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时间:2019-05-14 06: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级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级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第一篇:12级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重庆吸引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我国引进外资与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3、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4、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分析

5、中国利用外资的正面效应分析

6、三缺口模型与中国利用外资问题分析

7、中国利用外资与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8、中国利用外资结构问题分析

9、中国利用外资与加工贸易关系分析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中国利用外资的动因分析 中国利用外资与通货膨胀关系分析 中国“双顺差”问题与利用外资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启示 从外汇储备角度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应对贸易壁垒的关系分析22、23、24、25、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中国“双顺差”问题与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的外资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重庆理工大学

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

2012

学号

姓名

一、论文要求:

(一)、规范要求

1、题目自定:与利用外资或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均可。

2、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4500字。

3、论文正文单面打印。

(二)、论文格式

1、封面,使用规定的统一格式。

2、摘要。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论文的精华。一般为150字左右。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写出3-5个关键词。

3、正文。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一定的创造性。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5、参考文献。一律按照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写。且不少于10篇。

6、版式要求

①一律用WORD编辑,A4纸排版和打印。正文章节采用三级标题排序。一级标题形如一、二、三排序;二级标题

(一)、(二)、(三)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2、3排序。

②字号要求:主标题三号字黑体,居中;论文内各标题四号黑体;正文宋体小四号字;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字。

二、文献综述要求:

1、字数不少于1500字。

2、版式要求

①一律用WORD编辑,A4纸排版和打印。

②字号要求:主标题三号字黑体,居中;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注:18周周二必须上交。过期不候,请大家按时完成。

第二篇:国际税收论文题目及要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国际税收课程论文题目:

班级:08国贸2班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 ___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此处写题目)

1、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国际税收发展的新趋势探讨

2、电子商务下,常设机构概念的重新界定与认识

3、当今国际间重复征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所得税政策的选择

5、抵免法在各国实践中的运用

6、关于当前情况下,对中国实行税收饶让抵免的思考

7、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8、国际税收筹划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9、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10、当今跨国公司国际避税新趋势探讨

11、浅议国际税收竞争

12、论我过直接投资中所得税收政策的选择

13、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及其防范

14、跨国公司税收监管问题研究

15、国际避税地及其正负效应探讨

16、当前国际税收情报交换与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17、对预约定价协议制度的思考

18、论国际税收筹划

19、论国际税收协定发展的新趋势

20、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税收政策选择

21、关于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

22、转让定价与国际税收筹划

23、借鉴国际经验,规范我过区域税收竞争行为的探讨

24、欧盟的环境税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5、国外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比较与借鉴

要求:

1、封面,页头,摘要、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

2、字数为3000以上,上交时间为4号之前。

3、题目3号加粗,标题小四加粗,正文5号字体。

第三篇:国际投资学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我国近两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应处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实际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在总体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截至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虽有所增长,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慢,规模不大,与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资投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外投资环境的变化,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境外投资政策与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

(一)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亟须完善

尽管中国自对外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海外直接投资也有大幅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海外投资的法律。加入世贸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商务部商务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将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核准权利下放到地方。但是当前最主要的是国家应出台一部促进“走出去”的国家性法律,将促进境外投资提高到立法高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严重滞后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使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利益的保障不够。

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无法可依,我国的境外投资管理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资委等众多部门,由此造成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周期长问题,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而且,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管理和监管缺失。

与此同时,我国的投资协定更注重为“引进来”提供优惠政策,忽略了为“走出去”的企业争取平等待遇。截至2009年5月,我国已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促进企业海外投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争端解决机制规定有待加强。比如,需要进一步明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为减少贸易摩擦创造有利条件。

(二)尚未建立对外投资的配套机制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宜企业“走出去” 的工作机制,在促进“走出去”战略的融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远不能适应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合力。

1.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缺乏中介机构的有力支持

目前,我们国家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准远未达到提供我国对外投资服务的要求:不仅数量少,业务范围有限,而且在运营模式、业务规范、诚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大型的对外投资项目几乎全部聘请有外资背景的投资银行担任财务顾问,而聘请外资中介机构可能存在泄密风险及立场不一致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中介机构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协助。

2.企业对外投资出现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

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对国外投资的监管重点、标准及程序,熟悉东道国的政治制度、民族理念。既需要懂得中国企业管理经验,还要熟悉国外语言和商业模式;既要善于利用国外技术人才,也要尽快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队伍。而我国企业在对外直 1

