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06: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第一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章贡区实际,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自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以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文化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农村局部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沉渣泛起,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

“村容整洁”是农村的外表,“乡风文明”是农村的灵魂,两者都是农村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坚决遏止封建迷信蔓延、宗族势力抬头、反动邪教渗透的现象,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要求,是新时期践行“乡风文明”的基本准则。章贡区在全区各镇村的“社情民意点评栏”中专门开辟“道德评议窗”,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和开展以“一个评议窗、一块指示牌、一个美德袋、一张新课表、一本美德贴、一本美德册、一张格言卡、一张宣传画、一本童谣集、一面美德墙”为内容的“美德十个一”活动,把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到农村,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并引导农民提高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章贡区利用农村“临时法庭”、“模拟法庭”、“道德法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章贡区各村充分利用戏台、祠堂、学校、广场等阵地搭建起“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做到“五有、四化、一互动”:即“有一个舞台、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计划、有一个展示;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平民化;台上台下互动”,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小城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连片创建这个纽带,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注重发展新型文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延伸,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参与社会政治的渠道顺了,了解社会市场的渠道通了,接受社会教育的面更广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从原先的充实“钱袋”到今天的充实“脑袋”,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科技带头人”、“科学种田户”,同时开始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章贡区抓住契机,注重培养民间艺人,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引导、农民自发组建了唢呐、二胡、舞龙、腰鼓等演出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启动“文明帮建”活动,帮助34个自然村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室,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注重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特色。近几年,章贡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通过举办“沃土欢歌”文艺演出大赛、“新村新貌”书画摄影展、“好戏下乡”专业剧团巡演、“精品回放”电影村组巡映以及“喜运丰收粮”、“喜运丰收果”、“喜夺胜利果”等农民趣味竞技比赛,从多个层面立体展现全区农村农民的文化特色,给农民朋友打造内容丰富的精美文化大餐。各镇村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自编自导,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各具特色的表演,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三、注重创新工作形式。章贡区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形式,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四个“变”。一是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鼓词说唱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了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三是变“被动听”为“主动答”。改变过去“干部在台上宣讲,群众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要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四是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发展。乡风文明与“二十字”目标的其余几项相比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因此,在工作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备的制度保证文明创建常抓不懈,农村精神文明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始终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及时总结文明创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章贡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依靠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五老”作用,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评比监督机制。按照《新农村建设公约》和《村民文明卫生公约》等自治章程,在农户中广泛开展“卫生光荣户”、“十佳和谐村庄“、“十佳文明信用农户”、“十佳文明信用村”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使创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转变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性文明创建和自我教育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在全区组织开展以“良好风尚到户、思想教育引导到户、知识信息赠送到户、检查评比到户”等“四到户”和每个村“组建一个倡导新风理事会、演出一台新农村建设专题的文艺节目、每季办好一件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培育宣传好一个典型、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愿者义务劳动、各镇编写一批村规民约或三字歌、三句半、快板词”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4+6”文明创建活动,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有效防止了“集中整治一阵风,长效管理一场空”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公益活动,形成“村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着重抓好几个环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公民,全社会齐抓共建,各方面共同参与。能不能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新世纪、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找准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一)抓领导。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之后,关键的问题在于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能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否则,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不会长久。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其次,要加强乡村党、政、群组织建设。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有关协会相互配合,齐抓共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网络体系,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才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抓规划。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特别是小集镇的规划,不但要有街道、机关办公场所、学校、商贸服务等基础设施规划,还要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电脑室、卫生院(室)、影剧院、老年人活动中心、教师之家、科技之家、职工之家、公共娱乐场所、绿色长廊、室外体育活动设施等,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抓投入。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投入,要将抓投入纳入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之中加以考虑,采取分级负责,多渠道投入的办法解决精神文明建设软硬件方面的投入,辅之以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活动所必需的经费,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投入,只是理论上、口头上的呐喊,再好的措施办法都是一纸空文。

(四)抓阵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摆在应有的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们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切实建好包括农村广播电视网、村镇文化站、图书室、阅报栏、电影放映点、农民夜校、乡镇党校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努力探索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规律和办法,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逐步建立健全各类阵地的管理制度,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把握阵地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类型的阵地,制定不同的投入办法,不断改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条件,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五)抓载体。要在农村抓好种植、养殖等大户的同时,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庭院”、“文明村”创建评比活动。要不断加大基层工作的力度,把创建活动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列入规划,常抓不懈。创建活动要实行一村(组)一标准,不搞一刀切,标准要简单明了、具体实在、群众认可、便于操作、便于评比、便于群众监督,采取各种办法,吸引更多的农户和村(组)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

