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试卷答案

时间:2019-05-14 06: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试卷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试卷答案》。

第一篇: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试卷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

罪。(A)

A.受贿

B.贪污

C.侵占

D.滥用职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

论处。(D)

A.行贿

B.贪污

C.侵占

D.受贿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

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

A.责任人

B.领导

C.行贿人

D.单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

罪。(A)

A.行贿

B.贪污

C.侵占

D.受贿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C)

A.单位行贿

B.介绍贿赂

C.单位受贿

D.对单位行贿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_____罪追究刑事责任。(D)

A.受贿

B.贪污

C.侵占

D.行贿 7.《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明确,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D)

A.15 B.20 C.25 D.30

8.《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

人以上的,应予立案。(D)

A.4 B.6 C.8 D.10

9.梁某在某国有公司任行政办公室主任,通过该国有公司的集体研究,由梁某负责销售该公司开发的某大厦的商品房。梁某在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的前提下,隐瞒实际的售房价格,占有售房合同价和实际售房价的差额价款,共计25万元。如何评价梁某的行为?

(B)

A.因梁某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不构成犯罪

B.因梁某所销售的商品房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实际售房全都归公司所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

C.梁某侵占的只是各购房户的私人财产,并没有侵占公司的财产,不构成贪污罪

D.各购房户交给梁某的现金没有归梁某所在的公司管理、使用,不是公司的财产

10.何某和蔡某系国有银行营业所会计、出纳,利用职务之便,为私营业主刘某个人账户空存24万元,由刘某利用该账户24万元进行验资注册私人公司。试问本案中,蔡某、何某和刘某的行为构成:

。(B)

A.何某和蔡某构成贪污罪,刘某不构成犯罪

B.何某和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刘某属于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C.何某和蔡某构成挪用资金罪,刘某不构成共同犯罪

D.何某和蔡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刘某构成虚假出资罪

11.王某曾经是国家公务员,辞职后承包了一家小型国有企业,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财产占为己有,王某的行为构成:

。(A)

A.贪污罪

B.滥用职权罪

C.侵占罪

D.盗窃罪

12.于某系某市房地产管理局某房管所房管科副科长,2006年利用负责房产管理所回迁工作之机,采取不下账、少下账的手段,从中套取商品房1户,面积为52.03平方米,价值93000元。该房屋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但实际上归于某占有使用。对于某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B)A.构成侵占罪

B.构成贪污罪,且既遂

C.因房屋未办理私有产权证,不构成犯罪

D.构成贪污罪,但未办理产权登记的,是未遂

13.甲系某国有水泥厂的经理,其利用职务之便,以单位名义先后三次将本单位的资金共182万元以转账方式给某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营利活动。甲从该公司经理处收受、索取5000元面额的贵宾卡4张,无限额的贵宾卡1张。甲的行为:

。(C)

A.如果是以单位名义挪用,不构成犯罪

B.如果甲只是挪用,但是并未从中获取个人利益的,不构成犯罪

C.构成挪用公款罪

D.甲不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14.甲原系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信贷股副股长。1993年3月20日,甲受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委派到某村合作基金会任主任。1998年6月,甲将基金会拆借的50万元未入基金会账户,以基金会的名义将该款违规贷给个体工商户连某用于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等,因连某经营亏损,造成贷款30万元未能收回。

(A)

A.甲构成挪用公款罪

B.甲构成挪用费金罪

C.甲构成玩忽职守罪

D.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15.甲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某厂征用村里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10万元,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B)

A.侵占罪

B.贪污罪

C.诈骗罪

D.职务侵占罪

16.某村党支部书记贾某,主管本村的生产经营,在房屋开发工程中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和索取工程承建人人民币10.2万元,并为承建人的工程核算和提取工程款提供方便。贾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

A.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受贿罪

D.不构成犯罪,可以给予党纪处分

17.2002年3月,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派员到重庆某工地施工,两家公司临时办公室及仓库都设在一处共同使用,双方轮流安排人员值班看管。2002年8月27日晚,甲公司值班员庄某利用自己一人值班之机,用钥匙打开仓库,将乙公司存放的一台价值11300元氩弧焊机盗走。庄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

