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历史

时间:2019-05-14 06:1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广播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广播历史》。

第一篇:中国广播历史

中国广播历史

中国是用无线电报始于清朝末期

1905年袁世凯开办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置无线电发报机 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船部

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电信条例》,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无线电有关的政令。

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借用日本张姓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成立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合作,创办了《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带》

并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但由于该电台违反了中国政府《电信条例》,最后于四月间关闭

早期外商在中国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是开洛电台,直到1929年10月始告结束。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租界出现了若干外国侨民开办的广播电台,其播出的内容多样,大多都维持到40年代初。

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

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装用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1926年,哈尔滨的日本商人私设无线电台 刘瀚积极实验,于1926年建成一座广播电台 1928年1月1日建成沈阳广播电台

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商营广播的全盛时期

国民政府的广播事业

8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台在南京诞生

1932年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扩大为75千瓦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地方广播电台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的广播电台大多迁移到内地,发展了西南、西北地区的广播事业。

1939年,国民政府在重庆建立短波广播电台,用于国际宣传

1940年1月正式定名为国际广播电台。同时,昆明、贵阳等大后方城市的广播电台也曾播出过外语节目。

抗日战争中,东南地区的一些广播电台尽皆为日军侵占,并改为日伪政府一手控制的广播电台,进行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

据全盛时期的1947年12月统计,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所属广播电台共42座,全国收音机大约有100万架。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来源于新闻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正式开始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

1931年很长一段时间,广播电台从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根据地建立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2月30日宣布播出。在与国民党政府进行的三年国内战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曾数次转移,并更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最终于1949年随解放解放军进入北平。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里,1949年6月20日,由延安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发展而来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在各地人民电台联播节目中,播出了毛泽东6月15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

1949年1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所处改名为广播事业局。

第二篇:中国广播市场发展五大趋势

中国广播市场未来五大趋势

从理论上说,全国广播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掘。2004年,全国的广播广告收入为38.9亿元,占媒体广告总量约6%;而根据美国调查公司TNS的数据,同期美国广播广告约占全美媒体广告8%左右。可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电台的广告已经排得满满的,除非将每天的24小时变成25小时,才能满足广告客户的需要,同时增加电台广告收入。而许多城市的频率空间也有限,在北京如果再增加任何一个调频就会对其他频率产生干扰。而且,基本上没有增加频率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对广播过去及现在的发展情况,预测未来广播市场竞争将有五大发展趋势。

一、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

上个世纪末,广播市场基本上是音乐台的天下。调频广播播放的音乐具有音响般的音质,少干扰的效果,加上其伴随性的媒介特性吸引了许多听众的青睐。本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开始飙升,同时,交通状况跟不上车辆增多的步伐导致交通越来越拥堵,开车的人们迫切需要随时随地知道路况信息,由此催生了广播业的第二个春天——交通广播的兴起。在私家车数量较多的北京、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交通广播每年创造上亿元的产值。许多电台都瞄上车上移动人群这个巨大市场。许多电台都把目标听众定位在这部分人,甚至把听众中拥有私家车的听众份额作为电台的核心竞争力。蜂拥而来的竞争导致市场空间被大家分割,定位同质化严重,运营成本增加,赢利减少。

由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潜在市场空间有限,可以预测:另外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将是今后广播市场争夺的目标。所谓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是指各大商场、卖场、肯德基、麦当劳餐厅等这些固定的公共场所里的移动人群,主要是指这些场所里的顾客。这个市场是相对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来说的,它的潜力非常巨大,因为:

1.每个城市的商场、卖场等公共场所无数,每天在其中购物消费的顾客数量十分惊人;2.这部分正在购物消费的人群消费能力旺盛,正是许多广告商的目标对象,广告投放的有效性高; 3.由于广播伴随性的媒介性质,在公共场所播放广播的到达率将比楼宇电视、移动电视高;4.更由于这部分人群正在实施消费行为,伴随性的广播能对其起到即时的引导作用,广告效果好;5.收音装置相对于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来说,价格更加低廉,而且安装方便。

现在已经有一些电台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这块潜在的市场空间,也在加大对这些场所的渗透。在2004年8月份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就在所有北京的麦当劳餐厅播放“都市之声”的奥运会节目。2005年“五一”长假期间,都市之声又与北京的一些商场、公园联系,在这些场所播放节目。而且许多的建材城等大型市场也在播放都市之声的节目。中央电台的音乐之声也有相似的措施。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都是零星、不系统的,还没有形成规模。

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首先必须实现节目内容的转变。时至今日,由于交通台模式对广播界的影响,现在许多广播电台都是以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为节目内容定位,节目样式、节目时间安排、广告的时段安排、广告品种等,都是适应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如果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广播就必须满足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就必须

在节目内容上做出适应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的结构性调整。比如,在音乐上要突出伴随性,以轻音乐、舒缓型音乐为主要基调、突出服务性内容、调整广告品种、增加总体广告时间、减少单条广告时长等等。

二、细分化与反细分化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国的广播电台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细分化。广播也由于细分化走向了复兴之路。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有中央、省级和省辖市级广播电台273座,开办广播节目2146套,制作广播节目1019万小时。各级广播电台涌现出一批深受听众喜爱的优秀频率、栏目和节目,如中央电台的《中国之声》和《音乐之声》、青岛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的《1377早新闻》等及一些地方台的交通频率,已成为广大听众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伴侣。目前,全国的广播人口覆盖率高达94.48%,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看重这个“伴随性”极强的传统媒体。

