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19-05-14 06: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篇: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椒江实验小学课题组

【摘要】: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实现这种途径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聆听。聆听是音乐活动最初期的表现,也是感受和欣赏音乐的前提。本课题试着从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内容教学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导入,让孩子专心聆听、入境想象、尽情表达,把身心聆听这一教学方式作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服务,让学生持久的形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提高孩子们聆听音乐的能力,让音乐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关键词】:音乐 欣赏 聆听 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学校自实施体艺“2+1”工程以来,对体艺项目的重视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体艺“2+1”工程中,学生音乐的学习不仅来自于课堂内,还来自丰富多彩的课堂外的世界。在确保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音乐选修项目,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中把聆听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教学,它与演唱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中的聆听是对音乐的感知,是一种音乐的吸收活动,它可以大大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小学生这一思维阶段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感知更多的和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成为思维活动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强,常常是情感与形体同步感受音乐,更喜欢把自己当作音乐中的一个角色动情地表演。因此,本课题旨在结合新课程的听赏内容,提供给我们的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激起美感的音乐精品,在教学中结合身心聆听的学习方法,来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使之更好的把音乐与学生融合,来激活我们的音乐审美价值,有助于更好的学习音乐技能。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音乐是一门靠听觉来感知的艺术。只有通过听,声音才能将刺激的信号传递到人的意识中去。不同的音响刺激,又会得到不同的感知。因此,训练听,可以提高欣赏、理解音乐音响的感知力和对复杂音响的辨别力。

课题负责人:黄群燕

本报告执笔:黄群燕 主要成员:洪 敏 吴兴昌 周雪苹

-0- 儿童的音乐生活一般也是从听开始,接着才是唱、弹奏,直至创作。听是音乐活动中最初期的表现,是感知和欣赏音乐的前提,要发展儿童的音乐生活,聆听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将来音乐发展的基础,聆听音乐的成功,也是音乐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

音乐不是一般的音响组合,它是“人类感情的共同语言”。音乐直接以声波影响大脑,通过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调节影响人的情绪,情绪总有宣泄和释放的需要,常表现为一种身体运动,儿童的情绪尚不成熟,具有冲动性、外露性、肤浅性、易变性等特点,在听音乐时,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缓急交错的速度以及丰富多彩的感情交换,都能激起儿童形体动作的反应,以求得心理平衡,这种与情绪相联系的身体动作称为“表情动作”,它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由于音乐是在动中进行的艺术,听觉对形象的感知是间接的。声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随生随灭,稍纵即逝,声音只能“对联想摆出形象”、耳朵对听过的声音只能凭记忆追溯印象。因此,进一步聆听就要运用所谓“内在的听觉”,把他在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想象(通过欣赏非描绘性的音乐或非情节性音乐,感知、体验其感情而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音乐的想象)、联想(通过欣赏描绘性的音乐或情节性的音乐而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称作音乐的联想)和简单的思维融解合在一起,不断地帮助学生对感官听觉作出判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因此,身心聆听就是要求学生全身心地作审美的聆听,在意境中想象,在感受中领悟,在情态中表露,通过外部听觉的训练,达到内心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与音乐互动,音乐与学生融合。

三、研究对象、方法、时间

1.研究对象:二三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依托新课程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施效果调整研究进程和实施方案,及时发现新的能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的生长点,逐步积累、分析,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与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形式检测聆听的成效,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行动计划,指导下一轮的课程实践行为。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需要理论的支撑,但不是对已有理论的图解式演绎;它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但不是对具体做法的写实式描绘与罗列。因此,本课题我们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试图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然后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从而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体系。

3.研究时间:2007年1月——2007年12月

四、研究的内容

通过前期的总结归纳,得出身心聆听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导——听——想——动,即愉快导入、专心聆听、入境想象、尽情表达。把身心聆听这一教学方式作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服务,让学生持久的形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会用有效的方法来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五、实施阶段:

(一)前期工作

-1- 学生情况:我校班级人数多达60人左右,但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班级人数多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首先让学生知道聆听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好的聆听习惯。以聊天谈话的形式进行。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强调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欣赏者而且都做文明的欣赏者,给自己,给他人,创设一个文明的安静的学习环境。

教材情况:由于低段作品基本以短小,形象为主,所以根据教材欣赏内容,进行组合,归纳总结,先得出身心聆听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导——听——想——动,(二)具体实施 1.导━愉快导入

聆听音乐,师生都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学生应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有一个饱满的教学状态,而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尚需教师启发诱导。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应在情绪引导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聆听教学中的“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就是教师为学生进入乐曲境界架设桥梁,是指导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前提。由于音乐是形象性的艺术,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艺术形象,故要采取不同导入的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

导入的方法很多,只要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到有趣愉快,各种方法都能用。但是要“导”得精彩,必须对音乐曲目深入地分析研究;对学生实际水平正确地了解估量,这样才会通过筛选,设计出最有效的方法、最简练的形象,愉快地导入。

(1)形象导入

用儿歌,童谣,故事,画图等语言或画面,形象地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自然地进入聆听意境。如:儿歌导入——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先用儿歌诱导学生想象群蛙蹦跳的欢乐情景。河边一群小青蛙,唱歌跳舞呱呱呱。“扑通”一声跳下水,大风大雨都不怕。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童谣导入——聆听钢琴曲及民乐曲《跳绳》时,先读童谣,让学生感受跳绳时的快乐情景。花绳花绳舞起来,彩虹彩虹升起来,拉着手儿跳进去,唱着歌儿跳出来。

故事导入——聆听《野蜂飞舞》时,可先生动的讲述《萨尔丹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王子为什么要变成野蜂,他急急忙忙去干什么?

画面导入——聆听福建民歌《采茶灯》时,先观赏画面,看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

(2)设问导入

通过提问,猜谜等引起思考,并导入聆听内容。如:聆听《在钟表店里》时,可用猜谜形式导入: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打一物)

(3)旋律导入

在聆听前,通过拍击,律动,打击乐器等来熟悉乐曲的主旋律,引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帮助学生开启聆听之门。

如:聆听《四小天鹅舞曲》前,让学生跟着舞曲作小跑步,轻快的进入教室。聆听木琴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前,让学生先听辨乐曲中骑马与舞蹈的旋律,学着马儿跑一跑,跟着主旋律跳一跳。为聆听全曲作铺垫。

-2- 这种先动后听地导入方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先感受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风格,然后再静下来专心聆听,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2.听━专心聆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转瞬即逝。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情绪和意境往往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捕捉到。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兴趣容易转移,所以每次聆听都要有所侧重。聆听音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有目的的听,等于有的放矢。每次听音乐学生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有了多层次的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会集中精神听,去思考、找出答案。听觉习惯的养成,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所以教师要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例如,初听时,先听出乐曲情绪,复听时品味它的节奏、速度或音色等。学生在有指导的反复聆听中逐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真正感觉音乐。要使学生有一对“音乐耳朵”,首先要教会学生“侧耳聆听”。要创设一个安静聆听的氛围,培养学生“真”听的习惯。不要让学生一听就摇头晃脑地动,盲目的动反而会影响“听”的质量。

初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如乐曲是什么情绪?乐曲有哪些情节?音乐表现了什么形象?教师可采用选择问答方法进行初步聆听时的指导。

复听音乐,可以分段听或有重点地听,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细听,如乐曲采用了什么演奏形式?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模仿这种乐器的音色吗?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音乐主题,乐曲主题往往是乐曲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重点聆听时带动学生哼唱或通过反复听,熟悉旋律,还可以结合节奏,旋律帮助聆听。我们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能听出乐曲哪里是重复的,哪里是有变化的?哪里是强的,哪里是弱的?哪里是快的,哪里是慢的等,边听边采用图形,色彩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最后再完整地感受乐曲。