接投掷中虽掌握了控股权,但技术与管理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而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引用,特别是在境外加工贸易的信贷资金和金融保障支持方面,申办难度相较大,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可以享受的商业银行信贷和扶持贴息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三)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

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在国家这个层面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宏观系统不完备。第二个是管理创新不足。协调力度仍需加大,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对外投资都在遵循一个原则,也就是说以风险防范作为第一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对外投资发展。在立项审批方面,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审批,贸易和非贸易性的关税也不同。项目审批程序也比较复杂,更影响了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积极性,甚至本身有积极性的企业,为了提高效益,绕过了管理部门,出现了实有对外投资企业远远大于现有统计数字的现象。

(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发展战略不明确、对投资国政府政策、技术政策、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不熟悉,投资风险大等诸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在信贷、外汇、税收、保险、投资情报服务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往往难以支持海外竞争的强大压力。

1.信息服务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政府职能转变比较慢,服务意识,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没有建立专门提供国内国外商情信息的官方的或者半官方的机构,这样使用内有优势的产品或项目无法得到投资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

2.外汇管理和银行信贷限制过严。在外汇管理上,出于保障我们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的考虑,目前对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是从严控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实行统一监管,相对来说,自行创汇还有很多问题。从客观上虽然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也使许多有好项目而缺乏外汇资金的企业,没有办法按照需求发展,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只是一种隔岸观火的状态。

二、企业自身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经营经验

1.区位选择不当。从投资区域结构看,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2009年底,中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4%。但是我国对外投资区域仍较为集中,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亚洲是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为欧洲,非洲位居第三。境外企业分布的主要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及农、林、牧、渔业,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30.2%、21.9%。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相比之下,欧洲等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这种过于集中的区域投资结构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设点交叉重复、自相竞争的不正常局面,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普遍规模小、自己不足。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高度集中的地区,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占7.4%;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占到存量份额的90%左右;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中央企业和单位占80.2%,地方企业占19.8%。但是,从总体规模看,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仅占全球存量的1.3%,中国企业距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长期实战中不断的历练和成长。

(二)企业内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投资决策盲目,经营亏损严重等

当前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缺乏“知己知彼”的战略分析,没有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明确目标,更由于没有通过科学论证而盲目投资,直接影响了跨国经营的成功率。麦肯锡200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过去的20年中,中国企业有67%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不成功的。商务部统计也显示,目前我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1/3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如TCL集团与阿尔卡特建立的移动电话合资企业因为亏损,在合作9个月之后于2005年5月宣告解散。

(三)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足

1.跨国经营人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管理、技术人才,是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目前科技企业“走出去”普遍存在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公司关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至少需要75000名中高级人才。而由于受企业规模、资金和研发平台所限,通过聘请、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与世界最优秀的研发机构合作等途径充分利用国际研发人才并培养自身研发队伍的机会受到一定限制。此外,我国现行的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由于受国内人事制度、用人机制、社会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内在缺陷的制约,致使海外高端人选择回国时面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诸多不适应,从而使我国科技型企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困难。

2.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还明显不足,不仅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1公布的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显示:世界技术成就指数最高的是芬兰,其指数为0.744。美国和瑞典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技术成就指数分别为0.733和0.703。技术成就指数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还有日本、韩国、荷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中国的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在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中国与处于同一类的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国除了在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巴西,在各方面都低于巴西;与印度相比,中国各项指标都优于印度。但是,中国与第一类国家的差距巨大,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鸿沟,在新技术传播方面也明显不足,在人类技能培养方面的差距制约着整体技术成就水平的提高。

3.跨国经营企业信息信息不灵。对于技术寻求型境外直接投资,其直接目的就是利用技术外溢效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以此获取并长期保持企业技术优势。而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中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尚未建立,国内为之服务和支持的信息也不够,与国外相比,现有的信息系统对国际信息收集和处理、和反馈功能都很弱。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94%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其中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占75.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多数并非技术全球领先的地区,中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全球领先的地区中几乎都未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这也是跨国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和制约。

中国企业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大局观,还要制定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这要求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共识,并达成某种默契,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及时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从而尽可能提高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率。

一、以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基础,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

(一)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优势

《200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底,中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

