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7:5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

第一篇: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

规划是龙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对规划的定位和作用要有明确的认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些村庄布局不合理,特别是有的村建房屋间隔空间太窄,连消防车都开不进去,留下严重隐患,要推倒重建财力上实在承受不起。尽管这种现状是新农村建设以前形成的,但给我们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也充分表明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先行,以有效避免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拆了建、建了拆现象的发生。为此,笔者就进一步搞好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发以下思考:

一是规划要突出前瞻性。前瞻性、预见性是规划编制的生命。如果规划没有前瞻性,编制规划就失去了意义。在本世纪内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编制中,必须着眼长远,突出前瞻性,围绕发展搞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市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城市框架和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在布局上应当以那些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可能长久存在的村为重点,特别是乡镇、集镇、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对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一些不可能成为居民集中点的地方,只对现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不宜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规划要注重特色性。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市广大农村在区位、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规划不能套用一个模式,不能搞千村一面,而要力求彰显个性,各具特色。农村规划要从村庄的地形地貌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同时要注意保护上清古镇、仙水岩龙虎山景区等地各种古迹和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做到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新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古建筑保持协调统一,使“古迹为新村增色,新村为古迹添彩”,形成观光旅游新亮点,既增色,又生财。

三是规划要强化和谐性。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编制村庄规划必须充分征求当地农民意见,使规划编制的过程变成一个政府、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互动的过程,从而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四是规划要体现实用性。就是说应注重配套搞规划,规划编制就是为了指导下一步的发展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把实用性摆在突出位置,量力而行。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统筹考虑,使规划与村庄建设相结合,与调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及电力、水利、交通、电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对基础设施建设,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在哪里搞什么,一定要衔接配套,避免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浪费社会资源。

五是规划要明确产业性。应充分考虑村镇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村镇,发展规模经济,村镇规划新办工业企业应向工业园区集聚,以利整合资源,节约用地和处理排污,共享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镇规划要综合考虑集镇、城镇郊区、田畈农区、丘陵山区等不同区域、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促进商贸服务业、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林果业、休闲旅游业等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六是规划要力求集约性。就是要注意保护耕地、集约用地,乡(镇)、村的规划,原则上都要安排在荒山荒坡,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确要占用耕地的,也要采取“占一补一”的办法,垦复耕地。按照“先规划后建房,没有规划不批建”的原则严格执行,要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操作措施,促使村民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进行建设,以增强规划执行的强制性。(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第二篇: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常抓不懈,扎实有序地推进。近几年,省委政府立足四川实际,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规划先行,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跨乡连村、成片推进、以片带面的新机制。

一、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各种政策,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的保障。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立足实际,要在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以示范片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以片带面、以片促面,做好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制定分类推进新村建设的整体性安排方案,加强分类指导,推进重点突破,加强机制创新,增强建设动力,加强督查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努力推动成片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主要措施包括:

(一)将主导产业与新村建设同步推进。通过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居住环境,注重一三产业互动,相互补充。政府放宽经营范围,支持多领域经营,坚持“非禁即-1-

准、非限即许”的原则,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外,全面放开经营。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都积极予以登记。

(二)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目前,农民收入水平低、用于经营的资金渠道少、经营规模小一直是制约着我地区“三农”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地区有必要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农民创业投资;放宽农村个体工商户、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权属证明限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保证农民能够及时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要建立好信用制度,形成良好的借贷关系,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连片培育发展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各示范片要立足本地区位条件、地型结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生活习性等实际情况,以优化资源集中配置为原则,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连片发展现代种植业、畜牧业等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同时还要注重示范片与示范片之间的相互衔接,坚持差异化、品质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刀切,实现片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特色品种、户户有增收项目。同时,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农企合作,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农民增收。开展“送商标上山下乡”活动。深入企业、农户

上门宣传,推广普及商标法律知识。启动农村涉农商标免费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及涉农企业的商标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企业注册商标,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标”或“一乡一品一标”。积极指导有关地方和组织注册地理标志。推行“公司+商标+农户”的商标运作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

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托区域特色农业,为当地优势农产品广辟销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之间的对接,形成“市场联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兴市场”的发展新模式。