如欣赏圣——桑的《狮王进行曲》作品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后回答,学生说“我好象看到老虎出来了”“好象是狮子”“音乐很阴森恐怖”其实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主题音乐,出示节奏 xxxx|xxxx|xxxxxx|x―――||学生学习节奏后,加入旋律6 3 3 3|4 3 2 3|17 67 1 2|7---||旋律熟悉后,教师与学生合作创编歌词“我是狮子森林之王我的叫声“吼吼吼”通过比较速度、音区的变化来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气势。随后整体聆听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乐曲一共出现了几次?学生就能很仔细、很深入地去聆听。

指导聆听时,教师要画龙点睛,有效性地讲解,切忌把主观的想象强加给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感受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代替的,我们教师要做的是用音乐的语言(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等)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

3.想━入境想象

引导学生入境想象是和引导学生专心聆听同步进行的。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音乐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这种由听觉而产生的形象━“视象性”是由想象而产生的,这就是音乐的形象思维。通过聆听描绘性或情节性

-3- 音乐而引起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是音乐联想;而非描绘性或非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为音乐想象。

怎样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呢?

①从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出发,引导学生想象。自然界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音响。这些音响不仅具有音乐性,而且具有自然美。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音响,如小鸟喳喳声、小溪流水声、马蹄哒哒声、时钟滴嗒声、蜜锋嗡嗡声等组成的音乐片断,让学生聆听后展开想象。学生就会感到音乐很有趣,既像一个奇妙的故事,又像一幅生动的图画,从而产生爱听音乐的欲望。

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出发,引导学生想象。如听雄壮的进行曲,让学生联想到雄赳赳的解放军队伍、少先队的队伍。通过这些具有一定特点又有具体形象的音乐片段,启发学生想象或联想,去感受、理解音乐内容。这也是一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交流“想象”过程。学生除了学会用自己的心智去聆听音乐外,还要学会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通过想象、联想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使思维更活跃、更丰富,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动━尽情表达

在聆听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联觉”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音乐,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去表现音乐,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感受。

不同的乐曲,可以用不同方式的“动”来表现音乐。

(1)用拟声、拟形的方法让学生模仿音乐。拟声:是听了音乐后把音乐中的形象的音响模拟出来。如《在钟表店里》,大钟,小钟的走动声;《鸭子拌嘴》中“嘎嘎”的欢笑声,争食时的“噗噗”争夺声-----学着把乐曲中主旋律或印象最深的小节(片断)哼唱出来等等。拟形:是把音乐描绘的音乐形象用形体动作模拟出来。如《狮子进行曲》模拟狮子威武的形态;《小猫圆舞曲》模拟小猫跳舞的姿势等。

(2)用口述的方法让学生表述音乐。是对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节或音乐形象,通过感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口述就是对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节或音乐形象,通过感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要得是这种语言是描绘音乐要素的语言,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文学语言来替代音乐。这种描绘性的教学情景,能创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助于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如教学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时,第一遍欣赏时,教师不出示曲名,让学生先听,然后再谈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小蚂蚁在搬家,小老鼠在钻地洞,小熊猫在整理书包”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遍欣赏时,出示课题,并提问:你们想象一下小熊猫在干什么?聆听音乐作品后,再让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精彩的画面。

(3)用描绘的方法让学生表现音乐。就是听了音乐,把想象后的感受,用图形,线条符号,色彩,文字等表现出来。描绘就是听了音乐,把想象后的感受,用图形,线条符号,色彩,文字等表现出来。如果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音乐,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来表现音乐,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

-4- 觉”,我们应该从“听”引发“感觉”,进而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或直觉反应来表现音乐。实践证明,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

听了《野蜂飞舞》画出了旋律线:

听了《闪烁的小星》画出了蓝蓝的月亮。听了A——B——A三段体乐曲,会用三种水果来表示:苹果、梨、苹果或香蕉、橘子、香蕉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听”的兴趣,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里参与活动。学生音乐形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思维也受到了刺激和鼓励。

