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设计职业生涯,准确定位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力措施,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1]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应对客观形势之必然,又是实现个体和谐可持续发展之必需,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还是对大学生的职业成功和生涯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自我,科学规划人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属于探索期,这个阶段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是从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发掘优势,克服不足,加强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对自我客观理性的现实性评价,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明确未来的生涯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并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由于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导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自我了解不够,奋斗目标不明确,不了解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不能合理有效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更谈不上对未来人生、生涯设计职业的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早日明确大学阶段乃至毕业后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托自身现有条件,以社会需求信号为导向,不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健全人格、调适心理、拓展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突破发展中的障碍,促进自我完善,实现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并能充分发挥职业生涯目标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或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提升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逐步理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而生涯目标一旦确立,就会成为大学生追求成就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就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增强勇气,培养实力,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奋斗,成功地实现自我。
5.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实现科学合理的“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客观认识自我,形成对自身个性特质的准确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分析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现状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信息,形成对职业环境和生涯机会的客观评估。这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不断调整就业期望,树立与自身主客观条件最为匹配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避免盲目就 业,提高就业满意度。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目前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仍由就业指导机构附带承担,而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重心集中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提供、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层面,面向全体学生的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不足,因而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设计不够重视,对职业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程度不够,对职业目标选择感到茫然,这都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定位,影响了他们的成才。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集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指导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又要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还要具备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职业规划职业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现任教师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党政工作部门的教师或院系辅导员兼任,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再加之时间、精力投入的有限,他们在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定职业取向,培养职业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辅导工作滞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它会因个人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素养、知识能力结构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因材施教”。而目前有些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以讲座和大课堂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虽然起到了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对不同类别、不同条件、不同发展需求和就业方向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地分类研究和指导,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职业分析和职业决策指导等科学系统的个性化指导。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一是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指导缺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相继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尝试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几乎都未能形成贯穿大学教育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完整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二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性、体验性教学环节相当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三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被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求职指导、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具有实质意义的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咨询、社会适应性训练等内容涉及不多。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做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实行混合建制,没有设置专门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仅仅把它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责偏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收集、存储、发布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举办就业讲座,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派遣、毕业手续的办理等相关事宜,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辅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忽视了对学生一生职业生涯活动的指导和教育,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也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推广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政府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速出台有关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制度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勇担教育重担并积极发挥好引导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自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此外,关心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各界力量都要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项系统工程,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标准,着力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掘、整合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挑选出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精神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就业指导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定期培训的条件和机会,生涯设计公益网职业规划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社会专业团体合作办学,或以邀请、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来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咨询和服务。
3.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形成集全程化、实践化、多元化于一体的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5]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首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足够重视的教学地位。其次要建立起全程教育、分级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开设相应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有层次、分级式地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最后要改进教育教学结构。一方面丰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依据学校自身学科特点,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小组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丰富、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展取得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行规范建制,成立专门化、独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高校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区分开来,单独规范建制,成立专门的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统筹管理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拟定实施方案,形成理论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制度,切实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节,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5.建立信息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要加强旨在为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的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借助各种测评技术和方法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搭建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设置网上个性化的测试量表或调查问卷,提供网上个别咨询和生涯指导,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个性化生涯指导服务。其次要引进或开发先进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充分利用职业测评所具有的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式和人才测评等手段,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能力、兴趣、个性,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参考,消除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协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最后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咨询室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咨询和个别辅导,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2007年,毕业生达到495万,总量比上年增加了19.9%。2008年,毕业生达到532万,总量比上年增加了7.5%。未来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便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重视的。然而,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二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收稿日期:2014-03-01