三、完善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生活低碳化、生产便捷化、环境优美化”建设目标,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道路、水、电和通信等配套体系,大力改善群众生产、居住和生活条件;要大力引导和支持服务网络延伸到村,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商业和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加强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农资监管长效机制。督促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留样备查制度、农资经营户诚信责任制度、不合格农资商品召回制度,实现农资产品的可追溯

管理。

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抓好食品安全监控网络建设,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食品质量。建立涉农企业保护机制。依托12315申诉举报系统建立涉农企业案件快速举报、快速查处、快速回应机制。围绕知名涉农企业开展重点保护活动,打击侵害知名涉农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加强涉农知名商品保护。严厉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和“傍名牌”等违法行为。推行涉农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自愿备案制度,节约维权成本。

四、分类推进新村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群众自愿,按照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面覆盖的思路,加快建设新型村落民居,以片带面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要把新村建设摆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做好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积极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与促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农村新型社区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注重统筹协调,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用地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撤

并自然村、小山村,改造空心村、破旧村、城郊村,在宜居、宜业之处加快规划新型村落建设主体功能区,把新型村落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为新型村庄、农房建设的承载地。二是完成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在选址布点上以景区周边、城郊结合部、干道公路沿线、产业园区辐射区域为重点,在特色培育上力争实现居住功能与发展旅游经济、集镇经济、通道经济和园区经济相结合,在服务保障上既要考虑水、电、气、路,又要考虑生产、教育、休闲、保健、环境整治需要。三是完成农房规划。按照传承历史文脉,体现时代创新的原则,设计具有浓郁川北民居特色的农民住宅建设通用图集,促使农房建设经济实用、美观舒适、安全环保。加大新型村落民居建设的扶持力度,各类涉地、涉农资金尽量向新型村落民居建设倾斜,村庄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房建设及风貌整治列入财政补助,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收益定比反哺新型村落民居建设制度。

五、强化新型农民培育,树立文明乡风。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在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要统筹思想道德、文化科技、民主法制、村规民约、感恩教育等建设,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将农民工

转移培训与现代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加大对农村创业人才、农村科技示范户等的培训培养,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和持续性,积淀和提升文明乡风。进入21世纪以来,广播、电视、电话已成为我地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应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农民可以在家里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得到各方面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条件,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神方面的一些追求和享受。同时要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依托文化宣传组织,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反映我县农村新生活、新变化,抨击不良习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稳定的推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各项惠农利民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才能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维权等问题,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最终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城北镇:梁赛2011.12.13

第三篇:党建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因此,研究和探索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本人就推进新农村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县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裸露和半裸露的岩溶山区面积占75.4%,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贫困县,20*年末,全县总人口24.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52%,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66人。有劳动力13.5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5万人。全县有耕地20.29万亩,人均0.8亩。恶劣的自然环境始终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阻碍着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州、县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民族示范村、温饱示范村以及小康示范村建设,带动了以兴街镇江龙村、多依坪、塘房、烂桥、杀鸡场和新马街乡的大坪坝、落水洞以及蚌谷乡河湾等村为代表的群众纷纷自发建设小康村,在全县掀起了自建小康村的热潮,促进了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农村建设规划滞后,无长远科学的规划。二是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增收难度大,因病因灾返贫现象较多。四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总体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五是基层组织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二、对推进*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县作为贫困地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结合县情实际,以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为目标,以“四村”建设为载体,建强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整合各方力量,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

(一)整体规划,抓点示范,全面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历史任务,又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我县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存在着不足和基础上的差距,在建设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典型示范,分步实施,最终实现整体要求。一是要有总体的规划。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群众积极性高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各村现有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搞好农村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建设一批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态文明村”。二是抓点示范,全面推进。以县、乡主要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所在村以及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为重点,结合“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以温饱村、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四村”建设为载体,以实施小水窖、沼气池、民房改造、乡村道路和适用科技培训“五位一体”为项目,以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实施整村推进为主要方式,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示范效果突出、辐射能力明显的新农村,再以点促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不断提高群众素质