(六)抓活动。要根据农村文化活动的实际和农民群众自身特点,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利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文娱创演、科普培训及移风易俗、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勤劳致富、当家理财能手等评选活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融入到活动之中,达到寓教于乐,家喻户晓的目的,形成农村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氛围,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中。

(七)抓典型。要多渠道地在群众积极性高,乡村组干部作风实,有阵地、有投入、有设施和一定交通条件的村组,选取不同层次的试范点,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阵地建设、经费投入、活动开展、管理工作、评比考核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通过抓典型示范,不断总结出具体可行、成效明显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并逐步在广阔的农村推广,起到以点带面,抓一点带一片、促一方的效果,以此来提升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八)抓创新。创新是前进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唯有创新,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以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找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改进创新无止境。尤其是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农民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简单地沿用过去的老套路,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效。必须根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采取新举措,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宣传教育。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采取村广播、宣传画、文化墙、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各类群众组织,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把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摆在应有的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切实建好包括农村广播电视网、村文化大院、图书室、阅报栏、电影放映点、农民夜校等各种宣传文化阵地,针对不同类型的阵地,制定不同的投入办法,坚持建管并重,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创新活动形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惟有创新,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以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做到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找准工作结合点。首先,要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其次,要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第三,要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虚功实做,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切实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抓典型示范。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可信、可亲、可学。要多渠道地在群众积极性高,乡村干部作风实,有阵地、有投入、有设施和一定交通条件的村镇,选取不同层次的试范点,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阵地建设、经费投入、活动开展、结对帮扶、评比考核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通过抓典型示范,不断总结出具体可行、成效明显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并逐步推广,起到以点带面,抓一点带一片、促一方的效果,以此来提升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根本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协调发展。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家园行动”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村庄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评比监督机制,在村户中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村户”、“文明卫生村户”、文明村镇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使创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各类创评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目的,防止“集中整治一阵风,长效管理一场空”现象的发生,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章贡区实际,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自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以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文化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农村局部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沉渣泛起,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

“村容整洁”是农村的外表,“乡风文明”是农村的灵魂,两者都是农村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坚决遏止封建迷信蔓延、宗族势力抬头、反动邪教渗透的现象,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要求,是新时期践行“乡风文明”的基本准则。章贡区在全区各镇村的“社情民意点评栏”中专门开辟“道德评议窗”,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和开展以“一个评议窗、一块指示牌、一个美德袋、一张新课表、一本美德贴、一本美德册、一张格言卡、一张宣传画、一本童谣集、一面美德墙”为内容的“美德十个一”活动,把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到农村,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并引导农民提高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章贡区利用农村“临时法庭”、“模拟法庭”、“道德法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章贡区各村充分利用戏台、祠堂、学校、广场等阵地搭建起“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做到“五有、四化、一互动”:即“有一个舞台、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计划、有一个展示;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平民化;台上台下互动”,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小城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连片创建这个纽带,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注重发展新型文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延伸,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参与社会政治的渠道顺了,了解社会市场的渠道通了,接受社会教育的面更广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从原先的充实“钱袋”到今天的充实“脑袋”,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科技带头人”、“科学种田户”,同时开始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章贡区抓住契机,注重培养民间艺人,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引导、农民自发组建了唢呐、二胡、舞龙、腰鼓等演出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启动“文明帮建”活动,帮助34个自然村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室,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注重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特色。近几年,章贡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通过举办“沃土欢歌”文艺演出大赛、“新村新貌”书画摄影展、“好戏下乡”专业剧团巡演、“精品回放”电影村组巡映以及“喜运丰收粮”、“喜运丰收果”、“喜夺胜利果”等农民趣味竞技比赛,从多个层面立体展现全区农村农民的文化特色,给农民朋友打造内容丰富的精美文化大餐。各镇村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自编自导,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各具特色的表演,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三、注重创新工作形式。章贡区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形式,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四个“变”。一是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鼓词说唱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了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三是变“被动听”为“主动答”。改变过去“干部在台上宣讲,群众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要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四是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发展。乡风文明与“二十字”目标的其余几项相比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因此,在工作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备的制度保证文明创建常抓不懈,农村精神文明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始终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及时总结文明创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章贡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依靠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五老”作用,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评比监督机制。按照《新农村建设公约》和《村民文明卫生公约》等自治章程,在农户中广泛开展“卫生光荣户”、“十佳和谐村庄"、“十佳文明信用农户”、“十佳文明信用村”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使创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转变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性文明创建和自我教育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在全区组织开展以“良好风尚到户、思想教育引导到户、知识信息赠送到户、检查评比到户”等“四到户”和每个村“组建一个倡导新风理事会、演出一台新农村建设专题的文艺节目、每季办好一件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培育宣传好一个典型、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愿者义务劳动、各镇编写一批村规民约或三字歌、三句半、快板词”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4+6”文明创建活动,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有效防止了“集中整治一阵风,长效管理一场空”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公益活动,形成“村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姓名:娄永飞