这种横向的联系也促进了各学科的有机结合。

(4)用综合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再现音乐。就是根据乐曲内容和音乐形象,通过情景,律动,舞蹈,声势(拍手,拍腿,跺脚)等自由地表演乐曲的节奏,旋律或内容。在聆听以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用“动”来再现音乐形象。教师不要引导学生过多或过分地去猜测音乐的具体内容,应该从似又不似的形象表露中再现音乐,培养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能力。如:让学生听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不作任何介绍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有时学生认为乐曲是表现一只笨重的大象在缓慢地行走;有时则认为乐曲是表现一只顽皮的狗熊;也有的认为是胖墩墩的肥猪,笨头笨脑的乌龟——学生们的想象都是对的,他们并没有胡乱猜想,都是从低沉,缓慢的乐曲声中想象这音乐描绘的是笨重的或是行走缓慢的动物,这符合音乐的个性。然后可以要求学生放开自己的手脚,把自己想象的动物,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把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储存的信息调动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手舞足蹈。有的表现大象甩着长鼻子;有的缩着头颈像只可爱的乌龟;有的张牙舞爪表现凶猛的老虎狮子——连他们的眼睛,眉毛,牙齿都参加了活动。虽然他们幼稚的动作不太美,整个教室也挺“乱”的。可是学生们的自我感觉都特别好。他们都努力地,千方百计地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其说孩子们在聆听音乐,不如说孩子们在用自己的形体“解释”音乐内容,“创造”音乐形象。

六、效果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效果 1.学生聆听的习惯初步养成,兴趣开始稳定

学生欣赏音乐开始往往是凭兴趣在听,这种最初的感悟和对音乐产生的兴趣,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引导,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而聆听必须要有一个安静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把这种短暂的兴趣变成稳定的兴趣。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通过训练,慢慢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好的习惯逐步养成。也为学习各科知识起到促进和延伸的作用。、2.对欣赏作品开始关注,认知在发展

以前学生只注意歌曲的学习和演唱,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对欣赏作品不屑一顾。新课程的实施,彻底打破了这种错误观念。学生在学校的音乐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歌唱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给学生身心聆听的方法,正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掌握学习和欣赏的方法。在聆听中,他们通过动口、动脑、亲自体验认知过程。这样的学习,对学习认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3、拓宽了知识面,扩大了音乐视野

-5- 每个人都存在差异性,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受到生理条件和演唱、演奏技能的限制,有时无法很正确、到位的完成。这对于音乐的作品完整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而欣赏可以超越学生本身的技能范围,学生在欣赏中逐步积累音乐的感性认识,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各种能力。

七、几点思考

1.身心聆听的方法相对于其它音乐听赏方式来说,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四个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互换。

2.这种教学方式最适用于低段的音乐欣赏教学,也可以做为唱游教学前的准备。3.身心聆听也不是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音乐的行为,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 上海音乐出版社 [3]《中国音乐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6-

第二篇: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现阶段,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来说,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研究,主要探究了如何将声势训练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声势训练;应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考虑到如何采取有效办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就以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来说,采取声势训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音乐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探讨了声势训练如何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当中。

一、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声势训练教学法的内涵

声势训练主要是指通过发出声响的人体动作,例如拍手、拍腿等动作。通过声势训练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影响力,并且有利于带动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声势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音节、音阶、朗诵进行有效地把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势训练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够对自身动作进行运用,更好地对音乐内涵进行感受。声势训练教学法的应用,旨在让学生对音乐更好地进行理解,并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声势训练的优势