随着广播频率的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电台的节目内容专业化与受众细分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更多的频率将节目定位为只为某一部分听众服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深圳等较早推出专业化频率的电台,许多频率已经成为当地媒体中特色鲜明的强势品牌。据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媒体到达率高达40%以上,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但总的说来,广播市场的细分程度并不够,许多城市的专业电台频率都仅仅是相对的细分频率,如北京台的音乐广播是全国比较典型而效益又比较高的专业化频率,但相对于国外的专业化电台来说,也仅仅是个“综合性”的专业电台频率。一个成熟的广播市场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是非常细致,即使是音乐频率也会分出诸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等许多频率或时段,以满足不同趣味听众的需求。但现在的许多电台仍然在争抢综合频率,试图把所有听众一网打尽,有些电台本来已经走上了细分化的道路,但迫于短时的竞争压力,想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又回到综合台的老路,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广播如果再“广播”,做大众型媒体,将很难打动听众,只有依靠本身特性,抓住特定场合的特定群体才是出路。可以预测,广播市场空间还将更加细分化,通过更多的细分频率,满足小众的专门偏好,以更细分化赢得更多的听众,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细分化完成、拥有一批稳定的听众群之后,还要实施反细分化。专业频率“细分化”是锁定目标,寻找目标听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反细分化”是拓宽频率的基础。既要满足小众的最大公约数偏好,抓住目标听众,也要满足小众与大众都具有的共同兴趣,以争取更多的目标听众。

然而,反细分化必须等到细分化完成才能开始付诸实施。现在广播市场上存在着细分化过程还没有走完就迫不及待地向综合频率看齐的现象,这是许多电台想迅速获利的急切心情所致。要扩大广播市场的空间,细分化的正确实施与反细分化的时机都需认真把握。

三、地域化与反地域化

在未来几年的广播市场上,地域化和反地域化趋势将同时发展。地域化是指电台播出的地域化。广播与报纸类似,都是地域性较强的媒介,各地的听众口味、需求不尽相同,服务信息、交通资讯也只适用于本地的听众。所以,只有本地的电台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中央台第四套节目改为都市之声,定位于北京市区的都市人群,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都市风格。

反地域化是指广播电台的跨地区运作。包括内容的辛迪加模式和经营上的跨地域合作。由于广播节目具有容易复制的特点,又由于广播的覆盖区域有限,在甲地播出的节目在乙地重复播出也不会造成麻烦;因此实现节目资源的辛迪加模式可以减少电台的节目制作成本,提高节目资源的使用效率。各个城市的电台合纵连横,实现广播节目共享,节目反地域化,合乎广播发展的客观规律。

2005年5月18日,都市之声牵头全国82家城市电台成立了“中国城市广播联盟”,都市之声总监吴朝晖坦言,中国城市广播联盟现在仅是一个互助组织,至于将来是否会进行市场化操作,尚不在目前的议题之中,关键是“先把舞台搭建起来”,因为这种跨地区的节目合作是大势所趋。

四、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开发

同报纸相比,广播的发展受到时间制约,一天24小时不可能变成25小时,也不可能增加过多的广告,单个频率无法通过类似报纸扩版的方式增加广告投放总量。国际知名传媒企业,如迪斯尼、新闻集团等,走的都是以品牌为依托、拓展传媒外延空间之路。

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广播市场空间,有利于整合资源,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这将是今后广播发展的一大趋势。现在全国的广播电台已在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总监刘晓龙对开发外延产品的兴趣很大:“五年后广播经营的主要收入一定不是广告,而是外延产品,因为听众听的是节目而不是广告。如果听众越来越喜欢这个频率,那应该是节目越来越多,广告越来越少。„音乐之声‟在形成品牌后,我们要做的是由它延伸出来广播后产品,比如经营地方频率。”

北京音乐广播是较早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电台,总监邵军的目标是建立以广播为基础的全媒体传播。通过把广播资源二次开发,经营演出、会员、无线业务、杂志、音乐推广等,打造广播新的产业链。

中央电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也有相关举措。音乐之声将原来中央台的《国际音乐交流》杂志改版成《音乐之声》,虽然广告还处于培育阶段,但杂志都卖脱销了。总监刘晓龙还打算利用音乐之声的品牌影响力,经营艺人的演出。

五、数字广播将成市场主角

由于广播电台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广播电台的赢利空间较大。不少电台负责人透露:“只要给我一个调频,我就能挣钱。”但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城市的调频空间已是满满的,增加任何一个调频,都将会给其他频率造成干扰。而新兴的数字音频广播一个信道只需占用64K带宽,而且覆盖相同区域的地面发射功率只要调频广播的1/6到1/10,一个地区可以容纳上百个数字广播频率,所以在未来,由于数字广播的这个特点,将可增加无数个频率,实现广

播的细分化理想,成为市场的主角。

数字广播(DAB)是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数字广播不光具有信道窄的特点,还具有可高速移动接收、可实现多媒体接收、音质出众、发射功率小而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可利用卫星大幅度提高广播覆盖率等优点。