作者简介:曾璐,女,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德育教育。(广东广州/510520)摘要:中职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就是要对中职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进而达到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发展能力的目的,加强学生对个人职业的思考、选择和规划能力的培养。该文重点探讨中职生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相关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116-02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的、系统地计划的过程,它是指一个人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如何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职业目标,如何做出相应的准备,如何分步骤实现,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等。中职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就是要对中职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进而达到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发展能力的目的,加强学生对个人职业的思考、选择和规划能力的培养,这是贯穿于受教者的终身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中职生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中等职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在指导学生如何择业,树立就业观和创业观等问题上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能发现许多学生在面对职业规划时认识上出现以下一些偏差的问题。
(一)盲目选择专业
笔者在从教的中职学校做了相关问卷调查,发现受访的学生中,仅有9.6%的学生是有明确职业目标而自主选择专业的,有60%的学生是由家长或亲友指定安排学校和专业的,有20.4%的学生是入学时看了招生简章的专业列表随意选择的,这当中还不乏学生是到了学校之后都还不知道自己所读专业是什么的,他们大多对未来产生迷茫,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这种盲目性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时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影响未来职业的顺利发展。
(二)缺乏规划意识
现代中职生普遍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不愿意过早计划将来的事情,过好眼前生活即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比较模糊。但中职生正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如果无法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提前做好准备,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将严重的影响到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自我定位不准确
受到当今社会一些扭曲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评价职业优劣、就业好坏时常常以薪资的高低来进行衡量,导致不少中职生产生一些错误认识,觉得找工作就要找高薪厚禄的、工作环境好的,不愿意从低做起,在择业时挑三拣四,反而使他们错失了很多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受到身边成功的亲朋好友事迹的影响,许多中职生没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个人能力出发,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反而准备盲目跟随这些成功亲友的足迹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四)忽视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不断更新,各行各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也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许多中职生眼光不够长远,不够主动去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信息动态,因而不能根据自身不同时期的情况及社会需求来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针对常见的几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宗旨,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灌输和指导。
(一)课前系统介绍专业课程
在学生进入学校开始正式的课程学习之前,学校应组织各专业的负责老师,向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展望、目标职业群及所在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行业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说明,让学生对未来三年的学习有所认识和准备,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期待和向往,从而引起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二)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是全面提升中职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无论是学校的公共必修课,抑或是专业课,都应该抓住一切机会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例如: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讲述目标职业群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让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找到与未来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感受到专业课的生动和有趣,从而对专业课产生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移到相关职业目标上去,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德育课程方面,则可以利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案例,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学校管理及校园活动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类专业技能比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如园林专业的学生,可安排在专业实践周中,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苗圃、林场或园林公司参观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对未来的职场有具体的感官认识,从而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方向。另外,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多些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同时,学生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与他人沟通交往过程中,能更好地从多个方面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技巧
将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中专一年级学生的课程表,让学生尽早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在未来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课余活动等方面为实现今后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心理测验,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如性格、兴趣、能力等有科学的认识。同时,通过上网收集相关数据、专业实践周、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访谈等方式,让学生对客观环境有充分的认知,如不同地区的就业情况、经济水平、行业发展动态等情况。由此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同时找到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需求条件之间的差距。不但要设计出总体的发展目标,还应制定具体的阶段性步骤,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标准,以便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能适时调整、度量和评估。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处理好计划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随时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去调整已制定的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清晰性与适应性的统一,提高实现职业目标的概率。
第二,能力的训练。为了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笔者在所从教的学校举办了多届职业生涯规划比赛,通过征集职业生涯规划书、公开演讲、优秀作品展示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关注度。学生也普遍反映,通过这些比赛,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学会科学合理地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从观念、心态、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
第三,行为的养成。在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训练后,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的规划将行动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可要求班上学生轮流在上课时用三分钟时间简短地分享一下近期服装的潮流趋势,或者介绍新型布料,目的是要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按规划好的职业目标稳步前进。
三、小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与更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祝凡.略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J].安徽教育,2007(5).[2]贺文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6).[3]罗汉书,张丽娟.职业学校如何实施职业生涯教育[J].中国教育报,2006-4-12.[4]罗亚利,张常洁.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职业圈,2007(18).责任编辑朱守锂
第三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2004年12月23日我公司总经理胡卫东应邀对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2005届毕业生举办了两场关于实用求职技巧及心理调适专题讲座,在讲座上我公司就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选择等方面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日前我公司就已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如下:
1、我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
□是63.5% □不太确定32.9%□不是2.3%□没有考虑1.2%
2、我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
□是70.7%□不太确定19.2%□不是2.4%□没有考虑0.6%
3、我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
□是45.5%□不太确定40.1%□不是6.6%□没有考虑4.2%
4、我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
□是46.7%□不太确定36.5%□不是6.0% □没有考虑4.8%
5、我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
□是31.7% □不太确定43.1%□不是6.6%□没有考虑12.6%
6、我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
□是38.9%□不太确定34.1%□不是7.2% □没有考虑7.2%
7、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吗?
□是67.1% □不太确定11.4%□不是3.6%□没有考虑11.4%
8、为了更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会主动去做人才测评:
□是25.7%□不太确定28.1%□不是11.4% □没有考虑25.7%
9.你对学校/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
□非常满意2.6%□满意34.2%□一般59.4%□不满意2.6% □很不满意1.3%
10、我愿意选择专业咨询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是40.4%□否59.6%
11、你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投资多少钱?