声势训练教学法在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具有突出优势,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听辨能力进行锻炼。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学生通过声势训练的方法,能够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有效辨别,形成对音乐丰富性的有效感悟;第二,学生通过相关动作对音乐进行表达,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运用能力,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音乐进行融合,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学习,可以更好地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第三,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声势训练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种抽象性的教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进行声势动作制造的关键。这样一来,在无形之中,加强了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并可以更好地对学生音乐能力进行熏陶,对于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如何将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应用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声势训练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将之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1.利用声势训练对节奏进行模仿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音乐辨识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如何提升学生音乐辨识能力,又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点。在应用声势训练教学法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利用声势训练,对音乐节奏进行模仿,能够熟练地反应出音乐的节奏,这样一来,在潜移默化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音阶、音符等重要信息进行感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借助声势训练的方式进行学习,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实际学习当中。声势训练与音乐节奏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亲身地感受到节奏变化,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声势训练应与游戏进行结合

声势训练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尤其喜欢做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游戏与声势训练进行结合,这样一来,可以起到较为不错的效果。例如采取“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对节奏的把握,一个接一个的进行声音、动作的模仿。在做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创作,保证游戏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又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意义。在“接龙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把握,并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3.把握节奏创作问题

声势训练在应用过程中,节奏创作问题是一个关键点。声势训练是以人的动作来进行音乐学习的,但是单纯的动作又无法对音乐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衔接,这就需要教师对声势训练中节奏进行较好的把握。例如在对歌曲《其多列》进行讲解过程中,歌曲短小精炼,对其节奏进行模仿较为简单。教师可以事先对这首歌曲的节奏进行把握,带领学生打出节奏,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节奏的更新。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打节奏进行指导,而不是限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儿歌进行节奏把握和创作,例如《幸福拍手歌》。在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学生随节奏拍手;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学生随节奏跺脚。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互动,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学生对以后音乐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水平、音乐学习能力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声势训练教学方法的应用,并能够从声势训练教学方法的内涵出发,把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姝琳.音乐教学中声势教学法分析[J].音乐时空,2014,24:141.[2]谭乐宁.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3.[3]高星.声势教学让农村音乐教学课堂“活”起来[J].音乐时空,2015,23:142+115.[4]李川.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音乐天地,2013(06):24-28.[5]杨秋仪.浅谈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J].音乐天地,2014(01):12-16.[6]杨芳.对音乐教育实习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06):37-40

[7].万金竹.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J].时代教育,2009(04).[8].王岳欣.浅谈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黑河教育,2012(09).

第三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艺术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他们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重要课程。因此,要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结合情境教学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故此,加强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情境教学概述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当前一个时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

学方式,为学生最大程度创设一种有趣轻松的教学情境,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化教学,它意味着作为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建适合学生发挥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体系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紧跟教师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意识,最终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要求。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根本无法获得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也就无法感悟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真正的美。音乐作为一门抽象性的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声音、图像、故事等方式积极的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有利于学生多种思维的开发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要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他们进行关于音乐所蕴含的更多美丽元素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其多种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锻炼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大,再能独挡一面,如果离开集体,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也注定其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因此,要想得到更多能力的提升,就要注重合作能力的锻炼。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生存技能,只有在不断的开展与同伴的合作,才能获得合作力的提高。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等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够通过这种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实现其团队融入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成功演绎一首音乐作品,并不能完全按照音符和乐谱进行生搬硬套,也不能仅凭演绎过程中没有走音和跑掉来评判演出的精彩程度。对于音乐的演绎,更多的是要有情感的流露,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要让欣赏者体会到作品中的真实情感,从而激发欣赏者做出相应的情感反馈。从当前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来看,都是一些健康向上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发展的内容。因此,在教材的感染和熏陶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配合教材中健康向上的情境,最大限度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投入其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利用游戏教学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生性好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精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为了改变他们这一现状,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其创设一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情景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一种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对《友邻多佳音》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收集好的不同国家的国旗,通过开展“听赏竞答”这个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考风景图片竞答国家名称、风景名称和音乐名称,答对了则奖励一颗小星星,游戏中小星星获得最多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现场准备的礼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还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快乐轻松学习的目的。

