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转]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转载自 焦糖拿铁 转载于2010年08月01日 14:42 阅读(3)评论(0)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2009.10.19-21 上海 高专培训
TPP的第二次课程如期在上海开课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说实话,整体的课程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不是如何养成这些习惯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高效能人士,而是一些能够审视人生价值观,完善个人修养,提高生活品质的思维与行动方式。
既然是谈习惯的课程,我还是在第一张PPT里简单介绍一下高效能人士应该具备的习惯吧,面对一棵大树时,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这棵树,树干有多么粗壮,枝叶有多么茂密,而不愿低下头,看看它的根基是否牢牢地扎进土里;
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通常都是关心自己是否具有了足够的能力,充分的技巧,却忽视了个人品格的修炼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没有品格做支撑,能力和技巧不足以应对环境的改变,就像没有根基的大树,光靠枝干和树叶是抵御不了风暴侵袭的。7个习惯的课程就是给你一个内修的方向和指引。
关于主动积极
什么是你现在的影响圈和关注圈?怎样去扩大你的影响圈?
你不能决定你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决定你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示你的微笑...关于以终为始
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外部)?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内在)?
假如,今天是你80岁的生日Party,你期望你身边的人和那些与你有过对应关系的人献给你的祝辞是什么?
你收到的祝辞,就是你这一生的写照。
(一觉醒来,继续编写几页)
关于要事第一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事务对其的重要性也就不尽相同。
有的人每天像消防队员一样,忙着灭火;有的人甚至会在公司内部放火; 有的人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有的人选择先做感兴趣的或是简单的事情; 有的人则终日无可事事。
发生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过后一定要做原因分析,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减少火警;第二象限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长期被Delay,则会转变成重要且紧急; 第三象限中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一般是指不必要的干扰,不必要的报告或会议,不必要的电话和邮件等,我们需要减少这些干扰,学会技巧地拒绝; 第四象限的事务是对时间的浪费,要控制其发生。
时间管理-大石头原则
时间是管理出来的,传统的时间管理很容易遗漏“大石头(任务;约会;有待关注的事情等)” 而“大石头优先”时间管理是先装你的大石头。
关于双赢思维
一个简单的红黑牌游戏, 折射出双赢思维中的勇气和体谅,有勇气表达,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感受。
成功过的人,更期待双赢的结果。
关于知彼解己
让我了解对方,并让对方清楚我。同理心是最好的一种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体谅他的感受和意愿。
闭上自己的嘴,用耳朵去听清对方话语中的真实意思,不要急于好为人师地给对方你的见解和评判。
情感账户
存款是你对信任的投资,有时你有意地进行了多次投资,却往往因为一次无心,将前期投资的信任全部摧毁。
一通问候的电话,一次简单的下午茶,一个微笑的点头,都是你在进行存款。
关于统合综效
珍视差异,因为有差异,才会产生发展的动力。
当你面对别人和你有不同见解时,你能微笑地倾听,真心地去接受吗? 当然要做到欢欣鼓舞,必须是大家道相同!
低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有高效能,就必定有与之相对应的低效能,低效能的人又具有哪些典型的习惯?