。(B)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贪污罪

D.构成盗窃罪

18.某国有企业工人甲想到外面做生意,同时又不想失去工资收入,于是找到其所在部门的领导乙,双方约定:乙每月做考勤时给甲做满勤,甲每月从所得工资1500元中给乙500元。自此,乙每月给甲做考勤,甲每月给乙500元钱,共持续5年时间。乙因此获得非法收入3万元。对于本案应当如何认定?

。(A)

A.甲乙构成共同贪污罪

B.甲构成行贿罪

C.乙构成受贿罪

D.甲乙构成共同诈骗罪

19.以下哪些情况构成包庇罪?

(B)

A.司法工作人员甲明知X有罪,而利用职务便利使其逃避刑事追究的

B.乙明知Y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使其逃避刑事追究的

C.丙明知H是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作假证明包庇,使其逃避刑事追究的。

D.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丁向犯罪分子K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其逃避处罚的

20.甲是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分局局长,在执法检查时发现了企业业主加工病死猪肉,多达13吨。在对这13吨肉进行封存处理后,甲建议将查封的“问题肉”发还业主,用作化工原料和饲料。得到上级批准后,甲仅要求业主写出书面保证,未组织执法人员对解封后的过程进行后续监督检查,致使不法商贩将该批病死猪肉偷偷销入食品加工领域。甲的行为构成了

。(A)

A.玩忽职守罪

B.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C.商检徇私舞弊罪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21.甲是某银行办事处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储户存入的委托贷款80余万元不入账,归个人用于经营汽车运输、赌博、炒股以及购买房子、家具等。贷款期满后,甲采取自制取款凭条透支储户存款的手段归还了上述80余万元的委托贷款。致使库款与账面不符,出现80余万元的亏空。为了对付上级的财务检查,甲找到乙,请乙以个人名义与办事处签订了一份虚假的80万元贷款合同,用以冲抵该80万元的亏空。在财务检查时,会计从账面发现办事处尚有乙的80万元贷款没有收回,督促甲收回该笔贷款案发。

(D)

A.甲构成贪污罪,贪污金额160万元

B.甲构成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犯罪金额各80万元

C.甲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160万元

D.甲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80万元

22.甲在邮电局工作期间,经常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开拆经手投递的信件和邮包,仅在一年间就累计拆看信件100余封,包裹50余件,从中窃取财物1万余元,造成恶劣影响。对甲应当

。(A)

A.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以侵犯通信自由罪从重处罚

C.以职务侵占罪从重处罚

D.以私自开拆、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

二、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ABCD)

A.侵吞 B.窃取

C.骗取

D.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用于

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ABCD)

A.救灾、抢险

B.防汛、优抚

C.扶贫、移民

D.救济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解释,下列哪些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

(ABCD)

A.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上情形都是

4.《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涉嫌贪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ABCD)

A.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B.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等情节的

C.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贪污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等情节的

D.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 5.《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涉嫌受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ABCD)

A.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B.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形的

C.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情形的

D.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强行索取财物情形的 6.《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情节严重的行为。(ABCD)

A.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致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

C.遗失秘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

D.遗失秘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ABCD)A.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以上都是

8.1997年至2000年,陈某担任海关关长期间,为支持某涤纶公司发展,多次批准该公司利用自备码头走私进口原材料及设备,使该公司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和通关时间,并逃避国家税收12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廖某为感谢陈某的帮忙,多次送给陈某财物,共计39万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CD)

A.陈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B.陈某的行为构成放纵走私罪

C.陈某的行为属于牵连犯

D.陈某的行为应该按照受贿罪一罪定罪处罚

9.2002年年底,朱某与某县食品总公司破产清算组签订租赁食品公司肉联厂(国有企业)的合同,租赁期限为200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03年11月,朱某伙同肉联厂的两名副厂长将两台机器及附属设备拆卸后变卖,三人私分卖得的货款两万余元。2004年7月,朱某写信给反贪局供述自己盗卖机器的行为但并没有主动到案,后被抓获归案。朱某的行为:

(BCD)

A.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B.构成贪污罪

C.朱某租赁经营国有企业的行为,属于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

D.朱某写信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投案自首

10.韩某系某集体企业法定代表人,2002年12月个体户薛某要求韩某为其在银行贷款提供担保。韩某同意后,指使财务人员在银行办理一份6万元的定期存款,用该存款做质押,薛某从银行贷款6万元。贷款到期后,薛某未归还贷款,银行行使质押权,把6万元的定期存款扣划偿还了贷款。后薛某不知去向,韩某所在的集体企业的6万元至今未追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A.韩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韩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C.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D.韩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11.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携带公款外出,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其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B.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因单位经营的需要,根据集体决定的意见,将公款划拨至其他企业使用,没有从中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C.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公司、企业注册资本验资证明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D.国有企业管理使用中的职工私人筹集资金应视为公款 12.张某在某市政府拆迁办工作,其妻弟雷某为了在某街道拆迁工作中获得拆迁办使用其铲车的机会,让张某帮忙疏通。张某遂介绍雷某给拆迁办负责人董某认识,雷某为表示心意,送给该负责人大量烟酒,价值12000元,后得到拆迁办使用其铲车的机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

A.张某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

B.雷某的行为构成行贿罪

C.张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D.张某的行为构成行贿罪的共同犯罪

13.关于渎职罪主体包括下列哪些人员?

(ABCD)

A.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地方烟草专卖局、水利站、房管所等依法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合同制、聘用制人员等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14.A公司总经理(国家工作人员)甲,明知乙提供的报关单、提货单、发票及业务合同全是伪造和变造的,仍以A公司的名义,代理B公司与香港C公司签订虚假进口化工原料合同共10份。并在M银行购汇共计50亿元港币。A公司从中共收取代理费600万元人民币。此外,甲有19.7万美元的收入,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并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甲还指使公司出纳丙提取公司购汇业务款20万元私分,其中甲分得12万元,丙某分8万元。

(ABCD)

A.A公司犯骗购外汇罪,对A公司应当判处罚金,对甲应当以骗购外汇罪追究刑事责任

B.甲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C.甲构成贪污罪

D.对甲应当以骗购外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贪污罪,数罪并罚

15.某银行办事处出纳甲,在该办事处工作人员下班回家之后,携带作案工具进入办事处工作厅,用托升桌面、拉开抽屉等方法先后从该办事处主任、出纳等人的办公桌抽屉内盗出库房的两串钥匙,然后用钥匙打开库门,撬开钱箱,盗出102余万元。关于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BD)

A.甲属于监守自盗。构成贪污罪

B.甲构成盗窃罪

C.对甲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

D.对甲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16.应当认定为贪污罪的情形是:

(BC)

A.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归还的B.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有能力归还而不归还的C.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携款潜逃的

D.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进行营利活动而不能归还的

17.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是:

(AC)

A.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B.单位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D.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18.甲是某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A因涉嫌诈骗被公安局逮捕。A的妻子B托乙(某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管理处副主任)找到甲,乙要求甲帮助疏通关系,将A取保候审,并称A的亲属将给好处费。甲为此多次向该市公安局预审科科长丙说情。后B按照乙的要求,将1O万元交给甲。A被取保候审后,甲送给丙4万元,分给乙2万元,自留4万元。甲、乙、丙分别构成何罪?