(二)通过语言讲解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音乐能够跨越国界,它让种族不同的人、语言不相同的人,能够通过音乐感知对方的喜怒哀乐,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搭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对外交流的语言。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歌词能够帮助倾听者和欣赏者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然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也往往会涉及到来自国外、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形式音乐的鉴赏课程,在对这些音乐进行赏析的时候,教师则可以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来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比如,在对《土耳其进行曲》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为学生介绍土耳其这个国家的一些民俗风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描绘的场景。

(三)借助多媒体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最大程度地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对《快乐的泼水节》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录像片段,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随后向他们进行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播放完影片之后,进行课堂导入,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傣族,傣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载歌载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在过一年一度泼水节的盛大而热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更好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行情境化教学,要善于利用游戏教学、通过语言讲解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在领会歌词的情况下快速进入情境,在用心感受的情况下,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从节奏律动为核心,切入教学;简单直观为基础,深入教材;即兴律动为特性,难点处理三方面,研究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享受音乐并表现音乐,在体验中感知歌曲并尽享音乐。

关键词:音乐;体态律动;歌曲;有效;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90-02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人对音响内在表现力的反应的感觉教育,这种感觉需要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得以培养和提升。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兹强调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设计的律动,能使学生们在体验中主动获得音乐意识的才能,建立学生应有的音乐经验,深入感知音乐元素。下面,着重研究歌曲教学中律动设计的有效方法。

一、节奏律动为核心,切入教学

人们把旋律定性为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就是灵魂的载体,没有节奏,旋律就会失去它的地位。以节奏作为音乐体验的核心和突破口,通过动作能够将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外化,使人在自然和放松的情况之下完全地投入诠释音乐的过程。

(1)关注节拍特点律动。在小学音乐歌曲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节拍有2/4拍、3/4拍、4/4拍、6/8拍等。当然,学生学习新知时,要让学生在无痕的教学中留下有痕的记忆,教师就要抓住节拍的强弱规律特点来设计律动,从而让他们在体验中学到新知。

例1:一年级上册《法国号》。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一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三拍子,体验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律动设计:1)第一、第三乐句,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敲击左手心,并做画圆圈的动作。第二乐句动作同上,左手敲击右手心。2)第四乐句双手在胸前从高到低依次做拍手画圆圈动作。这样以简单的拍点动作,身体随音乐摇晃,并在每一乐句的长音处拍手,让学生体会三拍子音乐带来一种像在画圆圈的感觉,从而让他们充分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同时感知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特点,为歌曲演唱教学做好铺垫。

(2)围绕特殊节奏律动。在小学音乐歌曲教材中常出现附点、弱起小节、无规律可循的休止符号、切分音等,恰恰就是像这样的特殊节奏赋予了音乐作品的生命,使得歌曲娓娓动听。因此,在律动设计中教师围绕这些特殊节奏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借助形象动作感知音乐中的特性。

例2:二年级下册《大树妈妈》。这是一首2/4拍、六声宫调式,抒情柔美的儿童歌曲。全曲有四个乐句,旋律多由二三度音程构成,起伏流畅,后八分休止符点缀其中,使旋律显得轻盈、亲切。显而易见,本课知识与技能就是 八分休止符号的学习。

律动设计:1)学生们跟着尤克里里的琴声走,注意不要碰到别人,琴声停,脚步停。2)再次跟着琴声自由地走,数一数乐曲中有几次八分休止符。3)学生们扮演小鸟,老师扮演大树,小鸟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大树周围,在休止符号处停止飞翔,摆好姿势。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自始至终以感知八分音符为主线设计律动,让学生在律动中学到新知,并体会音乐抒情柔美、轻盈、亲切的那份情境。

二、简单直观为基础,深入教材

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中一种体验音乐本体、表达音乐主体的方法,是音乐体验的反射。就如达尔克罗兹提出,从体验到表达的过程,从信息的“输入”到外化“输出”的过程不能耗费过长的时间,感受到的情绪需要第一时间内表现出来。因此,体态律动对于音乐体验学习来说既直接又直观。