中国之声副总监王晓晖认为,数字广播时代,广播将不再是单一的传媒,广播的含义将会改变。数字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只传输声音节目的局限,还可以提供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服务,接收设备也不仅局限于收音机,象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广播的多媒体节目。

在网络数字广播方面,新兴的“播客”开始走红,国外像BBC、CBC电台、波士顿公共电台等都相继开通了“播客”频道,通过传统电台播报“播客”上传的内容,并把自己的节目制成声音文件放在网上供人们下载,苹果公司的iTunes(MP3播放器)开始支持收听“播客”节目。2005年7月28日,中央电台中国广播网银河网络电台开播。

数字广播最大的制约是接收机的普及,数字广播接收机的价格偏高,车载接收机、能接收数字广播的手机都是新产品,但随着产业链条的开发,在内容、设备、相关数据业务等方面将会形成与广播相关的新兴产业。上海东方明珠公司的研发中心就预测上海市数字广播未来将带来2000亿的产业链价值,悦龙数字广播总经理秦学刚表示,数字广播将带来更多的资源,给电台更多发展的可能。

第二篇

对当前广播事业发展战略的粗略研究

本世纪20年代初,广播这一新的信息使者传入了中国。到如今,我国的广播电台已经走过了近90个年头。然而,目前我国广播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其经营与运作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鉴于此,个人对当前广播事业发展战略问题上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加强广播节目的多元趋向及开发节目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广播节目,基本上是由众多的编辑部生产出来的,广播也从以往的单一式发展到如今的多元,从整合到分化的发展趋势也相当明显。几十年来,人们惯于把听众当作没有多大区别的整体,习惯于对他们讲一种话,灌输相对统一的内容。其实上述作法效果很不理想,紧接着各广播台便寻求自己的改革之路,将适应大众的一般需求变为满足不同特定群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改革之路给各方电台带去了相应的积极的效果。这样广播工作者懂得,广播的多元、分化趋向是符合传播规律的,是应当坚持发展的。对于要广播节目的开发来说,节目内容的全新性很重要。这就要求节目开发上要加强对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各种矛盾的分析判断,确定社会即将出现的主流动态,作出节目的最佳定位。无论何种节目的开发和出台,一定要在讲求实事求是、符合广播特点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打破旧有的框框,在播音风格,播出方式等方面大胆尝试。

因此,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电台在竞争中就要摒弃节目出台后可以做上半年、一年的固定想法,要像现在的许多企业一样,加大节目研制开发资金投入,组织精干力量,根据受众的最新需求,提早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前开发各类节目,人们关注的最新事物,第一时间推陈出新,引领新潮流、新观念。不要等听众不理,客户减少时再进行节目改换。这样作是为了使节目内容深些、专些,更贴近兴趣爱好不同的听众群,以丰富的个性来满足听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加强网络广播建设进程及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所谓的网络广播,就是利用电脑网络来传播广播节目,听众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到目前为止,我国有100多家电台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其优点是传播成本较低,而且改变了广播只能传播声音的历史,提供了平面和视频的空间,为广播多业发展,争取新一代听众提供了载体。信息化对我国广播电视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网民数量增长速度虽然惊人。如果能抓住这次机遇,就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另外,我国大部分广播网站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技术方面的支持还不够,往往因传播速度太慢而失宠。再就是用户市场的制约。网络广播听众必须能够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长时间局限在计算机前,熟悉复杂的操作系统,这些都为网络广播的发展设置了相应的门槛。但是中国的网民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长速度惊人,但是与庞大的人口基数比,中国广播产业仍然显得微不足道,在很多城市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由此,其一是广播电视可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弥补广播电视时限性、单向性、线性等传播劣势,延伸广播电视生存空间,扩大在传播新领域的影响力,还需要在竞争中自我成长,不断壮大,还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敢于创新,勇于解放思想,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积极深索网络传播规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从而开辟网络宣传的新阵地。其二是兴办特色化的专业网站不失为一条良策。受众收听收看的习惯,电台、电视台收集信息的专业化队伍、诚信成为一种资本等都为广播电视兴办特色化专业网站提供了有力支持。只有建设一个真正交互性、能实现网上受众之间、受众与网站人员之间、多向交流的个性鲜明的特色网站,才能出奇制胜。看来,广播电视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前途光明。

三、加强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推行激励机制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 人才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显现,而广播事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目前广播电台新闻队伍人数增长得很快,在职业理念、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是新闻宣传工作意识淡漠;有的是对党的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缺乏深刻认识;有的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媒介发展新态势, 数字时

代的广播急需以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为此,广播工作者一要树立大传播观念。大网络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限制,直接面向全球,广播电视工作者要调整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传播观。二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需要,担负起发展广播电视的重任。此外,我国的广播电视要在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分配制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创新,在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各电台部门单位还要在现有的人员中大力倡导学习新知识,引导传媒工作者适应形势发展,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形成在流动中用活人才的良好机制,形成有利于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智能型、数字化复合型的专业队伍。

虽然目前中国的广播事业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只要紧跟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顺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把握广播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技术引进、业务创新等一系列手段,定会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赶超国际广播业的数字化步伐。