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4%。从投资区域结构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大部分流向了亚洲,占投资总量的88.1%,其中约3/4的投资流入香港地区。加上占总额近20%的拉丁美洲,对上述三个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存量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78.2%,并且有了较好的投资基础和经验。鉴于目前现状,从投资区位上看,除继续保持在亚洲地区投资的基础优势外,还应积极扩大对拉美地区,尤其是非洲地区的投资。从投资产业看,有两个方面:

1.是加快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目前,中国制造业中轻纺、家电、电子、机械部门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相当一部分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已经相当适应国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具备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条件。

2.加快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大多有丰厚的资源,尤其是拉美、非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条件加强合作开发有利于扩大当地市场,缓解国内资源约束。

(二)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力度

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相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份额极小。他们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悠久的海外投资历史,这些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首先,有一定技术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率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类产业包括电子、通信设备、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行业,由于这些技术与外国先进技术有着较大的差距,加强对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以海外公司的区位优势为平台获取世界领先技术,迅速向母国扩散,有利于加速中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其次,已具有较为丰富投资经验和市场经验的优秀企业应积极向发达国家投资。如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都应是领先者。第三,积极鼓励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可以雇佣大量当地科学家、工程师,从而为获得最前沿的技术信息。

二、调整海外投资结构,积极投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状态,这不仅与全球投资的产业走向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也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产业的潜能并没有在海外投资中得到释放。为此,在保持现有投资产业的基础上应加大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海外投资产业体系。因此,在制造业中,应加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通过向发达地区投资加快获得核心技术能力。在服务业中,应加强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这类产业不仅能够获得丰厚利润,而且为制造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服务支撑。

三、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

经营当地化是海外经营成功的规律和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增大、企业自身实力的提高,东道国的环境制约,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要成功地实施全球化战略,主要表现有四方面的内容:

(一)要学会本土化经营,积极融入东道国经济。跨国公司当地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施“全球公民”战略,如IBM、SONY、飞利浦等全球公司都在极力淡化本公司的民族身份。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多习惯于“独往独来”,这势必会造成与东道国的隔阂,不利于跨国经营。

(二)树立当地服务意识。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十分注意为当地的服务,他们把自身利益与东道国利益有机地结为一体,这不仅为树立其全球品牌奠定了基础,也使跨国企业深深扎根在东道国的土壤。

(三)积极吸引使用当地员工和管理人才。著名跨国公司沃尔玛、通用电气、摩

托罗拉等企业在我国经营中,员工的本土化都在90%以上。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则几乎是从普通员工到高管人员全盘“移师海外”,这种“国内员工海外经营”的模式必将难以为继。

(四)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融入当地企业文化,实现共同发展。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企业成功经营所起的关键作用,积极在跨文化沟通培训上投资,重视跨文化沟通策略的研究,积极融入东道国当地社会。

四、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

目前,培育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战略。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型跨国企业。因此,加快创建和培育世界级跨国公司对于加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要加强产业政策扶植。国外经验证明,在发展跨国公司初期,国家实施产业政策扶植是十分必要的。日本许多跨国公司在初期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目前我国企业非常相似,而日本政府用产业政策这双“有形的手”扶植它们度过了“襁褓”时代,成为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韩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当。

(二)产业政策要坚持扶优扶强原则。只有扶优扶强,才能加快大企业的迅速成长,形成一定数量的世界级企业,并利用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

(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及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鼓励,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势头会日益强劲。

五、注重技术战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

近10年来,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发中海外子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大量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目的是把母公司的技术通过海外的研发机构更好地向外扩散,并根据当地市场条件、运用当地科技人员,对技术进行二次滚动的N次开发,子公司的技术开发成果可以提供母公司和全球其他子公司共享。

(二)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通过海外子公司转化为规模经济。技术创新需要依赖于一个规模的市场,跨国公司正是通过全球子公司的生产补偿少则几亿美元,多则几十亿美元的开发费用,由此也导致跨国公司技术成果内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外部转让的比重越来越小。