一是动员群众,形成合力。群众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我县2006年在全县启动实施了45个小康及温饱示范村建设,计划总投资2920.85万元,其中专项补助资金1343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80.47万元,群众自筹1447.11万元。截止8月8日止,已完成投资1045.9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78.3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1.7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劳折价715.84万元。这说明国家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但在项目实施中也发现,部分群众滋长了等、靠、要的思想。因此,党委、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把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建设“边疆党建长廊”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宣传教育,认真宣传江龙、塘房、烂桥、大坪坝等村自建小康村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引导、示范、带动和推广,让群众认识到他们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而更新观念,激发热情,自觉加入到建设新农村热潮中来,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变“等等看”为“主动干”。从而形成国家、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从根本上保证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财力、物力的支持发挥更大效益。二是不断提高群众素质。目前,农村劳动力多且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职业技能是我县的基本县情。因此,要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在有意识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同时,着力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群众的素质。从根本上转变群众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三)建强基层组织,提高农村自我管理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基层各套组织,在村干部。因此,必须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重点解决好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差、活动阵地少、村干部无待遇和待遇低的问题。整顿软弱焕散的党总支、支部,切实解决好党总支(支部)、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选拔能人、明白人当村官,搞好农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注重把那些农村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吸引到党内来,把其中优秀的选拔和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发挥先进性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待遇问题,提高村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下派干部工作力度,把一批懂管理、有技术、信息灵通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并加强教育和管理,促其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民自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增强农村自我管理能力。

(四)充分发挥“双带”人才的作用,形成良好建设氛围

近年来,在我县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全国劳模、全省“十佳杰出青年”王达昌、“兴滇人才奖”获得者、壮乡女当家陆会芳以及烤烟状元项文超、养殖大户杨庚海、以及劳务输出领路人吴恩明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人才。这些带头人思路开阔、文化素质较高,市场意识、捕捉信息和自主能力强。在发展农业经济中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们在建设新农村中起着榜样、示范和教育的效应。为此,要切实加大农村“双带”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培养新农村建设的示范者。造就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广泛实施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个培养”工程,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结合、三级联动的培训网络,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培养大批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服务业、劳务输出、加工业等方面的乡村“双带”能人。同时,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基层党组织”、“五带头党员”评选活动,树立一批率先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进典型,调动其积极性,促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前面、干在前面,充分发挥他们对本村及周边群众显著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在全县农村群众中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地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特别是省财政厅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的机遇,坚持以群众增产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小康及温饱示范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项目相结合的路子。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选准一个主导产业,制定本地产业发展长远规划,特别是在各小康及温饱示范村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思路,多方争取项目及资金投入,通过开展劳务输出、科技培训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收入。同时,积极借鉴兴街刺绣协会、新马街甘庶协会等好的做法和经验,发展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培植一批产业发展大户,组织引导千家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开发与建设,不断探索营销大户+协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六)制定长效机制,促长远发展

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调度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同时,注重形成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建设中形成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卫生环境的保持等问题。同时,要采取理事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形式,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建成一批、巩固一批,保证长远效益。组织村民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信用户”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吁,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如何结合实际,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服务和指导搞好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强化综合服务职能,适应发展需要,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要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县河镇位于**城区以东,距城10公里。**河横穿我镇,有丰富的水资源,山青水秀,集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一体。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250个村民小组,26699人。有耕地24000亩,其中水田60OO亩,全镇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人多地少,自然条件较差,严重制约县河的发展。从2007年起,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条件较好的红侠、县河村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二十字”标准,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县河村成为省级特色旅游村,生态观光旅游是县河村一大特色,现拥有农家乐80户,人均收入5800元。2009年将牛岭、红升两村,2011又将灯塔村、牛岭沟村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逐步向全镇扩展,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在我镇掀起了高潮,从而给我们带来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未曾有过的激动和憧憬。但是,对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时刻保持理情,才能取得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进一步搞好科学规划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所以要把制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去年,省政府开始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这为我镇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结合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编制好新型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五个方面的要求,分村分项精心制定好规划。制定规划时要把握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蓝图。二是要因地制宜抓好村容村貌和新社区发展规划,治理脏、乱、差、散,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使环境“美”起来。三是要扎实抓好农民培训规划,使农民掌握致富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二、建设新农村,中心任务是要发展农村经济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镇按照区委“一抓三建一统揽”的总体要求,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山上退耕建果园、河边开发建乐园、社区创建生态园、服务创新建家园”。从我们县河镇发展状况来看,关键是抓好生态旅游、经济林果、蚕桑、畜牧、食用菌、旅游、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一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科技种田,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保证全镇农民有饭吃。二是按照“一村一品”,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在黄洋河沿岸牛岭、红霞、县河、红升、毛坝等十个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办“农家乐”带动全镇种植养殖发展。三是在边远的村发展畜牧、食用菌和经济林果园,为旅游农家乐,提供天然的绿色食品。四是引导蚕桑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做大做强传统的蚕桑产业,将凡庙、关沟、枫树村打造成蚕桑专业村,年发种5000张,产值达400万元。五是组织剩余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定单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三、建设新农村,必须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制约问题。一是搞好公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我镇大多数村实现了通水泥路目标,通组路仅达60%,力争再用三年时间使通村路达到100%,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搞好安全饮水,力争全镇90%以上农民饮上安全的自来水。三是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力争两年内使全镇100%的农户用高质的电,彻底解决用电难问题,使农民“活”起来。