□50以下17.2%□50-100 20.5%□100-200 27.2%□200-300 18.5% □300以上16.6%
12、您希望获得哪些其他服务:(可多选)
□职业推荐57.5% □人才测评31.1% □职业生涯规划37.1% □具体职位的面试辅导39.5%
13、当你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你通常寻求哪些帮助?(可多选)
□父母44.9%□老师 40.1%□同学39.5% □专业机构15.6%□自己22.1%□没有遇到7.8%
14、您一般从什么地方获得招聘信息?(可多选)
□报纸41.3% □网络67.7%□电视24.0%□广播13.2%□招聘会62.3%□熟人介绍 24.0%□其它1.8%
15、我投简历时一般倾向于:(可多选)
□只选择较有兴趣的岗位52.1% □只选择较有把握的岗位37.7% □多发几份无妨15.6% □见到招聘信息就发3.0%
16、我觉得求职时最大的难点在于:(可多选)
□求职技巧不够43.1% □对企业的要求不够了解26.3% □没有工作经验51.5%□专业不对口18.0%
□待遇太低19.8%□其他1.8%(主要是英语)
17、我在求职时考虑的因素依次为:(由于部分被调查者未对此项进行排序只是多项选择,结果仅供参考。)
1.符合我个人的兴趣2.符合我的特长能力4.企业的知名度5.职位高低□报酬的高低3.专业对口□其它
18、面对走上社会工作的压力您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和支持是:-(供参考)
1、职业生涯规划的指点开导;
2、增加就业机会;
3、对企业信息和择才标准的了解;
4、具体岗位的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
6、尽快提高英语及专业能力;
7、知名企业与专业发展如何抉择。
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大学生自我定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信,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有较明确的了解;关于职业规划现状:虽然超过2/3的大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关于就业指导现状:有近2/3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显然学校、政府及社会服务机构在此方面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关于求职方面:网络及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在求职时表现出较
高的理性,同时对于求职障碍他们认为缺乏工作经验及求职技巧是主要因素。相应地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指导集中于求职技巧特别是具体岗位的模拟面试,以及增加对企业择才标准、择才程序等方面的了解。
第四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一)
一、引言: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表明:
一、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
二、33%的大学生 “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三、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
所以,一方面是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员工的高流动率带给企业聘用大学生的犹疑;另外,依据职业发展理论,选择一份符合自己天赋与兴趣的职业,不仅能带来人生的快乐,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但上述调查结果所揭示的与此明显悖逆,这些都敦促我们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些什么?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设计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问卷,希望藉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的分析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希望能引发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意义的深刻地思考与有效探讨;同时希望调查结果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建立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二、调查设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方设计了《200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由25道题目组成,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有8个问题;用于评估其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状况和满意要素。
第二部分为“就业中心职业发展服务满意度”,有7个问题;用于评估其对学生对就业中心提供的职业辅导服务的满意状况和满意要素。
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向性调查”,共10个问题。用于评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投资意向。
本次调查以“网络在线问卷”形式进行,参与者匿名作答。对于每个问题,程序要求答题者必须选择一个答案(或以上)才能提交。
本次调查2004年06月28日开始,2004年07月份07日结束,共收集答卷2987份,其中有效问卷2627份。虽然调查没有指定样本群体,但从参与人数与人员背景结构分析,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三、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图一:参与调查人群的性别比例
参加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男性约占65%,女性35%,考虑目前男女大学生比例接近1:1,这个比例与第十三次CNNIC调查结果:男性网民61%,女性网民39%基本吻合。
图二,参与调查人群的分类
从参测人群的学历结构看,包括了在校非应届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及毕业超过一年等典型人群。通过人群间的分值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分析他们的职业规划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
A、满意度整体分析:
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参与调查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各项满意度最高没有超过3.6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单项分最低,说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其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求职方法和技巧”的满意度最低,对“清楚了解自己个性”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学生对外界的不满大于对自己认知的不满,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学生更容易将工作不合适、职业发展不顺利归的原因归为外部。
从图表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因素是:“对自己的个性状况的了解”、“对自己优劣势的把握”及“对自己期望职业的理解”,这三点均属于个人对内的了解,它们处在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大家对“自我的把握”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清楚自己将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排在第六位,这是属于信息了解的因素,说明大学生对工作信息比较缺乏了解。排在第四、第五、第七位的清楚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自己的职业抉择的满意度和自己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属于具体方法与技巧的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具体的生涯规划方法掌握的不多。
可以比较出,相对于排在前三位的因素,自己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和清楚自己将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是指向外部世界的两个因素。因此大学生在了解外部工作世界信息和具体应对技巧方面更为欠缺。了解自己的满意度高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说明参与调查者在结合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是欠缺。这也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一个主要因素。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不高的基础上,对自己内部的了解相对更好,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探索需要利用较少的外部资源,比较容易一些,同时也可能大学生对了解自我更重视;大学生对外部工作世界的信息、具体应对技巧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相对内部信息欠缺的较多,可能是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具体方法需要利用较多的外部资源,比较难,比如相关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是否有足够多的专业机构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能力(沟通的、经济的)能够获得专业帮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大学生对了解外部信息和具体方法比较不重视。如果引导大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就业中心、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通过上面的探索,就业中心和专业机构可以从增加沟通和信息渠道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导入及普及开始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B、性别差异性分析:
由上表可见,男性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层面的满意度均优于女性。这些可能性产生的原因如下:
现实中女性的职业规划确实不如男性。如果是这个原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从小到大接收同等的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为什么女性的职业规划会从各个方面低于男性?