(三)跨国公司在投资某种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同时也建立了新的国际标准体系,这种首先获得的标准体系会在海外投资中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应借鉴跨国公司经验调整技术战略。主要表现为,由逐步进入市场到大幅度转让技术。中国对外投资的技术投入和其进入市场同步进行。应采取十分谨慎的策略,先设立企业(小规模的),向海外投资企业适当转让生产应用技术,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产品的生产,相应加大技术投入,并不断地投入动态技术,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市场占有了相当份额后,开始设立研发中心,从事既满足市场也面向全球的基础研究,由单纯的技术转让向研究开发经营战略转变。此外,应注重对技术的控制性。越是高新技术产业越是要对企业控股,愈是技术先进的企业,愈是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

六、注重投资方式选择,加大跨国并购力度

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合资方式,用以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成本,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如此,中国企业初期的海外投资也是如此。随着对当地经营环境的不断熟悉,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会增加,成为主要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速度和规模都在大幅度增长。2009年并购投资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4%。2010年上半年公布了14宗资源行业领域的海外并购交易,最大一宗海外并购交易是中石化以47亿美元的价格自ConocoPhilips购买了加拿大Syncrude公司9%的股份;另外一宗大额海外并购交易是中投公司再次投资加拿大PennWest Energy公司,累计投资额达12亿美元。这反映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

七、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创建完备的企业海外投资促进体系 强有力的对外投资促进政策是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保证。世界各国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都实施了不同的促进政策。如,设立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加强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等。英国不仅设立了各种行业协会,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沟通信息,搭建桥梁,政府还成立了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专门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担保和保险。正是这种完备的促进体系使企业的海外投资有了强大的后盾。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十分欠缺。为此,首先要加强海外投资的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尤其是对鼓励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内企业关联带动性强的企业,如海外投资企业通过国内零部件采购带动了国内企业出口,应该给予更优惠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二是建立政府、民间各种形式的海外投资促进机构,通过不同渠道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三是逐步改革政府投资审批制度,降低门槛,鼓励各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走出去”。

八、以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扩大对外投资越来越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往往容易形成“一哄而上”,“定指标,下计划层层考核”,使本应市场推动的事情成为由政府主导的一场运动,这是中国建国以来无数教训的总结。因此,要做到科学理性投资。由于政府大力倡导,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会充满热情,同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在中国,跨国公司“拿银子当金子卖”,而中国企业“拿金子当银子卖”,甚至“拿着金子换来一堆费铜烂铁”的也教训不少。因此,只有冷静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才能减少风险和损失。此外,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加快“走出去”的法制建设,制订涉及对外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九、借势借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中国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两者的有机结合会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首先,应继续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提升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二是把我国向外资开放的市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市场进入联系起来,力争为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更多条件。三是与已在华投资成功的跨国公司携手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第三国投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影响力,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总之,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知识时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问题。企业对外投资成功与否,既与企业自身的选择和决策有关,又与政府的政策和扶持有关。这就需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进退。

第四篇:国际投资学论文

价值投资

(1)股神巴菲特 在投资界,巴菲特可是人人皆知的名字。人们往往喜欢把巴菲特与股神联系在一起,因为在1965~2006年的42年间,他掌管的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伯克希尔公司远远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在业界让人望尘莫及。

巴菲特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他曾经成功投资过许多美国国际性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沃尔玛公司、强生公司、卡夫食品公司、雀巢公司、耐克公司等。

他的投资生涯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最经典的我认为是投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拥有500个饮料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41.9%,远远超过主要竞争对手。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将永久持有可口可乐股票。目前持有的4亿股,是他所持全部股票的20%。巴菲特无疑是成功的,可口可乐给了他巨额的回报。

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可以说,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2)中国股市 所谓的中国式股市,大概可以这么说:以下跌为核心,以暴涨暴跌为特色,以圈钱为己任。权,审,跌,圈,散,是中国股市的五字真经。权力就像一只巨大的章鱼,从上市发行到退市重组,触手无处不在。和其他成熟市场股市IPO注册制不同,中国股市实行审核制。股市下跌在中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例如,在2007年中国股市走出一波大牛市,一举成为世界股市冠军;在2008年,A股暴跌,跌幅达到惊人的70%以上。在中国股市,圈钱现象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精心包装自己,一旦上市后,业绩很快就会变脸。而且很多公司业绩造假,欺骗股民。中国股民大部分是散户,有数据显示,中国股民八成以上都是散户,这些散户中大部分人的资金少于50万元。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仅仅在2009年因为政府迅速推出的4万元救市计划出现短暂反弹,中国股市在接下来的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都处于熊市状态,股市成交处于日益萎缩状态,股市的人气也越来越低迷。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中国股民都先后立场而去。特别是在2012年,中国上证指数击穿2000点,创出新低1849.65点,在这一年里,股民怨声达到顶峰。但是中国股市并没有出现牛市,在2013年,股市只是出现短暂的反弹,随即再次进入下行通道,多次击穿2000点。有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有735万股民离场。中国股市近年来人气陷入低谷。

