到这个大型的使节团。命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没有选取原始材料,而是用陈述性的文字介绍基本情况,这样就使考生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可以很快集中精力理解题意,调动储存的知识,思考如何回答问题。试题的文字平实,指向明确,在命题技术上没有纰漏。
该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比较性思维能力。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一直是高考追求的目标,而比较这种理解能力又是历史思维水平较为适中的。考查比较性思维虽然涉及的基础知识面比较宽,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比较容易把握,测量上的伸缩性并不大。此类试题基本上是要求考生理解试题信息,结合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比较性思维,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本质的、系统的整理、对比,然后做出自己的结论。因此,考查比较性思维能力符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水平,也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
尽管这道题的答案要求并不高,考查的思维水平也比较一般,但是从整体上看,考生答题的情况并不好,得分率较低,与命题估计的难度值有一定的距离,说明大部分考生的理解力偏弱。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考生的基础知识混
乱,事实性知识知道很多,但概念性知识不清晰,近代化的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时间,但不少考生从大化改新开始叙述日本的近代化。第二,对事实性知识仅仅掌握到知道的层次,理解远远不够,因此不能提炼出特点,比较出差异。如叙述中国近代化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五四运动,下笔千言,都停留在再现的水平上。第三,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的能力较差,审题能力较弱,题目交待的时间段很明确,材料和问题也都限定了范围,但答非所问,无条理、无要点、逻辑混乱的现象很普遍,虽洋洋洒洒,但得分甚低。第四,由于不能理解材料和问题,因此不能把握比较的角度,偏离了主题,有的貌似言之有理,却不符合题意。该题第二问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的延伸,并不是脱离材料要求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差异,设问中非常明确地限定了“这一时期”,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却没有注意到。即使从应试考虑,以这道题反思教学也很有价值。
“第一问就事论事,大部分考生都能应付;第二问要求放大“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假如这第二问变成一道简答题:比较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者和学习西方的不同特点,可能大部分考生都不会跑题,而该题的测试结果,大部分考生恰恰都在第二问上败走麦城。究其原因,似乎就是因为比较的角度放在了“近代化”上。这反映出教学“教教材”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高考历史试题虽然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它的基本内容出自于教科书,也就是学什么、考什么。但是,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不会原封不动地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因此,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无法对应高考的要求。“教教材”就是按照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不敢打乱教材的结构。现代化已经是被史学界广泛接受的一种史学观念。高中历史教材不是完全按照现代化史观编排的,但是,现代化的历史观念渗透其中。„„明白教材的特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也就是用不同的视角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新建构知识。
——徐贵亮《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解析与反思教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8期)
二、2009年安徽历史卷试题特点
1、总的特点——稳中有变平稳过渡 重大变化
2、试题依据《课标》、《考纲》和教材。
3、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
5、反映前沿成果,体现新的史观。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5、富有地方特色。
以选择题第一题(安徽文综,12)为代表,试卷打上了鲜明的安徽烙印,颇为适合安徽考生“口味”,富于地域特色,很有人情味。该题考查历史上安徽的行政区划,将“中国古代地方制度”这一基础知识与安徽地方史有机结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三、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建议
1、重视主干知识,全面落实基础。
全面把握《课标》和《考纲》,深刻诠释教材。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准确地测量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作为选拔性考试,在保持学科特点的前提下考查主干知识是一贯原则。
强化基本历史概念的诠释 加强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
2、适度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历史不回避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考查,安徽卷体现了这一特点。“相对论题”(安徽文综,19)对应了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确立150周年(1859-2009)。“中日近代化题”(安徽文综,35)对应了百日维新开始110周年(1898-2008)和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0周年(1868-2008)两大热点。“外贸题”(安徽文综,36)对应了改革开放30周年(1978-2008)这一热点。但是上述试题并没有“单刀直入、就点考点”,每一题都只是“软切”热点,考查角度都较为新颖,基本做到“只有人猜到方向,没有人知道角度”,有效避免了被“押中”的风险。
3、注意边缘知识延伸。对策:
(1)平时注重文史知识积累。(2)课堂对文史知识的拓展。(3)临考前专题讲解和训练。(4)关于选修问题。
“考查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与选修I的内容。”
“选修内容的考查不低于10%”。
——安徽省高考方案
可能的变化:考试内容;考试形式。
5、关注时空定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一段历史,有一段历史的时代特征。一切历史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反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总能看到相应的历史。
借助时、空这个重要的历史要素,很多选择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6、借鉴高考试题,原创试题。原创试题的原则(1)围绕主干知识;(2)精选原始材料;(3)创设多种情境;(4)培养四种能力。
7、训练解题技巧,培养应试能力。
8、适当关注安徽史。
9、发挥集体的力量。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