(ACD)

A.甲构成行贿罪、受贿罪,应当数罪并罚

B.甲构成介绍贿赂罪

C.乙构成行贿罪

D.丙构成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择一重罪处罚,不数罪并罚

19.甲为某村委会主任,利用职务之便将该村土地征用费中的50万元单独存入H银行办事处,定期2年。次日,甲伪造村委会证明,用该50万元定期存单作为质押,在H银行办事处办理个人质押贷款手续,质押贷款40万元,用于个人经营活动,无法归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甲构成挪用公款罪

B.甲构成挪用资金罪

C.甲构成贷款诈骗罪

D.犯罪金额50万元

20.甲是某林业站站长,其弟乙从某村承包经营管理某片山林,随即对该片山林进行砍伐,甲明知该山林不能安排砍伐计划,却不予制止。甲得知乙等人无证滥伐量达到100多立方米时,无视达到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数额规定,仅向上级负责人汇报,建议作罚款处理,并减少罚款1000元。乙等人被罚款4000元后,继续砍伐,造成严重滥伐林木的后果。

(AB)

A.甲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B.乙构成滥伐林木罪

C.甲构成溢伐林木罪的共犯

D.甲构成玩忽职守罪

21.警察甲为完成上级规定的破案任务,找特勤乙提供线索。乙没有线索,提议找几个人做一个案子,甲同意。乙找到丙丁,唆使二人抢劫妇女戊。丙丁二人拦路抢劫戊。乙鼓动戊报案。然后带领甲将丙丁二人抓获归案。甲乙丙丁构成何罪?

(ACD)

A.甲滥用职权罪

B.乙诬告陷害罪

C.丙丁抢劫罪

D.乙抢劫罪

22.甲担任某海关出口审单工作,收受乙给与的10万元钱,对乙提供的出口报关的产品不经核查就在海关登记手册上加盖验讫章,予以通过。致使乙利用来料加工名义假出口化工原料3000吨,偷逃应缴税额120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CD)

A.受贿罪

B.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共犯)

C.放纵走私罪

D.数罪并罚

23.甲是某市公路管理局局长,某建筑承包商X找到甲的“情人”乙,请乙在承包某路段的工程上帮忙,并表示可以按照工程款的5%共100万元提成给乙,乙满口答应。乙将此事告诉甲,甲利用职务便利帮助X承揽到该路段工程。X如约付给乙lOO万元提成款。甲乙各分得50万元。甲、乙的行为构成下列何罪?

(AB)

A.甲构成受贿罪

B.乙构成受贿罪共犯

C.乙构成介绍贿赂罪

D.乙构成行贿罪共犯

2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下列哪些形式收受请托人财物以受贿论处?

(ABCD)

A.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的B.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

C.由请托人出资进行“合作”投资或以合作投资的名义获取“利润”的

D.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

25.下列关于贿赂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B.特定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后,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在离职后收受的,以受贿论处

D.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房屋未变更权属登记,或受贿后有关人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26.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司法及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税务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ABD)

A.向犯罪分子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

B.向犯罪分子提供钱物、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

C.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案情的

D.帮助、示意犯罪分子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翻供的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现役军人甲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可按照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

B.国家工作人员乙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可按照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

C.丙故意毁灭武装部队公文证件情节严重的,可按照故意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D.现役军人丁盗窃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28.某镇党委副书记黄某分管土地。1999年至2000年间,某镇土地管理所私自设立“小金库”,以虚假餐费发票等名义套取或直接截留资金36万多元。黄某授意某镇土地管理所所长陈某、副所长李某将钱分掉。在黄某的主持下,土地管理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以发年终奖金、加班费等名义将钱分给全所职工,并由所长陈某、副所长李某制作分款清单,经黄某在清单上签字同意将“小金库”资金24万元发放给全所职工,黄某个人分得21000多元。关于本案各人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BCD)