7个习惯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每个人的工作,对于生活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用好7个习惯,生活将会变得丰富多彩。
如果人生是一幅图画,你希望它是空白,或是只有简单的线条,还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分享给好友转到我空间复制网址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关搜索词:
效能 根基 品格 象限祝辞
第二篇: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主动积极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画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 1//2),也不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3 或更多)。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第三篇: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被誉为: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是史蒂芬·柯维(维博士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赢得国际声望的领导才能权威和导师,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的联合主席。他是世界500强企业众望所归的新智慧学家,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启蒙家。他是哈佛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在杨百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杨百翰大学任商业管理和组织行为学教授长达20年。)
最著名的一本著作。自1989年问世至今,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之久,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总销量超过了l亿册。这本书在美国成年人中极具影响力,号称是“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几乎成了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甚至当俄文版《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在莫斯科上市时,连总统普京也向俄罗斯公民大力推荐阅读这本书,他对媒体不无感慨地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第三部分 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六章 你不是一座孤岛第七章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第八章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第九章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第四部分 全面观照生命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第十一章 再次由内而外造就自己附录
一、你是哪种类型的人——生活重心面面观
二、第四代时间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内容简介及观点
作者在书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这本书告诉我们,走向全面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信念(或基础)。诸如:
亟须重新探索自我,培养从依赖、独立到互赖的人际关系。光是事业成功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惟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融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书中的好多原则,与在中国国内目前如火如茶的“卡耐基训练”的某些原则正相吻合。例如:
不该为他人的想法或喜好而活。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点。人际关系不是摆布他人的花招。人与人相处可以是对二人皆有益处的状况,也就是双
赢(win—win),而非输赢的关系。应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事情原委(这一点写得最精采),愈有自信的人愈承认与尊重他人的存在。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人都想有所改进,也就是跟以前不一样。由于习惯的牵制,有时实在非常困难。然而,只要坚持原则,采取行动(了解与同意还不够),一定可以改变。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柯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重塑。他强调,只有养成职业上的七种习惯,才能实现本质的改变。这“七种习惯”就是:
主动积极; 以终为始; 要事第一; 双赢思维; 知彼知己; 统合综效; 不断更新; 从修养内在品德出发,由内而外开启改变之门,从个人的成功到人际关系的成功,进而达到全面观照生命的境界。如果说人生最佳的投资,就是“自我投资”,那么本书中提及的七大习惯,绝对值得我们每个人投资。
1.怎样将自己造就为高效人士?
柯维认为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人士,必须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首先,从自身的品德做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成功与否取决于个性、社会形象,以及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圆 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看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一是鼓吹积极进取心态。过分的强调个人魅力有时甚至不顾及道德原则,毫不避讳地鼓励玩弄手 段,欺骗他人,柯维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提出在短暂的人际关系中,有时你的确可以凭借个人魅力畅行无阻,但是,“光有技巧还不够”,相对于一些次要优点,只有道德才是沟通的利器。事实上,很多具备次要优点的人,也就是社会公认有才华的人,往往欠缺基本的道德。内在的本质比外在的言行更具有说服力,惟有修养 自己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乐。其次,要认识自己的“心灵地图”。
柯维(柯维,全名: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影响人类思想的新智慧学家。是国际上广受尊敬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专家、公司顾问、柯维领导中心创建人,及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说,人脑海里有许多的地图,但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一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显然,第二种说法只是“地图”一词的引申意义,是指心灵的地图。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信息,也就是外 界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这些假设中衍生而来,所以思维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一旦我们对自身的基本思维(柯维所说的“心灵地图”)以及经验加诸我们的影响力,有了更多的认识,就越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负责,并加以检视。同时,对别人的看法与思维也越能够接纳,这样才能获得更客观的看法。
再次,确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什么才算是正确的“心灵地图”,大概不同的人有不尽相同的说法。柯维也认为人的思维会受到具体、多变的外在环境的影响而经常转换,这也是我们不断的自我更 新、自我成长所必然出现的结果。但这些转换并不都能保证我们接近成功,有些甚至还会导致人生的滑坡。所以,柯维主张以原则为思维的中心,怎样的转变都不能 脱离原则的引力。
些人生的原则是不容置疑的基本道理,是指向成功圆满的一盏明灯。坚持原则,就不会使自己成为无根的浮萍;坚持原则,就会使自己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又次,遵循成长和变化的原则。
人生有很多成长的阶段,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绕开,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这些阶段,宽容自己暂时的无知,将自己的成长看做是一个攀缘的过程。想不劳而获、一蹴而就,不但违反自然,而且也寸步难行,只会使你失望,加深挫折感。而有些华而不实的“暴发户”式的论调,就是在鼓励我们去不劳而获,纵使达到目的,也只不过是暂时的侥幸而已。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投机取巧却徒劳无功的例子,企业界尤然。不少企业主管试图通过强有力的演说、微笑训练、施加压力,或善意或敌意的购并,来达到提升生产 力、士气与改善品质和服务水准等目标。它们虽然心仪企业文化,却忽略了如此玩弄权术,难以建立互信的氛围。而一旦这些手段效果不明显,他们又会求助于其他 技巧。其实,惟有在自然而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出高度信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2.什么是“七种习惯”?