(3)巴菲特与中国股市

据资料显示,巴菲特投资中国股市只有两次,一次是投资中国石油,另一次是投资比亚迪,而且都是港股,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内地股市不对外开放。数据表明,2002年至2003年间,巴菲特投资4.88亿美元购入中石油1.3%股份。而自2007年7月开始,巴菲特连续七次减持中石油H股,并在11月5日中石油登陆A股市场的前一个月将所持的23.4亿股中石油H股全部清空,收获40亿美元,获利近七倍。2008年,比亚迪汽车 成为被巴菲特“金手指”点中的公司,巴菲特最终以2.3亿美元获得比亚迪 10%的股份,并成为比亚迪第二大股东。按照当时的购买价,巴菲特购买比亚迪的股价为8港元每股,此后比亚迪股价一路飙高,在2010年让巴菲特账面浮盈超10倍。

巴菲特少有两次投资中国股市都获利丰厚。

(4)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

中国的大量股民都像巴菲特一样,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理论,很多人购买了巴菲特的自传,向巴菲特学习,期望从中学到投资方法。

但是很快,反对巴菲特的投资理论的声音出来了。很多人开始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他们的观点是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股市的上涨或者下跌,牛市或者熊市,很大取决于中国的股市政策。

我认为,他们的理由是对的,但是结论是错误的。诚然,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味道很重的地方,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股市,因为股市里的很多事情都是由部门说了算,从公司的上市到公司的退市,几乎每个地方都看到了政府有形的手在干预市场。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其选取了市值增长率为统计指标,统计了2001年5月—2010年5月十年期间50家市值增长最快的公司,发现除部分依赖于内生的成长性外,大部分公司皆依赖外延式的资产注入。其研究指出,在统计时间内,A股市值增长最快的50家个股中,借壳/资产重组类占70%,而在2008年5月-2010年5月期间,这个比例达到了惊人的90%。这意味着,有着真正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标的仍然稀缺。然而,这些数据并不仅仅依靠偶然性。如果有研究过A股,我们很快会发现,那些上涨的比较快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由于资产重组的利好消息,特别是ST公司,昨天还是人人抛弃的丑小鸭,明天由于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向公司注入优秀的资产,变成了凤凰。这样的现象在A股市场上屡屡上演着。

正是这些原因,很多股民对巴菲特理论适用于中国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他们从一开始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理论到后来开始质疑。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投资大众对巴菲特的误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只要是杰出企业,就可以不管价位随时买进并长期投资;二是长期持有,“死了也不卖”。巴菲特价值投资思想的真正核心就是“安全边际”,也就是买入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巴菲特确实说过要长期持有,但并不没有说无论什么股票、什么价位都要长期持有。巴菲特除了对控股收购的企业和极少数伟大企业的股票没有退出策略、宣布永久持有外,其余大多数股票在股价高估,或是出现更好机会,或是企业基本面恶化时,或是买进当初就判断错误时都会卖掉。即使他曾宣布永久持有的迪斯尼股票,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彻底退出。可见,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是买入优秀的并且是价值被明显低估的公司,长期持有或者在适当时候卖掉,而不仅仅是长期持有一间优秀的公司股票。

(5)真的不适用吗?

要分析长期价值投资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股市,我们以中国在2005-2007年的牛市来分析。

过去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全部A股(非ST)的整体市盈率在18.20左右,当时价格低于10元的股票遍地都是,其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也是俯拾皆是。按照巴菲特的“安全边际”投资理念,在2005年时入市购买一些优秀并且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并长期持有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卖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当时由于上证指数击穿2000点,大部分股民对市场失去信心,敢进入股市的人寥寥无几,人们谈股色变。

在2005-2007年,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大行情。上证指数从998.23点一路高歌,涨到最高的6124.04点,涨幅高达500%多,深证成指从2590.53点涨到19600.00点,涨幅高达600%多,两市期间虽有过回调,但是没有阻挡牛市的步伐。中国股市在2007年成为全球涨幅最大的市场。