四、建设新农村,根本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新农村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下功夫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便乱堆、柴草乱垛、禽畜乱跑和乱建、乱占等脏、乱、差”问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农民“跃”起来。

五、建设新村,重点是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健全和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社保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时高效的为农民搞好服务。同时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真正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建设新村,关键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因此要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今年我镇借村“三委会”换届之机,一是配齐、配硬了村“三委会”班子成员。严格按照《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按照“两推一选”程序,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将一批政治坚定、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群众威望高、有致富头脑和较高素质的党员选进“三委会”班子。二是要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发挥好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全学习、工作、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促进基层民主规范化进程。三是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带头致富户、返乡青年、复退军人等青状年加入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克服农村党员青黄不接,普遍老化现象。要敞开出口,对不履行党员义务或不发挥作用的党员,要严格程序,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除名的予以除名。

第五篇:XX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xx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并行,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并举,发展农村经济与深化农村改革并进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核心,以发展畜牧业和优质绿色食品基地为突破口,继续推进农业“四个升级”,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以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外向型为标志,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全面启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粮食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行动。

6、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于民。

三、建设目标

2008年,全县11个试点村率先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到2010年,全县70%的行政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走在全省前列。

1、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达到70%,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实现粮食生产向畜牧业发展跨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9.2亿元,实现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大市跨越。

2、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年均递增8%,其中非农产业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级债务明显减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全部乡(镇)和70%的行政村通沥青和水泥路面,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车;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居住更加舒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实现饮水安全;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

4、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全县农民平均教育年限达到8.5年,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产业技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适用技能明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建设平安乡村,农村治安秩序稳定;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5、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村级验收标准

(一)发展新产业

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培育新的优势主导产业。

(二)建设新项目

围绕多种经营、土地开发、建筑建材、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等新上项目,有条件的村要新上产值100万元以上、利润1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村集体积累20万元以上。

(三)创建新机制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严格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土地承包、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等项目全部进行公示;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规范程序、民主议事、公开透明;建立健全“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规范村财务收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四)培育新风

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树立“爱国爱乡、明礼诚信、崇尚科学、追求文明、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健康向上、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全面建设平安农村、和谐农村和友好型农村

(五)营造新环境

按照“村容整

洁”的要求,营造新的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六)创造新生活

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让农民逐步享受国民待遇。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贫困户基本脱贫。

(七)建立新组织

围绕本地优势主导产业,成立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围绕农副产品流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围绕发展畜牧业,建立标准化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

(八)培养新农民

全面开展农科教统筹、绿证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之冬活动。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获绿色证书的农民达10%以上;具有初、中级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达20%以上;农村青壮年文盲率不超过3%;每村有一名以上大专院校毕业生。

(九)建设好班子

“两委”成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80%以上。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必须是农村致富带头人。

下载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期规划

    中共龙港镇委员会 关于深化“三级联创”大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期规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

    推进新农村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村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一、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行性)实施方案报告 (2006年——2020年) 一、基本情况 1 、区位概况:岭回村位于垣曲县西北部,县城以东,北依天盘山下西河村,南与皋落相接,西邻张家庄村相望,东壤......

    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目前急需解决的实......

    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

    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文件,赴遵义地区参观考察,深入拟定的试点村调查研究和县级干部研讨班的系统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建......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五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农民所盼,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农村实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