第三篇: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现状

《视听界》: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现状 http://.cn 2008年04月23日11:23《视听界》

一、广电内容生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1.电影产业进入稳定发展期。

一是电影产量和票房再创新高。2007年我国共生产电影582部,其中故事片402部,科教、纪录、动画、特种、电影电视等其他影片180部。故事片生产比2006年增加了72部,增长21.8%。全年全国电影市场综合收入达67.26亿元,其中国内电影票房33.27亿元,全国电影频道播放电影收入13.79亿元,海外电影收入20.2亿元,这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电影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深化院线制改革,国有资本(省市电影公司及影院)焕发出新的活力。全国现有34个城市首轮电影院线公司,其中跨省院线19条,省内院线15条,院线内影院1427家,银幕3527块。较五年前院线制改革之初增加了550家影院、1818块银幕。34条院线中,除电影院线由大连万达集团(民营)控股外,其余院线均由国有资本控股,国有控股院线创造的票房已占全国票房总值的90%以上。

三是票房结构趋向合理。《集结号》、《投名状》(blog)等国产大片票房均超过2亿元,国产商业大片虽然依旧引领城市电影市场,但在全国总票房的比重已不到25%;《门徒》、《不能说的秘密》、《男儿本色》等中等投资规模的商业影片成绩斐然,2007年票房超过千万的中等投资国产影片近20部,改变了过去主要靠几部影片支撑票房的局面;《公仆》、《天地告白》、《夜袭》、《村支书郑九万》、《隐形的翅膀》等一批小成本制作主旋律影片表现突出。四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电视节目制作稳步发展。

一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数量增加,实力增强。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达2422家,比上年增加近500家;其中混合所有制(包括国有资本参股或其他所有制形式)公司1900余家,比上年增加700余家;全国制作机构注册资金超过304亿元,固定资产接近230亿,分别比上年增加一倍和三倍。全年制作电视节目720万分钟,比上年增加一倍。

二是电视剧数量稳定增长,质量大幅提高。电视剧产量超过1万4千集,比上年小幅增长;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总量中的比例上升到60%,成为电视剧的主流,彻底扭转了戏说剧、言情剧等充斥荧屏的状况,电视剧整体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涌现出《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实现了主旋律和收视率的统一。

三是理论文献片取得良好效果。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香港十年》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3.动画产业强劲增长。

国产动画产量质量同步提升。2007年国产动画产量超过10万分钟,比2006年增长3万分钟。国产动画片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不断提高,一些优秀国产动画片收视率已经超过境外动画片。动画播出平台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共有34个少儿频道和4个动画频道,每天播出国产动画片约8000分钟,成为推动国产动画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平台。一些少儿频道扭亏为盈,实现良性循环。2007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上海炫动卡通频道超过8000万元,北京卡酷动画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超过5000万元。动画产业基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120多部7万多分钟,占全国动画产量的77%,成为发展国产动画的主力。动画交易市场日益红火。中国国际动漫节已成功举办三届。2007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参展机构280余家,参观人数43万人次,成交额6亿元。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取得良好效果。《虹猫蓝兔七侠传》播出之后,图书销量达1654万册1.5亿元,音像收入和品牌授权收入达9000万元,同时开发衍生产品470多种,刷新了少儿图书销售的最高纪录。一些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开始走出国门。中国风格合拍动画系列片《中华小子》未开拍就通过全球预售签订4000万元的合同。《蓝猫淘气三千问》系列节目分别输出到36个国家与地区,成交额为1136万美元。《天眼》已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播映系统,合同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人民币。

4.扶持有条件的农业大省开办对农频道(率)。2007年,广电总局批准陕西电视台与杨凌农业示范区合办1套上星传输的农林科技频道,为西北、华北10省(区、市)的市(地)、县(市)以下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农业类电视节目。总局还批准云南、黑龙江、广西柳州等7个省、地级电台各开办一套对农广播节目。目前,除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上星传输的第七套节目农业军事频道外,总局共批准山东、陕西等9个省、地级电视台各开办一套对农电视频道,江西、河南等23个省、地级电台各开办一套对农广播。

二、数字化进程提速,广播影视科技进步再上新台阶

1.有线电视数字化以加速度向前发展。2007年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入新阶段,整体转换速度大大加快,全国有30个城市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600万,较2006年翻了一番。全国广电系统结合数字化整体转换,积极推进网络整合,加快推进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由小容量单向传输向大容量双向交互转变。广西、陕西、江西、吉林等完成全省区网络整合,中国有线完成海南重组。

2.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扎实推进。颁布了移动广播电视广播信道、复用、电子业务指南、紧急广播等四项行业标准,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广播电视技术标准体系;完成37个大中城市频率规划并在8个城市试验播出,用户管理、计费结算、客户服务等产业化运营技术和系统保障正在加快建设。“移动广播电视系统研究开发与规模技术试验”等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研制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相关配套标准,组织开展了技术试验工作,为6个奥运城市和广东、深圳规划了相关频道,为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3.电影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国家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建设即将告竣,档案影片数字化修