A.黄某不属于土地所的人员,不构成犯罪主体,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B.黄某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C.陈某、李某作为本案责任人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D.三人共同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29.甲系某国有公司经理,生意人乙见甲掌管巨额资金,就以小恩小惠拉拢甲。后乙以做生意需要资金为由,劝诱甲出借公款,并与甲共同策划了挪用的方式,还送给甲好处费5万元。甲未经公司董事会决定就将100万元资金借给乙。乙得到巨款以后,告知银行职员丙该款的真实来源,丙为乙提供资金账户,乙随时提款用于贩卖毒品。在甲的催促下,一年后,乙归还30万元,后来就拒绝和甲见面。甲见追回剩余的70万元无望,就携带乙归还的30万元潜逃。甲半年内就将30万元挥霍一空,走投无路后向司法机关投案,并交代了借公款给乙、接受乙贿赂和携款潜逃的事实,并提供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乙捉拿归案。乙到案后主动交代了行贿和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关于甲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甲将公款挪用给乙使用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B.甲携带3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C.甲不知道乙将公款用于犯罪活动,所以甲乙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D.对甲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受贿罪实行数罪并罚

30.沈某系武汉某国有钢铁公司法律顾问处的工作人员,2008年2月,沈某受该国有钢铁公司指派担任非国有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沈某与对方当事人勾结,偷盖该非国有公司的印章,致使原有的借贷法律关系发生改变。事后,沈某收受对方当事人给的感谢费人民币5万元。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ABCD)

A.沈某的诉讼代理活动是一种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公务活动

B.沈某收受对方当事人5万元感谢费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C.沈某帮助对方当事人伪造证据,造成原有的借贷法律关系发生改变,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D.对沈某的行为应当以受贿罪和帮助伪造证据罪数罪并罚

31.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下级单位人员受上级单位的领导指使挪用公款,不一定都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B.如果下级单位人员与上级单位领导共谋,给上级领导挪用公款出谋划策,帮助完成挪用公款的,应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论处

C.如果下级单位不知道上级单位领导划拨款项的真实意图,仅仅出于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而办理划拨手续的,下级单位人员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D.如果上级领导将挪用公款的意图告诉了下级单位人员,下级单位人员仍然帮其办理划拨手续的,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32.李某是当地有名的恶霸,为垄断附近的烟酒生意,其为某区工商分局购买了轿车2辆,空调24台。在以后的工商检查中,该区工商分局对李某多有照顾,致使李某得以逃避各项工商管理款项计214万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CD)

A.李某的行为构成对单位行贿罪

B.该区工商管理分局构成单位受贿罪

C.犯单位受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也可以是单位,但是对单位行贿的单位应当是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制形式的单位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A)

A.正确

B.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A)

A.正确

B.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A)

A.正确

B.错误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A)

A.正确

B.错误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A)

A.正确

B.错误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A)

A.正确

B.错误

7.《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A)

A.正确

B.错误

8.《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单位受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具有强行索取财物情形的,应予立案。(A)A.正确

B.错误

9.《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10.《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1.《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介绍贿赂”是指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沟通关系、撮合条件,使贿赂行为得以实现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2.《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3.《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4.《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5.《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A)

A.正确

B.错误

16.《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有关贿赂罪案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A)

A.正确

B.错误

17.《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有关私分国有资产罪案中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A)

A.正确

B.错误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A)

A.正确

B.错误

第二篇:刑法司法解释

最高法刑法司法解释大全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8)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 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2008)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2008)

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2008)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

七、关于印发《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07)

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7)

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7)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2006)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的通知(2006)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

十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6)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6)

二十、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6)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

二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2004)

二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通知法[2004]121号(2004)二

十四、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通知(2004)

二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2004)

二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4)二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二十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二十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003)三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003)

十三、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三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三

十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三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三

十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2002)三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三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 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四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2002)四

十一、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二、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四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四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2002)四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四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1)四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五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五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五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五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 间效力问题的规定(2001)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五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五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五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六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六

十八、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

十九、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七

十、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一、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十二、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三、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十四、关于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的人员、狱医能否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0)

十五、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十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七、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

十八、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

十九、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八

十、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一、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2000)

十二、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 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

十三、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

十四、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八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9)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有关问题的批复(1999)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九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九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九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九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1997)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能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问题的批复(1997)一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一百零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一百零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一百零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

一百零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进口废物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

一百零

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1996)

一百零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零

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1995)一百零

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非法复制移动电话码号案件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5)一百零