(1)根据曲式结构律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聆听让学生说出乐段的变化,或通过色彩、线条、色块做出相应的变化反应。但学生往往忽略了排在最前面的体态二字。好的一个体态设计,体态上的表现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内涵,而且也会让课堂动感十足。

例3:五年级上册《牧场上的家》。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律动设计:1)第一乐句弱起拍双手手背相对在身体右侧胯部位做绕腕动作,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做上推、收拢动作,并根据音的高低分低、中、高三位做动作。2)第二乐句动作同上,方向相反在左侧。3)第三乐句胸前手心相对成一朵花,随音乐旋律起伏做上推、下落,双手左右摆动从上到下手腕处点碰,双手成一朵花向前推。4)第四乐句同第一乐句动作。这样一来,让学生们以动作来表达音乐,感知音乐中舒展的节奏、重复变化的乐句,更是对乐曲的曲式有了相当清楚的了解,真正让他们走进音乐,享受音乐并表现音乐。

(2)强调民歌韵味律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是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而小学音乐歌曲教材多以优秀的民族音乐为主,并选材于我国和各个国家,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们唱好歌曲,感受民歌的韵味就尤为重要了。

例4:二年级上册《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歌中采用了“阿里里”这一具有彝族韵味的衬词,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律动设计:1)学生们手拉手,身体侧身跟着音乐做:走走 走走 拍拍 手,前面三小乐句在胸前拍手,最后乐句双手举高拍手,并围成圆圈。2)学生们手拉手,加入颤膝,边走边稍晃动手,前面三小乐句在胸前拍手,最后乐句的最后一拍让他们自己摆一个动作造型。

像这样带有彝族韵味简单易学的动作,学生们一做完就在第一时间感知到音乐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感,再一次做动作时他们就会由心而发地带着欢快、愉悦的心情做动作。这样,以固定节奏型设计动作不仅切合了歌词的节奏,还让学生们清晰直观地感知到歌曲一段体结构,更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彝族儿童欢快歌舞的场景。

三、即兴律动为特性,难点处理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中提倡,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尽可能地用律动组合充分表达所捕捉到的音乐信息,或根据特定教学目的的即兴突出某个音乐元素。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即兴的体态律动让学生们有重点的对音乐元素(教学难点)进行强化,从而在无形中解决教学难点。

(1)抓住和声特色律动。随着新一轮的课改,合唱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但是在很多的合唱课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学起合唱来非常辛苦、非常无趣。面对合唱,教师更是头疼,学生练了这个声部,那个声部走调了,两个声部都会了,可是怎么也合不起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若赋予各个声部一定的角色扮演,让体态律动参与其中,学生定会乐在其中。

例5:三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主要节奏型“X-X ”,轻盈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是歌曲大调主音“do”的六次重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律动设计:1)第一乐句踮起脚尖轻盈的自由行走。2)第二乐句两两就近伙伴拉手,镜前方式前进与后退,舞步不变。3)第三乐句看老师的手势迈着舞步回到自己围圈的位置。

这样的体态律动抓住音乐和声特色进行设计,不仅解决了歌曲中合唱的教学难点,还把歌曲表达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不同声部扮演和动作配合下,学生们一下子就融入了角色,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就能精彩呈现。

(2)紧扣音乐体裁律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规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一堂课中一首歌曲教学让学生们由浅入深、层层剥开,不断体验音乐,建立自我音乐联觉,感知出音乐体裁。

例6:三年级上册《摇啊摇》。这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律动设计:1)在强拍和次强拍处双手在胸前做拍手动作,并画出一大一小的圆,边拍手边走成圆圈。2)在强拍处用任意一只脚踩一下在呼拉圈里,边拍手边带着摇曳的感觉流动的行走起来。3)学做划船动作:双手握船桨前三拍从胸前用力向后划船,后三拍双手放松回到胸前。4)走呼啦圈和划船动作结合,随场景布置情景表演。如右图:坐在船里的学生们划着船儿,同时走呼啦圈的学生们犹如河面上泛起一层一层的水波纹,唱着歌儿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从拍手律动―走呼拉圈―学做划船―情境表演,一环紧扣一环,律动设计层层深入,情境表演是整堂课律动的汇总,展现精华、亮点部分。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唱歌曲《摇啊摇》,更好地呈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再现感知,总结出歌曲的体裁――摇篮曲。