当我们环顾四周、审视内心,发现因追求速成特效反而制造了许多问题之后,才会深深地了解到,有些根本问题不能以肤浅的方式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更 深入的思想标准,也就是一套正确的行为准绳。这就是柯维所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 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情绪和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变革的催生剂,他们放弃 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自卑,不怨怼,发扬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知、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积极主动,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专注 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愿景“是愿望看见的景色。该词以前在港台地区使用较多。它最初出现在大陆,是在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原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会谈公报中,后收录于《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愿景“目前已经成为企业领导者所必须的一种职业期许,企业领导者具备了并树立自己的”愿景"才能让员工更好的得到一种发展的设想与空间,才能更好的建立团队稳定性与战斗力,从一定程度上延长团队寿命!)
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种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时间。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及组织均针对要事而 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争取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 己利人(输赢)。工作伙伴或家庭成员则更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求协助对方找到互惠的 解决方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知己
当我们舍弃焦躁心,改以同情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诚面对,双方相互的了解也就更加顺畅自然。彼此需要仁慈心;知己需要勇气,能平衡,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采取远胜过个人之见的第三种方案。这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彼此理解,甚至 是称许、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智慧。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1+1>2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 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或1/2),也不仅止于合作(1+1=2),追求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3或更 多)。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个人及组织而言,不断地更新及不断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路径。
3.七种习惯怎样影响我们的人生?
柯维认为人的成长历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个 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产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个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的尺度已经无关乎是否会与别人的看法一致。
什么是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是指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在人的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中,具有尺度的性质和功能。价值标准是包括各项价值指标的一个价值系统,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
评价标准与价值标准
评价标准反映着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决定评价标准。但是评价标准不只反映价值标准,它还反映着对象、客体、现实;价值标准不是评价标准的唯一决定者,价值标准和外部现实的统一才完全决定着评价标准。因此,评价标准实质上是人们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外部客观现实之间谋求一种具体的、积极的统一所得出的历史结论。这种结论的得到,是通过人们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世界的不断认识而实现的。
你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待你时,你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关心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他们的关系。你不再让别人影响自己的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了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你的精神支柱。第四至第六种习惯,能够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稳固。
第七种习惯可加强前面的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一步步地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
柯维认为七种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愈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掌握人生的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的 人(习惯七),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习惯四、六)。同理,一个人愈独立(习惯一、二、三),就愈善于与人相处(习惯四、五、六)。不断地磨炼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种习惯的境界。
意义及影响
实际上,《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不是一本单纯的管理学著作,它所涵盖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管理学的范畴。这是一本“洗脑”的书,它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 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有可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不难想像,这本书的畅销仅仅是开始,它的影响正在呈现蔓延之势,有些国家的许多企业已经把此书作为员 工培训的教材使用,有些政府机关也开始行动起来了。
第四篇:《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难得的闲暇时候静静地读一本好书,感觉精神居然在疲劳的状态下还能有很多的触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区别于其它成功学和管理学书籍的特色有以下几个:
第一,它很简练,抓住了要害而又提纲挈领,而非面面俱到。第二,他阐述的是如何以一种符合自身规律和客观规律的方式由内而外地改造自身和环境,既不是热情鼓动和心理安慰,也不是简单的听话照做。第三,它建立了一个合乎规律的模型,更容易记住和操作。
看完这书之后自己从心灵到精神得到一个高度的提升。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认知、理解和处理某些问题上存在一定欠缺。书中谈到的七个习惯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习惯之间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正如个人和团队一样,也是依附于彼此存在的,个人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努力的过程是辛苦漫长的,成绩也并非显著,而团队通过个人集思广益,换位思考,促进彼此的沟通和合作,达到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不管是否遵从,它都存在,也是七个习惯的基础。
习惯一,积极主动。我们每个人都并非被动的,主动是人类最本质的天性。主动的人,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内心始终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即使在逆境中也可以追求上进,激励自己,主动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能够更多的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使知识、技巧、意愿在影响圈内平衡,并使其不断扩大。任何情况下,积极主动的人不谴责,不抱怨,始终相信“我可以”,通过改变个人行为,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做好。积极主动是实现产能和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也是其它六
个习惯的基础。我一直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但是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始终是能躲就躲,其实这在侧面反映了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总比畏畏缩缩来的实际,换言之,我根本还没有能力改变周遭的环境,所以只能改变自己接受,并且积极主动的接受才能对自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习惯二,以终为始。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无论是否意识到,是否能够控制,生活各个层面都存在第一次的创造。另一个原则是“自我领导”。无论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也先于管理,领导应当放手让管理者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确立使命宣言,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付诸于行动。对于企业,制定企业使命宣言,让所有员工参与进来,唯有参与,才有认同,才能激发大家的向心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热忱,对企业有更多的创造价值和奉献精神。史蒂芬柯维在这本书中说过,只有道德是约束自己成就自己的基本,因而精神层面的认知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说做事讲究有始有终,但是现在很难有人能把开始作为结束来对待一整个事件。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来了北京新东方酷学酷玩之后认识了Peter,他就是一个做什么事都以始为终的人,他的计划表里总是详细的列着工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且对于可能发生的任何事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件事的结果和成绩也都在他的计划表内,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他的一个详尽的计划进行,几乎没有出过误差。他的这个好习惯也是帮助他事业取得成功的保障。所以说以始为终是我们要缺的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习惯三,要事第一。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时刻把重点放在第一位,在紧迫和重要之间,知道取舍,有足够的自制力。在工作中确认自己的角色,根据自己的角色确立目标,针对每一项目标能够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有轻重缓急之分。每日计划变成每日调整,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也可以对每天的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轻松工作。授权也是提高效能的一种方式,成功的授权,不仅可以体现出有效的管理,也有助于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成长。
习惯四,双赢思维。大多数人认为,非强即弱,非败即胜。如果彼此都愿意真诚的去理解对方,倾听对方,或许会发现,世界除了胜败两条路,还有第三条路等待挖掘,那就是双赢,结果或许比预期想象的要好很多。做到双赢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诚信,成熟,知足就可以了。
习惯五,知彼解己。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以理解为目的,从倾听者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要知己解彼,首先要先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在情感和理智上理解对方,然后,再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当我们真正了解对方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分歧将不再是沟通和进步的绊脚石,反而更有利于促进发展。
习惯六,统合综效。与人合作重要的是尊重差异。当有不同观点的时候,我们应该表示肯定,给予理解,当看到两种解决问题途径的时候,可以尝试去寻找统合综效下的第三种路径,如习惯四里所说,如果坚持双赢模式,愿意努力去理解对方,或许受益的解决方案会更
多。听从别人的不同意见,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体会,更值得去了解。
习惯七,不断更新。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不断磨练自己,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现学习、坚持、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在真实的反映自己形象的同时,也反映出他人的形象,肯定他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仅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强大,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抉择,还有双赢的可能。不管从事什么职位,做什么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这七个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我相信,我们也一定可以走向成功。
北京酷学酷玩词汇集训营
李帅
2011.5.20于北京
第五篇:《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感触良多,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什么完美的事情,遑论我们,即使是在优秀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所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不断的去靠近心中所想的那种完美的状态。