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非军用枪支、弹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1995)一百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通用法律的 若于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一百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一百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一百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倒卖、盗窃发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1994)一百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被告人是否适用数罪并罚问题的批复(1994)一百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拐卖、绑架妇女(幼女)过程中又奸淫被害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1994)一百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秘藏钢珠枪犯罪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通知(1993)一百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贪污、挪用公款所生利息应否计入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

二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刑事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1993)一百二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坏生产单位正在使用的电动机是否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的通知(1993)一百二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的几个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决宣告后又发现被判刑的犯罪 分子的同种漏罪是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成年的劳教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后三年内犯罪是否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的批复(1993)一百二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一百二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92)一百二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92)一百二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的通知(1992)一百三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淫秽物品刑事案件中适用法律的两个问题的批复(1992)一百三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应当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92)一百三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一百三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几个问题的解答(1991)一百三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1)一百三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的犯罪活动的通知(1991)一百三

十六、关于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追究刑事 责任的批复(1991)一百三

十七、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中几个问题的批复(1990)

一百三

十八、关于拐卖人口案件中婴儿、幼儿、儿童年龄界限如何划分问题的批复(1989)

一百三

十九、关于取保候审的被告人逃匿如何追究保证人责任问题的批复(1989)

一百四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税务人员参与偷税犯罪的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88)

一百四

十一、关于被告人亲属主动为被告人退缴赃款应如何处理的批复(1987)

一百四

十二、关于缓刑考验期内表现好的罪犯可否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的批复(1985)

一百四

十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

一百四

十四、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四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

一百四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四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四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四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五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

一百五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1)

一百五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

一百六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

一百六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

一百六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

一百六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2001)

一百六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

一百六

十五、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2002)

一百六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

一百六

十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

一百六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2002)

一百六

十九、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一百七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2002)一百七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 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003)一百七

十六、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一百七

十七、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2000)一百七

十八、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七

十九、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2000)一百八

十、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八

十一、关于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的人员、狱医能否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0)一百八

十二、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八

十三、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八

十四、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八

十五、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

一百八

十六、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一百八

十七、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八

十八、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八

十九、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

一百九

十、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一百九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一百九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7)

一百九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

一百九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

一百九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的通知(2006)

一百九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

一百九

十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挪用公款公犯罪量刑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具体规定,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

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另外根据该司法解释第三条之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贪污罪量刑标准

(1979年7月1日通过 1997年3月14日修订 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 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是关于贪污罪概念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构成贪污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即本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中,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一)救灾、抢救、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四)土 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缴税款;(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并同时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的规定。”即村委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协助人民政府进行有关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成为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2、贪污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刑法第九十一条对公共财产的范围作了规定。主要包括:“(一)国有财产;(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3、贪污罪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侵吞”,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窃取”,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秘密获取的方法,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监守自盗”。“骗取”,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欺骗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如会计、出纳员伪造、涂改单据,虚报冒领等等。所谓“其他手段”是指侵吞、窃取、骗取以外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手段。

无故拖欠工资

无故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的拖欠员工的工资的行为,超过《**省工资支付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无故拖欠工资,是无故拖欠工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的拖欠员工的工资的行为,超过《**省工资支付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拖欠工资是不合法的,被拖欠方可以把另一方告上法庭,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采取合法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绑架或者威胁之类的手段。

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中对于“无故”作了排除性规定:“‘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包括: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为无故拖欠。”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4)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可以看出,无故拖欠职工工资,资方要支付拖欠工资、补偿金(25%拖欠工资额),必要时还要支付赔偿金。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了故意伤害罪,其中第一款相对于第二款被称作“轻伤害”。审判实践中,对轻伤害案件有公诉与自诉之争,各基层法院在具体操作上也不统一。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笼统地讨论轻伤害案件应适用公诉程序还是自诉程序,关键在于把握有关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精神。