女性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期望过高,从而导致满意度相对较低。根据个人判断,比如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从小男性女性不同的期望等,这种可能性比第一种小,但并不排除。
无论哪种情况成立,均表明职业生涯中的女性更需要引导,这需要引起社会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2、就业中心的满意度分析:
A、就业中心满意度整体分析:
就平均水平来看,受调查者对就业中心的满意度呈现普遍较低的水平。
在上表所列出的项目中,表示满意的比例不超过20%,对就业中心整体服务表示满意仅占8.8%。相当多的调查者(大约30%)表明就业中心没有提供所涉及的服务。从数据表明,就业中心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尚待进一步提升。
从列表可以看出,参与调查者普遍对就业中心的服务及就业中心老师的水平普通表示了不满意的倾向。就业中心更需要关注老师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
在上表列出的所有项目中,表示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调查者不到总数的15%,而选择“一般”的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0%,而另有30%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情况,也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服务,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传统的招生、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工作,对于学生的职业辅导、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因此许多学生对就业中心及提供的服务不了解或者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B、性别差异性分析:
从男女生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女生对就业中心服务的满意度较男生低,相反,对于就业中心提供的培训及咨询服务,女生的满意度均比男生高。这表明,职业咨询、培训或其它的辅导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女性的满意度。
3、职业生涯规划市场的意向性调查结果分析:
A.职业规划市场的成熟程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曾经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群体仅占到5.20%,这说明学校就业中心尚没有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其次,社会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或组织。
B、学生对专业机构/就业中心的认同程度
从统计结果分析,目前对专业机构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仅有一半的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专业机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充分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专业机构有待用户的进一步检验。
相反,调查者中有82%的表示愿意接受就业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说明学生对就业中心的忠诚度较高,比较信任就业中心的服务。同时也说明在未来的职业指导中,就业中心肩负的责任非常之重。
第五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及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产生规划误区的表现
(1)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据网易网上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时,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0.1%。
(2)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而职业选择,单纯的讲就是找一份工作,实际上职业选择本身也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显然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3)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所以在校与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很少考虑工作的事情,社会活动也不想参加,怕影响学习;部分学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考证或参加培训;更有见异思迁者,一看到社会某种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看到别种职位收入高就又从事那别职业,把自己的规划抛到脑后。
二、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原因
(1)社会原因。其一,随着我国培训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却难以深入细致;同时,高校和社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导。其二,片面强调职业的经济收入[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开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人们在评价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大学生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论,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其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选”等观念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自身原因。其一,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社会中心转向自我中心,追求享受,不愿奉献;其二。自身重视不够,很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情说爱上,或者把时间放在准备考培训或者各种社会活动中,再草草搞一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却不再修正;其三,青年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其四,自我认识不够,不少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避免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确定志向、评估自我、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等五个步骤[4]。首先是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纵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远大的志向。所以,确立志向
是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是自我评估,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是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社会工作还是愿意经商搞企业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优点、弱点。再次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生涯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也就是梦想,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如毕业后进入国际知名管理培训公司从事研究分析、咨询工作。短期目标设立一般是素质能力的提高,或有用证书或考试的通过和获取。
将大学四年制定行动计划,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如一年级初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培训能力,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等,由于此阶段学习任务不重,可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学习。还须考虑是否要获得双学位、考研等。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培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三年级为强化期: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多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联系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
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年级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找工作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寻找,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培训中心和院系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