复工程全面展开,目前已完成500多部故事片的数字化转换。数字电影技术平台发挥作用,通过平台发行的影片超过560部,累计定购场次超过87万场。数字化放映设备实现小型化、轻型化、一体化,实现了公益放映平台的对接。城市数字电影银幕达200块,多层次的数字化放映市场正在形成。影院设施设备基本由国产品牌主导。数字放映机等高端关键设备也开始国产化。

4.新媒体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全国广播电视机构在壮大传统媒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在内容、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新媒体建设纳入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发展新媒体、抢占新阵地。2007年,4家广电机构获批在全国、7家广电机构获批在本省建设手机电视集成平台,117家广电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业务,7家中央、11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获批开展网络电视业务。目前,全国电台电视台大都开办了互联网站,有27家省级广播电台、广播电视总台开办了网络广播业务,共有167套广播频率实现网上直播,有25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网站提供网络电视直播业务。手机电视、车载电视、IP电视等也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先后开展了车载电视业务。中央三台坚持走多媒体综合集成的发展道路,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网站三大网站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央视国际网络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网络电视服务运营商,2007年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国际在线”网站访问量稳步增长,在全球79家主要国际广播电台网站中继续保持排名第一。中国广播网互动社区注册会员达到15万人,同比增长350%。

三、广播影视改革继续深入,活力增强竞争力提高

1.稳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

稳妥推进电台电视台的部分文艺、科技、体育节目制作机制改革,实施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了节目生产力。中央电视台将所属的网络宣传部、青少中心动画部和体育频道部分节目实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分别注册成立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央视动画有限公司、中视(北京)体育推广有限公司。

2.不断深化电台电视台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目前一些电台电视台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干部上岗考评和竞争上岗,对编外人员实现企业化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制定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及预警机制、规范节目预算调整、重大财务事项备案办法等管理规定;加强成本核算分析,追踪调研栏目流程、成本支出等,实现与台属企业财务联网,加大了对台属各单位的监管力度。

3.积极推进经营性单位事转企改革。

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积极推进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中影、长影、上影和广西电影制片厂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基本完成事转企。

4.稳妥企业单位股份制改造和重组上市。

中影集团通过股份制改造,积极吸纳业内外资本及境外资本,改制成立了五个制片公司,并参股成立北京华柯电影洗印有限公司,以控股、参股和联合等方式,参与组建了7条电影院线。长影集团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成立了长影影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以“长影世纪城”项目形成的资产和负债重新组建了集团控股的长影世纪城有限公司。中影集团、陕西广电网络等还在利用资本市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5.积极推进电影产业体制改革。

大力整合产业资源,加快发展各类影视产业基地。河南、山西分别组建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公司、山西电影电视剧集团公司。中影、长影、上影、西影等电影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各个经营领域,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国有电影企业集团。积极推进电影发行放映的院线制改革,大力培育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数字院线,逐步激活了整个电影市场,城市影院建设蓬勃发展,现代化的多厅影院不断涌现,全国银幕数不断上升。

6.引导和规范播出机构改革。

按照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合并后机构不能升级的要求,批准成立市(地)级广播电视台86个。同时,积极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走出去”迈出新步伐,我国广播影视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海外落地。

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已形成系列平台架构,影响不断增强。长城(北美)平台节目包已超过

5.6万付费用户;长城(亚洲)平台用户超过11万户;长城(非洲)平台基本建成;长城(欧洲)平台在法国已有近1万订户;长城(加拿大)平台已在加拿大最大的有线电视网播出;长城(拉美)平台在南美已经开始试播。电视海外落地范围不断扩大。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实现亚洲、欧洲和美洲分版播出,西法语频道实现法语和西班牙语分频独立播出,英语国际频道分亚欧美三版播出准备工作已就绪。国际广播本土化落地成绩显著,2007年境外整频率电台11个,包括其他租时段合作台在内,目前每天累计播出节目556.5小时,共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德语等30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和4种汉语方言实现境外落地。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广西等省区在周边国家落地也取得好成绩。

2.积极扩大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

大力实施“中国电影全球推广战略”,不断加大海外推广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07年共有78部国产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达20.2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1亿多元。坚持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相结合,不断完善促进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和机制,努力培育文化产品出口骨干企业,着力推进国产影视剧和动画出口。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实现国产影视节目海外销售约1000万美元。

3.切实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007年,广电总局和有关部门先后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中国电影展,展出国产影片728部次。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电影节展,扩大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2007年共有209部次影片参加98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29部影片在19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49个奖项。同时,加强与亚广联、亚太广播发展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五、网络节目监管提上日程,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1.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

广电总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就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管理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该规定的发布,是实现我国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举措。

2.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节目专项行动。

广电总局按照中央要求,在全国广电系统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国从事视听节目传播活动的网站进行了全面摸底、统计和分析,对境内传播外淫秽色情网站和六合彩等赌博迷信信息网站进行了排查。据统计,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全国广电系统累计出动近3.3万人次,查处违法违规网站465家,删除有害节目5000多个,还为公安部门办案提供了大量线索。

3.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技术系统建设。

广电总局对现有的公共信息网络音视频节目监控系统进行了小规模扩容,扩充了搜索系统集群服务器数量,提高了搜索带宽,还搭建了P2P视听节目源发现实验系统,视听节目检索实验系统,视频图像判别、搜索实验系统,为全国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技术系统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先期预演和技术储备。