学号:0915104025

班级:09经济学一班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现状

当前,各地都积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主线,有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并与农村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

2、农村社会治安呈现稳定。各村多制定有涉及公益事业、计划生育、老人赡养、地界纠纷、邻里矛盾、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村规民约,近80%的受访村民认为执行村规民约对村风良性发展有推动作用;85%的受访对象认为近年来村内风气逐年好转,迷信、赌博等陋习总体减少;村民反映“如今外出不锁门也不用担心被盗”。

3、村镇环境面貌有所改善。近年来,各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村镇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首先是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以柯城区坎底村为例,近3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用于开展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实施了外墙粉刷、路面硬化、公路拓宽、改水改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停车场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路面硬化面积达8300平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无公害化公厕1座;安装路灯35盏;新建景观亭2座,蓄水坝5条,恢复水碓1座;建造标准垃圾收集房1座,添置垃圾桶58个;配备垃圾车2辆,基础设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提升。进而促使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村民认为村内卫生状况正在逐年改善,其中85%认为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十分明显。而82%的受访村民则对党委政府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清洁家园”活动、农村“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表示支持。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农民观念呈现复杂。调查显示,45.1%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10.9%的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而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依然独占一隅,金钱意识浓厚,4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15.1%的人认为“有钱就有地位”。而在创业致富问题上,52.3%的受访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学科技用科技、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业精神。自信不足、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仍然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2%的村民选择了“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2、文化阵地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各地村级文体俱乐部创建数量明显增多,但普遍存在重建轻用的问题,活动场所使用率难有保证,管理不到位,功效发挥无从谈起。如一些村购买了建设路径等已于器材,却往往选择在进村入口、村办公楼边等场所,由于偏离农民居住集中地,使用率不高,甚至被一些群众认为是形象工程。另外,农家书屋很少添置新的书籍,相当不逢属于东平西凑的陈旧报刊杂志,缺少农民需求的农村种养适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实用书籍,吸引力不强。

3、村镇卫生状况差距明显。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各地新村建设的不配套,使农村脏乱差现象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与城市差距明显。村与村间差距也集中显现,少数整治试点村有质的改变,环境面貌堪比城市,但仍有相当部分村镇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备,改水改厕还未完全达标;个别地方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粪便横溢,垃圾没人管理。问卷调查显示,有56%的村民认为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二)分析上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不知从何处入手,往往停留在年初忙计划、忙布置,年终忙总结、忙评比那种“两头重、中间轻”的浅层次上;还有的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可抓可不抓,没有硬性指标,且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抓了也是白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号召的多、落实的少;布置的多、督促的少。

2、工作方法不到位。精神文明建设手段单

一、方法陈旧。农村宣传文化阵地设施老化、陈旧落后,同日趋发展的农村经济和不断增长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此外,大多数基层组织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未能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和外部大环境思考出切合当前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缺乏特色,只停留在上级布置上。

3、主动性激发不到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和效果较难实现统一,这是因为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比较虚,其工作的抓手通常靠“组织”推动,有时容易停留在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的状态,把群众束缚在完全行政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之下。

4、组织领导不到位。有干部群众反映,有的基层组织存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松一阵,紧一阵”的现象,习惯于为应付精神文明检查突击应付了事。说是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党委责任制,实际上往往出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难以排上议事日程,不分工抓这项工作的党委成员基本上不去过问或主动参与这项工作。