我在网上找到这期间涨幅比较靠前的股票,这些资料是由网友或者股民统计出来的。

股票代码沪深A股股票最大涨幅

600150中国船舶4884.437%

600739辽宁成大3464.841%

600497驰宏锌锗3206.005%

000568泸州老窖2975.041%

600109国金证券2816.625%

000718苏宁环球2759.223%

600550天威保变2731.384%

600331宏达股份2671.890%

002024苏宁电器2621.475%

000623吉林敖东2512.698%

600517置信电气2330.041%

600456宝钛股份2229.124%

000887中鼎股份2223.372%

600489中金黄金2175.520%

000878云南铜业2129.050%

600030中信证券2053.583%

600629棱光实业2037.922%

600519贵州茅台1962.162%

600685广船国际1918.645%

000527美的电器1893.701%

在这些表现优异的股票中,有不少股票是由于资产重组、整体上市或者借壳上市等利好消息出现暴涨,如中国船舶、国金证券、苏宁环球,这类股票我们很难捕捉,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依据确定哪间公司未来是否会重组或者借壳。

不过,除了上面说的股票之外,我们依然可以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解释。安全边际理论表明,应该购买那些优秀的并且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在2005年时就是我们应该购买股票的最佳时间,因为股市里有很多优秀的、内在价值在熊市背景下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在上面列举的股票中,泸州老窖、苏宁电器、中信证券、美的电器等上市公司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都是优秀的,我们在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这些公司的身影,它们在同行业内有很强的竞争力,公

司有优秀的资产。在20005年熊市的时候,这些公司的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股价大都位于10元以下,但是它们的业绩却有很好的表现,特别在2006、2007年时,上面列举的公司的净利润大都翻了几番,例如中信证券2006年实现净利润24.34亿,同比增长493%,2007年实现净利润123.88亿,同比增长408%;驰宏锌锗2006年实现净利润10.37亿,同比增长700%,2007年实现净利润13.10亿,同比增长26%.。优秀的上市公司在牛市里都表现得比其他的股票好。

当然,说到2007年的牛市,很多投资者会想到当年很多没有价值的股票的股价翻了十倍。比如,ST棱光、ST仁和、ST巨力和**ST金泰,在牛市的大背景下,连年亏损的ST 股被疯狂的股民炒作,有的十几个交易日连续涨停,再如,杭萧钢构,在短短几个交易月内就翻了将近十倍。

但是,这些现象并不能否定价值投资理论。这些股票只是在短期内被失去理性的投资者疯狂炒作而已,在2007年牛市见顶后,它们的真实价值就回归了。

诚然,A股市场的投资者不够理性,业绩差的股票经常会遭到炒作,但是,这么多年来,又有哪几只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能超过云南白药、伊利股份、双汇发展呢?

当我们惦记着葡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要苹果呢?

(6)未来在何方?

我们注意到,自从2009年中国股市出现短暂的反弹外,直至现在仍然处于熊市状态。以2012年11月的数据,上证A股整体市盈率10.47倍,沪深300整体市盈率仅有9.89倍,全部A股(非ST)整体市盈率处于11.56倍的水平。中国最近进行一轮新的股市改革,基本上可以认为股市已经触底,很多具有投资价值并且其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蓝筹股无人问津,但是巴菲特说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难道现在不是出手的时候吗?

第五篇:国际投资学论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问题,对策....................................1 绪论:..............................................................1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1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现状................................1 正文:..............................................................2 一 我国基金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一)基金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特征.......................2(二)行业性整体人才匮乏,高端人才流动过于频繁................2(三)资产配置同质化严重,投资风格趋同.........................3(四)投资范围有限,资产管理能力不高...........................4

二、促进我国基金业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4(一)我国现行基金的委托代理问题...............................4(二)明确基金托管人的监督职责.................................4(三)建立基金管理人市场.......................................5(四)发展公司型基金...........................................5 结论:..............................................................5 参考文献:..........................................................6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制约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基金的治理结构等问题是影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对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问题,对策 绪论: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和理财工具。它是随着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