4.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

按照中央要求,广电总局积极推进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央视国际网站实现了央视16个开路频道中12个频道的网络同步直播,实现了央视 400个电视栏目中的278个栏目的网络点播与搜索,实现了央视每年近200场大型活动的网络直播、点播、搜索与互动。充分把电视的品牌资源、内容资源和营销资源延伸到网络上,实现了视频内容采集、编目、制作、索引、存储、发布、播出的自动一体化。

六、管理力度加大,全国广播影视政策法规执行力显著提高

1.切实加强宣传管理。

以娱乐类、购物类和涉性节目特别是选秀节目为整治重点,集中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通知》等十余项规范性文件,停播了电视剧《红问号》和《第一次心动》等节目栏目,一些低俗问题得到了明显遏

制。为有效制止部分地方广播电台淫秽下流涉性节目的问题,总局先后停播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贵州、海南、宁夏、江西、山西9省区10家广播电台19套广播的涉性节目。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

2.切实加强广告播放管理。

2007年6月,总局对连续违规的宁夏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的两个上星频道给予暂停发布商业广告一周的处罚,并通报全国,在行业内部和全国引起强烈震动。这是总局继叫停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等五类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后,对严重违规播放广告行为的又一次重拳出击。此后,总局又多次专门发出通知,加强广告播放管理,并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地市及9个县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8月份以来,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就已清理停播违规广告2000多条,涉及广告金额超过20亿。

3.切实加强对播出机构和频道频率的管理。

结合换发核发许可证,全面检查地级以上播出机构运行情况,严肃查处擅自开办频道频率和非法无线发射等违规行为。对138个播出机构下达了责令整改函,对违规严重的21个广播电台进行了通报批评,对一些违规频率频道实施了停播处罚。这是广电总局严格规范广播电视播出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广播电视违规频率频道实施退出机制的有益尝试。

(作者系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 朱虹)

第四篇:2009年中国广播广告回顾及展望

阅2009年中国广播广告回顾及展望2009-12-29 作者:许恕思来源:实力传播

2009年对于中国广告业,特别是广播广告业,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年。

众所周知,在电视媒体未兴起以前,广播媒体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发展时期。对比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广播、报纸和电视;但到了90年代,电视媒体兴盛起来以后,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则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广播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媒体应对形势的变革,调整策略,进入新千年,广播广告市场呈现快速、稳定、健康的增长态势,其经营总额、增长速度和在广告经营额中的比重稳定提升。尤其是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为结点,广告主广播花费出现大幅增长。据统计,2007、2008年广告主不同媒体投放比重的分配显示,其投放广播媒体广告的比重由3.3%上升到4.9%。

然而,进入2009年,广播媒体放缓了2008年的高歌猛进的势头。据调查数据显示,自2008年7月份以来,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呈现出震荡下降的态势,在2009年1-2月份跌入谷底。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下滑趋势显露。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的营销传播更加谨慎,同时越发注重

传播效益。

好在从2009年3月份开始,广告主广告投放额又呈现回升态势,5月份广告主的全媒体广告投放额同比增长率跃升为26.86%,6月的同比增长率回落到10.98%。将今年7月中国电台广告行业投放金额和去年同期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排在第一的商业及服务性行业,09年7月的投放为1.31亿元,同比去年的1.317亿元几近相同;而排在第二的交通类广告投放,更是由去年的1.09亿上升到1.19亿元。同时我们将同期投放金额靠前10位行业的投放总量来看,今年的8.02亿元比去年的7.2亿元,投入量也增加了11.08%。

再从各行业的分析来看,可以总结为:

生活必需品行业:投放平稳上升。

金融危机下,消费者纷纷捂紧自己的口袋,对单价较高的耐用消费品持谨慎消费的态度,而对单价较低、消耗较快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热情不减。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类:食品饮料、清洁用品、个人用品、邮电通讯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基本保持了广告投放,没有明显的下降。药品虽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

其行业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加上新医改对其发展的推动,消费者对药品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高生活品质行业:投放在低段位小幅爬升。

对于标志着消费者生活品质的家电、电脑及办公自动化、家居、汽车、化妆品等产品,整体受到了消费者收紧开支的影响,所以行业的广告投放额在2009年一直处于往年同期较低水平。但是由于国家行业振兴计划和各行业内的一些政策作用,从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以上行业已经出现了消费增长率提升的态势。如汽车企业2009年年初大多对于未来较为悲观,纷纷削减广告投放,但是受到产业振兴政策的推动和市场刚性需求的激发,汽车销售迅猛增长,汽车行业企业及时调整广告投放额,5月份呈现出7.55%的同比增长率。

广告投放的起伏跌宕背后有三大要素在发挥作用。

其一,出口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受到全球需求萎缩影响自2008年9月持续下滑,但从2009年3月开始,出口连续三个月的环比增长以及同比下降幅度收窄,已传达出经济复苏的信号。其二,被称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向上趋势明显。我国上证指数在2009年2月2日突破2000点后,进入3月一路上扬,7月份更是突破3000点的关口。

其三,国内消费保持增长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表明,2009年1~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769.6亿元,2009年3、4、5月的累计增速一致,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如果说出口增长的回暖和股市上扬为企业经营者带来了信息,那么消费市场的稳步增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最为可靠的保证,进而唤起了广告主的投放热情。