同时,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我们要相信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的人几乎是凤毛棱角,绝大部分人都是会最终被湮没在历史的车轮下,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肯定不能奢望简简单单就让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那么在我们改变、提升的自己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正如书中所说“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善自己;要改善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思想的转变尤为的重要,观念是行为与态度的根本,思想不改变,个体最终所有的行为都会回归到换汤不换药的老路上,会与自己当初所追求的“完美”南辕北辙,以为固有思维会在潜意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所以没有思想的转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
我觉得事情的不完美就在于角度的变化,同一件事情不论是旁观者还是当局者,从不同的角度看,还有不同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能够跳出固有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必仅仅拘泥于固有模式,事情越辩越明,多一个角度就等于是打开额一个全新的思想境界,不同思想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能够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并且同时也能扩展我们个人思维中的盲点,逐步的摆脱长久以来社会、教育等方面对思维的制约,在潜移默化中给自身灌输新的理念,从而发现新的世界。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是给我们简简单单的灌输了空洞的大道理,还从品德、个人魅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号召我们摒弃梦想一夜暴富的暴发户心理,抛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贪图一时的捷径,同时敢于把自己不足的一面表现出来并且去努力的改正自己、提高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在脚踏实地中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不是一味地去显彰显自己可能有些华而不实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要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当一个人所处的境界越高越能看到自己的缺的是什么,越是能明白什么叫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本书所提的七大准则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接着培养这些习惯逐渐的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由依赖到独立,再由独立进而互赖,走过依赖别人、自我独立、互赖互荣这三个阶段进而去努力的实现圆满的人生。
准则
1、操之在我,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人类的这种“自我意识”是人与大自然其他物种的本质区别,也是塑造每个人性格与人性的根本因素,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他人的眼光、社会的影响,而是取决于你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取决于“自我意识”对于外界因素的辨别、思考,以及随之形成的对自身的看法,并能够影响到自身性格与行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很在意别人的眼光,有的甚至在意到失去了自我,可能别人只是无心之语,自己却可能胡思乱想,或欣喜若狂,或黯然神伤,终日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行走在别人的世界里。当让想象力也是作者所提到的人特有的四种天赋之一,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思考上的。每个人都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心存着不一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脑补别人的生活,喜或悲对于自己终归是过眼云烟,只有自己能够跳脱出来,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光去思考的事情,那才是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生活。
我们的事情终归是要自己来解决,操之在我,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人,我觉得这是我们培养独立意识、自我意思并由依赖他人逐步转变为自我独立人格的第一步。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所谓的“操之在我”。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责任感”,责任感基于我的直观的理解就是有担当,在日常的公司来说对于某个项目或者某件事情,你应该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去思考、去判断、去做决策,摒弃外界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人云亦云,因为可能有的时候外界的意见过多反倒会让人觉得理不清头绪,没有办法统一思想,可能事情刚刚做了百分之十外面又是一堆意见,一件事情从一做到一百会有多少意见汇总过来?没有主见的行事终归会处处受制于人,难以形成自己的行事风格与决策体系,也无法在每一次的工作中总结出有用的东西出来,因为如果项目的执行中没有办法融入自己的理念,没有自己的思考,无法融入自己的执行力的话,那么你很难去看清楚更深层次的东西。相反的,如果项目成功你会觉得这可能是自己运气好,而如果失败了,你可能会把原因统统归咎于外界的因素而忽略了自身的问题,成功找不到方法,失败了一堆理由,这恰恰就是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的体现,工作本身不怕失败,怕的是反反复复的失败却看清楚问题的根源,人回不到自己的错误,始终没有办法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跳脱出来以一种各位广阔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获得成长。如果以一台车来形容的话,那么你就是被发动机牵着走的从动轮,发动机熄火就会被困在原地,寸步难行。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收起自己的那份畏惧,不要妄自菲薄,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出击,用自己的执行力去摆平问题而不是自己轻而易举的就被摆平了,而这也是所谓“操之在我”的重点,即有我自己主导、自己做事件的推进器,逐步培养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而不是做随时可以替换的傀儡、备胎,人云亦云的让人拖着走。
准则
二、树立目标全力以赴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在心里给自己定个目标,小的也好大的也好,短期的也好长期的也好,让自己有一份期许。
对于创业也是一样的,创业之初肯定要想好一些核心的内容框架,比如公司的经营方向、定位、经营策略、人员架构、发展框架以及发展目标等等,确立自身的重心,可能细则不需要一一确定但是大的方向目标必须定好,并以之作为日后公司经营的准则,制作小修小补不做大刀阔斧的改动,持之以恒以不变应万变,在自身所订立的框架下建立自己的商道。