我国投资基金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1992 一1997 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各地分行批准设立的投资基金及基金类受益券被称为“老基金”,此时的基金规模很小,运作也很不规范,而且,绝大部分基金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因此,在理论界通常把“新基金”才视为我国投资基金的起源,即把1998 年作为我国投资基金的元年。1997 年11月14 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法制基础。此后发行的基金被称为“新基金”。1998 年3 月,“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的发行与设立,标志着我国投资基金进入规范化发展时期。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现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管理规模不断扩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集合资产管理经验,基金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年的调整,市场进入了机构投资者时代,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市场的新生代力量,其管理能力和经验的沉淀和积累、管理资产的市场份额比重增大,以及其投资文化在市场中显示的“示范效应”,使得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在中国的资本市场 1

上基本确立了“市场中坚力量”的地位。

我国的金融结构目前还处于相对失衡的阶段,有效的流动机制的欠缺难以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都初具规模,但是市场规范化程度、制度建设的相对落后都将制约资本的合理流动。改善这样的状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但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专业性、代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发挥着证券市场和社会资金的桥梁作用,应该能够承担分流储蓄,促动金融结构调整的历史性重任。

正文:

一 我国基金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树立正确的市场投资理念、抑制投机气氛、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配置金融资源、促进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多元化等方面展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时间较短,行业整体仍存在如下一系列问题:

(一)基金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特征

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有助于市场的扩展、深化和相对稳定。但在另一方面,基金在市场的运作中也会产生出某种负面效应: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基金的“羊群效应”。所谓羊群效应,就是指个体跟随“市场领导者”发出的信号进行操作:造成市场一个时期价格和收益率的涨跌将趋向于加强下一个时期价格和收益率的涨跌,甚至导致“过度波动”等现象的出现。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破坏基金的创新机制而导致整个基金行业的平庸化,影响基金资源优化配置效应的实现和整个基金业的发展;随着基金力量的不断增强,“羊群效应”的破坏作用会更加巨大。所以,如何避免或减弱基金“羊群效应”的产生,是基金业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行业性整体人才匮乏,高端人才流动过于频繁

我国基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基金业人才紧缺,导致了基金管理人员的频繁流动。截至2007年底,全年共发生了353起基金经理变动公告,较2006年增加了96%。171只基金刊登了基金经理离职的公告,占总基金数的46%。其中股票型基 2

金85起,离职比例达47%;混合型基金57起,离职比例达57.6%。在离职名单中,不乏一些投资总监或明星基金经理。不仅如此,据调查发现,我国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限不到一年,而美国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限为5年。截至2007年年底,共有10只基金刊登了同一基金经理的任职与离职公告,其中,任期最短的基金经理仅在任3个月。基金业人才的快速流动直接影响基金的投资业绩,影响基金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基金经理的培养期被大大缩短,低龄化和浅阅历现象明显。基金经理的成长必须要经历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岗位,因此需要相当长的培养期,才能真正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通常情况下,美国对基金经理的培养期需要12年以上,基金经理平均年龄超过40岁,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对;中基金经理皆有从事多种行业的任职经历。

最近两年,由于国内基金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基金经理的培养期被大大缩短,只有大约5年时间,大量年轻的基金经理被“拔苗助长”地迅速推到前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基金经理队伍中30岁以下(不包含30岁)的基金经理已经超过了10位。基金经理往往是从象牙塔直奔投资岗位,缺乏从事实业经济的经历,也缺乏扎实的公司基本面研究功底,这常常让很多基金经理看不到企业盈利的灵魂。国内基金经理年轻化、从业经历浅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基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资产配置同质化严重,投资风格趋同

现有的开放式基金虽然在契约中有平衡型、成长型和价值型的区分,但实际运作中受证券市场大环境的限制,各类基金的资产配置、品种选择的空间不大,具体运作策略也没有大的差别,各种不同类型基金的资产配置结构雷同。

由于我国当前股票型基金占基金总规模的比重过大,而市场上只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具备长期的盈利能力,因此股票型基金的持股结构高度重合。例如,观察2007年三个季度的基金报告,单只重仓股票平均被基金持有数量由2007年一季度的10只到2季度的44.79只,再发展到三季度的51.12只。这反映了2007年随着市场估值升高、大盘蓝筹股成为市场主流,基金趋于通过抱团取暖规避风险获取平均收益。虽然抱团取暖的投资策略给部分基金带来较好的投资效果,但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这将使得基金间展开博弈,可能引发相互厮杀,从而导致股票的大幅下跌以及基金净值的集体缩水,甚至可能导致基金行业面临流动性危机。