5、资金投入不到位。乡镇村财力普遍困难,乡镇普遍存在“实实在在干事业”的想法,尽量挤出经费搞基础建设,上项目。

三、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提高农民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必须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突出德治抓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方略,突出思想道德教育.2、注重提升农村发展服务功能。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当前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科技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日益高涨。要顺应这一新的形势特点,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步伐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实效的切入点。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用好农民信箱、农技110等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信息、营销物流、产品加工等多种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网络,为农村发展奠定坚实信息后援保障。深化城乡共建同促发展。用好结对资源支持农村建设。

3、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完善领导组织机制,强组织。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建目标,落实各项工作,关键在领导。各级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以文明办为主体的工作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要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不搞“大突击”、“一阵风”,兴师动众,无实际内容的检查,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克服和避免形式主义和突击应付的被动状况。

第四篇: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模版)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12-25 23:27: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2)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文件,赴遵义地区参观考察,深入拟定的试点村调查研究和县级干部研讨班的系统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重大与具体的关系。温总理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实文章来源于第1文秘网本资料权属第1文秘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第1文秘网更多资料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政治上、战略上、稳定上等方面充分说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不仅仅是三农本身问题,是全国、全社会政权问题。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事业、党建等诸多方面,但最具体、最迫切的任务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最长久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建设新农村同农民的关系最密切、利益最直接。所以,我们加快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同时又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直接、具体。

(二)长远与紧迫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互动、协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胡锦涛同志指出,“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建设新农村又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绝不能等待观望。包头市工业城市变化非常大,但农村、农业发展滞后,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务必要求主动抓紧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单依靠投资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潜能,引导农民经过投工投劳等形式,辛勤劳动,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各级政府是主导。主要经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典型示范、地区部门帮扶等形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

新农村,但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从以往经验和教训来看,完全靠政府包办可能会出问题。

(四)点与面的关系。当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抓试点建设。根据基础条件、农民愿望等因素,选择新农村本文来源于第1文秘网本资料权属第1文秘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第1文秘网更多资料建设试点。通过不断总结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经验,推进面上工作。同时,在面上,涉及国家政策和关系农村方面的工作要整体推进。如,农业方面的“三补一免”、教育方面的“两免一补”、卫生方面的村镇卫生院建设、广播电视方面的“村村通”以及交通方面的道路建设等等。所以,加快建设新农村,要坚持试点起步、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五)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过去,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但是,这次提出有着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特别强调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面小康进程;

二是特别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动员全社会参与。目前,我市农村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城市工业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和能力。所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的任务,更是城市支持农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点在我市具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和意义。我理解包头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应该是城市支持农村,共建农村美好家园。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

(一)开展调查研究。温总理指出:新农村建设不缺认识、不缺口号、缺的是“实招”。“实招”从哪里来?需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县、乡、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初步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局已经组织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到四个重点农业旗县区进行调研。

(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包

头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研究提出包括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重点、建设时限、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和工作机构等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经研究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目前,我局按照市领导要求,正在研究核实全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具体方案。

(三)抓紧编制试点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组织力量对试点进行规划编制和审批。做到规划一次编制、项目分年建设、整体逐步完善。在编制试点村村庄规划的同时,兼固生产发展规划,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我理解试点规划重点是村庄规划,但应该生产规划,否则是不完整的。

(四)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按照整体启动、试点起步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五篇: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文件,赴遵义地区参观考察,深入拟定的试点村调查研究和县级干部研讨班的系统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系问题

重大与具体的关系。温总理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实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http://www.xiexiebang.com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政治上、战略上、稳定上等方面充分说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不仅仅是三农本身问题,是全国、全社会政权问题。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事业、党建等诸多方面,但最具体、最迫切的任务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最长久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建设新农村同农民的关系最密切、利益最直接。所以,我们加快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同时又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直接、具体。

长远与紧迫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互动、协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胡锦涛同志指出,“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建设新农村又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绝不能等待观望。包头市工业城市变化非常大,但农村、农业发展滞后,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务必要求主动抓紧推进新农村建设。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单依靠投资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潜能,引导农民经过投工投劳等形式,辛勤劳动,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各级政府是主导。主要经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典型示范、地区部门帮扶等形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新农村,但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从以往经验和教训来看,完全靠政府包办可能会出问题。