就我们公司来说,我觉得我们作为初创型的企业,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避免过于同质化的定位,作为后来者如果定位、策略与先行者的重合度太高同质化太严重的话,很难打开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毕竟资本市场上想要“乱拳打倒老师傅”靠的不是“老师傅”已经了如指掌的招数,而是在学习吸收“老师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调研寻找出一些自身的方法以及业务增长点,求同存异,以同质化的服务作为公司的主页,以差异化的服务作为宣传手段,先达到打开市场的目的,然后用初生牛犊的气势和自身差异化的营销点来跟“老师傅”扳一扳手腕。同时在寻找差异化的营销点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在了解市场现状以及趋势的情况下寻找符合市场的差异点,不可为了差异化营销而罔顾市场刻意求怪,我们所需要的创新是不脱离市场需求的创新,不能把营销的爆点做成了让客户吐槽的槽点。因此对于市场的把握方面市场部的调研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只有直面市场才能了解市场,纸上谈兵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只会让我们脱离市场活在自己的乌托邦里。如果能有合适的方案企划,可以在公司内部自己举行公司内部的路演,对于一些确实有可能实现的方案让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让大家能够奔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全力的去施行。
准则
三、规划管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大放小
在每一个项目实施的时候肯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每天不论大小肯定都会觉得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恨不得一小时当两小时花,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有一双去伪存真的眼睛,能够透过繁杂事务的表面,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区分出在项目下哪些事情是需要优先处理哪些事情是次级重要,把每一阶段的规划不论是目标管理还是时间管理都能做到仅仅有条了然于胸。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般的临时抱佛脚。良好的目标管理也方便我们更准确地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同时把任务切割开来,交友跟伟业的人去负责,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不可能大包大揽所有的事情,不仅仅关乎精力,更重要的是不专业,我觉得不分场合的越俎代庖对于公司来讲是一种伤害。让专业的做专业的事,让每一位负责人都能够在符合公司发展框架下独立负责自己的事情也是逐步培养他们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一种方法,而且每个人都能够有所提高的话,公司的战斗力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去了。
但是有的时候可能在完美的计划也有可能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总会有些时候死汉奸会拉布吉让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对于自我对于事情良好的管理与掌控就可以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决定有限的事情优先做,能够让我们懂得取舍,尽量避免在混乱的情况下既不懂得放弃又做不好事情,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准则
四、互惠互利,追逐完美人生
当然实现个人独立并不能说就是成功了,达到了圆满的人生,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个人独立只是我们摆脱依赖别人并逐步达到互赖层次的先决条件,圆满的人生还需要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互惠互利才是我们追逐的终极目标。
互赖需要我们与周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互赖关系可以使人享有丰富的情感交流,不断跃进的成长以及为公司服务 奉献的机会。
那么如何去发展良好的互赖关系呢?下面我就从公司的角度简单的说一下。
独立,真诚。独立是互赖的基础,缺乏独立的人格却一味的玩弄人际关系的技巧可以一时得手,但是处在顺境中可能任你为所欲为,但一旦天有不测风云技巧便不足恃。维系人与人之间的轻易最要紧的不在于言语或行为而在于本性,言不由衷、虚伪造作的表面功夫会很快被识破,如此将何以建立圆满的互赖关系呢?
在公司业务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市场了解客户,进而与市场互惠与客户互利,而不是想着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去欺骗市场罔顾客户利益,最终欺骗市场的人市场,可能一时会有一点蝇头小利,但是最终市场中的劣币会被良币驱逐,市场会给与玩弄它的人以惩罚。
培养利人利己的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损人利己以及独善其身的老好人做法是要不得的,前者容易树敌阻碍公司与个人的发展,后者则容易让人失去进去的动力让人沦为平庸。所谓互赖,既不是你一味的索取不知付出,也不是一味的付出不求回报,最好的状态是付出与回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有舍有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沟通公司内部如此,对待客户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世界,都有很多我们所不曾经历过的事情,别人对我们来说是这样,反之亦然。这里所说的交流不是一种自以为是想当然的夸夸其谈,而是一种深入、平的的交流,我会从你的故事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及时总结,并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所助益,反之亦然,这是一种对双方都有裨益的方式。
上文中提到我们要摒弃外界过于纷繁杂乱的的意见,而在项目、公司的运营中注入自己的意志,但是并不是说要摒弃一切的意见只按照自己的意见为所欲为,这种过于追求极端的想法很容易让自己沦为活生生的闭门造车的实例,这种心态也不叫自信,而是字符,并且最终会让自己的项目于市场脱节,因为未能根据市场做适时调整的计划很容易被市场所抛弃。所以在公司内部我们应该在确定项目或者公司所设定的目标的大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重视个人的参与,既能充分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也能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各项工作,在把控整体大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地把工作做好,油门与刹车二者都要抓,一点不放松。
而对于公司外部,我们要充分尊重客户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毕竟他们代表的是市场,我一直都强调我们要了解市场,尊重市场,只有顺应了市场的潮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调整,把公司内部有限的资源分配到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种双向的交流既能让员工有参与感,也能通过思想的碰撞让他们了解更多,以后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有效率的、及时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慢慢的真正达到一种互惠互利的状态。
依赖→独立→互赖,看似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但是我觉得与出发时的不同点是如果出发的时候自己是一张白纸是0分的话,再次回到起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打50分60分,我们不再是岂不是只懂得索取、依赖的人了,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方的意见,能够帮助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可以相应作别人依赖的对象,我们依然会索取,但是同时我们也能有效的付出帮助了。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完美,充满了遗憾,或许终其一生我们也无法达到所谓的100分的圆满生活,但是我们只要不屑的努力循环往复的在路上奔跑那么每一次回到起点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自信的为自己加上相应的分数,努力的去达到80分90分,或许那就是我们能达到的完美生活。