虽然,目前整年的数据还未统计出来,但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2009年将接过2008年中国电台广告发展势头的接力棒,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那广播媒体又该如何去把握新的契机呢?其实,新的契机就是从广告主和听众们身上去找。

08年末至09年上半年,广播广告投放的跌宕起伏,是和广告主的投放预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推动广告主投放预期变化的是广告主近年来的营销推广理念已呈现清晰的调整迹象。广告主的营销推广各部分活动分工明确,更为理性。其中,广告打品牌,目的指向保证销售的经销商信心提振。终端推广打销售。公关则起到防御、维护及进一步提升的效果。广告内在功能出现了分层演变:从促销广告、沟通广告到关

系营销广告,这种分层的组合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市场反映为同期存在的现实。

对于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在市场紧缩发展阶段会缩减一些常规广告开支,增加开展具有更多体验性、互动性的品牌活动,以更亲和、更低调的方式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记和地位。对于区域品牌和中小企业,他们的广告更多承担对销售进行提升和巩固的作用,终端各种促销广告活动和展示活动备受青睐。

具体要求,可以看为:

第一,广告不再是承载企业全部营销需求的万能药,其主要指向了品牌建设,进而保证了经销商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二,在危机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公关活动承载的企业社会形象建设以及社会责任营销等功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社会声誉,这不仅将 间接促进企业市场销售,更给频繁遭遇危机事件的企业构筑了一道强有力的公关屏障,对企业营销效果的维护和提升具有巨大效果。

第三,在利润实现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营销推广费用分配向终端推广倾斜,实现最快速的促销效果。针对广告主的营销推广思路调整,广播媒体的广告经营的策略,应配合广告主营销策略调整,针对客户量身提供服务;并与广告主媒 体投放的思路对接,强化媒体渠道维系和终端推广功能;把握好不同经济环境下,不同行业所表现出来的优劣势态,平衡风险行业,抓住那些行业调整机遇。

同时,广告主更关注的一点,就是广播媒体如何能将更多的听众留在广播前,聆听更长时间的节目和广告。

我会经常这么问身边的人们,你还经常听广播吗?在哪里听呢?发现周围的人对广播固有的“中老年媒体”的刻板印象在消失。“堵车一族”开始在上下班必听广播;广播电台音乐、新闻、经济、儿童、农村频道越来越细分;“某电台在看病,换个台在卖药”的医药广告泛滥的情况逐渐在省台和一线市台得到控制;节目制作开始与国际水平接轨……广播市场开始繁荣,焕发生机,广播市场从内容、渠道、广告、资本等方面拥有新境界!从内容上看,频道现在有着细分化的趋势,让“广播”变为“分播”,让“大众收听”变为“分众/小众收听”,众多广播电台开始整合频道资源,把频率从综合“大众”到细分“分众”的过渡。从渠道上,广播越来越呈现“非居家”收听的新趋势,“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统计显示,居民开车和乘出租车收听广播的比例高达15.4%,在乘坐出租车的人群中,22%的高频率乘客表示他们曾在出租车上做出购买决定。近十年,我国的私人汽车总量增长了8倍。私家车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不少新的广播听众,同时提升了广播听众的素质层面和经济地位。越来越庞大的“移动人群”在路上的主要消遣方式是听广播,他们成为当今广播的主力听众。在此基础上,城市交通网络、超市卖场、大专院校、居民社区、大型国企等户外或半户外空间都是广播未来必争之地。

结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09年中国市场出现了经济回暖的迹象,这大大提振了国人对市场未来的信心,但是世界金融仍然处在阴霾之中,作为世界经济网络 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节点,中国经济能否快速,完全摆脱经济低迷的阴影并不明朗。对于广告主来讲,这一年的试炼让我们看清一点:聚焦消费者仍是根本,我们需要在追随或引导消费市场的过程中找到敏锐的发现规律和机会,在广告传播中配合以或进或退,或高或低,或众或寡的广告策略。广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广播经营者在秉承传统广播的脉络的基础上,更可贵的是实现资源整合营销。这其中还包括广播经营创新模式、广播策划创新策略、广播受众创新营销和广播技术创新市场。

愿2010,中国广播广告形势会更好!

第五篇:中国广播史,广播电视编导考生必备!

中国广播史

几个历史第一次: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

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1922美国人斯奥斯邦(E.G.Osborn)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合办了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1923年1月23日晚上首次广播,节目以音乐娱乐为主,1月26日广播了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深得先生的赞赏,但是由于它是违法的私立电台于4月关门;美商“新孚洋行”办的电台;美商“开洛公司”办的电台。这3座电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广播电台,都是由美国人办的。此后,美、英、祛、意等国相继在上海开办电台,日本也在东北办电台。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

1923年,刘瀚参考贝尔的电话原理和许多外国资料,利用军方接收过来的马可尼双工机(电报和野战电话)摸索着加以改造为广播发射机,自装话筒和收音机,进行广播试验获得成功,受到护路军总司令朱庆澜的嘉奖和支持。经过筹备,在南岗转角楼(当时的莫斯科商场满洲里街一侧)开始了临时广播。呼号XOH,功率50瓦,频率600千周,波长500公尺,用汉语和俄语广播。