(四)投资范围有限,资产管理能力不高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十分发达,金融产品单一,基金可选择的对象只有股票、国债等少数几类,而且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数量较少,基金的收益主要依靠资本利得而不是红利,基金管理人在选择股票时往往倾向于少数能获得资本利得的股票。这样一来,本已有限的投资范围就更小了,使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投资理念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同时,股票市场没有如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并且市场缺乏做空机制,资金只能通过单向做多来获取收益,这制约了基金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导致其组合投资管理手段有限,无法充分显示出专业投资人相对普通投资者的比较优势。一旦影响证券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市场行情下跌,基金所持有的资产必然随之缩减,使基金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二、促进我国基金业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现行基金的委托代理问题

为促进基金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基金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控制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强化基金持有人的监督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设立持有人大会常设机构;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选择基金管理人;取代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签署有关的基金契约;对基金管理人对基金财产的运作和基金托管人管理进行监督;可以建议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更换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基金账户进行审计和聘请律师事务所对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行为发表法律意见等措施来解决。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只对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并不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因此在我国尚没有公司型基金的情况下,必须对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变革。

(二)明确基金托管人的监督职责

基金托管人的监督职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我国的基金托管人选择方法,将托管人的选择权直接交到基金持有人手中,真正让托管人成为持有人的代理人去监督基金管理人。在设立基金持有人代表大会常设机构后,这一问题可以获得解决。同时,应降低我国的基金托管费率。目前,美国基金的托管费在0.1%至0.2%之间,德国仅为0.04% ,而我国目前托管费在0.175%至0.25%之间,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托管银行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会放松其监管职能。因此,建议尽快发展托管银行,通过市场竞争,降低现有的托管费率。

(三)建立基金管理人市场

证券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它也必须以投资者收益最大化为目的运行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在基金管理人选择方面按照市场的竞争机制来运行,通过市场选择来确认。因此,应当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人资格条件。我国目前在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任职条件上,只在注册资本金、股东结构、人员构成、内控制度等硬指标方面作了规定,而对其管理能力等软指标却没有规定。这不利于基金管理人的市场竞争,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基金管理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应规定基金在较长时期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其管理人不能发起设立新的基金。当基金长期管理不善时,要强制向其他优秀的基金管理人转移,这样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也有利于保护绩效较差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四)发展公司型基金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金市场也逐步成熟,契约型基金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因此,发展公司型基金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存在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两种组织形式,但相当数量的契约型基金正在向公司型基金转化。和契约型基金相比,公司型基金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发挥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更有利于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结论:

证券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涵盖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涉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等多个领域,因此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要接受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多头监管。我国这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造成监管权限分散,各监管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监管效果不理想,与世界目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不相符,因此需要建立统一、有效的基金监管部门,强化基金监管,从而促进我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刘鸿儒.中国基金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 J ].经济研究参考, 2005,(23).[ 2 ]冷雪霜.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J ].价值工程, 2005,(6).[ 3 ]汪军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缺陷及对策研究[ J ].皖西学院学报, 2005,(1).[ 4 ] 田小龙.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上)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0月第23卷第10期

下载12级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级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投资学论文

    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 要: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为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利用更好的资源、追逐更加高额的利润,展开了与国际......

    国际投资学论文

    外国投资对我过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对当地国的经济影响情况下,针对我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于引进外商投资的......

    国际投资学课程工作总结

    国 际 投 资 学 授 课 总 结 (衡水学院 国际贸易教研室 王金波) 2010-2011第一学年我担任08国贸本,10专升本的国际投资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与辅导工作,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不仅在教......

    学生课程论文题目要求

    《会计理论》课程论文要求 一、选题要求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实施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大全五篇)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二、 课程编码:0200332 三、 学时与学分:40/2.5 四、 先修课程:微宏观经济学 五、 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

    论文题目及要求5篇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条建议朱龙徐海学院电气10-3班22101156摘要:三百字左右(五号字)关键词:三个——五个(五号字)绪论(10号字)一、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特征所谓弱势群体,也......

    工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工程学院2012年秋季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一、论文选题 从以下选题择一,撰写一篇论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二)学习“当代雷锋”郭明......

    2016农大毛概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6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5年12月28日至2016年11月13日) 题目: 一、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