一、关于轻伤害案件适用程序的前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所谓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那么法律具体规定哪些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呢?《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了三类自诉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进而对这三类案件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应该说,有关法律规定是详尽而明确的,操作性也是非常强的。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轻伤害案件公诉与自诉之争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有关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理解不同。的确,《解释》第一条第二项第一目规定了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故意伤害案。但须注意的是,此处的规定是有前提的,即本项中规定的自诉案件应当是“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对这个前提必须要把握住,这是区分轻伤害案件适用公诉程序还是自诉程序的分水岭。本文开头提到的争点,就是忽视了这个重要的前提,对轻伤害案件不加区分地笼统地讨论公诉还是自诉的问题,自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二、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可以互相转化

之所以有轻伤害案件公诉与自诉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弄清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已并非单纯是学术上的观点,《刑事诉讼法》及其最高法院对此作出的司法解释对此都有明确规定。《解释》第一条第二项第二段规定“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说明追诉权此时已由被害人转移给了国家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和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立案侦查的案件有两种处理结果:一是“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二是“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这样就很明确了,即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或是“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或是“撤销案件”,这里的“案件”自然包括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此时原来的自诉案件就转化为公诉案件了。而对经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在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再“由法院继续审理”或“自诉人可再行起诉”的观点则与法无据。

关于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这说明,原本应按公诉程序办理的案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自诉案件。

实践中有一种偏激的观点认为,轻伤害案件发生后,凡是经过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并经调查、调解的,一律适用公诉程序办理,理由是公安机关已经立案,法院再接受被害人的自诉,岂不是两家机关对同一事实重复立案吗?这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公诉与自诉的划分不是以公安机关是否介入作为分水岭。公安派出所只对治安案件有管辖权,对治安案件查处之前在程序上分为受理与立案两个阶段,也就是说,受理并不等于立案。公安派出所受理治安案件后,并不妨碍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而一旦立治安案件,则要求必须结案。至于公安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所立的刑事案件,则根本不存在被害人另行向法院自诉的问题。因此,不存在什么重复立案的问题。

第五篇:刑法修正案八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

(八)》)的规

定,现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

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作如下补充、修改:

刑 法 条 文

第133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22条)

第143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24条)(取消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罪罪名)

第164条第2款

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

(《刑法修正案

(八)》第29条第2罪

款)

第205条之一

虚开发票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3条)

第210条之一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5条)

第234条之一第1款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7条第1

款)

第244条

强迫劳动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38条)

(取消强迫职工劳动罪罪名)

第276条之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41条)

第338条

污染环境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46条)

(取消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罪名)

第408条之一

食品监管渎职罪

(《刑法修正案

(八)》第4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 判实践,现就相关案件审理程序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 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第二条 被告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

第三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第四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发回重新审判。确有必要限制减刑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被告 2 人限制减刑。

第五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对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后没有上诉、抗诉的案件,认为应当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第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被告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对其中部分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被告人所作的限制减刑决定,应当在判决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宣告。

第八条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的其他事项,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

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2011年4月20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根 3 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2011 年5月 1 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刑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对于2011年4 月 30日以前犯罪,依法应当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确有必要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或者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或者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二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五十条的规定。

被告人具有累犯情节,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限制减刑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三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 4月30 日以前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但是,前罪实施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

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2011年5 月1日以后再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第四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六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2011年4 月 30日前后一人犯数罪,其中一罪发生在2011 年5月 1 日以后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

第七条 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以后或者假释前实际执行的刑期,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第八条 2011年4 月 30日以前犯罪,因具有累犯情节或者系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并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 年 5 月 1 日以后仍在服 5 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2011年4 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其他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 年 5 月 1 日以后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下载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试卷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试卷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刑法司法解释(精选5篇)

    2012年刑法司法解释 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范文合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司法解释四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因公司机关会议决议无效和撤销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12年3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心得体会 9月份,在河南省医学会增强法制建设读书学习活动中,我积极、主动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学习,是我对刑法的内容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2005.02.28 【实施日期】2005.02.28 【失效日期】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