1923年5月15日,奉天无线电分台改为总台,哈尔滨电台遂改为东三省无线电哈尔滨分台。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官办广播电台。

1924年8月交通部(中华民国)颁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成为中国第一部无线电法规,其中规定老百姓可以使用广播收音机,并且准备成立中国自己的无线电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台长由陆军整理处工务科长吴梯青兼任。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

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全国约有收音机1万多台,生活在军阀连年混战中的贫苦百姓根本无钱购买。因此,广播只能成为军阀、官吏、富商和外国殖民者茶余饭后的消遣工具。和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的原因几乎一模一样,1927年3月18日,上海新新公司为推销自制的矿石收音机,开办了一座十分简陋的广播电台,这是中国第--座民办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民办电台一度繁荣,大约有70多座,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四五十座)。当时的民营电台就有“专业台”的划分--主要分教育电台、商业性电台和宗教性电台,但大多数播送广告与低级庸俗的娱乐节目。市场机制的无序作用十分明显。

1928年8月1日,中国国民党北伐成功,国民党在南京创办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

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KM,简称中央广播电台,每天广播三小时。这是国民党继中央社、中央日报之后办起来的第三个中央宣传机构。4年后,发射电力从500W扩大到75KW,呼号改为XGOA,选择在孙中山的诞辰日11月12日正式开播,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广播电台。之后,国民党陆续在杭州、北平、广州、上海等各地办起20多座电台;以抄收转播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扩大其政治影响。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是鼓吹国民党***、维护国民党统治的工具。

1932年成立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1936年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

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这个时期,大后方的昆明,贵阳的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对外宣传广播。人民广播事业得以创立、发展并逐步壮大。

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中共的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叫〖新华广播电台〗,设备由苏联供给,是柴烧锅炉发电机。

1940年直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试验广播开始,1940年12月30日正式开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两年后由于广播设备坏了停播)。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声音,广播电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2月5日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对广播事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和改造,主要表现在:第一,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广播电台,增加了发射电力,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网初具规模;第二,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网,全国建立了23 721个收音站;第三,完成对民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大陆广播电台全部由国家经营。从1952年至1966年,我国召开了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广播事业的发展作了宏观全面部署,加快了从中央到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十年内乱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控制广播大权,把广播电台作为他们推行“全面专政”的工具,造成广播宣传的大混乱、广播事业的大挫折、广播队伍的大灾难,例如取消广播人员署名制,“两报一刊”是广播的一致口径。广播开播语“各位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战友们!同志们!„„。”;三忠于,四无限,四伟大,万岁万岁,万万岁!„„。文化大革命中后期还有许多军队的“红卫兵”成立了许多“私台”,成为外国DXers的DXing的目标,也是国际DX 的一段趣话。

1974年10月中央台的调频广播正式开播,中国的彩色电视为什么选择PAL?从1956年到1973年5月1日正式开播还有一段趣闻呢。

1978年5月1日中央台对外广播正式更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节目管理和运营机制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全国基本形成厂从中央到地方、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广播和电视、城市和农村、对内和对外并重的现代化广播电视宣传网。到1996年底,全国拥有收音机、收录机5亿多台,有线广播喇叭8 100多万只,全国广播电台已达1 204台(不含系列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6座,全国实现多套广播节目上卫星,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4.2%。随着广播发射功率的扩大,广播专用微波电路的延伸,广播转播台站和地方台站遍布全国,中国广播事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广播事业建设走在全国之前,如广东省已经形成以省台为中心,各种传输手段相结合,与全省地方台站相联结的广播网络,1993年底,广东省一套广播混合覆盖率已达90%。

1979年1月28日(农历新年)上海电视台的中国首条广告播出——《参茸补酒》,广东电视台于4月13日播出第一个广告。纵观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长期以来,我国

广播业的宣传特征十分明显,产业化运作和市场经验相对薄弱,这和发达国家的广播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我们当前最显著的形势和最大的任务,就是建立市场机制和国际接轨。

下载中国广播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广播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发布 2014-5-1 22:45:48 7月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广电蓝皮书)出版发布会,......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发布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广电蓝皮书)出版日前,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广电蓝皮书)出版,该书全景式记录了2010年广播影视各领域的新发展,充......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国际夏令营活动简介

    活 动 简 介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国际冬令营是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行政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等单......

    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栏目创新发展峰会在厦门隆重召开

    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栏目创新发展峰会在厦门隆重召开 2013-12-16 来源:中国网 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栏目创新发展峰会12月14日在厦门隆重召开,该活动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

    薪火相传 声声不息 中国广播事业建立七十周年暨2011年元旦晚会 策划书

    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薪火相传 声声不息 中国广播事业建立七十周年暨2011年元旦晚会 策划书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20......

    1抗敌歌 韦瀚章 黄自黄自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

    1抗敌歌 韦瀚章 黄自黄自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1931年 2旗正飘飘韦瀚章黄自 中央乐团合唱队1932年 3毕业歌 田汉聂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1934年 4大路歌 孙瑜聂耳中国......

    历史

    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现在的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意义、影响、时间、职责、标志、有利条件 背......

    历史

    2010年乌兰察布市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共26分) 1.2009年5月2日下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