点与面的关系。当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抓试点建设。根据基础条件、农民愿望等因素,选择新农村本文来源于大秘书网http://www.xiexiebang.com建设试点。通过不断总结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经验,推进面上工作。同时,在 面上,涉及国家政策和关系农村方面的工作要整体推进。如,农业方面的“三补一免”、教育方面的“两免一补”、卫生方面的村镇卫生院建设、广播电视方面的“村村通”以及交通方面的道路建设等等。所以,加快建设新农村,要坚持试点起步、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过去,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但是,这次提出有着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特别强调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二是特别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动员全社会参与。

目前,我市农村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城市工业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和能力。所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的任务,更是城市支持农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点在我市具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和意义。我理解包头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应该是城市支持农村,共建农村美好家园。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

开展调查研究。温总理指出:新农村建设不缺认识、不缺口号、缺的是“实招”。“实招”从哪里来?需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县、乡、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初步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局已经组织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到四个重点农 业旗县区进行调研。

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包头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研究提出包括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重点、建设时限、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和工作机构等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经研究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目前,我局按照市领导要求,正在研究核实全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具体方案。

抓紧编制试点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组织力量对试点进行规划编制和审批。做到规划一次编制、项目分年建设、整体逐步完善。在编制试点村村庄规划的同时,兼固生产发展规划,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我理解试点规划重点是村庄规划,但应该生产规划,否则是不完整的。

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按照整体启动、试点起步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试点选择、试点模式、试点规划、建设重点、部门帮扶、资金投入、思想发动等具体意见。市委、市政府拟定选择10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目前,我局正在开展选择试点等有关工作。初步想法:试点选择上,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有着强烈愿望的村;试点模式上,推进建设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内容上,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等。

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市、县两级的职责。市级负责指导、督促、协调等,县级重点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实行城区和农业旗县区的结对共建。一个城区和一个农业旗县 区通过结对的形式,形成协同共建。三是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企业等,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进行帮扶。四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三、关于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的问题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20个字,5个方面。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党建等各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完整体系,必须全面把握,协调推进。但首要的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生产,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它方面都无从谈起。建设新农村绝不等于建新村。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一是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借鉴现代工业组织形式,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借鉴工业融资方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农业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市场营销理念,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营销。通过以上四个借鉴,加快谋划和推进现代农业。二是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引导农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对现有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对在建的龙头企业,要搞好全方位服务,争取尽快投产达效;对拟建的龙头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从多层次、多形 式、多领域,发展各级、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抓紧成立包头市肉羊、饲草和渔业等协会。关于草业协会,计划在下星期召开成立大会。三是加快发展乳、肉、薯、菜等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实施奶牛和肉羊富民工程、种植业节本增效工程等。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四是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加紧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重点是要组织实施主体培训,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推行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最近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委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一五”时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到XX年达到1万元。今年确保5300元,力争5500元。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生产增收。围绕乳、肉、薯、菜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奶牛、肉羊产业,实施种植业节本增效工程等。二是政策增收。认真落实农业方面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教育方面的“两免一补”以及医疗卫生、社保等相关政策。三是减负增收。工作重点是由减负监管转移到收益性和社会负担的监督 上来,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订报“限额制”和涉农案件“责任追究制”等。节约的也等于增收。四是转移增收。按照全市城镇化和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和旗县区,抓住包头市“城中村”改造和煤化工等项目的建设机遇。协调和组织农牧民参与项目建设。引导具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转入城市或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就地转移。五是扶贫增收。通过实施各种扶贫项目,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农牧民增收。

下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通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文件,赴遵义地区参观考察,深入拟定的试点村调查研究和县级干部研讨班的系统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

    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

    规划是龙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对规划的定位和作用要有明确的认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些村庄布局不合理,特别是有的村建房屋间隔空间太窄,连消防车都开不进......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常抓不懈,扎实有序地推进。近几年,省委政府立足四川实际,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五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农民所盼,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农村实际,扎......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最终定稿)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一、我市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状 化州市共辖1个开发试验区,5个街道办事处,17个建制镇,下辖334个行政村,4526条自然村、全市人口157.......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最终5篇)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惠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建设××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2月25日至28日在南宁市委党校参加南宁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