四、结束语

体态律动,赋予音乐活力,给予音乐生命,成功地将律动与音乐融为一体,给了学生们触摸音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音乐是有活动的,是有魅力的,是有感染力的。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着重于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这需要教师长期地、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才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实现真正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君.体态律动――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民族音乐,2009(03).[2]陶晓勇.小学音乐新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常汝吉.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

第五篇: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启东市桂林小学(226241)夏 鑫情景教学是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情景来唤起与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运用情景教学,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使学生乐于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

一、运用实物,巧设情景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较强,往往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外在特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单词大多是表示具体的事物,借助直观的实物教具,往往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英语情景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深化知识理解。如教学book、pen、pencil、eraser等表示学习用品的单词,教师可以边指实物边进行教学。又如教授衣服方面的单词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衣服的单词卡片,然后将上衣、衬衫、t恤、短裙、连衣裙等不同款式的服装带上课堂,让学生认识辨别,接着引导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单词卡片贴在实物之上,最后可通过“what’s this / that?”问答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掌握。

二、借助多媒体,引入情景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画面动态逼真、形象生动,借助多媒体,引入情景,往往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英语情景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借助多媒体,引入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情激情,以情引趣,进而掌握语言知识。如学习6a unit 1 public signs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引入情景。情景一:由于乱扔烟头而引发的一场森林大火,在烟头的位置打上大大的红色叉号,并出示标志“no smoking”。情景二:由于人们乱扔果皮而使许多人摔跤,在果皮处也出现了大大的红色叉号,并出示标志“no littering”。接着再展示一些公共标志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look and guess:“what does this signs mean?”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角色扮演,融入情景小学生天性好动,爱模仿、爱表演,借助角色扮演进行情景演绎,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又可让学生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教学内容,适当地创设交际情景,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大胆展示自己。学生在情景演绎中深化课文理解,主动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改编课本剧,设计情景对话,进行角色演绎,在表演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如:3a unit 5 look at me这一单元围绕“clothes”主题,让学生谈论衣物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在进行教学时时,教师可以设计去商场买衣服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模拟情景对话。student a:clerk,student b:shopper.a:what can i do for you ?b:i’d like a t-shirt.a:what colour?b:white.a:how about this one?b:very nice,i like.how much?a:20 yuan,please. b: here you are. a: thank you.

四、开展游戏,优化情景游戏教学,融趣味性、教育性、竞赛性、娱乐性于一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英语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游戏化情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3a unit6 colours教学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创设“touch the colour”游戏,教师先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卡片,然后示范下达命令touch the red,全体学生动手摸一摸红色卡片,接着由其他学生上台发布命令,并寻找下一个小司令。又如在复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创设猜谜的游戏情景,先模仿其动作或声音,再引导学生猜谜,大声说出该动物单词。这样,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心情舒畅、活跃欢乐的氛围中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总之,情景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并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特约编辑 熊叠丽)

下载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顺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整合了现在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语文教学的......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一 课题的提出音乐课堂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音......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瑞强 主要参加者: 张春兰 蔡红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研究 一、前言......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甘州区甘浚镇工联小学 糟俊祯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即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也给当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21世纪的人们生活节奏逐......

    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大全

    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种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交互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更是体现了极大的优势。本文主......

    网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网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对现代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的变革将不可避免。在数学领域,把数学......

    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修改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报告 立项编号: 2014-ZJKYB-X09-012 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科分类: 语文 项目主持人: 张玉伟 课题组成员: 胡小松 王爱红 郭丽......

    张敏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横沟市小学:张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